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14403432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DOC 页数:158 大小:9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8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8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单元主备人单元课时二次备课人二次备课时间第一单元第一单元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2.本单元重点:(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意蕴深厚,令人回味,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逐渐感受到自然景观的奇妙和美好。大草原的碧绿与辽阔、丁香结的幽怨、古诗词中描述出的自然画卷,花之歌的丰富内涵,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想象的手法。 课题1、草原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奇丽、回味、洒脱、迂回、疾驰、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天涯、热乎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5.背诵第一自然段。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教学难点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9个生字,理解“绿毯、渲染、勾勒”等词语。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3.品味课文美景,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教具准备课件:歌曲天堂、老舍先生简介、词语解释、草原风景图片教学设计第二次备课导入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课前交流: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2. 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新课教学二、检查预习,理清课文条理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以及课文朗读情况。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用一个字概括出来吗?(板书:美)三、品读课文,感受草原的风光美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名展示读。2师: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品读句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句子比较: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通过句子比较,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师: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想象画面欣赏音乐天堂3师小结: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4师: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段。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六、课堂总结,布置背诵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老舍先生一道欣赏了草原上的美丽风景,我想大多数同学可能都有一种冲动,就是想马上到大草原去看一看,去呼吸清新的空气,去仰望蔚蓝的天空。让我们把这一切记在脑海中吧。2.请同学们课下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探究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增强热爱草原和草原人民的感情。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二次备课导入一、复习引入新课教学二、品读课文,感受草原之“大”1作者初入草原欣赏了草原美丽的风光,还感受到了草原另一个特点,请你快速浏览第二自然段,用一个字概括出来,并说说你是从哪个句子、哪个词中体会到的?2品读句子。出示:“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你怎样理解“洒脱”?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三、品读课文,感受草原人情之美。1师: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进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想:草原人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要你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你会用哪个词?(板书:热情好客)3品读课文,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草原人民热情好客?4交流讨论。句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体会写法:体会句意:四、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1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草原人民热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静态美和蒙古族人民欢迎客人、款待客人,热情欢腾的动态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学习作者的这种表达方法。2草原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我们真心希望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永存,也祝愿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永远和睦。让我们齐声朗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作为我们这堂课的结束语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小结2.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板书内容 风光美(初见草原)热情迎接(迎客)盛情款待(待客)深情话别(话别) 草原人情美教学反思 课题2、丁香结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缀、幽”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缀满、幽雅、笨拙、单薄、模糊”等词语。