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二古代诗歌阅读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39402229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2.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十二古代诗歌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专题十二古代诗歌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专题十二古代诗歌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十二知人论世,缘景明情相传,有一次苏东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我们不妨来品味一番。“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了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出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一、真题体验1(2013湖北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临 江 仙欧阳修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答: (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5分)答: 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联系词人写此词时的生活境遇、思想状况等,注意注释里“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等内容。朋友远道来访,由此可联想到词人与友人久别重逢的喜悦。二是结合有关词句进行分析。上片中的“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表达了词人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下片中的“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则又写出了词人与友人离别的愁绪。(2)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一要注意抓住前人对此词的评论“飘逸”进行具体分析,二要对“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进行具体分析。在这两句中,“阆山”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而“阆苑”则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词人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可谓想象奇特,使得词作虚实结合,富有浪漫色彩。在这两句中,“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使得其境界分外开阔,展示了词作的飘逸之姿。另外,词人以“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以“楼高”句设想将来,也使得本词的语言灵动飘逸,别致脱俗。参考答案:(1)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久别重逢的喜悦;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离别在即的愁绪。(2)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2(2012湖北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送邹明府游灵武注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答: (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答: 参考答案:(1)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2)“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3(2011湖北高考)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登城 刘敞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浅深山色高低树, 一片江南水墨图。望湖楼晚景 苏轼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 ,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2分)(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2分)答: (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答: 参考答案:(1)濛濛细雨(2)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濛濛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所云“江南水墨图”意境。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3)刘诗通过写雨映寒空,山深树幽,倚楼眺望的一幅水墨画,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江南水墨图。苏诗通过写横风斜雨,潮江涌动,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雨前、雨后的壮观美景。