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习题集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34847839 上传时间:2022-08-1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控制习题集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自动控制习题集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自动控制习题集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1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主要区别是什么?2. 电加热炉炉温控制中,热电阻丝端电压U及炉内物体质量M的变化,哪个是控制量?哪个是扰动?为什么?3. 简述自动控制所起的作用是什么?4恒值调节和随动调节的区别是什么?5. 简述自动控制电加热炉炉温控制的原理。6比较被控量输出和给定值的大小,根据其偏差实现对被控量的控制,这种控制方式称为 。7简述控制系统由哪三大部分组成?1 反馈控制系统是指:a.负反馈 b.正反馈 答案a.负反馈2 反馈控制系统的特点是:答案 控制精度高、结构复杂3 开环控制的特点是:答案 控制精度低、结构简单4 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环节有:给定、比较、控制、对象、反馈5 自控系统各环节的输出量分别为: 给定量、反馈量、偏差、控制量输出量。第二章6 自控系统的数学模型主要有以下三种:微分方程、传递函数、频率特性7 实际的物理系统都是:a.非线性的 b.线性的 a.非线性的8 线性化是指在工作点附近用 代替曲线。 切线9 传递函数等于输出像函数比输入像函数。10 传递函数只与系统结构参数有关,与输出量、输入量无关。11 惯性环节的惯性时间常数越大,系统快速性越差。1. 由laplace变换的微分定理, 。2. 水位控制系统微分方程为,其中为进出口水流量,c和h为水池底面积和水位,和h分别是控制量和被控量。如果(k为常数),试将此非线性方程在某个稳态工作点附近线性化。my(t)u(t)kr3. 如图质量、弹簧、摩擦系统,k和r分别为弹簧系数和摩擦系数,u(t)为外力,试写出系统的传递函数表示。23机电控制系统中电压u(t),转速(t)分别为输入、输出量,各部分运动关系的laplace变换为: 式中为力矩,为感应电动势,为感应电流,J、f、L、R、b、d为非零常数,试画出总的系统方框图。4. 试列举二种子系统常用的连结方式,并画出示意图。5. 复杂方框图简化应注意哪些原则(至少列出四项) 6.将环节的输出信号作为环节的输入信号,则总的系统传递函数为 。7. 二个环节和有相同输入,总的系统输出为二个环节输出的代数和,则总的系统传递函数为 。U(s)ED(s)y1y(s)G1G4G2G38.已知系统信号流图如左,试画出它的传递函数方框图。11线性系统的齐次性和叠加性是指什么?2. 线性系统的特点是信号具有 性和 性。14. 简述非线性函数在工作点附近线性化的过程。1. 信号流图中,进入节点的信号有二个流出分支,则每个支路信号的大小是原信号的 。13. 什么是定常系统?14. 在控制实践中,为什么总可以把一个模型作线性化处理?CQoQiH23 如图液位系统, 为进出口水流量,R为出水管水阻,水池底面积为C,试建立液位系统的微分方程。R24. 求下列微分方程的Laplace变换:G4G1G2G3D(S)U(S)Y(S)25. 已知系统方框图如左,写出从U(s)到Y(s)的传递函数。1. 凡是具有叠加性和齐次性的系统称为 。12. 试说明二个系统和是串联的。13. 具有什么特性的系统是线性系统?14. 倒立摆微分方程是非线性的,试说明如何在平衡点附近作线性处理?15. 复杂方框图简化应注意哪些原则?(至少列出四项)20. 如果一个系统不能被它的传递函数完全表征,在稳定性方面意味着什么?G4G1G2G3D(S)u(S)y(S)24. 已知系统框图如左,试画出它的信号流图。1. 输入u(t),输出y(t)的延时为的系统,t时刻输入u(t)得到t时刻输出为 。2. 传递函数阶次为n的分母多次式的根被称为系统的 ,共有 个。11. 试说明二个系统和是并联的。13. 系统数学建模的主要步骤有哪四步?u(t)uc(t)LCi1R23. 如图L-R- C电路,输入电压为u(t),输出量为电容二端电压uc(t),试确定其传递函数uc(s)/u(s)。7. 信号流图中,如果进入节点的信号有二个流出分支,则每个支路信号的大小是原信号的 。10. 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系统中各种信号或变量的 关系的。