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方法原理期末复习

上传人:ren****ao 文档编号:145729179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井方法原理期末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测井方法原理期末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测井方法原理期末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测井方法原理与应用一 绪论1. 测井技术发展根据采集系统特点大致可分为:模拟测井,数字测井,数控测井,成像测井2. 常规测井方法按照测井系列可分为:岩性测井系列、孔隙度测井系列、电阻率测井系列;3. 岩性测井系列包括:自然电位、自然伽马、井径测井;4.孔隙度测井系列包括:声波时差测井、密度测井、中子测井;5.电阻率测井系列包括:深、中、浅探测的普通时电阻率测井、侧向测井、感应测井二 自然电位测井1. 自然电场产生的原因:(1)地层水和泥浆含盐浓度不同而引起的扩散电动势和吸附电动势 (2)地层压力与泥浆柱压力不同而引起的过滤电动势2. 由砂岩,泥岩、泥浆所组成的导 电回路中,电动势Ed和Eda是串联的, 因此,在该回路中扩散作用的总电动势 Es为该两电动势的代数和。Es = Ed+Eda = Kdlg(Cw/Cmf)+ Kdalg(Cw/Cmf) = Kslg(Cw/Cmf) Ks=Kd+Kda Ks-总的扩散、扩散吸附电动势系数; Es-井内自然电动势 通常把Es记作SSP,称为自然电位,此 时的Ed的幅度称为砂岩线,Eda称为泥 岩线。实际测井是通常都是以泥岩线作 为自然电位测井曲线的基线。3. 自然电位测井曲线的影响因素:(1)岩性影响、(2)温度影响、(3)地层水和泥浆滤液中含盐性质的影响、(4)地层水和泥浆滤液中含盐浓度比值的影响、(5)地层电阻率的影响、(6)地层厚度的影响、(7)井径扩大和泥浆侵入的影响4. 自然电位测井的应用:(1)判断岩性、划分渗透层;(2)判断储层中流体性质;(3)计算地层水电阻率;(4)估计泥质含量:泥质系数法经验公式法关系曲线法;(4)判断水淹层; (5)地层对比和沉积相研究三 普通电阻率法测井1. 地层因素:也叫相对电阻率,用F表示,F=Ro/Rw,式中: Ro孔隙中100含水时的地层电阻率;Rw地层水电阻率。2. 电阻增大系数:即含油岩石的电阻率Rt与该岩石完全含水时的电阻率R0之比,I=Rt/Ro3. 阿尔奇公式:上式合称为Archie公式,它们是应用电阻率测井资料解释具有颗粒孔隙的含水岩石和含油气岩石的两个基本解释公式。式中 b 系数,仅与岩性有关;n 饱和度指数,n2。 4. 阿尔奇公式的重要意义:1)奠定了测井定量解释的基础;2)架起了孔隙度测井(一般为声测井与核测井)与饱和度测井(一般为电阻率测井)之间的桥梁。5. 视电阻率:这个电阻率值既不可能等于某一岩层的真电阻率,也不是电极周围各部分介质电阻率的平均值,而是在离电极装置一定距离范围内各介质电阻率综合影响的结果。我们称之为视电阻率,记作Ra。6. 泥浆低侵:泥浆侵入后,RiRt,一般对应水层7.梯度电极系:梯度电极系就是成对电极靠得很近,而不成对电极离得较远的电极系。 电位电极系:电位电极系就是在电极的相互距离中,成对电极相距较远的电极系。8.普通视电阻率测井曲线特征:(1)梯度电极系视电阻率理论曲线:对于高阻厚层模型,理论曲线特征:顶部和底部梯度电极系视电阻率曲线形状正好是相反的;顶部梯度曲线上的视电阻率极大值、极小值分别出现在高阻层Rt的顶界面和底界面,而底部梯度曲线上的极大值和极小值分别出现在高阻层的底界面和顶界面。