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桥》教案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3759909 上传时间:2020-06-2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下册《桥》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桥》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桥》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教育:_五年级语文下册桥教案姓名:_班级: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20 页五年级语文下册桥教案五年级语文下册桥教案【一】【教学目标】1、品味语言,深刻感受老汉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2、积淀情感,让学生在塑造的情境与氛围中感情朗读课文,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3、在语言情境中,体验生命的意义,促进生命的成长。【教学理念】继续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和感情,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领悟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突出对比,营造氛围。【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聊天1、说说表示很高兴的成语。2、说说表示很害怕的成语。二、营造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1、出示课件(带声音的洪水肆虐的情景)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或想到了什么?2、假如这样的情景就发生在你的身边,你会有怎样的反应?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三、检查预习情况1、请五名同学,按顺序,每人读一个自然段。2、纠正读错的字音。3、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4、本文的主人翁是谁,写的是一件什么事?四、初步理解课文1、默读课文。2、思考、讨论: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讲的是什么。五、学习课文,感受洪水肆虐的危急与人们的恐慌1、自由读文,把文读通,把文中能带给你害怕感受的句子多读几遍。2、随机交流:哪处让你最害怕,就读那一处。(随机询问:你干吗害怕?)点拔语(可随机改变):第一句:像泼,像倒,大雨滂沱,能读得这么轻吗?第二句:洪水已经追着你的屁股了,还能这样无动于衷吗?第三句:一会儿工夫,从脚,到膝盖,到大腿,洪水真是肆无忌惮,把你看到的洪水读出来。第四句:此时此刻,洪水像什么?把你看到的就像魔鬼一样露着狰狞面目的洪水读出来。3、洪水中的人们是怎样的反应,从哪里体会到?4、想象一下:你拥我挤、跌跌撞撞的人们像疯了似的折回来,会是怎样的表现?5、人们就是这样被逼入了危险的绝境,读一读。(出示东西没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第二课时一、感受老汉伟岸的形象与不朽的精神1、描写老汉的哪些句子深深地触动了你的心?默读5至12自然段,在字里行间做上记号。(随机要求学生品味与放声朗读。)2、随机交流:出示第五自然段:轻轻地读,用心体会:你还从中读懂了什么?不说话的老汉会在想些什么?过渡:沉着、镇静、心系群众的老汉在下段的哪处地方得到了充分体现?(生读第六自然段描写老汉的部分。)“党员也是人,这不是拍电影”这人群里不和谐的声音如果不制止,会是怎样的后果?人们又将被逼入这样危险的绝境,读一读:(出示东西没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逼近。)把老汉逼退危险的办法及效果读一读。为什么老汉的话立刻就收到了效果?冷冷的是老汉的话,不会冷却的是_。让我们看看老汉:(出示第五自然段: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像一座山。)a、轻轻地读,你该怎样读它?b、随机:像一座山,为什么读得那么重?第八自然段:读着读着,哪个字一下子映入你的眼帘?为什么?(拖)老汉如果不拖,会是什么后果?把人们又将逼入危险的绝境,读一读:(出示东西没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逼近、逼近。)把老汉逼退危险的句子读出来。拖出的是一个小伙子,留下的却是让我们再看看老汉。(再出示第五自然段: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像一座山。)a、轻轻地读,你又该怎样读他?b、随机:像一座山,为什么读得那么响?第十二自然段:在死亡的边缘,哪些词让你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容不得多想,老汉一瞬间闪过脑海最强烈的念头是 。朗读导语:容不得多想,请你用读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容不得多想,请你再如点力气去推 容不得多想,请大家竭尽全力去推3、学习结尾部分:就这样老汉最终没有留下,谁来读读结尾刻骨铭心的时刻?(指名读)一起记住这永不磨灭的瞬间(齐读)让我们再看看老汉:(出示第五自然段: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像一座山。)请你再轻轻地读读老汉。当你读到哪里的时候:心会久久难以平静?(木桥前、就要退休的老汉)随意指学生回答:a、就在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老汉b、就在木桥前,没腰深的水里,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老汉c、就在木桥前,没到胸膛的水里,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老汉d、就要退休的老汉,真的完全可以不必费心费力啊,但是e、就要退休的老汉,真的完全可以毫无争议地先走一步啊,但是这是怎样的老汉啊?