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语文 专题五 第12课 项羽本纪课件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14162050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中语文 专题五 第12课 项羽本纪课件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2020版高中语文 专题五 第12课 项羽本纪课件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2020版高中语文 专题五 第12课 项羽本纪课件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2课项羽本纪,生为人杰死为鬼雄的西楚霸王,专题五摹形传神千载如生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素养目标导航,文本素养落实,素养积淀提升,素养目标导航,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掌握文中涉及的重要文言知识,重点是古今异义及判断句、定语后置句等。 2.思维:把握项羽的性格、悲剧及两者关联。 3.审美:赏析写人手法及精彩片段。,学法点拨,史记是天地间第一等文字,项羽本纪则是史记中第一流篇章。司马迁偏爱英雄,往往偏爱悲剧英雄,而项羽本纪就是一篇悲剧英雄之文。同学们自然要倾力学好它。但如何学好它呢? 1.处理好“选”“补”“联”之间的关系。本文节选了三部分内容:项羽早年情况;项羽人生最辉煌之时巨鹿之战;项羽人生最末路之时垓下之战,且“垓下之战”选文较多,以突出其悲剧性。这是必须要读好的。为全面认识其人,需补读项羽的横空出世吴中起兵,联系项羽人生的转折点“鸿门宴”,还要将本文与高祖本纪、淮阴侯列传联系起来一起读。 2.项刘之争,留下多少故事与后人说!要从自己的人生成长角度来学习本文。项羽的人生悲剧是性格悲剧,多悟悟项羽性格中的缺点,以完善自己的性格,争取“开卷”定有“人生”之益。 3.深入理解、把握选文中的两次战争所展现的人物刻画的种种手法和艺术特点。,诗美晨读,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赏析】这两首咏史诗,都采用议论的方式来表达看法。杜诗一开始就说出自己的观点,再用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设想为前提提供了证据,宣扬了百折不挠的精神,颇有积极意义;王诗则先分析项羽面临的形势,再针对杜诗的说法,说明项羽人心丧尽,不可能卷土重来。两人的看法针锋相对,但都能言之成理,杜诗高屋建瓴,一气呵成,颇有气势;王诗论据坚实,击中要害,末句以设问出之,含蓄有力。,文本素养落实,一、基础梳理 1.通假字 (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_ (2)乃持项王头视鲁:_ (3)乘埶起陇亩之中:_ (4)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_ (5)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_ (6)问一田父:_ (7)骑皆伏曰:_ (8)羽岂其苗裔邪:_,语言感知与梳理,同“徭”,徭役,同“示”,出示,展示,同“势”,形势,同“值”,当,同“悟”,醒悟,同“甫”,古代对男子的称呼,同“服”,佩服,同 “耶”,语气词,吗,2.一词多义,(1)被,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忠而被谤: 被发行吟泽畔:,遭受,表被动,(2)亡,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亡其两骑:,损失,使灭亡,披,(3)少,项籍少时: 战少利:,稍微,少年,(4)及,及其死,鲁最后下: 以故汉追及之: 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赶上,等到,趁着,3.古今异义词 (1)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 古义:_ 今义:_ (2)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古义:_ 今义:_ (3)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 古义:_ 今义:_,学习认字与写字。,学习书本。,流寓在当地的客民。当地的土著丁壮。,客人。弟弟、儿子、侄子等,泛指子侄辈。,身边的下属。,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4)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 古义:_ 今义:_ (5)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古义:_ 今义:_ (6)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古义:_ 今义:_ (7)吾知公长者 古义:_ 今义:_,痛痛快快地打一仗。