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成就大器——北京四中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45845699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气成就大器——北京四中的教育思想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大气成就大器——北京四中的教育思想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大气成就大器——北京四中的教育思想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气成就大器北京四中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今天,全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关注教育,特别是青少年的教育,因为它关乎整个人类的命运,关乎这个星球的未来。人类智慧的增长和科技的进步,既增加了人类的福祉,也增加了人类生存的危险。人类早在30年前,就已经掌握了足够毁灭自身的技术和力量。直到现在,人类智慧成果被应用于毁灭自己的同类甚至自身的现象仍然存在。与此同时,我们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和对自然资源无情掠夺,使得后辈子孙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此外,人类之间的相互歧视和不平等严重影响着世界的稳定与繁荣。这不能不令我们担忧:我们在努力提高青少年技能的同时,是否培育了他们善良、宽容等良好的品行?人类的道德文明能否驾驭人类已经掌握的物质力量?我们是否具有了使人类在这个星球上持续繁衍所必需的智慧与远见?这是今天的教育者必须面对和回答的问题。而要真正正视这些问题,显然需要我们教育者自身具有大气的胸襟,需要我们站在比书本、比试卷、比升学、比科技等等更高的层面上去思考,去践行。北京四中的百年历史,见证并影响着我国现当代基础教育的发展。对于以上提到的种种教育忧患,四中人始终毫不回避地进行着积极的探索研究并身体力行。北京四中的办学思想,在这样的自我提升的过程中得以发展、完善并走向成熟。四中百年来的教育工作者,始终地认为,“人”是教育的核心,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必须思考最大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今天的四中校园里已见不到多少有形的历史痕迹了。20多年前,四中实施了全面的校舍改造工程,旧时的顺天府学堂已经变成一座设施现代、造型别致、色调明快、气韵生动的庭院式建筑群体。它出现后很快就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成为当时北京市乃至全国中学的亮点,甚至成为人们心目中对基础教育现代化的一种诠释与向往。然而,面对这座崭新的校园,人们却很难再感受到北京四中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以及它伴随中国新学发展与民族图存振兴的百年艰辛。尽管我们深知挖掘四中百年文化积淀之重要,虽然我们已经正在着手努力,然而遗憾的是我们目前还很难对四中的思想和文化进行简洁且全面的概括。但在不断的回顾和总结历史的过程中,我们总是能够发现一些凝固不变的东西,贯穿于学校发展历程的始终,那就是:四中人从办学的第一天起,就一直以极其大气的胸怀进行着思考和实践,以极其大气的胸怀关注着民族和民生。这种大气的胸怀,已经成为四中人的代代相传的血脉和基因,固化在了四中的百年历史和美丽校园之中。草坪上的训诫石一块采自孕育中华文明的母亲河源头的巨大冰川漂砾告诉了我们这所著名学校的教育思想在其孕育之始就是那般的大气和磅礴:贡献于群众者不啬,学无止境,致用亦无止境,有生之年,皆学之日;无名志士纪念碑以战争和建设这两个主题这也是今天在座的各位以及所有的四中人生活的这个时代的主题记录了这所学校的前辈校友在百年国家发展历程中的不朽贡献,它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四中精神的大气之魂;二老铜像四中人以非凡的大气,将两位对四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和产生深刻影响的普通教师的铜像,树立在校园里以让我们永远瞻仰,永远纪念,并时时思考前辈教育家留给我们的丰富的教育思想;国际艺术评比的头奖作品“追求”这个锻铜浮雕记述了一个著名的、成功的教育故事四中的教师是怎样以自己的理解、宽容与博大的胸怀成就了一个男孩子成为艺术家的梦想,这是反映北京四中大气的教育的一个典型案例。今天四中校园中的一切景物,几乎都与四中的过去有关。它们记载着四中思想文化发育的过程,记述着四中人百年的实践与探索。它们是四中的符号,是凝固的文化,是物化的思想。它们所呈现出的大气之魂,引导着我们回顾历史、产生智慧,引领着我们展望远景、思考未来,引发着我们对于“青少年教育”的无尽思索。北京四中诞生于中华民族从深重灾难中觉醒的最初时期,它的发展始终伴随着中华民族救亡图存、自立自强的历程。它恪守着不唯上、不唯书、不唯洋、不唯众的治校精神,始终保持着对教育价值的冷静思考和对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北京四中的世纪历程,见证了中华民族现代基础教育发展的百年艰辛。北京四中创立之初,我们的民族内忧外患,国运衰危。首任校长王道元先生到任伊始,就倡导学生“学科学、学世界、学做人”。他崇尚科学,崇尚民主,鼓励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号召学生“朝着民主自治的道路上前进”;他高度重视品德与人格教育,亲自讲授“修身”课程,“籍以启发青年爱国心,随时批判旧社会一切黑暗不合理的污俗”;他倡导自主学习,“鼓励学生们自发自觉的课外自修及其进步”;他倡导学生全面和谐发展,高度重视体育与艺术教育,积极支持学生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和社团组织;他积极筹划四中发展,带领全校师生修建校舍,整治操场,种植花木,构建了“半如乡村半如城”的美丽校园。1919年,王道元先生撰写毕业生通讯录序言,告诫学生“要以自食其力为本根,以协同尚义为荣卫”,要“贡献于群众者不啬”,要懂得“学无止境,致用亦无止境,有生之年,皆学之日”。这段话体现了中华民族所倡导的处世准则和道德理想,又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它是四中早期教育思想的概括表达,对四中日后的发展影响深远。王道元先生的这段训言在四中建校100之际,被确定为四中的训诫,并镌刻在训诫石上,成为四中发展的坐标和鉴证。从那以后,崇尚科学、追求民主、全面发展、学以致用、终身学习、服务社会的思想在四中不断传承,成为四中发展的主线、不断追求的理想和优良校风的内涵。后任校长齐树芸先生指出:“我中国今日之教育,以德、智、体三者为人类社会生活之条件然吾以为,学校之中,做事能力之修养,亦属至要之条件。诚以生活于社会中,运用其固有之知识,使其向日之所学,施于今日之所事,而不至十年寒窗,徒劳徒苦,为虚学,为腐儒者学校为社会之缩影,社会为学校生活之扩大,教育即生活,求学为做人。则离学校之小社会后,入人类之大社会时,亦无时不应学,无处而非学人生之时日无穷,即学习之时间无穷”在这样的教育观念引领下,北京四中在20世纪20年代制定了初、高中学科暂行课程标准。这是北京四中历史上的第一部教学经典。课程标准对当时开设的40余门课程做了全面规范,它是对四中教育理想和价值观的具体阐述。