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构建精神家园第10课富有的是精神课件鲁人版必修4 .ppt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14070809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构建精神家园第10课富有的是精神课件鲁人版必修4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18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构建精神家园第10课富有的是精神课件鲁人版必修4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18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构建精神家园第10课富有的是精神课件鲁人版必修4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 建构精神家园,10 富 有 的 是 精 神,温馨晨读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自主积累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合作探究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文本拓展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栏目索引,温馨晨读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哲思品悟,点亮一盏感恩的灯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明亮的灯,因为爱使这盏灯明亮,这是一盏感恩的灯。感恩是每个人心中都拥有的美德,而每个人心中感恩的灯不一定都能点燃,更不能让心中的欲念吞噬了这珍贵的美德,我们努力让感恩的春天降临人间。 父母给予了我生命,我感恩,让我能体会这美妙的世界。老人们每天伴着清晨的阳光高歌曼舞,是那么快乐。年轻人则迈着匆匆的脚步上班,,脚步声在四周回响。小孩蹦着跳着去上学,一会儿摸摸这儿,一会儿碰碰那儿,那般不经意。鸟儿像一位歌唱家在枝头鸣唱着一首悦耳的歌,鱼儿在水中跳着一支优美的舞蹈,就连那轻轻飘过的风儿也来伴奏,在我的记忆中,父母就像一束温和的阳光照耀着我。 老师授予我一身知识,我感恩,让我在生活中不断前进。老师教给我的每一个字母、每一个数字、每一个汉字都像一块金砖,垒起我知识的殿堂。从上学到放学老师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关心着我们的成长。在我的记忆中,老师就像辛勤的园丁,照顾着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 朋友赋予我快乐的心声,我感恩,让我乐观地对待每一天。每天,,我们都不顾一切地奔跑在蓝天下,正如鸟儿在天空中翱翔。当我烦恼或生气的时候,朋友陪伴在我身边哄着我,让我把一切烦恼都抛走,只留下愉快的心。在我的记忆中,朋友像一扇敞开心扉的门,一扇能散去你心中一切忧虑的门。 我们一生都生活在别人的帮助之下,就让我们来用心去感恩那曾经帮助过你的人吧,让我们在心中点燃一盏感恩的灯! 微感言:,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赏读: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晁错论 赏读:古代创立大业之人,不仅有超世之才,而且必有坚忍不拔之意志。,佳句咀华,3.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 赏读:志向不确立,犹如无舵之船、无绳之马,飘荡放纵,到何处去呢? 4.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诫子书 赏读:不学就不能增加才智,无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返回,谢冕,1932年生,福建福州人。当代著名学者。曾用笔名谢鱼梁。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他著有学术专著十余种,以及散文随笔集世纪留言等,还主编过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丛书等大型丛书。,自主积累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作者视窗,一,本文是作者在北京大学中文系1997年迎新会上的演讲稿。谢冕先生针对当前文学出现“某种缺陷和某种失落”的现象,针对当前人的精神家园贫瘠的状态,针对北大学生容易出现的“聪明绝顶,目空一切”的毛病,从现实、历史和未来的角度阐述了北大应有的精神。,写作背景,二,基础梳理,三,1.给加点的字注音 塑造( ) 曙光( ) 奇迹( ) 硕士( ) 耻辱( ),s,sh,j,shu,ch,答案,答案,沧( ) 苍( ) 伧( ),瞻( ) 赡( ),2.辨形组词,徽( ) 微( ) 徵( ),苛( ) 柯( ) 轲( ) 诃( ),戊( ) 戍( ) 戌( ),寒伧,cn,沧桑,cn,苍白,chen,赡养,zhn,前瞻,shn,契诃夫,hu,校徽,wi,微小,zh,k,苛求,k,枝柯,k,荆轲,h,戌时,w,戊戌,sh,戍边,x,徵音,答案,3.近义辨析 (1)塑造创造 辨析:塑造:用泥土等可塑材料制成人物形象;用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手段表现人物形象。指根据某种理念造出某种东西。创造: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重点在强调造出过去没有的、新的东西。 例句:巴金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他在家这部小说中所 的艺术形象,始终激励着青年一代去追求幸福,去 更加美好的新生活。,塑造,创造,答案,(2)走马观花浮光掠影 辨析:走马观花: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常用来形容不深入细致地观察事物,只是粗略地观察,比喻为表面现象所迷惑。强调过程。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强调结果。 例句:干部下基层的风气还不够浓厚,有的即使下去,也是蜻蜓点水、 ,心思不在群众身上,得到的也只是一些 的印象,根本起不到调查研究的目的。,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答案,4.词语解释 洗礼: 名副其实: 分门别类: 走马观花: 目空一切: 无的放矢:,比喻重大斗争的锻炼和考验。,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也说名符其实。,根据事物的特性分成各种门类。,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也说走马看花。,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没有箭靶乱射箭,比喻言语、行动没有明确目标或不切合 实际。