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作用的探究

上传人:niu****ong 文档编号:137966067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作用的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作用的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作用的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作用的探究 杜育敏 关键词:阅读教学 研究性学习 教师作用 语用原则 感悟体验性原则内容提示:研究性课程建设是当前上海市中学课程改革深化的新尝试,也是面向21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更是全面推进跨世纪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听说读写”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课题旨在探究高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载体、以探究为教学核心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组织、指导、促进作用,即探究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指导中如何有效地组织、辅导、促进学生开展自主性、体验性、活动性、创造性学习的手段方法。通过实施课题让研究的精神走进教学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学会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学习对象。 一、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走进课堂教学势在必行。 研究件课程建设是当前上海市中学课程改革深化的新尝试,也是面向21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更是全面推进跨世纪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 新的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要求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热点,沟通不同学科领域,进行探究性学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因此也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进入必修课课堂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互相补充,相得益彰,使现实的教学更适应时代的需求、教育的发展。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是在进行学科教学时,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强调教学的探究性。教师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现有经验为起点,以问题为中心,以讨论为交流方式,以陈述观点为基本要求,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实践和创新能力。因此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间是平等的、互动互补的关系,至多在学习的开始阶段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因此随着研究性课程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教师如何能够胜任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角色转换,做到指导有方、辅导得法,不越位、不包办?这是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必须思考解决的首要问题。只有如此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才能在教学中真正地得以贯彻。二、以高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作为研究范围具有现实意义。 确立高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作为研究的范围,是基于:(1)初中的语文教学目标还是强调它的工具性和基础性。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高中的语文教学,要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训练,指导学生学好课文和必要的语文知识,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上所引只是教学大纲中有关教学目的的第一句话,由此可见学生由初三升到高一,学习上有了一个较大的跳跃,高中的语文学习更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通过博览熟读精思,从现时代的要求出发,吸收前人“遗产”中的精华,“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能鉴赏,能思考,有见解,有个性。针对这一变化教师要及时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尽快完成这一过渡,早日走上高效率、探究性的语文学习之路。(2)“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内容的四大组成部分,“读”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说”“写”的基础。阅读和学会阅读是我们学校教育、特别是语文学科教学的目标之一。