例如,国文课程要“由教员讲读范围内提出问题由学生各自发表意见讨论之,练习思辨能力及口才”;数学课程要使学生“养成准确的思想严密的习惯,完成人生普通教育”;物理课程要“使学生能得到人生必须的物理知识”,“了解自然界的真实性以养成学生努力、勤动、诚朴、敏捷等种种美德”;人生哲学课程要“灌输关于人生意义的知识”,“选择相当的人生观,培养其感情,激励其心志”,“帮助学生欣赏人生,爱惜自我,努力平均发展个人的特长,以供社会人群的需求”;体育课程要“以发展学生的身心、养成健全的人格为本旨务使全体学生同流共进,跻于雄健之域”,要使学生“明了个人对于国家、社会之健康责任”;训育工作要“注意学生人格的修养养成学生纯洁的情操,高尚的志趣,意志要坚决,心肠要热烈,态度要光明,行为要正大”,要“指导学生用理论的原则分析事实”,以“适应中国及中华民族的客观需要,适应现代的教育潮流,适应社会进化的规律”,等等。同时,四中还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构建了先进的课程体系。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采取学分制管理。四中还成立了学生自治会,组织了各种学生社团,如科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国术研究会、国乐团等。时任校长的齐树芸先生认为,学生社团“实为研究学术最切合的结合,其功效殆不亚于校中正式上课,且每有驾而上之之势。这是自动求学的始基,是由学生步入“学者”的初步,十分重要。”这些回想起来十分遥远,但听起来又那么熟悉那么时髦的话语,展示了四中人对青少年教育工作的高瞻远瞩和在青少年教育理念上的先行与先进。正是在如此大气的教育文化环境中,一批批具有真才实学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四中学子走向社会,积极投身到民族解放和国家建设事业当中,黄诚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黄诚,1930年入学,全面发展,学习优秀,曾获全市会考第三名,北京著名网球选手。“九一八”后,他在校内外组织宣传抗日,抵制日货。后被选为清华大学学生救国会主席,北平学生救国联合会主席,成为“一二九”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他曾写诗抒发报国决心:“茫茫长夜欲何之?银汉低垂曙尚迟;搔首徘徊增愧感,抚心坚毅决迟疑;安危非复今朝计,血泪拼将此地糜;莫谓途难时日远,鸡鸣林角现晨曦”。他后来担任新四军任政治部秘书长。1942年于皖南事变中壮烈牺牲,年仅28岁。除此之外,四中校友中还产生了不少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科技领域中的领军人物,如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1921年校友冯至;合国首席代表1941届校友凌青;教育部副部长李琦、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昆仑;美国科学院、工程院、医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34届校友冯元祯;水利工程学家、北京大学工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副校长、1924届校友陈士骅;植物分类学家、中科院院士、1945届校友王文彩等几十位两院院士等等。四中历史上名师如云,吸引许多学子慕名而来。数学教师马文元、化学教师刘景昆、物理教师李直钧、张子锷享誉京城,并称为“四大金刚”。都说文人相轻,然而四中人却独具大气的胸襟,广纳贤才,兼容并包,“教员团结,无门户之见和衷共济”,形成了一个高水平的教师群体和多元文化的学术氛围。当时多数教师来自于北大、清华等名校,还有不少教师来自海外。即便是在由如此华丽的师资阵容所引领的四中校园里,我们感受到的依然是朴实勤奋的学风、严谨民主的教风和积极向上的校风。20年代的校友回忆说,校园里每天清晨是一片读书声,情景至今难忘。四中提倡生活 “要以一般平民的生活为标准,革除骄奢的习惯”;提倡学习应“以勤奋好学、有真才实学为荣,”“不重衣着”;提倡学生“发扬团体生活的精神,养成团体生活的习惯”。活泼进取,整齐严肃是四中学子的风范写照。校友冯至先生回忆国文教师潘文超时写道:“潘先生评文论事有独到见解,他有中国正统思想以外的一种反正统精神,为我在“五四”后接受新文化铺设了一条渠道”。物理教师张子锷先生备课精益求精,他曾说,“我教中学物理五十多年了有一百五十多遍了。但直到教最后一遍,不备课我还是不敢上”。知识丰富,教学有方,严谨学风代代相传,这正是四中最宝贵的光荣传统。2004年10月,1954届校友在四中聚会,他们自豪地说,我们今天是来向母校汇报的,母校曾号召我们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今天我们已经完成了母校的嘱托,而且有的同学至今还工作在科研岗位上。体育是奠定终身发展基础、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前提。四中“提倡朝气”,高度重视体育。积极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条件,这是对四中教育始终不变的追求。“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当孱弱的祖国向她的孩子们发出深沉的呼唤的时候,以王道元先生为代表的四中人,以海纳百川,拓清云霾的气魄,为中国的青少年教育锻造了新的精神底蕴强健的体魄、强健的求学精神、强健的民族意志。四中教育先行者因为一颗永远为华夏跳动的心脏而奋勇前行着。崇尚科学、追求民主、全面发展、学以致用、终身学习、服务社会。这24个字鉴证了四中教育思想的大气,表露这四中教育人的胸襟,更昭示着四中未来必将成就大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四中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优良传统得到进一步弘扬。四中一贯倡导的“学以致用、终身学习、服务社会”的人生目标,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国家建设的事业当中。建国后不久,一批学生加入南下工作团;抗美援朝期间,四中先后有124名学生投笔从戎,奔赴保家卫国的岗位;一批学业优秀的四中学生响应号召,留校任教,献身教育,为四中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50年代,四中全面总结了刘景昆(化学)、张子锷(物理)两位老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经验。他们早年到四中工作,在40年代成为名师,享誉京城,吸引不少学生慕名而来。50年代中期,我国媒体开始系统报道这两位名师的教育思想和先进事迹。刘景昆先生提出的“三热爱(热爱学生、热爱科学、热爱教学)”、张子锷先生提出的“上好每一堂课、教会每一个学生”的名言。他们的教育思想的共同特点,就是要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注重知识系统在学生思想中主动构建。刘景昆先生曾说:“不怕学生有问题,就怕学生没问题,一没问题就停止了”;张子锷先生曾说,教师讲课要少而精,“少而精重点在于精。读书要经过一个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的过程,由多到少的“少”和由厚到薄的“薄”就是少而精”。