中部视电阻率测量时不受上下围岩的影响,故在地层中部,曲线出现一个直线段其幅度为Rt。对于高阻中等厚度层模型,其理论曲线特征如下:曲线在高阻层界面附近的特点和厚地层视电阻率曲线界面特征基本相同;地层中部差异较大,随着地层的变薄,地层中部的平直线段部分不再存在,曲线变化陡直,幅度变低。 对于高阻薄层模型,其理论曲线特征如下:在高阻薄层处只有极大值是明显的;在高阻层的下方(成对电极一方)距高阻层底界面一个电极距的深度上出现一个假极大b点。(2)电位电极系视电阻率理论曲线: 当上、下围岩电阻率相等时,曲线对地层中点上下对称;视电阻率曲线在地层中点取得极值在地层界面处,曲线出现“小平台”,小平台中点正对着地层的界面。9. 普通视电阻率测井曲线影响因素:(1)井的影响(2)电极系的影响(3).侵入影响(4).高阻邻层的屏蔽影响(5).围岩的影响10. 普通视电阻率测井的地质应用:确定岩层界面;确定地层电阻率Rt;地层对比;用于标准测井图 11. 标准测井:在一个油田或一个区域内,为了研究岩性变化、构造形态和大段油层组的划分等工作,常使用几种测井方法在全地区的各口井中,用相同的深度比例(1:500)及相同的横向比例对全井段进行测井,这种组合测井叫做标准测井。四 侧向测井1.三电极测井工作原理:(1)测井过程中,主电极Ao和A1、A2供以相同极性的电流Io和Ia,并使它们之间处于等电位状态。(2)当Ao与A1、A2电位不相等时,其电位差被送到调整线路上,通过调节A1、A2电路中的屏蔽电流Ia,保持整个电极系处于等电位状态。(3)三侧向的电场: 由于主电流Io被A1、A2所屏蔽。主电流水平流入地层。(4)仪器记录的是任意屏蔽电极A1或A2,或主电极Ao与回流电极B之间的电位差U和主电极电流Io ro表示主电极的接地电阻,表示主电电极到回流电极所经过的 介质的电阻。(5)三侧向的主电流基本上是垂直射入地层。接地电阻定义:ro可看成是由三部分组成:ro=rm+rt+ri(等效串联电路) 其中rm、ri、rt对Ra贡献,取决于聚焦能力大小,聚焦能力强,rt贡献大,反之rt对Ro贡献就小。2.影响三侧向测井的因素:1)电极系参数的影响;2)井眼及地层参数的影响3.三侧向曲线特征:单一高阻层的电阻率曲线形态(1)上下围岩一致时,曲线中心对称,对高阻层,Ra上升;层愈厚,电阻越高。(2)上下围岩不一致时,Ra曲线不对称,极大值偏向高阻围岩一方;3)h4d时,极值不变,曲线对称,对地层中心出现极大值。4.三侧向测井曲线的应用:(1)划分岩性剖面:地层界面一般划在曲线开始急剧变化的位置(2)可用LLd、LLs重叠法定性判断油水层:油、水层的泥浆侵入性质不同,(RmfRw时)油层多为减阻侵入,水层多为增阻侵入。 深侧向RLLD浅侧向RLLS为油层;反之为水层。3)求地层真电阻率Rt:对于较厚的高阻层可以通过深浅三侧向组合图版求出岩层的真电阻率Rt和侵入带直径Di。5.双侧向测井与三侧向的比较:1)电极系结构:LL3由三个柱状电极构成,双侧向由“七环、两柱”状电极构成。(2)探测深度:双侧向探测深度大于三侧向。在泥浆侵入深时,LL3所测视电阻率受侵入带影响大,深浅三侧向探测深度差别小,给判断油(气)、水层带来困难。其原因是:三侧向的探测深度取决于电极系长度,LL3电极系长度有限,主电流从一开始就缓慢发散,到一定程度后扩散剧烈,致使主电流不能进入较深的地层。而双侧向的探测深度由屏蔽电极A1,A2的长度决定。双侧向采用将屏蔽电极分为两段,通过控制各段的电压,达到增加探测深度目的。(3)纵向分层能力:三侧向的分层能力由主电极长度决定。由于主电极较短,主电流呈水平状进入地层,降低了上下围岩的影响,纵向分层能力较强,可划分出h=0.40.5m以上地层电阻率的变化。双侧向的纵向分层能力与O1O2的距离有关,可划分出h O1O2的地层电阻率变化。(4)影响因素:三侧向受井眼、围岩影响,探测深度不深,使用受限制。