阅读教学从根本上来讲,应该是阅读指导,因它是教师在学生独立阅读教学材料时,帮助学生理解阅读内容和学会阅读方法、策略的指导行为。这一过程更强调教师的组织、辅导和促进,这一过程也更倡导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因此将高一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作用的探究作为研究对象更具针对性、现实性和深远性。三、实践中对研究性学习与教师角色的定位。 l研究性学习定位 研究性学习首先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主要形式是以学校和教室为主要空间,以教材作为载体。研究性学习是平等地审视教材,把教材当做学习研究、分析批评的对象。每个人对文学作品的解读都是不同的,“一千个人读红楼梦就会有一千个林黛玉”说的即是此道理。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与途径之一,就是开发学生独特接受的个性,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载体教材,每一篇课文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在以课堂学校为主要活动空间、学习和掌握教材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尝试由课文理解向专题研究延伸,由课内向课外扩展,但这些对于高一年级学生来讲,不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途径,因为研究能力达到一定程度,研究习惯一旦养成,学生就会发现,研究无处不在,课题无处不在,课外自然成了课堂研究的延伸。 其次研究性学习是在日常教学的点点滴滴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养成研究性的学习方式。它并不等于是做课题,也不是课题做得越大对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就越有利。如果教师一方面让学生去做课外课题研究,而在课堂教学中仍延续采用满堂灌式的教学,几乎可以肯定用这样的方法指导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研究兴趣、研究意识没有多大的帮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给学生带来学习方式的转变,更根本的是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的转变,并由此带来研究对象的扩展、教学方法的革新、教育评价的完善等。 第三,研究性学习中要特别强调“学以致用”。这是体现出了母语学习的核心语用原则。因为语言不但有鲜明的工具属性,而且有鲜明的人文属性,只有不断地“学以致用”,加强语言的使用功能,才能切实地体现出研究性学习的实质精神。比如背诵、朗读、练习等基本功训练,在语文学习中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与作用。我们强调研究性学习,重要的是增强研究意识,比如课文的朗读,它本身不是研究,但是,如果在朗读的时候与文章的作者、文章中的人物进行角色互换,调动自己的感情体验,这就具有了研究色彩;与写作背景相印证,与现实社会相参照,这也就具有了研究的价值;与其他文章进行比较,用自己的思想、情感、观念去评价,这又是有了研究的成分。 2教师角色定位 组织者 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要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形式,不能撒手不管,把教学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全部放给学生,美其名日“放羊式”或“遛马式”。要做到既不能让学生处处围绕教师转,又不彻底对学生撒手不管,这就要教师精心地组织,将学生“扶上马”“送一程”,逐渐地放手。 教师是活动过程的组织者。研究性学习形式多样,查阅资料、上网搜索、访问学者、社会调查、成果交流等等活动,都需要老师精心安排组织,防止由于无组织、无目的而造成的时间精力的浪费,影响研究效果,甚至违背研究性学习的初衷。 辅导者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排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说的就是老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处于辅导地位,不可越俎代庖,必要时才适当给予启发指导。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中,若无老师及时的指导,学生的主体地位虽说似乎更突出,实际上,高一学生靠自己探索获取知识费时过多难度较大,学生的独立研究易产生盲目性,失去自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浪费时间精力,什么也没有学到。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辅导作用是很关键的一环,教师首先要向学生进行研究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明确研究性学习常用的方法、步骤;其次对具体的研究内容要予以指导,不只包办代替,要指导解决学生研究过程中的发生的偏差和问题。 促进者 从教学理论上来看,教师的教学是“引起、维持与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教学即意味着教师有目的地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明释学生所学的内容;采用易于学生觉知的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个促进者,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方法手段维持推进学生的学习。由于研究性学习对学生而言是探索和尝试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一改以往被动地、无选择地接受式学习,学生更需要教师的促进。