,返回,合作探究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文本助读,结构图示,谢冕先生在这次演讲中,精辟地阐述了北大精神的实质,语重心长地劝导学子要把握好人生机遇,珍惜大好时光,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为未来人生夯实基础。同时要固守心灵的净土,追求一种精神的富有,充实自己的人生。,答案,小组合作,1.文中所说北大富有的是精神,那么北大精神是什么?,答案 从文章本身看,谢冕先生演讲的主要内容虽是如何做学问,强调的却是“做人第一,做学问第二”,主张做人和做学问的统一,爱国和敬业精神的统一。这就是富有的是精神所体现的精神。文中,谢先生指出,北大出过许多学者,也出过许多革命者,这些学者中的出色人物往往品行高洁,而学问也是前瞻和开创的。综合起来看,文章中的这种精神就是北大的精神。诚如文章所阐述的,为什么要精神富有?因为责任重大。怎样让精神富有?学会做人,学会读书。,答案,2.文章第二部分是主体,作者先后阐述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答案 第一,做人第一,做学问第二。第二,要抓紧一切时间读书。谢先生现身说法,给青年学子们传授了几条宝贵的经验: 要边读书边思考,让自己的大脑活跃起来; 不要抱怨和畏难,即使不理解也要先接受它; 这机会一生只有一次,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先做书呆子,然后才能做聪明人。第三,要学好语言,包括外国语言和本国的古代汉语,还要学写毛笔字,识别繁体字。第四,要把文学当做事业去做,不能游戏文学。,答案,3.怎样理解“先做书呆子,然后才能做聪明人”这句话?,答案 这里的“书呆子”显然不是通常所说的读死书、死读书的“两脚书橱”,而是指能抓紧一切机会苦读、动脑筋思考,以充实自己、塑造自己的学子。这里的“聪明人”也绝不是通常所说的那种脑瓜机灵、反应敏捷的人,更不是那些喜欢投机取巧、耍小手段、玩小聪明的人,而是指有理想、有目标,并能坚定不移地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人。这句话包含的朴素而深刻的哲理,不仅适用于读书,也适用于做人,俗话所谓“聪明人须下笨功夫”“聪明反被聪明误”等讲的都是这个道理。,答案,4.怎样理解“做人第一,做学问第二”这句话?,答案 “只有人做好了,学问才能有好的发挥。”这是谢老集一生的经验对青年学生提出的忠告。谢先生只举了李大钊、鲁迅两个典型的例子来印证这一观点。其实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我国自古就有“文品如人品”之说,现在也有“要学做事,先学做人”的提法。可以说,每一个卓有成就的学问家,都同时是崇高人格的典范,其学问和成就正是其崇高人格的外化。反之,卑俗龌龊的灵魂,在泯灭良知的同时,也必然会泯灭学业的成就,这种反面的例子也可以自己补充(赵高、秦桧、严嵩父子、汪精卫等也都颇有才,但历史记录下的只有他们的骂名)。,考点链接,准确理解句子的含意 要想准确理解句子含意,必须做到:(1)注意句子本身的结构(特别是修饰、限制成分)。(2)考虑句子在文章中所处的地位:若是总领句,就必须从它所领起的那些内容去看,去分析;若是过渡句,那就要注意审视上下文段的意思;若是小结句,就必须从它的上文去看,去找相关的信息。(3)要抓住句子的“管辖”范围,从句子的“管区”内寻找答案。,师生探究,有人认为人的生存有三个层面,生理生存、社会生存、精神生存,你认为谢先生所谈北大之精神属于哪个层面?试简析。,答案,返回,答案 生理生存包含吃、穿、住、行等,是生命的基本物质基础,也是人与动物最相近的层面;社会生存,人是群族生存者,必须有社会活动空间,有与文明相和谐的社会空间,是人际交流的体现;精神生存,是人的心灵追求,既是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所在,也是人与人之间素质差别最鲜明的体现。,答案,人的三个层面的生存之间具有内在的辩证关系。人类发展不能脱离必要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了,社会交流的质量也将上升。但人的精神生存又并非是与上述两者同步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发达,不一定精神生活就丰富。人的精神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文中提到学习与历史、学习与现实、学习与未来的关系,实质上涉及的是人的社会生存问题。而在心态浮躁、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谢先生强调加强自身文化修养,这无疑是一种心灵的追求,是一种精神的守候,因此北大精神属于社会生存、精神生存的层面。,返回,一、文本审美,文本拓展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1)谆谆教导,融情其中 全文从开篇到结尾无不融入作者的谆谆教导之情,尤其“做人第一,做学问第二”的教诲更是渗透于文中的字里行间。 (2)朴实无华又不失文采 全篇几乎没有华丽的辞藻,但作者凭借深厚的功底,驾驭着平凡的文字,将意思表达得简明透彻,时时于无意中显露出自然的风采。如“那时想起那一串长长的书单,你真是悔之莫及了”“直接和庄子和李白用他们当年的语言对话”“中文系学生不能直接阅读古文,是耻辱”等。,(3)事例举证,说服有力 文中举李大钊和鲁迅的事例说明做人和做学问的统一、爱国和敬业精神的统一,举自己的例子从正反两面说明要珍惜大好时光,勤奋学习、积累、思考、创造。,二、写法迁移,“物质的贫乏并不等于精神的贫乏。在精神方面,北大是富有的,是强大的,北大的这种富有,足以抵抗那物质的贫乏而引以自豪。”,我来练笔 课文中的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发,请以“物质和精神”为话题写一段文字,400字左右。,答案,返回,答案示例 人生在世,应当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追求自己的幸福。然而,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一些人常常把物质上的富有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以富为乐,以富为贵,甚至为了发财致富而不择手段。那么,是否一个人在物质上富有,就真正实现了其人生价值?答案是否定的。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物质上的富有,并不代表精神上也富有。一个人在精神上是否富有,关键取决于其道德素质、精神境界的高低。,答案,那些品德高尚、目光远大、致力于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人,即使在物质上不一定十分富有,但由于能够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同与尊重,他在精神上就是富有的。相比之下,那些狭隘自私、唯利是图、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的人,虽然可以实现物质上的富有,但由于极少想到回报他人和社会,结果很容易导致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冲突,他在精神上就是贫穷的。物质上的贫穷可以通过努力加以改变,而精神上的贫穷往往是致命的。古今中外不乏这样的例子:一些腰缠万贯的富翁巨贾,无论其曾经拥有多少物质财富,一旦失去了精神支柱,陷入极度的精神空虚,就很容易误入歧途,甚至酿成人生悲剧。,返回,本课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