层厚、围岩对深、浅双侧向的影响是相同的,浅双侧向比浅三侧向受井眼影响小得多。(5)应用:两种侧向测井都可用于划分地质剖面,判断油水层,确定地层电阻率Rt和侵入带直径Di。6. 双向测井资料应用:(1)确定地层的真电阻率需要做必要的井眼、围岩、侵入三种因素的校正后即可用来确定地层的真电阻率。(2)划分岩性剖面(3)快速直观地判断油水层。7. 将深、浅侧向视电阻率曲线重叠绘制如图,观察 两条曲线幅度的相对关系,在渗透层井段会出现 幅度差。深侧向曲线幅度大于浅侧向曲线幅度, 叫正幅度差(意味着泥浆低侵),这种井段一般可 以认为是含油气井段,反之,当深侧向曲线幅度 小于浅侧向曲线幅度时,称之为负幅度差(意味 着高侵),这种井段可以认为是含水井段。当然最 后确定油气,水层还得参考其他测井资料综合判 断做出可靠结论。五 感应测井1.感应测井原理:把装有发射线圈T和接收线圈R的感应测井探管放入井中,给发射线圈 通交流电(常为20kHz),在发射线圈周围地层中产生交变磁场1,这个 交变磁场通过地层,在地层(假想线圈)中感应出电流I1,此电流环绕 井轴流动,称为涡流。涡流在地层中流动又产生交变磁场,这个磁场是地 层中的感应电流产生的,称为二次磁场2二次磁场2穿过接收线圈R, 并在R中感应出电流,从而被记录仪记录。2. 纵向微分几何因子:实际反映的是单位厚度水平地层几何因子在纵向(轴向)上变化规律。 物理意义是:厚度为1个单位,z值一定的无限延伸薄板状介质对视 电导率的相对贡献。 纵向积分几何因子:双线圈系处于厚度为h的地层中心时,地层对测量结果所作的贡献。 物理意义是:当双线圈系中点与地层中点重合时,厚度为h的地层对 视电导率的相对贡献。 径向微分几何因子:就是研究以井轴为中心的单位厚度无限延伸圆筒状介质的几何因子。 物理意义是:厚度为1,半径为r的无限长圆筒状介质对视电导率的 相对贡献。 径向积分几何因子:就是讨论以井轴为中心的整个圆柱状介质的几何因子。物理意义是: 半径不同无限长圆柱状介质对视电导率相对贡献。3. 六线圈系与双线圈系的主要区别:从结构上看,六线圈系比双线圈系增加了一对聚焦线圈和一对补偿线圈,其中聚焦线圈对放在主线圈外侧对称位置,补偿线圈对通常放在主双线圈之间且绕轴方向与主线圈相反,补偿线圈是为了消除井和侵入带的影响。改变探测深度,聚焦线圈功能是减小围岩影响,提高纵向辨别能力。 双线圈系只由两个线圈组成,它的纵向特征和径向特征都不够理想。在纵向特征上:均匀介质中有50%的信号是线圈系以外的介质贡献的,在比较薄的底层情况下,上、下围岩的影响比较大,同时底层界面在曲线上反映不够明显。在径向上特征:1)靠近线圈系的介质r0.45L,对读数有较大影响,说明了井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很大.2)分析显示,简单双线全系的无用信号远大于有用信号,所以,相对双线圈,六线圈系有改善,压制了无用信号,克服和抵消了井、侵入岩、围岩等对测量时的影响。4. 感应测井曲线的应用:1.划分地层;2.确定地层的真电阻率Rt;3确定储层流体性质5. 感应测井的曲线特征:1上、下围岩电导率相同的单一岩层的感应测井曲线特征:曲线的共同特点是曲线对称,正对岩层处视电导率增大。但是随着厚度的变化,曲线的幅度随地层厚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厚度大于5米以上,岩层的视电导率接近真电导率,而且曲线的半幅度点为地层界面点。2上、下围岩电导率不同的单一岩层的感应测井曲线特征:当岩层厚度大于2米时,曲线呈台阶状,可按地层中点视电导率取值,用半幅点分层。当岩层厚度小于1米时,曲线在地层处呈倾斜状,读值和分层都比较困难。6. 感应测井的曲线影响因素:1)均质校正:指对电磁波在均匀无限介质中传播时,其幅度衰减和相位移动的校正;2)围岩层厚校正:根据图版,进行围岩层厚校正。