二、考情分析近几年湖北高考古代诗歌阅读题考查统计如下:年份诗歌题材题目设问涉及考点2013临江仙(欧阳修)宋词(酬赠词)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思想感情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5分)语言风格、表达技巧2012送邹明府游灵武(贾岛)唐诗(送别友人)(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形象(人物形象)(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语言(炼字)2011登城(刘敞) 望湖楼晚景(苏轼)宋诗(写景抒情)(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2分)思想内容(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2分)表达技巧(结构技巧)(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诗歌风格、表达技巧综上分析,湖北高考古代诗歌阅读题特点如下:1命题角度从体裁上看,以唐宋诗词为主,选用了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和体裁,如唐代考查了贾岛、皇甫松的作品;宋代考查了刘敞、苏轼的诗;还考查了宋词,如欧阳修的作品。从题材看,以送别、写景抒情、借古咏怀为主。2考查目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思想感情均灵活考查。从2010年到2011年都考查了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2012年考查了语言和形象,2013年则考查了语言和思想感情。3考查难度从设题角度看,切入口都比较小,命题指向都比较明确,如2010年直接点明诗中运用了对比衬托的表现手法,2013年直接点明“飘逸”的风格,只要求考生结合作品举例阐释,所以总体难度不大。补上一课如何读懂古诗歌古诗歌鉴赏是历年来高考的必考考点,涉及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感情等几个方面,因对学生语文素养和鉴赏能力的考查全面深入而受到命题人的青睐。但考生考试中诗歌鉴赏得分普遍较低,甚至说很差。究其原因,在于诗歌读不懂,思路不清晰,答题不规范,而读不懂是最根本、最主要的原因。下面我们就在考场上考生如何才能在短时间内快速读懂诗歌作一指导。古诗歌“三步阅读法”模板示范 第一步:看标题,定题材知大概标题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读标题可以读出以下内容: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作品的感情基调;诗歌的主要内容;诗歌的题材。第二步:看注释,挖掘暗示信息注释往往暗示着重要信息,一定要仔细审读。注释的内容有:提供写作的背景,暗示主旨感情;介绍作者,暗示思想情感、写作风格;解释重点词语,帮助理解诗句;注解典故;提供与“此诗作于贬官或流放之际”类似的注解。第三步:看正文,把握诗歌要素1理清诗歌结构诗词古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起”用于扣题;“承”对诗意申述;“转”用于拓展诗境;“合”收束主篇,卒章显志。2抓住关键词句,定位诗歌的情感基调(1)结句和其他表明诗眼的字句,往往直接透露了诗的主旨。(2)诗词中的一两个字往往揭示了其情感,这样的字叫“情感语言”。如抓住了这些字,把握思想感情往往既快又准。它不单单是诗眼、词眼,有时藏在写景叙事句中。3把握诗歌六要素通过读诗,准确把握诗歌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明白诗中借助怎样的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事理。示例前四句写江上“恶风卷浪,湍急风猛,浪涛骇人”的景色,扣住“舟”中所见之景,情为景移,暗含内心的愤懑之情。后四句由写景转入抒情,身处空旷荒境地,表达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后两句为关键句,直接抒发内心感叹人世的坎坷、人生的悲痛,说不尽还家去国的有志难伸、壮志未酬的复杂感情。诗歌写作者被罢官后,乘船离去,行进在江中时的所见所感。交代了地点是在江中船上;暗示了诗歌题材(羁旅诗);暗示了作者情感:旅途艰难,内心悲伤。交代写作背景是“因受牵综上分析,可以看出本诗是一首羁旅行役诗,诗人从写江上风涛入手,以痛感世事艰虞作结;前四句极写风浪的险恶,后四句流露志士的悲辛,借景抒情,情在景中,深沉悲壮,表达出时光流逝、壮志未酬的悲辛。连被罢职”,暗示作者仕途不畅,感慨世事艰辛。点明写作时间:“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暗示作者内心感情凄苦、悲辛。“风用壮”属于难点注解,帮助理解诗句。古诗歌“三步阅读法”模板应用 前两句写“北山把它的翠绿的泉水输送给山塘,于是涨满了陂堤;不管是直的堑沟,曲的塘岸,都呈现一片滟滟的波光”的景色,既生动形象地写出春天的生机盎然,又扣住诗题北山。“输”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后两句为关键句,描写诗人“久坐数落花”和“缓寻芳草”,流连于自然的美景,不愿归去。诗歌反映出了一种悠闲的意境,抒写了诗人神离尘寰、心无挂碍的超脱情怀。诗歌通过描绘北山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闲适、无奈、落寞、孤独的感情。交代了写作对象:北山;点明了诗歌的类别:山水诗;暗示了写作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介绍作者情况:王安石晚年在北山隐居,暗示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情。(1)请分析首句中“输”字的妙处。(4分)答:参考答案:“输”字用了拟人化(化静为动)手法,“北山将翠绿的泉水输送给山塘,春水涨满陂堤,呈现出滟滟的波光”,生动传神地描写出春天的生机盎然。能够点明“拟人化手法(或化静为动)”给2分;能够结合诗句分析,能扣住“翠绿的泉水”给1分;能够答出效果,“生动传神”的效果给1分;或者答“表现出作者对北山春光的喜爱之情”也给1分(2)诗的三、四句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答:参考答案:诗人悠闲地数着落花久坐,又慢慢地寻着碧绿的春草回家。“坐久”“归迟”表现出诗人的从容不迫,悠闲自得。“细数”“缓寻”则暗含了一种百无聊赖的闲愁。(能够答出点给2分,其中一句1分;能够答出点中任何一点给2分。第点答“恬淡闲适”“淡泊闲散”等同样给2分,答“喜爱、愉悦”等不给分;第点答“失落、无奈、落寞、孤独”等同样给2分,答“伤感、悲伤”等可给1分)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首联两句远写越王故国群山环绕,虎豹雄关的险峻。颔联两句近写青铜巨兽在萧瑟凄清的秋风下,蒙霜含露,泣诉往事。江上暮鸦点点,背对残阳晚照回归老巢。采用拟人手法表明时序变迁、人事代谢。