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0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语文复习方略 每 丽 娟,2010年陕西省中考 语文复习备考方略 每 丽 娟,积累与运用,字音字形 考点题型 : 1、选择读音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2、找出词语书写正确或有误的一项; 3、在句子中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所给的拼音写汉字;判断词语的书写是否正确; 4、在田字格中规范、工整、美观地书写汉字; 5、根据句子的语言环境选择正确的汉字填空; 6、在一段精美的句子中,给汉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7、在所给的形似字中,选择正确的字填充成语或词语。 方法指津: 1、整理一六册课本上的易错字词,落实到位; 2、答题时结合词义,仔细辨认;结合语言环境,准确判断。,积累与运用,词语辨析 考查题型:1、选词填空; 2、选择词语(成语、俗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3、解释语境义 4、词语品析(除要求掌握词语的意思外,还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表意程度等因素) 方法指津: 1、仔细研究词语的具体使用环境,在与上下文的比较与关联中找答案; 2、还要留意平常的词语积累,遇到生疏词语的时候多追根溯源,弄清其意思,才能准确判断。,积累与运用,病句修改 病句常见类型: 1、成分残缺。例如:当山中的老枫树伸开它依然绿着的手掌时,令我想起了大慈大悲的千手观音。(2009江西省) 2、成分赘余。如:在第14届省运会形象系统征集活动中,组委会收到了大约600份左右的会徽、吉祥物 候选作品。(2009浙江) 3、搭配不当。如:我们只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面前充满信心。(2009贵州) 4、不合逻辑。如:如何管理、认识、把握网络舆论场,已成为全世界各国既关注又十分头疼的问题。( 2009江西省) 5、语序不当。如:我们应当发挥我校文学社的充分作用。 6、句式杂糅。如:居里夫人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2009四川) 7、前后矛盾。如:参加会议的人员基本上全到齐了。 8、滥用否定词。如:环境治理一定要避免不能陷入污染-治理-再污染的恶性循环。(2209江苏南京) 9、表意不明。如:神舟七号升空,中国航天员实现太空漫步,使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的国家。(2009山东潍坊),病句修改 病句的辨析技巧: 1、成分梳理法。从语法的角度检查主干成分有没有毛病,再看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有没有毛病。 2、逻辑分析法。从概念关系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来分析。 3、语感品读法。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 4、句式变换法。有些句子从表面上看不出什么问题,但如果将它变为一般句式,如将否定句变为肯定句,将代词变换为应指的对象,问题立刻就凸现出来。,病句修改法 原则:不改变句子原意 1、增增加字词。如:我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慰问孤寡老人等公益性活动。 2、删删去不必要的词语。如:参加会议的人员(差不多)全到齐了 3、调调整句中成分的顺序。如:我们应当充分发挥我校文学社的作用。 4、换将句中的字词更换为其他字词。如:我们只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就(才)能在各种考验面前充满信心。,积累与运用,句子仿写 考点题型: 1、嵌入式:所写句子夹在已供的材料中间,一般限定了句子的表达思维空间,要求与前后语句搭配的当,句式或前或后要相同。 2、续写式:根据例句的内容和句式,续写一个或多个句子。 3、命题式:设定一个语言材料,再另外命题确定内容,按照例句仿写。 4、开放式:不提供语言材料,只有内容或形式的要求;或只提供例句,不限定仿写的内容。 5、对联式 方法指津: 1、审清题干,看清是否有特殊要求; 2、揣摩例句,挖掘信息(即主旨意蕴、句式结构、修辞格式等); 3、根据要求,合理想象; 4、完成后再次推敲,使其意象优美,富有新意。,积累与运用,信息整理 常见题型: 1、概括一段做文字的内容要点; 2、根据提供的材料给某一概念下定义; 3、为一段新闻拟写标题,拟写消息的导语; 4、将一段简讯概括成一句话消息; 5、提取关键词; 6、根据所给资料拟写人物简介等。 方法指津: 1、概括内容要点,要立足全段,分清主次,避免过窄或过宽; 2、下定义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又要符合格式上的要求; 3、新闻标题的拟写应做到:题文一致、一语破的(抓住最重要、最本质的事实)、简洁明快; 4、一句话消息的缩写方法有二:一是摘引导语法,二是提取要素法(五W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等),积累与运用,经典诗文默写 出题形式: 1、整体性默写。即要求对整首诗(词曲)进行默写,这就不仅要求会背,而且要求不写错别字。如陕西2007中考题:默写杜牧的赤壁。 2、接龙式默写。给上句写下句,或给下句写上句。 3、理解性默写。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默写,因此考生必须对诗句的主旨、写法有较为透彻的理解。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形象再现主人公“聊发少年狂”表现的词句是:左牵黄,右擎苍。 4、迁移性默写。这类默写,要求考生能够由试题中所给的句子联想到相关的句子,二者之间往往在写法、意境或意旨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如:弟子规中有句经文“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则警。”论语十则中也有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2009浙江) 5、运用性默写。通常给考生某一语言情景,就这个情景填入相应的诗句。这就要求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恰如其分的运用。 6、开放式默写。往往是给考生某一主题,要求就这个主题写出相关的诗句。 7、综合性默写。综合了以上六种形式,设题中自成板块,很有整体感。,积累与运用,口语交际 考查形式: 1、以境写话; 2、毕业赠言; 3、简介评论; 4、邀请采访; 5、劝告建议; 6、揣摩言外之意。 答题要点: 1、说话的目的要明确,表达的意思要清楚。 2、要注意听话的对象,对长辈要注意礼貌,对同辈要真诚,对比自己小的人要注意话语的亲切。 3、根据说话的内容确定说话的方式,或委婉、或含蓄、或直白,积累与运用,语言运用 一、短信赠言 1、简明扼要:用最少的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 2、主题突出 3、语言得体:必须注意场合、双方的身份。 