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疵小学语文教科书

上传人:hao****021 文档编号:140421610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求疵小学语文教科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求疵小学语文教科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求疵小学语文教科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求疵小学语文教科书语文教科书是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是学生学习民族语言的范本。小学语文教科书更是小学生学习汉语言最规范的“例子”,从标点运用、遣词造句、景物描写、事理陈述等各个方面都给小学生以“示范”作用。就这个意义来说,小学语文教科书应该语句规范、用词精当、标点正确、传递信息无误。然而,我们细读人教社、苏教版、北师大小学语文教科书时,发现很多方面不尽如人意,有些甚至存在非常明显的错误。下面仅从“语言文字、逻辑概念、事理常识、图文表意”四个方面分别例举我们的看法。一、语言文字方面1、棋艺高超的秋称为“高手”为好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3课学棋,课文开头写道:古时候,有一位下围棋的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远近闻名。能手,辞海中解释为对于某种工作或技能特别熟练的人。如:纺织能手;插秧能手。善于下围棋的人都长于思考,精于计算。而棋艺达到“远近闻名”程度的秋,他肯定思维缜密,算计精确,围棋技能相当高明。这就不是纺纱织布那样熟练不熟练的问题,而是谋局布子高明不高明的问题。现代汉语词典对“高手”除解释为“技能特别高明的人”外,还特地举了“下棋高手”的例句。俗话说“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这位“棋艺远近闻名”的秋,应该称之为下围棋的“高手”。2、面对面说话,指代宜用“近”指北师大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十二单元“走进森林”中,有篇课文叫大自然的孩子放暑假,文中写道:不一会儿,潜入水里的爸爸冒出头来,木棍上叉了一条鱼。大憨仔问道:“爸,你怎么那么厉害?”“向水獭学的呀!”爸爸说着,头往水里一栽,身体一伸,双脚一蹬,又钻入水底刺鱼去了。“那”是远指,“这”是近指。大憨仔和爸爸同在水中,且面对面说话,大憨仔应该说:“爸,你怎么这么厉害?”写大憨仔与爸爸近距离的对话,指代应当用“近”指。3、“磨好篮子”不搭配人教社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槐乡的孩子,课文结尾写道: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了梦乡。孩子们的小床下放着磨好的长钩刀、篮子。明天,只要是晴天,孩子们又将投入到火热的劳动中这段话中第二个句子里的“磨好”修饰后面的“长钩刀”和“篮子”两个并列词语,说孩子们的小床下放着“磨好的长钩刀”是通顺的,而说“磨好”“篮子”就搭配不当了。4、“带甲百余万”与“指挥千写万马”语意重复北师大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遗迹”中,有篇课文叫秦始皇陵兵马俑,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站在兵马俑坑前,我们仿佛看到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正“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指挥着千军万马,进行统一全国的伟大事业。这段话中的“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跟“指挥千军万马”语意相同,两句并用,显然重复,二者去掉其一才好。5、主语“董奉”不能承接“仿佛绿色的海洋”人教社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杏林春满,文中写道:董奉眺望杏林,仿佛绿色的海洋。