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2.1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课件 湘教版选修5.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14286170 上传时间:2020-07-16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2.1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课件 湘教版选修5.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 2.1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课件 湘教版选修5.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 2.1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课件 湘教版选修5.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一,二,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1.种类多。 以洪涝、干旱和地震的危害最大。 2.频率高。 主要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高于世界各国。,一,二,3.分布范围广。,一,二,4.地域差异大。,思考讨论为什么我国气象灾害频发? 提示我国东部地区受不稳定的季风环流的影响,易发生旱涝灾害;距离冬季风的源地近,易发生冷冻灾害;东南沿海地区临发生热带气旋最多的西北太平洋,易受到热带气旋的影响,所以我国气象灾害频发。,一,二,二、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 我国三大自然灾害带。,一,二,思考讨论为什么沿海灾害带是我国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地区? 提示沿海地区是我国陆海交接地带和西北太平洋地震带,是受风暴潮、台风、地震等影响显著的地区,又是夏季风首当其冲的位置,由于夏季风的不稳定性,导致我国沿海地区的旱涝灾害频繁。加之沿海地区承载着全国41%的人口、50%的大中城市,创造了60%以上的国民经济产值。因此,沿海地区遭受灾害后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成为我国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地区。,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材料新华网北京2013年1月6日电民政部、国家减灾办6日下午发布2012年全国自然灾害基本情况。灾情核查统计结果显示,2012年,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2.9亿人次受灾,1 338人死亡,192人失踪,1 109.6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灾害还导致2 496.2万公顷农作物受灾,其中绝收182.6万公顷;房屋倒塌90.6万间,严重损坏145.5万间,一般损坏282.4万间;直接经济损失4 185.5亿元(不含港、澳、台地区数据)。2012年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地质灾害、台风、风雹为主,干旱、地震、低温冷冻、雪灾、沙尘暴、森林火灾等灾害也均有不同程度发生,灾情较常年偏轻,但局部地区受灾严重。,探究一,探究二,结合材料探究: (1)我国自然灾害有哪些主要特点? 提示我国的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范围广、地域差异大的特点。 (2)对我国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提示对我国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主要是洪涝、干旱和地震。 (3)为什么我国自然灾害的类型多样? 提示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多山的地貌、强烈的地壳运动,以及不稳定的季风环流决定了我国自然灾害的类型多样。,探究一,探究二,我国自然灾害特点的成因,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例1】 2014年1月初,经民政部、国家减灾办同国土资源部等部门会商分析,2013年我国自然灾害主要呈现六个特点,一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汛期呈现南旱北涝格局;二是中强震异常活跃,地质灾害损失较重;三是台风数量偏多、损失集中,风雹灾害影响偏轻;四是低温雪灾总体偏轻,中东部地区雾霾严重;五是林业灾害形势平稳,海洋灾害损失偏重;六是贫困地区灾频灾重,城市灾害影响突出。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材料体现出我国自然灾害有哪些特点? (2)试从地形、地质条件和气候分析我国自然灾害形成的主要成因。,探究一,探究二,解析:第(1)题,认真阅读材料可以看出,材料中提到的灾害类型有洪涝、干旱、地震、台风、风雹、低温雪灾、林业灾害、海洋灾害等,说明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多。“汛期呈现南旱北涝格局”“台风数量偏多、损失集中”等说明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广。第(2)题,我国自然灾害多样且频发的原因主要与我国复杂的地形、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以及不稳定的季风气候有关。 答案:(1)种类多;分布范围广。 (2)地形复杂多样;位于(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两大地震带交会处;季风气候不稳定。,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二 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 材料2013年,我国海洋灾害损失偏重,主要灾害为风暴潮、海浪和海冰,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0.9亿元。其中,热带风暴潮灾害严重,全年发生3次达到红色预警级别的热带风暴潮过程,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同期最多;灾害性海浪过程较常年偏重,全年近海共出现40次有效波高4米以上灾害性海浪过程;年初辽东湾海域海冰影响较重,盛冰期长达53天。,探究一,探究二,结合材料探究: (1)我国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有何特征? 提示我国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我国自然灾害在时间分布上具有周期性;在空间分布上,在自然灾害集中的地带往往形成自然灾害带。 (2)我国主要有哪些自然灾害带? 提示我国主要有三大自然灾害带:沿海灾害带、沿江灾害带、山前灾害带。 (3)海洋灾害发生在哪一自然灾害带? 提示海洋灾害发生在沿海灾害带。,探究一,探究二,1.沿海灾害带,探究一,探究二,2.