4、构思新颖:力求让人过目不忘。 5、富有文采: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开场白 1、称呼和问候 2、本次活动的内容、方式等要点的介绍、阐述。 3、营造气氛,引出下边即将开始的活动。 三、人物简介(通常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有极鲜明的个性特点) 1、选好角度,提炼观点,一语中的,评在点子上。 2、要评得有理,导向鲜明,中肯有度。 3、要评得生动,言简意赅,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答题要点:说明人物出处及主要特点,介绍一个情节,指出此情节表现出的人物性格。),积累与运用,四、导游词或推荐语 1、先告诉大家推荐的主要内容。 2、再介绍值得推荐的地方,即主要特点。可以集中其中的一个方面,也可以阐述其他几个方面。推荐作品的话可以从主题、语言风格、写作方法等方面入手。阐述时可适当引用相关的语句,加以具体说明。 五、卷首语 1、立足依托,有所超脱; 2、配合及时,运用灵活; 3、文学精粹,点到为止; 4、态度鲜明,讲究分寸。 六、颁奖词 1、抓住人物主要事迹,解释他感动公众获奖的原因。 2、还要体现文采和气势。 3、语言高度概括,文笔优美凝练,饱含深情,中心明确。,记叙文阅读,考查题型 :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理清文章的思路和写作脉络。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并归纳中心意思。 3、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找出重点段落、关健语句、中心句,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一些语句的深层含义。 4、阅读小说,分析人物形象,能把握人物的性格,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了解故事情节,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对文学作品中的感人形象或情境,说出自己的感悟和体验。 5、对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倾向,做出自己的评价。 6、对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行赏析,能分析写作文法,明确作者的意图及情感,并进行初步的评价和赏析。 7、 对一些特殊句式和使用了一定的修辞手法的句子进行仿写,能辨别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等。 8、辨别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理解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9、对作品的表达技巧进行赏析,对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进行品味。 10、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情感体验。,方法技巧 1、字词考查:解释词语的话境义 答题技巧:先解释词语的本义;再答语境中的引申义。答题时要注意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等。 2、层次结构考查:划分段落或层次 在此过程中要明白事件的全过程,弄清起因、经过、结果;找出文中主要人物,弄清人物的关系;善于发现带有标志性的词语或句子;然后筛选提炼主要信息。 记叙文的结构层次形式灵活多样,一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作者的思路和行文线索; 记叙的顺序和层次; 过渡和衔接; 伏笔和照应; 开头和结尾等。 几种常见的照应及作用: 开头结尾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主旨突出,能更好地抒发感情、渲染气氛。 正文与标题的照应:使文章的思想精华醒目地揭示给读者,使读者清楚标题的意思。 行文中前后照应:可制造悬念,使情节发展具有吸引力的戏剧性,结构更紧凑,文脉更贯通。,3、文章标题的考查:标题(题目)的作用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把握象征意义; 语言双关; 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线索; 文眼,揭示文章中心; 吸引读者、新颖; 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文后再分析作用。 4、信息提炼概括:概括语段、事件、全文中心 概括语段的方法有: 摘取文章的中心句; 摘要归纳,段中的几层意思如果有主次之分,就摘取主要的; 综合归纳段中的几层意思后,如果是并列的,就把几个意思联系起来归纳来一个主要意思; 段中的几层意思如果层层深入,就摘取最后一段的归纳意思。 形成文字格式:记叙(交代)了“人”+“事”(心情、经过、背景、感受)。 概括事件:“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什么结果”。 概括中心的方法有: 分析文章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 分析文章的结尾: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中心; 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形成文字格式: 表现了精神。 本文通过对的记叙, 赞扬了品质。揭露了实质。,5、关健性语句的考查: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应对技巧:结全上下文,一看结构,二看内容,强调人物与主旨的关系。 (1)结构上的作用: 在开头:设悬念、埋伏笔、作铺垫、引下文、点题、总领全文等。 在中间: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总结上文、照应开头等。 在结尾:呼应开头、照应前文,总结全文、扣题等。 (2)内容上的作用: 在开头常奠定全文感情基调、交代环境背景;在中间或结尾常画龙点晴、点出中心,深化主题。 6、人物形象的考查:理解并能分析人物形象 应对技巧 (1)主人公做了哪些事,从这些事中提炼人物的基本性格特点; (2)抓住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认真分析归纳; (3)注意侧面描写,其中常包蕴着作者的感情倾向,为主人公性格定位起重要作用; (4)结合人物的年龄、身份、地位等,加以分析。,7、文学语言的考查: (1)分辨清楚所选语句或短语的表面含义,然后把握它的真实内容; (2)结合修辞知识来分析语句、体味语句的情味和含义; (3)联系词语的色彩,分析其感情色彩的变化; (4)结合上下文,联系人物的性格或文章的主旨分析,考虑该词语对表现作者思想感情起了怎样的作用。 