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人物事迹介绍材料

上传人:s****a 文档编号:143747691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袁隆平的人物事迹介绍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袁隆平的人物事迹介绍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袁隆平的人物事迹介绍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袁隆平的人物事迹介绍材料我们都听说过袁隆平,他被称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那么关于他的人物事迹有哪些介绍呢?下面是第一跟大家分享的袁隆平 人物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袁隆平(1930 年 9 月 7 日-)生于北平(今北京),祖籍江西省九江 市德安县,现在居住在湖南长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 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 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 _粮农组织首席顾问、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20xx 年 4 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 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 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Vr. ”音。”世界科学院院士袁隆平,1930 年 9 月1 日(农历七月初九)出生于 北京,汉族,江西德安人。1953 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分配到湖南 安江农校任教。1964 年开始杂交水稻研究,1971年调入湖南省农业 科学院,1978 年晋升为研究员,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95 年当选 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的籼型杂交水稻研究获中国迄今唯一特等发明奖(截止 20xx年8月);湖南省委、授予袁隆平“功勋科学家”称号;中 国发现的国际编号为8117的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他先后 获 _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和 _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 奖”等8项国际奖励20xx年2月19日,中共中央、隆重举 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授予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中 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20xx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xx年4月 29日,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美国首都 华盛顿正式就任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并出席了有世界数百名顶级 科学家参加的美国科学院院士年会。1.杂交水稻之父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一个个蜡黄脸 色的水肿病患者倒下了袁隆平的5尺之躯也直接经历了饥饿的 痛苦。袁隆平目睹了严酷的现实,他辗转反侧不能安睡。他想起旧社 会,人民受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受战争的痛苦,缺衣少食,流离 失所。人民当家作主人,但仍未摆脱饥饿对人们的威胁。他决心努 力发挥自己的才智,用学过的专业知识,尽快培育出亩产过800斤、1000斤、20xx斤的水稻新品种,让粮食大幅度增产,用农业科学技术战胜饥饿。袁隆平赞成这样一个公式: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他依据对遗传学已有的较深的认识,对试验田里的退化植株仔细 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不仅论证“鹤立鸡群”的稻株是“天然杂交 稻”,而且从其第一代的良好长势,充分证明水稻也存在明显的杂 交优势现象,试验结果使他确信,搞杂交水稻的研究,具有光明的 前景!可是,杂交水稻是世界难题。因为水稻是雌雄同花的作物,自花 授粉,难以一朵一朵地去掉雄花搞杂交。这样就需要培育出一个雄 花不育的稻株,即雄性不育系,然后才能与其他品种杂交。这是一 个难解的世界难题。袁隆平知难而进,他认为,雄性不育系的原始 亲本,是一株自然突变的雄性不育株,也能天然存在。中国有众多 的野生稻和栽培稻品种,蕴藏着丰富的种子资源,是水稻的自由王 国,“外国没有搞成功的,中国人不一定就不能成功”。袁隆平迈开了双腿,走进了水稻的莽莽绿海,去寻找这从未见 过、而且中外资料没见过报道的水稻雄性不育株。