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汇报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136002905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有关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有关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汇报 一、多年来本市县域经济呈加速发展态势(一)经济规模不停扩大,发展速度逐年加紧。县域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年加紧。从2021年起,县域经济一举扭转了长久发展滞后的被动局面,增加速度超出全市平均水平。2021年,三县地域生产总值达成179.6亿元,是2021年的2.4倍,年均增加 14.5,人均gdp突破800美元;实现财政收入15.05亿元,是2021年的2.6倍,年均增加20.8%,;农民人均纯收入2969元,比 2021年增加1150元,年均增加10.4。今年上半年,三县实现工业增加值28.83亿元、财政收入9.17亿元,同比分别增加13.4%、 26.4%,其中财政收入增加高于全市11.8个百分点,长丰、肥西工业增加值增加均快于全市。县域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656元,同比增加26.8,高于全市9.2个百分点。三县在全省县域经济考评的位次大幅上升。2021年县全省(市)综合指数,肥西居第7位,比2021年上升16位;肥东居第8位,比2021年上升10位;长丰居第11位,比2021年上升30位。(二)经济结构深入优化,运行质量显著提升。2021年,县域经济中三次产业结构已由2021年的44.424.930.7调整为 25.840.633.6。5年时间,一产比重下降了快要20个百分点,二产上升了15.7个百分点,三产上升了2.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变动已越过一、二、三和二、一、三两个阶段,进入二、三、一阶段。县域产业结构趋向工业化、全部制结构趋向民营化、就业结构趋向非农化、人口结构趋向城镇化。伴随经济结构的改变,非农产业主导作用日益强化,县域经济效益不停改进,财政收入快速增加。在县域工业中,逐步形成了汽车及汽车配件、家电、能源、化工、新型建材、食品、机械、轻纺服装等一批优势产业。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养殖业占农业比重提升到55.7,主导产业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基础形成。(三)工业经济快速增加,工业主导作用日益显现。2021年,三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5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1亿元、工业税收5.8亿元,分别是2021年的6倍、5.1倍和5.3倍,年均分别增加43%、38.5%、39.4%。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21年的78户发展到196户,增加了1.5倍。工业对县域gdp和财政收入增加的贡献率分别达成37.3%和38.5,5年分别提升了近20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增加的一个关键原因。县域工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不停提升,由2021年的5.7%提升到17.1%,上升了11.4个百分点。县域工业园区建设加紧,园区经济蓬勃发展,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现在有3个省级工业园区和16个经市同意的乡镇工业集中区。2021年,县域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均占县域60以上,提供税收占三县财政收入50以上。(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紧推进,龙头企业不停壮大。种植业、养殖业标准化、规模化、区域化取得长足进展,市级标准化养殖小区发展到500多个,规模养殖比重提升到60,2021年家禽出栏量突破1亿只,比2021年增加65;苗木、蔬果面积分别达成17万亩、72.4万亩,设施栽培达成10万亩;成片造林59万亩,相当于建国以来造林面积总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取得突破性进展,龙头企业规模壮大,带动力显著增强。2021年,三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增至83家,年销售收入76.9亿元;拥有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15家,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增至10家,其中10亿元以上2家。有关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汇报。伊利乳业、光大木材、新期望集团、和威集团等一批我国大企业、大集团落户三县,使农业产业化跃上新台阶。(五)招商引资势头强劲,发展后劲显著增强。2021年以来,三县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加大,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75.3亿元,是2021年的4倍多,年均增加32.3%。5年累计实际利用省外资金50.3亿元,其中2021年达成18.6亿元,是2021年的2.1倍,年均增加20.4%。今年以来,三县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势头愈加强劲。16月,县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17亿元,同比增加134.9,高于全市22.6个百分点;共引进省外项目48个,实际到位资金19亿元,超出去年整年,同比增加91.9%。县域投资加大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深入增强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二、本市县域经济和经济强县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多年来,本市县域经济即使取得快速发展,不过我们必需清醒的看到,现在本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不但和全国百强县差距甚远,即使和外省经济强县相比,依然存在着较大差距。