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四章地球上的水,考点一自然界的水循环 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自然界的水循环 1.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体类型: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 液态水(数量最大)、固态水。 (2)关系: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 相互补给的关系。,2.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1)三大类型及主要环节 水循环示意图,(2)水循环的意义 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塑造着地表形态。 特别提醒(1)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水的重力能。 (2)外流区域既存在海陆间循环,又存在陆地内循环,但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内流区域以陆地内循环为主。,二、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 1.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 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和地质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2.陆地水体类型及补给关系 (1)陆地水体主要包括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及冰川水等,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如下图所示:,(2)河流水、地下水和湖泊水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三种水体的补给状况取决于水位高低和流量大小的动态变化,如下图所示:,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水资源及其分布 (1)水资源的利用: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 地下水。 (2)水资源的分布,(3)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数量上: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1)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经济活动 规模的大小。 (2)水资源的质量会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 效益。 (3)不同生产力条件下,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程度不同。 科技比较落后的时代:主要利用 河湖水。 科技比较发达的近现代:大量开发利用 浅层地下水,陆续开采深层地下水,还开发了 海水淡化技术。,3.合理利用水资源 (1)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人类对水资源的 需求量越来越大。 人类活动排放的 废弃物不断增多,导致水体污染,可用的水资源减少。,(2)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微专题一,微专题二,自然界的水循环 1.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 (1)影响蒸发的因素,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微专题一,微专题二,(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 距海远近。 地形是否阻挡。 (3)影响降水的因素,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微专题一,微专题二,(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微专题一,微专题二,(5)影响下渗的因素 (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关注喀斯特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溶洞、地下河众多,储存有众多的地下水。,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微专题一,微专题二,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微专题一,微专题二,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微专题一,微专题二,典题示例 (2016全国卷,79)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下列各题。,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微专题一,微专题二,(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降水量增加 坡面径流增加 蒸发(腾)量增加 地下径流增加 A.B.C.D. (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微专题一,微专题二,思路分析理顺水循环环节,并理解植被对水循环的影响。获取关键信息:“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即忽略蒸发;分水岭岩层倾斜并且向乙河流域倾斜。 第(1)题,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有利于地表水下渗。森林植被遭破坏后,降水下渗量减少,降水更多地转化为坡面径流,导致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A项错、B项对;森林对降水变率影响不大,C项错误;河道淤积基本不会影响河流径流量的多少,D项错误。第(2)题,森林植被对降水量影响不大,错误。森林植被恢复后,下渗和蒸发(腾)量增加,坡面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正确。第(3)题,由“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可知,忽略蒸发,降水全部转化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森林植被恢复后,下渗作用增强,地下径流增多,故两条河流径流总量减少。读图可知,透水岩层向乙河流域倾斜,导致甲河流域部分坡面径流下渗到乙河流域,从而汇入乙河,故甲河径流减少、乙河径流增加。,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微专题一,微专题二,命题立意 本题以两条河流分水岭岩层剖面图和流域植被变化为背景,从正向、反向和综合三个角度考查了人为和自然地理要素对水循环的影响,对综合思维素养的考查效果非常明显。 答案 (1)B(2)C(3)D,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微专题一,微专题二,【对点训练】(2018广东茂名一模)标准差椭圆法是分析空间分布方向性特征的经典方法之一。