12. 试说明二个系统和是反馈联结的。13. 具有什么特征的系统是线性系统?14. 什么是传递函数的零点,极点和传递系数?14. 简述非线性函数在工作点附近线性化的过程。4. 最小相位系统是指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的零点和极点 。一、 求系统传递函数。(每小题5分,共计 15分)1 求电路网络传递函数 G(S)=1/(LCS*S+RCS+1) G(S)=LCS*S/(LCS*S+RCS+1) G(S)=RCS/(LCS*S+RCS+1) G(S)=(R1CS+1)/ (CR1S+1) =R2/(R1+R2 ) -R2/R1(R1CS+1) -1/(R1CS)2 化简方框图,求传递函数 3 实验测得系统幅频渐近线如下图,求对应的传递函数。4 某环节的特性由关系式确定,求输入量R在0.25附近作微小变化时的线性化增量方程。 C=12.11R5 某环节的特性由关系式确定,求输入量R在R。附近作微小变化时的线性化增量方程。 6 求采样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 第三章 时域分析12 二阶系统阻尼系数1,系统就不会出现过调。13 最佳阻尼系数0.707。14 小时间迟后环节可近似为惯性环节。15 分析某一时间的误差可用:a.终值定理 b.误差级数 c.拉氏反变换。16 补偿控制特点是:可提高稳态精度,对暂态性能影响不大。17 高阶系统暂态性能取决于离虚轴最近的闭环极点。18 主导极点应满足:a. 离虚轴最近 b.5倍距离内无其他零极点。19 线性系统稳定,其闭环极点均应在S平面的左平面。20 写出误差级数中系数Cj 的计算公式。21 误差传函(S)=1/1+G0(S)22 劳斯阵列表第一列中某项为零,其他各项均大于零,说明什么?临界稳定30. 设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若要求单位负反馈系统的阶跃响应有16%的超调,则k应取何值?22. 试简述二阶系统中,阻尼比对阶跃响应的影响。27. 已知系统结构如图,试确定使闭环稳定的开环增益k的范围。uks(s2+s+1)(s+2)y7. 二阶闭环系统传递函数标准型为,其中称为系统的 ,为 。21. 二阶系统闭环标准形式为,试画出阻尼比为和 二种情况下阶跃响应的示意图。用什么名称称呼这二种情况?22. 为什么在工程实践中将临界稳定看成不稳定?30. 二阶系统,输入信号为单位阶跃函数时,求输出信号的峰值时间和超调量34. 随动系统如图所示,其中,试求速度反馈增益,使闭环系统出现临界阻尼的非振荡阶跃响应。并计算其调节时间。16. 说明型系统在单位阶跃作用下的稳态误差为0。40P(s)R(S)Y(S)31. 已知开环传递函数为,求其单位负反馈系统阶跃响应的超调量和调节时间。18. 简述什么是稳定平衡点,什么是不稳定平衡点?27. 已知系统特征方程为,用劳斯判据判别系统的稳定性。30. 已知开环传递函数为,若要求单位负反馈系统的阶跃响应超调为16%,则k应取何值?32. 单位反馈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在单位阶跃作用下的误差响应为,求系统的阻尼比和自然频率。31. 单位负反馈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在单位阶跃作用下的误差响应为,求系统的阻尼比和自然频率。34.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判断使闭环系统稳定的k值范围2)要使系统的阻尼比为,求相应的k值和这时的自然频率3)求以上参数时闭环阶跃响应C(t)16.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和分别为m阶和n阶多项式,试说明什么是O型系统,型系统,型系统?G(s)1/sr(s)C(s) 34. 系统结构图如下所示,已知的单位阶跃响应为1)求2)当改为1/s+2,且时,求系统的稳态输出值3)指出系统输出动态响应的类型(过阻尼,欠阻尼,临界阻尼,无阻尼)10. 增加偶极子,几乎不影响系统的 性能,而会较大影响系统的 性能。8. 衰减振荡过程中,调节时间和 是二个最常用的瞬态指标。16. 说明I型系统在单位阶跃作用下的稳态误差为0。31. 二阶系统,输入信号为单位阶跃函数时,求输出信号的峰值时间和超调量8. 衰减振荡过程中,超调量和 是二个最常用的瞬态指标。17. 说明O型系统在单位阶跃输入作用下稳态误差为有穷值。20. 如果一个系统不能被它的传递函数完全表征,在稳定性方面意味着什么?21. 二阶系统闭环标准形式为,试画出阻尼比为和二种情况下阶跃响应的输出示意图。用什么名称称呼这二种情况?30. 