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4483197 上传时间:2020-07-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3、 每逢佳节倍思亲 学案:一、课前预习 1、 读课文:标出课文的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 联系上下文或查资料了解诗人王维,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课中反馈: 1、听写词语: 2、理解词意: a一年一度( )、欢度节日( ) b登高处( )、住处( ) 三、合作探究 1、人们是如何过重阳节的?在文中相关的语句下画“ ”。 2、用书中的一个词来概括重阳节。并圈出能体现这一词语的四字词语加以理解。 3、在这举家欢庆的佳节之时,为什么王维却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慨呢? (学习提示:a为什么会“思亲”?b为什么王维在“佳节”之时“倍思亲”呢?) 在相关的句段下面画“”,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读中感悟。 四、读写结合 1、(当堂练笔)给正在外地工作,不能回来的家人写段话,诉说你对他(她)的想念。 2、(课后练笔)请仿照本文的写作方法,写一篇文包诗式的小文章。试试看,你一定能写得很棒。 五、课外拓展 课后搜集关于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在班里办一个赛诗会。教案: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兴高采烈”造句。 3、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及诗的含义。 2、体会诗人王维独在异乡的孤独,以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 1、会认会写并能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吟诵古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1、4一、导入: 1.背诗鹿柴。(注意背诗的节奏和停顿) 谈话:鹿柴的作者是?(王维)你知道诗人王维吗?(生自由说:他是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还会画画;他少年丧父,母亲向佛,21岁考取进士;王维十四岁就会写诗了;王维是太原人,师相机:太原在华山以东,所以是忆山东兄弟) 2.齐读课题; 3.谈话:“你知道农历九月初九是什么节吗?” 4.小结:在这样一个合家团聚的节日里,诗人王维在哪里?在干什么呢? 二、读诗学文。 1.自由读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认读词语“茱萸”并说说它是什么,有什么象征作用。学生说。 3.“你知道这首诗的意思吗?” 4.那我们就来读读课文吧。 5.自由读课文。认读本课生字词。(读字卡;随字卡理解:每逢、扶老携幼、回忆;提出多音字:重) 6.理解诗句:你能用自己的话或课文里的话来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吗? 7.指名一句句依次说。重点:独、 异、倍。师相机板出重点字词的意思。 三、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1.谈话:课文里讲的这个故事,就是诗人王维写诗的原因,你能感受到他当时的心情吗?(思念家乡) 2.再读课文。带着思乡之情同桌一起再来读读这篇文章吧。 3.指名分段读,教师用师生互评,学生评等评价方式指导学生读好课文,读出情感。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注意:不觉、已、两年了。突出独居时间长。再指名读;全班齐读。师板书:独居长安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师生评议,体会重阳节的长安城是个什么样子的?再指名读,生体会。师板书:又到重阳。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想想诗人的心情?生自由说;引导学生重点体会诗人心里由回忆过去团聚时的欢乐而想到今天孤身一人的失落。文章的省略号处开始转折。再指名读;生齐读。 带着思念之情齐读第四自然段。 4.齐读全文,注意诗人心情的变化。 四、情感升华,朗诵诗文 1.诗人“思绪万千”,带着这种情感再读古诗。 2.全班加动作配乐背诵。 五、拓展练习 生自由说:背诗。说说诗意。为课文配图。学习本课方法,根据古诗编故事。 第 二 课 时 教学时间:1、5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两组词语: 一年一度、 登高 、欢度佳节、 重 阳、倍思亲、天各一方 2复习课题 (1)你知道课题的意思吗?用书上的话说说看。 (2)这里的“倍”如何理解? (3)“佳节”在这里特指的是什么节? 二、感受节日气氛: 1用一个词来概括重阳节的气氛。(热闹) 2将能体现热闹的四字词语圈出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或体会。(其中“扶老携幼”需加以理解,“兴高采烈”用同义词转换的方式来学习) 3练读找出的词语,读出热闹来。 4练读第二自然段前三句。(谁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带到热闹的大街上去看一看?/让我们一起去长安街上,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吧!) 三、合作探究: 过渡:是啊,重阳节多么热闹啊!就在这举家欢庆的佳节之时,为什么王维却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慨呢? 1示学案内容: 在这举家欢庆的佳节之时,为什么王维却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慨呢? (学习提示:a为什么会“思亲”?b为什么王维在“佳节”之时“倍思亲”呢?) 在相关的句段下面画“”,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读中感悟。 2学生先自学,再在小组内交流、学习。 