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社会学模拟题总复习.docx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3336443 上传时间:2020-06-15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125.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社会学模拟题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劳动社会学模拟题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劳动社会学模拟题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社会学模拟题 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共5题,合计5分)1. “劳动社会学”这一名称最早正式出现于(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奥地利答案:C2. 劳动社会学理论在18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主要经历了( )阶段。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答案:C3. 劳动的社会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关系,即劳资关系上。下面( )之间的集体谈判是调整劳资关系的一个主要途径。A工会与政府 B工会与雇主 C雇主与政府 D劳工与雇主答案:B4. 古典劳动社会学理论中的管理学派代表梅耶认为,工人是()。A社会人 B经济人 C理性的人 D自然人答案:A5.认为雇主与劳工存在不可避免的冲突,而集体协商制度是最公正、最有效率地解决工业冲突的方法,它将公共场所中的冲突制度化,并强调劳工必须展开集体行动才能保证自己的利益,该学派是( )。A法团主义 B新放任主义 C新集体主义 D新马克思主义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共8题,合计32分)6. “劳动社会学”最早由( )正式提出并首次使用。A乔弗里德曼 B马克思 C彼纳维利 D亚当斯密 E迪尔凯姆答案:AC7. 劳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A.实际观点 B.实证观点 C.整体观点 D.发展观点 E.感性观点答案:ABCD8. 古典劳动社会学理论发展过程中的管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A泰勒 B梅耶 C迪尔凯姆 D威廉配第 E马克斯韦伯答案:AB9. 劳动社会学的基本研究类型主要有()。A描述性研究 B解释性研究 C横剖研究 D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E纵贯研究答案:ABCDE10. 劳动社会学的具体研究方法有( )。A.社会调查法 B.社会统计法 C.比较分析法 D.参与调查法 E.实证分析法答案:ABCD11. 科层制的基本要素是( )。A. 一整套始终如一的、需要严格执行命令与服从关系 B人们凭借技术优势居于支配地位C其从属关系受严格的内部等级的支配,依从于复杂的任务或职务分工,按规则行事是人们的义务D非人格性,各种权利关系都是刻板的、非个性化的、合理性的体系E一种有组织的不平等制度答案:ABCD12. 劳动社会学所使用的狭义上的劳动者,须具备的因素是()。A处于劳动年龄范围内,即属于劳动适龄人口 B具有一定的体力和智力 C从事一定的社会生产劳动D身体不应该残疾 E有相应的劳动报酬和经营收入答案:ABCE13. 劳动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形成了()。A.古典阶段 B.现代阶段 C.从前阶段 D.将来阶段 E.后现代阶段答案:ABE三、名词解释题(共5题,合计25分)14. 劳动答案:其基本含义是指人类围绕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活动。其本质特征是自觉性、目的性和创造性。15. 个案调查答案:是指从研究对象中抽取少数个人或小型团体作为样本个体进行详尽调查的一种方法。16.问卷调查法答案:是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方法。其结构主要包括前言、主体和结语三部分。17. 参与调查法答案:也称实地观察法。实地观察是劳动社会学常用的方法,指观察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直接了解当前正在发生的、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现象。18.法团主义答案:也称统合主义,其思想源于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它关注人与人之间、社会团体之间、社会团体与国家之间的制度化关系,强调从制度层面讨论政治制度与劳资关系的互动,强调政府在劳资互动过程中的作用,力图用一种制度化的利益集合秩序化解结构性冲突。四、简答题(共5题,合计25分)19. 