差距之一,经济发展水平偏低,整体竞争力较弱。依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21年本市三县综合实力在全国2063个县(市)排名中,肥西、肥东居中等以上位次,长丰处于中等偏下位次。本市县域平均水平和全国百强县相比,gdp仅为百强县平均水平的21.5,地方财政收入仅为全国百强县平均水平的 242,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职员在岗职员平均工资是百强县平均水平的44.1和60.8。和百强县最终一名XX市相比,gdp最高的XX县不及它的30,地方财政收入最高的XX县仅有它44.4,人均指标相差更多。差距之二,工业化水平低,产业层次不高。长久以来,本市三县是全国商品粮的主要生产基地,一产占有很高的比重,农业经济特征显著。多年来三县加紧推进工业化,县域产业结构发生显著改变,但和经济强县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021年,百强县非农产业比重为90.4,而本市为64.3,三县中非农产业比重最高的XX县要比XX市低21.9个百分点。从本市县域经济发展现实状况看,才进入工业化早期阶段,工业基础微弱。2021年,本市三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 151家,总数比XX市还要少17家,三县实现工业总产值累计为1155亿元,只及XX市596。从各县情况看,肥西、肥东和XX县拥有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仅是XX市的149、25和185,实现的工业总产值也只及XX市的31.3、209和74。县域工业增加值增加关键靠江汽、二电厂等多个大企业拉动,县域工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差距之三,县域投资不足,经济外向度低。本市县域经济内资不足、外资有限,投资能力较弱。2021年县域人均基建投资额为794元,只相当于百强县平均水平的15.4。长丰、肥东、肥西三县人均基建投资额分别为1129元、660元和592元,只有莱西的39、23和21。县域贷款水平偏低,到 2021年末,三县贷款余额总量为55.7亿元,占全市贷款余额的4.6%,人均贷款余额只及百强县的10,人均贷款额较高的肥东也只有百强县的 11.7,只及莱西的36。经济外向度也比较低,本市县均出口总额仅为百强县平均水平的1.6%,县均实际利用外资不到百强县平均水平的4。县域外资依存度为2.2,远远低于莱西13.4的水平。有关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汇报。差距之四,资金、人才等要素大量外流,县域生产要素供给不足。县级财政拮据,加之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县级以下业务,邮政储蓄只存不贷,县域有限的资金经过多种渠道不停地从农村流向城市,县域大量中小企业融资十分困难。受县域环境、待遇等条件的限制,大中专学生回县率很低,到县域企业工作更少,大量人才流向沿海地域和大中城市。现在三县计划建设、工业经济、财税金融、企业管理等方面人才严重短缺,不但直接影响到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也影响到县域创新能力的提升。2021年,本市县域每万人年均申请专利数0.07件,远远低于百强县每万人均4.37件的水平。差距之五,市场化程度不高,非公经济发展缓慢。本市县域市场化程度不高,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运行机制还未形成,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不强。市场中介组织培育不足,经济发展环境不够宽松,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三县民营企业多数规模小,档次低,产业分布不合理,大多集中在第三产业,大多依然处于家族式管理为主的低级阶段,本身发展潜力有限。截至2021年5月底,三县个体工商户54842户,注册资金仅为7.28亿元,户均仅1.3万元;私营企业3854户,注册资金5.6亿元,户均仅14.6万元。实现的生产总值和税收占县域总量不足50%,远远低于发达地域70%以上的水平。三、深入加紧本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提议在新的形势下加紧本市县域经济发展,要深入确立科学发展理念,拓宽发展思绪,转变发展方法,努力实现从以乡村为依靠、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的传统县域经济,向以县域和中心镇为依靠、以非农经济为主导、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现XX县域经济跃升。(一)完善发展思绪,确立新的发展理念。目前实施县域突破,加紧发展县域经济,需要资金、项目、技术、人才,但更需要的是适应当代市场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思想理念和制度供给。所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解放思想、和时俱进、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加紧发展县域经济的首要动力。从思想理念方面来说,县域突破首先是发展思绪、发展观念的更新和突破,要努力破除一切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摈弃一切束缚发展的落后意识,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在提升认识中统一认识,在转变观念中更新观念,在勇于探索中不停前进。要不停强化工业意识、市场意识、创业意识,善于把上级的政策和布署和当地实际结合起来,以发明性的工作开创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局面。从制度供给方面来说,要从多方面确立并发挥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和民营经济的主体作用,构建县域经济发展的内生性机制,政府的指导和调控要建立在充足发挥这“两个作用”的基础之上,并保护“两个作用”的有效发挥,而不能替代或限制“两个作用”的发挥。(二)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加紧产业集聚发展。县域经济发展从本质上说就是工业化过程,就是用当代工业改造传统农业和农村经济,从二元经济结构向当代经济结构转换的过程。工业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经济强县发展实践所证实的基础规律。推进本市县域经济工业化进程,目前关键应抓好以下多个方面:一是大力发展县域特色经济。