他们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经验在北京市和全国得到推广,对四中乃至我国的基础教育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二老”教育思想的总结和推广,在四中掀起了探索教育规律、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热潮,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建设和优良教风的形成。1962年,四中在总结广大教师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学的基本要求”,亦称为“北京四中十大教学原则”,即:循序渐进、举一反三、深入浅出、直观形象、文以载道、温故知新、循循善诱、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教学相长。这些原则概括了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表明四中的教学思想更加成熟,教学特色更加鲜明,科学的课程管理体系初步建立。这期间,四中培养了一批德智体全面发展、又具有突出特长、在某一学科方面达到较高水平的优秀学生。文革中,大批学生奔赴农村。尽管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但许多四中学生凭借着中学时代形成的坚定信念和扎实基础,自强不息,坚持学习。文革结束高校招生恢复后,许多四中学生考入大学,有的直接考取研究生,很快成为祖国四化建设的骨干人才。文革结束后,北京市教育局向全市推广了四中的十条教学原则及优秀班主任的经验,在教育界引起强烈反响。大气的教育,不应当仅仅关注文化知识的学习,还应当更多地关注青少年作为一个“人”的“人的培养”。抗美援朝期间,四中师生掀起了体育锻炼、保家卫国的高潮。1951年,四中举办了历史上第一届爱祖国运动会,并成为北京市唯一一所推行“劳卫制”的试点中学。50年代校友蓬铁权说,“我考进四中初一时,身体矮小,体弱多病,可是六年后,我以一米八零之躯,保持着四项校纪录,迈出母校,走进清华。在母校的六年中,形成了我生命之树的基干。三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是来自于亲爱母校全面发展的教育,支持我挑重担,站起来、走向前”。直至今天,发展体育,关注健康,始终是北京四中矢志不渝的信念与行动。刚刚诞生的新中国筚路蓝缕,百废待兴,急需各方面的人才投入到建设新中国的时代洪流中。响应时代的召唤,更快更好的为国家培养人才,这样的历史和社会责任感,是四中的学校精神的核心之一。四中教育经验的推广,四中高度重视体育,号召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这是这种精神的具体体现。“以天下为己任”,大气的胸襟,和敢为天下先的气魄,成就了四中又一段辉煌。20世纪的最后20年,是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快速发展的时代,也是四中发展历史上的黄金时期。走过70余年办学历程的北京四中,虽然经历了国内战争、国家危亡、社会动荡的风风雨雨,但崇尚科学、追求民主、全面发展、学以致用、终身学习、服务社会的学校精神更加坚定。改革开放后,社会和人们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何使我们的青少年在这种巨变中,不迷茫,不流俗,不落伍,不激进,如何使我们的优秀青少年成为改革开放的弄潮儿和领军人,做一个大气的时代新人,是摆在四中人面前的又一个严肃而紧迫的课题。 80年代中期,四中进行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毕业生追踪调查。在用科学实证的方法获取和分析了大量材料后,四中明确提出了学校的培养目标,那就是: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中高级人才,在德、智、体诸方面为青少年打下坚实而深厚的基础。我们要求四中所培养的学生要具有远大的理想、扎实的基础、较强的能力、高尚的情操、健康的身体,并拥有创造的精神。在对毕业生进行调查的同时,学校内开展了大规模的访谈活动。在认真分析了当时国内外教育的形势和改革发展的趋势后,1986年,教代会讨论并通过了北京四中办学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在90年代初期,被进一步概括为“四个结合”,即:坚持继承和发扬四中的优良传统与改革创新相结合;坚持使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相结合;坚持抓好常规工作与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相结合;坚持严格的科学管理与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相结合。办学指导思想的确定,使四中获得了平稳、持久、健康的发展动力。民主精神的核心是对人的尊重。教育民主精神就体现在对人发展过程的差异性、多样性、自主性和开放性的尊重。正是出于对教育民主精神的追求。20多年来,四中建立了多层次的教学目标体系、多样化的学科课程体系以及相应的学生评价和管理体系。1986年,四中开始了以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为核心的教学改革,率先实现了必修课、选修课或活动课三个板块的设置。这些改革举措增强了四中课程体系的多样性、自主性、选择性和开放性。必修课施行分层次教学,充分尊重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可以使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都能得到最佳发展。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举措。多层次教育是四中教育体系的鲜明特征,它确保了四中在各个方面的教育都能惠及到各个层次的每一个学生。这是教育民主思想的充分体现。1999年,四中成立了科技活动俱乐部,这标志着在科技教育上真正实现使学生“能跑得跑、能飞的飞”。学生们参加各种科学报告会,有机会直接聆听我国乃至世界一流科学家的演讲,这使他们开阔了眼界,对科学技术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了解了世界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一些兴趣浓厚和特长突出的学生被直接送到大学或国家实验室,在一流科学家的指导下从事科学研究实践活动。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和方法,还得到了科学的精神与高尚的人格的熏陶。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和活动课,内容涉及科学、技术、社会、人文、艺术等各个领域,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发展个性特长的需要,拓宽了学生自主和谐发展的空间。四中还经常聘请科学家、艺术家、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和专家以及本校教师开设选修课、讲座或讲堂,创设各种条件,使学生认识社会,感悟人生,提高人文修养,了解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四中的各种学生社团,不仅拓展了学生的兴趣空间,同时更充分地体现了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自主管理和组织的能力。重视品德与人格的养成是四中的优秀教育传统。尤其是在经济大潮的波涛中,四中人始终稳稳地把住了“道德”的航舵。从建校伊始,四中就号召学生“贡献于群众”、“大效于世”。