已知开环传递函数为G(s)=16/s(1+0.25s),求其单位负反馈系统阶跃响应的调节时间ts 和超调量5s(1+5s)r(s)C(s)0.8sE(s)31. 如图位置随动系统,当为单位阶跃时,求输出的静态位置误差。5s(1+5s)R(s)C(s)0.8s31. 如图位置随动系统,当r(t)=t时,求c(t)的静态位置误差。34. 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P(s)=2/s(s+2),1)试求在单位负反馈下参考输入为r(t)=1(t)的输出响应y(t)2)求输出响应的阻尼比和自然频率32. 为使校正后系统超调量,调节时间秒(),试给出一种闭环主导极点的选择。3. 决定控制系统稳定误差的三个要素为输入信号类型、开环增益K和系统中 。21. 试分析一阶惯性环节中k和T在阶跃响应中的作用。17. 说明O型系统在单位阶跃输入作用下的稳态误差为有穷值。27. 已知开环传递函数为2/(s+2),在零初值条件下,求其单位负反馈系统的阶跃响应C(t)。6. 用劳斯表判断连续系统的稳定性,要求它的第一列系数 系统才能稳定。34. 下图分别为单位负反馈系统和它的单位阶跃曲线图P(s)K2R(s)C(s) 其中为放大系数,试确定系统参数和。430.1t二、 系统稳态误差分析1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函如下,求输入量分别为 1(t)、t1(t)、 2 已知系统如图:求系统的稳态误差。0.6/213 已知系统如图:选择Gc(S)使干扰引起的稳态误差为零。Gc(S)0.025三、 系统暂态性能分析1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函如下,求系统的、n及性能指标、ts(5)。 0.5、n10、16.3、ts(5)0.6(s)2 已知系统闭环传函为:求系统的、n及性能指标、ts(5)。 0.707、n2、4.3、ts(5)2.1(s)3.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函如下,绘Bode图,并估算性能指标、ts(5)。3.3、ts(5)0.26(s)3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函如下, 绘制根轨迹,并分析系统性能与K1的关系。 K10系统始终是稳定的 K1K11后系统出现振荡,且K1越大,振荡越厉害。四、 系统稳定性分析。1. 设系统特征方程如下:2. 设系统特征方程如下:为使系统稳定,求K的取值范围。0K303. 设系统特征方程如下:为使系统具有1个单位的稳定裕量,求K的取值范围。第四章 根轨迹29. 设开环传递函数为,试求实轴上的根轨迹。9. 在开环系统中增加零点,可使根轨迹向 方移动。10. 在开环系统中增加极点,可使根轨迹向 方移动。30. 开环传递函数为,试求实轴上的根轨迹区间。33已知开环传递函数G(s)=kg/s(s+1)(s+2),概略作它的单位反馈系统根轨迹曲线。要求说明根轨迹有几条渐近线,渐近线和实轴的交点坐标。29. 设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求其根轨迹和虚轴的交点坐标。6. 开环传递函数的分母阶次为n,分子阶次为m(nm),则其根轨迹有 条分支,和 条渐近线。9. 在开环系统中增加极点,可使根轨迹向 移动28. 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试确定根轨迹在实轴上的分离点和会合点的位置。33已知开环传递函数G(s)=kg/s(s+1)(s+2),概略作出它的单位负反馈系统的根轨迹曲线。要求说明根轨迹和虚轴的交点坐标,以及相交时的增益kg。5. 实轴上二开环极点间有根轨迹,则它们之间必有 点。19. 根据幅角条件(和分别为开环传函的零点和极点),论述:若实轴上的点在根轨迹上,其右方实轴上开环零极点数之和必为奇数。29. 开环传递函数为,求复数极点处根轨迹的出射角5. 开环传递函数的分母阶次为n,分子阶次为m(nm),则其根轨迹有 条分支, 条渐近线。19. 根据幅角条件(和分别为开环传函的零点和极点),论述:若实轴上的点在根轨迹上,其右方实轴上开环零极点数之和必为奇数。28. 已知开环传递函数为,试求根轨迹和虚轴的交点坐标。33已知开环传递函数,概略作出它的单位负反馈系统根轨迹曲线。要求说明速度误差系数时的幅值裕量(dB)。35. 设开环传递函数为,试设计一串联环节,使闭环系统主导极点参数为,速度误差系数秒。(提示,由于得,在根轨迹图上作射线OA和根轨迹相交于P1点,P1点的横坐标是0.33)y(s) P(s)C(s)ImAP121020. 根据根轨迹的特征方程论述:根轨迹起点k=0对应开环的n个极点,终点k=对应开环的m个零点。29. 