简述劳动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答案:劳动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六点:一是劳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二是劳动者;三是劳动的社会关系;四是劳动的社会结构;五是劳动组织及劳动组织方式;六是劳动与社会变迁。20. 简要指出职业和行业之间的异同。答案:职业作为人的一种标志,是劳动专门化和劳动分工的结果。我国将职业定义为在业人口所从事的具体工作的种类。行业是社会劳动者在从事社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社会分工的集团概念。其构成有两个基本要点:一是行业属于社会劳动者的集团概念,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国民经济部门;二是同一行业都有同一类型的经济活动,它们生产同一类型的产品,提供同一类型的劳务,创造的使用价值基本相同。相同点:职业与行业都是劳动者在社会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满足于社会需要的功能要件。不同点:职业是从个人活动出发产生的概念,行业是从社会经济活动出发产生的概念。21. 劳动社会学的基本研究类型有哪些?答案:劳动社会学的基本研究类型主要有三种:一是描述性研究与解释性研究;二是横剖研究与纵贯研究;三是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22. 劳动社会学的具体研究方法有哪些?答案:劳动社会学的具体研究方法主要有四种:一是社会调查法;二是社会统计法;三是比较分析法;四是参与调查法。23. 试简要指出现代劳动社会学发展阶段、主要理论及代表人物。答案:现代劳动社会学发展阶段主要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的学说。它分为两个阶段:一是 年前后;二是20 世纪70年代末至今。1945-1975 现代劳动社会学主要理论归纳有:一是新马克思主义,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尔库塞、普兰查斯、汤普森及马勒等;二是冲突理论,其代表人物有前联邦德国的达伦多夫、美国的米尔斯、英国的洛克伍德等;三是新制度主义学派,其中包括新集体主义、法团主义及新放任主义等;四是新管理学派,其代表人物有法约尔、巴纳德等;五是新经济社会学,其理论主要有网络理论和文化理论,网络理论代表人物是斯威伯和格兰诺维特,文化理论代表人物是扎勒泽和迪马乔。五、论述题(共1题,合计13分)24. 论述劳动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及各大流派的主要观点及其代表人物。答题要点:应分三个层次论述。1. 古典劳动社会学理论:六个流派及代表人物,展开论述。2. 2.现代劳动社会学:五个流派及代表人物,展开论述。3. 3.后现代阶段,即修正、模仿、拼凑、挑战传统阶段劳动社会学模拟题 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合计15分)1. 基于劳动的个性,可以对劳动作出一些分类。从劳动成果与劳动者关系划分,可将劳动分为( )。A.潜劳动、活劳动和物化劳动 B.物质生产劳动和精神生产劳动C.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D.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答案:C2. 在劳动社会化的发展进程中,处于第三阶段的是()。A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简单协作阶段 B机器大工业阶段C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阶段 D以微电子为主角的新技术革命阶段答案:B3. 抛开社会制度的层面来讲,劳动的社会关系指的是()。A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企业和市场之间的关系答案:A4. 广义的市场经济主体包括()。A.企业和劳动者 B.企业、劳动者和国家 C.企业、劳动者和市场 D.企业、劳动者、市场和国家答案:D5. 市场经济主体间最主要的劳动关系是( )。A.企业和市场之间的关系 B.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 C.企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 D.国家和市场之间的关系答案:B6. “配第一克拉克命题”所指的现象是( )。A劳动力由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产业,又由第一、二产业转移到第三产业B劳动力由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三产业,又由第一、三产业转移到第二产业C劳动力由第二产业转移到第一产业,又由第二、一产业转移到第三产业D劳动力由第三产业转移到第二产业,又由第三、二产业转移到第一产业答案:A7. 综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产业结构变迁的一般规律是()。A三次产业结构由“二、一、三”向“三、一、二”转变的趋势B三次产业结构由“一、三、二”向“二、三、一”转变的趋势C三次产业结构由“一、二、三”向“三、二、一”转变的趋势D三次产业结构由“三、二、一”向“一、二、三”转变的趋势答案:C8. 