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自考心理实验报告

上传人:wuy****ng 文档编号:134737381 上传时间:2022-08-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9.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大自考心理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北大自考心理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北大自考心理实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 验 报 告 姓名:小行星 准考证:xxxx 组号:第七组 主试:周晶 日期:二一三年八月二十四日注意分配值:0.72颜色爱好顺序量表的制作摘要本次实验目的是通过对颜色爱好的测定,学习用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和等距量表。使初学者对心理学实验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本次实验随机选取名北大心理自考学员,用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通过等级相关算法比较,发现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不同被试之间颜色爱好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关键字: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对偶比较法;等级排列法;等级相关法1前言 11 顺序量表 顺序量表是将对象的某一属性排出顺序的量表,该量表没有对零点,也没有相等的单位,因此顺序量表是一种较粗糙的量表。从顺序量表只能知道某一事物的顺序,从中可以查到这一事物在心理量表中的顺序。制作心理顺序量表有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两种方法。12对偶比较法 对偶比较法是制作心理顺序量表的间接方法,是把所有的项目两两配对,然后一对对地呈现,让被试对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进一步判断,这种特性在两种刺激中哪一个更明显。然后记录下来,最后统计各个特征的数目,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就构成了顺序量表。 13 等级排列法 等级排列法是制作心理量表的直接方法,该方法让被试对所有呈现的刺激的某一特征,根据某一心理特点,进行主观评判,将最优的排在第一位, 次之的在中间,最差的排在最后。以等级的顺序构成顺序量表。14研究背景 美国心理学家J.M.卡特尔1906年曾用等级排列法,对当时10个著名的天文学家排过等级。他请有关专家按照天文学家的声望排出名次。声望最高的排在第一,其次排在第二,依次下去,就得到一个次序,这就构成了一个顺序量表。等级排列法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有空间误差,不如对偶比较法精确。 对偶比较法最早出现于颜色爱好的的研究中,是一种间接的方法。首先,将要比较的颜色两两配对,如有N种颜色,则需配成n(n-1)对。本实验需要比较红、橙、黄、绿、蓝、紫、黑、白共8种颜色,则一共可配对的数目为n(n1)即8(81)28对,这28对颜色可按阶梯式排列呈现的顺序,让被试辨别呈现的每一对颜色,并挑选出自己喜欢的颜色,并记录下来。比较完一对,再比较另一对,一直比较完为止。由于比较时每对颜色呈现的顺序和位置不同,会产生时间或空间误差,为此,为了避免这些误差,每对颜色都要比较两次,互换呈现的顺序和位置。最后统计出数据,排出颜色的喜好顺序。12.方法2.1 被试:在北大心理系2013年心理实践自学考试第七小组(19名自考生,年龄在22到33岁之间,包括3名在校学生和16名企业员工,男女比例为6:13。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色盲、色弱现象。)中按考号随机选取2名被试。被试A,男,22岁,在校学生。被试B,女,30岁,企业职员。2.2 实验材料:8张88cm颜色卡片(即:红、橙、黄、绿、蓝、紫、黑、白,各一张。)、秒表、稿纸、笔。2.3 实验设计(1)自变量:向被试呈现卡片的颜色(共有8个水平:红、橙、黄、绿、蓝、紫、黑、白)。(2)因变量:不同被试对颜色的喜好程度。(3)无关变量的控制: 本试验采用单因素组内设计,会产生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另外实验顺序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因此本实验采用拉丁方设计排序。为了消除呈现卡片的顺序和位置带来的时间误差和空间误差,第一次和第二次呈现卡片的顺序要相反,两卡片的位置也要相反。