通过教师的组织、指导、鼓励,使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有充足信心,能持之以恒、有声有色有序地开展下去。此外,教师还要在研究性学习中对学生的合作精神、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进行指导、促进,使之能通过研究性的学习不仅增长知识,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做人品行。 四、发挥教师作用要坚持原则。 1普遍原则自主性、层次性、个性化、合作参与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研究性学习教学要获得成功,必须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调动学生的自觉参与意识。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感情;其次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兴趣的源泉;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大胆地评头品足、论是说非;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个人思考和见解。 阅读教学研究性学习所包含的内容多范围广,存在一个教学梯度的问题,而同时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发展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要求学生从半独立过渡到独立研究;从对单一问题的研究过渡到复杂问题专题的研究;从参与局部的研究过渡到掌握全过程的研究。 天公造人非常奇妙,大千世界无一相像。文章也是如此。凡是名篇佳作,各有自己的个性。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根据文章的特色个性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 合作参与是研究性学习研究过程的主要模式。在参与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有同学之间分享信息,相互交流,根据自身的需求,自发地组织一些学习小组,共同探讨相关或类似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共同合作,将教师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亲身体验相结合,探讨研究一些问题。 2特殊原则感悟体验性原则。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高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性学习中教师需要特别关注教学中学生的自我感受及体验。这是母语学习语用原则的体现。读、写、听、说都是语言的实践,通过揣摩、推敲、锤炼、运用若干语言材料,在情、趣、义上体会、探究、剖析、尝试,教师指导学生将语言材料同生活密切相联系,体察语言的意义和情味,让学生在实践中进入状态,自我感受,自我调适,自我感悟,自我实现。同时加强体验的交流,让学生在合作和分享中提升自己的体验,形成成功的体验,在学习中逐步进入良性的循环。 在教学中实施这一原则采用的途径有: (1)读说结合,以说促读 在阅读教学中结合口头表达训练,创造机会让学生开口“说话”,激活思维,诱导阅读,读懂读通,深入思考理解,把自己的认识表达出来。如高一上学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了两人一组的以“艺术人生”为话题的演讲。演讲之前,学生进行了充分地选择,思考确立演讲的对象、内容,尔后大量地阅读有关资料、作品,了解他人的评价,在吸收继承的基础上谈出自己的新意。有的学生谈了黑色幽默谈卓别林的电影和他的人生:有的学生以热门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为话题,谈了徐志摩和他的艺术人生志摩的诗;有的学生谈了丰子恺和他的艺术人生;有的学生谈了爱的人生一冰心和她的艺术人生;还有青春的烦恼村上春树的艺术世界等等。既读又讲,说读结合,读使“说”有了内容,说使“读”有了动力。 (2)读读写写,以写促读 在阅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再创作,以写作促进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这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之中。它变被动读为主动读,变客观的再现为能动的发现,变忠实的揣摩为创造性的诠释。如在学习泰戈尔的对岸时,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感受和体验,以其它各种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再创作;在学习茨威格世间最美的坟墓时,教师又引导学生将这篇抒情散文改写成诗歌,阅读基础上的创作并不局限于课本教材,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促进下开展广泛地阅读,创作了反映学生阅读体会、作品评论、学习生活、思想情感等多方面的习作,编成了高一(3)班练笔选集。有的放矢地练笔写作过程,使学生认识到了文思泉涌的源头,是来自于研究性地阅读。 五、实践教师作用要有法可行。 1质疑式阅读。 质疑,是研究性阅读学习的第一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质疑,开始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会提问题,尤其是有质量的问题,教师要指导他们深入文章的篇章之中,把文章的前前后后、段落与段落之间联系起来进行思考质疑。较为常用的指导方法是指导学生“问重点”、“析难点”、“解疑点”。“重点”就是体现文章主旨的关键性语句;“难点”就是不易理解而又是“重点”的语句;“疑点”即在阅读理解中的障碍。特别教师要在学生不易产生疑问处设疑,启发学生动脑筋思考,这样所起到的效果往往是事半功倍。如荷塘月色一文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自主阅读,然后在此基础上提问质疑,可自始至终学生未对文章开头第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产生疑问。