2.品读优美句子,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3. 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仿写作文。4.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教学重点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缀、幽”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缀满、幽雅、笨拙、单薄、模糊”等词语。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教具准备课件:歌曲天堂、老舍先生简介、词语解释、草原风景图片教学设计二次备课导入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新课教学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出示自学提示。(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画出生字词,注意把课文读通顺。(2)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2.学生按照提示要求自学。3.交流学习情况,进行重点指导。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1.分段并概括段意。根据学生回答,师总结如下: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议。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四、课堂总结,布置背诵1.总结感悟2.布置作业(1)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词。(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你喜欢的段落。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品读优美句子,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2. 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仿写作文。3.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二次备课导入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新课教学二、精读课文,加深感悟(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1.指名读第1至3自然段。2.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哪里的丁香花,各是怎样的?找出你喜欢的描写丁香花的句子。3.学生交流。4.学生汇报。(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枝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2)月光下,白得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你从这句中,能知道什么?5.思考:想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1)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2)颜色:紫色、白色;(3)气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从感觉角度分析,形状,颜色,气味是哪种感觉?(视觉、嗅觉)(板书:形状 颜色 气味(视觉 嗅觉)作者赋予丁香什么样的品格?(结合课文,圈划出关键词,总结归纳)6.再指名读第1至3自然段。(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1. 指名读第4至6自然段。思考:在这部分,哪些是作者对丁香花的具体描写?哪些是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2.研读第4自然段,感受雨中的丁香。(1)雨中的丁香是怎样的?(2)师适时呈现:代赠二首(其一)李商隐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摊破浣溪沙李璟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思考:古人对丁香寄寓着怎样的情感?怎样理解作者引用的古人的诗句,引用它有什么作用?师:“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两句诗中把花蕾丛生的丁香,喻人愁心不解,丁香在古人的眼中就是惆怅的代表,愁思的象征。作者引用古诗句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使意境更加优美。3.研读第5自然段,思考:什么是丁香结?它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为什么要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本义: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象征意义:人生中不顺心的事(愁怨)作者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二是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3)作者多年赏花,为什么今年突然明白了丁香结的内涵?4.研读第6自然段。(1)默读第6自然段,思考:作者对丁香结什么态度?你从哪里能看出来?交流,师适时点拨:作者对丁香结的态度是从容、豁达、积极的。(2)出示:“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指名读,全班齐读。师:谁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4)全班齐读第六自然段。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1.师总结:2.揭示主题。3.布置作业(1)完成同步课时练。(2)体会和学习本文的写法,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写一个小片段。板书内容 丁香结形状 颜色 气味(视觉 嗅觉)丁香结 人生才充满乐趣教学反思 课题3、古诗词三首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识记本课3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2进一步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3借助字典和课本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热爱自然、歌颂自然的情怀,感受自然的美好。教学重点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爱恋之情;2.