3交流展示: 第一节 (1)列数字的写作方法,感悟“15”、“两”,体会王维的年少,王维离家时间之长,体会思亲的原因。 (2)示现在中国地图,了解唐代的“山东”和“长安”现在的位置。(通过介绍地理位置,结合唐代交通的不便,体会诗人会思亲的原因。) (3)示王维图。看,这便是王维,此刻,长安街上到处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只有王维 ;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只有王维 ;人们幸福团圆,享受着天伦之乐,只有王维 。(学生据前面的理解把握,随着老师的指引补充上王维的感受。) (4)示表示孤独的词: 背井离乡 举目无亲 寂寞难耐 形单影只 孤孤单单 孑然一身 这就是王维内心的真实写照,谁来把王维的感受读出来。(练读) (5)王维仅用7个字便说明了他此时的境况及心情。(示“独在异乡为异客”)诗中哪些字一语道破了他的孤独?(独、异、异) 板书:异乡、异客 边板书边总结:对于王维来说,长安是他求学的地方,是异乡,不是自己的家乡。虽然他在长安学习生活了两年,但对他自己而言,他终究是长安的异客罢了。 (6)再读“独在异乡为异客”,体会王维的孤独,体会他思亲的原因。 第二节 (1)示之前学生找到的表现热闹的四字词语。再示上面总结的孤独的四字词语。 扶老携幼 兴高采烈 登高游玩 家家户户 欢度节日 背井离乡 举目无亲 jm zh 寂寞难耐 形单影只 ji 孤孤单单 孑然一身 (2)王维看到的是别人的快乐,而自己却只能默默地呆在书斋中,独处咀嚼思亲的苦涩。男生读热闹的词语,女生读孤独的词语。再次感受王维的孤寂。 (3)对比的写法,衬托出王维的孤独,从而让王维在此佳节有“倍思亲”的感慨。 4再吟诗的第一句(前两行),相信你一定会赋予它新的内涵。练读。 四、品味思念: 过渡:此情此景,孤独寂寞的少年王维想到了什么? 第三节 (1)示前两句(应读出向往、愉快及遗憾之情。) (2)师吟:“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你听出了什么? (3)感悟“”,它还包含了什么?指导读好“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 (4)可见,王维想到夕日的幸福时,一定有更多的遗憾。指导读好第三节。 (5)王维的思念化成了一句诗,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指导读,并想象登高的兄弟们,想对王维说些什么。 (6)诗中的“遥”也恰恰表达出了诗人孤寂的心境。 (6)小结:用“以前”和“如今”作比,写出了王维的孤独及思亲。本节明是写王维的兄弟思念王维,实则是写王维的“倍思亲”。 五、整体感悟: 过渡:王维那万千的思绪化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练习朗诵。 六、拓展升华: 过渡:王维的思乡之情又何止仅停留在每好的佳节之时,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从未停止过,他曾这样问一位来自故乡的友人。示杂诗。 体会诗人问梅背后的思乡之情。 七、小练笔: 1示学案内容: 给正在外地工作,不能回来的家人写段话,诉说你对他(她)的想念。 2学生创作。 3班内交流。 教后记:这篇课文是文包诗,这样的形式我们学过好多篇,每学期都会有一篇。在第一课时就让学生回忆这样的课文我们应该如何去学,总结出方法来。直接放手让学生自学,小组之间交流,在第二课时上就点一点重点部分就行了,补充习题反馈时发现很好。有时教师就是不放心,其实完全可以大胆放手。24孙中山破陋习 学案:一、课前预习:(自学质疑) 1、一读课文 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 自学生字,书后生字描红,给课后生字词扩词三个。 用“ ”选择正确的读音。 空(kng kng)闲 挑(tio tio)水 受 罪(zu zhu) 联系上下文,认读并理解词语。 痛苦 空闲 祖宗 妇女 总统 废除 受罪 插秧 2、 再读课文 理清课文层次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三读课文 本文很重要的一个写作特点是通过对话来刻画人物性格。请你找出孙中山 和妈妈的对话,读一读,思考: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看拼音写词语 chng g kng xin z zng f n tng k zng tng ( ) ( ) ( ) ( ) ( ) ( ) yn li fi ch tio chi j rn shu zu xn tng ( ) ( ) ( ) ( ) ( ) ( ) 二、合作探究 学习第八自然段,联系上文说说为什么孙中山首先要废除缠足陋习,“上千年”这个词语和上文什么地方是呼应的?突出这一陋习存在时间之长有什么意义? 三、读写结合 1、问问身边的老人,听他们说说缠足和小脚,把你了解到的写下来。 2、你发现我们现在的生活中还存在哪些陋习?想一想,应该如何破除?教案: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会默读,讲述故事。 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孙中山对缠足这一封建陋习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具准备 孙中山挂图、插图、投影片、词卡。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1、6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孙中山先生吗?他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从小就反对封建习惯势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他的这方面的故事的。 二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18 孙中山破陋习 解释课题: 出示孙中山先生像。 简介孙中山。 陋习:指不好的、不文明的、不合理的习俗。 三初读指导 学习生字词。 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会读生字。 