时间一天天过 去,袁隆平头顶烈日,脚踩烂泥,驼背弯腰地、一穗一穗地观察寻 找。“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第14天发现了一株雄花花药不开 裂、性状奇特的植株。袁隆平欣喜若狂。1964年6月到1965年7月,他和妻子邓则,又找到了6株雄性 不育的植株。成熟时,分别采收了自然授粉的第一代雄性不育材料 种子。经过两个春秋的试验和科学数据的分析,撰写出第一篇重要 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在1966年科学通报第17卷 第4期上。文中还预言,通过进一步选育,可以从中获得雄性不育 系、保持系 (使后代保持雄性不育的性状)和恢复系 (恢复雄性可育 能力),实现三系配套,使利用杂交水稻第一代优势成为可能,会给 农业生产带来大面积、大幅度的增产。这篇重要论文的发表,被一 些同行们认为是“吹响了第二次绿色革命”的进军号角。又经过8年历经磨难的“过五关”(提高雄性不育率关、三系配套 关、育性稳定关、杂交优势关、繁殖制种关),到1974年配制种子 成功,并组织了优势鉴定。1975年又在湖南省委、 _的支持下, 获大面积制种成功,为次年大面积推广作好了种子准备,使该项研 究成果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1975年冬, _作出了迅速扩大试种和大量推广杂交水稻的决 定,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一年三代地进行繁殖制 种,以最快的速度推广。1976年定点示范208万亩,在全国范围开 始应用于生产,到1988年全国杂交稻面积1.94亿亩,占水稻面积的39.6%,而总产量占18.5%。20xx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面积12.56亿亩,累计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以上,增加总产值280亿 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群众交口称赞靠两“平” 解决了吃饭问题,一靠 _政策的高水平,二靠袁隆平的杂交稻, 人们用朴实的语言,说出了亿万 _的心里话。随着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和在全国大面积推广,袁隆平名声大 震。在成绩和荣誉面前,袁隆平公开声称现阶段培育的杂交稻的缺 点是“三个有余、三个不足”,即“前劲有余、后劲不足;分蘖有 余,成穗不足;穗大有余,结实不足”,并组织助手们,从育种与栽 培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加以解决。20世纪80年代初期,面对世界性的饥荒,袁隆平心中再一次萌 发了一个惊人的设想,大胆提出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课题,试 图解决更大范围内的饥饿问题。1985年,袁隆平以强烈的责任感发表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探 讨一文,提出了选育强优势超高产组合的四个途径,其中花力气 最大的是培育核质杂种。可是多年的育种实践,却没有产生出符合 生产要求的组合。他便果断迅速地从核质杂种研究中跳了出来,向 新的希望更大的研究领域去探索。袁隆平凭着丰富的想象、敏锐的直觉和大胆的创造精神,认真总 结了百年农作物育种史和20xx年“三系杂交稻”育种经验,以及他 所掌握的丰富的育种材料,于1987年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 设想”,高瞻远瞩地设想了杂交水稻的二个战略发展阶段,即三系 法为主的器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为主的籼粳亚种杂种优势利 用;一系法为主的远缘杂种优势利用。这是袁隆平杂交水稻理论发展 的又一座新高峰。在袁隆平的战略思想指引下,继湖北石明松1973 年在晚粳农垦 58自然群体中发现一株不育的光敏核不育材料之后,1987年 7月 16 日,李必湖的助手邓华风,在安江农校籼稻三系育种材料中,找 到一株光敏不育水稻。历经两年三代异地繁殖和观察,该材料农艺 性状整齐一致,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了 100%,不育期在安江稳 定 50 天以上,并且育性转换明显和同步。这一新成果,为杂交水稻 从“三系法”过渡到“两系法”开拓了新局面。关于水稻“无融合 生殖”研究的进展,也使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迈出了可喜 的一步。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研究的前景,充满必胜信心。自 1981 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成果在国内获得建国以来第一个特等 发明奖之后,从19851988年的短短4年内,又连续获了 3个国际 性科学大奖。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 士高度评价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 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 来了福音。”袁隆平,从湖南省偏僻的安江农校里走来,从一个山村中等农校 的青年教师,成长为举世瞩目的名人,登上了“杂交水稻之父”的 宝座。杂交水稻研究事业方兴未艾,正朝着袁隆平新的战略设想的 方向迅猛发展!2. 