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的成分》教学设计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36346387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的成分》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土壤的成分》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土壤的成分》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教案评选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科学3,课时:24,教学准备:野外采集材料:放大镜、小铁铲、塑料袋等。课堂实验材料:学生采集的土壤、培养皿、烧杯、放大镜、镊子、筷子、水、三脚架、酒精灯、火柴、铁盖、筛子、白纸等。课 件:PPT演示文稿二、教学课题:土壤的成分科学概念:1、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水、空气、腐殖质和盐分等物质的混合物。2、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一般来说,重的颗粒沉积在下,轻的颗粒沉积上。3、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过程与方法:1、参与野外采集、观察土壤的活动。2、经历实验研究土壤成分的探究过程。3、综合各种获得信息的方法,获得对土壤成分的正确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三、教材分析土壤的成分是在三年级下册混合单元的研究土壤和本单元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第一部分“寻找土壤的成分”分三步进行,观察新鲜的土壤、观察土壤颗粒和土壤沉积实验。让学生明白土壤中有肉眼看看得见的物质,也有肉眼看不见的物质,为了让学生能更具体的体验到土壤中还有没有肉眼看不见的物质,我又为学生设计了燃烧土壤和蒸发土壤溶液的实验探究活动,最终通过学习知道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教材第二部分“土壤和生命”,通过一幅图生动地描述了土壤与生命的关系。四、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探究发现的方法。教学手段组织野外学生采集观察,课内通过引导学生提问、解疑、选择研究问题、设计研究计划、动手实验研究、归纳研究结论、探讨土壤和生命的关系以及环保拓展等教学活动,同时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活动。五、教学过程一、野外采集考查土壤(室外课)(一)、组织学生到野外采集考查土壤,讲解采集考查要求。采集考察要求:1、借助工具自上向下逐层观察土壤。2、不要伤害土壤中的小动物。3、随时记录我们的观察发现和问题。4、采集一些土壤装入塑料袋中。(二)、分组分别采集考查不同地方的土壤。1、把学生分成三个组。2、引导三个组的学生分别考查菜地、山坡、草地的土壤,记录采集中小组的发现和一些发现的问题,收集一些土壤为上课观察研究土壤作标本。二、课内交流及探究土壤(室内课)活动一 野外采集交流1、交流野外采集中的发现。师:课前我们到大自然去实地观察和采集了土壤,下面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小组在观察采集土壤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生:在土壤里看到有蚂蚁、蜈蚣。 有石子、蜗牛、树叶。有玻璃、塑料袋、纸片。2、交流在野外采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师:那么,同学们在观察采集中发现了或想提出什么问题呢?生:土壤里有些什么? 土壤里有水吗? 我们人类能不能离开土壤? 土壤里有没有我们看不见的东西? 3、解决一些发现的问题。(1)、根据同学们的交流,教师逐一记录发现的问题(其中包括一些同学们课余同教师交流的),通过多媒体展台展示出来。(2)、引导学生之间互相解答发现的问题中的一些能自己解答的问题。(二)、研究土壤成分1、探讨研究的问题,完成研究计划。师:对于发现的问题中一些不能解答的,根据本组同学的兴趣、爱好和特点,请各组选择一个在课堂内容易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1)、分小组讨论自己组要选择研究的问题 。 (2)、分组讨论并制定研究计划。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研究计划表,并引导学生观察研究计划表,注意从研究的问题、研究方法、所需器材、研究步骤等方面进行讨论和制定研究计划。(3)、分组交流研究计划。2、实验研究 (1)、学生实验前教师课件出示实验提示,引导学生了解实验中要明确和注意的要点。(2)、学生分组实验研究。 分组根据自己的研究计划领取实验器材。分组实验探究。完成自己实验探究的小组可以自由参与其他小组的实验探究。(3)、交流实验发现和结论。分组交流展示实验结论。巡回展示实验研究成果。清理实验器材,整理桌面。3、土壤溶液探究(1)、师:刚才同学们的实验探究发现了土壤中一些我们能看见的能观察到的,但土壤中一些我们不能很明确观察到的成分,应怎样来研究呢?请同学们观看短片(土壤溶液制作的课件) 。 (2)、师:关于土壤溶液的制作过程你们有什么疑问? (3)、师:怎样才能检验出土壤溶液中有没有其他的物质?引导学生探讨检验方法。 (4)、蒸发土壤溶液实验。指导学生进行蒸发土壤溶液实验。展示实验现象。介绍实验结论:其实玻璃片上土壤溶液滴蒸发后留下的白色的痕迹是一些溶解于水中的盐分。4、引导学生小结土壤的成分(板书)。【百度知道】 土壤的成分 (三)、探讨土壤和生命1、了解土壤的分层情况(课件)。【百度搜索】 土壤的分层情况 %E5%B1%82%E6%83%85%E5%86%B5&go=&form=QBIR#2、了解土壤中各部分的关系。(1)、引导学生观看科学书54页土壤中各部分的关系图(2)、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3、谈谈自己对“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的理解。