,快速战斗。,山的东边。,山东省。,土地方圆。,某一区域;空间的一部分;部位。,年高有德行的人。,年纪大、辈分高的人。,(8)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 古义:_ 今义:_ (9)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古义:_ 今义:_ (10)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 古义:_ 今义:_ _,比喻微小的权势。,长度(多指一件东西的长度)。,治理。,筹划、组织并管理。,在此,这时候。意气激昂。,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大方,不吝惜。,(11)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古义:_ 今义:_ (12)放逐义帝而自立 古义:_ 今义:_ (13)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古义:_ 今义:_,悬赏征求。,买。,自己立自己。,不依赖别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才能和勇气。,才华。,4.说说下列加颜色词语的活用情况,并解释一下 (1)毋妄言,族矣:_ (2)梁以此奇籍:_ (3)(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_ (4)项王军壁垓下:_ (5)马童面之:_ (6)豪杰蜂起:_ (7)五年卒亡其国:_ (8)奋其私智而不师古:_ (9)怨王侯叛己:_,名词作动词,灭族,意动用法,以为奇(与众不同),名词作状语,用膝盖,皆为名词作动词,军,驻军;壁,筑营垒,名词作动词,背(向),名词作状语,如蜂一样,使动用法,使灭亡,意动用法,以为师,使动用法,使埋怨,5.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 第一组 (1)项籍者,下相人也:_ (2)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_ (3)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_ (4)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_,判断句,判断句,判断句,判断句,必备知识,判断句 (1)什么叫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它与现代汉语判断句相同。所不同的是,文言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是”,而是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2)判断句的几种形式 用“者”或“也”表示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有用“者,也”;其中“者”表示停顿,“也”表示判断;有单用“者”“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如: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用副词“乃”“则”“即”“皆”“非”等表示判断,这种形式也较为常见。如:吕公女乃吕后也。,用动词“为”“是”表示判断。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判断。如:此子贤者,世莫能知。 (3)辨别判断句 辨别判断句既要看形式又要看句子性质。简单的方法是看形式又看能否译成“是”或“是的”。形式对,又能译成“是”,是判断句;否则不是。如2000年全国高考文言题考查句式:“大人清白”可译成“大人是清白的”,所以是判断句。 如果是否定判断句,必须用否定副词“非”,且能译成“不是的”。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就不是否定判断句。 高考考判断句,也依然在翻译中考。如2006年全国卷文言翻译题“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就是一个判断句,翻译时需加上“是”字。,需要注意的是,“是”在古汉语中,尤其在先秦语言中很少作判断词。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在汉代以后,“是”作判断词才多起来。 辨别判断句要求在平时的练习中强化训练。一是圈,圈出其标志词,以激起自己的注意。二是对,在翻译完全句后,再核对一下是否译出“是(不是)”来。