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食品新产品开发技术实施方案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145572096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富硒食品新产品开发技术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富硒食品新产品开发技术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富硒食品新产品开发技术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富硒食品新产品开发技术实施方案紫阳位于大巴山北麓、汉水之滨。襄渝铁路、包茂高速、紫渔310省道穿境而过,G541国道即将全面贯通,境内水运通畅,公路通村率达到100%,高效便捷的现代交通体系逐步建立,现已融入西安、重庆、成都“半日经济圈”和哈尔滨、海口、乌鲁木齐和广州等“一日交通圈”。不断完善的区位融通交通体系为富硒食品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一、 夯实基础支撑体系1.建好富硒高标准农田。开展县域富硒资源调查,摸清硒土壤资源分布与硒动植物种类,掌握天然富硒农产品分布情况及主要农产品硒含量情况,建立完善硒资源档案,精细化硒资源分布图。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实施富硒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在江北、高桥、高滩等片区开展土地整理、灌溉设施建设、农田测土补硒等工程,建设10万亩富硒高标准农田。2.提升生产组织化程度培育高质量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实施“三个一批”工程,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带动小农户发展。规范提升农民合作社,推进农民合作社联合与合作。支持已初步形成规模经营种植或养殖农户发展成为专业大户。加快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和分享机制,打造一体化的服务组织体系。到2025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家以上;新增专业大户200户以上;培育50户以上规模适度、生产集约、管理先进、效益明显的家庭农场。培育多元融合主体。推进“市场经营主体+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产业农户”产业合作创新模式,引导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与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开展产品对接、要素联结和服务衔接,扶持一批龙头企业牵头、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托管、入股参股、生产服务等形式合作,盘活现有资源,壮大经济实力。建立联农、带农、富农机制,创新企业、村集体及农民多方紧密利益联结模式,实现农民长期受益。到2025年,富硒产业化联合体(产业联盟)累计达到10家左右,全面带动县域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对接富硒产品大市场。3.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有序引导土地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联合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以及龙头企业、能人大户流转,推动土地流转型、土地入股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分类推进农村集体资源性、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改革,实施好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加大对农村集体产权、集体资产、集体资金的监管和审计。鼓励多种形式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推动“消除空壳村、提升薄弱村、壮大一般村、做强富裕村”。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征收制度,建立完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全面推进“房地一体”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发证。允许村集体在农民自愿前提下,依法把有偿收回的闲置宅基地、废弃的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转变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健全农村闲置土地和撂荒地管理利用机制。二、 经济效益1.直接经济效益围绕“硒+X”全产业链、基地建管、科技创新、园区建设等领域,策划重点项目62个,总投资208.14亿元。其中“硒+农业”项目12个,总投资36.58亿元;“硒+工业”项目30个,总投资63亿元;“硒+康养旅游”项目14个,总投资99.1亿元;其他配套项目6个,总投资9.46亿元。