这里的“董奉眺望杏林”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而“仿佛绿色的海洋”一句主语不能承前省略,这样就造成了“仿佛绿色的海洋”是个无主语的句子。实际上这是把“董奉眺望杏林”与“杏林仿佛绿色的海洋”两句话糅合到了一块,从而形成了“一句话的结构已经完整,却把它的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话的开头”的杂糅句。这个句子改为“董奉眺望的杏林仿佛绿色的海洋”即可。二、逻辑概念方面1、“河”与“河水”不相同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小河与青草,讲的是小河与青草互为依存、互相帮助的故事:弯弯的小河边长满了青青的小草。小草对小河说:“你的水真清啊,一眼能看到底。”小河说:“这要感谢你呀!是你把河岸的泥土紧紧抱住,要不,我早就变成浑浊的泥水了。”接着,小河对小草说:“你长得碧绿碧绿的,真让人喜爱!”小草说:“这也要感谢你呀!是你给了我充足的水分,要不,我早就干枯了。”小河流得更欢了,小草也长得更绿了。河是什么?水道的通称。“河”与“水”二者虽有联系,但区别明显,绝不等同。课文中的“小河”对“小草”说:“是你把河岸的泥土紧紧抱住,要不,我早就变成浑浊的泥水了。”泥水也好,清水也罢,总之都是河水,你小河怎么可以变成河水了呢?“河”与“水”当属两个不同概念。2、“南”“北”方向错位人教社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有一篇神话故事夸父追日,故事大意是:夸父拿着手枚,提起长腿向太阳落下的地方追去,就在太阳将要落下虞渊的时候,夸父追上了,他无比欢喜地想抓住这个大火球,却口干难耐,在喝干了黄河、渭河里的水后,仍然止不住口渴。他又向北奔去,想喝大泽里的水解渴,可他还没到达大泽,就颓然倒下了,他把手杖向前一抛就长眠于此。夸父的身体变成了一座大山,山的南面有一大片鲜果累累的桃林,那是夸父的手杖变成的。夸父在喝干黄河、渭水之后,又向北奔去,还没到达大泽就因干渴而倒下,他的手杖“奋力向前一抛”。照理说,夸父向北面跑,手杖再向前抛,他的手杖应该在他的身体前面,也就是他的北面,而当夸父的身体变成了大山、手杖变成了桃林时,桃林应该在大山的北面才是,课文却写桃林在“山的南面”,这应该是“南”“北”方向错了位。3、人物类别外延交叉北师大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十单元“金钱”中,有一篇课文叫散落的钞票,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站台上乱起来了,人们追逐着飘落的钱。一个女服务员跑过来大声喊:“把钱交给我!请把钱交给我!”我捡到一张,交给服务员。立明手疾眼快,捡了三张,也交给服务员。一时间,老人、孩子、青年、妇女、解放军战士,纷纷把捡起的钱交到她手中。这段话中的人物分类不恰当,“老人、孩子、青年”是从年龄方面来分的,“妇女”是从性别方面来讲的,“解放军战士”则是从职业方面来说的。“妇女”中有老人、青年、孩子,“解放军战士”中也有老战士、青年战士、女战士等。“老人、青年、孩子、妇女、解放军战士”这几者外延相互交叉,不能构成并列关系。这样的分类明显犯有逻辑错误。4、包含关系不能视为并列关系人教社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七”的要求这样写道:这次口语交际,就是让我们讲讲人物故事。可以讲课本里的,也可以讲课以外的,还可以讲现实生活中的学生获得人物故事,总的来说,只有两个方面:一是课本里面的,二是课本以外的。“现实生活中的”仅是“课本以外的”一个部分,换言之,“课本以外的”涵盖了“现实生活中的”。因此,这种包含关系不能视为并列关系。5、语意表述让人费解北师大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奇妙的海底世界”中,有篇课文叫海底漫步,文中写道:如果你是个潜水员,你想在水下干些什么?也许你要带上水下照相机,去拍摄那些人们从未见过的美丽的鱼:金色的,蓝色的,红色的,长着斑马条纹的,带着长颈鹿花斑的各色各样的鱼,还有弯弯曲曲、随波漂动的海草。是的,海底也许真有各式各样、色彩繁多的鱼,可这些鱼都是“人们从未见过的”,作者是怎么知道海底有那么多色彩美丽的鱼,就不得而知了。6、语意表达缺少依据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小稻秧历险记是一篇科普童话故事,它采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杂草对小稻秧的危害,以及喷洒除草剂对保护稻秧所起的使用。