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空闲废除缠足痛苦 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 孙中山挑柴罪缠足空闲 指名读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缠足废除 读生字词。 四写字指导: 指导要点: 孙:偏旁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 闲:外部的门各笔之间均不连笔。 缠:右部上端不能少写一点。 各人用钢笔描红。 五布置作业: 读、抄词语。 练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用那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件事?试着从事前、事件经过、事后这三方面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1、7一、揭题 师述: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4课(齐读)孙中山破陋习 二、检查复习。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们了解到孙中山的姐姐原先是个怎样的女孩子? 板书:姐姐 2、学生交流 板书:活泼能干 3、引读:因为姐姐既活泼又能干,所以孙中山 板书:孙中山喜欢 三、精读课文,质疑问难(第七自然段) 1、过渡:有这样一个姐姐,真让人羡慕,但往往好景不长,读读课文第七自然段,看看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 板书:没笑脸 没歌声 刺痛心 孙中山 2、教师出示 为什么再也看不到姐姐的笑脸,听不到姐姐的歌声? 这件事为什么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灵? A自读课文第二第六自然段,先自己思考一下。 B出示学案,学生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学习课文2-6节 A、出示第二节。这就是孙中山看到的情形,这段话中那一句话最伤孙中山的心? B、你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姐姐的痛苦? (1)抓住长长的、一道又一道地、练读句子,体会姐姐的痛苦。 (2)谈话促读,你回去从家人那了解到缠足是怎么回事吗?抽讲,老师出示图片,并补充(用4到5米长的布条,把5个脚指头捆绑在一起,好长时间都不能拿下来,让本来直得的骨头慢慢长弯,很痛很痛的。走起路来就及不方便。)自读体会,学生齐读。(把体会到的用读表达出来。) (3)再读第二节。难怪姐姐会如此的痛苦,让我们在读中体会,在体会中读好课文。 (4)用上“因为所以”总结上面的问题。 C、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当时封建社会妇女穿的小鞋呢?(课件出示) 启发想象:看到这么小的鞋,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不好走路,不能干活,走路摇摇晃晃) 面对此情此景,孙中山又是生气又是心疼。他心疼什么? D、师:于是他同妈妈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说到争论,各自一定有争论的理由。(把孙中山生气的理由和妈妈坚持要为姐姐缠足的理由画出来。) 学生交流。 (1)孙中山生气的理由:生读。 也就是说:还能下田干活吗?就是不能下田干活。缠足那么痛苦。 (2)指导朗读:你能读好吗?(不够生气,不够痛苦)你能把生气、痛苦的语气放在了标点上了,真不错。) (3)那妈妈坚持要为姐姐缠足的理由又是什么呢?读句子。 问:妈妈看到姐姐这样痛苦,心疼吗?(心疼)母女之情,是多么珍贵的亲情啊!你怎么知道的呢?(叹了气、我也知道、可、被人家笑)噢,这是老祖宗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也许女孩子不缠足还嫁不出去呢。妈妈也心疼,可一点也没有办法,真是无可奈何。 (4)指导朗读,把妈妈当时的心情读出来。 (5)总结: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也是深深地刺痛孙中山心的原因之一。 (6)用“因为所以”总结一下第二个问题。 妈妈说的理由真是不可思议!同学们这就是陈旧的封建思想,孙中山能接受吗?(不能)所以他反驳道,既然(引读)别人但妈妈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太深了,她只是说:(引读)你年纪 妈妈是含着眼泪说着,并把孙中山推出了门。 E、比较句子。 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1)你欣赏哪一句,为什么?(从“含着眼泪”、可以体会到妈妈的内心。体会到妈妈是无可奈何。妈妈知道孙中山说得有道理。妈妈知道姐姐缠足是痛苦的,但妈妈豪无办法。 你知道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后,在干什么?所以,我们读到这,稍微要停顿一下,给人有回味的余地。 (2)齐读第二句。 此时的孙中山阻止姐姐缠足了吗? (3)用“因为所以” 总结一下第二个问题。 F、分角色读3-6节。把孙中山又生气又心疼和妈妈五可奈何的心情读出来,先准备一下,再抽读。 G、教师总结第二个问题。学生交流:姐姐妈妈自己(1、看到姐姐的痛苦。2、妈妈受毒害之深,3、无力反驳。) 比较句子: 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那一句话最能反映此时孙中山的内心。点出“深深地”、“幼小的”他虽然小年纪,但永远不会忘记。 四、学习最后一节 过渡: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但他从小就有一个决心,就有明确的目标,我们来看看,经过努力,最后有没有成功。 1、自由读最后一节。 2、问:成功了吗?(成功了)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 3、师小结。 所以后来孙中山当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废除的就是(引读) (板书:首先废除) 五、展开联想,表达情感。 1、这正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板书:大快人心。)