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比喻:使形象生动,使语言传种;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拟人:把赋予人的情态,含蓄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反问:强化语气,发人深省,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设问:引起人们思考,引起注意;突出某些内容。 排比:句式整齐,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借代: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对比: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 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8、表达方式的考查 常用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1)记叙:使读者对事物变化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2)抒情、议论:抒发作者的情感;深化主题,画龙点晴。 (3)环境描写: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 推动情节的发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感染力。 为情节的展开作铺垫,为下文埋下伏笔,与开头形成照应。 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4)人物描写;包括对人物的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 (5)作用:塑造了形象,表现了性格,体现了精神品质等。 9、体验感悟: 对文章的内容(包括主旨)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谈谈自己的感受或启示 回答这类开放型试题,首先要把握好中心,围绕文章中心,多角度思考,然后将其深化、升华,或结合自己的思想观点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就文章某一方面的内容或形式,作或正或反的评析。学会结合文章中心和人物的思想感情来表述,不要另起炉灶,更不要逆主旨而行。,说明文阅读,考查内容 1、整体感知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说明对象,分清说明对象是事物还是事理,从而区别事物说明文与事理说明文。 2、能够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通过阅读了解文章的观点,明确被说明事物的特征或本质。 3、明确文章说明事物的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4、能根据文章的内容辨别下定义、作诠释、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画表格、作图形等;如能对文章的含义,对文段的含义,对文句的含义进行说明,对答题和理由进行说明等;能明确文章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在说明事物特征时的作用。 5、能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说明文语言具有的准确性特点。如品味词义、揣摩句子、品析重要句段,说明词、句、段的表达作用等。 6、对文章、文段的结构层次进行分析、划分的能力。如分析说明文的结构;分析文中某个部分的层次,分析文中某个段落的层次等等;根据或抓住文中的语言标志分析文章的结构等。 7、理解、探究说明文的中心和意义。 8、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或以学生的生活积淀为背景设题,如让学生说看法、提建议、说创意、拿方案、作补充等。能把文章的说明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说明文中获取知识信息,进行拓展延伸,以加深理解并应用于生活实际,能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和想象。 9、能概括提炼信息即能对文章、文段进行整体概括,对文章的要点进行提炼,对文章的写法进行概括。,说明文阅读,方法技巧 1、选文信息概括提炼的考查 (1)概括选文(或选文中某一段)的说明对象。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要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2)给文章拟标题,要体现简明、新颖、概括的原则。一般为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 (3)说明内容的概括应是一句话,以句子的形式出现,往往在文章的开头、结尾。 (4)段意概括:先找中心句;没有中心句时可摘要联合、结合标题认真提炼。 (5)给某事物下定义,或概述其形成过程、原理等: 下定义,是对说明对象的本质属性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加以概括说明。要用“什么是一种什么”的句式。 概述其形成过程、原理等,一般从原文中找,但需要再进一步理顺,把零散的意思归纳到一个完整的句子中。,说明文阅读,2、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考查 (1)从标题着眼。 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就指出其特征。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标题指出说明对象是“人民大会堂”,也指出其特征“雄伟”。反之,如果需要为说明文的语段加一个标题,也可以用说明地象作为标题。 (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 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中心句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及其特征。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和“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两句,就点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说明文阅读,3、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考查 下定义:言简意 明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以区别于其他事物。 作诠释:对事物的某些非本质特征进行具体解说,起补充说明的作用。 举例子:举出具体的实例把比较抽象、复杂的数目(或事理)说得具体而明晰。 