艰辛研究路1960年袁隆平从一些学报上获悉杂交高粱、杂交玉米、无籽西瓜 等,都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生产中。这使袁隆平认识到:遗传学家 孟德尔、摩尔根及其追随者们提出的基因分离、自由组合和连锁互 换等规律对作物育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于是,袁隆平跳出了无 性杂交学说圈,开始进行水稻的有性杂交试验。1960年7月,他在早稻常规品种试验田里,发现了一株与众不同 的水稻植株。第二年春天,他把这株变异株的种子播到试验田里, 结果证明了上年发现的那个“鹤立鸡群”的稻株,是地地道道的 “天然杂交稻”。他想:既然自然界客观存在着“天然杂交稻”, 只要我们能探索其中的规律与奥秘,就一定可以按照我们的要求, 培育出人工杂交稻来,从而利用其杂交优势,提高水稻的产量。这 样,袁隆平从实践及推理中突破了水稻为自花传粉植物而无杂种优 势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于是,袁隆平立即把精力转到培育人工杂交 水稻这一崭新课题上来。在 1964 年到 1965 年两年的水稻开花季节里,他和助手们每天头 顶烈日,脚踩烂泥,低头弯腰,终于在稻田里找到了6 株天然雄性 不育的植株。经过两个春秋的观察试验,对水稻雄性不育材料有了 较丰富的认识,他根据所积累的科学数据,撰写成了论文水稻的 雄性不孕性,发表在科学通报上。这是国内第一次论述水稻 雄性不育性的论文,不仅详尽叙述水稻雄性不育株的特点,并就当 时发现的材料区分为无花粉、花粉败育和部分雄性不育三种类型。 从 1964 年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算起,袁隆平和助手们整整花了 6 年时间,先后用 1000 多个品种,做了 3000 多个杂交组合,仍然 没有培育出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 100%的不育系来。袁隆平总结 了 6 年来的经验教训,并根据自己观察到的不育现象,认识到必须 跳出栽培稻的小圈子,重新选用亲本材料,提出利用“远缘的野生 稻与栽培稻杂交”的新设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袁隆平带领助手 李必湖于1970 年 11 月 23 日在海南岛的普通野生稻群落中,发现一 株雄花败育株,并用广场矮、京引66 等品种测交,发现其对野败不 育株有保持能力,这就为培育水稻不育系和随后的“三系”配套打 开了突破口,给杂交稻研究带来了新的转机。是把“野败”这一珍贵材料封闭起来,自己关起门来研究,还是 发动更多的科技人员协作攻关呢?在这个重大的原则问题上,袁隆平 毫不含糊、毫无保留地及时向全国育种专家和技术人员通报了他们 的最新发现,并慷慨地把历尽艰辛才发现的“野败”奉献出来,分 送给有关单位进行研究,协作攻克“三系”配套关。在研究水稻的十多个春秋里,袁隆平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熬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十年动 乱”几乎断送了他的全部试验成果,还好,虽然那些水稻坏了,可 是袁隆平的助手事先藏了几株雄性水稻。1972年,农业部把杂交稻列为全国重点科研项目,组成了全国范 围的攻关协作网。1973年,广大科技人员在突破“不育系”和“保 持系”的基础上,选用1000多个品种进行测交筛选,找到了1000 多个具有恢复能力的品种。张先程、袁隆平等率先找到了一批以 IR24为代表的优势强、花粉量大、恢复度在90%以上的“恢复 系”。1973年10月,袁隆平发表了题为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 的论文,正式宣告我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这是我国水稻育种的一个重大突破。紧接着,他和同事们又相继攻克了杂种 “优势关”和“制种关”,为水稻杂种优势利用铺平了道路。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者布朗抛出“ _”,撰文说到21世纪 30年代,中国人口达到16亿,到时谁来养活中国,谁来拯救由此 引发的全球性粮食短缺和动荡危机?这时,袁隆平向世界宣布:“中 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能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 题”。其实,袁隆平早有此虑。早在1986年,就在其论文杂交水 稻的育种战略中提出杂交稻的育种从选育方法上分为三系法、两 系法和一系法三个发展阶段,即育种程序朝着由繁至简且效率越来 越高的方向发展;从杂种优势水平的利用上分为品种间、亚种间和远 缘杂种优势的利用三个发展阶段,即优势利用朝着越来越强的方向 发展。根据这一设想,杂交水稻每进入一个新阶段都是一次新突 破,都把水稻产量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1995年8月,袁隆平郑重 宣布:我国历经9年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可 以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正如袁隆平在育种战略上所设想的,两系 法杂交水稻确实表现出更好的增产效果,普遍比同期的三系杂交稻 每公顷增产750-1500公斤,且米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在生产示范 中,全国已累计种植两系杂交水稻1800余万亩。国家“863”计划 已培矮系列组合作为两系法杂交水稻先锋组合,加大力度在全国推 广。1998年8月,袁隆平又向新的制高点发起冲击。