3)侵入校正:如果地层没有泥浆侵入,则经过均质校正及围岩层厚校正后的电导率即为地层电导率。如果有泥浆侵入,则接着做侵入校正,得到地层电导率。7. 比较普通电阻率测井、侧向测井及感应测井的电极系特征、 探测特征、电流分布特征及适用条件。见上课画的表。六 微电阻率测井1. 微电阻率测井:是指探测深度较浅的一类测井方法,主要是探测储集层冲洗带、侵入带的 电阻率。2. 微电极系的测井曲线:岩层依渗透性可分为渗透层和非渗透层:(1)当岩层为非渗透层时测得的微电位和微梯度值相等。在微电极系曲线表现为无幅度差或有正、负不定的较小的幅度差。非渗透性的石灰岩和白云岩薄层在微电极系曲线上幅值极高且无幅度差或者具有很小的正、负不定的幅度差。(2)当岩层为渗透性地层时:由于泥浆侵入地层,同时在渗透层井壁上形成泥饼,测量结果Ra主要取决于泥浆侵入带的电阻率Ri、泥饼电阻率Rmc和泥饼的厚度Hmc。通常泥饼电阻率约为1-3倍的泥浆电阻率,冲洗带电阻率Rxo约为泥饼电阻率Rmc的5陪以上。因此微梯度电极系的极距比微电位电极系的极距短,因而受泥饼的影响比微电位电极系更大一些。3. 微电极系测井资料应用: 确定岩层界面 确定井径扩大井段 确定含油砂岩的有效厚度划分岩性和渗透性地层七 声波测井1. 声波测井主要分两大类:声速测井和声幅测井2. 岩石中声波传播的影响因素:(1)岩性:不同岩石矿物有不同弹性性质,所以不同岩石,其声速大小也不同。(2)孔隙度:岩层孔隙中通常被油、气、水等流体介质所充填。流体传播声波的速度较造岩矿物小得多,即孔隙流体相对岩石骨架是低速介质,所以岩性相同、孔隙流体不变时,孔隙度越大,岩石声速越小。(3)岩层的地质时代: 深度相同,成分相似的岩石,当地质时代不同时,声速也不同。一般地,老地层比新地层具有较高的声速。(4)岩层埋藏的深度:在岩性和地质时代相同的条件下,声速随岩层埋藏深度加深而增大。3. 为了保证接收器首先接收到滑行波,就必须消除后面几种波的干扰,即不让这些波在滑行波之前到达。在测井仪器中,通常采用如下措施:仪器外壳上刻槽;适当增长发射器至第一接收器距离(源距),使直达波与滑行波通过的路径大体相等,即可首先接收到滑行波。 ttt2t1t0ABCTR1R2v1v24. 单发双收声速测井原理:假设发射器在某一时刻t0发射声波,声波 经过泥浆、地层、泥浆分别传播到接收器R1和R2。即沿TABR1 到达路径R1,沿TABCR2路径到达R2,到达接收器R1和R2的 时刻分别为t1和t2,那么到达两个接收器的时间差t为如果两个接收器之间的距离为L(称之为间距),且所对井径没有明显变化、仪器居中时,则可以认为BCR1R2,于是 或5. 周波跳跃:在声速测井曲线上,对应于疏松含气砂岩层、裂缝带或破碎带及井眼严重垮塌等地段,常出现时差明显增大且有时变化无规律现象。6. 声波时差测井曲线的影响因素: 井径变化的影响 地层厚度的影响 气层、破碎带等引起周波跳跃 岩石物性变化影响曲线形态7. 曲线特征 地层均匀、上下围岩声速相同时,曲线关 于地层中心对称,岩层的界面位于曲线急剧变化处。 岩层不均匀或夹层时,岩层对应的时差曲线出现相 应变化。 界面附近井径影响,不反映真值。 声 波的“周波跳跃”:疏松含气砂岩层、裂缝带或破碎带 以及井眼严重垮塌等地段,出现“周波跳跃”,据此可 以识别气层或碳酸岩地层中的裂缝发育带。8.声波时差测井应用:(1)划分岩性,作地层对比:由于各类岩石声波速度不同,所以根据声速曲线可以划分不同岩性的岩石。(2)判断气层:天然气和油水层时差差别大,一般气比油水中大3050s/m,所以当岩层孔隙中含气时,时差将显著增大。此外由于声波在气层中能量衰减显著,有可能出现周波跳跃现象。(3)确定地层孔隙度 (4)为地震勘探提供声速资料(5)提供波阻抗和反射系数9. 