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诚信内涵刍议 诚信的内涵和当代意义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140228981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诚信内涵刍议 诚信的内涵和当代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当代诚信内涵刍议 诚信的内涵和当代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当代诚信内涵刍议 诚信的内涵和当代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代诚信内涵刍议 诚信的内涵和当代意义 摘要:诚信是一个历史范围,包含道德、经济、法律三个层面的内涵:道德诚信是普遍的人类德性要求,是一切社会交往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经济诚信是道德诚信在经济领域的实践演化结果,是降低交易成本的有效手段;法律诚信则是“道德规范法律化”的历史嬗变,是经济诚信的“直接法律翻译”,它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对人类行为实施她律,是寻求当事人及当事人和社会之间利益均衡的外部约束制度。在从传统走向当代的历史进程中,当代诚信熔三者于一体。应在此认识基础上加强当代诚信建设。关键词:诚信;道德;经济;法律古今中外,诚信是大家进行一切社会、经济交往的基础。然而,目前社会诚信缺失问题却仍然相当突出,地沟油、价格欺诈、财务造假、“楼脆脆”、“桥糊糊”等新闻纷纷见诸报端。这些商业欺诈、制假售假、质量伪劣等事件的发生,不但破坏市场和社会秩序,而且危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花大力气进行整改。加强诚信建设是时代的迫切要求!中国已经进入改革开放后的第二个三十年,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任务更为艰巨繁重。为此,政府提出要“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要深入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社会主义关键价值体系建设,增强全社会的法制意识,增强社会诚信。那么,到底什么是诚信?当代诚信含有什么内涵?这是诚信建设首先必需明晰的问题。一、 道德诚信作为初始性的道德规范和伦理要求,道德诚信本质上是一个由人格自律组成的德性范围,要求大家言语真实、恪守诺言。在中国,这一道德要求始于商周时期,兴于春秋战国。今后的历代思想家、统治者全部在不停地提升和强化诚信的道德本性,使诚信居于封建道德的关键并和其它规范相互贯通。春秋战国时期的诚信思想在诸子百家的大力发展下,内涵逐步丰富,包含立身立业、社会交往、政治统治等很多方面的内容,并经儒家提倡,成为经世致用的道德规范。孔子的诚信思想关键记载在论语中,且集中于对“信”的系统论述上。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民无信不立”等。孟子发展了孔子的诚信思想,并把诚、信连用,提出“好友有信”是处理人伦关系的基础法则之一。荀子把“诚”从做人之道扩展为治世之道,指出“诚”乃“政事之本”。在儒家经典礼记大学中,“诚意”作为“八条目”之一,是连接“格物”、“致知”和“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要步骤,成为道德内养和外成的关节点,含有促进道德完善、家庭和睦、国家兴旺和天下安宁的多个社会功效。以“兼相爱,交相利”为学说基础的先秦墨家,一直把诚信作为评价仁人的一条主要道德标准,强调“志强智达,言信行果”,极力推崇忠信之士。道家以“真”、“信”、“精诚”等来表示诚信观,主张“真者,精诚之至也”,而“精诚发于内”;提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同时告诫“轻诺必寡信”。法家十分看重诚信的道德规范功用,主张做人要讲诚信,认为“小信成则大信立”,将“诚信”作为一个治国手段而加以强调。史家、杂家、兵家等也分别从立身、社交、治国等方面强调了诚信的社会功用。其后,经过理学、道教、佛教等的发展,诚信的内涵愈加丰富。程朱理学认为诚信能够分为三个层次:内诚于心、外化于人、忠诚信义。道教在立教时就强调,诚信既是学道修道的基础,也是做人做事的根本,明确提出“天下之事,孝忠诚信为大”,要求大家“人当常相教为善,有诚信”。佛教认为诚信是社会最普遍、最基础的伦理价值需要,也是人必需而且应该具有的基础素质和品格,并教化修行者“人有诚信之心,可自得度”。综上可见,因为在成己、成人、成事中的重大功用,诚信被视为一切道德标准和道德行为的根本,成为“五常之本,百行之源”,其道德教化功效绵延数千年而不衰。伴随历史的发展,诚信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西方的诚信伦理最早产生于宗教。如旧约箴言中有“行事老实的,为上帝所喜悦”的言论;“摩西十诫”将“不作伪证”作为最主要的道德戒律等。可见,道德诚信亦是西方诚信观的首要和基础内涵。经过数千年的演绎和强化,道德诚信已经成为教义、信仰植根于当代西方社会,成为民众一个自觉自愿的人格品质追求。二、 经济诚信经济交往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不论是“熟人社会”,还是“陌生人社会”,诚信全部是经济主体的行为规范和经济交往活动的基础准则。古今中外,概不例外。历史上,中国长久处于以农为本的农业经济社会,但从奴隶社会开始,物物交换还是遏制不住地发展了起来。到明清时期,城镇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发展。为规范“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市场秩序,中国古代建立了以诚信无欺为关键的商业经济规范。如要求“贾民禁伪而除诈”,“布帛狄来表粗不中数,幅广不中量,不鬻市”;“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麻缕丝絮轻重同,则贾相若;五谷多寡同,则贾相若;屦大小同,则贾相若”等。在长久的经济活动中,商贾们经过实践也认识到制假贩假、坑蒙拐骗、囤积居奇等不义行为是不可能有长远的经济利益的,只有诚信无欺才能赢得市场和用户。所以,各商帮、行会全部制订了以诚信为本的全方面系统、细致严格的行规、行约和从业人员操守规范,形成了独具中国乡土特色的“从心”的诚信“规矩”。这一“规矩”建立在“从心的”个人诚信道德操守自律基础上,又经过社会、经济交往实践“习”出来。正是因为恪守货真价实、买卖公平、童叟无欺的经济诚信准则,才造就了如徽商、晋商这么规模大、实力强、雄视中国商界数百年而不衰的古代传奇商帮。西方历史中没有中国传统的“家国同构”现象,贸易主义政策早在古希腊时期即已推行,较发达的商品经济交往促进大家较早地从“熟人社会”进入到“陌生人的世界”。伴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扩张,契约作为一个商业手段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生活实际上,古希腊文化延伸出来的契约伦理被认为是西方诚信的另一个源头。在经济交往中,双方或多方当事人经过签订和实施合意性契约来确保交易顺利进行。大家经过利益交换的重复博弈后发觉,信守承诺才能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不然必是两败俱伤或交易失败。于是,诚信也就变成为“经济行为主体之间自然而然的事情”。这种受到利益驱使的契约诚信,其本质上反应的首先是经济规律,是行为主体在长久的社会经济交往过程中为寻求长久稳定的经济利益而形成的必定理性选择,并成为降低交易成本的有效手段。德国著名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揭示老实守信对于市场交易的主要意义时,不止一次地强调:诚信就是金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