目前中国的职业结构具有的特征是( )。A从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变 B从农业社会向非农业社会转变C从非技术劳动向技术劳动转变 D以上答案都不对答案:B9. 劳动社会结构中能够反映劳动社会现状的是()。A劳动者的性别结构 B劳动者的年龄结构 C劳动的职业结构 D劳动的产业结构答案:A10. 劳动的经济条件保护主要体现为对劳动者()。A.劳动收入的保护 B.最低工资收入的保护 C.物质条件的改善 D.素质的提高答案:B11. 霍桑实验表明,提高工效的决定因素是重视( )。A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生产条件 C产品需求 D工作环境答案:A12. 下面不属于直接影响人际吸引因素的是()。A品貌和气质 B报酬 C相似与互补 D政治信仰答案:D13.能够有效地管理大量投资、劳动分工和资本主义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极大地拓宽了组织所能达到的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群体组织结构是()。A职能式结构 B.水平结构 C直线制结构 D矩阵结构答案:C14. 士气激励理论中的Y理论所采用的人性假设是( )。A经济人假设 B自我实现型人假设 C理性人假设 D社会人假设答案:B15. 通过考察人们的努力行为与其所获得的最终奖励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以选择合适的行为达到最终的奖励目标的士气激励理论是()。A需要理论 B公平理论 C期望理论 D双因素理论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共15题,合计15分)16. 所谓市场体制的三方关系是指( )之间的关系。A劳工 B政府 C市场 D雇主 E以上答案都不对答案:ABD17. 对于建立三方机制,下面关于我国的三方机制表述正确的有( )。A本质是协调与平衡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各自不同的利益需求B其目的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建立代表雇主的组织和代表工人的组织,共同协商处理劳动关系问题C是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我国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D三方性原则和三方机制的关系是:三方性原则是三方性机制的具体体现,三方性机制是三方性原则的核心E社会保险费的承担由政府和企业合理分担。答案:ABC18. 下面不属于第二产业的是( )。A自来水业 B畜牧业 C交通运输业 D建筑业 E住宿和餐饮业答案:BCE19. 下面对三次产业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A农业是第二、三产业的基础 B第二产业以第一、三产业的发展为基础C第三产业对第一、二产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D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E第二产业为第一、三产业的发展提供物质材料和技术设备答案:BD20. 发达国家职业结构变化的趋势和规律是( )。A体力型职业的劳动者所占份额不断减少B体力型职业的劳动者所占份额不断增加C技术型职业的劳动者所占份额不断提高D脑力型职业的劳动者所占份额不断增加E非技术职业的劳动者所占份额不断提高答案:ACD21. 下面属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特点的是( )。A.速度比较快 B.达到的水平比较高 C.空间分布不平衡D.老龄化趋势进程日趋显著 E.老龄化趋势尚不显著答案:ABCD22. 劳动保护的意义包括( )。A是满足劳动者安全需求和社会性需求的重要保证 B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C是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维持社会秩序稳定的需要 D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E是防止两极分化的需要答案:ABC23. 下面不属于劳动安全与健康保护的主要内容的是()。A劳动时间的限制 B提高劳动者素质 C劳动速度的限制 D劳动物质条件的改善 E保护劳动者的收入答案:BE24. 下面属于梅耶提出的人际关系理论内容的是()。A证明影响人劳动积极性的不仅有物质条件因素,也有社会和心理因素B影响工人劳动生产率最重要的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C传统管理只研究正式群体,而霍桑实验还提出了非正式群体,这种非正式群体可影响正式组织中人们的行为D在领导类型上,霍桑实验强调了领导和群众沟通意见的重要性E工人不是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经济人”,而是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社会人”答案:ABCDE25. 直线制正式组织结构的四大特征是()。