今天,四中对学生提出了“三个为重(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关心集体比关心个人为重;关心国家比关心个人为重)”、“四个关心(关心同学、关心师长、关心学校、关心国家)”的做人准则,倡导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做人。这些理念通过耳濡目染,构成了浓郁的学校文化氛围,逐渐渗透到师生心灵的深处,最终使师生在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上取得认同,从而形成了四中的优良校风。优良校风是四中最宝贵的财富。多年来,四中从实际出发,构建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工作体系,即以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劳动为内容的养成教育;以集体主义精神为主线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父母情、同学情、师生情、民族情为内容的情感教育;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政治方向教育。学生的道德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四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四中公民道德教育的鲜明特色。学生自发组织了大量富有实效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例如到街道社区为居民讲授英语、为兄弟学校或小学生传授学习方法、为打工子弟学校讲课和募捐教学设备、在敬老院、临终关怀医院陪伴老人、走向街头进行各种公益宣传以及各种奉献爱心的社会活动。每年的学生代表大会是全校学生的重要活动。会议程序严格仿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学生会在学校的指导下自发组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这些活动是营造生动活泼的学校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美育和体育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方面,是青少年获得身心健康的基础和保障。近年来,四中的学生合唱团和篮球队、游泳队多次在全国和北京市获奖,这些成绩提高了学校的社会声誉,同时也提高了学校文化生活的品位。但是四中更加重视提高与普及相结合,重视使美育和体育普及到全体学生。四中为学生开设了大量的文体活动课,每年举办学生艺术综合能力大赛、音乐会和各种舞会等活动,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四中组织了各种体育俱乐部,提出了“四个人人”和“四个具有”的体育目标,即“人人参加课间操、人人体育争优、人人学会游泳、人人选择12个终身体育项目”,努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体质体能、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自觉锻炼习惯、具有持久力和耐受力、具有坚毅的品质和团队精神”。四中确立体育目标的目的,是要使学生“人人重视体育,人人参与锻炼,人人获得健康,人人焕发朝气,人人享有幸福”。一位考入军校的毕业生给老师发来短信说,“咱们学校的体育实际取得的效果很好。我在军校这边,体能一点都没问题,而且养成了自主锻炼、终身体育的好习惯,让别人很佩服。此外,在四中学会了很多体育技能。希望把我这边的情况告诉你们,咱们学校要更好的坚持下去!”追求教育民主理想和倡导自主和谐发展的理念,使北京四中形成了正确的教育价值观。2003年底,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代会上通过了新的学校三年发展规划。规划将四中的办学理念概括为“以人育人,共同发展”。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体现了四中对教育基本规律的认识和尊重,也是对近百年来学校传统与文化的概括和提炼。 “以人育人”,体现了教育的本质是师生平等基础上情智互动的生命历程。“共同发展”则将学生、教师、家长和学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结成一个利益的共同体、情感的共同体、文化的共同体。当我们胸怀“以人育人,共同发展”的教育信条,并在“以人育人”的过程中获取着“共同发展”的成就时,我们真正地享受到了付出“大气”和收获“大气”的快乐。大气的四中人,还满怀壮志满腔豪情地提出“培养杰出的中国人”的目标口号,并提出要培养学生具有现代公民意识,具有丰富的个性、健康的身心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从培养优秀的毕业生到培养“杰出国人”,从“生”到“人”的变化,体现了四中教育关注的不仅是学生的三年或六年,更是学生的一生。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健全的人,一个有血肉、有生命、有尊严、有人格、有思想、有发展潜力、有个性差异的人。尽管中学教育的成果难以在人的青少年时期显现出来,但是我们要提倡一种大气的教育,要对学生的一生负责,用大气之教育造就大器之人才,这种教育价值观深深植根于四中终生学习、终生服务社会的教育理想之中。这正是北京四中百年来始终坚持的教育精神。“大气的教育”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教育学概念,它是我们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对教育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的深刻感悟。大气的教育首先来自于教育者的理想、胸怀、远见与良知。要着眼于人的一生,要构建适合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学校教育环境,要促进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不论这些教育成果能否在近期显示出来。大气的教育是真的教育,真的教育的质量和成果不仅仅表现在少数获奖学生和获奖项目上,而应体现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增量上。基础教育是为人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它不应当以追求显示度为唯一目的,不应当用揠苗助长的方式以追求青少年在某一方面的早慧为主要目的,而应当以人的和谐发展和终身发展为目标。现在,造成青少年学习负担过重、引发激烈升学竞争的原因之一,是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种错误心态,用许多家长的话来讲,就是我们决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其实,裁判员是从来不会在起跑线上裁断输赢的。人生犹如马拉松。我们的学生能做出别人做不出的难题,能取得比别人高的多的分数,这表明他们在1千米、2千米甚至5千米的位置上遥遥领先,但是举目望去,在2万米、3万米和接近终点的那些梯队中,有多少是我们培养的运动员呢?各位同行,请让我们反思一下吧,在过去和今天,我们为这些运动员提供足够的营养、勇气和力量了吗?把我们的眼光投射到2万米以外的地方,我们就会做出大气的教育。