古今对比,生动形象。颈联两句为关键句,由历史陈迹品评英雄人物,抒发感慨(哀婉忧伤)之情。尾联两句是近景描写,抒发对昔日繁华的没落、逝去的哀婉之情。这是一首登临凭吊的诗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怀古悲今,感叹盛世伟人的逝去,寄托了作者壮志难酬、抑郁不舒的苦闷。风格苍悲壮,慷慨雄浑,富有气势,善于写景抒情。交代了写作对象:越台;点明了诗歌题材:咏史怀古诗;暗示了作者感叹世事变迁,抒发怀古悲今之情。点明写作对象“越台”,表明作者登临凭吊的人物是越王,暗示了作者叹惋忧伤之情。点明作者身份及处境:暗示作者感叹自己人生不得志、壮志难酬。(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参考答案:本诗通过怀念汉闽越王,寄托了作者壮志难酬、抑郁不舒的苦闷。(2)这首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答:参考答案: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如颔联和尾联分别以傍晚时分站在山上所见到的凄凉秋景,来抒发自己内心的哀伤。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第一节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如何评价一首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生往往感到难以解答,不知所措,为此,我们本着解决考生困惑和“分类定感情,依题巧切入”的目的,从题材和题型两个角度进行讲解,便于考生快速、准确、全面地把握一首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一、从题材角度把握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一)咏史怀古诗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内涵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内容借怀古叹今叹个人命运的坎坷。(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2)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3)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4)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标志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情感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应用体验1(2011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秦国怀古周朴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答:参考答案: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二)咏物言志诗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内涵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内容单纯咏物、托物言志(寓意)、托物喻理、托物讽世。(1)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2)从修辞手法看,主要是比喻(比况)、象征、拟人和对比。(3)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标志 从对象上来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物。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韵、精神进行吟咏。从题目上来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形式。情感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应用体验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题 榴 花朱熹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参考答案:表达了作者对美丽的榴花无人观赏的慨叹,并借此抒发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无限感叹。(三)羁旅思乡诗他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人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内涵诗人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等,对所见所闻有所感,借此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和人生感叹、漂泊愁苦。内容借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叹,表达思亲怀乡之情。主题有潦倒失意,漂泊哀伤,思念亲人等。(1)借景抒情(或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2)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3)侧面落笔。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4)因梦寄情,虚实结合。标志诗题中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浮云、梧桐叶落、西楼、高楼、危楼、危栏等。情感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应用体验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夜宿田家戴复古簦笠相随走路歧,一春不换旧征衣。雨行山崦黄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身在乱蛙声里睡,身从化蝶梦中归。乡书十寄九不达,天北天南雁自飞。注簦笠:类似现代伞而有柄的笠。崦:山。化蝶:睡梦。指庄周化蝶的典故。诗歌前两联描写了诗人怎样的境况?