先左后右,在反过来,先右后左。2.4 实验程序2.4.1 用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主观顺序量表和等距量表(1)让被试坐在正前方1.5m处,成对地呈现颜色卡片,每次呈现2秒,要求被试比较在各对不同的颜色中他最喜欢哪种颜色,并在稿纸上记下答案。呈现的顺序按下表排列:表1 实验的顺序 红 橙 黄 绿 蓝 紫 黑橙 1黄 2 3绿 14 4 5蓝 15 16 6 7紫 23 17 18 8 9黑 24 25 19 20 10 11白 28 26 27 21 22 12 13上表中“1、2、3、”是比较各对颜色的顺序。例如“1”就表示第一次比较红、橙二色,“2”表示比较红黄二色,其余类推。做完28次后休息3分钟。(2)重复(1)的程序,但整个顺序相反(即从28-1);并且每对颜色呈现的相对位置要和(1)中比较时二色呈现的位置相反。(3)按下表(表2)统计实验数据,制作用对偶比较法研究的颜色爱好顺序量表、等距量表。表2 用对偶比较法研究颜色爱好的实验统计结果红 橙 黄 绿 蓝 紫 黑 白红 红 红 红 蓝 紫 红 白橙 橙 橙 橙 蓝 紫 橙 橙 黄 红 橙 绿 蓝 紫 黑 黄绿 红 橙 黄 蓝 绿 绿 绿蓝 红 橙 蓝 蓝 蓝 蓝 蓝紫 紫 紫 紫 紫 蓝 紫 紫黑 红 橙 黑 绿 蓝 紫 白白 红 橙 黄 白 蓝 白 白选择分数(C) 9 10 3 5 12 10 2 5P=C/2(N-1) 0.64 0.71 0.21 0.36 0.86 0.71 0.14 0.36Z +0.36 +0.55 -0.81 -0.36 +1.08 +0.55 -1.08 -0.36Z 1.44 1.63 0.27 0.72 2.16 1.63 0.00 0.72顺序 4 2.5 7 5.5 1 2.5 8 5.52.4.2.用等级排列法制作颜色爱好心理量表(1)要求被试根据自己对八种颜色的喜爱程度,把颜色排列成一个系列。如他最喜欢蓝色,其次喜欢黄色,就不把蓝色排第一,黄色排第二,其余类推。3 结果3.1通过对偶比较法得到被试A、B颜色爱好的实验结果: 表3 用对偶比较法研究被试A颜色爱好的实验结果红 橙 黄 绿 蓝 紫 黑 白红 红 红 红 蓝 紫 红 白橙 橙 橙 橙 蓝 紫 橙 橙 黄 红 橙 绿 蓝 紫 黑 黄绿 红 橙 黄 蓝 绿 绿 绿蓝 红 橙 蓝 蓝 蓝 蓝 蓝紫 紫 紫 紫 紫 蓝 紫 紫黑 红 橙 黑 绿 蓝 紫 白白 红 橙 黄 白 蓝 白 白选择分数(C) 9 10 3 5 12 10 2 5P=C/2(N-1) 0.64 0.71 0.21 0.36 0.86 0.71 0.14 0.36Z +0.36 +0.55 -0.81 -0.36 +1.08 +0.55 -1.08 -0.36Z 1.44 1.63 0.27 0.72 2.16 1.63 0.00 0.72顺序 4 2.5 7 5.5 1 2.5 8 5.5表4 用对偶比较法研究被试B颜色爱好的实验结果红橙黄绿蓝紫黑白红橙黄绿红紫红白橙橙橙绿橙紫橙橙黄黄橙黄蓝紫黄白绿绿绿黄蓝绿绿白蓝红橙蓝蓝紫黑白紫紫紫黄紫紫紫白黑红橙黄绿黑紫白白红白黄白白白白选择分数(C)5987410211P=C/2(N-1)0.360.640.570.500.290.710.140.79Z-0.360.360.180.00-0.55.0.55-1.080.81Z0.721.441.261.080.531.630.001.89顺序6345 7 2813.2 根据表3(被试A的实验数据)制作出颜色爱好顺序量表(表5)、等距量表(表6):表5 被试A对8种颜色爱好的顺序量表(对偶比较法)顺序 1 2.5 4 5.5 7 8颜色 蓝 橙、紫 红 白、绿 黄 黑表6 被试A对8种颜色爱好的等距量表(对偶比较法)黑 黄 绿、白 红 橙、紫 蓝0.00 0.27 0.72 1.44 1.63 2.16_ _ 3.3通过程序2中的等级排列法得到顺序量表。表7 被试A对8种颜色爱好的顺序量表(等级排列法)顺序 1 2 3 4 5 6 7 8颜色 蓝 橙 紫 红 白 绿 黄 黑3.4用等级相关的方法比较两种方法的测试效果的异同。用等级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rs16D/n(n-1),计算出两种方法测试效果的差异如下:表8 两种方法在各颜色上D值的比较红 橙 黄 绿 蓝 紫 黑 白对偶比较法 4 2.5 7 5.5 1 2.5 8 5.5等级排列法 4 2 7 6 1 3 8 5D 0 0.25 0 0.25 0 0.25 0 0.25两种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9883.5用等级相关的方法判断被试A、B对颜色爱好的个体差异。用等级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rs16D/n(n-1),计算被试A、B对颜色喜爱程度的差异如下:表8 两个被试在各颜色上D值的比较红 橙 黄 绿 蓝 紫 黑 白被试A 4 2.5 7 5.5 1 2.5 8 5.5 被试B 6 3 4 5 7 2 8 1 D 4 0.25 9 0.25 36 0.25 0 20.25两被试喜爱颜色程度的相关系数为:0.1674分析与讨论: 本次实验结果和预想的基本一致。