多么让人高兴,千千万万个中国妇女听到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欣喜若狂。可在1925年,孙中山因得了肝癌,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人们为了纪念他,为他立了一个铜像。 2、出示铜像。 3、述:如果没孙中山,我们在座的女同学也许正在缠足;如果没孙中山,你们的奶奶、妈妈也许早已缠足;如果没孙中山,我们在座的女老师包括周老师也许早已缠足。此时,你会对孙中山爷爷说些什么呢? 4、出示孙中山图象,请你用孙中山爷爷,我想对您说:“”的句式来说话练习。 附板书: 孙中山破陋习大快人心 能干活泼喜欢 姐姐 孙中山 没笑脸没歌声刺痛心教后记:这篇课文在理解陋习时,学生都能说出是不文明的习俗,但要真正去理解当时为什么要缠足,理解母亲回答孙中山的一段话“不裹脚是会被人笑话的。”这里是一个难点,为了让学生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我提前布置学生去询问家里的老人,让他们讲讲当时的背景,这样学生理解起来要容易写。课上交流时你一言我一语就能说到点子上去了,比老师直接讲解要好一些。练习8 教学目标: 1、以跟岳飞墓有关的内容进行学用字词句的练习。 2、读读背背成语和古诗。 3、写好全包围、半包围结构的字钢笔字。 4、说说写写请假条。 5、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钩”。 教学重、难点: 学写请假条 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1、8教学流程: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教学第一部分。 录像显示:岳飞墓和对联。 学生查字典。 指名说所查找的答案。 教学第二部分。 请学生说说查找到的资料的内容及是通过何种方式获取的。 再指名读对联,说说感受。 二、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审题:指名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 教学第一部分。 学生自由读八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 小组合作学习,大体了解八条成语的意思。 练习:自由朗读,同桌练习背诵。 反馈:集体齐背,指名读。 教学第二部分。 请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 指名试读,教师正音。 教师范读,请学生边听边想诗意。 教师结合插图说:古诗梅花生动地描写了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里独自开放的情景,赞扬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坚强品质。 练习:学生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境,边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练习背诵。 反馈。 小组检查朗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并有一定的语调,读出古诗的韵味,注意停顿和节奏。读得不正确随时纠正,好的予以表扬。 小组汇报朗读。 自由熟读,背诵。 指名背诵,表扬当堂背诵的学生。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1、11教学流程: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认识要写的字。 提问:它们分别是什么结构的字? 如何才能写好它们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小建议”吧:包围的外框不要写得太满。 指导观察:在田字格里观察这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强调:里面部分不要写得太大或太小。左右的空间、上下的空间要基本相等) 学生练写钢笔字,教师提示握笔方法和坐姿,巡视指导。 展示写得好的字,并指出描、临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及时进行矫正性训练。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刚刚练写了钢笔字,我们再来学写毛笔字。今天我们学习“钩”的写法。指导:钩有“横钩”和“竖钩”。 教师书写横钩,指导运笔方法:左低右高宜稍长,至“钩”处向左下钩出。 学生练习书写横钩。 教师书写竖钩,指导运笔方法。 在竖中线居高处起笔,运笔方法同“竖”,下行至“钩”处微向左下挫笔,再提笔锋向上缩笔,得势后快速向左上钩出,出钩宜短。 学生练习书写竖钩。 第三课时教学时间:1、12教学流程: 一、教学第四题:说说写写 审题 揭示说说写写的题目:请假条。 帮助学生弄懂本次说说写写的要求:学写请假条,知道请假条的格式,了解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写请假条。 指导。 请学生默读课本上的要关内容,边读边想谢哲平在什么情况下写了请假条。 指名说。 归纳出请假条的格式。 小组合作学习:自学谢哲平写的请假条,然后讨论出请假条的格式。 汇报,教师总结。 写请假条要注意格式规范:在第一行的中间写上“请假条”。正文部分的第一行顶格写上自己对收请假条人的称呼;自第二行空起开始写请假的原因及要请多长时间:在请假条的右下角要署上请假人的姓名,在下面的一行要写清楚写请假条的时间。 想想在生活中还有什么情形需要写请假条。 练习。 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请学生练写。 学生写,教师巡视,注意指导。 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习作展出,请学生相互评价,提出修改意见,进一步熟悉请假条的格式和写法。 二、总结。 教后记:由于前面学习了写留言条,他和请假条有相似之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先复习了留言条,然后让他们去自学,自己去找相同和不同之处,十分钟过后再互相交流一下,这样就显得很简单,重新给个题目写请假条时学生的反映很好,只有两个学生有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