,第二组 (5)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_ (6)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_ (7)骑能属者百余人耳:_,定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必备知识,定语后置句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放在中心词前面,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会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且有一定的语言标志,如“之”“之者”“者”。辨析时,只要抓住这些标志性词语,再加上语意理解即可。,第三组 (8)与籍避仇于吴中:_ (9)项王军壁垓下:_ (10)乘埶起陇亩之中:_ (11)饮帐中:_ (12)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_,状语后置句,省略句;状语后置句,省略句;状语后置句,省略句;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必备知识,状语后置句 介宾短语后置句(也叫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是指在文言文中,带“于”“以”的介宾短语放在谓语动词后面的句型。其突出标志是动词后面的介词“于”“以”,“于”通常省略。,6.翻译下面的句子 (1)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译文:_ (2)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译文:_ (3)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译文:_ (4)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译文:_ (5)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译文:_,前来救援驻扎巨鹿的诸侯军有十余个营寨,没有哪一个敢放兵出战。,楚军战士无不用一个抵挡十个。,既然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呢!,即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羽难道不在心里感到惭愧吗?,我听说汉王用一千两黄金、一万户封邑悬赏征求我的头,我给你这份好处。,7.解释下面的成语 (1)拔山扛鼎:_ _ (2)破釡沉舟:_ _ (3)四面楚歌:_ _ (4)作壁上观:_ _,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出处:“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形容力气极大。,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出处:“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釡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形容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出处:“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人家交战,自己站在营垒上观看,比喻坐观成败,不给予帮助。出,处:“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含贬义。,(5)披坚执锐:_ _ (6)所向披靡:_ _ (7)沐猴而冠:_ _,穿上坚固的铠甲,拿起锋利的武器。多指奔赴战场作战。出处:“夫,被(披)坚执锐,义不如公。”含褒义。,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到之处,一切,障碍全被扫除。出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含褒义。,沐猴,猕猴;冠,戴帽子。沐猴(猕猴)戴帽子,装成人的样子。比喻,表面上装扮得像个人物,而实际并不像。,二、名句默写 1.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_。” 2.天之亡我,_! 3.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_,_。_ _,_!” 4._,_。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说明:项羽本纪文白对译见附录,彼可取而代也,我何渡为,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思维发展与审美鉴赏,1.