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桃花源记》导学案

上传人:ll****x 文档编号:139124131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桃花源记》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1《桃花源记》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1《桃花源记》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1.桃花源记 【教师寄语】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三课时【知识链接】。题目解读作者为我们描述的是一个与世隔绝、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世外桃源。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2.走近作者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因其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3。相关资料陶渊明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避世的因素。在形式上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的表现它的形象,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大的影响.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4了解“记”文体“记是一种不定文体,一般指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景物或某种事物有所感受,然后记下来的一种文体。它的文体特点:它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导学过程】一、教师导引同学们:从古至今,人生在世,谁能事事如意?就包括同学们这样小小的年纪,像学习啦、与父母同学的相处呀,是不是处处都如自己所愿呀?当自己遇到这样苦恼的时候,你希望找到一个怎样的地方来生活呀?对,那就是世外桃源。今天,我们就随着陶渊明的神笔来探索一下神秘的桃花源吧!二、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豁然开朗( ) 屋舍俨然( )阡陌交通( )( ) 黄发垂髫( ) 便要还家( ) 及郡下( ) 刘子骥( ) 诣太守( ) 与外人间隔( ) .桃花源记作者 , (朝代)著名诗人.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 渔人甚异之 ( ) 具答之( ) 复前行,欲穷其林( ) 欣然规往( ) 诣太守( ) 未果,寻病终( )4.古今异义词: 鲜美 古义: 今义: 交通 古义: 今义: 妻子 古义: 今义: 绝境 古义: 今义: 无论 古义: 今义: 不足 古义: 今义: 开朗: 古义: 今义: 5.一词多义 舍: 便舍船( ) 屋舍俨然 ( )寻:寻向所志( ) 寻病终 ( )志:处处志之( ) 寻向所志( )乃: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 );乃悟前狼假寐( );遂:遂与外人间隔( ); 遂迷( )6。通假字 便要还家 通 , 。7。同义词具、 悉、咸、 皆: 云、道: 乃、 遂: 缘、 扶: 8。把下面句子中的省略的词语补充出来。 (1)( )具答之 (2)( )问( )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3)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 )皆叹惋 (4)林尽( )水源 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不足为外人道也。10.背诵全文 (二)合作探究渔人“从口入”,看到了桃源的哪些美景?哪些是自然景象,哪些是生活美景? 2。渔人至桃花村,村人如何对渔人的?反映了桃花源怎样的社会现实? 3村人“皆叹惋为什么? 4。渔人既然“处处志之”,但“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用一个句式回答:桃花源是一个 的世界,那是因为 。三、交流展示 四、达标练习(一) 课内阅读,答文后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缘: 俨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渔人甚异之: 林尽水源: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指出这段文字中的三个成语 (1) (2) (3) 4.末句中“黄发垂髫”用的修辞方法是( ) A 比喻 B夸张 C借代 对比 5。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6.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启示?7.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二)主题阅读,下面是从桃花源诗中节录的诗句,认真阅读,回答问题。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 秋熟靡王税。路荒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歌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注释:肆:致力。艺:种植。靡:没有。暧:遮蔽。俎豆:祭器。)8解释下列语句(1)日入从所憩( ) (2)童孺纵歌行 ( )(3)斑白欢游诣( ) (4)怡然有余乐( ) 9。翻译句子 (1)相命肆农耕 (2)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10.这些诗句和桃花源记中哪些句子表达的意思一致? 11.这些诗句描绘了怎样的社会情景?(三)比较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完成14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 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 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乙)孔子过泰山侧, 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 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注释)式:同“轼”,这里作动词“扶着横木”。壹:真是,实在。舅:公公。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1。解释下面画线的词语。(1)阡陌交通( )(2)便要还家( )()子之苦也( )(4)苛政猛于虎也(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今吾子又死焉。4.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 ;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 的手法寄托作者的 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 的手法突出主题。1。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我的疑惑】_ 文中不足之处,请您见谅!5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