4、环保提示(课件)。【百度网页】 土壤污染的最新调查【百度知道 】 人类有哪些活动破坏土壤?我们可以为保护土壤做些什么呢?【百度视频】 有毒物质偷排入河 庄稼遭遇灭顶之灾(四)、引导学生小结本课学习的收获。(五)、课堂延伸组织学生到学校网络教室利用网络资源平台,收集了解有关土壤遭受破坏的情况和人们采取的一些保护措施板书设计 土壤的成分 采集 、 火烧 、 分离 、 放入水中、 蒸发 树叶、树根、小动物土壤:小石头、沙、黏土、空气、水、腐殖质、盐分的混合物 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六、教学反思土壤是学生最熟悉也是学生比较陌生的东西,说熟悉是因为我们时时处处都能找到和见到,说陌生是因为学生对土壤里看不见的东西以及土壤里的一些情况一无所获,鉴于这些因素,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我设计和进行了本课的教学活动,从整个的教学活动中我感觉到本课的教学是比较成功的,主要体现在。1、充分的课前准备 为了使学生不仅仅只在课堂上观察研究土壤,凭空地想象土壤中的一些情况,而是组织学生到野外采集考查土壤,在野外考查中,学生通过挖掘、看、模、捏、闻等手段,对土壤进行比较,全身心地感受到土壤的生命信息,使得原本再熟悉的事情突然陌生起来,一个一个意外的发现被记录下来,一个一个不解的疑问产生了,学生的一些科学素养在生活中逐渐形成。2、合理的教材处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它实际上所体现的却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含义,它需要科学课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能高屋建瓴地驾驭教材,创造性地应用教材和处理教材,使教材走进学生,更好地有利于教学。本课为了让学生研究土壤里有什么,教材中只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都是研究土壤颗粒的活动,基本不能研究土壤其他的成分,特别是土壤里看不见成分,为此我根据学生野外采集观察活动中提出的一些问题,如“土壤里有没有我们看不见的东西?”,为了能引导学生研究“土壤里有没有我们看不见的东西?”,增设了“燃烧土壤”和“蒸发土壤溶液”的研究活动,结果使学生在整个研究活动中能较全面的对土壤的成分进行研究。3、灵活地解决问题科学探究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出发点,是学生思维的发动机。教学活动一开始,学生就交流在野外采集观察土壤活动中的发现和疑问,教师把课前收集的以及学生们交流的问题整理展示出来,然后指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的相互之间相互解答,对一些自己不能解决问题的,各小组可以根据兴趣、爱好和特点,讨论选择一个在课堂内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这一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4、自主的实验探究 探究学习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它是以学生主体主动学习为出发点,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是开放的问题探究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自己主动探索发现,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获取解决问题的的方法。在土壤成分的研究活动中,学生始终是活动的主体,自主设计实验研究计划,相互交流、补充和完善实验研究计划,实验时学生自己选择、领取实验器材,实验中学生在完成本组的实验探究后,可以自由参与其他小组的实验探究,同时组织学生把本组的实验研究成果巡回展示,让其他组的学生也能分享实验成果的喜悦。5、新课程强调教学要达到科学概念、探究过程和情感价值态度观三维目标的结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从本课教学过程和效果来看,学生对土壤的成分(沙、小石子、黏土、水、空气、腐殖质和盐分)这一科学概念,收获较好;在对土壤成分的研究过程中,通过对问题的探讨、研究计划的制定、实验研究的开展等形式,学生探究问题、制定计划、实验操作、交流展示等使学生亲历探究活动的过程;经过小组合作探究以及本课的一系列科学研究活动,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更浓,科学探究精神进一步增强。通过对土壤与生命的探讨活动,学生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同时学生的一些环保意识得到深化,从小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6、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介入和制作短片的播放,以及课堂点击百度网站查询有关土壤的知识,学生可以更直观、清楚的了解一些在土壤里看不见的物质和学到一些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并且通过组织学生到学校网络教室,利用信息技术平台,点击网站,搜索自己更想了解的有关土壤的其他信息,即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兴趣,更主动积极参与科学课的学习。七、教师个人介绍省份: 重庆市 学校:重庆市璧山实验小学 姓名:张忠玉 职称: 小学高级 通讯地址:重庆市璧山实验小学个人介绍:张忠玉,重庆市小学科学学会会员,璧山县小学科学学会理事,璧山县小学科学骨干教师,长期从事小学科学教育教学及有关小学科学教育研究,曾多次在市县级科学课竞赛一等奖、二等奖,论文多次获国家、市县级奖励,2005年被评为全国小学科学学会20002005年度学会系统先进个人,2009年11月在苏州无锡参加全国第七届noc大赛教学实践评优活动获二等奖,论文让活动更有效发表在小学科学课杂志2010第八期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