在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时期,四中人的大气,使四中的优势和能量得到了获得了最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四中人改革不止,创新不停,始终走在基础教育的最前列。在全社会过分地聚焦考试聚焦分数聚焦升学的大环境中,四中人在青少年教育的阵地上,一以贯之地坚守着“以人育人”的观念,坚定不移地为青少年提供最全面最长久的教育影响力。可以说四中百年历程就是探寻以“人”作为教育核心的历程,就是坚持把“以天下为己任”作为教育目标的历程,就是执守以“科学与人文并重”的教育理念的历程。大气成就大器。站在时代最前沿的四中,敢于正视现在,敢于面对未来,发出属于四中的声音。在北京四中诞生后不久,一个没落的封建帝国灭亡了。在随后的近一个世纪当中,四中经历和见证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振兴自强的艰辛历程。在中国现代基础教育发展的滚滚洪流当中,四中经历了二、三十年代“西化”和五、六十年代“苏化”的湍涌漩涡,经历了在接连不断的动荡和迷茫中的苦苦探求。今天,全体四中人又一次面临着这样一个历史性的新命题,那就是:当我们走过了建校百年的发展历程,在国家政治地位日益提高、综合国力逐渐增强、社会不断繁荣与进步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探寻和创造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和四中特色的教育发展之路,如何构建具有民族品格与精神,融合世界先进科学技术与的文化现代学校教育体系,如何为新世纪新时代的青少年提供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加有效的教育?四中的发展历史几乎贯穿了整个二十世纪,而也就是在这一百年中,人类社会在科学发展与道德构建之间形成的“剪刀差”也达到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程度。反思100年来的人类行为,我们不得不承认,科学在给人类带来便捷与实惠的同时,并没有像我们本来期望的那样,为人类带来足够的安全与幸福。人类的聪慧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的同时,人类的精神世界的匮乏也达到了极致。这实在是人类发展历史的一次巨大的嘲讽。再反思50年来的历史,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狂热、迷信、愚昧与无知曾不止一次的断送我们宁静而幸福的生活,使国家陷入全面的动乱之中,使我们失去发展的历史机遇。历史使我们这些生活在这个时代中的教育者,不得不对教育的目的与价值产生深刻的思考。正因为我们曾为忽视科学技术与缺失人文精神而付出惨痛代价,因此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只有让我们的后代子孙那些将来构成世界主体的青少年具有科学的理性和善良的人性,人类才会有美好的未来。正是在对过去与未来的思考之中,我们产生了对北京四中未来发展的构想。这就是:构建以人文教育为基础、以科教教育为特色的课程体系,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追求幸福与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国家强盛和民族振兴的理想,使我们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夙愿,使我们产生了对人文精神的渴求。在四中校园长廊的石柱上,镌刻着著名的礼运大同篇。这是中华民族关于美好道德社会的古老理想。但在过去,它仅仅是构筑在沙滩上的理想王国,甚至可以说它在一定程度上衍生了我们民族苦难的悲剧。当人类还没有足够的智慧去利用自然资源的时候,当一部分人为了生存只能凭借武力来夺取另一部分人财富、剥夺其生存权利的时候,道德的约束是显得多么软弱无力!但是今天完全不同了。今天,人类不仅已有足够的能力利用自然,也有足够的智慧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已有可能永远在这个星球上和平的生活。但是人类必须学会相处,这就使得我们民族两千多年前关于道德社会的古老理想在今天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今天,我们对于美好社会的认识与理解,已经比祖先们深刻而全面得多。美好和谐社会理想的实现,不仅需要人们道德境界的不断提高,还需要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财富的不断丰富,民主法制的不断健全,社会保障的不断完善,舆论监督的不断加强,国际关系的不断改善,民族文化的不断融合,等等。今天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未来的具有世界视野的公民。因此,科学、人文、民主、进步以及不断拓宽与加深的国际理解,就必然成为未来北京四中教育发展的鲜明的主题词。我们要构建北京四中现代学校教育体系,我们要跻身于中国和世界名校之列。为了实现这一远大理想,全体四中人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决心始终不渝地为此付出努力。我们挖掘北京四中的百年历史和教育精髓,一方面是要总结过去的成功的经验,探求青少年教育的核心内容与根本规律,另一方面是要从中获得启迪,获得思考,获得当前以至今后关于青少年教育工作的更好的想法和做法。四中的文化已经生长了100年,它是成熟的,因为它历经了一个世纪的风雨;它又是年轻的,因为我们所面对的青少年永远是新的时代的崭新的人;因此,青少年教育话题,也永远是一个崭新的话题。我们四中人愿意和所有承担着青少年基础教育使命的部门、单位及个人携手努力,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人类美好的未来,追求不懈,奋斗不止!北京四中简介 你听说过这样一所学校吗?下午3:30分准时放学,周六、周日、节假日也绝不补课。可是历年来的本科升学率竟然为100%, 95%的考生考入一类重点,45%左右的考生考入清华、北大,它就是素有“中学小清华”之称的北京四中。北京四中是我国国家级示范中学,代表了全国中学教学的顶尖水平,是一所百年名校,江泽民主席视察四中时说:“北京四中,久闻大名,如雷贯耳啊!”。近几年北京四中的高考平均分数一直雄居全国榜首,每年文理科的总平均分数远远高出其他学校。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四中学生共获得六枚金牌、两枚银牌、一枚铜牌。我们都知道,海淀区是一个教育文化大区,重点中学非常多,北大附中、清华附中、人大附中、101中学都在那里,但整个海淀区的重点中学全加起来,升入清华、北大的人数还没有西城区的北京四中一所学校多。2002年北京市600多所中学理科前十名四中一所学校就占了6名;文科第一、第二也都是北京四中的。今年高考北京四中又已绝对的优势名列北京市榜首,共有134名学生考入北大、清华。那么北京四中为什么会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呢?据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介绍,北京四中凭借其雄厚的师资力量,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切实总结出了一整套主抓基础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让学生彻底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在高考中有80%是基础题,20%是难题,而北京四中只让学生做老师从题海中精选出来的典型例题,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四中的学生年年考大学80%的基础分几乎一分不丢。