即:两种方法实验结果基本一致,两被试的喜欢颜色程度有较大的差异。这说明这两种实验方法是有效的。用等级相关的计算方法计算出两种实验结果的相关系数为rs0.988,说明两种实验结果有较高的正相关,这说明这两种实验方法是有效的。用等级相关的计算方法计算出两被试的相关系数为rs0.167 这说明两被试喜欢的颜色只有较低程度的正相关,即说明两被试在颜色的喜爱程度上有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性别差异、性格、爱好、气质以及不同的生活经历家庭教育背景影响了他们对颜色的喜好,也有可能是年龄的差异(被试A,22岁,被试B,30岁)引起的。5结论本实验说明了用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的实验结果是基本一致的,两种方法均是有效的,个体对颜色的喜爱程度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参考文献1 朱滢,焦书兰.实验心理学.原子能出版社,2004.P102P106思考题1 如何用对偶比较法测定对某一事物的形状爱好的个别差异?答:找两组被试,根据这一事物的形状的多少,比如汉字的字体.若有N种形状,则需配n(n-1)对,被试对呈现在面前的同一汉字的一对字体中挑选出他最喜欢的字体来,并记录下来。按拉丁方设计的顺序比较完一对,再比较另一对,一直比较完为止。为了消除时间误差和空间误差,每对形状比较两次,第二次的比较顺序和位置要和第一次相反。最后,处理数据,排出对汉字不同字体的喜欢顺序。2 举例说明颜色爱好是具体的还是抽象的?答:颜色爱好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世界万物的颜色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已经存在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诸如:黑色的大地,白白的云朵,蓝蓝的大海。等等。这些都是具体的,是能被人们所反映的感性具体。同时,由于人的存在,通过感知和大脑的判断,形成对某一颜色的印象、喜好,这是抽象的。一旦人们形成对某一颜色的喜好后,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是固不变的,所以,这又是具体的,是更高级的理性具体。从感性的具体到抽象的规定,又从抽象的规定到理性的具体,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认识事物的过程,所以,颜色爱好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汉字识记中的系列位置效应摘要本次实验目的是通过用自由回忆法对汉字的回忆验证系列位置效应。被试来自北大心理系自考生18名,把被试随机分配到以拉丁方排序的不同自变量变化水平上,每个被试以不同的顺序学习一遍18个项目,然后立即让他们做自由回忆,把再现的结果按系列位置登记、统计、处理后,便可得到系列位置曲线。本次实验的曲线中端出现了明显的上翘,本实验作者对该现象进行了合理分析。关键词:系列位置效应;两种记忆理论;自由回忆;首因效应;近因效应1 前言11系列位置效应 在系列学习中,在一系列处于不同位置的记忆材料回忆效果不同;系列位置效应就是这种接近开头和末尾的记忆材料的记忆效果好于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的趋势。其中,对记忆材料表开始部分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回忆率高,这一现象称为首因效应;对记忆材料末尾部分的记忆效果比中间部分要好,更易于回忆,这一现象称为近因效应。系列位置效应一般在自由回忆中出现。如果以项目在呈现系列中的位置为横坐标,以回忆成绩为纵坐标绘出的曲线叫做系列位置曲线。1.2自由回忆自由回忆是指学习时通常给被试呈现一系列单字一次,然后让被试以他们愿意的顺序再现出来。再现就是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把记住的材料写下来或说出来。1.3两种过程记忆理论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记忆按信息存留时间长短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三种。感觉记忆又称瞬时记忆,或者感觉登记,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一定数量的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短时记忆是正在工作活动着的记忆,信息保持的很短,记忆容量是72,通过复述可转到长时记忆中。长时记忆是指存取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长时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114 历史背景 最早研究记忆的心理学家是艾宾浩斯,他于1885年出版了记忆一书,开始了心理学史上第一次对记忆的研究。