作比较: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说明某种事物在某个方面的特征。 打比方:运用比喻的形式把抽象的事物说明得具体、生动。 分类别: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被说明对象划分成不同的类别。 列图表:用图表的形式直观形象地显示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引资料:引用有关资料、故事、名言、诗词等来充实说明内容,充当说明依据,使被说明对象的特征直观形象的显示出来。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增加文采,引起读者的兴趣。 答题思路: 某作用的表述形式为“该说明方法的固有作用+该句的倾向性(主要内容)”。说明方法的固有作用,是指该说明方法本身具有的特定作用,如举例子是“生动(具体)说明”,列数字是“具体(准确)说明”,作比较是“突出(强调)说明”;倾向性(主要内容)是指其中体现出的作者对事物、事理作阐述说明时蕴含的思想感情或主要表达的意思。在说明文中,这种倾向性(主要内容)是指作品所体现出的对事物、事情作阐述说明时蕴含的思想感情或表述的主要意思。,说明文阅读,4、说明文顺序的考查 说明文顺序: 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的语言标志是表时间的词语,空间顺序的语言标志是表方位的词,逻辑顺序就是以思维的规律为序。 常见的逻辑顺序有八种形式: 由抽象(概括)到具体的顺序;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由原因到结果(或由果溯因)的顺序;由浅入深的顺序;由现象到本质的顺序;由表及里的顺序;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由特殊到一般(或由一般到特殊)的顺序。 分析说明顺序的方法有: (1)抓住说明对象分析说明顺序。说明对象的特点决定了说明顺序的选择。有些事物内部构造化较复杂,通常按空间顺序说明。介绍事物各个阶段的特点或制作过程,往往采用时间顺序。介绍抽象事理或事物,多数采用逻辑顺序。而逻辑顺序常常指以下几种情况:如由总到分(或由分而总)、由主到次、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个别到一致(或由一般到个别)、由抽象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或由局部到具体)等。 (2)把握语言标志分析说明顺序。例如,时间顺序多用表时间变化的词语,空间顺序多用表方位的词语,逻辑顺序多用表逻辑层次的关联词语等。,说明文阅读,5、分析文章(段)结构特点的考查 考查题型如: 分析语段层次, 分析某句、某段在结构上的作用等。 说明文在结构上的表现形式有: (1)总分式(包括总分总式,总一分式,分总式); (2)并列式,几个段落并列存在; (3)程序式,说明的是生产过程;一般分析结构方面的作用,从句子的位置入手说明,如“总领全文”“引(领)起下文”“总结上文”“承上启下”等。,说明文阅读,6、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考查 考查类型: (1)词语指代的考查:“这种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常考的指示代词有“这”“此”“其”“其中”等,有指示意义的词语如“旧的问题”“新的问题”“综上所述”等。客这一类型题时,要特别研读词语所在句的上下文,找到对应的词语或句子最有效的得分方法,是将找到的指代内容与指代词语替换,要符合文意才是正确的答案,指代词语一般指代的是上文距其最近的一句或几句话的内容。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2)语言准确性考查 加点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或去掉加点词语影响最小的是哪一项? 语言结构形式:不能删。该词的原句的意思是,是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上加以限制(强调、说明);换后(删掉)意思变为,与实际不符,不符原意,不准确、不严密、不科学。 所涉及的词语有:表估计的“大约”“左右”“大体”;表范围的“主要”之一“惟一”;表猜 侧的“也许”“可能”等。若能从文中找到与去掉词语的句子相矛盾的语句,答题便能更完整、更准确。 解词,解释一些新概念的、特殊词语的意思。 要根据文章提供的内容,紧扣说明对象的特征和它本来指代的内容作答。 语言结构形式:某某(该词语)是什么样(写本质特点)的某某(范围更大的名称)。文中如果没有对某事物下定义,就要精心地从文章中提炼表明其特点的有关内容,精心组合语言,写出简洁、通顺而又合乎题目要求的句子。,说明文阅读,7、发散创新、关注科学、发表自己的看法,创新拓展能力的考查 中考说明文阅读,要求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关注生态环境、关注科学进程、关注未来发展。近几年,这类题目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这类题型一般有如下样式: (1)对说明内容进行创新性表述; (2)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的独特的看法和见解; (3)结合实际地某个问题谈出自己的认识; (4)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 (5)根据文章内容延伸到文外相似的内容; (6)自然界对人类的启示; (7)对人类关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 (8)有创见地补写文章结尾; (9)针对生态环境情况,拟写警示性的标语、建议或公益广告等; (10)针对文章的某个方面或某段内容,自己设计题目并作出回答。,议论文阅读,议论文的一般考查点: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能正确理解、提取、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弄清论点与论题的区别。 2、能正确理解和分析文章使用的各种论证方法、论证过程及常见的五种论证方法。 3、理清议论结构三部分、“横”式结构及“纵”式结构的具体表现形式。 4、把握文意、层意、段意;能对全文结构与议论的层次性进行分析,用提纲概括全文每层次论述的大意。 5、能辨析为证明论点而使用的不同类型的论据及其与论点的关系;能根据需要概括论据和为文章补充恰当的论证;理解论据选择的技巧。 6、能结合文章整体、具体的词语或句子探究文章的内容及其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思想意义;分析句中感表色彩鲜明的词语的含义与作用;长句的理解,段中的句序重排。 7、体会议论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特点;设问和反问的作用。 8、理解中心句、支撑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9、联系生活体验理解作者的观点及写作意图;能从文章的观点中获取有益的启示,并进行切合实际的拓展。 10、立论与驳论的区别等。 