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教学难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的丰富情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正确朗读诗词。2.了解诗词的作者。3.学习古诗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理解诗句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二次备课导入一、激发情感,谈话导入。 新课教学二、品读古诗,认识作者。1.认识生字:德、鹊、蝉、稻。学会正确读写。2.认识诗歌的作者,简介。3.读出节奏。学生先自读,教师指导: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1.再读古诗,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可以与同学合作。2.汇报: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4.全班齐读此诗。四、想象诗境,悟其感情。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想象。2.学生发言,把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3.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5自由读诗,要求带着和诗人一样的感情朗读。6练习背诵。五、总结学法,自学新诗。1.总结学习方法: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板书: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2.用总结的学习方法尝试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学生按步骤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六、检查回馈,点拨指导。1.指名学生朗读,师生共同评价。2.再读全诗,你觉得哪个词用得好?你能准确地感受全诗的意境吗?3.学生回答,教师指导,感悟遣词用句的技巧:4.提问后,明确: 这首诗的大意是:黑色的云像打翻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色雨点就像珍珠一样乱跳,蹦入船中。忽然一阵卷地而来的大风把云和雨吹散了,望湖楼下的湖面平静得好似蓝天。七、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感情朗读,将学生引入情境,直面美景,从而入情入境,熟读成诵,水到渠成。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背诵课文。2.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想象词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二次备课导入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新课教学二、思考质疑,解读课题。1.齐读课题,指名读课题。2.读了题目,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3.课题有两部分,第一部分“西江月”是词牌名,我们学过的词还有哪些词牌名?后一部分是题目,从题目中你读懂了什么?4、说说题目的意思。三、初读词作,初步感悟(一)多种形式朗读,边读边悟。1.自己放声读一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读通,读顺。2.指名朗读,并让学生做出相应的评价,教师随机引导学生读出这首诗的节奏。3.课件出示配乐范读。4.女生男生赛读。5.全班齐读,边读边想: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夜晚?(二)全班交流,理解诗意。1.默读课文,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指名说说词语的意思。教师指导:3.指名说已弄懂的句子的意思。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1)指名说“谁听取蛙声一片?”又是谁“稻花香里说丰年”?(2)讨论:这句话该如何解释?5.试着把意思连起来说一遍。四、合作探究,反馈交流。(一)全班交流,自由读词,思考下列问题:1.你从词中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词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3.词中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由“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这句词,你想到了哪一句有名的诗?(二)学生汇报,教师引导。1.听到了风的声音,蝉和青蛙的叫声。看到了明月、惊鹊、风吹稻田、天外疏星。想到了农民丰收时的情景。2.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3.流露出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的思想感情。(板书:热爱大自然 关心人民生活)4.我想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五、拓展延伸,写话练习。想象这首词的画面。1.写话。此时此刻,你的脑海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请用简单的文字进行描述。2.画面取名:给自己的文字取一个美丽的名字。3.集体交流板书内容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看明月,惊鹊听清风,鸣蝉,蛙声热爱大自然闻稻花香关心人民生活想说丰年教学反思 课题4.花之歌课型略读课文授课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1.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2.掌握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3.了解花的作用及其神韵和品格,体会作者想象的奇特。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作者对花的爱恋与赞美。2.想象文字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花的美丽。教学难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奇特的想象。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二次备课导入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新课教学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2.出示词语。3. 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二)读懂文意1.在文中,作者将花比作了什么?2.