全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答:参考答案:前两联描写了诗人旅途的艰苦:只身一人四处漂泊,衣服长时间不能换洗;雨天山路行走艰难,入夜叩门寄宿田家。(共4分,总说1分,分析3分)全诗表现了诗人孤寂无依之情和深切的乡思、乡愁。(2分) (四)送别怀人诗多情自古伤离别,一种分别多样情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内涵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内容送别诗涉及的范围极广,有君臣官场赠别,有市井朋友相别,有亲人情人送别。(1)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2)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3)以乐景衬哀情(也叫乐景写哀或反衬)。(4)想象(也叫虚拟或虚实结合)。送别诗常借助想象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标志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常见意象:“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也在送别怀人诗中出现)情感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 应用体验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京中有怀杜审言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注作者曾跟随武则天在东都洛阳居住,并结识了许多文臣武将,成为知己和好友,第二年春天,他又伴驾回到西都长安。游秦:此处指游长安。尾联诗意转折,请结合全诗,分析该联所表达的思想情感。(4分)答:参考答案:诗人寄语自己思念的东都朋友,今年春光好,明年春光更胜于今年。诗人一反孤独伤感之情,将思念化为祝福,将孤独化为自信,将感情升华为喜悦自信,抒发了 对洛阳万物无不眷念和热爱之情,表现出昂扬向上的乐观情怀。(五)边塞征战诗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慷慨情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内涵边塞征战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内容边塞诗多表现从军出塞,保家卫国,民族交往,塞上风情;或抒报国壮志,或发反战呼声,或记现实战事。(1)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2)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侧面烘托、动作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3)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虚实结合等手法。标志标题往往有“行”“军”“征人”“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常见意象: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边关、雨雪、风沙等)、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等)、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羌笛、琵琶、战马等)、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阳关三叠渭城曲等)、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情感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喜悦。应用体验5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山丹题壁明杨一清关山逼仄人踪少,风雨苍茫野色昏。万里一身方独往,百年多事共谁论。东风四月初生草,落日孤城蚤闭门。记取汉兵追寇地,沙场尤有未招魂。注山丹:即今甘肃山丹县,明代设山丹卫,地处河西走廊蜂腰部,自古为东西交通要道;汉时霍去病曾率兵在此与匈奴作战。杨一清:明朝人,官至内阁首辅,曾三次出镇西北边关。逼仄:狭窄的意思。诗的尾联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析。(4分)答:参考答案:(示例一)通过追慕汉家将士保家卫国、开疆拓土的功绩,表现了诗人因追怀前人而产生的昂扬奋发的激情和对在边塞建功立业的渴望。(示例二)通过写古代将士战死沙场无人招魂,表现了诗人对战场死难者的同情怜悯以及对造成灾难的战争的厌倦之情。(六)山水田园诗山光水色养性灵,登山观海总溢情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内涵山水田园诗是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内容山水田园诗的基本内容是自然山川与田园风物。(1)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2)写景的表现手法有:白描与工笔;观察角度高、低、俯、仰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运用;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3)常用的抒情方法:借景抒情,融情入景。乐景写哀情(反衬)。标志山水田园诗分为山水诗与田园诗。山水诗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田园诗指主要以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常见意象: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情感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借凄风苦雨,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应用体验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注这首诗是王禹偁于太宗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写的。