沿江灾害带,探究一,探究二,3.山前灾害带,探究一,探究二,【例2】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下图字母中,位于我国沿海灾害带的是,位于沿江灾害带的是。 (2)影响我国的各类灾害带,除沿海灾害带、沿江灾害带外,还有灾害带,造成损失较大的自然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部地区。,探究一,探究二,解析:本题主要通过图的形式考查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结合各地环境特点,分析各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分布即可作答。 答案:(1)AC、E (2)山前东,探究一,探究二,拓展延伸 为什么山前灾害带多地质灾害和冰雹灾害? 提示山前地带:从地质上看是破碎板块的剥蚀地带,近代隆起和沉降带相间出现,地震异常活跃;从地形上看,是地形的交界地带。这一地带为中国的气候、地质、地形交界带,是一个气象条件和地质条件都不稳定的地带。因此在山前大斜坡上为自然灾害多发区,山崩、滑坡、泥石流和水土流失及冰雹等非常活跃。,1,2,3-5,6,7,8,1.下表为我国近50年来平均每年出现的较大的气象灾害,据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说明我国自然灾害分布广 B.说明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差异大 C.说明我国自然灾害频率高 D.说明我国自然灾害低于世界平均值 解析:表中的数据为近50年来发生的气象灾害的次数,说明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高。我国发生气象灾害的频率高于世界各国的平均频率。 答案:C,1,2,3-5,6,7,8,2.下列地区及其易发或多发自然灾害组合正确的是() A.东南沿海地区滑坡、泥石流多发区 B.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洪涝多发区 C.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南地区春秋旱灾多发区 D.华北、西北、西南、华中地震多发区 解析:东南沿海地区多台风、风暴潮灾害;西北、华北地区春秋多干旱,东北、西南地区冬春多干旱;西南、西北和华北地区是地震灾害多发区。 答案:B,1,2,3-5,6,7,8,读下图,完成第35题。(导学号50440007) 3.图中所示的地貌类型属于() A.三角洲平原B.冲积扇平原 C.山麓沙丘D.河流沿岸冲积平原 4.图示地区属于我国三大自然灾害带中的() A.沿海灾害带B.沿江灾害带 C.山前灾害带D.高原灾害带 5.该地貌类型引发最频繁的地质灾害是() A.地震B.水土流失 C.滑坡D.泥石流,1,2,3-5,6,7,8,解析:第3题,由图中的等高线分布特征可以判断,该地貌类型为山前的冲积扇平原。第4题,该区域位于山地到平原或盆地的过渡地带,属于我国的山前灾害带。第5题,冲积扇地区泥沙淤积多,说明地表松散物质多,又加上该区域地势起伏大,并且有季节性河流发育,所以容易引发泥石流灾害。 答案:3.B4.C5.D,1,2,3-5,6,7,8,6.下图为2012年主要自然灾害损失情况分析结构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试分析2012年我国自然灾害的突出特点。 (2)2012年夏秋季节,北京、成都、武汉、南京、杭州等城市发生严重内涝,交通受阻,给城市安全运行带来较大影响。试分析内涝产生的主要原因。,1,2,3-5,6,7,8,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便可得出结论。第(2)题,城市内涝的产生,主要是降水量大,以及城市建设的不合理等因素造成的。 答案:(1)种类多,频率大;水旱灾害并重,直接经济损失严重。 (2)自然原因:降水强度大且较集中,历时长;地势低洼。人为原因:不科学的城市开发建设,导致城区蓄水能力下降;地面硬化,下渗能力减弱;城区排水能力下降。,1,2,3-5,6,7,8,7.(2016湖南岳阳模拟)福建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下图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 (导学号50440008) (1)概括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 (2)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1,2,3-5,6,7,8,解析:从柱状图很容易得出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成因主要从降水的季节差异分析。 答案:(1)特点:各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夏季多,冬季少)58月相对集中,其中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 (2)原因:福建省低山丘陵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6月份降水多,且多暴雨,易引发地质灾害;7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减少。,1,2,3-5,6,7,8,8.(2016全国丙,43)河南省按水文气象特点可分为5区。下图示意河南省各水文气象区14501979年水旱灾害年数。 概括河南省14501979年水旱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并解释原因。,1,2,3-5,6,7,8,解析:考查水旱灾害的特点与成因。由图可知,河南省14501979年水旱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是南部(两区)少,北部(三区)多。南北部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北部(三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两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北部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不同,是南北水旱灾害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答案:分布特征:北部(三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多,南部(两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少。 原因:北部(三区)和南部(两区)基本上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属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北部(三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半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易发水旱灾害;南部(两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小,水旱灾害发生频率也较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