课文写道:小稻秧望着这群蛮不讲理的杂草,说:“我刚搬到大田来,正需要营养,怎么可以交给你们呢?”这群杂草不由分说,一拥而上,拼命跟小稻秧抢营养。小稻秧气得脸色蜡黄,当场就病倒了。突然,一阵毛毛雨从天上飘下来,一棵杂草警觉地抬起头,看了看天说:“不对呀,大晴天怎么会下雨呢?”这时,一个洪亮的声音响起来:“这不是雨,而是除草剂,是专门用来收拾你们的!”杂草问:“你是谁?”“我是喷雾器大夫。”喷雾器一边喷洒着除草剂,一边大声地说,“平时你们欺负小稻秧,现在轮到你们倒霉了。”这段文字告诉读者,小稻秧是“刚搬到”大田里来的。那么小稻秧和这群杂草以往应该是素不相识,更未谋面。你喷雾器大夫说杂草们“平时”欺负了小稻秧,依据何在呢?三、事理常识方面1、人类居住地球何止“一万年”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梦圆飞天,写的是杨利伟乘“神舟”五号飞船成功飞向太空,实现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的事。文中写道:“来到茫茫太空,我看到了神奇美丽的景色。舷窗外,阳光把飞船的太阳能帆板照得格外明亮,下面就是人类居住了一万多年的美丽的地球。蔚蓝色的地球披着淡淡的云层,长长的海岸线在大陆和海洋间清晰可辨。飞船高速飞行着,一会儿白天,一会儿黑夜。黑白交替之间,地球的边缘仿佛镶了一道美丽的金边,景色十分迷人。”啊!这就是杨利伟眼中的太空,这就是他眼中的地球。课文写“下面就是人类居住了一万多年的美丽的地球”这句话有悖科学常识。地球有几十亿年历史,居住在地球上的早期人类距今已有几百万年,无论从哪个角度讲,说“人类居住了一万多年的地球”,明显犯了常识性错误。即使这句话出自杨利伟的原话,教材编写者也应该给以修正。2、意大利的货币单位不是“元”“角”“分”北师大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方法”中,有一篇美国著名畅销书作家、国际营销大师贝克哈吉斯的作品管道,文章讲的是一个很久很久以前发生在意大利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有布鲁诺和柏波罗的一些对话:“布鲁诺,我有一个计划。”第二天早上,当他们抓起水桶往河边奔去时,柏波罗说,“一天才几毛钱的报酬,却要这样来回提水,干脆我们修一条管道将水从河里引进村里去吧。”“一条管道?谁听说过这样的事?”布鲁诺大声嚷道,“柏波罗,我们有一份很不错的工作。我一天可以提一百桶水。一分钱一桶水的话,一天就是一元钱!我是富人了”课文叙述明确地交待了故事是发生在意大利,根据我们查阅相关资料,意大利的货币单位从没用过“元、角、分”。而课本中用的钱币单位却是中国现行的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甚至还有中国人的口头语几毛钱。编者忽略了文章表述的准确性。3、“露珠”当晚就来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小露珠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太阳公公散发的热量越来越大,小露珠的身子越来越轻了。渐渐地,她变成了水蒸气,向空中飘去小露珠向大伙儿一一告别,她笑盈盈地说:“我明天还会来的。”气象知识告诉我们,露珠是从夜幕降临时就开始形成的,第二天早晨随着太阳渐渐升高,小露珠逐渐被蒸发消失。课文开头已经告诉我们这个常识:“夜幕降临了,草叶上、花朵上、禾苗上出现了一颗颗小露珠。”而课文的结尾描写小露珠在向大伙告别时却说“我明天还会来的”,事实上,小露珠当天“夜幕降临”时就来了。4、从西域传入我国的葡萄、石榴、黄瓜等应该是“植物”人教社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丝绸之路,对张骞通西域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时写道:公元前119年他第二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他们翻过崇山峻岭,将中国的养蚕、缫丝、冶铁、造纸、凿井、灌溉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等食品带到我国。两千多年前,交通极不发达,从西安到达中亚、西亚或欧洲,仅靠骆驼行走,少则几月,多则几年。那时还没有保鲜技术,葡萄、石榴、黄瓜、无花果等带到中国的应该是这些植物的种子,绝不会是鲜果。因此,课文将这些与核桃、蚕豆、芝麻等统统称之为“食品”,显然不够恰当。我们认为,还是将“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等称为“植物”为宜。