在这首为花儿唱的赞歌里,花儿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1.同学自由朗读,注意读出文章的感情和节奏,感性体会纪伯伦散文诗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2.教师范读课文。四、分组探讨,体悟感情。1.小组讨论: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学生结合课文讨论,教师巡视)2.学生反馈汇报,教师指导: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五、对比阅读,学会想象。1.自读课后的“阅读链接”,说一说这段文字与课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想象奇特) 2.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学习在叙述中加上奇特的想象,让文章更加生动,耐人寻味。) 板书内容大自然的话语 星星 花之歌 诸元素之女 仰望星空礼品 对光明心驰神往婚礼的冠冕 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课后反思课题变形记课型习作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从而发展学生在想象中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2.能够语言较通顺、内容较具体地进行习作。通过想象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 想象自己变成其他东西以后会看到些什么,确定选择哪些比较有意义的事情来写。教学难点把想写的事情写具体。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以草虫的村落为例,明确写作目标。2.学生交流合作,确定题目写作文。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二次备课新课教学一、回顾课文,激发想象1.谈话:草虫的村落一课作者的目光随着爬行的小虫,去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表达了作者对昆虫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2.学生交流:课文为我们描绘出了什么样的昆虫世界?(草茎组成了粗大的森林,小虫成了游侠,随着草虫与同伴的一路招呼,“我”来到了草虫的村落。在草虫的村落里,“我”看到了熙熙攘攘的黑甲虫村民;看到了“街道”“小巷”;看到了像南国少女般的花色斑斓的小圆虫;看到了像庞然大物似的来访者蜥蜴;看到了甲虫音乐家的演奏会;看到了“村民们”行色匆匆的生活)二、重温课文,学习表达1.草虫的村落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后推荐一名同学汇报。2.学生汇报,教师随机点拨指导:作者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1)丰富的想象。作者看到一只孤零零地在草丛中爬行的小虫,把它想象成了一位“游侠”;看到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把它们想象成“南国的少女”;看到振动翅膀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音乐家”;看到推着食物行走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从远方归来的“劳动者”丰富的想象,赋予小甲虫以勇敢、勤劳和智慧的特质,从而使一只只美丽的小甲虫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2)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村落,原本是人聚居的地方,而课文中,作者赋予草虫人的生活形态。草虫的村落,其实无非就是草虫居住的洞穴,但在作者的眼里,它和人类的生活天地没有两样。那里有街道,有小巷,还有形形色色的人们,它们不仅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更有着高雅的艺术追求,它们不但会享受生活,还会创造生活。)三、先想后说,练习口语1.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也想像草虫的村落的作者一样,去用另一种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你想把自己变成什么呢?为什么?(指导学生可以大胆想象,既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大的东西,也可以想象成小的东西。学生可以相互说一说,自己想变成什么,为什么。)2.说一说变成以后,你会在哪里?你会怎样生活?你观察到了哪些有意义的事物?它们怎样生活?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四、自定题目,独立作文1.可以从课本上的题目中自己选择一个,也可以自拟题目。2.学生作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交流习作,请同学提意见。2.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作文,完成作品。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二次备课新课教学一、完成习作,自我评价。1.出示自评标准,自评等级。(1)自评(一颗星) 语句通顺,能把故事写清楚,写明白,敢于大胆想象。(2)自评(两颗星) 语句通顺、生动;能把故事写清楚,写明白,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想象丰富。2.师补充要求: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自己的习作吧,并把自评的结果写在题目的左边。3.刚才有哪些同学得到了两颗星?谁愿意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习作?还要接受同学们的评价呢!二、交换习作,相互评改1.四人一组,自由组合,相互交换习作、评改。2.教师提出修改的要求: (1)叙述是否具体生动,合情合理。(2)圈出错别字,勾画出好词好句。(3)参照自评成绩,综合小组成员意见,给出建议成绩。并将评价成绩写在题目的右边。评出组内有特色的文章或段落。3.小组按要求评改习作。如果你们小组有什么拿不准的地方,老师可以帮帮你们。刚才每个小组都拿到了这张“今日之星”的奖项单。其中,希望星奖给本组习作最好的同学,冲刺星奖给本组习作进步最大的同学,神笔星奖给书写最棒的同学,聪明星奖给讲评时听得最认真的同学。4.四人小组互评互议,教师巡视,并参加一个四人小组的评改。5.教师组织反馈四人学习小组的评改情况:刚才有哪些同学得到了聪明星?看来你们是最会听的孩子。那神笔星呢?一定是书写最棒的同学。我们的冲刺星呢?你们的进步最大,要再接再厉哦!还有希望星呢,未来的小作家。6.四人小组汇报评改情况:请23小组到前面来。(师相机引导学生评价并修改。)三、及时鼓励,完善习作1.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听了小组成员的意见和刚才同学间的汇报,想不想再修改一下自己的习作?好,那就让我们现在行动,在原文上改吧。2.自主习作交流会:修改之后,可以去给你的好朋友或现场的老师读读你修改过后的习作,讲讲你变成另外的东西以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听听他们有什么感受和好的建议吧!