A指挥的等级链 B职能的专业化分工 C权利和责任的一贯性政策 D决策的独立性 E工作的标准化答案:ABCE26. 在知识经济时代,组织结构原有的三个核心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主要表现为( )。A决策的集中化将让位于分权化 B规范化将让位于创造力C非正式结构变得越来越重要 D纵向层次结构向横向层次结构转变E虚拟组织将越来越盛行答案:ABD27. 下面关于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叙述正确的是()。A需要是人类行为积极的动因和源泉,需要引起动机,动机驱动行为B人的需要分为七个层次,七种需求从低级向高级逐渐上升,只有当低一级需求获得基本满足后,追求高一级需求才会成为驱动力C人的需求具有意识性,从而使需求层次理论可以跨文化、跨阶级存在D生存需要、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是人的三种核心需要E每个人在不同时期都有一个占主导地位的需要,它是在七种需要中力量最强的一个答案:ABE28. 美国耶鲁大学的克来顿艾尔德认为人有三种核心需要,它们是( )。A生理需要 B生存需要 C. 社交需要 D关系需要 E成长需要答案:BDE29. 下面对公平理论的局限性叙述正确的是( )。A公平是一种基于个人认知和判断的评价,带有极强的主观性B在当今时代,人们收益中的内在报酬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此类报酬难以量化,因而在收益比较时员工更容易产生不公平的感觉C管理者对员工的判断结果很难了解,很难把握和直接改变员工主观认知上的不公平D公平理论并不具有实际可应用的价值E当今时代公平理论侧重于工资的合理性研究答案:ABC30. 下面属于“复杂人”假设的主要观点的是()。A人在同一时期内会有各种需要和动机,它们会相互作用并整合为一个整体,形成复杂的动机模式B由于人的需要和能力的不同,没有一套适合于任何时代、任何组织和个人的、普遍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C在现代工业生活条件下,一般人的智慧潜能知识部分地得到了发挥D由于工作和生活条件的变化,人会不断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E一般人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参加工作的,只有金钱和其他的物质利益才能激励他们努力工作答案:ABD三、名词解释题(共5题,合计15分)31. 劳动社会化答案:劳动社会化是一个与生产力发展相联系的概念。主要是指孤立、狭小的劳动转变为由紧密的、大规模的分工和协作联系起来的共同劳动的过程。32. 三方性结构答案:在制定劳动法规、调整劳动关系、处理劳动争议的过程中,政府、雇主和雇员代表共同参与决定,相互影响和制衡,这是调整劳动关系的有效机制。这种制度结构包括:制定最低劳动标准、最低生活保障、对工会组织在法律上的确认三个构成要素,并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33. 劳动保护答案:是指国家和社会(包括企业)为保护劳动者在生理、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权益而采取的各项保障和维护措施的统称。34. 人际吸引答案:是指个体在客观上体验到的对他人的依存关系,是个体间在感情方面相互喜欢与亲和的表现。它经历了注意(对交往对象产生兴趣)、认同(了解对方的思想和行为并予以接纳)、相同(对交往对象产生亲切、喜欢等情感上的肯定)和交往(双方开始接触、交往并努力建立良好的人关系)四个阶段。35. 群体结构答案:是对群体组成秩序的研究,指群体内部各构成部分之间所确立的关系形式。四、简答题(共6题,合计30分)36. 简述劳动社会化的内容和发展进程。答案:劳动社会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生产资料由单个人分散使用变为许多人共同使用,从而节约了生产资料。(2)劳动操作过程的社会化:劳动操作过程日益分解,每个人只完成总操作过程的极小部分,从而使最终产品成为许多人共同完成的、名副其实的社会产品。(3)劳动成果的社会化:劳动的目的已不是直接满足劳动者个人的需要,而是满足他人的、市场的、社会的需要。劳动社会化的发展进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简单协作阶段,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阶段,机器大工业阶段和以微电子为主角的新的技术革命阶段。37. 简述三方性原则所体现的内容。答案:三方性原则是劳动关系方面的国际惯例,体现在三方原则上赋予劳动者在国际劳动立法活动中与政府和雇主享有平等的发言权和表决权,从而提高了劳动者的地位,保护了劳动者最基本的平等权。在有关劳动关系的处理上,要有劳工、雇主和政府三方面的参与,例如,劳动争议处理中的仲裁,其委员会就是由这三方人员共同组成的。38. 为什么说劳动者的性别结构反映劳动社会的现状?试简要回答。答案:性别是劳动者的自然特征,但劳动者的性别结构从多重侧面反映了劳动社会的现状。劳动者的性别结构是男、女劳动者占总劳动者的比例。首先,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落后与保守的社会势力并不鼓励妇女参与公共生产劳动,只有在先进文明的社会中,妇女才能与男子一样,享有参与公共生产劳动的机会。