5、哥伦布没有把探险船队“带回过意大利”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维生素C的故事开头写道:“哥伦布是16世纪意大利伟大的航海家,他常常带领船队在大西洋上乘风破浪,远航探险。”随后课文写了哥伦布一次率领船队远洋航行,发现了维生素C治好“怪病”的故事。我们查阅了浙江少儿出版社出版的孙侃著哥伦布、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将无同著哥伦布的故事、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李隆庆著哥伦布全传、海燕出版社出版的(俄)斯韦特著曹继荣译的哥伦布等书籍,都介绍哥伦布于1451年出生在意大利的热那亚。1476年前,哥伦布一直在地中海一带从事海上活动。此后,哥伦布一直居住国外并接受地圆学说,相信由欧洲一直西航,能够到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他到处活动,准备西航,直到1492年,他的西航计划才获得西班牙女王的支持。于是,哥伦布四次率船队西航探险,成功横渡大西洋,开辟了由欧洲通往美洲的新航线。维生素C的故事所写内容就是哥伦布从西班牙出发西航探险途中发生的故事。而课文写“哥伦布一回到意大利,就把这些船员起死回生的奇迹讲给医生们听”,事实上,哥伦布虽然是意大利人,但他从来没有把探险船队带回过意大利。6、“化石”与“实物”是两码事人教社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活化石,课文第一自然段这样写道:在博物馆里,我们观看一块块化石,就能看到亿万年前的动物、植物。那么你看过活化石吗?化石是自然作用在地层中保存下来的遗体、遗迹,以及生物体分解后的有机体残余等,它完全不同于实物。我们在博物馆里看到鸟的化石、鱼的化石、恐龙的化石,并不等于真正看到了实物的鸟、鱼和恐龙。因此,“在博物馆里,我们观看一块块化石”,绝对不能“看到亿万年前的动物、植物”。“化石”与“实物”完全是两码事。四、图文表意方面1、金秋哪有荷花、荷苞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识字1,是一组归类识字,内容是:金秋 烟波 水乡芦苇 菱藕 荷塘夕阳 归舟 渔歌枫叶 灯火 月光按照编者的意图,这组归类识字是让学生学习水乡秋天景物的词语。课本为这组秋景配了一幅漂亮的彩图:行将西下的夕阳,小桥人家,碧波荡漾,船帆点点,芦花随风摇曳,白藕鲜鲜嫩嫩,荷花有的鲜艳盛开,有的含苞欲放从画面上看,说它是夏景也是,因为它有荷花、荷苞;说它是秋景也是,因为画面上有芦花、红枫叶。绘画者忽略了这样一个常识:六月荷花满池红,荷花开在夏季;而红枫叶、芦花是深秋之物。这组归类识字,除识字外,还要让学生认识金秋水乡的景色特征,那么荷花、荷苞就不应该出现在画面上。2、“白梅”与“雪”方能相似相融北师大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十五单元“冬天”中选学了王安石的梅,要求学生“读一读,背一背”这首小诗。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二十个字,却形象地写出了梅花凌寒开放、暗香涌动的高洁品性。那么诗中所写的梅花是白梅还是红梅呢?显然是白梅。白梅与雪相似相融,自成一体。梅花又开在寒冬,这就很容易使人把洁白的梅花与白雪联系起来。唐代诗人张渭在早梅中就写道“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这除了反映梅花的早发,更点出了梅花的洁白如雪。王安石的“遥知不是雪”含蓄地写出了梅花的纯净洁白,它实际上曲折地反映了梅花的洁白似雪。试想,如果梅花不是白色,而是红色,诗人怎么会由此联想到白雪呢?历代诗词名句鉴赏(四川辞书出版社)在赏析“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时写道:虽然白梅花开得正盛,远远望去和枝上的雪差不多,但却知道那不是白雪,而是白梅,因为随着微风吹过,有一阵淡淡的清香飘过来。我们从诸多赏析王安石这首诗的文章及相关资料看,也都一致认为诗中所写的梅花是白梅。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课本上这首诗旁却配了一幅红梅图,这不能不说是作画者误解了王安石的这首名诗。3、“赶海”并不在海里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赶海,课文记叙了“我”童年时代跟舅舅赶海的事,生动地展示了赶海的无穷乐趣,表达了作者对大海、对生活的热爱。