下面是本文的结构导图,请根据课文在横线上填入相应的概括内容。,巨鹿之战,树立神威,东城快战,乌江拒渡,自矜功伐,2.下面是项羽生平事业兴盛衰亡的四个阶段,请根据课文在空白处填出相应的概括内容。,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战,微任务活动一认识项羽性格及其悲剧原因 1.第1段交代了项羽的家世,有何寓意?,答案,2.第2段写了几件事?各表现出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与项羽一生功业的成败有何联系?,答案两件。一是少时学情。不想学书、学剑,想学万人敌的兵法,表现出他豪迈不群的性格特点;而“不肯竟学”,又暴露出他性情粗疏的性格特点。二是观始皇游。不俗的言论昭示日后的不凡。豪迈不群与少年言志体现了项羽除暴安良、建立丰功伟绩、成就英雄霸业的宏愿;但粗疏的性格,为他刚愎自用、感情用事、优柔寡断、拒纳良言、错失良机、大失人心埋下了落败的种子。,3.请分析“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片段所体现出的项羽性格。,答案垓下之围:心理脆弱、多愁善感。 东城快战:勇猛自负、怨天尤人。 乌江自刎:宿命思想、知耻重义。,4.你认为项羽的性格与他的失败有着怎样的关系?,答案项羽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源于他性格中的缺陷,项羽的悲剧是一种性格悲剧。本文多次出现“此天之亡我”句,体现了项羽自以为是、不知反省的性格,这是他失败的一大原因;在鸿门宴中,他的优柔寡断使他坐失良机;另外,史记的其他部分记载了刘邦被困荥阳时,项羽胜利在望,可刘邦用离间计使范增受到项羽的猜忌,范增一气之下辞官归乡,由此可以看出项羽的多疑好忌使他失去谋臣;项羽还坑杀秦军俘虏,这种暴戾的性格使他难抚民心;项羽还曾在盛怒之下下达了次日早上攻打刘邦的命令,结果项伯对他说了一通话之后又取消了军令,可见他没有主见,喜怒无常。,5.怎样理解司马迁最后的点评?,答案本段评论了项羽成功、失败的原因,表现了作者褒贬兼备、实事求是的公正态度。前段肯定项羽适应历史潮流,乘势消灭暴戾秦族,获得成功,极赞他的兴兵之“暴”;后段批判项羽的刚愎自用,只依靠武力,不重视战略,导致失败,极叹他的灭亡之“速”。一赞一叹,可见作者对项羽这一历史人物的无限惋惜。,微任务活动二精彩片段赏析 1.司马迁善于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项羽见始皇时说:“彼可取而代也。”刘邦见始皇时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陈涉在发动起义时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三人的语言都同样表达了要推翻秦朝统治的大志,却体现了语气、身世和性格的不同。试分析这三方面的不同。,答案(1)语气不同:项羽语气凶悍;刘邦语气艳羡;陈胜语气愤愤不平。 (2)身世不同:项羽说此话,表明了他出自贵族世家以及对秦始皇充满仇恨;刘邦说此话,表明了下层官吏对最高权力的渴求;陈胜说此话,表明了他的“草根”身份。 (3)性格不同:项羽粗犷,凶悍;刘邦阴险,多欲;陈胜粗俗,有反抗性。,2.“巨鹿之战”号称为项羽最得意之战,也是太史公最得意之文。阅读第3段,回答下列问题。 (1)这段文字在叙述的句式、节奏方面有何特点?与所要表达的内容有何联系?,答案采用了句式短小、铿锵有力的短句作排比(整句)。 虽然着墨不多,却非常有气势,酣畅淋漓地表现了大将风范与气概。,(2)三个“无不”、两个“莫敢”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什么?,答案侧面烘托。通过众人的胆怯畏惧从侧面烘托出项羽神勇过人、一往无前的英雄形象。这是项羽功业的巅峰,展现了他的将帅神威。,(3)“巨鹿之战”与“东城快战”在刻画人物方法上有何不同?,答案“巨鹿之战”用的是烘托手法,“东城快战”用的是直接描写法。,3.阅读“霸王别姬”文字(从“项王军壁垓下莫能仰视”),思考下列问题。 (1)这段文字着力描写了项羽的哪两个细节?(各用一字概括),体现出项羽什么样的心理?,答案歌,泣。无可奈何,伤心万分。,(2)关于项羽的垓下歌,清代周亮工说:“垓下是何等时?虞姬死而子弟散,匹马逃亡,身迷大泽,亦何暇作歌诗?即有作,亦谁闻之,而谁记之欤?吾谓此数语者,无论事之有无,应是太史公笔补造作,代为传神。”请分析这首诗对塑造项羽形象起到的作用。,答案诗歌与当时的情节描写、气氛渲染密切结合,突出表现了项羽的心理、性格,极有力地烘托出英雄末路的悲剧形象。,(3)“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怎样理解这句描写的作用?,答案这是细节描写,也是侧面烘托。“左右”一方面受到项羽异常伤感的感染,因同情而跟着悲泣;另一方面不敢和他目光相遇,怕伤其自尊。这个细节极有力地烘托出英雄的悲情。,1.项羽本纪就是一篇英雄之文,明代李贽称项羽“自是千古英雄”,何以见得?