通过项目实施,预计年产值达到105.22亿元,产生利税15亿元以上。2.间接经济效益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发展富硒食品及关联产业,建设高效种养殖基地、加工制造基地、物流集散基地、养生度假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园、旅居养老示范基地等项目,利于优化一产结构,提高二三产业产值,优化全县经济结构。同时,全县富硒资源的统筹开发,将带来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的转变,对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促进产业联动发展。富硒食品涉及上下游关联产业,具有较强带动作用,利于形成种(养)殖、加工、物流、旅游等产业联动发展格局。紫阳打造百亿级富硒产业集群,构建“硒+X”全产业链,强化产销对接体系,健全市场体系、完善流通体系,可带动全县商贸服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产业的快速发展。三、 产业融合发展工程做大茶旅文旅融合载体。按照“以茶促旅、以茶兴旅、以旅带茶、茶文旅互动”思路,打造茶文旅融合载体。实施茶马古道旅游长廊、大巴山茶马古道4A景区创建、鲶鱼河茶旅融合开发、山地观光茶园建设等项目,推进焕古硒茶旅游镇、紫阳茶文化博物馆建设,开发硒科普、硒体验、硒产品展示、硒检测等服务。丰富休闲农业体验项目。建设太阳寨农业观光园、神农富硒产业园、秦巴紫硒生态农业园、振农盘厢河等特色农业基地,打造蒿坪、农安、春堰、关坪山、裴坝、营梁、圣和山、硒谷桃园等10个田园综合体,开发乡村休闲旅游“夜经济”、农家宴、乡土菜等新项目,发展研学教育、田园养生、亲子体验等项目。推进青中村、营梁村、贾坪村、黄金村、蒿坪村、金石村等乡村旅游,打造一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旅游精品。打造生态康养旅游基地。以县城为核心,以蒿坪富硒康养基地、县城江南康养基地、双安硒疗养生基地、擂鼓台森林康养基地等为支撑,实施滴水崖水库生态康养休闲旅游开发、高端硒疗康养度假区建设等项目,推动富硒产业与健康管理、预防干预、养生保健、生态康养、医养结合、旅居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富硒养生旅游,开展硒疗康复养生服务。促进富硒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富硒养生旅游、富硒休闲观光旅游,推进富硒养生旅游与富硒食品加工、生物医药制造等产业深度融合,加大药食两用富硒功能性保健产品开发。推广宣传食物式补硒,发展富硒旅游商品、富硒餐饮等相关产业,以富硒保健食品为重点,为康养需求人群提供补硒式食养服务,全力打造“硒谷慢城颐养紫阳”品牌,将紫阳建成西部康养服务核心区。四、 新产品开发技术利用茶业、魔芋、中药材、林果等资源,通过科学配比、营养均衡、风味优化等举措,研发硒保健品、药食同源食品等技术。五、 主要目标到2025年,将紫阳建成安康市打造“中国硒谷”的样板区和示范区,力争建成全国富硒产业发展核心区,成为中国富硒产业标准化、品牌化的前沿阵地。产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到2025年,全县“硒+X”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全产业链体系基本构建,质量溯源体系覆盖所有经营主体,富硒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龙头骨干企业达到15家以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特色产品和知名品牌达到5个以上,标准化生产基地占比80%以上,富硒品牌影响全国、走向世界。科技研发能力大幅提升。“紫阳种”单株选育取得重大进展,富硒产品产区应用“紫阳种”达到80%以上,硒产业研究院和硒产业科技孵化服务中心作用发挥良好。各类科技研发平台达到10个以上,科技型企业累计达到40家以上,引领组建富硒产业技术创新联盟3家以上,规模以上富硒企业研发投入占企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以上。载体平台支撑显著增强。紫阳县产业园区成功创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企业服务、研发服务、孵化服务、高效管理等功能不断完善,承载能力持续增强。蒿坪富硒康养、焕古硒茶等特色集镇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现代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示范村蓬勃发展。绿色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不断深入,全面推广富硒食品绿色种养殖、绿色加工、绿色流通技术和模式,农业废弃物和畜禽粪污实现资源化利用,全县80%的富硒产品达到绿色食品标准,30%以上的产品达到有机食品标准,富硒产业质量效益、产业竞争力、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高。六、 富硒食品产业现状产业体系正在形成。“硒+X”产业体系初步构建,集富硒种养殖业、产品加工、物流配送、产旅融合为一体的富硒全产业链正在形成。富硒茶首位产业巩固发展,累计发展茶园25.3万亩、茶业园区35个,茶叶年产量8805吨,年综合产值突破50亿元;魔芋种植面积稳定在5万亩以上,魔芋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式在全国推广;累计发展中药材28.2万亩,引进大型中药材加工企业1家。