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教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45604666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案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刘咏梅【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国民经济的恢复、一五计划、社会主义改造了解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了解文革中国民经济的损失、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邓小平进行全面整顿2.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材料分析、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共产党有能力领导人民进行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培养学生实是求是的精神和关注国情的意识社会主义建设不论遇到什么困难,终将不断前进【重点、难点】重点: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难点:正确分析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教学过程】导入:先整体上让学生把握本课的知识框架结构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9491956) 2.探索与失误 (19561966) 3.国民经济的劫难 (19661976)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4956年)(一)国民经济的恢复(4952年)1.背景:学生阅读材料归纳材料:1949年,我国有5亿多人口,人均收入才66元,人均有粮食209公斤,钢0.29公斤。 那时,工业技术水平低下,农业生产落后,物资紧缺,物价飞涨,市场混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这就是解放初期国民党留下来的基本国情。(国民经济全面崩溃)提问: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会出现国民经济严峻形势呢?回答:第一,是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第二是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大肆搜刮;第三是长期战争的严重破坏。过渡:面对这种局面,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天下大乱;上海的一个资本家说:共产党军事上可以打一百分,政治上可以打八十分,经济上只能是零分,不依靠资本家,它无法管理复杂的社会经济。而毛泽东代表共产党人则作出这样的回答:“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2.恢复和意义学生阅读书本内容归纳:恢复: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为迅速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我国从1953年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这是执行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一个重大步骤,它标志着我国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二)概况:一五计划(195357年)“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任务一:优先发展重工业(1)成就:鞍山钢铁公司、长春一汽、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幻灯片展示相关图片)(2)意义: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思考:展示工业建设成就分布示意图,提问“一五计划”的重工业项目在地理分布上有何特点呢?主要集中在什么地区?(主要在东北地区)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任务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5356)(1)内容:农业参加合作社手工业参加合作社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2)实质: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3)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广大农民通过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小农个体经济改变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消灭了剥削阶级,避免了两极分化。党和国家还创造性地采用赎买政策,通过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资本主义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三大改造的成功标志着社会主义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了。至此,中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问题探究】假设你是一位生活在当时的公民,你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国情有哪些判断?对国内主要矛盾会作出怎样的分析?认为党和国家应如何确定下一步的工作任务?(由学生分组讨论回答,为下一部分内容的学习铺垫。)二、探索与失误(5666)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1956年我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此后的十年,党在经济建设领域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也出现过严重的失误。(一)成功探索:中共八大(1956年,北京)1、内容:(利用课件提出要点,学生根据要点从书本寻找答案)(1)国情分析: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2)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3)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2、评价:分析正确、成功探索、未能坚持1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代表大会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即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阶级关系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此,国内主要矛盾必然要发生变化。中共八大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突出了我国生产力还很落后的基本国情,强调了全党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中共八大的路线方针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和中共八大正确路线的制定,共同构成了新中国发展的良好开端。遗憾的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思想还不够成熟,八大的正确方针在党内未能牢固确立,一些重要思想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充分坚持下去,因此,八大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曲折。过渡:出示大跃进的相关的图片,提问下列图片反映的事实,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虚假的?当年中国出现了什么重大失误?(二)曲折失误1.理论上的错误:总路线()提出: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2.实践上的错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先提供相关材料与图片,让学生直观感悟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材料:关于向军委会议印发两年超过英国报告的批语(一九五八年六月二十二日)此件印发军委会议各同志。超过英国,不是十五年,也不是七年,只需要两年到三年,两年是可能的。这里主要是钢。只要1959年达到2500万吨,我们就钢的产量上超过英国了。毛泽东六月二十二日根据手稿刊印图片:全民大炼钢信息:58年全国生产钢1108万吨,只有800万吨合格思考:你认为这样炼出的钢质量会如何?这样炼钢你认为有什么影响?图片:农业生产上的”放卫星”运动对联:以粮为纲农业跃进;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引出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特点: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分配中实行平均主义。对马克思合作制的错误认识: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人民公社内农业集体劳动,以吹哨方式召集农民,“一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漫漫晃.”(图片:热热闹闹的公社食堂松松垮垮的田间劳动者)探究:此图说明“人民公社化”运动产生了何种负面影响?提示: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分析理解:(1)“大跃进” 失误在于: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特别是工业生产的高速度、高指标,以钢为纲,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根源:严重忽视客观经济规律(2)人民公社化运动 失误在于:片面追求公有化的程度,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根源:片面理解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 (3)后果:“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造成连续三年的严重困难时期(19591961)。实质:“左倾”错误评价: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结果:三年经济困难(1959196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党在探索中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由此可见,党这时在什么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重大问题上,还缺乏足够清醒的和科学的认识,犯了超越阶段的错误。19591961年,出现了建国以来未曾有过的严重经济困难,党和人民为经济建设上的“左”倾错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三)国民经济的调整:面对严峻的现实,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已势在必行。继中共中央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之后,国家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纠左: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图片:第一口油井试喷成功、大庆油田、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国民经济在一些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给我们带来了可贵的启示:(由学生小组讨论分析)要点:1、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2、必须尊重客观规律;3、经济建设要有计划按比例进行,不能急于求成;4、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的水平相适应;5、还须发扬民主,加强党建,反对个人崇拜和专断。归纳:探索时期:探索与失误(5666)正确:中共八大八字方针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三年经济困难59-61启示一:从国情出发启示二: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启示三: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三、国民经济的劫难(6676)材料:文革对经济的破坏年代国家财政收入比上年1966558.7亿元24.4%1967419.4亿元25%1968361.3亿元13.9%1973809.7亿5.6%1975815.6亿元+ 11.9%“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部固定资产的总和。 李先念经济领域的逐步发展迅速被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浪潮打破。但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他提出批判极“左”思潮,使国民经济在1973年出现复苏的局面。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期间,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实质上是要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全面整顿取得的成绩使广大人民群众受到鼓舞,他们又重新看到了国家的希望。但随着邓小平再次被打倒,全面整顿被迫中断。归纳: 67、68年文革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1973年(复苏)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1975年(回升)邓小平全面整顿实质:纠正文革的“左”倾错误【巩固练习】1.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A、华北地区 B、西北地区C、东北地区 D、东南地区2.“一五”期间,钢铁、汽车、飞机等重要建设项目的完成,标志着A、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建立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取得成效C、提前完成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任务D、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3.下图“摘棉花”的漫画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A . “大跃进” B 人民公社化c . “文化大革命” D 改革开放4.“一乘卫星,驾火箭,十年规划,一年实现 ”“一天等于二十年,一年等于数千年”。对流行于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的这些中国歌谣的正确理解是 ( ) A 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B 鼓舞了人民群众的冲天干劲 C 提高了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D 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健康发展 5.造成1959至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的影响B、苏联撕毁经济合同C、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D、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6.1960年,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中“调整”是指:A、调整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关系B、调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C、调整中共与民主党的关系D、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失衡的比例关系7.社会主义建设十年探索时期,我国经济建设呈现的趋势是A、经济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B、初期和中期较好,后期有问题C、初期和后期较好,中期有问题D、初期有问题,后期逐步得到纠正8.“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钢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9.人们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为中国国内主要矛盾,开始于A、1949B、1956C、1966D、197810.下列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 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 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 A、B、 C、 D、 11.文革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不包括A、经济机构处于瘫痪B、国民经济严重滑坡C、经济取得一定的成就D、行之有效的经济政策和制度被废除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