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42531471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6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0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一、新添加的题型1.2020年1月1日我国全面二胎政策正式实施,为了解各年龄段市民对生“二胎”的看法,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A. 资料分析法B.实验法C.观察法D.调查法2.搬开花盆时,躲在花盆下松土处的鼠妇立即逃离,躲到暗处。这说明生物具有哪一特征?( ) A.生物的生长和繁殖B.生物生活需要营养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物能够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3.春天,李冬同学在校园里发现了一只蜗牛,他和同学对蜗牛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趣,便一起在校园里展开调查,并如实记录不同环境中发现蜗牛的数据,如表所示。根据他们的调查记录情况,可推断适宜蜗牛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地点蜗牛数量水泥路上0只水槽边的石头下21只种花的湿花盆底下11只干草地中2只A.阴凉潮湿B.干燥阴凉C.低温干燥D.高温干燥4.下列有关实验设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实验的材料、温度和时间都可能是实验的变量 各种实验中都必须设置对照实验,并确保单一变量 数据测量应力求精确,因而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探究实验设计中,实验结果总是与提出的假设一致 A.B.C.D.5.如果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则归类方法是按( )划分 A.形态、结构特点B.用途C.生活环境D.功能6.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生物之间的( ) 关系 A.捕食B.合作C.竞争D.寄生7.下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草B.该食物网中有4条食物链C.该食物网中的蛇与鹰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D.在草兔鹰这条食物链中,能量和有毒物质逐级增多8.在生物圈中,有“绿色水库”和“地球之肺”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海洋生态系统B.淡水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D.草原生态系统9.某同学在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的细胞有重叠现象,不易观察。此时,他可采取的方法是( ) A.移动装片,寻找合适的观察视野B.换用高倍目镜或物镜重新观察C.选用较小的光圈和平面反光镜D.换凹面镜并稍微调节细准焦螺旋10.图案“ ”在显微镜视野中的物像是( ) A.B.C.D.11.下列细胞结构中,蚕豆叶片的叶肉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都有的是(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叶绿体 液泡 线粒体 A.B.C.D.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B.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C.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D.所在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13.下列选项中,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向日葵 珊瑚虫 珊瑚 钟乳石 冬眠的蛇 恐龙化石 蘑菇 A.B.C.D.14.蚯蚓生活在沃土里,它是用什么结构来呼吸?这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 ) A.提出问题B.作出假设C.表达、交流D.实验15.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海洋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C.城市生态系统D.生物圈16.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下面属于正确调查步骤的是( )确定调查对象 明确调查目的 调查时如实记录 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制定调查方案 A.B.C.D.17.地衣生活在岩石表面,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的营养物质;地衣又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作用。这一事实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能影响环境C.生物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影响环境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18.蝉在夏天正午鸣叫得最厉害,而温度降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一现象说明对蝉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是() A.阳光B.水C.温度D.空气19.牛是一种群居生活的动物。当麝牛遭到狼群的攻击时,牛群中所有的成年雄牛会头朝外地围成一圈,把雌牛和小牛围在圈内,避免它们受到伤害。这种现象体现了生物之间的( ) A.捕食关系B.竞争关系C.合作关系D.寄生关系20.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只有草兔狼组成的一条食物链。如果猎杀了全部的狼,则兔的数量变化曲线应为() A.B.C.D.21.在生态系统的组成中,人属于()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劳动者22.不属于生态系统组成部分的是() A.生产者和消费者B.分解者C.阳光、空气和水D.食物链和食物网23.某一河流生态系统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肉食小型鱼、肉食大型鱼等四类生物中,哪一类生物数量最少?( ) A.浮游植物B.浮游动物C.肉食小型鱼D.肉食大型鱼24.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防止鸟把草籽吃掉,用网把实验区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植被被破坏B.环境污染C.缺水干旱D.食物链被破坏25.关于生物圈的范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平面以下约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上约10千米之间,仅是地球上很薄的一层B.包括了整个地球,是地球上很厚的一层C.地球表层的所有生物构成了生物圈D.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26.下列生态系统中,最稳定的是() A.草原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D.城市生态系统27.转动显微镜使镜筒下降时,你的眼睛应注视着() A.反光镜B.目镜镜头C.物镜镜头D.通光孔28.如图是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植物组织标本4次得到的图像,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图像放大倍数最大B.