具体表现在“勇、杀、情、命”四个字上。司马迁叙写项羽之笔,笔力奇伟,可为“英雄之笔”。请结合全文,从“英雄之文”与“英雄之笔”两方面作探讨与赏析。,答案“英雄之文”首先表现在状摹英雄。明代李贽称项羽“自是千古英雄”,何以见得?在一“勇”字:项羽是名副其实的勇冠三军,看他上将军帐中杀宋义,如拾草芥;破釡沉舟,绝地大破秦军,威震诸侯;彭城大战,以三万军马大战数十万汉军,汉军溃败,睢水为之不流;垓下突围,二十八骑在万军中纵横自如。处处是刚勇之举,处处豪气干云。在一“杀”字:项羽性格中还有极为慓悍的一面,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用大量的文字记述了项羽凶残的一面,如杀会稽守、杀宋义、杀襄城军民、坑二十万秦卒、屠咸阳、弑义帝,故而杨维桢认为项羽“嗜杀如嗜食”。在一“情”字:垓下之围,项羽不舍美人与乌骓马,慷慨悲歌,泣下数行;联系项羽少年时的轶事,他的形象一下子血肉丰满起来。在一“命”字:项羽本无统一天下之志,因此篇中项羽“由微而盛,由盛而亡”,早先由八千人随叔叔起兵,至威慑天下的西楚霸王,尔后日渐衰微,直至乌江自刎,全在于他胸中没有经营天下的大志,只为经营自身、荣身东归而已,这种胸襟造成了项羽的悲剧命运。,司马迁叙写项羽之笔,笔力奇伟,可谓“英雄之笔”。由写人而叙战争,借叙战争而写人。项羽本纪以描绘项羽这一人物的形象、刻画这一人物的性格为主,同时也生动地叙写了战争。披卷读之,既可以嗅到战场上的血腥,听到战马的嘶鸣和勇士的猛吼,又可以看见项羽披甲持戟、瞋目而叱、大呼驰下、溃围、斩将、刈旗的神态与身影。项羽本纪正是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写人,在写人的过程中写战争,两者相得益彰。战争因人物而生动、壮观,人物因战争而更显奇伟、动人。 用早年的一件事、一句话,以示人物日后的不凡。这是史记中常见的手法。文章叙述项羽少年学书、学剑、学兵法诸事,以及他看秦始皇渡浙江时说的“彼可取而代也”这句话,表现了项羽的豪迈不群、性情粗疏,为他日后的成功与失败埋下了伏笔。,从描写手法来看,本文以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粗线条勾勒与工笔细描相结合,写出了人物的形与神、言与情。项羽少时的粗疏浅薄,长大以后的勇力过人,只是略略几笔带过,直到消灭秦军主力、扭转战局的巨鹿大战,破釡沉舟,威震诸侯,也还只是从侧面用笔,通过写诸侯的观望、恐惧、畏服,把一个铁骨铮铮的八尺大汉顶天立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在进行粗线条的勾勒,有意夸张了整体之后,司马迁便抓住几个点睛处,工笔细描,刻意求精。垓下之围时悲剧气氛的纵笔渲染,乌江自刎时神态的精雕细刻,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有言有情,形与神、言与情融为一体。,2.项羽与刘邦,谁是真正的英雄?谈谈你的看法。,答案认为项羽是英雄的理由:(1)英勇神武,气吞山河,有英雄之气概;(2)有一段缱绻动人的爱情故事,有英雄之情怀;(3)耿直正派,不耍阴谋诡计,有英雄之正气。其他如讲信义、活得有尊严等等。 认为刘邦是英雄的理由:(1)入关,约法三章,其志气可嘉;(2)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其勇气可嘉。其他如头脑灵活、会用人、做事果断等等。,素养积淀提升,【点击素材】 西楚霸王的没落之途 项羽是一位超群的军事统帅。他能征善战,战场上豪气盖世,叱咤风云。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以寡击众,全歼秦军主力,客观上为刘邦进入咸阳,推翻秦朝创造了条件。楚汉战争中,破田荣,救彭城,取荥阳,夺成皋,一生大战数十次,多获胜利。所以,宋朝大文学家苏洵称赞项羽“有百战百胜之才”。,然而,项羽又是一位悲剧式的人物。秦朝灭亡后,他自称霸王,忙于分封诸侯,扶持六国贵族的残余势力,违背了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造成了混乱割据的局面。他行为残暴,坑杀秦降卒二十万余。入关后,火烧秦宫,大火三月不息。他烧杀掳掠的暴行,违背了人民的意志,是他战败的根本原因。 项羽自恃武功以威慑诸侯,缺乏远见,不争取同盟。又妒贤嫉能,不能用人,招致众叛亲离,军心涣散。军事上,他缺少战略家的眼光,刚愎自用,不纳良言,以致屡失战机。没有巩固的后方基地,没有充足的粮饷和兵源,虽然屡战屡胜,但终由盛而衰。所以,虽然项羽具有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最终也难以避免失败。,【运用示例】项羽,昔日的楚霸王,纵然有盖世神功也无法改变楚国破灭的事实。乌江旁,他已被敌军层层包围,空气中飘荡着象征繁盛的楚歌,悠远婉转。此刻,他刚毅无比的心开始脆弱起来,看到四处躺着的无数兄弟,他懊恼曾经的刚愎自用,悔恨楚国的大好局势和弟兄的生命葬送在自己手里。怀着深深的自责,他把刀架在了自己的脖子上,刹那间,血染红了乌江河畔,倒映着半边天空。残阳如血,楚歌依然哀婉缠绵。一个巨人倒下,却留给后人无限的感慨。