水泥胶结测井的测量原理:A、套管波的产生:声波以临界角入射到套管内壁,在套管内激发套管波;B、套管波沿套管传播时,在井内产生临界折射波,此波被井内接收器接收并记录其首波幅度;C、套管波幅度与第一界面的胶结程度有关,第一界胶结良好,套管波幅度低;第一界胶结差,套管波幅度高。这样,就得到了一条随深度变化的套管波幅度曲线,以反映第一界面胶结情况。10. 水泥胶结测井曲线的影响因素:(1)测井时间:为保证灌入到管外环行空间的水泥充分凝固,一般在固井后24小时到48小时测井最好,过早或过晚都会造成测井值的失真。(2)水泥环厚度:实验证明,水泥环厚度大于2厘米,其对测井曲线的影响基本固定;小于2厘米,随水泥环厚度的减小,测井值升高(失真),因此,在对资料进行解释时,应参考井径曲线。(3)井内泥浆气侵:井内泥浆气侵造成声波幅度的降低,造成胶结良好的假象。(4)仪器偏心:与井内泥浆气侵一样,仪器偏心也造成声幅的降低,造成胶结良好的假象。11. 不同固井情况下的变密度测井的特点见表:固井情况波列特征VDL图形特点套管与水泥环(第一界面)、水泥环与地层(第二界面)均胶结良好套管波弱地层波强左浅右深第一界面胶结良好而第二界面未胶结套管波弱地层波也弱左浅右浅第一界面未胶结或套管外为泥浆套管波强地层波弱左深右浅八 自然伽马测井1. 根据实验和统计,沉积岩的自然放射性强度一般有以下变化规律:随泥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有机物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如沥青质泥岩的放射性很高。在还原条件下,六价铀能被还原成四价铀,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沉淀在地层中,且有机物容易吸附含铀和钍的放射性物质;随着钾盐和某些放射性矿物的增加而增加。2. 岩石含泥质越多,自然放射性就越强。这是因为:构成泥质的粘土颗粒较细,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在沉积过程中能够吸附较多的溶液中放射性元素的离子。 泥质颗粒沉积时间长(特别是深海沉积),有充分的时间同放射性元素接触和进行离子交换,所以,泥质岩石就具有较强的自然放射性。3. 其工作原理是,伽马射线射到萤光 体(如碘化钠晶体)上,从其原子中打 出电子,并在该电子的激发下发出闪 光。光电倍增管将闪光转变为电脉 冲,电脉冲的数量与进入萤光体的伽 马射线成正比,这就是闪烁计数器的 基本工作原理。4. 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特征: 中心对称(上下围岩放射性相同),中心出现极大值h3d0,曲线极大值随h增加而增加,h3d0,极大值=const,与强度大小成正比,与厚度无关h3d0半幅点定界面,h3d0,厚度真实厚度。5. 自然伽马测井影响因素:(1)放射性涨落影响;(2)测井速度和仪器时间常数的影响;(3)地层厚度对曲线幅度的影响,(4)井的参数对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的影响6. 放射性涨落:由于地层中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是随机的,因此,在一定时间间隔内衰变的原子核数,亦即放射出的伽马射线数不可能完全相同。但从统计的角度来看,它基本上围绕着一个平均值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统计起伏,或放射性涨落。7. 