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试证明在根轨迹上,并求出相应kg值。32. 为使校正后系统超调量,调节时间秒,试给出一种闭环主导极点的选择。33已知开环传递函数G(s)=kg(s+3)(s+2)/s(s+1),概略作出它的单位负反馈系统的根轨迹图。要求说明根轨迹和实轴上分离点和汇合点的位置,以及对应的kg值。20. 根据根轨迹的特征方程论述:根轨迹起点k=0对应开环的n个极点,终点k=对应开环的m个零点。第五章 频域分析1复数的幅值是,复角是 。3. 复数的幅值是 ,复角是 。3. 复数的幅值是 ,复角是 。8. O型系统Bode图幅频特性的低频段是一条斜率为 的直线。5. 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有一一对应关系,则它必是 系统。7. 判别系统闭环稳定性时,开环传递函数有2个不稳定极点,Nyquist曲线包围点顺时针2周,则闭环系统 。10. 0型系统Bode图幅频特性的低频段是一条斜率为 的直线。15. 在作惯性环节的Bode图时,用折线近似幅频特性,在转折频率处的误差如何计算33给定传递函数,概略画出它的极坐标图(由),要求判断曲线是否穿越实(虚)轴,若穿越,求穿越点的频率和相应的幅值。4. 开环系统的Nyquist曲线如右,则闭环系统的右半平面极点数为 。 (P=1为开环系统右半平面极点个数)。20. 延时环节的Nyquist图为什么是一个原点在园心的单位园?22. 试说明为什么一般可用增益裕量作为判断系统稳定性的一个指标。(为复角为时的频率)17. 传连函数的Nyquist曲线,=0的起始点位置为什么在相角180的无穷远处,且在负实轴下方?18. 试分析增益K的变化对Bode图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曲线形状的影响。35. 已知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 试求它的增益穿越频率和相位裕量,该系统是否稳定?2) 若只用增益串联校正使系统的相位裕量为,问附加增益应为多大? 402520db/dec40db/dec27. 最小相位系统的幅频特性图如左,1)求该系统的传递函数2)概略地画出对应的相频特性图2. 复数的幅值是 ,复角是 。20. 简述系统的低、中、高频段频率特性分别和系统性能的关系。5. 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指性有一一对应关系,则它必是 系统。7. 判别系统闭环稳定性时,若开环传递函数有2个不稳定极点,Nyquist曲线包围点逆时针2周,则闭环系统 。10. 型系统Bode图幅频特性的低频段是一条斜率为 的直线。16. 作惯性环节的Bode图,用折线近似幅频特性,在转折频率处的误差如何计算?402520db/dec40db/dec26. 最小相位系统的幅频特性图如左。1)求该系统的传递函数2)概略画出对应的相频特性图35. 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G(s)=10/s(1+0.5s)(s1) 试用Nyquist稳定性判据判别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并确定闭环系统的相位裕量。 6. 开环传递函数的Nyquist曲线如右,则闭环系统的右半平面极点个数为 。 (P=1为开环传递函数右半平面极点个数)15. 为什么在Bode图上不同串联环节的合成可以将各曲线的幅值和幅角分别叠加?17. 试在Ngquist图画出O型、I型系统当=0时起始点的大致方位并简述原因。20db/dec20db/dec1 2 525. 最小相位系统的幅频特性如左图 1)求该系统的传递函数 2)概略画出对应的相频特性图1. 型系统Bode图幅频特性的低频段是一条斜率为 的直线。15. 系统传递函数为,输入信号为,则输出信号达到稳态后的幅值B和相位角各是多少?7. 开环系统的Nyquist曲线如右,则闭环系统的右半平面极点个数为 个。 (P=0为开环系统在右半平面极点个数)。33已知最小相位系统,1)大致画出它的幅频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2)求出系统的相位裕量 7. 闭环系统的Nyquist曲线如右,则闭环系统右半平面极点个数为 。 (P=1为开环系统右半平面极点个数)6. 一个稳定的闭环系统,若它开环右半平面极点数为P,则它的开环传递函数的Nyquist曲线必 时针绕(1, j0)点P周。15. 在Bode图上,由于频率的范围为0,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对数幅频图上采取了什么措施,简单介绍。17. 