撰写财务分析方法

上传人:nu****n 文档编号:146731942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撰写财务分析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撰写财务分析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撰写财务分析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的重点:一、要清楚明白地知道报告阅读的对象(内部管理报告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公司管理者尤其是领导)及报告分析的范围。二、了解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充分领会领导所需要的信息是什么。三、报告写作前,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框架和分析思路。四、财务分析报告一定要与公司经营业务紧密结合,深刻领会财务数据背后的业务背景,切实揭示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五、财务分析报告的分析手法。分析要遵循差异原因分析建议措施原则,对具体问题的分析采用交集原则和重要性原则并存。六、分析过程中应注意的其它问题,对公司政策尤其是近期来公司大的方针政策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应多一点了解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尤其是尽可能捕捉、搜集同行业竞争对手资料。这是一篇对我帮助极大的文章,使我的报告有质的飞跃。原文中有一段:记得有一次与业务部门领导沟通,他深有感触地谈到:你们给我的财务分析报告,内容很多,写得也很长,应该说是花了不少心思的。遗憾的是我不需要的信息太多,而我想真正获得的信息却太少。我们每月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分析报告原本是要为业务服务的,可事实上呢?问题出在哪?我认为,写好财务分析报告的前提是财务分析人员要尽可能地多与领导沟通,捕获他们“真正想了解的信息”。受此启发,报告是要因人而异的。有时,无须用会计术语来表达。必须遵循基本格式:“报告目录重要提示报告摘要具体分析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个人认为,报告页数在5页以上就应该有个目录了,(我第一次加目录后,效果远大于我的预期)。重要提示主要是针对本期报告在新增的内容或须加以重大关注的问题事先做出说明,旨在引起领导高度重视;这一点有时用不着,可以忽略。个人认为,如果有什么报告范围内和前提性的东西可作为重要提示,把它放在封面上,一表示审慎的态度,二使封面更美观(通常封面就XXXX报告几个字,显得单薄)。报告摘要是对本期报告内容的高度浓缩,你文章的第一段文字里那么多数字,领导看了不心烦才怪。列表表示,可参考上市公司的主要会计数据摘要(当然可以加一些你认为非常重要的)“以上三部分非常必要,其目的是,让领导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对报告的整体性认识以及本期报告中将告知的重大事项。”具体分析时,我的经验先按财务状况、再按计划执行情况(你文章中提到有年度计划,那么对计划执行情况的分析比财务状况更为重要)。财务状况先分类:一、资产状况(1、资产构成;2、资产质量)二、负债状况(1、负债构成;2、财务风险)三、经营状况及变动原因(按利润构成的主要项目分别写,额度小的没必要写,变动原因是针对去年同期写,因为计划执行在后面单写)。然后是计划执行情况(计划多半和考核挂钩),是对年初计划合理性的验证,最能分析出经营者、决策者所关心的信息。这一部分应按计划的组成来写。对其中与计划差异大的、同时额度高的、非常重要的项目,就成为“重点问题综述”的内容,在这部分可以直接以“详见重点问题综述*”。你文中的“业务招待费超支严重”应成为一个重点问题。关于财务指标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财务指标多用在外部分析上,内部分析时,除非决策者们非常懂财务管理而注重这些指标,或这些指标对企业的管理有重要意义,否则应大大简化(不要认为那些指标有多大实际意义,不结合实际情况适当修正而简单套用公式,很容易偏差,比如周转率应按月加权平均余额计算才更合理)。在你的问题综述及相应措施里,个人认为太简要,而且四到八条根本就不是财务角度分析的东西。问题综述是领导最后聚焦的地方,是对“具体分析”部分中揭示出的重点问题进行集中阐述,旨在将零散的分析集中化,再一次给领导留下深刻印象。还有一点个人意见:措施二字改为建议为好,财务部门不是决策机构,对经营管理多是提出建议,而非制定措施。“勿轻意下结论。财务分析人员在报告中的所有结论性词语对报告阅读者的影响相当之大,如果财务人员在分析中草率地下结论,很可能形成误导。如目前在国内许多公司里核算还不规范,费用的实际发生期与报销期往往不一致,如果财务分析人员不了解核算的时滞差,则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个人认为在报告中应用中性词,你文中“萎缩”、“归功”等词语有感情色彩。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报告参考框架一、公司背景及简介1、成立时间、创立者、性质、主营业务、所属行业、注册地;2、所有权结构、公司结构、主管单位;3、公司重大事件(如重组、并购、业务转型等)。二、公司所属行业特征分析1、产业结构:该行业中厂商的大致数目及分布;产业集中度:该行业中前几位的厂商所占的市场份额、市场占有率的具体数据(一般衡量指标为四厂商集中度或八厂商集中度);进入壁垒和退出成本:具体需要何种条件才能进入,如资金量、技术要求、人力成本、国家相关政策等,以及厂商退出该行业需花费的成本和转型成本等。