目前全国提倡素质教育,而早在1986年北京四中就已经开始进行“加强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课题研究,通过十年多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十多年来,四中一直被评为北京市体育“达标”先进校。学校还提出人人学会游泳的号召,现在90%的高三学生会游泳。学校男、女蓝、游泳、桥牌等运动队都在全市名列前茅,在2002年2月北京市中小学校游泳比赛中,王嵩同学获得游泳健将称号。四中在1993年被国家教委、国家体委评为全国中学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1996年被评为全国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单位和全国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群体先进单位。2000年又被评为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这些年来,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多次举办了周末音乐会和教师、学生的个人书法、绘画、摄影展。从1996年至今,在每届北京市中小学合唱节比赛中,校合唱团均获得一等奖;在每届北京市中小学艺术节上,校艺术团有二、三十人获奖。1996年、1999年、2001年底,学校在北京音乐厅、中山公园音乐堂等地成功地举办了三次“北京四中新年音乐会”。活跃校园生活,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的各种才华得以展露,参与意识得以增强,活动能力得以提高。现在,学校已形成“优”(争优意识)、“苦”(勤奋刻苦)、“严”(严格要求)的良好校风、学风,并被授予“北京市德育先进单位”称号。 四中在中学教育界拥有显赫的地位,办学成就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所以北京四中成为我国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在我国的对外交往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包括叶利钦夫人在内,许多外国元首夫人来华时都到北京四中访问(一般元首夫人只参观教科文卫有关的单位)。像一般的国际性的教育交流就更多了,每年四中都要外派教师、学生到国外访问,同时也接受国外大量的教育团体和组织的来访。四中合唱团曾踏出国门,在美国的华盛顿、纽约等多个城市巡回演出,取得圆满成功。近一年多来,四中学生分别访问了欧洲、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台湾、香港等地,良好的精神风貌赢得了当地社会各界极高的赞誉。2001年2月,四中二十几名“学生形象大使”成功接待了国际奥委会评估团。“大使”们良好的风尚、高雅的气质和流畅的英语表达给全体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使评估团对四中的考察成为整个申奥活动中的亮点。四中激励学生早日成才,报效祖国,报答父母,实现职业理想。优良的校风学风和高雅的文化氛围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沃土和取得优异成绩的保障,而且使学生终生受益。四中使优秀学生更加优秀。近百年来,北京四中为国家培养了近3万名学生,其中不少人成为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企业家,绝大多数成为党、政、军及各行各业的领导干部和高级技术人员。 北京四中辉煌于过去,辉煌于今日,我们相信北京四中一定会辉煌于二十一世纪。 北京四中背景材料 四中办学目标:是把四中办成一所在全国范围内属于高质量、第一流、有特色的中学,并且在本世纪初, 使四中跨入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列。 四中培养目标:四中的培养目标是:为使大多数学生成为两个“数以千万计”的人才,为使少数学生成 为某一方面出类拔萃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即为四中学生升入大学深造打下坚实的 基础。四中学生的誓言:今日我以四中为荣,明日四中以我为荣。 四中办学特色:可以概括为全面性、多层次、高质量。 四中政治方向教育:以理想、信念为核心。 四中人生观、价值观:以集体主义为核心 。 四中校训:勤奋、严谨、民主、开拓。 四中倡导四个关心:关心国家、关心学校、关心师长、关心同学。 四中校风核心:优(争优意识)、苦(勤奋刻苦)、严(严格要求)。四中学生的情感:民族情、父母情、师生情、同学情、荣誉感、责任感。 四中倡导三个为重: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关心集体比关心个人为 重,关心国家比关心个人为重。 四中特色德育工作体系:以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劳动为内容的养成教育。 四中教学主张:与其让学生漫不经心的做百遍,不如指点他刻苦地钻一遍;与其教学生依葫芦画瓢做十遍,不如教学生切实理解地做一遍,与其布下题海将学生淹没,不如巧设难题鼓励学生攻关。 四中办学指导思想:立足四中的实际,着眼于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人材的需要,按照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整体优化的原则,坚持四个结合,即坚持继承发扬四中的优良传统与改革创新相结合;坚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相 结合;坚持抓好常规工作与开展教育教学科研相结合;坚持科学管理与细致的思想工作相结合,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及教育教学质量。 北京四中的教学改革 课程设置体现着教育者的教育思想、培养目标和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必须进行课程设置改革。课程设置改革应该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根据这一思想,四中进行了以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为核心的教学改革。 这一改革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八六年开始。四中针对当时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弊端划一的“一刀切”的教育模式,进行了以建立多层次教学体系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设置结构的改革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并认为“因材施教”不单是一般的教学原则,而是十分重要的办学指导思想。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压缩必修课的课时,增设选修课、活动课;在部分必修课中实行分组教学;以增强兴趣、开拓视野、提高能力、发展特长为宗旨,丰富选修课、活动课的内容;加强艺术课和劳动技术课的教学,增设了文体选修课;劳动技术课侧重技术教学。