小结语:今天,我们用手中的这支笔,给想象插上了翅膀了,开心吗?好,这节课就上到这儿。回家将自己的作文读给家长听,还可根据他们的建议修改。 课题语文园地课型语文园地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排比句,了解运用排比句的好处。2.了解分号的用法。3.理解积累古诗过故人庄。4.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1.学会在习作中运用排比句,正确使用分号。2.积累古诗过故人庄。教学难点理解过故人庄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以草虫的村落和蟋蟀的住宅为例,学习对比阅读的阅读方法。2.从读中感悟排比句、分号的用法和作用。 教具准备文章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二次备课新课教学一、对比阅读教学(一)对比阅读,完成练习1.我们刚刚学习了草虫的村落这篇文章,大家一定对文章的内容记忆深刻。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文章中让你印象最深的部分?(黑甲虫回到村子受到欢迎;甲虫音乐家们在大树下演奏;“村民们辛勤劳动”)2.我们以前还学过一篇文章,题目是蟋蟀的住宅,同学们还记得吧?谁能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中的什么内容让你记忆犹新?(蟋蟀慎重选择住址;蟋蟀的住宅布置合理;蟋蟀建住宅的时间;蟋蟀建住宅时很辛勤,不怕苦不怕累)3.现在,我给大家打印了蟋蟀的住宅这篇文章,发给大家。今天我们来把这篇课文和草虫的村落放在一起让大家阅读,阅读后完成老师发给大家的表格,好吗?(二)汇报交流,教师指导1.各小组上交完成的表格。2.教师评价并指导:(1)两篇文章都是描写昆虫的。(2)在内容上:蟋蟀的住宅主要写了蟋蟀建住宅时的选址、住宅特点、建造时间和蟋蟀辛勤地建造自己的住宅等内容,草虫的村落主要写了作者追随黑甲虫一次游历的过程,其中包括甲虫迷路、回到村子、看到甲虫音乐家演奏及劳动等情节。(3)在写作手法上,蟋蟀的住宅是作者通过大量的观察、研究具体写住宅的情形;草虫的村落则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比喻、拟人手法,把一次神奇的游历写得充满情趣。(4)情感表达:两篇文章都表达出作者热爱自然、喜欢昆虫的情感。(三)课堂小结,提出要求 像刚才这种把两篇文章放在一起阅读的方法叫对比阅读,这种阅读方法有很多好处,今后我们要多用这种方法,同学们一定还有许多新的发现。(板书:对比阅读草虫的村落和蟋蟀的住宅)二、排比教学(一)观察句式,了解句意。小组讨论,探究,学生读后,谈一谈自己的发现。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这段话连用了三个“我是”的句式,强调花的作用之大。)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这段话连用了三个“漓江的水真啊”的句式,强调了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这段话连用了三个“像那么”的句式,强调了野花的美丽。)(二)认识排比,明白作用1.教师讲解: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就叫做排比。我们刚才读过的这三段话都是排比。(板书:排比)2.小组讨论、探究排比句有什么作用?(1)小组讨论,探究排比句的作用。(2)教师评价总结,明确: 用排比来说理,可以使条理分明;用排比来抒情,可以使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气势更为强烈;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板书:作用:说理条理分明、抒情气势强烈、叙事写景形象生动)(三)练习运用,互评互改。1.教师出示练习题: 以田野景色为描写对象,写一个排比句。2.学生互评,教师指导。3.自我修改,力求完美。 三、分号教学(一)读一读,注意标点符号。1.自读自悟,分号常在什么地方使用。(1)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这段话是讲花儿在不同地点不同状态下的情况。这些分句之间都是并列关系。)(2)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空气有冷有热,才能流动,成为风。(这段话是讲地区之间吸收热量多少不同而形成风这个道理的。两个分句分别讲两种相反的情况。)(二)想一想,认识分号作用。1.学生议一议,想一想,分号与逗号、句号有什么不同。2.教师指导讲解:分号是一种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的标点符号,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并列、转折、承接、因果等,通常以并列关系居多)的两句分句。(板书:分号表示并列、转折、承接、因果关系) 分号还可以用来分隔作为列举分项出现的并列短语,或是辞书中同一义项的不同释义。(三)写一写,感悟分号用法。 1.以“爱心”为话题练习写一段话,用上分号。 2.学生互相评价,提出意见或建议。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四、课堂总结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本诗。2.理解诗歌中的词语。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初步体会诗中对仗句的特点。4.通过诵读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二次备课导入一、激发情感,谈话导入新课教学二、正确朗读,初步感知1.请学生自己揣摩,确定怎样读这首诗。2.学生试读,教师指导:(1)节奏常识: 古诗五言句按音节划分一般是:2/2/1。例如:绿树/村边/合。 有破读现象时,要按意义划分。例如:故人/具/鸡黍。训练:按音节兼顾意义的方法对诗歌进行节奏划分,并说明理由。强调:古诗节奏划分的标准是音节兼顾意义的。所以,懂字词,说译文是正确划分古诗节奏的关键。3. 按照节奏,练习朗读。4.读了此诗,你知道它讲述了一件什么事?三、熟读诗歌,体会含义1.多媒体依次出示诗句,赏析指导师范读“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句诗读上去朗朗上口,你知道它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吗?(对偶)师讲述什么是对偶句。师生对对子:“绿树”对_;“村边”对_;“合”对_“绿树村边合,”对_这首诗中还有一句对仗句找出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2.再读诗歌,品诗意境四、练习背诵。板书内容对比阅读草虫的村落和蟋蟀的住宅排比 作用:说理条理分明、抒情气势强烈、叙事写景形象生动分号表示并列、转折、承接、因果关系过故人庄 孟浩然 朋友的热情 纯朴的友情 热爱大自然激情 单元主备人单元课时二次备课人二次备课时间第二单元第二单元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重温革命岁月”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革命先辈们舍己为人的伟大胸怀;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活动。2.本单元重点:(1)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七律长征。