他向朱提出选育 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课题。朱闻讯后非常高兴,当即划拨1000万元 予以支持。袁隆平为此深受鼓舞。在海南三亚农场基地,袁隆平率 领着一支由全国十多个省、区成员单位参加的协作攻关大军,日夜 奋战,攻克了两系法杂交水稻难关。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努力,超级 杂交稻在小面积试种获得成功,有关专家对48亩实验田的超级杂 交水稻晚稻的实测结果表明:水稻稻谷结实率达95%以上,稻谷千 粒重达27%以上,每亩高产847公斤。这表明“杂交水稻之父”袁 隆平又取得“四大突破”:超级杂交水稻晚稻亩产量高;稻谷结实率 高;稻谷千粒重高;筛选出适合华南地区种植的 _新型香米新品 种。在场的专家和科技人员对这位卓越科学家取得的新成功而欣喜 不已。这标志中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再次超越自我,继续领跑世 界。超级杂交稻正走向大面积试种推广中。3. 野败1970年秋季,袁隆平带领他的学生李必湖、尹华奇来到海南岛崖 县南江农场进行研究试验,向该场技术员与工人调查野生稻分布情 况。11月23日上午,该场技术员冯克珊与李必湖在南红农场与三 亚机场公路的铁路桥边的水坑沼泽地段,找到了一片约0.3亩面积 的普通野生稻。当时正值野生稻开花之际,因为李必湖对水稻雄性 不育株有很深的感性知识,他像当年导师袁隆平寻找不育株一样, 在野生稻群中一株一株地仔细观察。奇迹终于出现了!就在他们找到 野生稻之后20分钟左右,李必湖和冯克珊发现3个雄花异常的野生 稻穗。他们惊喜交加走近野生稻雄花异常稻株,进一步观察发现这 3个稻穗生长于同一个稻蔸上,由此初步推断为由一粒种子生长起 来的不同分蘖。除这3个稻穗以外,还有大量的匍匐于水面生长的 后生分蘖。为了弄清这蔸野生稻不育株产生的原因及其研究利用价值,他们 把它连根拔起,搬回试验基地进行研究,并命名“野败”。并用广 场矮、京引66等品种测交,发现其对野败不育株有保持能力,这就 为培育水稻不育系和随后的“三系”配套打开了突破口,给杂交稻 研究带来了新的转机。他们在考虑是把“野败”这一珍贵材料封闭 起来,自己关起门来研究,还是发动更多的科技人员协作攻关呢?在 这个重大的原则问题上,袁隆平毫不含糊、毫无保留地及时向全国 育种专家和技术人员通报了他们的最新发现,并慷慨地把历尽艰辛 才发现的“野败”奉献出来,分送给有关单位进行研究,协作攻克 “三系”配套关。1972年,农业部把杂交稻列为全国重点科研项目,组成了全国范 围的攻关协作网。1973年,广大科技人员在突破“不育系”和“保 持系”的基础上,选用1000多个品种进行测交筛选,找到了1000 多个具有恢复能力的品种。张先程、袁隆平等率先找到了一批以IR24为代表的优势强、花粉量大、恢复度在90%以上的“恢复系”。4. 两大心愿袁隆平有两个心愿:一是把“超级杂交稻”合成;二是让杂交稻走 向世界。这是袁隆平的心声,一种博大的爱。为了实现这个心愿,他从成 绩与荣誉两个“包袱”中解脱出来,超然于名利之外,对于众多的 头衔和兼职,能辞去的坚决辞去,能不参加的会议一般不参加,梦 魂萦绕的只有杂交稻。他希望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不但能增强我们 国家自己解决吃饭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解决人类仍然面临的饥饿 问题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袁隆平把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杂交稻当 作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事业。他还受聘担任了 _粮农组织的首席 顾问。“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记者离开三亚基地的时 候已是4月7日的黄昏,北国还是春寒料峭,这里已经袁隆平把记 者送至路口,说:“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 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 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满载着袁隆平的梦想与希望,杂交水稻在中国和世界的大地上播 种和收获,创造着一个个神话般的厅迹。世界杰出的农业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写了一部名著,叫走向丰 衣足食的世界书中写到“袁隆平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增 产的粮食实质上降低了人中增长率。他在农业科学的成就击败了饥 饿的威胁。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现在,已有20多个国家引种杂交稻, _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转 内推广杂交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90年代以来专门立项支持在 世界一些产稻国家发展杂交水稻。袁隆平受聘为 _粮农组织的首 席顾问,这些年他每年都出guo指导,还派出了许多专家担任顾 问,多次赴印度、越南、缅甸、孟加拉等国指导,并为这些国家培 训技术专家。从1981年至1998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共举办 了38期国际杂交水稻培训班,培训了15个以上国家的100多各科 技人员。1998年,越南和印度种植面积已分别超过了10万公顷和20万 顷,并且取得了每公顷增产1吨2吨的效果。