建成富硒农业基地50多万亩,开发富硒特色产品50多种,形成了以富硒茶为主导,富硒魔芋、富硒林果、富硒包装饮用水、富硒杂粮、富硒中药材等多种特色产品为支撑的产品体系。平台载体建设加强。恒紫循环产业园(飞地)和紫阳硒谷生态工业园分别被确定为全省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省级示范县域工业集中区,园区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2。通过整合发展,新组建园区发展投资开发公司,园区运行机制不断优化。累计投入资金10亿元以上,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建成标准化厂房10万平方米,引进入园企业32户,陕煤集团富硒矿泉水、道通天下茯茶等重点项目顺利落地。富硒产业聚集发展试点示范区加快建设,紫阳富硒茶交易中心建成投用,电子商务智慧物流中心高效运营,富硒农特产品销售渠道不断拓展,平台载体为资源集聚创造了条件。市场主体持续壮大。百余家代表性企业从事富硒产品生产经营,获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25家,市级“规上”富硒产品加工企业28家。建成镇级电商服务站16个、村级电商服务点167个、智慧物流中心1个。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30多个,其中,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6个,培育家庭农场210个,成立互助资金组织176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供销综合改革工作走在全市前列,组建富硒茶业、富硒魔芋、富硒水产、富硒食用菌、富硒蜂蜜5大产业联盟。科技创新积极推进。硒资源开发研究院是全市首个通过CMA+CATL“双认证”的科研检测机构,先后被认定为安康市硒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硒研究与教学基地。在全国范围首先实施硒资源1:1000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测土补硒”试验示范取得重要进展,成功掌握土壤富硒营养强化剂技术。研发紫阳富硒茶、富硒包装饮用水、康臻硒肽等50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富硒产品。硒产业“星创天地”获国家科技部表彰,硒产业科技孵化服务中心建设有序推进。紫阳被确定为全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示范县、科技帮扶示范县、全省科技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县。品牌建设成效显著。紫阳完成了“全国富硒茶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并被授予“陕西省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荣誉称号。紫阳富硒茶成为世界首个通过科学鉴定具有保健功效的天然富硒茶,作为保健茶入编中国茶叶词典。紫阳富硒茶获批国家地理证明商标,成功注册马德里国际商标,并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荣获全国“十大绿茶公共品牌”,获批省级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项目示范县。紫阳富硒茶纳入第二批中欧互认地理标志协定保护产品名录,连续四届蝉联中国十大富硒品牌榜首,品牌价值达到62.22亿元。截止2020年底,核准使用“紫阳富硒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企业27家,授权使用“紫阳富硒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企业41家。“紫阳茶”“紫阳叶子”商标申请注册已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汉水硒谷”天然富硒矿泉水被授予“陕西省名牌产品”,紫阳金钱橘闻名国内。七、 空间布局着眼全域富硒产业发展,立足现有产业布局和空间承载能力,结合国土空间格局和城乡发展布局,构建“一核、一带、三区、多园”的富硒产业发展格局。“一核”:依托县城建设富硒产业发展极核,用好现有紫阳富硒茶交易中心、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电商物流中心等载体,重点打造富硒产品的服务中心、流通中心、交易中心、展示中心、推广中心。“一带”:依托汉江生态经济带,充分整合沿江生态景观、富硒农产品产区、旅游景区、集镇、美丽乡村等资源,重点聚集休闲、研学、体验等互动性项目,打造富硒产业三产融合示范带。“三区”:推进凤凰山区、米仓山区、大巴山区协同发展,凤凰山区打造富硒产业聚集发展试点示范区,米仓山区和大巴山区打造富硒高效种养示范区。凤凰山区依托蒿坪、焕古、双安、汉王等镇资源,重点发展高效富硒农业、富硒保健品加工业以及商贸物流、硒旅养生等现代服务业;米仓山区依托东木、红椿、毛坝、瓦庙等镇资源,重点发展生态旅游、茶叶、魔芋、特色林果、商贸物流等产业;大巴山区依托高桥、双桥、洄水、界岭等镇资源,重点发展中药材、茶叶、生态渔业、畜牧养殖、乡村旅游等产业。“多园”:重点打造富硒标准化种植园(养殖园)、紫阳县产业园区、农旅融合示范园、电子商务产业园、专业化物流园以及特色集镇、旅游示范村,通过园区示范和引领,带动全域富硒产业发展。资料来源:紫阳县“十四五”一县一业发展规划(富硒食品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