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记叙革命历史的,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要通过朗读,理清课文脉络。对重点段落要细细品味,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分析作者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描写场面的。每篇课文中作者在记叙故事时都写了具体的场面,点面结合,让人如身临其境一般。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来写场面。课题5、七律长征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逶迤”“磅礴”等词语的意思。2.理解诗句内容,感受红军战士的伟大精神。3.从字里行间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识记“崖、渡”2个生字,理解本诗中的词语。2.正确朗读这首诗歌。3.初步理解古诗大意。教具准备长征朗诵录音。电视剧长征片段。教学设计二次备课导入一、了解历史,深情导入新课(长征行军图片。播放诗歌朗诵录音)2.了解诗体:像长征这样的诗叫做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每一首诗是8行,每一行7个字,第2、 4 、6、 8句最后一个字需押韵。 新课教学二、朗读感知,了解诗歌内容1.指名读古诗三遍,纠正字音。2.谁来给他一些建议。请你举个例子读给他听听,好吗?你能再综合同学们的建议,更好地把这首诗再读一遍吗?3.齐读: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诗读出来。三、自主探究,明确诗歌大意1.默读,静思大意。2.你读懂了什么那句诗?(生试着说说意思)哪些地方还不理解呢?3.明确诗意:四、反复朗读,谈谈深刻感受(一)多种形式朗读(二)谈谈自己从古诗中感受到了什么。1.小组内的同学分别说一说。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发言。师生评价。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诗句。2.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教具准备红军长征路线图,电影飞夺泸定桥片段。教学设计二次备课导入一、复习回顾,激情导入新课1.全体同学大声朗读七律 长征。2.谈话【课件6】红军长征路线图3. 在长征即将胜利之时,毛泽东主席回首这惊心动魄的行程,心潮澎湃,挥笔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七律长征。齐读。 新课教学二、学习诗歌,品悟诗中情感1.学习诗句:2.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这首诗后边的六句话,用“”画出描写长征艰难的词语或句子,再用“”画出描写红军战士不怕难词语或句子,细细体会。3.学生自由读、体会。4.全班交流。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艰难?那你又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呢?(板书:腾细浪 走泥丸)C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翻腾的细浪、滚动的泥丸,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zPO85 :Smi1Y小学教案课件网Www.Jkedu.NetBBBBBVVA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5xQ2|?lYLG5H 小学教案课件网Www.Jkedu.Net(1)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的艰难?A云崖 B大渡桥横铁索寒(板书:大渡河 强渡)(2)你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呢?暖 那你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只等闲呢?喜从诗歌中找一找,红军战士遇到了哪些“喜”?“更喜”指什么?还指什么?翻过雪山,就迎来了长征的胜利,所以说三军过后尽开颜,把你的感受融入朗读中。是呀,看着雪山就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坚强的信念、坚定的决心全都化为一句话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师:我们从诗句中读出了红军战士的豪迈气概,读出了战士们的无畏和乐观精神。(板书:尽开颜)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三、拓展延伸,感受伟人风采1.读全诗。DgrSEfM;sYYwI.&小学教案课件网Www.Jkedu.Net2.教师总结:3.积累,试背。4.毛主席的诗词每一首都是那样的豪情万丈,成为不朽的史诗。请同学们课后去收集毛泽东的诗词,好好地读一读。五、课堂总结,学习长征精神板书内容 红军不怕(难) 只等闲 万水金沙江 (巧渡) 大渡河 (强渡) 千山五岭 (腾细浪) 乌蒙 (走泥丸)尽开颜 教学反思 课题6、狼牙山五壮士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满腔怒火、搏斗、崎岖、横七竖八、斩钉截铁、坠落、雹子、仇恨、热血沸腾、昂首挺胸、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3.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教学重点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教学难点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2.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二次备课导入一、揭示课题,激发情感 新课教学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文章写了五壮士一件什么事? (学生朗读、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 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 3自学生字新词。 4自学检测:这些词语,描写对象有什么不同?(前两行是描写五壮士的,后面一行是描写敌人的) 描写对象不同,表达的感情也不同,同学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如果能像这样关注到两组词语所表达的不同感情色彩,那你对人物的理解一定会更加深刻。来,体会着这些词语表达的感情,我们一起来读读。三、熟读课文,梳理顺序 1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读正确、流利,读不熟的语句多读几遍。2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3.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这篇文章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顺序写的。) 4.本篇课文哪个自然段是事情的发生?