从九三年起,四中承担了国家级科研项目的子课题:高中课程改革与实验的任务。从此,四中开始了第二阶段的教学改革。这一阶段的教学改革深入到教学内容、学法教育以及学生个体质量评价等改革。这一改革与试验的目的是,使学校的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主要内容有,编写适合四中教学用的语文、数学、政治教材;在高一增设学法课,同时各科教学加强学法指导;制定有利于激励、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学生个体质量评价方案等。现已初步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开始产生较大的影响。多层次教学体系的建立,教学内容、学法教育和学生个体质量评价的改革,为四中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北京四中的教师队伍 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保证。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决定于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道德情操、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等多方面的素质。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为了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四中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培训工作。四中长年坚持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指导教师、评选优秀论文等制度;坚持学生评教制度和不同种类的奖励制度;加强教研组建设。为了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四中尽力创造条件,使教师有机会参加国际和国内的各种学习和研讨活动;积极举办不同学科、不同级别的教学研讨会;鼓励支持有条件的老师申报区、市级乃至国家级科研课题。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四中除了建立指导教师制度外,四中和有关大学联合举办了教育学研究生课程班,每学年在全校范围内进行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在“五四”青年节表彰优秀青年教师和获得优秀课的青年教师。 北京四中网校简介 2001年4月28日下午北京四中网校正式开通北京四中网校是由北京四中、TCL信息产业集团、南洋教育发展集团共同投资合作成立的远程教育网,是尖端信息技术和优秀教育教学资源的完美结合,北京四中网校是集IT和教育为一体的朝阳产业,上升速度迅猛。北京四中网校自1998年成立以来,以其先进的运营模式和优质的服务,使全国各地众多的学生通过网上学习,短短半年时间成绩就提高几十名甚至上百名。五年来,北京四中网校在全国各地分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在北京200多所网校中已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在全国各地占到90%以上。北京四中网校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网络覆盖面最广、服务最完善的中学远程教育网。 北京四中网校之所以远远胜出其它网校,除了它拥有全国第一名校北京四中原汁原味的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外,更主要的是它拥有优质的服务:庞大的服务体系和一只训练有素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教师队伍。在每所分校下面都设立了几十个咨询服务处,方便家长和学生就近咨询报名。入学后24小时之内和一月一次电话回访,有问题就家访,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建立错题档案,教学生学习方法,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协助家长教育学生。学生不再过分依赖老师,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能力及综合素质都大大提高。有的学习成绩上升很快,有的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重新树起学习的信心。各地分校还与当地教委及知名媒体联合推出一系列公益活动:北京四中名师“助你成才”大型报告会、“非典”期间的爱心捐赠活动、中、高考名师免费咨询活动、各种免费专题辅导班、家长论谈、学生论谈等等。这些都赢得了众多网校学员和家长的好评,得到各界人士的称颂。北京四中的优秀教育教学资源也渐渐为全国教育界、广大中学生和家长认可和接受,北京四中网校的品牌形象和良好公众形象正在全国形成。 北京四中网校面向全国的中学生,进行远程学习辅导。经过多年的远程教育模式的探索,北京四中网校确立了成熟完善的远程教育教学模式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依据北京四中近百年积淀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为广大的中国家庭提供开放的教育平台和北京四中最优秀的教育资源,进行跨越时空、突出个性、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北京四中网校秉承了北京四中重基础知识、重创 新意识培养的扎实教风,重学生良好学习方法培养的教学思想。网校十几个栏目各具特色,学习个性化强,方式灵活,可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培养综合素质,进而提高学习能力和成绩,成为很多中学生课外辅助教学的良师益友。北京四中网校同时为学校提供网络信息化教育的全面解决方案,以教学管理及资源平台为基础,以教育管理规范和教育资源规范为技术核心,产品体系有: 教学资源系统包括教学资源库、电子图书馆、影音资料库、影音资料点播、视频课堂、网络课件制作、网络演播室等模块; 教学应用系统包括多媒体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信息技术课教学、远程教学、视频会议、图书馆管理、校园一卡通等模块; 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包括信息与安全、网络通讯服务两个主要模块。产品体系有着严格的产品管理和技术规范。目前,北京四中网校的校园信息化产品已经覆盖到全国各地多家学校,受到广泛好评。 北京四中网校的成立,使传统教育插上网络的翅膀,使更多的学生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北京四中的优秀教学资源,达到或接近北京四中的教学水平,使学生的学习成绩稳步提高。 