其次,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了生产装备的先进程度,只有当机械化和自动化在相当程度上消灭了重体力劳动时,妇女才能大规模地参与工业生产劳动。第三,男女劳动者在各行各业中的比例,反映着性别分工及其合理程度。另外,妇女素质的高低、就业意识的强弱、家务劳动负担的多少,也可能影响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的比重。39. 简述年龄结构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答案: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会带来一定的影响:首先,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导致劳动力的不足。劳动力是构成生产力的最基本的要素,劳动力数量及其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其次,人口老龄化不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将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一些不利影响。第三,人口老龄化还会导致养老经费的不断增加,从而导致消费基金的增加,使积累基金相对减少,这对扩大投资无疑是不利的,从而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40. 简述劳动保护的主要内容。答案:劳动保护是指国家和社会(包括企业)为保护劳动者在生理、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权益而采取的各项保障和维护措施的统称。它包括以下内容:(1)劳动安全和健康保护,即对劳动者的生理保护,是劳动保护最基本的内容。(2)劳动的经济条件的保护,指对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劳动收入的保护。(3)劳动的社会条件的保护,指对劳动力素质、职业稳定和提升机会、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企业管理的权利等的保护。41. 试简述劳动群体非正式结构的积极功能和消极功能。答案: 1)非正式结构的积极功能从积极的方面来看,有以下两方面:第一,能够减轻成员在组织中的心理压力,增强组织的稳定性。第二,有助于增强社会组织的灵活性。(2)非正式结构的消极功能对非正式结构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必要的干预而任其发展,则有可能降低组织的效率,妨碍组织目标的实现。非正式结构的消极功能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当非正式结构在目标、利益和规范等方面与正式结构不一致时,如果不加以合理引导,容易产生消极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破坏组织的整合力。第二,非正式结构容易形成传播“小道”消息和散布流言蜚语的源头,影响组织的凝聚力。第三,放任非正式结构的发展,还可能带来一些极端的情况,破坏组织系统的正常运行。如组织内部出现拉帮结派、徇私舞弊,阻挠变革、压制先进等现象。五、论述题(共1题,合计20分)42. 试阐述劳动士气激励理论中的人性假设与X、Y、Z理论。答案:阐述三个层次:(1)“经济人”假设和“X理论”;(2)“自我实现型人”假设与“Y理论”;(3)“复杂人”假设与“Z理论”。劳动社会学模拟题 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合计10分)1. ( )是劳动社会学研究的主体,是形成劳动领域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基本因素。A.劳动 B.劳动力 C.劳动者 D.劳动行为答案:C2. ( )体现着劳动者素质结构的本质层面,是劳动者素质中最为关键的部分。A.文化素质 B.思想道德素质 C.健康 D.劳动者的现代化答案:B3. 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常用( )作为衡量劳动者态度的综合指标。A.社会地位满意度 B. 收入满意度 C.环境满意度 D.工作满意度答案:D4. ()是产生劳动者先进的价值观念的物质基础。A.先进的生产力 B.先进的生产关系 C.优越的生活条件 D.先进的生产技术答案:A5. ( )是企业文化的核心。A企业意识 B. 企业形象 C企业价值观念 D企业规范答案:C6. 将劳动者行为分为劳动性行为和非劳动性行为的依据是( )。A从劳动者行为的组织特征角度 B从劳动者行为与生产劳动过程有无直接联系C. 从劳动者行为的个体角度 D以上答案都不对答案:B7. 劳动者行为中最主要的社会行为是( )。A劳动性行为 B . 非劳动性行为 C劳动者群体行为 D正式行为答案:A8. 劳动者社会化过程中为未来工作中的真实角色作准备的阶段是()。A预期社会化 B. 基础社会化 C继续社会化 D初始社会化答案:A9. 影响劳动者劳动决策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劳动者的收入水平 B.闲暇时间的多少 C.劳动环境的好坏 D.劳动的社会地位答案:A10. ( )构成了现代人类生活方式的基本内容。A劳动 B. 闲暇 C劳动和闲暇 D以上答案都不对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合计20分)11. 