议论文选文大部分来自课外,其内容具有教育性,文学性,多数作品表现了作者对生活和生命的思考,体现了积极的价值取向。近两年中考议论文阅读还有些新的趋势,如选文关注时事、关注生活本身;或选文不一定是规范的议论文,也出现一些淡化文体的选文,如议论式散文等。这使得议论文阅读的范围逐渐扩大,也显得丰富多彩。,议论文阅读,方法技巧 (一)论点的考查: 1、寻找或提炼论点。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它应该是完整的句子。大多数文章,标题只是提出了一个论题,中心论点隐含在文章的论述中。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地阅读分析,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中心论点。有的文章,其标题就是中心论点。作为论点的标题,一般是表判断、表肯定的句子或短语。也有的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开门见山,亮出观点,先声夺人,表明立场。有的文章,在行文中或篇末出现中心论点。这样的文章往往是层层议论,抽丝剥茧般地亮出观点。 找准论点的方法 : 一看题目(题目即论点)。 二看开头(开宗明义、开门见山)。 三看结尾(归纳全文、篇末揭示中心)。 四找正文中关于论题、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正面表述句,或找提示性词语“总之类”“所以”等。如果没有原句,则要概括层意,归纳中心论点。,议论文阅读,(二)论据的考查 1、论据的类型: (1)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 (2)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2、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3、次序安排(照应论点)。 4、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5、分析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联,按要求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这是近年来考得比较多的一种题型。它既考查了学生对论点的把握情况,又考查了学生实际应用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也考查了学生在生活中的积累。补充事实论据时,要选择具实而典型的事例,概括叙述,紧扣论点。所选事实和观点要统一,否则就失去了事实论据的说服力。补充道理论据时,要引用具有权威性的名言警句、诗文名句或格言、俗语等。引用时要完整准确,不可张冠李戴,不可断章取义。,议论文阅读,(三)论证的考查 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考查: 1、辨析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例证法),从论据角度看属于事实论据,表达方式上属于记叙; (2)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从论据的角度看属于道理论据,表达方式上属于议论; (3)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4)比喻论证(比喻)。 2、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对论证方法的分析,首先要掌握不同的论证方法的不同作用,再结合具体的论据与论证过程进行分析阐述,这就是“共性+个性”的答题原则。 语言表述为: 举例论证:举出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 道理论证:引用的名言或引用格言、谚语、俗语等,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突出地论证了的观点。 比喻论证:以事喻理,形象生动地论证了的观点,使论证浅显易懂,易被接受。 有时一段文字中不止一种论证方法,要找全。答题时按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的顺序答题就可万无一失。其中对比论证是一种综合的论证方法,可以包括事实的对比、道理的对比以及有相反效果的比喻句的对比。,议论文阅读,(四)作品写作思路(议论文的结构)的考查 阅读议论文,必须理清议论文的结构。立论文的结构一般分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部分,也就是引论、本论和结论。 议论文的常见结构形式有: 并列式,段落层次间是平行并列的关系; 层进式,各部分之间是层进关系即层层深入,步步推进; 总分式,论证的层次间是总论和分论的关系,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或总分总。 驳论文的一般结构方式是:摆错误论点、分析错误论点的实质及危害、得出正确的观点。 这一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答题时应对各段内容进行准确概括和巧妙串联。语言表述为:先通过引出论点或分论点,再用事例或名言加以论述,最后得出的结论。,议论文阅读,(五)分析关健词语、句子或语段的含义及作用 具体的考查点如下: 1、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 2、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词语(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 4、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 答这类题时,一要联系文章内容,尤其是要联系文章的中心论点;二要结合语境,结合上下文揣摩其具体含义。 分析作用时,首先要找出论点,其次确定本段在文中的地位,然后分析其对论证论点的作用更严密、更有权威性、更有说服力。如果考查的是在结构上的作用,通常情况下是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实词梳理 一、通假字 二、词类活用 三、一词多义 四、一义多词,文言文阅读,(二)文言文虚词梳理 考点透析 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大致有四类: 第一类是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 第二类是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于、为”; 第三类是起连接作用的,如“而、则、乃”; 第四类是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夫、焉”。 随着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将更加注重理解和运用。,文言文阅读,文言虚词的考查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 二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 三是文言句子的翻译。 