图像的视野范围最大C.图像的视野亮度最暗D.图像的标本距物镜最远29.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要判断污点的来源,下列操作无效的是( ) A.转动反光镜,对准光源B.转动转换器,换一个物镜C.移动载玻片D.换一个目镜30.下列是显微镜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办法,正确的是( ) A.视野较暗改用大光圈和凹面镜B.物像偏右下方向左上方移动玻片C.物像模糊调节粗准焦螺旋D.镜头污染用干净的纱布擦拭31.2020年2月,科学家发现,一种名为“绿叶海天牛”的动物在摄取藻类后,能够将藻类的某一细胞结构置于自己的细胞内,从而使自身也能进行光合作用。该细胞结构是( ) A. 细胞壁B.细胞膜C.液泡D.叶绿体32.我国科学家培育出克隆牛“康康”和“双双”的过程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康康”和“双双”的性状主要与哪只母牛相似()A.母牛甲B.母牛乙C.兼有甲、乙的性状D.都不像33.菠菜汤带有明显的菠菜味,这是因为加工过程中菠菜细胞的某一结构被破坏,导致菠菜细胞内的物质进入菠菜汤水里。被破坏的结构是( ) A.细胞壁B.细胞核C.细胞质D.细胞膜34.下列关于细胞知识的说法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 A.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一定不能通过细胞膜B.细胞中的物质都是由细胞自己制造的C.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指的是线粒体和细胞核D.在洋葱鳞叶内表皮细胞上找不到叶绿体35.下列学习生物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多观察,多探究,多做实验B.联系实际学习书本知识C.死记硬背本书本知识D.勤动脑,勤思考二、综合题36.下图为一个池塘的生态系统,请据图回答问题。(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水草、浮萍、水绵等植物是该生态系统中的_,在该生态系统中还有一些我们看不到的微小生物,它们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_。 (2)如果向池塘中投放一些大黑鱼(肉食性),则短期内池塘中小鱼的数量将_(填增加或减少),下列是表示该池塘中的食物链,其中正确的一条是(_)A.阳光水草虾鱼 B.水草虾鱼微生物 C.水草虾鱼 D.虾小鱼大鱼 (3)一段时间后,该池塘中各生物的数量又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能力。 (4)如果该池塘被难降解的有机磷农药污染,则农药中的有毒物质会通过_不断积累。 37.请分析回答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观察的相关问题(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用数字表示) (2)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过程中,应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_。 (3)显微镜对光时,转动_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4)用显微镜观察时,发现视野中有一黑边圆形物,轻压盖玻片该物移动,则该物为_。可能是图_所示的操作作有不当之处造成的。(填序号) (5)若选用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40,则观察到的物像放大_倍。 38.如图为细胞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属于植物细胞的是_图,判断的依据是该细胞具有_和_等结构(至少写两个结构名称)。 (2)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进出,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结构作用的是_。 (3)切洋葱时,会问到一股刺鼻的气味,该物质存在于甲图_内的液体_中。 (4)在细胞结构图中,_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39.完善以下实验报告,并回答问题:实验内容: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作出假设:_。 (2)设计方案:材料用具:10只鼠妇,湿润的土壤,干燥的土壤,纸盒一个,纸板、玻璃板各一块。实验装置:以横轴中线为界,在纸盒一侧放上一层湿润的土壤并盖上玻璃板,在纸盒另一侧放上一层_的土壤并盖上纸板。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_和_两种不同环境的_实验。方法步骤:将数量相等的鼠妇放入纸盒两侧的中央中,静置2分钟(min)。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黑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实验记录: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鼠妇数目环境2min3min4min5min6min7min8min9min10min11min明亮2211121011黑暗88999891099结论:_,鼠妇喜欢在_的环境中生活。 (3)请回答:本实验中的变量是_。实验操作中使用10只鼠妇而不是1只鼠妇的原因是_。实验结束后,你认为该怎么处理鼠妇_。如果第一次实验后发现实验结果与假设不一致,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_。A 否定原来的假设,直接得出与假设相反的结论B 按照原来的实验方案重复多次,检验实验结果是否一致C 反思实验过程,实验操作中是否存在失误D 检查实验装置是否符合实验方案的设计 答案解析部分一、新添加的题型 1.【答案】D 【考点】科学探究的方法 【解析】【解答】为了解各年龄段市民对生“二胎”的看法,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调查法。故答案为:D【分析】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量法。1、调查法: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就是调查法。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2、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3、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操纵某种变量来考查它对其他变量影响的研究方法。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4、资料分析法 , 为了获得某项成果或进行下一步调查研究,利用现有资料 , 分析利用以扩展研究深度广度的研究方法。2.【答案】C 【考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搬开花盆时,躲在花盆下松土处的鼠妇立即逃离,躲到暗处,这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故答案为:C【分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具有生长发育、繁殖与遗传变异现象。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3.【答案】A 【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从表格中看出,“水槽边的石头下”、“种花的湿花盆底下”蜗牛数量多,而“水泥路上”没有,“干草地中”只有2只。所以,“根据调查结果”,可推测适宜蜗牛生存的环境条件是阴暗潮湿。故答案为:A【分析】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环境为生物提供了必需的生存条件。4.