,乌江祭(节选) 听说霸王祠就在江对岸,吃罢饭,独自驾船西渡,去寻找那个英雄梦想失落的地方。 霸王祠内留有无数文人名士的墨迹,其中几副楹联特别醒目。一副是: 犹听叱咤之声,外黄未坑能存孺念,壮哉心鄙秦皇帝; 忍见风云变色,虞姬自刎专为报恩,败已头抛吕马童。 一副是: 彼可取而代也,白眼视秦皇,一时气盖人间世; 汉皆已得楚乎,乌骓嗟不逝,千古风悲垓下歌。,【思悟要点】 两副对联写了项羽哪些事情?,提示霸王别姬、东城快战、抛头吕马童、见秦始皇出游时的壮言、垓下之围、四面楚歌。,两副楹联有声有色,有史有典,十分传神。 公元前209年,狂飙从天而落,项羽破土而出,冲天而起,几乎凭他一人之勇,破釜沉舟,击溃秦军主力,百二秦关犹如摧枯拉朽,铁打铜铸的秦帝国转眼之间竟被这天不怕地不怕的楚国后生扫进历史垃圾堆。 项羽以胜利者和复仇者的身份走进了咸阳,会天下英雄,成盟主至尊。从此“霸王”成为项羽的专用名词,历两千年不曾更改。,然而,项羽之不同凡响的魅力绝不止于他的盖世功业。 项羽的魅力在于其鲜明的个性:敢作敢为,敢爱敢恨,赤裸裸、酣畅淋漓。就像邻家男孩那么生动,那么率真,那么自然,自然得伸手可以触摸。 项羽的英雄之美在于他有血有肉,更可贵的是传为千古佳话的虞姬,为本来就色彩斑斓的项羽更增添了一笔惊艳的亮色。“霸王别姬”乃中国战争史上最凄美的故事。仗打到紧要关头,美人犹在军中帐里,胜过书生红袖添香的浪漫,更多几分豪气与悲壮,也为惨烈的沙场平添了一缕文化气氛。,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提示过渡段,承上启下,引出下文对项羽个人魅力的描写。,爱江山更爱美人是中国文化的完美英雄。项羽铁血男儿,此一爱惊天地、泣鬼神,每每读史至此禁不住击节感叹。千年之后,明代一位叫做吴伟业的诗人题诗项王庙: 千夫辟易楚重瞳, 仁敬居然百战中。 博得美人心肯死, 项王此处是英雄。 “博得美人心肯死”,古来英雄有几人?“霸王别姬”使项羽超越历史,升华为一种悲壮且浪漫的文化符号,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不朽。 有谁会对一位睥睨四海、敢爱敢恨的历史风云人物不产生由衷的尊重?,英雄不是帝王,帝王是官家的英雄,英雄是百姓的帝王。历史上项羽是个失败者,不同于掌握着话语权的帝王,留给后人的都是经过修饰的形象。一个活生生的项羽不需要修饰,反倒让人觉得更加可爱。 悲剧是所有英雄元素中最浓烈最富人情味也最能打动人心的元素。所谓大英雄,是风云际会时代事业辉煌、个人悲剧式际遇的杰出人物。正因为悲剧结局,便成了彻头彻尾的英雄。,这句话有什么用意?,提示点明项羽是活生生的,这是他被后人所喜爱的原因。,英雄是颗流星,顺势而生,顺势而逝。在历史舞台上,项羽一出场就成为主角。历史的聚光灯牢牢地锁定于他,那么耀眼,那么强大,就像一尊雕像,展示给世人的永远是一生那么一次最伟大的动作。尽管英雄最后走到末路,而英雄末路最是扣人心扉。猎猎风中,夕阳正红。“剑在手,望四方云动,问天下谁是英雄”,这是一幅多么豪气干云而又悲壮的英雄晚照! 与历史上众英雄相比,项羽的人生结局真是轰轰烈烈。韩信也是英雄,也是以悲剧收场,但收场的方式与项羽比则完全失去了光彩。试想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病死了、老死了,或溺水而亡,或摔了跟头脑溢血,凡此种种寻常凡人生死之法,老百姓如何接受?人生的结局太不英雄了。譬如关公,一个神一般的人物怎么就被绊马索要了性命,太小儿科了!一身是胆的赵子龙不明不白地老死了,霹雳英雄张飞,醉酒后稀里糊涂让无名鼠辈割了脑袋。这些英雄这么个死法,成为老百姓千百年的绵绵心痛。还有南朝梁武帝萧衍,“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一代英才,终了被叛臣所囚,活活饿死。,这一部分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用意?,提示对比手法。把众英雄与项羽作对比,凸显项羽的英雄本色,悲剧色彩。,在中国文化里,彻头彻尾的英雄须是以悲剧结局,而项羽则成为悲剧英雄的典范。你看他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与美人长拥泣别,心爱的人拔剑自刎。到山穷水尽时,而以项羽之勇仍能冲出重围。身后仅余28骑毅然返身杀敌,斩敌无数而己方几无损伤。最后英雄不是被对手所杀,而是在有生存选择的情况下高傲地拥抱死亡,告别人生的方式是拔剑自刎。这种结局,尽善尽美,不仅使英雄的能力不会受到后人一丝丝的质疑,反而愈加彰显英雄本色。 生也创造文化,死亦创造文化。英雄不死,虽死犹生,虽死犹荣。,如何理解这句话。,提示英雄的生与死都创造了历史,“英雄不死、虽死犹生”指英雄的精神名垂千古,对后世的影响持续不绝。,英雄是顺天意创伟业的人物,英雄的人生当然要遵从天意。天亡英雄,无损英雄光彩。 历史上的英雄之所以为英雄,都是具备了这种或那种英雄元素。而项羽则具备了中国古典英雄的全部元素,从而成为空前绝后的英雄典范。 英雄创造了历史,不掩百世荣耀。 天低云暗,秋风萧瑟。我久久地凝视着霸王祠,心头默默祭起一炷清香:英雄是时代的杰出代表,愿历史英雄永远生活在历史的记忆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