前两种是对文言虚词的思性考查,后一种是对文言虚词的隐性考查。与实词相比,虚词数量少得多,但使用频率却很高,用法也非常灵活,所以要想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就要较为系统地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要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 结合语句释译确定该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 根据文言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地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替代; 先多朗读,体会语气,再进行判断;,文言文阅读,(三)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梳理 考点透析 古今异义是文言文实词考查的一个重要考点。 词的古今语义变化有以下几种情况: 词义扩大。如“江”,古代专指长江,现在则泛指一切大河。 词义缩小。如“臭”,文言文中表示好气味、坏气味皆可,现在只表示坏气味。 词义转换。如“涕”,古义指眼泪,而今义则为鼻涕。 感情色彩变化。如“卑鄙”在古代是中性词,而现在则成了贬义词。 名称说法改变。如“衣(y)”改成“穿”,“甘”改成“甜”等。 单音词变为复音词。如“妻”变为“妻子”,“子”变为“儿子”。,文言文阅读,(四)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考点透析 一、从句式而言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的差别(可能涉及到的句式包括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及相关文言文中常见的固定句式等; 二、句子中包含着可能影响正确把握名意的关键词语(可能涉及到的词语句括古今异义词、多义词、通假字等)。 针对这些特点,在翻译时掌握“添”“删”“调”“换”“并”“留”的方法,就会让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添”省略是文言文一大特点,要判断省略了什么,在翻译文言文时,必须将必要的省略内容添上,只有这样,才能使译文顺畅,意思明晰,使被翻译的句子成为有机的整体。 “删”就是删去原文中不必译出的字词和那些表语气停顿及凑足章节的词语,如删去少量的关联词、助词;删去同义连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词。 “调”古代汉语的句子,与现代汉语不同,在翻译时,必须调整为现代汉语的句式和用法,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如倒装句等。 “换”将古汉语的单音节词译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今异义词,用适当的词语替换古文中的虚数。 “并”文言文中用铺陈排比的手法表现类似的内容作适当的合并,文言文中互文见义的手法,翻译时要适当合并。 “留”就是指文言文中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人名、地名、官名、器具名、朝代、国号、年号等专有名词及沿用至今的成语、熟语等,都可以照原文抄录。,古诗词赏析 (一)理解理解诗歌的内容。 1.知人论世,熟悉相关背景和作者风格。 2.注意诗的体裁,古体诗、近体诗还是词曲。 3.揣摩诗歌营造的意境。 4.概括诗歌的大意。 5.把握诗人的情感和态度。 (二)品味品析诗歌的语言。 1.从遣词用语上品味诗歌重点词的妙用。 2.推敲诗中重点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3.品味诗歌语言寄寓的深刻含义。 (三)评价评价诗人的观点态度。,古诗词赏析,试题常用素材 (一)以课内学过的诗歌为主,兼及课外浅显易懂的诗歌。 (二)唐宋诗词,非名诗人,稳中求变,蕴含哲理,重视审美,脍炙人口。 (三)诗歌题材多是爱国、离愁、送别以及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方面的。,古诗词赏析,赏析方法指津 (一)赏析写法 1.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2.表现手法:动静、大小、虚实的关系。 3.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用典等。 (二)赏析情感 1.体会表现的友情、思乡念亲、爱国等情怀。 2.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的背景。 (三)赏析内容 1.写景诗赏析出画面特征。 2.叙事诗赏析出情节发展。 3.哲理诗阐明蕴含的道理。 4.抒情诗表现诗人的情感。 5.写人状物表现人物的特点。,古诗词赏析,答题技巧点拨 (一)研读诗题,回忆作者风格,捕捉信息。 (二)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意。 (三)联系生活,分析诗歌中的形象。 (四)捕捉意象,揣摩诗歌营造的意境。 (五)熟悉经典诗歌中常用的典故。 (六)了解民族文化心理特征。,中考作文复习指导,(一)成长类 其常见类型大致有回眸成长、感悟成长、成长的烦恼等主题。 回眸成长: 这个提法很高。关于成长,可回眸的内容挺多的,像“一起走过的日子”,像童年生活 中的一些趣事等。写这类作文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写“与童年相约”类作文,要有力于表现童心童趣。童心童趣,洋溢着动人的天真与清纯。社戏中阿发的答语“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以及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被骂的”的心理,我们读后都会报之以会心的一笑,他们天真可爱的形象将永存读者之中。一个“偷”字,“偷”出了别样的情趣,也“偷”出了几个少年美丽善良的内心世界。童心童趣,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再现。 感悟成长: 既要回眸成长,还要对成长过程中的经历有所领悟。 写感悟成长类作文,要在寻找材料的方向上多费些心思,还要在体验的基础上感悟。,2009年浙江杭州的中考作文题: 孤独之旅中的少年杜小康在生活的艰难和精神的孤独中锤炼了自己的身心,他被自己“成长了,坚强了”而感动。每个人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或多或少地都曾被自己的一分成熟、一个进步、一次超越感动。被自己感动,是美丽的起点;被自己感动,是精神的升华。请以“被自己感动”为题目,写一篇600至800字的文章。 写作时,首先面临的,就是找到合适的材料。比如,自己性情或思想境界中优秀的一面,自己某方面的特殊才能,自己超越自己战胜自己的一次经历,等等。只有将感动自己的“点”写充分了,并配以适当的抒情、议论,写出的作文才能打动阅卷老师。 写成长的烦恼等作文,贵在一个“真”字。要勇于写出你成长过程中的真切体验!,中考作文复习指导,失误举例 A.