原:原野。从全诗来看,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4分)答:参考答案:作者的感情经历了由悠然到惆怅的变化过程。前三联写作者骑马走在山路上,看到黄菊、山峰、落叶、荞麦花,听到秋声,欣赏到山村的美景,心情悠然自得;当看到原野上酷似家乡的大树时,则勾起了乡愁,再加上仕途受挫,所以心情一下子变得惆怅起来。 (七)爱情闺怨诗心有灵犀情无限,明月孤灯梦难圆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内涵爱情闺怨诗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苦。内容表现诗人对妻子的真挚感情的作品,主要包括赠内诗和悼亡诗两类以妇女角度写的闺怨诗,它包括宫怨诗、离妇诗、弃妇诗、别离相思诗。(1)比兴(托物起兴)。先从自然之物写起,然后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引出所要表达的事情或情感,物的描写起烘托感情、渲染气氛的作用。(2)反衬。寒月孤灯、冷衾泪枕、月落星稀、凄风苦雨、漏声雁影等凄凉之景往往衬托主人公的孤寂与幽怨,青青杨柳、斜燕双飞、春风浩荡等充满活力生机之景更能反衬闺中思妇的悲伤与幽怨。(3)先扬后抑。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本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标志标题中多含“怨”“怀”“思”“别”“忆”“望夫”“妇叹”“闺怨”“幽恨”或直接用“无题”等字眼。常见意象:“眉锁”“翠楼”“碧纱”“白发”“秋风”“夜雨”“寒月”“寒衣”“残梦”“泪如雨”“春风杨柳”“雁声月明”“红妆对镜”“喜鹊报枝”“雨燕双飞”“临笺泪长”等。情感表现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此类情感主要体现在宫怨诗中。思妇空闺、思念亲人、盼夫早归、渴望团聚的哀伤之情。情梦难圆的遗憾与怅惘之情。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应用体验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寒 闺 怨白居易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注唐代府兵制度规定,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取备用。但征戍日久,衣服破损,就要由家中寄去补充更换,特别是需要御寒的冬衣。细读此诗,谈谈诗中所刻画的闺中女子心有何“怨”。(4分)答:参考答案: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内心思念,寂寞孤独;秋霜欲下,冬衣未成,心中焦虑。二、从题型角度例析“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题的答题技巧下面我们从题型的角度一一列举实例,对评价思想内容型和评价观点态度型诗歌鉴赏题的答题策略和方法进行剖析。 (一)评价思想内容型评价思想内容是理解诗歌中描写的物、人、事等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概括作者情感和主旨,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深入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高考中,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体现为提炼情感主旨和理解诗句意义等。1提炼情感主旨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结合诗歌简要分析。答:参考答案:前六句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场景,“微雨”“暮钟”“漠漠”“冥冥”等词语奠定了沉重的情感基调;后两句直写相送情景,表达了诗人送别朋友时浓重的眷恋不舍之情。解题方略提炼情感主旨“三步走”第一步,抓住诗题,确定诗歌题材,初步感知诗歌情感。如上面这首唐诗,由诗题“赋得暮雨送李胄”可知,这是一首赠友送别诗,要表达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第二步,借助描写的景物和典型的意象,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整体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分析上面这首诗可以看出,此诗开门见山,点出是在暮雨时分送别李胄,前六句点出送别的时间、地点、场景,而其中微雨、暮钟、远帆、归鸟等等,都是蕴涵沉重情感的景物,为这次送别定下了感情基调。第三步,抓住关键词语,明确诗歌所要表现的思想情感和主旨。上面诗歌中,尾联的“无限”和“沾襟”是答题者必须关注的关键词语。抓住了关键词语,也就打开了突破口,自然容易得出结论。第四步,运用答题模板,组织答案。感情产生的原因表达情感的词语(形容词或表达心理活动的动词)。2理解诗句意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雨陈与义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注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颔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答: 参考答案: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解题方略理解诗句意义两步骤第一步,阐明诗句的表面意思,并发掘其深层含意。上面这首宋诗,颔联主要是借景抒情,明确诗句中“燕子”“梧桐”两个意象的含义是答题关键。要将这些意象及其传达的基本内容提炼出来。第二步,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和旨趣。这首宋诗中作者借“燕子”“梧桐”等意象在雨中的感受来抒怀,结合注释所言“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可知,表达了作者怀旧、失落的感情。