椭圆的大小反映空间格局总体要素的集中程度,偏角(长半轴)反映格局的主导方向。下图为19912015年北京市不透水地表空间格局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微专题一,微专题二,(1)对于该时间段北京市不透水地表时空分布描述,正确的是() A.标准差椭圆范围逐渐扩大且向南移动 B.不透水地表范围不断缩小 C.总体上以东北西南方向为主导 D.不透水地表区域分布越来越零散 (2)19912015年北京市不透水地表空间格局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降水C.植被D.城市规划 (3)19912015年北京市不透水地表时空变化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是() A.城市“热岛效应”增强B.城市空气湿度增加 C.城市内涝现象得到缓解D.近郊区农业用地增多,答案,解析,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微专题一,微专题二,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 河流补给类型的判读 (1)依据河流流经的气候和地形条件判断,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微专题一,微专题二,(2)依据径流季节变化过程判断 雨水补给的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与降水期一致;冰川融水补给取决于气温,径流高峰在夏季;地下水补给的河流径流平稳;湖泊对径流具有调节作用,使径流变化小,春季有明显汛期的河流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如下面图1,河流径流量与降水量一致,应该以雨水补给为主;图2河流径流量较小,径流的季节变化与气温大体吻合,应该属于永久性冰川融水补给。,图1,图2,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微专题一,微专题二,典题示例 (2013上海卷,1820)下图为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在下列月份中,箭头a代表的补 给主要发生在() A.12月B.34月 C.67月D.1112月 (2)甲代表的水体类型是() A.冰川、地下水B.雨水、地下水 C.雨水、海洋水D.海洋水、冰川 (3)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可导致() A.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大 B.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小 C.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小 D.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大,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微专题一,微专题二,思路分析,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微专题一,微专题二,第(1)题,洞庭湖是长江流域的湖泊,能够对长江径流量起到调节作用。丰水期长江水补给洞庭湖湖泊水,降低长江水位;枯水期洞庭湖水补给长江水,提高长江水位。夏季(67月份)长江流域处于梅雨季节,降水量大,为丰水期。第(2)题,甲水体和长江水、洞庭湖水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补给的关系。地下水与长江水和洞庭湖水之间存在相互补给的关系;冰川水可以补给长江水,但是长江水不能补给冰川水;长江水可以补给海洋水,但是海洋水不能补给长江水;雨水补给长江水和湖泊水,长江水和洞庭湖水也都可以经过蒸发补给雨水。第(3)题,洞庭湖对长江具有“削峰补枯”的作用。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洞庭湖的面积增大,蓄水调洪能力增强,则丰水期a补给和枯水期b补给都增大。,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微专题一,微专题二,命题立意 本题以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为依托,利用简单材料实现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等多方位考查,综合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答案 (1)C(2)B(3)D,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微专题一,微专题二,【对点训练】(2018吉林长春质检二)多年来看,长江和鄱阳湖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互作用,鄱阳湖对于长江的较强作用(鄱阳湖补给长江)主要在46月,而长江对鄱阳湖的较强作用(长江补给鄱阳湖)主要发生在79月。三峡水库的调蓄作用影响到长江和鄱阳湖的相互作用,一般三峡水库46月放水,79月少量蓄水,10月大量蓄水。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推测影响长江和鄱阳湖相互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降水B.人类干扰 C.地形D.太阳活动 (2)三峡水库的调蓄作用对鄱阳湖的影响是() A.46月的放水减弱了长江作用,减弱了鄱阳湖洪涝灾害 B.79月的少量蓄水加强长江作用,加剧鄱阳湖旱灾 C.10月的大量蓄水增强了长江作用,减弱了鄱阳湖旱灾 D.46月的放水加强了长江作用,加剧鄱阳湖洪涝灾害,答案,解析,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微专题一,微专题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水资源短缺的两种类型,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微专题一,微专题二,2.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导致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但主要是人为原因。其原因与解决措施具体如下表所示。,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微专题一,微专题二,3.水资源问题的分析思路 (1)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是多年平均径流量,其大小受下列因素影响。 (2)水资源短缺的思维路径。,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微专题一,微专题二,典题示例 2014北京卷,36(1)(2)读图,完成下列各题。,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微专题一,微专题二,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 (1)结合流域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水库的自然原因。 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7。 (2)针对流域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简述农业生产应采取的对策。