选材稚化、虚假,不能给读者留下回味。平庸的内容决定了文章本身没有吸引力,甚至有些同学的作文材料属于编造的,这是成长类作文选材的大忌。如有的同学编造父母离异,编造父母出了车祸,编造抬金不昧,这样的作文打动不了阅卷老师。 B.感悟肤浅,浮于表面。这是多数同学写这类作文易犯的毛病。轻描淡写地谈体验和感悟,这样的文章自然很一般化。解决的办法,应该是用心找到自己最有感悟的材料,进而写出自己的深刻感悟。 C.停留在对成长中的一件件故事的泛泛讲述,而看不出对成长的感悟。 例如2009年甘肃兰州市中考作文: 一次挫败的经历,一个难忘的胜利,一篇睿智的文章,一句善意的劝慰,一种特别的爱好凡此种种,会使你的知识得以丰富,智慧得以增长,让你站上人生新的高地。 请以“那一刻,我迈上了新台阶”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本题基本的行文思路应该是先叙后议。先交代清楚“那一刻”,之后要言不烦恼地点出“那一刻”对你成长的意义。可一些同学只停留在介绍“那一刻”。,中考作文复习指导,(二)美德类 主题解读 美德,词典释义为“美好的品德”;古人说孝梯忠信是美德;今天,人们赋予了美德更加丰富的内涵,如同情、自律、宽容、关爱、勇气、坚忍、诚实、信仰、忠诚等皆为美德的主题词。 技法指导 支招1、演绎美德故事,还原现实生活。 没有故事不出彩。美德类作文,须化大为小,将美德的主题词演绎成一个或几个动人的故事,描摹生活的真相。 试以2009年广东茂名市中考作文试题“我发出一 的美”为例,从美德方面立意,可补为“残缺”“劳动”“奉献”“宽容”“诚信”等。考生作文的关键在于为这些词语选择一个或几个富有表现力的生活事实(故事),在具体可感的事件中去揭示美德的内涵。如有考生写作“残缺”,描写班上的一个小时候遭受电击失去右手的同学自强不息,婉拒他人帮助,主动请缨参与社会实践,歌咏会上激情歌唱的故事,通过三个画面表现他乐观自信,坚强自立的美德。即使写作议论文,也须运用概括叙事,紧扣“美”主题列举材料。,(二)美德类,技法指导 支招2:刻画美德细节,激发情感波澜。 唯有细节显美德。讲述美德故事,只有整体构思还不够,还需局部细处打磨。生活中的美德,是通过故事中人物的一言一行显露出来的。因此,美德类作文,重点在于刻画好一个或几个具有表现力的细节。 例如:2009年湖南衡阳市中考题“生命的颜色”,一考生紧扣“生命的艳丽色彩”,以汶州地震为背景,有79岁拄着拐仗带着助听器的卢圣壁教授在余震中不断安慰孩子“不要怕”,弯腰为孩子仔细擦试伤口的感人细节;还有“跪求让我再救一个”的美丽的“橄榄绿”;也有坚忍顽强与死神抗争高声唱响希望之歌的“生命之红”文中的一幕幕都让人感动,每一个细节都深刻地诠释了生命的颜色。 支招3:丰富美德内涵,提炼哲理美句。 一笔点睛见深度。故事+细节+点晴,点晴的环节尤其关键。平淡的事例挖掘得好,也能意味深长;普通的故事也能提炼深刻的哲理。聪明的作者,工于叙事,善于提炼。对于选材能力不强的同学来说,有时候,结笔一两句话可以救活一篇作文。,(二)美德类,失误举隅 失误1:选材过俗 很多考生文中的美德故事局限于隆冬里好友帮我打开水,好友原谅了我对她的误解,同学约我主动承担整理寝室内务的任务,运动场上组织同学为运动员助跑加油,上学路上我捡到钱包和同行的同学商量处置办法时,同学毅然提出寻找失主等等。 这些材料虽充满了生活气气息,但显得过于俗套与“小气”,美德的标准被降格。我们强调作文的浓郁的生活气息,但不等于直述生活不加精选与渲染。虽然美好的德行存在于举手投足之间,但也要注意一事与多事,一时与时时对于表现人物的效果之别。 失误2:硬贴标签 这种现象十分普遍,很多考生平常没有对“美德”的关注与思考,写作时只好给生活中的某个人某件事硬是贴上“美德”的标签,显得生硬。 例如描写一次自己早到学校看到英语老师已经在教室里静候同学们了,就评说“老师敬业负责”;特别是选材于家庭亲情内容的作文,漠视“母亲”的天性与责任,而贴上“无私奉献”的标签。 失误3:细节模糊 此类失误的根本原因还是考生对生活素材不熟悉,或者纯粹是编故事。因此,这样的作文只有事例,或看似一个感人的故事,但没有对其动人心处的放大、特写、刻画,细节不清晰,失真的感觉也会随之而来。考场作文,素材可以通俗一点,但细节必须夺目。,(三)情感类,主题解读 如果要问在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和最能打动人心的东西是什么,我想没有人不会想到真情的。是的,亲情给我们温暖,给我们温暖,给我们以无私的呵护;师恩为我们付出,给我们以正确的导引;友情 给我们致诚,让我们享受温馨。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意识,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具体体现。 正是因为以上原因,在全国各地市每一年的中考作文试题中,“情感类”作文试题的数量才频繁出现并一直居高不下。 技法指导 支招1:首先要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做个有心人,积极培养自己感悟和表达真情感的能力。 支招2:抓住一些能体现人物内心世界波动的典型细节,并对之进行工笔描写很重要。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父亲”爬过月台给“我”买橘子的情节很让人感动。而这一情节打动人的原因,就是朱自清先生对“父亲”买橘子时的一些功节表现进行了细致刻画。 支招3:表达真情感时要率真坦诚,亳不做作。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充满真情的东西,我们只要凭自己的感觉将它表现出来就可以了,完全没有必要人为的粉饰。 我读过一位同学写的一篇作文,其中有一段写他父亲修车子:“时间一长,父亲就呼哧、呼哧地直顺粗气,脸憋得酱紫,头上的汗如同一条条蚯蚓向下蠕动”看,这位同学并没有高喊“我爱父亲”的口号,但其毫不做作的表述,却将他关爱“父亲”的真情实感体现得淋漓尽致。,(三)情感类,失误举隅 A、挪用他人情感。这一问题的产生主要源于作者的感悟和表达真情实感能力的低下,为了使自己的作文在表情达意上“看起来很美”,于是就刻意挪用他人的情感于自己的作文中。这样的作文所表达的情感哪怕再细腻,但因不是你自己的真情实感,但因不是你自己的真情实感,归根结底是得不到读者认同的。这样的“情感类”作文在中考时也最危险,稍不注意就会被评卷老师打入最低档次的“冷宫”。 B、基调因高失真。有的同学写“情感类”中考作文时,容易将近感情的基调定得非常高,却常常使自己的作文在情感的表达上失却真实,很是可惜。请看2009年安徽某考生所写的这篇题名为师生之间中考作文开头部分的一段文字: 从小学毕业已经有两年了,可是我却难忘我六年级的班主任张老师。他在我的心里是无人能比的,任何人都无法占据他在我心里的位置。太阳可谓灿烂夺目,但却没有张老师光辉耀眼;大山可谓立地顶天,但却没有张老师光辉耀眼;大山可谓立地顶天,但却没有张老师高大威严一句话,张老师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老师。 C、欠缺表达技巧。这一问题在“情感类”中考作文中也很是常见。如一些考生不善于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来表情达意,使自己作文表达的情感平平淡淡如一潭死水,这样的作文也就很难激起读者的共呜。