这句话置于文章的开头似乎感觉上很突然,究竟是什么造成朱自清先生内心的颇不宁静?这个问题的提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各种猜测、揣摩纷至沓来。教师于是便有针对地予以指导,解答这个问题的过程就是研究性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当时写作背景,知晓作者写作的意图,茅塞顿开,由此为把握全文的主旨奠定了基础。教师激疑、学生生疑后,还要注意设置辨疑、析疑的条件与氛围,引导学生谈看法、摆见解,引导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寻找答案,教师千万不能因为赶进度而丧失启迪学生思维的良机。因此质疑式阅读的教学方法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火花”,可以说在教学中是“拨亮了一盏灯,照得通屋明”。 2比较式阅读。 比较式阅读是教师在阅读教学研究性学习指导中,指导学生将同一位作者的不同内容的作品或相似内容不同作者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鉴赏,不褒扬,不贬低,而是客观地交流读者的阅读心得体会的方法。如在自读西班牙作家麦斯特勒思的夜莺时,建议学生将同是这位作家的另一篇作品大树(语文报上刊载)找来与之比较,感受作者写作对象的相异、写作手法的相似,体会作者的创作个性和风格。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让学生查找中外古今有关题材为秋的诗文在借景抒情、主旨体现上进行比较,感受郁文主旨的独特性、抒情的个性化特点。在品读了千古佳作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后,将中文自修上登载的千古醉翁亭、东坡月和郁孤台之魂作为拓展阅读文本,从中感受欧阳修、苏轼、辛弃疾三位宋代文学巨人的不同诗风、处世态度,激发阅读他们诗词的兴趣,由此开展“诵读三位诗人作品”的活动,切身体验感受欧阳修的忠正,苏东坡的旷达,辛弃疾的赤诚。石钟山记和游褒禅山记同为缘事说理的名篇,却又同工异曲,有很大不同。在阅读该文时教师指导学生质疑、比较,学生兴趣大增,从两文说理的数量、叙议结合的方式、文章风格和语言特色等方面开展比较,看到两位宋代著名散文大家的睿智的理性色彩,然而两人为文手法不同,又有各自特色,真可谓同工异曲,各尽其妙。比较式阅读的教学方法使师生眼前豁然开朗,常常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惊喜发现。 3专题式阅读。 在质疑式阅读、比较式阅读的基础上,积累一定的篇章形成专题,通过教师的指导起到拓展学生阅读视野,是“横向的阅读,纵向的思考”。如比较阅读了故都的秋及古今有关秋的诗文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专题阅读,提出了这样的思考:这些诗文借“秋”写“愁”,怎一个“愁”字了得!这些“愁”可分成几种?学生通过查找发现有“离愁”、“闲愁”、“哀愁”、“乡愁”等,古今文人用一支妙笔写尽了这些“愁”,借景抒情,惟妙惟肖,形象生动,耐人回味。同时这些诗文艺术的表现手法又值得学生在写作中学习。又如以荷塘月色的“月光”、苏辙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白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等诗文为专题开展了“文学作品月光的表现意义”的研究性学习,探讨明月与人生间的关系、借月抒怀的独特意境。专题式阅读让师生对人生、社会、历史有了深邃的思考,悠悠情思增添了语文学习的人文气息。 4体验式阅读。 在阅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再创作,以写作和其他艺术形式来促进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教师主要采用的指导方法是“触发式”、“链子法”和“综合借鉴术”。 “触发式”指导法以阅读为前提,临摹为主体,触发为关键,探寻阅读、临摹、触发的最佳结合点,使读写结合成为可操作的训练。一般而言,内涵丰富、感情隽永、条理清晰的作品,易于学生产生“触发”。高一语文H版课本中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泰戈尔的对岸、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茅盾的风景谈。鲁迅的最先与最后等都是“触发式”写作指导的佳作典范。如一位学生声情并茂地创作了一篇叙事散文我的对岸;一位学生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幅油画作品对岸;更有甚者,以钢笔素描写生了一张泰戈尔的人头像,表达了对诗人由衷地崇拜和敬意。有学生创作了永不安睡的灵魂致列夫托尔斯泰,有学生创作了在托尔斯泰的墓前沉思,还有大胆地创作了一首七言律诗托基有怀。这种写作方法使学生热情高涨,创作了一批有真情、有见解、有思想、出新意的好文章。 “链子法”是“自美文佳作品读”始,至“他山之玉荐读”,由“读、悟、写、导、改、评、荐”七个环节组成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教师指导圆环,促使写作训练的良性循环。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撷取经此七环节的学生练笔编成了高一(3)班练笔选集。“综合借鉴术”是在语文阅读学习的基础上,把握语言艺术的特点,感悟语言艺术的魅力,综合借鉴其他艺术形式的特点,表达自身感受和体验的一种创造性的语文学习方法。如在人物形象鉴赏单元学习以后,按照常规进行刻板的单元练习,那似一盆冷水扑灭了学生对文学的挚爱。研究性学习启迪了教学,教师指导学生综合地运用多种艺术形式,展开联想和想象,赏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体现因人而异的理解和体会,感悟艺术,感悟人生。学生将各自不同的对作品中人物的理解搬上讲台,有栩栩如生的小品再现作品的故事人物;有别出心裁的绘画将刘邦性格的两面性淋漓尽致地展现;有富有独创的舞蹈用肢体语言表达祥林嫂“欲生不能,欲死不得”的境界等等。通过体验,把阅读提升到了一个高度,一个展现学生自我个性风采的高度。如下图是学生创作的刘邦人物造型图: 六、回顾实践后的一些体会。1转变教育观念,促进教师自身学习。 