(指名学生回答)读这样的老汉4、感受文章真正的结尾: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的儿子。师配乐朗诵。出示上述结尾和第八自然段:把两段话联系起来轻声读,你想说什么?这只是简单的一“拖”吗?为什么不简单?(点拨语:普天之下,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儿女,既然是儿子,可以选择不拖,为什么还要拖?)这是怎样的老汉啊?(指名学生回答)(出示第五自然段: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像一座山。)读这样的老汉5、出示:洪水吞没了木桥,吞没了儿子,吞没了老汉,但吞不没的是什么?自由站起来汇报。6、最后出示第五自然段: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像一座山。激qing导语:我们什么都可以忘,但不能忘了这样的老汉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这生的希望给别人,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老汉精神!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这无私无畏,顶天立地的共产党员的人格!二、品味练笔此时此刻,一位优秀的老共产党员感人的一幕幕深深的打动了我们。请同学们用精彩的文字表达你此时的感受,讴歌这位舍己为人的英雄。五年级语文下册桥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2、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从描写老汉的词句中感悟老汉的崇高精神。三、教学难点:理解“桥”的深刻含义。四、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感受山洪的凶猛1、一连下了几天的大雨,一场可怕的灾难降临到这座美丽的小山村,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这个可怕的黎明。(播放山洪视频)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可怕的场面,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概括山洪的特点。(大、猛、狂)(二) 扣课后提示,领悟表达特色1、导入:同学们,课文一次次地写到山洪和暴雨,请大家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2、作者是怎样写的,才让我们有了这种可怕的感觉呢?(大屏幕出示句子)3、感受三种表达特色。出示三个句子:(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天动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第一种表达特色:哪一种有最简短的句子?在哪儿?(像泼。像倒。) 指导朗读(读得有力、并猛)看,简短,却写出了雨的力度,短而有力,是第一种表达特色。在句后批注雨的力度。第二种表达特色:由学生说;指导朗读(你觉得怎样才能把这个句子读好?):指名读、齐读。第三种特色:让学生自己发现。(指名回答);找出文中这样的句子读一读。(教师课件出示);你们看,“跳舞、舔、爬”,单独看,似乎很美好,很亲昵,可是在这里,一点也不美好,反而写出了洪水的-?(可怕、令人畏惧、胆战心惊)句后批注洪魔的恐怖;指导朗读。(三) 抓关键词语,对比中感受形象1、在突发的山洪面前,村民怎样?书上是怎么写的?读3-10自然段,划出关键词语。(学生汇报找出的关键词语,并结合句子指导朗读。)2、同样是在山洪的突发时刻,谁的表现不一样呢?(老汉)该选哪些词来表现老汉呢?也在3-10处然段中找几个关键词。(学生汇报,指导朗读。)3、对比着读这些词语,并放进课文中的句子里读读。4.解句子“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1) 引入:在镇定的老汉面前,纷乱的人群终于安静下来。(播放影象:汹涌的洪水。同时出示字幕:人们停信脚,望着老汉。)洪水中想起了老汉的声音:教师出示句子: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生读)(2)你觉得应该怎样读,你想读出老汉的什么呢?(指名说,并读一读)(3)老汉的声音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就像大山一样铿锵有力,谁来读读这段话,咱们铿锵有力地读读这段话。(四) 寻一个“情”字,走进人物内心1、在撤离的过程中还有这样一幅画面(出示画面)。(1)谁?(老汉),老汉在干嘛?(把小伙子从队伍中揪出来),小伙子是谁?从哪看出来的?(2)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读一读。2、出示句子: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1)自已读读,看看老汉此时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从哪看出的?(2)谁能读出老汉的凶(指名读)(3)父亲为什么要把把儿子揪出队伍呢?(指名说)是的,是党员就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于是他吼道:(4)老汉的这一“揪”,很可能就会把小伙子从生命线上揪到死亡线上,老汉犹豫了吗?从哪里看出的?老汉、丝毫没有犹豫,而像大山一样果断。谁能果断地读这段话。如果老汉不揪,会是什么后果?(5)。而此时的洪水-?哪些词可以看出,放肆是什么意思?(毫无忌惮)“放肆的舔是说洪水-?(7)洪水越涨越高,情况越来越危险,此时老汉想到的却是村民的安危,还把他的的儿子从队伍里揪出来,那是他的亲骨肉啊,他是不是不爱他的儿子?从哪儿看出来的?3、理解句子: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老汉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了木桥。