杂交水稻在解决世界饥饿问题上正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5. 杂交水稻推向世界随着杂交水稻在世界各国试验试种,杂交稻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关 注。袁隆平先后应邀到菲律宾、美国、日本、法国、英国、意大 利、埃及、澳大利亚8个国家讲学、传授技术、参加学术会议或进 行技术合作研究等国际性学术活动19次。6. 民众的爱戴有一段时间,有部分民众、学者和官员建议中国政府推荐袁隆平 为 _候选人。他们认为:“消除贫穷与饥饿才是最好的和平,以 袁隆平为中国乃至于世界粮食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完全有资格获 得诺贝尔和奖。”据老一辈说,真正重新吃饱饭,是在七十年代末,以前的稻子是 高高的,风一吹就倒,换了矮水稻以后,粮食真是翻了出来。报纸 上曾引述农民的话说:“我们吃饱饭,靠的是两平, _和袁 隆平。”袁隆平的水稻南优2号,比以前的水稻单产增产20%,于 1973年研究成功,1976年开始推广。八十年代,国际组织给他的奖 项多得像米粒一样。中国有九亿农民,他一个人,相当于干了两亿 农民的活。有人预估,他的种子共创造效益5600亿美元。假设其中 分零头给他,那么他的资产就会大致与世界首富卡洛斯斯利姆埃卢590亿美元相当。以史为鉴之七十年代:袁隆平建国以来贡献最大的农学家。由于他做人老实本分,在那里,才华横溢的袁隆平的职称一直没 有提升,工资一直原地踏步,房子依旧窄小阴暗,向上爬的机会被 他那些会拍领导马屁的同事抢走了。他唯一的幸运是研究水稻。这 是大伙吃饭用的东西,属于文革中保护品种,他住的又偏远,灾难 没降临到他头上。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博士博士高度评价说: “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 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世界杰出的农业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写了一部名著,叫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书中写到“袁隆平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 增产的粮食实质上降低了人口增长率。他在农业科学的成就击败了 饥饿的威胁。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创新,是中国杂交水稻第一人;茶联的集大成者在天撰联“专注田 畴,群生饱暖农夫志;杂交水稻,百世芳菲功德人。”时刻关心人民,他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淡泊名利,如果他申请专利的话,或许他现在是中国最富有的人,可是他却把专利无私地贡献给国家;对艺术的追求,他擅长小提琴,平时喜欢广博群书;简朴,即使已经成为千万富翁,他的生活依旧简单;热爱生活,有自己的追求。有部分民众、学者和官员建议中国政府推荐袁隆平为 _候选 人。他们认为:“消除贫穷与饥饿才是最好的和平,以袁隆平为中 国乃至于世界粮食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完全有资格获得 _。”袁隆平先生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经半个世纪了,不畏艰难,甘于 奉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为解决中 _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 献。先生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影响世界。在先生八十华 诞到来之际,我谨向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祝愿,愿先生健 康快乐,愿先生在水稻研究上不断取得新的成果,愿先生的科研事 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20xx年8月27日,评价)袁隆平院士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是当代神农。50多年 来,您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人类运用科 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您的卓越成就,不 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更为世 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您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 傲。您热爱祖国、一心为民、造福人类的崇高品德,与中国共产党肝 胆相照、同心同德的思想风范,与时俱进、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 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坚强意志,严以律己、淡泊名利的高尚情 操,是 _人学习的楷模,更是新世纪呼唤的时代精神。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 > 机械制造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