1962年,加拿大学者墨多克给被试呈现一系列无关联的词,然后让被试以任意顺序自由回忆。实验结果发现,回忆的效果与字词在原呈现的位置有关,在系列的开始部分和末尾部分的单词均比中间部分的单词更容易回忆。大量实验已经证明,系列位置效应存在于广泛的系列呈现时间序列中。2 方法21 被试被试来自北大心理系2013年心理实践自学考试第七小组(18名自考生,年龄在22到33岁之间,包括3名在校学生和15名企业员工,男女比例为1:2,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色盲、色弱现象)。2. 2 材料实验材料主要有:18张高频汉字卡片,笔画在5-9之间,字与字之间低联想值。18个汉字分别是:(枯、括、务、价、持、培、刚、观、沉、切、奈、拔、府、引、纪、别、呈),纸、笔、秒表。23 实验设计(1)自变量:主试向被试呈现的汉字的系列位置。(2)因变量:被试做自由回忆时,对汉字的正确再现率。(3)无关变量的控制:本实验采用组内设计,为了排除实验顺序给实验带来的干扰,减弱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实验按标准拉丁方实施。 2.4 实验程序 (1)主试将18个汉字随机排好,按拉丁方的实验顺序分别给每个被试呈现汉字,一个被试一个顺序。每个汉字呈现1秒,间隔1秒。 (2)给一个被试呈现18个汉字结束后,要求他立即自由回忆刚刚呈现过的汉字,写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当被试回忆不出时结束实验,并核对回忆出的汉字的位置。每个被试回忆的时间要差不多。 (3)实验顺序:实验按标准拉丁方实施。例如:A B C D EB C D E AC D E A BD E A B CE A B C D (4)整理实验数据,统计出18名被试在各位置上的汉字保存量和保存百分数,并根据统计结果作系列位置与保存量的关系表和关系图。3 结果根据统计结果得到系列位置与保存量的关系表和关系图如下:表1 系列位置与保存量的关系表位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保存量的个数1510103128105586676661011保存量的百分数()835656176744562626443333393333335661 本次实验中的系列位置曲线的首端和末端同前人所做的结果是一致的,出现了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但曲线的中间出现了明显的上翘。 4分析与讨论 本次实验结果说明记忆的效果与材料在系列中的位置有关:被试对字单中的前几个再现的很好,字单中的再现的没这么好,字单最后几个也再现的很好。按照两种过程的记忆理论的观点,字单首端几个项目再现的好,是因为这几个项目已由短时记忆转到长时记忆;字单末端几个项目再现的好,是因为这几个项目保持在短时记忆中,易于提取。但是本次实验结果不是完全符合理想的实验结论。对本组被试进行访谈后,经过认真分析,得到影响实验结果因素如下: (1)对被试的默写时间把握不是很严格,造成有的被试在个别单字回忆的时间过长,把中间位置的字都回忆出来了; (2)还有就是有些被试采用联想记忆的方法,把中间那些可能易于联想记忆的字回忆出来了,因此,导致中间部分的字得分较高,系列位置曲线中间出现明显上翘; (3)实验时没有使用速视器,是由主试把卡片呈现给被试,主试在呈现的速度上不是很均匀,是前面快中间慢后面快,造成被试对中间的汉字有充分时间学习; (4)本次实验的样本是18人,属于小样本被试, 因此在实验中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又因为本组被试的来源是按考号顺序分组,被试取样范围较窄,所得到的结果并不能推断大样本乃至整个总体的情况。 所以在今后的实验中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做好充分的准备,尽可能使用电脑控制的仪器,如果用电脑幻灯呈现汉字,可能效果会更好;同时扩大被试的样本容量。只有对实验中的各个条件严格控制,才能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否则会得到一个不确切的结论。5结论 该实验通过对汉字记忆自由回忆的实验,绘制系列位置效应曲线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基本证明了记忆的两种过程理论,验证了记忆的系列位置效应现象。 参考文献 1 朱滢,焦书兰.实验心理学 .原子能出版社 ,2004 思考题:1.你认为当熟记一系列外语单词或电话号码时,每个系列不得超过多少个才能避免系列位置的影响,提高记忆效果?答:短时记忆是操作记忆,因短时记忆的容量只有72个,当我们要熟记或记起外语单词或电话号码时,要从瞬时记忆中把信息输入到短时 记忆中或者要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信息到短时记忆中,所以电话号码的系列长度最多不得超过9个,才能避免系列位置的影响,提高记忆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