【答案】A 【考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实验的变量是指在实验中会发生变化的相关量,实验的材料、温度和时间都可能影响实验的结果,它们均属于实验的变量,正确; 各种实验中都必须设置对照实验,并确保单一变量,正确; 数据测量应力求精确,因而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避免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正确; 实验的结果与假设出现矛盾,可能是假设不正确,那么就需要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也可能是实验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那么就需要重新进行实验因此探究实验设计中,实验结果不一定总是与提出的假设一致,错误。故答案为:A【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探究实验遵循的一般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要研究的因素),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既便于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又能增强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对照原则:通常一个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制组,对实验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照组。3、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这样便于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干扰实验结果。5.【答案】B 【考点】分类的依据与方法 【解析】【解答】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水生还是陆生,可以将生物划分为: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按照生物在生活生产中的用途,可以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因此,对调查到的生物,可以有多种归类方法。故答案为:B【分析】生物的分类依据很多,要对生物灵活分类,可根据生物的生存环境、生物的用途及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等对其进行分类。6.【答案】A 【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螳螂捕蝉、黄雀捕食螳螂,都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因此,属于捕食关系。所以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故答案为:A【分析】1、合作关系: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存一起,彼此互为有利的生活关系,两者彼此分开后仍能独立生活。如寄居蟹和海葵。2、捕食关系: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的现象。如七星瓢虫与蚜虫 。3、寄生关系: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且从这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营养物质维持生存的现象。如水蛭寄生在牛等牲畜体内、菟丝子寄生在其他植物上。4、竞争关系: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空间等的现象。如杂草和农作物争夺养料和生存空间。7.【答案】C 【考点】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A.该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草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而不是草,A不符合题意;B.图中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因此该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而不是有4条食物链,B不符合题意;C.鹰吃蛇,因此鹰与蛇是捕食关系;鹰和蛇都吃鼠,因此该食物网中的蛇与鹰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C符合题意;D.在草兔鹰这条食物链中,能量逐级递减,有毒物质物质逐级增多,而不是能量和有毒物质逐级增多,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1、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计算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从生产者开始先算有几个分支,再分别算出每个分支有几条,最后算出每个分支的条数和。2、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草食动物、肉食动物之间的具有一定的数量关系,根据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可以写出食物链:植物草食动物肉食动物,根据能量的流动的特点,能量沿着食物链是逐级递减的。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从而使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中流动,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8.【答案】C 【考点】生态系统的类型 【解析】【解答】A.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浮游植物;动物种类很多,大都能在水中游动,海洋生态系统不太受人工控制,A不符合题意;B.淡水生态系统是指由淡水生物群落及淡水水域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分为静水的和流动水的两种类型。前者指淡水湖泊、池塘和水库等;后者指河流、溪流和水渠等。具有易被破坏、难以恢复的特征,B不符合题意;C.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C符合题意;D.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要少得多,群落的结构也不如前者复杂。在不同的季节或年份,降雨量很不均匀,因此,种群和群落的结构也常常发生剧烈变化,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掌握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和功能,据此答题。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的范围包含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即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根据所处的环境不同,生态系统可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两大类。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沙漠生态系统都属于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属于水域生态系统。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9.【答案】A 【考点】练习使用显微镜 【解析】【解答】A.移动装片,寻找合适的观察视野,找到没有重叠的细胞进行观察效果就好了,A符合题意;B.换用高倍目镜或物镜重新观察,可使观察视野中有重叠细胞的倍数放大,不能解决重叠现象仍然不易观察,此方法不宜采取,B不符合题意;C.选用较小的光圈和平面反光镜,只能使视野变暗,不能解决重叠现象仍然不易观察,此方法也不宜采取,C不符合题意; D.