,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微专题一,微专题二,思路分析 第(1)题: 第(2)题:,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微专题一,微专题二,命题立意 本题以海河流域旱涝灾害和水资源匮乏应对策略为背景,挖掘热点中的地理知识,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社会、贴近现实,凸显了地理学科强大的应用价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结合流域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水库的自然原因”的考查,将自然与人文、系统与区域高度融合,强调联系的、综合的地理视角;“针对流域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简述农业生产应采取的对策”,具有适度开放性,引导学生以地理的视角观察、认识世界,用地理的观点、方法表达自己的见解。 答案 (1)流域内降水量偏少且集中于夏季,季节和年际变化大。中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平时地表径流量少,暴雨时洪峰流量大,修建水库蓄水调节,可缓解旱涝灾害。 (2)推广耐旱作物(调整作物类型、进行品种改良);应用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灾的能力。,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微专题一,微专题二,【对点训练】(2019辽宁沈阳东北育才学校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莱州湾(如下图)海域面积约为6 967平方千米,每年海冰分布面积约为3 600平方千米,海冰厚度约15厘米,封冻期长达近4个月。研究发现,海冰的含盐量仅为海水的六分之一。某研究机构将采集的海冰切碎后,利用传送带输送到蓄冰池,再通过物理方法使其内部的淡水冰晶和盐水卤泡分离,最终获得淡水。目前淡化海冰的成本约为6元/米3,将来有望降到4元/米3以下。,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微专题一,微专题二,(1)分析冬季莱州湾海面易封冻的主要原因。 (2)针对淡水资源短缺问题,有人提出大规模开发莱州湾海冰的建议。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微专题一,微专题二,答案 (1)纬度高,冬季受冷空气影响大,气温低;海水较浅,受陆地影响大;有众多河流注入,海水盐度低,易结冰;海域较封闭,海水流动性差。 (2)赞成。理由:缓解淡水资源短缺状况;莱州湾封冻期长,海冰资源丰富;随着技术的进步,海冰开发利用的成本将进一步下降,市场前景好;减轻海洋灾害。 (或不赞成。理由:开采利用技术难度大;投入资金量大,利用成本高;海冰储存占地面积广。),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微专题一,微专题二,解析 第(1)题,导致海水结冰的因素,主要是气温和水温,而影响气温和水温的因素主要是纬度、海水的深度(水体越深,比热容越大,降温幅度越小)、盐度(盐度越高,冰点温度越低)和海水的流速(流速越大,越不易结冰)。第(2)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从资源角度看,莱州湾封冻期长,海冰资源丰富;从市场角度看,华北、东北地区淡水缺口大,开采海冰的市场前景好;从开发能力上看,开发难度大、成本高,但随着技术的进步,海冰利用成本将进一步下降;从商品储存流通角度看,海冰储存占地面积大;从生态环境上看,能够减轻海洋灾害,但也会影响到海洋生态环境。注意观点和论据的统一。,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微专题一,微专题二,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 1.河流流量过程曲线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示例 按地区(我国): 按天气(我国):,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微专题一,微专题二,按气候(北半球):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表现了河流径流的特征和基本规律,也就是河水的空间来源和时间变化的总体反映,它是由横、纵坐标组成的坐标图。具体判读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微专题一,微专题二,(1)识别图中横、纵坐标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单位及表示方法,特别是纵坐标应更加关注,如纵坐标代表几个地理事物、各地理事物是用什么形式表示的等。 (2)以横坐标的时间变化为主线,分析其水文特征,如流量大小、汛期及流量的季节变化、结冰期及断流情况,以及流量的年际变化情况等。 阅读图中流量过程曲线,依纵坐标中流量数据(绝对值或相对值)推断河流全年流量(或多年平均流量)的大小。 分析图中流量过程曲线的变化幅度,可以确定河流的枯水期、丰水期(或枯水年、丰水年),以及丰水期和枯水期流量的差值大小;是否有断流,断流出现在哪几个月份等。据此说明河流流量年内季节变化规律(或流量的年际变化规律)。,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微专题一,微专题二,2.判读内容及原因分析 (1)流量过程曲线图反映的主要内容 流量的大小。 曲线变化幅度反映了水量的季节变化。 曲线高峰区反映了河流汛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曲线低谷区反映了河流枯水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2)根据流量过程曲线图分析原因 河流流量是由河流补给水源决定的。 汛期出现在夏秋季、枯水期出现在冬春季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地中海气候区的河流汛期出现在冬春季、枯水期出现在夏秋季,主要是雨水补给。 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川融水补给。,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微专题一,微专题二,出现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还可能由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内流河断流往往是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 流量过程曲线变化和缓的河流,多是由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还可能是因为水库的调节作用。,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微专题一,微专题二,典题示例 (2016江苏卷,78)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微专题一,微专题二,(1)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第6年的流量峰值大 B.第1年的流速峰值小 C.第6年的河流含沙量大 D.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 (2)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 A.蒸发B.下渗 C.蒸腾D.