劳动者的社会素质包括( )。A.文化素质 B.思想道德素质 C.劳动者的现代化 D.劳动观念 E.心理素质答案:ABC12. 对劳动者态度的研究内容有( )。A.工作环境 B.同事 C.职位变化 D.工作任务本身 E.工作时间答案:ABCDE13. 一个现代化的人的综合特征包括( )。A头脑开放,能理解各种不同观点,尊重和自己的观点有分歧的意见B乐于接受新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能适应社会变革C对未来充满希望,从不被挫折击败D普遍的信任感,对周围的人、制度和组织给予信任E有很强的时间观念,是现在取向或未来取向答案:ABDE14. 劳动者的自我控制形式包括( )。A.情绪控制 B.自主控制 C.心理控制 D.诱导控 E.胁迫控制答案:BDE15. 下面选项对劳动者与宏观社会环境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劳动者是社会习俗和社会规范的主要体现者,劳动者在宏观社会文化环境中起决定作用B.社会习俗和社会规范在劳动者身上得到广泛的体现,并且通过劳动者的延续在代际间传承C.宏观社会文化环境制约着劳动者,宏观社会文化环境一旦形成,动者就必须服从这种环境的要求D.劳动者通过实践不断地重新构建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和社会规范E.宏观社会文化环境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秩序,劳动者是否维护和遵守这一秩序,决定了一个社会能否真正稳定答案:ABCDE16. 下面对劳动效用与劳动行为的相互作用叙述正确的是()。A.劳动效用回报恰当,人们才有劳动兴趣,才会产生劳动行为B.过度劳作对劳资双方都不会带来预期的满意效果,即使劳动边际效用是递增的C.理性劳动者总是尽可能地将其劳动付给能为自己带来更大劳动效用的环境对象D.劳动者的素质差异决定了劳动行为的价值大小,由此也影响到其劳动效用水平的高低E.物质收获和精神回报在产生劳动效用时不能够相互替代,物质和精神两因素的数量组合可以产生相同的劳动总效用答案:ACD17. 下面对等效用曲线表述正确的是( )。A.等效用曲线离原点越远,效用水平越低B.等效用曲线离原点越远,效用水平越高C.等效用曲线是指取得相同效用水平的各种不同货币收入和闲暇时间组合的点所连成的曲线D.因为边际效用递减,所以等效用曲线凸向原点E.斜率为正,说明效用水平不变时,劳动和闲暇相互替代答案:BCD18. 个人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 )。A预算约束线与等效用曲线相切B获取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的劳动代价率与相应的边际效用比值相等C收入的边际效用等于闲暇价值的边际效用D预算约束线的斜率与等效用曲线斜率相等E预算约束线的斜率与等效用曲线斜率相反答案:ABCD19. 下面从工资率的变动对劳动者的劳动决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A工资率的变动体现为两种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B工资率的变化引起两种效应同时作用,但两种效应的方向相反C当工资率水平较低时,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当工资率超过一定水平后,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D劳动力供给曲线描述了劳动力供给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劳动力供给随工资率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提供了劳动者作出劳动决策的依据E当工资率水平较低时,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当工资率超过一定水平后,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答案:ABDE20. 下面对劳动时间和闲暇时间叙述正确的是()。A劳动和闲暇存在相互替代的关系B劳动时间是闲暇时间构成的基础,劳动时间在本质上决定了闲暇时间C劳动时间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闲暇时间的结构D闲暇时间能将劳动时间内消耗的生理、心理以及文化能量得到补偿和提高E闲暇时间能够改善劳动者的知识结构、体质,提高劳动生产率答案:ABCDE三、名词解释题(共5题,合计25分)21. 企业文化答案:是一种以全体职工为中心,以培养具有管理功能的精神文化为内容,以形成企业具有高度凝聚力的团队精神为目标,使企业增强对外的竞争力和生存力,增强对内的向心力和活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22. 劳动者行为答案:是劳动者所发生的社会行为,是指劳动者在有意地建构其劳动世界时所进行的实践活动。23. 劳动效用答案:是借用经济学上的“效用”概念,用来指以劳动者行为而带来的物质和精神的满足,即效用(相应有劳动物质效用和劳动精神效用)。24. 劳动者社会化答案:指的是社会将一个普通的社会人转变成一个能适应一定的社会和时代文化,掌握社会所需要的劳动技能和必要的劳动规范,遵守劳动纪律,适应工作环境的文化,从而履行合格的劳动的过程。25. 