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应用:(1)划分岩性,确定渗透层;(2)进行地层对比;(3)确定岩石的泥质含量 Vsh=(2cGR-1)/(2c-1)老地层 C=2, 新地层 C=3.74;(4)确定岩石的粒度中值,作沉积环境分析九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1.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资料的应用: 研究生油层:大量研究表明,岩石中的有机物对铀富集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应用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可在纵向和横向上,追踪生油层和评价生油层生油能力。 求泥质含量:研究发现,地层的泥质含量与钍或钾的含量有较好的线性关系,而与地层的铀含量关系较小 用Th/U比值研究沉积环境:统计表明:陆相沉积、氧化环境、风化层,ThU7;海相沉积、灰色或绿色页岩,ThU7;海相黑色页岩、磷酸盐岩,ThU2。(5)寻找高效放射性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储集层十 密度测井1. 伽马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光电效应 康普顿吴有训效应(0.25-2.50MeV) 电子对效应 伽马射线的吸收2. 密度测井使用的伽马源与岩石作用时,主要产生康普顿效应,并散射伽马射线。密度测井就在于测量这种散射伽马射线强度而求岩石密度。3. 为了克服井眼对密度测井影响,常采用: 推靠装置将装有伽马源和探测器仪器部位推向井壁进行测量; 将伽马源放在一个带定向窗口的铅瓶内,定向发射、定向接收,增强散射伽马射线强度。4. 通常由于短源距探测器探测深度浅,受泥饼影响比长源距探测器大,故图上交会点就会偏离脊线。这种偏离可以有两种情况: 当泥饼密度小于岩石密度时,泥饼的影响使得长、短源距计数率有所增高,且因短源距计数率增高更显著,于是,图上的交会点将偏离所探测岩石的实际密度值而落在脊线右上方。 当泥饼密度大于岩石密度时(如含重晶石的泥饼),泥饼的影响使得长、短源距计数率降低,且因短源距计数率的降低更显著,于是,图上的交会点将落在脊线左下方。5. 密度测井的地质应用:(1)确定岩层的孔隙度 纯岩石孔隙度为,骨架密度、孔隙流体密度和岩层体积密度分别为ma、f、b(2)确定岩性(3)密度曲线与中子曲线重叠可用于识别气层:气层表现为低孔隙度十一 中子测井1. 中子测井分类:(1)根据中子测井的记录内容:可以将它分为:中子-中子测井;中子-伽马测井 (2)根据仪器的结构特点,中子中子测井又可分为:中子-超热中子测井(SNP)井壁中子测井;中子-热中子测井(CNL)补偿中子测井2. 地层对快中子的减速能力主要决定于地层的含氢量。3. 减速长度LS:用来描述快中子变为热中子的减速过程,减速长度定义为由快中子减速为热中子所经过的直线距离的平均值,单位为厘米4. 扩散长度Ls:从产生热中子起到其被俘获吸收为止,热中子移动的距离。5. 地层的含氢指数:单位体积的任何岩石或矿物中氢核数与同样体积的淡水中氢核数的比值,称为该岩石或矿物的含氢指数,用H表示。 是介质密度M是该化合物的克分子量;x是介质分子中的氢原子数;K是比例常数6. 中子测井的应用: 确定地层孔隙度 FDC与CNL石灰岩孔隙度曲线重叠定性判断气层:天然气使FDC测井计算孔隙度增大,而使CNL测井计算孔隙度偏小。故二者在气层上有一定的幅度差,而且DN。 CNL与FDC测井交会求孔隙度、确定岩性:由密度测井(FDC)的体积密度值和CNL的石灰岩孔隙度值的交会点,可确定地层的孔隙度ND的大小和岩性。7. 中子伽马测井中的氯和氢的作用比较:对相同含氢量的岩石而言,如果含氯量不同时,在含氯量高的岩石中,无论采用的源距如何,测得的中子伽马射线强度均有所增高。