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完成课前课前小研究的能力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34237712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完成课前课前小研究的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完成课前课前小研究的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完成课前课前小研究的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课前小研究的能力一、课题的提出 1 、校本实施中产生的迷惘及思考通过对校本的实践,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出现两种误区:一是只强调学生主体性,课堂变的“太活”,二是只强调教师主导作用,课堂变的“太死”。真正理想的课堂应该“以问题为中心”,实现“双主体互动”。由此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在课堂上怎样做到以问题为中心?如果课前教师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能否提出有效的问题?如果课前学生没有做任何准备,仅凭课堂上的四十分钟时间,能否体现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带着这样的一些问题我们感觉到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课前小研究能力。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自主预习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尤其是小学数学这门功课上面。2、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对于学生自主预习的观点及现状在构想申报这个课题的同时,我们教研组的全体老师进行了一次激烈的讨论。从中我了解到,当前小学数学教师中主要存在着这样两种观点:一是怕,怕浪费时间,认为学生自己看书看不懂。因此,数学课堂有时呈现出“满堂灌”,总认为教得越多越好,常常忽略预习,其效果并不是很好。其实仔细想一想,学生没有时间预习,他的潜力也就发挥不出来,就会等待老师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路自然就会跟不上。二是不知道如何下手。虽然知道了预习的重要性,但是却苦于不知道用何种方法来指导学生预习才能取得预设的效果。于是,产生了以下几种后果:课前小研究要求不具体、不到位;没有研究方法,学生无从下手;布置了课前小研究的作业,第二天上课时老师却不管不问,让学生感觉做不做都一个样,得不到及时反馈。 基于以上两点认识,我们组申报了生本理念下小学数学低段课前小研究内容的制定这一课题,旨在数学课堂中真正实现“双主体互动”,让学生通过课前小研究,带着问题进课堂,从而产生一种想学、想问、想练的良好心理,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以及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索的精神,也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二、概念界定与研究理论依据1、概念界定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第一部分基本理念中说到“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2、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人的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指出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要求他们复制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对于如何培养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预习能力,就是将这一先进的教学理论实施于生本教学的实践中去,充分发挥其指导意义。、主体性理论。弘扬人的主体性,唤起人的主体意识,发挥人的主体活动能力,已成为时代精神的主旋律。主体性是现代人的基本特点,为了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就需要培养人的创造性、开拓性等特点,这些都与弘扬人的主体性有密切关系,因而如何弘扬人的主体性便成为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培养学生的课前小研究能力就是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样教师也是主体,只是各自的分工不同,但是都是弘扬人的主体性的很好的体现。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写道:“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而学会学习的基本途径是善于自学。自学是一生中最好的学习方法,它是一种以独立学习为主获取知识的活动。要实施这一活动并高效率、高质量地达到活动的目的,必须具备相应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各种智力的综合体现,是创造力的核心。因此培养小学生课前小研究的能力,对他们的研究进行有效的指导,不仅是当前科技迅速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更是小学数学生本教学的基本方向。三、研究目标内容1、研究目标、使学生树立课前小研究的意识,提高对课前小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课前小研究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真正实现双主体互动的有效课堂。2、研究内容、当前我校数学教师和低年级学生对于数学课前小研究的看法和做法。、如何分层进行课前小研究的方法的指导,即分为几层,每一层学生预习时该完成的任务有哪些,可以对每一位同学的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分类,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需学生的课前小研究,确定哪些内容需要学生研究,设计课前小研究提纲。、学生进行小研究后教师如何组织交流、反馈才能取得研究的效果。四、研究方法、原则1、研究方法、调查法:通过此方法,了解当前数学教师与学生对于课前小研究的看法及做法。、行动研究法:此研究法将跟踪本课题研究的全过程。通过不断对如何指导学生课前小研究,培养学生课前小研究的习惯等方面的研究、实践、反思、调整、充实,力求以清楚的数据、科学的论证,提供事实性材料,评定前阶段工作,启动下阶段工作。、文献资料法:学习和研究教学论,小学数学教材教法以及新课程标准等基本理论,吸收借鉴优秀成功的指导学生课前小研究的教学理论及操作过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思辨和理论综合。、经验总结法:进行收集整理材料,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及心得体会,加工修改研究案例,完成结题工作的总结归纳。2、研究原则五、研究步骤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二年。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5月2012年8)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收集材料,调查研究,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申报立项;开题论证,商讨具体实施计划。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9月2014年3月)该阶段的具体任务是:进行部分数学教师与学生的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师生共同进行理论学习。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要采取分层指导的方法。针对班级中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制定出具体的指导方案,并落实到具体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另外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分类,选出适合学生课前小研究的内容。教师和学生关于课前小研究开展的心得交流活动,并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教学随笔、学习体会等。撰写中期报告,进行中期汇报活动。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年3月2014年5月) 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汇总各种研究资料,分析比较,汇编成果专集,全面检测评估研究效果,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和鉴定工作。课题研究教师争取多写相关论文,获奖或发表。上好展示课,并把教师和学生的心得体会整理成文,在全校推广,接受全体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完善课题内容。六、完成本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七、预期研究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