权利性影响力答案:又称强制性影响力,它是由社会赋予个人的职务、地位、权利等构成的影响力。四、简答题(共5题,合计25分)26. 简述劳动者自我控制的三种心理控制形式。答案:劳动者的自我控制产生了三种类型的心理控制形式:(1)自主控制。外部情境环境与内心愿望相一致时发生的心理控制形式。(2)诱导控制。外部情景环境与内心愿望不完全一致时实行的心理控制形式,通过诱导使劳动者调整自己的行为。(3)胁迫控制。当内心愿望与外界要求不一致的情况下采取的心理控制模式,用威慑力控制劳动者的心理和行为。27. 简要回答构成人格因素的五个基本维度。答案: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些人格心理学家认为存在五个主要的人格因素,构成了所有人格因素的最基本维度。包括:(1) 外倾性,描述一个人善于社交、善于言谈、武断、自信方面的人格维度;(2)随和性,描述一个人随和、合作、信任方面的人格维度;(3)责任心,描述一个人的责任感、可靠性、持久性、成就倾向方面的人格维度;(4)情绪稳定性,描述一个人平和、热情、安全及紧张、焦虑、抑郁方面的人格维度;(5)经验开放性,描述一个人幻想、聪慧及艺术的敏感性方面的人格维度。另外,其他的人格特质对劳动者的行为也有很大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特质是劳动者的自我控制。28. 简述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答案:企业文化主要包含价值观念、企业意识、管理方式、企业规范、企业英雄人物和企业形象六个方面。(1)企业价值观念:企业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全体(或多数)职工一致赞同的关于客观事物和人是否有价值和价值大小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它是企业追求的目标、理想,是企业员工的行动指南。(2)企业意识:表现为职工对企业性质、地位、特征,企业的兴衰存亡以及个人的前途命运是否与企业依存等的看法。企业意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的一项有战略意义的无形资产。(3)管理方式: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企业管理思想演变过程中适应当今时代要求的最新管理思想,首先体现了一种独特的管理方式或管理风格。(4)企业规范:反映了为全体企业人员所接受和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它主要包括企业的习俗礼仪、文化网络和规章制度三个方面。(5)企业英雄人物:是企业文化建设成就品质化的最高体现,也是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深入开展的希望。(6)企业形象:是指公众对企业的整体印象和评价,它是长期以来企业给公众留下的可以信赖的印象。29. 简述劳动者社会化的基本内容。答案:劳动者社会化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 学习和掌握一个职业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2)了解和学习劳动规范,融入企业文化;(3)适应人际关系,实现角色的转变。30. 试运用工资率变动所带来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分析如何进行劳动决策。答案:影响劳动者劳动决策的最重要因素是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对多数劳动者而言,收入的主要来源为工资,因此,我们从工资率的变动来分析劳动者的劳动决策。一般而言,工资率的变化,会带来收入的变动。工资率的提高,表明闲暇价格提高,同时意味着收入的增加。因此,预算约束线和等效用曲线同时右移。收入增加,闲暇时间增加,称为收入效应。而工资率的上升意味着闲暇价格的提高,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劳动者会用劳动时间(收入)替代闲暇,即增加工作时间,减少闲暇时间,此为收入对闲暇的替代效应。工资率的变化引起两种效应的同时作用,但两种效应方向相反。当工资率水平较低时,如果工资率提高,劳动者仍希望获得较多的收入,他会放弃闲暇时间,增加劳动时间,此时替代效应大,工资率提高使劳动力供给增加。当工资率超过某一点后,随着工资率的提高,劳动者倾向于提供较少的劳动,享受更多的闲暇,增加闲暇时间,此时收入效应大,工资率的提高使劳动力供给减少。从而得出,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它描述了工资率与劳动力供给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劳动力供给随工资率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提供了劳动者作出劳动决策的依据。五、论述题(共1题,合计20分)31. 如何进行劳动者社会化?劳动者社会化的进程包括哪些内容?答案:劳动者社会化的途径:(1)家庭教化;(2)学校教化;(3)社会教化;(4)网络互动;(5)劳动组织教化。2劳动者社会化的进程:(1)预期社会化;(2)初始社会化;(3)基础社会化;(4)继续社会化。劳动社会学模拟题 第四章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合计10分)1.