对传递函数,试解释它的Nyquist曲线时起始点为什么在相角的无穷远处,且在负虚轴左方?27. 最小相位系统的幅频Bode图如左。2520db/dec40db/dec440db/dec1)写出对应传递函数,2)概略画出对应的相频Bode图。9. 为加强系统的抗噪声能力,高频段幅频特性的分贝值应尽量 。10. 开环系统的Nyquist曲线如右所示,则闭环系统右半平面极点个数为 。 (P=1为开环传递函数右半平面极点个数)。15. 为什么在Bode图上,不同串联环节的合成,可以将曲线的幅值和辐角分别叠加?21. 试分析最小相位系统的Bode图,当增益k增大时为什么增益裕量会降低?4. 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函如下,绘制Bode图,并判断其闭环后的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第六章 系统校正22. 试列举系统校正中常用的频域开环指标和闭环指标(至少各二项)32. 求超前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使在频率=30时提供40的最大超前角。35. 已知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为P(s)=k/s(s+2) 试设计一个串联校正环节C(s),使校正后系统的超调量,调节时间秒。 22. 简要说明超前校正和滞后校正各对改善系统性能的作用。32. 超前校正装置为c(s)=(1+0.07s)/(1+0.015s),求它可提供多大的相位超前角,以及该超前角所在的频率点35. 设图中开环传递函数,试设计一串联校正环节C(s),使开环截止频率秒,相位裕度,幅值裕度。P(s)C(s) 2. 用作为超前校正环节,要求和T的大小为 。35.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和超前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1)概略画出的对数幅相图,2)计算的增益穿越频率及相位余量,3)求k1使校正后系统的增益穿越频率为,并计算此时的相位余量。10. 在系统设计中,应尽量将中频段幅频特性的斜率设计成 。35. 已知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试求它的增益穿越频率和相位裕量,说明该系统是否闭环稳定?2)不改变和,但要使系统的速度误差系数为秒,试设计串联校正环节。 35. 已知一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试求它的增益穿越频率和相位裕量,说明该系统是否稳定?2)不改变和,设计串联校正环节使系统的速度误差系数秒。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函为 要求速度误差系数KV =200, c30 (rad/S)、(c)50。试进行串联校正。(20分) c70rad/s、(c)53.7七、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函为 要求速度误差系数KV =200,(c)50。试进行串联滞后校正。(20分) (c)54c6rad/S八、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函为 要求速度误差系数KV =10,(c)50。试进行串联滞后校正。(20分) c1rad/s、(c)=52.6第七章 采样系统23 采样频率s2m(m连续信号最大频率),才是不失真采样。24 采样系统的动态过程用差分方程来描述。25 求解差分方程可借助Z变换。26 计算机解差分方程常用迭代法。27 由传函求脉冲传函的方法是:部分分式法展开,查典型函数Z变换表。28 F(z)对应的时间函数f(t)的终值(Z-1)F(Z)再令Z=1 29 采样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闭环脉冲传函的所有极点均位于单位圆内 30 双线性变换是令 Z=(W+1)/(W-1)31 采样系统经过W变换,就可用连续系统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了。32 采样周期越大,系统稳态误差越大。33 采样周期越大,系统稳定性越差。34 采样系统的主导极点是:a.靠虚轴最近 b.靠单位圆最近 的闭环极点。35 用数字程序实现校正的方法是:脉冲传函变成差分方程,由迭代法编程36 求采样系统差分方程的方法是:1按连续系统求传函2求脉冲传函3由迟后定理得差分方程37 在波德图上进行采样系统校正的两种近似方法为:1看成连续系统2采样保持器看成惯性环节38 采样系统校正采用数字校正比较方便。