(1)他是在什么情况下把把儿子推上木桥的?(2)指导朗读:是啊,洪魔在向这对父子张牙舞爪了,读-;木桥已经在发抖了,在痛苦地呻吟了,读-;眼看洪水就要把他们吞没了,读-。(3)老汉把生的希望给了儿子,因为他-爱他的儿子。老汉的这一推,成了老汉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最简单也是最壮美的动作。一起读-。(4)真希望小伙子能脱离危险,但-(5)是的,老汉眼看着儿子被洪水这一恶魔吞噬,是何等地痛心,他也忘了自己离死亡只有一步之遥,眼里、心里只在儿子,他想喊 ,他还想 可是-(6)指导朗读:多好的父亲啊,我们把文中的老汉换作父亲,把小伙子换成儿子。当你们读着这两个充满血缘、充满亲情的字眼时,相信你们更能理解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了。(五)领悟“桥”的内涵。1、最后只剩下一片白茫茫的世界。老汉保住了一百多号人的性命,却没有保住自己的儿子。老汉离我们而去,全村人拥戴的党支书离我们而去2、出示课文最后几段: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配乐读)(1)她丈夫是谁呢?多么可爱的老汉,多么可敬的老支书啊,我们来夸夸他吧。能用上桥的,尽量用上“桥”。(2)总结:是啊,他已成为一座摧不毁的桥,永远留在我们每个人心中。(六)拓展延伸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感人的事迹让我们难以忘怀。这又让想起了刚刚过去的5.12大地震,让我们随着祖海的歌声再一次来感受那些催人泪下的画面。生活中也有许多感人的故事,感人的事迹,用你喜欢的方式把它记录下来,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来交流交流。(七)板书设计:桥生命桥 逃生桥 希望桥五年级语文下册桥教案【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2、理解作者的相关文学常识3、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学生自学谓语与教师的精讲点拨结合起来2、通过互动探究和交流展示翻译课文3、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结构特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西湖春月之美,品味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以及高雅的志趣教学重点:雪后奇景的赏析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投影西湖图片俗语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是我国优美的名胜之一多少文人墨客不惜笔墨来赞美它宋朝苏东坡饮湖上初晴雨后中曾以古代美人西施比拟西湖:“水光潋滟晴偏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今天,我们学习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写的西湖游记二则中的晚游六桥待月记,看看作者是怎样独具慧眼,描绘西湖胜景的二、作者及背景简介(1)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字中郎,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人他的美学思想的核心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作品有锦帆集解脱集瓶花斋集等(2)写作背景:袁宏道于万历二十三年二月由京师至江苏吴县任县令,虽颇有政绩,但却感到“性与俗违,官非其器”,羡慕陶潜“归去来兮”,万历二十五年春被准解官,此时恰如游鳞纵壑,大有“无官一身轻”的解脱之感,是年辞官后自春至夏,乃畅游惠山、西湖、五泄、天目等东南山水名胜,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寄托 其追求自由的心灵,欣赏造化之奇妙将其所见所感形诸笔墨其中描叙杭州西湖山水风光的散文即十六篇之多三、自学质疑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掌握下列词语夕岚:傍晚的山光勒:抑制相次:一个接一个恋:迷住去:离开歌吹:唱歌奏乐粉汗:年轻妇女的汗艳冶:美丽,妖艳设色:用颜色描画夕春:夕阳花态柳情,山容水意:花的姿态,柳的情调,山的容颜,水的意境受用:享用四、互动探究和交流展示翻译课文1、学生翻译,师生共同纠正五、互动探究、精讲点拨:分析欣赏本文,品味重点词语、句子思考并讨论问题作者认为西湖最盛是什么季节与时辰?答:西湖是人间仙境,春夏秋冬、阴晴朝夕皆各有其美,但作者却别具慧眼,情有独钟所以开篇便说:“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为何西湖之春月为最盛,朝烟、夕岚为一日之盛呢?西湖之月为最盛表现在哪里?按逻辑,本文应该在描写“西湖最盛”“为春”之后,应接着描写“西湖最盛”“为月”,但作者却先写了什么?本文有什么写作特色?六、课堂总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知本文所描绘的由白堤断桥至苏堤六桥一带着日盛景,并显示出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文章以审美感受为线索,按照游西湖的先后顺序,用平实的文笔记叙了自己游西湖的感想和西湖美丽壮观的景色,而描绘春季杭州西湖美景时不尚夸饰,只就眼前之景点染几笔,却活画出西湖的“灵性”,表达了与常人不同的独到审美情趣,从而表现出作者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七、课外作业课后认真观察校园的秋景,依照本文的方式,写一篇校园秋景图第 19 页 共 20 页幼儿教育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 20 页 共 2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