要着眼于市场需求趋向,立足于区域自然禀赋和原有产业基础,深入强化产业特色,打破行政区域界限,优化组合多种生产要素,促进、资金、人才、技术等向特色产业或产品集聚,使其不停壮大规模,形成优势,在县域内形成若干个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的特色产业集聚区。二是大力抓好工业园区建设。要把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县域工业化的主攻点,集中力量开发建设好县工业园区和关键乡镇工业集中区,充足发挥工业园区产业集群、要素集聚、集约的“洼地”效应,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加紧向园区聚集,使园区成为推进工业化的关键增加极。三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用当代工业理念和当代生产经营方法改造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法,促进县域农业向经营规模化、投资多元化、布局区域化方向发展。(三)统筹城镇发展,加紧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互依存,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城镇化又能够深入推进县域经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县域经济的发展。所以,加紧本市县域经济发展,必需加紧城镇化进程,并使之成为壮大县域经济的一个基点。要根据当代化滨湖城市和“141”城市总体框架,推进本市县域城镇化,关键抓好店埠、上派、双墩等中心城镇建设,加紧形成城市副中心。要把城镇建设、工业园区建设、专业市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引导、激励各类企业向县城和中心镇集中,加紧产业集聚、人口集中,促进县域城镇建设发展。改革和创新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根据“谁投资、谁受益”的标准进行市场化经营,多渠道加大对城镇建设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城镇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将城市的基础设施不停地向周围乡村延伸,对连接城镇和跨地域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做到统一计划、统一布局、统一筹资、统一建设,以改进县域内外联络条件,优化投资环境,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四)掀起全民创业热潮,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市场主体不多,企业数量偏少,民营经济不强,是目前本市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有关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汇报。必需深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立即形成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要加大全民创业的宣传发动,主动引导群众打破小农经济意识和传统文化观念,深入开展全民创业行动,激活各类创业,立即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深入消除束缚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全方面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方法,真正做到思想上放心、放胆,政策上放宽、放活,工作中放手、放开,放宽准入限制,加大扶持力度,推进民营经济不停发展壮大,走出一条挖掘民智、吸引民资、依靠民力、做活民营经济的发展之路。要把发展民营经济同县域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新上项目、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结合起来,激励支持民营经济参加公有经济改革,参加新上项目投资入股,组建多种形式的农村经济组织。(五)扩大引资规模,加大县域发展投入。现阶段,县域经济发展,关键靠投资拉动,靠项目带动。长久以来,本市县域经济发展滞后,关键是因为投资不足。所以,加紧县域经济发展,必需把招商引资放在突出位置,千方百计扩大投资。要紧紧抓住沿海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主动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抢占“地利”先机,吸纳和承接更多的长三角地域转移出来的资本、产业和企业。要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实施的重大机遇,主动“进京跑省”,极努力争取取国家投资和省里支持,加大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县域经济发展发明一个良好硬环境。要着眼新农村建设和促进中部崛起的大背景,结合当地“十一五” 发展实际,认真筹划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项目,充实和完善县域项目库。每个县每十二个月全部要抓多个带动性强的关键项目,对重大项目要加强协调服务,促进立即开工、建设、投产,形成现实生产力。(六)优化发展环境,着力营造比较优势。相对于沿海发达地域和XX市区,本市县域的要素集聚力和配置力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所以必需要把环境建设放在愈加突出的位置上,做到门槛更低、服务更加好、环境更优,努力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增强县域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和集聚力。要坚持不懈地抓好机关效能建设,以转变思想观念为先导、提升素质能力为基础、创新体制机制为根本、改进运作方法为关键、强化责任追究为确保,深入改善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为县域经济发展发明愈加优良的环境。要建立健全县域经济发展考评激励机制,依据省里每十二个月对县域经济考评的结果,对各个县进行对应奖惩,同时每十二个月开展评选经济发展“十强”和“十快”乡镇活动,对评选出的乡镇给奖励。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对发展业绩突出,在县域经济考评中大幅进位的党政正职给重奖和重用。使各个县、各个乡镇现有动力,又有压力,从而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