二十一世纪将会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同时也是我国教育信息化长足发展的时机,北京四中网校基于这种大的社会和教育环境下提出了“发展网络信息技术,服务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战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北京四中优秀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教学资源提供给广大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北京四中网校的目标,“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是北京四中网校的光荣使命。 北京四中网校 没有围墙的北京四中 四中网校的目标: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北京四中优秀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教学资源提供给广大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 四中网校战略定位: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服务中国基础教育。 四中网校战略目标:建设符合中国特色的远程教育机构,服务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中网校精神:严谨、诚信、务实、高效。 四中网校的光荣使命: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北京四中网校的教学特点 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北京四中的教学理念 :北京四中网校的教学资源是由北京四中教师编写的,四中网校教师根据北京四中教学思想进行编审,因此四中网校的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北京四中的教学理念,这也是四中网校教学管理的要求,主要表现在:重基础:“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的教学。在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智力和实践能力”,这是北京四中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之一。四中网校秉承了这一教学思想,教学辅导内容是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基础理论为主要目的,不搞题海战术,不搞偏题、怪题,让学生打下牢固的基础。 重精髓:北京四中在不增加课时、寒暑假不补课的情况下,完成教学任务,而且保证教学的高质量,其原因之一是“精”:精选、精讲、精练。四中网校的教学内容也是经过深入钻研大纲和教材,总结出精髓的东西教给学生。每一道例题,都是经过精心编选,有明确的教学目的。通过精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思想方法。 重方法:每个过来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初中学、大学学过的知识很多可能都忘记了,但是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能力却没有丢。知识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是思维方法和培养能力的载体。四中的老师十分重视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过程的教学,就是希望通过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创新意识。四中网校的教学方法也一样,教的是基础,侧重的是方法,提高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重自学:四中教师在教育学生上有一个基本的共识:“成材之路要学生自己去走”,“学生学会不是教师讲懂的,是教师引导他们想懂的”。教学很重要的是,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主动学习。北京四中网校每一节的内容比较精练,不是特别长,之所以这样是希望学生有自己消化吸收的时间,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同时,四中网校为网校学生经常组织学法指导,请北京四中的教师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目的也是让学生不但学会,而且要会学。 教学形式充分发挥网络与计算机的特点与优势 声音、图形、图像、动画、文本等多种媒体的结合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动感课堂”中有大量的实验,学生可以动手操作,解决做实验时实验结果不准确、实验现象没看清、危险实验不能做的情况;“在线听力”、“同步听力”中丰富的内容和练习形式,可以很好的解决“哑巴”英语的问题;“在线测试”中即时的交互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及时、充分了解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强大的“检索”功能,可以帮助学生在大量的学习内容和问题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四中网校的学习给了学生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在这里学生可以在大量的教学内容里自主的选择。传统的班级教学对学生是“你要学”,教学内容与练习内容是老师引导学生进行的;在四中网校中学生是“我要学”,学习时间与学习内容是学生自主选择的,可以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现在,学校的教学过程大多还是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学,这种学习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科学规律,但是也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四中网校的学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非线性,跳跃性的学习的平台,多学科多进程自主选择的形式是传统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 充分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一些同学比较“独”,不善于不喜欢与同学交往;有的同学怕老师说自己“笨”不敢提问;一些同学感觉父母不理解自己,不愿意与父母交流,与父母产生了“代沟”。在“主题辅导站”这样虚拟的班级里,学生可以与同学、与辅导员、与老师进行敞开心扉的交流,在交流中可以解开心里的“疙瘩”。在这里还有正在北大、清华上学的北京四中毕业生做“辅导员”,同学们可以与“榜样”进行交流,探讨学习方法,了解北大清华同学高校生活,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 通过“名师答疑”可以随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网上交流,更没有心理压力,各类学习问题都可以上网提出,并得到准确的答复,及时解决同学们学习中遇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