换凹面镜可使视野变亮,稍微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使观察到的物象变清晰或模糊不能解决重叠现象仍然不易观察,此方法也不宜采取,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临时装片时,如果表皮撕得太厚(或表皮未在载玻片展平)就会观察到细胞有严重重叠现象。10.【答案】B 【考点】练习使用显微镜 【解析】【解答】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要观察的图案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后,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象了。把 写到一张小纸上旋转180度后得到的是 。故答案为:B【分析】理解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即上下、左右都颠倒 ,据此答题。11.【答案】B 【考点】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植物细胞和动物的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不同点:是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蚕豆叶片的叶肉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故答案为:B【分析】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列表比较:比较项目相同点不同点动物细胞都有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细胞质中都含有线粒体无细胞壁,细胞质中无液泡和叶绿体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质中有液泡,绿色部分含有叶绿体12.【答案】D 【考点】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解析】【解答】A.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能量转换器包括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A不符合题意;BC.除病毒外,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BC不符合题意;D.除病毒外,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13.【答案】A 【考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生物的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向日葵、珊瑚虫、冬眠的蛇、蘑菇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珊瑚、钟乳石、恐龙化石属于非生物。故答案为:A【分析】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生命的物体,叫生物,如花鸟鱼虫、飞禽走兽、人、微生物等;另一类是无生命的物体,叫非生物,如泥土、水、金属、钟乳石、珊瑚等。生物与非生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无生命,其判断依据是生物的基本特征。14.【答案】A 【考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蚯蚓用什么呼吸”的提出是源于对生活的观察,这一过程就是提出问题。故答案为:A【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15.【答案】D 【考点】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解析】【解答】解: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故选:D【分析】此题是关于生物圈的知识的选择题,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据此答题16.【答案】A 【考点】科学探究的方法 【解析】【解答】调查法的步骤:一、明确调查问题,确定调查范围及对象;二、选择调查方式 不同的调查课题应采用不同的调查方式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三、制定调查提纲及项目四、实施调查调查时要如实全面的记录,不能凭个人感觉记录,五、调查材料及数据的处理,对调查结果要认真整理分析,有时还需要进行数学统计,六、撰写调查报告。故答案为:A【分析】科学探究常用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分类法等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实验法 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最重要的方法哈维用结扎和剖切血管放血的方法,研究血液的流动方向,这种研究方法就是实验法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座谈、问卷、测验和查阅书面材料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对象的材料文献法也称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 调查研究目的方法17.【答案】D 【考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解答】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地衣又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风化作用,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因此这一事实说明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故选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要求学生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了解相关知识才能准确解题。18.【答案】C 【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夏天正午温度较高蝉鸣叫得最厉害,而温度降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一现象说明对蝉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故选:C【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环境中哪些因素发生了变化方面来切入。19.【答案】C 【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它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类。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包括捕食、寄生、共生、竞争、合作等关系。因此,牛是一种群居生活的动物。当麝牛遭到狼群的攻击时,牛群中所有的成年雄牛会头朝外地围成一圈,把雌牛和小牛围在圈内,避免它们受到伤害。这种现象体现了生物之间的合作关系。故答案为:C【分析】1、合作关系: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存一起,彼此互为有利的生活关系,两者彼此分开后仍能独立生活。如寄居蟹和海葵。2、捕食关系: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的现象。如七星瓢虫与蚜虫 。3、竞争关系: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空间等的现象。如杂草和农作物争夺养料和生存空间。