为了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课本上配了一幅很大的“赶海图”。教学参考书上说:课文插图再现了课文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悟课文。笔者生活在海边,对“赶海”有着亲身的生活体验。“赶海”是怎么回事呢?“赶海”就是居住在海边的人们,根据潮涨潮落的规律,赶在落潮时机,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说得具体点, “赶海”就是人们赶在海潮退去之后,去捡拾滞留在海滩上的海蚬、海螺、海带、海蛰之类,或者捕捉积水中、礁石之间的小鱼、小虾、小蟹,挖礁石上的海贝等。总之,“赶海”都是在海滩上进行的,绝不会跑到大海里去。课文对“赶海”活动也有描写:“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捉螃蟹,有的捞海鱼,有的捡贝壳”(这里的“捡贝壳”应该是捡海蚬、海螺之类,“赶海”的人是从不捡贝壳这类玩意儿的),文中这段描写已经明确告诉读者“赶海”是一种在海滩上的活动。而课本插图上的人群,哪里是在“赶海”?分明是在浅海里嬉戏玩耍!这样的插图,根本没有“再现了课文情境”,也不可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体悟课文”。4、女娲并非用五彩石补天人教社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有篇著名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女娲是怎么补天的呢?文中有段描写说得十分明白: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了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这段文字告诉我们,女娲补天并非是直接用五彩石去补,而是把五彩石炼成了液体后,用液体往上泼,才补好天上大窟窿的。然而,课本上的大幅彩图上却是女娲手持五彩石直接往天空的大窟窿上补,这显然与课文描写不符。5、武松虎背打虎将“骑虎难下”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6有一道学生讨论题:王红同学读了水浒传里武松打虎的故事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为配合讨论这个问题,课本附有一幅“武松骑在虎背上打虎”的彩图。这幅彩图与水浒传原著描写不相符合。水浒传描写武松在山下喝了十八碗酒之后,提了哨棒,乘着酒兴,走上冈来。正要在一块大青山上躺下睡一觉,忽然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武松机敏地闪过老虎的“掀”、“剪”、“扑”三招,就在老虎劲儿泄了一半再次扑向武松、两只前爪已搭在武松面前时,武松两只手就势把老虎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老虎的挣扎、咆哮,将身下扒成了一个土坑。这时,武松趁势把老虎的头按进土坑里。这是武松打死老虎的关键条件。从力气来看,武松与老虎相搏,显然处于劣势。武松打死老虎,固然与他的力气、勇气有关,但是,更重要的是他的智慧抓住把虎头按进坑里的时机,然后脚踢虎面,拳打虎头如果武松是骑在虎背上打虎,毫无疑问,他将“骑虎难下”。以上是我们觉得人教社、苏教版、北师大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需要商榷的几个方面问题。此外,课本中还有错用标点、指代不清、语意含糊、比喻欠妥、改编失当、文题不合等问题,我们不去一一细说。小学语文教科书是国民教育的基础,它的标杆作用毋庸赘言。语文教科书的规范、准确、科学,直接关系到语文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关系到学生的终生发展,这是涉及亿万小学生的大事,也是涉及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大事。鉴于此,我们不揣浅陋,提出以上不成熟看法,其目的让影响深远的人教社、苏教版、北师大小学语文教材更加完善,趋向完美,真正成为精品。江苏省灌云县伊山中心小学胜利校区 汪琦 小学语文高级教师 曹玮 小学语文特级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