通过实践,自己深感在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作用的重要性。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教师应该不断地更新观念,用热情与智慧引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尽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若有了教师适当适时适地的组织、指导和促进,无疑使学生事半功倍。因此转变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增强自身的学养底气迫在眉睫。可以这么说自身的修养如若不“吸氧”,将会出现“高原现象”。教师的教育观念的转变并非一件易事,在实践中碰到的最大困惑和阻碍便是观念的问题,很大一部分教师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传授书本知识,至于学生个性发展、特长培养不是教学的主要任务,这种观念在无意中就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扼杀了课堂中学生的自主权,直接影响到了研究性学习的实效性和持久性。其次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地评价也显得至关重要。现实教学中教师包揽了对学生的评价,但通过实践我认为科学地运用学生自我评价,可以使学生充分体验成长的愉悦、学习的乐趣,促进其更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将各种知识有效地纳入自我的认知结构中。 2活跃课堂教学,学生获得真正自主。 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师生会共同地经历一次冒险的刺激,这其中的历险与奇遇,交融与顿悟,常常会创造出一种宽松、愉快的对话环境,融洽了师生关系,增进了学生友谊,课堂成为了激起智慧的火花、探疑解疑、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培养个性的场所。但是课堂气氛的活跃不是停留在表层的,其实质是学生亦转变了学习的观念,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相互合作、善于交流。学生观念转变是在于拥有了真正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评价的权利,惟其如此学生才能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他们能够不断地通过自主学习,获得大量的有效信息,课堂才能成为给予他们乐趣和自由的天堂。 参考资料 施良方、崔允激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版。 水木著:重在开拓语文教学的研究性空间,语文学习2000年11月。 于漪著:语文教学谈艺录,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探究班主任思想工作中的“和谐教育” 杜育敏 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教育的一贯追求,因此,和谐教育的创设,也就成为了教育的理想和追求。在当代,这一点尤为凸显。其一,当代社会越来越强调社会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其中当然包括教育与其他社会系统的协调发展及教育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其二,社会的主体是人,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的协调发展,其前提必然是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协调、和谐发展。人的和谐发展不是自发实现的,而是教育的结果。唯有和谐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和谐的人。因此,教育的和谐、和谐的教育,便顺理成章地成为当代社会、当代教育的强烈追求了。“和谐教育”也成为了我们市二中学的办学目标和教育理念,如何在班主任的教育管理中贯彻“和谐”、体现“和谐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研究的重点之一。 教育既是神圣的,又是微妙的。同是教育,效果可以有天壤之别。班主任工作无论是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还是班级管理、组织开展各项活动,班主任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认识观念、思想情感。班主任个人素质能力的高低与他所任教班级的班风、学生的精神面貌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不难理解“一位好班主任带出了一个好班级,十位好班主任组成了一所好学校”这样的说法。一位好的班主任总是在他(她)的工作中贯穿着“和谐”的思想,运用“和谐”的方法,关注“和谐”的发展。做到原则与方法的和谐统一、思想与行动的和谐统一、科学与艺术的和谐统一、民主与集中的和谐统一、情感与理智的和谐统一。 班主任的思想教育讲究原则与方法的和谐统一 高中阶段的学生思想较开放,道德取向多样化,求真务实,注重个人发展和现实利益,世界观、人生观相对已形成一种较稳定的态势,强调自我的独立思考问题的方式,有极强的自尊和主体意识。特别在重点中学,更是汇集了较多的优秀学生,他们思想活跃,思路敏捷,讲究个性,追求新异,又容易偏于自我,单纯偏激,甚至走向极端,较普遍地存在着“轻政治,重知识;轻能力,重成绩”的学习和做人的弊端。有效地开展德育思想教育一直是我们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特别关注的问题之一。实践中我认为班主任的思想教育工作要讲究原则与方法的和谐统一。原则坚定,又方法灵活。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及时明确地开展政治思想教育。 有次一位同学在练笔中尖锐地提出“我们的宣传怎么了”,说的是被宣传媒体称为“西部牛仔”的美国总统布什在北京一所著名高等学府的演讲,不仅语言流畅、形象生动,而且头头是道,有理有据,一改“我们的宣传”在学生头脑中的认识,怎么看待我们的宣传?