4、寄生关系: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且从这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营养物质维持生存的现象。如水蛭寄生在牛等牲畜体内、菟丝子寄生在其他植物上。20.【答案】D 【考点】食物链,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解析】【解答】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这种平衡是动态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在食物链“草兔狼”中,如果猎杀了全部的狼,兔的数量变化先因失去天敌(狼)的控制而增加,它们吃的草也就更多,导致草大量减少,后来又因草的减少而减少。所以D错误。故答案为:D【分析】食物链上的各种生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环扣一环。如果某一环节发生“故障”。生态系统就会发生紊乱 。在食物网中,如果某一动物的天敌消失,则这一动物在一定时间内数量会明显增多,当增多到一定数量后,由于食物不足,则其数量又会减少。21.【答案】B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人是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因此“在生态系统的组成中”,人属于消费者故选:B【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2.【答案】D 【考点】生态系统概述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两部分内容即: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它们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而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可见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它们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23.【答案】D 【考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在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肉食小型鱼肉食大型鱼”营养级最高的是肉食大型鱼,所以肉食大型鱼数量最少。故答案为:D【分析】能量的流动:(1)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源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生物摄入的能量的去向有三方面:生物呼吸消耗;流入下营养级;流入分解者.(2)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传递的效率为10%20%,即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只有10%-20%是流入下一营养级,因此能量是逐 级减少.24.【答案】D 【考点】食物链,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解析】【解答】解:在草原上,昆虫吃草,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吃昆虫,有的鸟既吃草籽又吃昆虫;存在:草鸟,草昆虫食虫鸟的食物链,农作物被网子罩起来以后,鸟飞不进去了,吃草的昆虫失去了鸟的控制,就猖獗起来,从而破坏了食物链,所以导致农业害虫大量繁殖,使粮食减产。故答案为:D【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以及消费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作食物链。例如,在草原上,昆虫吃草,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吃昆虫,有的鸟既吃草籽又吃昆虫;存在:草鸟,草昆虫食虫鸟的食物链。食物链上的各种生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环扣一环。如果某一环节发生“故障”。生态系统就会发生紊乱。25.【答案】A 【考点】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解析】【解答】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故选:A【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圈的范围可以从生物圈的概念、范围特点方面来分析26.【答案】B 【考点】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解析】【解答】A.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要少得多,群落的结构也不如前者复杂,但是要比农田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要多,食物链不是最简单,因此自我调节能力较弱,生态系统较不稳定,A不符合题意; B.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比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食物链复杂,因此自我调节能力强,最稳定,B符合题意;C.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关键,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农田中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的结构单一,食物链简单,因此自我调节能力较小,不稳定,C不符合题意;D.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起重要支配作用,植物种类和数量少,营养结构最简单,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最弱,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生物种类的多少与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有一定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多,其调节能力或抵抗外力影响的能力越强。反之,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就越弱。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例如,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上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27.【答案】C 【考点】练习使用显微镜 【解析】【解答】解:当镜筒下降的时候,如果只注视目镜,我们看不到物镜的位置,就容易让物镜压碎了玻片标本,所以在镜筒下降时我们要注视物镜防止其压碎玻片标本。故答案为:C【分析】使用显微镜观察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此时眼睛要注视物镜,因为调节粗准焦螺旋时,镜筒下降的距离较大,注视物镜,以免物镜将玻片标本压碎。28.【答案】A 【考点】练习使用显微镜 【解析】【解答】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物像越大,数量越少,所看到的实物范围越小;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亮,物像越小,数量越多,所看到的实物范围越大,视野放大倍数最大,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分析图可知:放大倍数最大,其次是、。图像的视野亮度最亮,标本距物镜最远。物镜的长度和放大倍数成正比,即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标本距物镜越近。29.