地下径流,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微专题一,微专题二,思路分析 地表径流,主要来自雨水、地下水、冰川或冰雪融水、过往径流。植被的覆盖率、植被的类型等对地表径流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对雨水的涵养功能大,增加下渗时间和下渗量,可调节地表径流的大小。森林火灾使森林面积减小,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降水下渗减少,转化为地表径流增多,所以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第6年植被增加,流量峰值变小,河流含沙量变小。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小,该河流火灾后第1年、第6年径流差异主要是森林面积的变化,导致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不同,下渗量不同所致。,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微专题一,微专题二,命题立意 本题以不同年份河流流量过程线图为依托,考查某流域森林火灾后不同年份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变化的差异及成因,体现地理事物动态过程和实践探究。 答案 (1)D(2)B,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微专题一,微专题二,【对点训练】(2019安徽合肥九中第一次质检)下图中,甲为某地水系略图,乙为A、B两水文站的年内径流量季节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微专题一,微专题二,(1)图中A、B两水文站所在地区可能位于() 中国南方智利中部法国南部英国南部 A.B.C.D. (2)从甲图中可判断() A.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 B.7月沙洲的面积最大 C.7月河流的输沙量最小 D.7月M处河流自东向西流,答案,解析,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微专题一,微专题二,河流水文、水系特征描述 1.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微专题一,微专题二,2.河流水文特征,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微专题一,微专题二,特别提醒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微专题一,微专题二,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微专题一,微专题二,3.河流水系特征,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微专题一,微专题二,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微专题一,微专题二,特别提醒常见的河流水系形状 (1)树枝状水系:是支流较多,干、支流以及支流与支流间呈锐角相交,排列如树枝状的水系。多见于微斜平原或地壳较稳定、岩性比较均一的缓倾斜岩层分布地区。世界上大多数河流的水系形状是树枝状的,如中国的长江、珠江和辽河,北美的密西西比河、南美的亚马孙河等。 (2)向心状水系:发育在盆地或沉陷区的河流,形成由四周山岭向盆地或沉陷区中心汇集的水系,如非洲刚果河的水系、中国四川盆地的水系。 (3)放射状水系:河流在穹形山地或火山地区,从高处顺坡流向四周低地,呈放射(散)状分布,如亚洲总体的水系特征。,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微专题一,微专题二,(4)平行状水系:河流在平行褶曲或断层地区多呈平行排列,如中国横断山区的河流和淮河左岸支流。 (5)格子状水系:河流的干流和支流之间呈直线相交,多发育在断层地带。 (6)网状水系:河流在河漫滩和三角洲上常交错排列呈网状,如三角洲上的河流常形成扇形网状水系。,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微专题一,微专题二,典题示例 2017北京卷,36(3)读图,完成下题。 与甲河段相比,说明乙河段的水文特征及形成原因。,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微专题一,微专题二,思路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一般从流量、水位变化、含沙量、结冰期、落差(流速)等方面分析。河流水文特征与该区域的地形和气候特征密切相关。本题考查两河段水文特征,因此需要结合两河段地形、气候等因素进行各水文要素的对比分析。读图可知,甲河段流经山区,流域面积小,流量小;纬度高,结冰期较长;落差大,流速快。乙河段流经平原地区,多条支流汇入,流量大;且纬度低,结冰期短;地形平坦,落差小,河流流速慢。,命题立意 本题从两河段对比的角度考查河流水文特征,命题视角新颖,需要更细致的地图信息获取能力,需要调用更多的区域自然地理知识基础综合分析,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的考查作用显著。 答案 流经平原地区,落差小,流速慢;有较多支流汇入,流量大;纬度较低,结冰期短。,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微专题一,微专题二,【对点训练】(2019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二模)朱巴河是索马里主要河流,全长1 659千米,流域面积76.6万平方千米,干流下游河段水量逐渐减少,卢格以下河段出现部分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现象。从河口向内地延伸480千米的狭长低地,以生产棉花、花生等作物为主。下图是朱巴河流域示意图。,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微专题一,微专题二,(1)描述朱巴河的水系特征。 (2)分析朱巴河干流下游河段水量逐渐减少的自然原因。 (3)说明朱巴河卢格以下河段部分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原因。,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微专题一,微专题二,答案 (1)总体自(西)北向(东)南流;流程长;流域面积大;上游支流多,中下游支流少;河流上游落差大等。 (2)下游由热带草原气候向热带沙漠气候过渡,降水逐渐减少;蒸发旺盛,下渗增加;下游部分河段出现“地上河”现象,无支流汇入。 (3)上游山区落差较大,水蚀作用强,河流挟带大量沙石;卢格以下部分河段地形平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沉积,河床抬升;在人为筑堤束水情况下导致河床高出两岸地面。 解析 第(1)题,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一般从河流的源头、流域面积、流向、水系形状、流程、河道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源于西北部高原,总体自(西)北向(东)南流;大约跨越7个纬度,流程长,流域面积大;上游支流多,中下游支流少;河流上游落差大等。第(2)题,可以从气候与支流方面分析其水量的收支变化。第(3)题,可以结合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从自然和人文原因两方面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