我们说,首先要运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如善于叙事的,不妨将事件完整地讲述出来,讲述的过程中,注意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情感和通过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展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其次要在该运用到某种表达方式的时候做到手到擒来,运用自如。,(四)文化类,技法指导 支招1:首先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是要根据具体的作文试题及自己的实际,将“文化”落脚到一个或多个具有“文化内涵”的素材上去,并将其作为“生发”我们作文的基点。 支招2:哪些素材才是具有“文化内涵”的素材呢? 具有“文化内涵”的素材即能在一定程度上传达出某种文化信息的事物,其大致包括人物、物品、事性、场景等几个方面。人物如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留下足迹的名人等;物品如文物、民族乐器等;事情如重大历史事件等;场景如能体现某种文化现象的具体的人文场面和自然景色等。 支招3:怎样才能通过这种具有“文化内涵”的素材“生发”出一篇优美的中考“文化类”作文呢? 必须先在严密审题和确定好自己作文主旨的前题下,找到对你作文表情达意有用的具有“文化内涵”的素材,然后才能经客观存在为基础构思你的作文。 如2009年山东临沂某考生在写“走出自我小天地”的话题中考作文时,就是先将“东施效颦”的典故作为了“生发”作文的具有“文化内涵”的素材,结果就写成了一篇题名为上帝的宠儿东施新传的很是招人喜爱的“文化类”中考满分作文。 支招4:写中考“文化类”作文时还得注意通过准确、生动的遣词造句和引用、人用活用古诗词等方式增强作文语言的美感,不然,我们的作文也就在语言上缺少了“文化味”,这无形之中会削弱我们中考作文的表现力。,(四)文化类,失误举隅 A、对“文化内涵”素材在理解和运用上出现偏差。这是中考“文化类”作文最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如2009年陕西某考生在写在我的世界里,一切都很美好的中考作文时运用了“狐假虎威”典故,在文中,“我”是被“老虎”逮住的那只“狐狸”,作者以“我”借着“老虎”的威风让“百兽”害怕自己而感到了“在我的世界里,一切都很美好”的故事行文。这显然是对“狐假虎威”这则具有“文化内涵”的素材在理解和运用上出现了偏差。 而更多的时候,考生并不是将某个具有“文化内涵”的素材的蕴意完全理解错误,只是理解的不够透彻和全面,这就使得他们所写的中考作文在运材上出现不很典型的问题,而这样的问题显然也是极容易造成作文失分的严重问题的。 B、缺少对“文化内涵”素材的必要分析。这主要表现在一些议论文当中,考生在用某个事例性“文化内涵”的素材对观点进行论证的时候,仅仅只是将这一事例性“文化内涵”的素材在文中做简单的叙述,叙述之后不对其能证明观点的原因作必要分析。这样的中考“文化类”作文,其不足之处是显而易见的。 C、技法笨拙,文无趣味。这样的中考“文化类”作文,尽管看起来运用了一些具有“文化内涵”的素材,但却不懂得采用创新的技法来运用,最终使得所写的作文成了索然无味的“陈芝麻滥谷子”,白白丧失了那些具有“文化内涵”的素材本来足以对增强作文表现力的良好功效。,(五)想象类,技法指导 1、想象的角度要广 以“假如我是 ”为半命题作文题目,可以添加为“假如我是哈里波特”“假如我是一片树叶”“假如我是一只鸟”“假如我是百万富翁”“假如我是女生”“假如我是武松”想象作文的第一要义就是要打开你的思维之门,展开想象的双翼,自由飞翔,从而“想别人之未想”。要做到这一点,关健是想象的角度要广。比如我们看到一片红叶,大家想到的就很多:小船、地图、手掌,甚至是一团火焰。看到“圆”,我们就可以想到皎洁的满月,明亮的眼睛,圆圆的地球仪,运动员胸前的奖牌,甚至还可以想到家人团圆的温馨场面,祖国统一的伟大时刻等。 2、想象内容要新 想象的内容尽量不要和别人雷同,要注意材料的新颖性。因为想象的空间很大,很自由,但决不是将它们通通写进作文里,写成一锅大杂烩,所以,我们就要学会从想象的内容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看一看共中哪几项或哪一项最有内容可写,最容易写得生动。如看到“圆”联想到日出、拱桥、月饼等,这些事物大家都很熟悉,不够有新意。有的同学独辟蹊径,在写以“信任和能力”为话题的作文时,对文体样式进行了创新,采用书信的形式,将“信任”拟人化,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3、想象要合理 想象作文还要合理,要有依据。比如假如我是哈里波特,就得与作品中的哈里波特的个性、魔法等相似,骑着扫帚,拿着摩棒;假如我是一片云,就得表现出云的特征来。这些都是想象作文必备的条件。,(五)想象类,失误举隅 A、瞎编滥造,缺乏合理性。近几年“大胆想象”“大胆创新”成了作文教学中最时髦、也是中考前老师强调最多的词语。这本无可非议,然而,想什么,怎么想,“度”在哪里,却少有人问津。于是违反自然规律的瞎编滥造,有悖生活常识的耸人听闻,过于荒诞的情节,在一些作文中屡见不鲜。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学生设想自己将来成了一个冷酷的杀手,于是就像电影中的种种离奇的情节一样,为了钱到处去杀人,还使用各种先进的杀人武器。这种虽可以说是剧本一样离奇的想象,但这种胡思乱想的情节已远远地超过了人们的道德底线,不合事理、情理。 B、人云亦云。创新性是想象的一个重要特点,要想使文章打动读者的心,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或在结构上独创,走出俗套;或在内容上出新,选材新颖,构思独特;或在语言表述上取胜,高人一筹。 如2009年吉林省的作文假如初三不再补课,大部分同学都是这样写的:“初三很累,每天都有写不完的作业,如果不再补课我一定会”虽说这写出了同学们的心声,但却给人趋同的感觉,没有精彩之处。,(五)想象类,失误举隅 C、语言平淡,内容空洞。这类情况也许不止出现在想象类作文中,其他题材也存在这个问题。一篇文章想象丰富新颖,但语言表达却如同嚼蜡,这样一篇即使创意新颖但文理不通、语无伦次的文章是不能够得到读者的推崇的;同样,一篇想象奇特但只夸夸其谈的作文也不能拿到高分,因为它华而不实。因此,“不上树就想摘桃子”的做法是不行的,离开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大谈作文创新,只能是空中楼阁,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六)自然类,技法指导 自然类命题,大致有两小类,一是感悟自然类,一是环境保护类。这两类题目,都对景物拒写能力有一定要求。这里,着重介绍写景需要掌握的决窃。 决窍一:提高审美情趣。 1929年重阳节,毛泽东在一次战斗的间隙,写下了“战地黄花分外香”这脍炙人口的名句,诗人描绘的是一株怒放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野菊,其中洋溢着词人昂扬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设身处地地想一下,我们能有毛泽东那种发现美的眼光吗?在九死一生的战场上,我们能有这样的闲情逸致吗?这其中所折射出的,就是欣赏者不同的审美情趣。,(六)自然类,决窍二:钟情所写景物。 古人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只有对景物情有独钟,你才能融情入景,笔端含情。我们来读一首诗:“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