6. 采样周期越大,系统的稳定性越 。1. 为保持信号不失真,采样频率应至少是原信号带宽频率的 倍。4. 从频谱分析的角度,保持器的作用是一个 通滤波器。ZOH1s+1r(t)T=1sy (t)8. 对如图所示采样系统,其中,求它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G(z)。16. 利用映射关系(,T为采样周期)说明:s的左半平面对应z的单位园内部,即。G1(s)uTy G2(s)26. 如图采样系统,G1(s)=4/(s+1),G2(s)=1/(s+5), T=1s,求闭环脉冲传递函数G(z)28. 已知离散系统闭环特征方程为z2+(0.63k1.37)z+0.37=0,求k的取值范围使系统稳定。31. 采样开环系统传递函数秒,输入连续信号为,试计算单位反馈系统的稳态误差和静态误差系数。25. 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为,试写出它的脉冲传递函数G1uTy G2T26. 如图采样系统,G1(s)=4/(s+1),G2(s)=1/(s+5), T=1s,求它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ZOHr(t)TP(s)c(t)34. 已知采样系统如左图,其中,零阶保持器,采样间隔秒,试判断系统稳定的k值范围。2. 在采样控制中,模数转换(A/D)包括 和 二个过程。27. 由差分方程,描述的离散时间系统,试写出它的脉冲传递函数表示。2. 根据Z变换的位移定理, 。5. 一般而言,引入采样开关会 系统的稳定性。34. 已知采样系统如图,其中对象传递函数,零阶保持器ZOHr(t)TP(s)c(t)秒,参考输入,试求系统的离散输出响应。5. 采样系统闭环脉冲传函如下:判断系统稳定性。Z1=-0.8、Z2=0.5 稳定第八章 现代控制理论3二个状态空间模型和,如果存在非奇异矩阵P,使和,则称这二个模型 。4. 根据Z变换的位移定理, 。20. 什么情况下系统的渐近稳定性和输入输出稳定性等价?21. 线性系统,什么情况下可以得到线性系统的零状态响应?26. 已知系统的动态方程为,求系统的传递函数。29. 已知系统的动态方程为,判断系统的内部稳定性和输入输出稳定性。34. 已知线性系统的动态方程为,且,试求状态方程的解。3. 同一系统的二个状态空间模型等价,则它们构成的二个传递函数 。18. 简单说明为什么同一系统动态方程的状态选取不是唯一的?27. 试验证动态方程,是否被其传递函数完全表征?6. 离散动态方程(G H C)中G的特征值 ,它才渐近稳定。26. 由差分方程描述的离散时间系统,试求出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19. Lyapunov稳定和通常意义上的稳定有什么不同?1s(s+1)r(t)y(s)25. 系统框图如左,试选取合适的状态变量,建立系统的动态方程。27. 系统动态方程为,试判断它的内部稳定性和输入输出稳定性。29. 系统动态方程的状态矩阵,求它的状态转移矩阵9. 当且仅当动态方程(A B C )中A的特征值 ,它才渐近稳定。18. 试说明同一传递函数的实现(A B C D)可以不是唯一的。1s(s+1)R(s)y(s)24. 系统框图如左,选取合适的状态变量,列出它的动态方程表示。17. 试写出传递函数的能控标准型实现(A B C D)。s1s+1ux2=y1s1x123. 系统方框图如左,以u为输入,为状态,y为输出,试列出系统的动态方程。29. 已知动态方程的状态矩阵,求它的状态转移矩阵。4. 离散动态方程(G H C)的特征方程是 。6. 动态方程(A B C)的特征方程组成劳斯表后,它的第一列系数 是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28. 判断离散系统的内部稳定性和输入输出稳定性。18. 试说明同一传递函数的实现(A B C D)可以不是唯一的。19. 为什么系统的渐近稳定性蕴含了输入输出稳定性?18. 试写出传递函数的能控标准型实现(A B C D)。19. 简述系统渐近稳定性和输入输出稳定性之间的关系。20. 线性系统,什么情况可以得到系统的零输入响应?28. 给定动态方程,判断系统的内部稳定性和输入输出稳定性。25. 设系统的动态方程为,求系统的传递函数。28. 判断系统,的内部稳定性和输入输出稳定性。19. Lyapunov稳定和通常意义上的稳定有什么不同?1s1x2=ys1s+1x1u23. 系统框图如左,u和y为输入和输出,设x1,x2为状态,试写出它的状态空间表示。28. 已知离散系统闭环特征方程为,试判别系统的稳定性。30. 已知系统的状态矩阵,求它的状态转移矩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