(二)评价观点态度型评价观点态度就是对诗人通过诗歌表现出来的人生感悟或生活理念等观点和态度作出评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临 江 仙宋侯蒙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注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容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这首词体现了侯蒙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答:参考答案: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象成去“蟾宫”折桂。侯蒙志向高远。如结句所表达的: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解题方略评价观点态度“三步走”第一步,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提炼观点一定要透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外在形式,结合标题、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结合上面这首词后的注释“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以及词句“无端良匠画形容”可知,作者用“如今方表名踪”和“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既写自己无端被人嘲弄;又对那些苦苦钻营,千方百计寻找机会往上爬的小人们的辛辣讽刺。极具幽默、诙谐的韵味。第二步,结合词句进行细致分析,找到原词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来阐述理由和原因。理解词句内容是正确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关键,联系注释中的信息:遇人讥讽“大笑”,“后一举登第”,以及词句中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看我碧霄中”等,可以总结出词人的人生态度:乐观自信、志向高远。注意回答时要结合具体词句来分析印证,而不只是空洞地下结论。第三步,分析评价时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也要有点上的具体剖析。因不能全面把握诗人含蓄、复杂、变化的思想感情而失分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完成后面的题目。双调水仙子夜雨徐再思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这首曲子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加以概括。(3分)我的答案阅卷评点考生甲:考生乙:评点: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对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不够全面,忽视了曲中“逆旅淹留”的江湖漂泊之苦。评点: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对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不够全面,忽视了“江南二老忧”所提供的信息。解题流程“愁”“忧”等,从而确定全曲的感情基调。寻找体现诗人情感的关键词。 这首曲子可以分为四层,前抒发了作者漂泊在外的孤苦之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父母的担忧思念之情。两句为一层,重点写作者的寻找表现诗人情感变化的意象或描述对象。先写“梧叶”“芭蕉”,再写“梦”“灯花”,最后写到“二老”。抓住了这些意象的变化,就抓住了情感的变化。愁苦;第三句为一层,写作 者对家乡的思念;四、五两句为一层,写作者的羁旅之苦;最后三句为一层,表达对父母的担忧思念之情。从“三更归梦三更后”分析作者思念家乡,从“叹新丰逆旅淹留”分析作者漂泊的孤苦,从“江南二老忧”分析作者对父母的担忧思念之情。寻找蕴含诗人情感的关键句。 名师支招把握作者含蓄、复杂、变化的思想感情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了解古代诗歌表达感情的一般特点(1)多是含蓄、隐晦的,少有直白的。内敛含蓄,是古诗的一个重要特点。(2)多是丰富、复杂的,少有单一、简单的。(3)有时是发展变化的,而不是固定、静止的。2仔细阅读诗歌,掌握分析情感的要点要舍得在“读”上下功夫、花时间,不要看一眼就匆忙下笔。而应该在反复咀嚼中,掌握分析情感的方法。(1)从时间角度,划分层次作者含蓄、复杂、变化的思想感情经常体现在不同的时间阶段,我们可以从过去、现在、将来三个时间段来分析诗歌,给诗歌划分层次,从而找出多个感情要点。词的上下阕,每阕包含几个句子,可以分成几个时间段,就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有几个层次就有几个感情要点。如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从时间角度来切分,过去喜爱江南的美景为一层,现在回味、留恋江南美景为一层,两个情感点,两种感情。(2)从关键词角度,体悟情感这里的“关键词”,即精练生动的一个字,或活用的字,或运用了修辞手法的一个字,尤其是有点石成金之效的动词,如辛弃疾鹧鸪天送人:“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中的“送”“埋”。抓住这两个词,细细品味,就不难发现其中寄寓的情感。又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中的“蔽”“愁”均为关键词。抓住了关键词,情感内涵就掌握了一大半。(3)从描述对象角度,解读情感诗歌都是通过描述或议论人、事、景、物来表情达意的,从每个描述对象都可以解读出一种情感,从描述对象来看,可以分为描述主体即诗人或诗歌的抒情主人公,描述客体即描写到的人、事、景、物,不同的描述客体也有可能表达不同的情感。从这两个角度自然也能全面而准确地把握作者含蓄、复杂、变化的情感。如周密夜归:“夜深归客倚筇行,冷磷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从诗人角度,写出了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从描述客体角度,表现了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4)从意象变化角度,捕捉情感意象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和载体。诗人描写意象发生了变化,表达的思想情感也要随之变化,要找出诗歌中不同的意象并揣摩其特点、含义,借此捕捉到其中的情感。