哪些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呢? (板书:接受任务英勇跳崖)5.课文的25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分别写的什么?能跟老师一样给每部分标上一个小题目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 文章就是按照这样一个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五部分向我们展现了五位壮士的英雄事迹。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所学内容,说五壮士的事迹。2.研读课文,感悟壮士们英勇顽强、毫不畏惧和舍生取义的精神。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二次备课导入一、复习上节内容,做好新课衔接新课教学二、研读“痛击敌人”,感悟英勇顽强1.师: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战斗场面的句子,想一想,怎样才能读好这些句子。3.教师指名读4.师:同学们,现在,你就是五壮士中的一员,那些一拨又一拨冲上来的敌人,用枪用刀杀害了你的亲人你的同胞,用火烧毁了你的房子你的村庄的敌人,你准备怎样去报仇?(齐读,读得雄壮有力。)5.师:同学们,读了这段文字,五位战士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抓住了五位战士的神态动作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从这些神态动作中我们就能体会到五壮士的(英勇)体会到他们对(敌人的仇恨)那英勇的五壮士为什么如此仇恨敌人呢?6.师小结三、研读“引上绝路”,感悟毫不畏惧 四、研读“顶峰歼敌”,感悟宁死不屈五、研读“英勇跳崖”,感悟舍生取义1.师:最壮烈的一幕出现了。师配乐范读“英勇跳崖”部分,即第69自然段。2.师:带着崇敬的心情,读一读,想一想五壮士是带着怎样的感情跳崖的?完成屏幕上的练习。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之后,带着 ,带着 ,带着 。昂首挺胸,相继跳崖。(生:填带着“胜利的喜悦”)(师板书:胜利的喜悦)3.师:五壮士明明要牺牲了,为什么还要带着“胜利的喜悦”?狼牙山五壮士:马宝玉 葛振林 宋学义 胡德林 胡福才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六、谈话拓展升华,再次激发情感板书内容 顶峰歼敌 引上绝路 胜利的喜悦 痛击敌人 对敌人的憎恨接受任务 对党和人民的热爱教学反思 课题7、开国大典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盏、栏”等13个生字。2.正确理解并读写“爆发、旗帜、阅兵、制服、坦克、距离、汇集”等词语。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4.感受大典的盛大场面,学习课文的记叙方法。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的脉络。教学难点感受大典的盛大场面。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学习生字新词。2. 梳理文章脉络。3. 朗读课文,感受典礼的盛大。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二次备课导入1、 音乐导入,揭示课题。 新课教学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三、感知整体,梳理脉络。给每个场面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这一场面的。1. 检查各小组完成情况,点拨指导。出示:入场(1-4)典礼(5-10)阅兵(11-13)游行(14、15)3.指名完成情况较好的小组介绍经验:说说自己的小组是怎样划分着这些场面的。(抓段首的中心句)四、进入会场,感悟“盛大”。1.请同学们读第1-4自然段,思考:从哪些方面能看出典礼的盛大?结合每个自然段分别说一说。2.全班交流,明确:A.第一自然段:人数众多总数达三十万人;到场人物地位重要。B.第二自然段:会场大天安门广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C.第三自然段:会场布置热闹喜庆。D.第四自然段:群众急切、激动的心情。3.课文中还写了大典之前的哪些内容?生自由读课文,指名交流。(时间、地点和出席的人员。会场的布置。)(1)通过读,了解有哪些人参加了开国大典?(2)在参加开国大典的人群中,最多的要数到工人和农民,在课文第4自然段中写到他们都来自哪里?(学生读相关的语句)(板书:群众进场)(3)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能感受到人们的心情怎样?(激动、沸腾、难以平静)(4)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师指导朗读:要读好关键词“直奔”“赶”等。)(5)想一想怎样读才能更好地表现出人们的激动心情呢?谁来读一读?(6)教师评价,小结:读得很好,我听出了人们的心情是那样激动,久久不能平静啊!4.过渡:群众队伍中,许多人都是很早就往这儿赶。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已经(学生接读)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五、巧设情境,总结升华。1.下午三点整,毛主席走上主席台。现在,请同学们从屏幕上见证这一伟大的时刻。2.听着毛主席庄严的宣告、看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你肯定有很多的感触、很多话想说,请写下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分别感受开国大典中五个激动人心的场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场面描写中以点带面的写作方法。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二次备课导入1、 复习回顾,衔接新课新课教学二、参加典礼,感受自豪。(一)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毛主席的言行和群众反应的语句,认真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作简单批注。(2) 试着把感受有感情地读出来。1. 自由读一读自己画出的部分。2. 同位相互读一读,评一评。(三)分析语言,体会本文内涵1.我们一起交流一下,谁先来把你的感受深的部分汇报一下?2.品读第一个场面典礼前,毛主席出场。3.品味第二个场面典礼中,毛主席的庄严宣布4.品读第三个场面升国旗,向世界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 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引读第8自然段)PPT图片:红军爬雪山、过草地 杨靖宇 刘胡兰 5.品读第四个场面阅兵式(1)学生交流学习感受。(3)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出示: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6.品读第五个场面群众游行三、整体回顾,揣摩写法1.大典的场面深深感染着你我,大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