2、产业增长趋势:年增长率(销售收入、利润)、市场总容量等的历史数据;依据上述历史数据,及科技与市场发展的可能性,预测该行业未来的增长趋势;分析影响增长的原因:探讨技术、资金、人力成本、技术进步等因素是如何影响行业增长的,并比较各自的影响力。(应提供有关专家意见)。3、产业竞争分析:行业内的竞争概况和竞争方式;对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分析:替代品和互补品行业对该行业的影响、各自的优劣势、未来趋势;影响该行业上升或者衰落的因素分析;分析加入WTO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及新条件下其优劣势所在。4、相关产业分析:列出上下游行业的具体情况、与该行业的依赖情况、上下游行业的发展前景,如可能,应作产业相关度分析;列出上下游行业的主要厂商及其简要情况。5、劳动力需求分析:该行业对人才的主要要求,目前劳动力市场上的供需情况;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对行业发展的影响。6、政府影响力分析:分析国家产业政策对行业发展起的作用(政府的引导倾向、各种优惠措施等);其它相关政策的影响:如环保政策、人才政策、对外开放政策等。三、公司治理结构分析1、股权结构分析:列出持股10%(必要时列出10%)以上的股东,有可能应找到最终持有人;2、是否存在影响公司的少数股东,如存在分析该股东的最终持有人等情况,及其在资本市场上的操作历史;3、“三会”的运行情况:如股东大会的参加情况、对议案的表决情况、董事会董事的出席情况、表决情况、监事会的工作情况及其效率;4、经理层状况:总经理的权限等;5、组织结构分析:公司的组织结构模式、管理方式、效率等;6、主要股东、董事、管理人员的背景、业绩、声誉等;7、重点分析公司第一把手的情况(教育背景、经营业绩、任职期限、政府背景)其在公司中的作用;8、分析公司中层管理人员的总体情况,如素质、背景、对公司管理理念的理解、忠诚度等。四、主营业务分析1、主导产品名称、价格、质量、产品生命周期、公司规模、特许经营、科技含量、占有率、专利、商标、发展战略、市场定位、消费群等;生产周期、库存量、周转率等;销售方式;设计能力、年产能力、实际生产量;广告投入数量及方式;客户反馈;同类产品的差别。2、产品定价本公司及竞争对手的定价政策,定价政策对公司经营的影响;主要产品的价格;需求弹性;价格变动敏感性分析;是否为行业中的价格领导者。3、生产类型:生产率、生产周期、生产成本、能耗、需求人力等。4、公共关系5、市场营销营销网络、结构、模式;激励机制(对分销商、销售人员)。五、公司竞争力分析1、简单分析:分析厂商未来发展的潜力,并与同行业竞争对手比较。2、R&D主要研究项目和对原有产品的改进计划:现在:费用、完成时间、收益;将来:投资金额、收益、时间;a竞争对手的研发情况;b主要研究人员的简要介绍(教育技术背景、构成比例、队伍稳定度、薪酬、激励机制等)。设施及实验室;R&D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与竞争对手的比较;专利、商标、Know-how等;与科研机构的长期稳定合作。3、激励机制:年薪制、期权、其他激励措施六、对上市公司的经营战略及“概念”、“题材”的分析1、公司经营战略分析总结公司经营发展战略;分析公司发展战略的可行性与实现的必要条件。2、公司新建项目可行性分析资源情况(人才、技术、资金、是否为相关行业、优势、地理资源及位置);影响项目成败的因素,项目所处行业的现状(结构、成熟度、市场空间);具体分析现有资源能否支持项目运行;竞争对手情况;行业发展趋势;国家产业政策。3、风险分析资金来源及占净资产的比例;经营业绩的影响:几个主要指标(净利润、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如项目失败对公司经营的影响程度。七、财务分析1、最近三年来主要财务指标: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净利润、非正常性经营损益所占利润总额的比例、总资产、所用者权益、每股受益、净资产收益率;2、财务比率(选取最近三年数据,如有行业指标对比更好,应说明各项指标意义)流动性指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资产效率比率应收帐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应收帐款净额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存货净额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固定资产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总资产盈利性指标毛利率=主营业务利润/销售收入净利润率=净利润/销售收入总资产收益率=EBIT/总资产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投资收益=EBIT/(所有者权益+长期负债)负债管理比率资产负债率=负债/总资产利息倍率=EBIT/利息费用3、现金流量表分析总体分析公司现金流的运转情况;每股现金流情况;与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进行对照分析;运营资金管理。4、资产质量有无重大诉讼;应收帐款、其他应收款的年限、计提坏账情况;其它或有负债情况。八、结论第27部分每部分得出一条总结性意见,最终得到一个或几个结论。结论是在前面事实基础上分析得到的逻辑结果,不进行相应的引申,不分析二级市场相关的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