8. 中子伽马测井曲线的应用: 划分气层。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可以用来划分气层确定油水界面 十二 测井解释1. 如图所示,当含水饱和度很低而含油饱和度很高 时,水的相对渗透率接近于零,地层产油不出水。 这时含水饱和度叫束缚水饱和度Swb。当含水饱和 度很高,而含油饱和度很低时,有的绝对渗透率接 近于零,此时地层只出水不出油,这时的含油饱和 度叫残油饱和度Shr。2. 储集层具备的条件:一是具有储存油气的孔隙、孔洞和裂缝(隙)等空间场所;二是孔隙、孔洞和裂缝(隙)之间必须相互连通,在一定压差下能够形成油气流动的通道。3. 储集层的基本参数:1、孔隙度2、渗透率3、饱和度4、储集层的厚度4. 5.储集层评价要点:(1)岩性评价:储集层的岩性评价是指确定储集层岩石所属的岩石类别,计算岩石主要矿物成分的含量和泥质含量,还可进一步确定泥质在岩石中分布的形式和粘土矿物的成分。岩石类别:测井地层评价是按岩石的主要矿物成分确定岩石类别,如砂岩、泥质砂岩、粉砂岩、砾岩、石灰岩、白云岩、石膏、硬石膏、盐岩、花岗岩、变质岩、石灰质白云岩等。泥质含量和粘土含量:泥质含量是岩石中颗粒很细的细粉砂(小于0.1mm)与湿粘土的体积占岩石体积的百分数,用符号Vsh表示。当需要把泥质区分为细粉砂和湿粘土时,则要计算岩石的粘土含量,它表示岩石中湿粘土的体积占岩石体积的百分数,用符号Vclay表示。(2)储层物性评价:储层物性反映的是储层质量的好坏,决定了油区的丰度和储量。应用测井资料对储层物性评价,主要是通过储层的有效孔隙度、绝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孔渗关系等进行储层的评价分类。测井计算反映储层物性的参数主要有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以及粒度中值,甚至颗粒分选系数等,显然储层孔隙度高、渗透率大、泥质含量低、粒度大而均匀则储层物性好,相反,储层孔隙度低、渗透率小、泥质含量高、粒度细或颗粒不均匀则储层物性差。(3)储层含油性评价:储集层的含油性是指岩层孔隙中是否含油气以及油气含量大小。地质上对岩心含油级别的描述分为饱含油、含油、微含油、油斑及油迹,其含油性依次降低。应用测井资料可对储集层的含油性作定性判断,更多的是通过定量计算饱和度参数来评价储集层的含油性。(4)储层油气产能评价:油气产能评价是在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的基础上,对储集层产出流体的性质和产量做出综合性的解释结论。 油气层是含水饱和度接近于束缚水饱和度的储集层;水层是不含油或仅含残余油的储集层;油水同层界于两者之间,干层是孔隙性和渗透性都很差的地层。这些是储集层产能评价最基本的出发点。6.四性关系:指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7.岩石体积物理模型:根据测井方法的探测特性和储集层的组成,按其物理性质的差异,把实际岩石简化为对应的性质均匀的几个部分,研究每一部分对测量结果的贡献,并把测量结果看成各部分贡献的总和。8.岩石体积物理模型要点:(1)按物质平衡原理,岩石体积V等于各部分体积Vi之和(2)岩石宏观物理量M等于各部分等于宏观物理量Mi之和,当用单位体积物理量表示时,则岩石单位体积物理量m就等于各部分相对体积Vi与其单位体积物理量mi乘积之综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程建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