如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词的上阕借助“柳”“春水”“花”等意象描写表现作者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词的下阕写到意象“酒”,表达作者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遣的心情。3把握表达情感的关键句(1)写景句。要抓住景物特征,揣摩含蓄之情,分析景中情是高考的重点,一定要练好这方面的功夫。(2)状物句。要抓住双层的情感,一是关乎“物”的,一是“物”中寄托的情、志。(3)直接抒情的句子。这类句子是作者情感的直接表达,抓住这些语句,也就把握住了诗歌的情感点。(4)表达有特点的句子。如用了比喻、象征、对比、衬托等手法,要还原其本义;如用了反语、用典等手法,要理解其曲折义。应用体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临 江 仙徐昌图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试结合全词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答:我来解题关键诗句关键词情感“饮散离亭西去”“回头烟柳渐重重”“残灯孤枕梦”离亭烟柳残灯孤枕离愁别绪凄凉孤寂“浮生常恨飘蓬”“今夜画船何处”“淡云孤雁远”“酒醒人静奈愁浓”浮生飘蓬画船孤雁愁漂泊孤独愁苦参考答案:“饮散离亭西去”“回头烟柳渐重重”“残灯孤枕梦”等表达了作者深深的离愁别绪及别后的孤寂、凄凉,同时“浮生常恨飘蓬”“今夜画船何处”也包含着常年漂泊的羁旅之愁。题组一考点针对练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4分)中吕普天乐张养浩楚离骚,谁能解?就中之意,日月明白。恨尚存,人何在?空快活了湘江鱼虾蟹。这先生畅好是胡来。怎如向青山影里,狂歌痛饮,其乐无涯!在小令中,作者对屈原寄寓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4分)答:参考答案:这首小令看似否定了屈原,表达了寄情山水的消极低沉的情绪,而实际上,却是迂回曲折地表达了一个饱经宦海浮沉、洞察世事春秋而又无处施展自己的雄才大略的读书人无可奈何而又悲愤怨恨的心情。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二月二日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注此诗作于诗人只身远赴四川梓州任幕府的第三年。元亮井:陶渊明,字元亮,这里用“元亮井”指代像陶渊明那样的归隐生活。亚夫营:汉文帝大将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这里指代作者供职的蜀中柳仲郢幕府。请结合全诗,简析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答:参考答案:本诗作者的情感由乐而悲,进而由悲而怨。前两联先写欢乐春景;中间一折,抒发悲抑归情;末句再折,转而责怪新滩不解人意,不顾自己的愁苦。情感变化一波三折。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题竹石牧牛(并引)黄庭坚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注伯时:宋代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野次:郊野。棰:鞭子。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答:参考答案:表面看,作者似乎“厚”竹而“薄”石,但实际上作者对竹和石同样怜爱;因为在作者心目中,竹、石都代表着一种田园生活,无论是牛角砺石还是牛斗残竹,都是作者不忍见到的(或作者认为竹、石的寓意是一种坚韧的品格、高贵的节操,作者的怜爱表现出他对品节的珍视)。题组二考点综合练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春日郊外唐庚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1)这首诗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绘郊外的春日景色?(4分)答:(2)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答:参考答案:(1)对比:城内和城外的景色对比;比喻:莺声像人在说话,草间风吹如药的香味;多角度描摹:通过视觉、听觉、嗅觉来表现春日景物的特点。(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2)感觉优美却无言表达,表现了诗人对郊外春日景色由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样写委婉含蓄,富有情趣,收到了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艺术效果。(4分,每点2分)5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江陵使至汝州王建回看巴路在云间,寒食离家麦熟还。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注本诗是王建在一次出使江陵,回来的路上行近汝州时写的。汝州,今河南临汝县,离王建的家乡颍川很近。寒食,即寒食节。每年四月四日这一天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节”。(1)这首诗的第二、三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描述。(3分)答:(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5分)答:参考答案:(1)描绘了一幅清新明媚的画面,(1分)天气晴朗,麦子一片金黄,(1分)山峰青如染出,轮廓鲜明。(1分)(2)作者出使江陵返回故乡,临近汝州时,看到金黄的麦浪,听到随行的商人说远处的青峰便是汝州的山峦,心中涌起了一种激动的喜悦之情。(或:兴奋的情绪、亲切的感情)(4分,结合全诗分析2分,点出思想感情2分;意思答对即可;只要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第二节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第1讲形_象诗歌中的形象就是浸润了作者主观情感的意象。高考常常以“形象鉴赏”为切入点,来考查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即把握形象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