教师的指导,原则与方法的和谐统一至关重要。若教师对学生的想法首先予以否定,继而又开展“三观”教育的话,学生不能心悦诚服,因为苍白的理论说教无法在事实面前有说服力。恰当合适的方法能使我们的教育生动形象富有感染。班主任从如何认识一个人入手,指导学生全面。客观、历史地认识人,特别是美国总统。正确的观察、认识、分析的背后是我们每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于是通过对美国总统的分析,学生了解了人性、世界和民族。班主任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影响深远,坚持原则和方法灵活的和谐统一应该成为班主任思想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思想教育讲究思想与行动的和谐统一 班主任工作是一面镜子,它照出了班主任自己品行的高低。“言必行,行必果”,言行一致是班主任开展思想教育工作行之有效的又一途径。 班主任首先要加强自身政治理论的学习,要深刻地意识到学习理论原理的重要性,只有自身理论的清晰才能坚定政治立场,开展正确的思想教育;其次班主任要牢固树立学习理论原理为的是领悟科学方法的观念,不要为讲政治而空泛地进行理论说教,脱离 社会现实,脱离学生实际;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要自己讲原则,有立场,“三尺讲台”力避自身片面情绪,甚至是极端的观点看法。 近日从报上读到一则消息,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功利化、庸俗化、简单化、情绪化,将错误的私人之见,不负责任地传授给学生,造成学生思想的混乱,影响极坏、极大。由此深感班主任的自身师德修养、理论学习只有不断“吸氧”,才能常绿、常青。 班主任的思想教育讲究科学与艺术的和谐统一 班主任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学生身心的方方面面。有效的思想教育还需体现班主任的敏锐观察、中肯分析和科学指导。思想教育既讲科学又有艺术是班主任开展思想教育工作行之有效的又一途径。 高三个别同学在学习上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为学习所恼,为学习所困。针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难题,在认真阅读、学习了心理学后,产生了一个想法,何不将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结合同学学习中切实遇到的问题,科学的予以学生学习心理和方法的指导呢?我萌发对高三学生开展学习中的心理学指导的想法。我将“思 维”、“动机”作为两大板块,分别阐述了思维的特性、种类、影响思维的心理因素和提高思维能力的心理因素的指导;阐述了动机的产生、动机强度的分配和树立正确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的科学依据。科学理论结合实际,用学习、生活中同学的一个个真实的、具体的事例来予以佐证,同学们感到班主任敏于观察,对学生的教育讲究科学性、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富有教育的艺术力。更有意思的是,同学说一下子觉得班主任的形象“高大”了,从平时的循循善诱像朋友俨然成了一位学者。 班主任的思想教育讲究民主集中的和谐统一根据多年班主任工作的实践,思想教育工作中班主任要特别善于营造一种民主、集中的和谐气氛。民主集中的工作方法对班主任来说可谓是开展学生思想教育的“掌中宝”,它能使我们的教育举重若轻,事半而功倍。每一位学生在集体中占有了一个积极的角色地位,能够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可以说它是个人思想、智力发展的巨大力量,有利于良好班风、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形成,使学生在集体中能够弃恶扬善,扶助正气。如在班委组建的过程中,要以班干部的产生为突破口。在班干部如何产生的问题上,班主任应摒弃过去指定人选的做法,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学生自我推荐和他人推荐相结合,并由全体同学民主评议、教师考察把关等程序推选出班干部,使那些在班级中有一定威信、有一定组织领导能力的学生脱颖而出,成为班主任的好帮手,班级的核心力量。这个坚强核心的产生,有一个艰苦、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体现了班主任牢牢建立起的民主与集中和谐统一的思想。 班主任的思想教育讲究情感与理智的和谐统一 班主任在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时,随时随地都会遇到复杂的意想不到的情况和棘手的问题,在不清楚或不完全清楚整个事态发展的全过程之前,要冷静,不受个人情绪的支配,客观地分析情况,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避免轻率表态而导致不良后果。 记得那年带高三化学班,在师生全力以赴拼搏高考之际,班中六位同学的皮夹先后被窃。此时此刻若班主任情绪上稍有不慎的话,便会将自己的情绪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学生情绪又关系到班级的舆论、学习的氛围。经过细致的调查、耐心的观察和艺术的感化,水落石出,石破天惊。班中一位秀外慧中的女孩因减肥而引起生理损伤、心理扭曲,发生了成长中的重大“失误”。反思自己对学生的整个教育处理过程,万幸的是班主任的冷静、清醒挽救了一个迷途的孩子。 实践证明,在对学生开展的思想教育工作中班主任既要感情丰富,又要善于控制感情。因为只有班主任有丰富的感情,才能对学生的喜怒哀乐特别敏感,但班主任无论是爱,是恨,是喜,是怒,都应把握分寸,善于控制,班主任过分的、不加节制的冲动对学生的教育会产生不良后果。因此情感与理智的和谐统一,是班主任老师人格品质的体现,它在潜移默化中滋润着人心,促进着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健康成长。 “和谐教育”是教育追求的崇高目标,我们还只是刚刚开始起步。只有不断关注自身教育理念的更新,和谐教师的个人发展,才能使“和谐教育”持之以恒地得以实践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