【答案】A 【考点】练习使用显微镜 【解析】【解答】A、“转动反光镜,对准光源”不能判断污点的来源,A符合题意;B、“转动转换器,换一个物镜”污点消失,污点在物镜,不消失则不在物镜,B不符合题意;C、“移动载玻片”,污点随着移动,污点在载玻片,不动则不在载玻片,C不符合题意;D、“换一个目镜”,污点消失,污点在目镜,不消失则不在目镜,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显微镜的视野中出现了污点,污点只可能在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中。判断方法:旋转目镜,若污点不动,则污点不在目镜上,若动则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若污点不动则污点不在玻片标本上,若动则在玻片标本上。既不在目镜上也不在玻片标本上,那么就一定在物镜上。30.【答案】A 【考点】练习使用显微镜 【解析】【解答】解:A、若室内细胞较暗,可以选用凹面镜和大光圈,A正确;B、要将物像从视野的右下方移到正中央,装片的移动方向应该是右下方,B错误;C、转动细准焦螺旋调出更清晰的物像C错误;D、镜头污染用干净的擦镜纸擦拭,D错误故选:A【分析】1、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2、显微镜成倒立的像,视野中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3、细准焦螺旋可以小幅度的调节镜筒,能够使所观察到的物像更清晰4、显微镜的镜头要用专门的擦镜纸擦拭31.【答案】D 【考点】植物细胞 【解析】【解答】A.细胞壁是植物细胞最外层透明的薄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不符合题意;B.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C.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C不符合题意;D.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绿色植物在细胞的叶绿体里能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据此答题。(1)细胞核:遗传物质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所以细胞核与生物遗传有密切关系。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2)细胞质: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液态的,可以流动的,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3)细胞膜:保护细胞的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4)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5)大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带甜味、酸味的汁液-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6)细胞壁:保护和支持。保护细胞的内部结构和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7)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场所,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放出二氧化碳和水。32.【答案】A 【考点】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解:如图可知,克隆指的是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然后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再被植入动物子宫中使动物怀孕,便可产下与提供细胞者基因相同的动物。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它里面含有遗传物质,能够传递遗传信息。因此“康康”和“双双”的模样是相同的,因为提供了细胞核的是甲牛,所以“康康”和“双双”的模样主要与母牛甲相似。故答案为:A【分析】细胞核:遗传物质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所以细胞核与生物遗传有密切关系。33.【答案】D 【考点】植物细胞 【解析】【解答】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细胞质含有多种物质,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细胞膜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综上所述,把菠菜放在冷水中,由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对细胞有用的物质可以进入,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则不能进入,因此,冷水却不会变成菜汤,把菠菜放入开水中煮几分钟,破坏了细胞中的细胞膜和液泡,造成菠菜细胞内物质的外流。故答案为:D【分析】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据此答题。(1)细胞核:遗传物质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所以细胞核与生物遗传有密切关系。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2)细胞质: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液态的,可以流动的,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3)细胞膜:保护细胞的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4)细胞壁:保护和支持。保护细胞的内部结构和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34.【答案】D 【考点】植物细胞 【解析】【解答】解:A.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既不让有害的物质进来,也不让有用的物质轻易出去,具有选择透过性,也有保护作用,但细胞膜的控制作用也不是绝对的,有时候某些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也能通过细胞膜,而进入细胞,A不符合题意;B.细胞中的这些物质有的是自己制造的,如植物细胞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还有的是细胞代谢产生的一些废物,如尿素、二氧化碳等,另外一些物质须从外界获得,如无机盐、水等是通过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B不符合题意;C.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指的是线粒体和叶绿体,但动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C不符合题意;D.在洋葱鳞叶内表皮细胞上找不到叶绿体,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主要存在于植物叶肉细胞中,幼嫩的表层细胞中也有分布。35.【答案】C 【考点】生物学研究的范畴 【解析】【解答】解: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门类。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的科学。学好生物学的基本方法有理论联系实际、多观察实物、多做实验、勤动脑、勤思考等。死记硬背书本知识是不会学好生物学的。故答案为:C【分析】学好生物学的基本方法有理论联系实际、多观察实物、多做实验、勤动脑、勤思考等,据此答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成人自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