过去,我国曾出现过“当兵热”“从政热”,近几年又出现了“考研热”,后来又发展到“出国热”“外企热”,这说明了职业具有( ) 特征。A.社会性 B.时代性 C.差异性 D.层次性答案:B2. 职业生涯的概念最初是由( )提出的。A.萨柏 B.霍尔 C.沙特烈 D.金斯伯格答案:C3. ( )是职业生涯因素中最具影响力的一项。A.健康 B.社会阶层 C.教育 D.年龄答案:A4.按照格林豪斯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当一个人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职业技术,提高工作能力;了解和学习组织纪律和规范,逐步适应职业工作,为未来的职业成功作准备,那么他是处在职业生涯的( )阶段。A职业准备 B. 初期 C中期 D进入组织答案:B5. 按照人格特性与职业因素匹配理论,胆汁质的人适合从事()。A做社交、文艺性、多样化、要求反应敏捷且均衡的工作B有条不紊、刻板平静、耐受性较高的工作C持久细致的工作,如技术员、检查员D反应迅速、动作有力、应急性强、危险性大的工作,如节目主持人、演讲者答案:D6.假设在劳动者甲面前有A、B两项职业,对该劳动者来说,职业A的效价是50,职业B的效价是40,但他认为获得A的职业概率为0.5,小于获得职业B的0.8的职业概率,那么按照佛隆的择业动机理论,他将倾向选择( )。A职业A B职业B C两者都一样 D是否作出选择不确定答案:B7. 职业生涯管理中最核心的是( )。A员工自我评价 B组织对员工的评价 C. 制订员工发展计划 D职业培训与指导答案:C8.根据“职业锚”理论,在作出职业选择和决策时的主要精力放在自己正在干的实际技术内容或职业内容上的这类型人属于“职业锚”的( )。A技术职能型 B管理能力型 C安全稳定型 D自主、独立型答案:A9. 最常见的职业发展道路是( )。A自学成才的道路 B. 立足本职的道路 C转换职业的道路 D以上答案都不对答案:B10. ( )是企业资源合理配置的首要问题。A加强管理与监督 B. 吸收精英人才 C加强职业生涯管理 D控箭运营成本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共8题,合计16分)11. 下面属于萨柏的职业生涯理论中职业发展所划分的阶段的是()。A成长阶段 B. 探索阶段 C培训阶段 D建立阶段 E维持阶段答案:ABDE12. 人格特性与职业因素匹配理论按照气质将人分为( )。A多血质的人 B胆汁质的人 C黏液质的人 D抑郁质的人 E神经质的人答案:ABCD13. 下面属于个人参与职业生涯管理的意义的是()。A能够充分调动人的内在积极性B可以实现自我价值的不断提升和超越C. 对于增强对工作环境的把握能力和对工作困难的控制能力十分重要D有利于个人过好职业生活E有利于处理好职业生活和日常生活的关系答案:BCDE14. 职业生涯管理的目的包括( )。A帮助员工提高在各个需要层次的满足度B使人的需要满足从金字塔形向梯形过渡最终接近矩形C使员工低层次的物质需要得到提高D使员工的自我实现等精神方面的高级需要的满足度逐步提高E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答案:ABCD15. 按照施恩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当一个人处于职业中期时,他的任务主要是( )。A选定一项专业或进入管理部门B保持技术竞争力,力争成为专家C承担责任,成功地履行与第一次工作分配有关的任务D开发个人的长期职业计划E承担较大责任,确定自己的地位答案:ABDE16. 下面关于“职业锚”叙述正确的是( )。A它的定义比工作价值观或作业动机的典型概念更加宽泛,它仍旧与职业选择所作的许多分析一样,只强调了动机和价值观,没有考虑到实际工作经验B这个概念强调了完整的自我观中的能力、动机和价值观之间具有相互作用C“职业锚”只有在早期职业的若干年后才能被发现D这个概念倾向识别个人内在的一种稳定的成长区答案:ABCD17. 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计划基本上有三个方向,它们是( )。A纵向发展 B切线发展 C横向发展 D向核心方向发展 E直线发展答案:ACD18. 职业生涯设计的目的是( )。A协助个人达到和实现个人目标 B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 C进一步评估内、外环境优势D设计出各自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E保证事业上获得巨大的成就答案:ABCD三、名词解释题(共5题,合计20分)19. 职业生涯答案:是个发展和动态的概念,寓意着个人具体的职业内容、职位的发展和变化,要求根据自身的兴趣、特点,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20. 职业生涯管理答案:是指组织和个人根据组织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对职业生涯进行计划、发展和评估的过程,既包括个人的管理,也包括组织的管理。21. 职业答案:所谓职业,是指人为维持自己的生计,同时实现社会联系和自我实现而进行的持续活动方式。22. 职业生涯设计答案:也叫职业规划或职业计划,指的是一个人制定职业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的手段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它是个人一生中在事业发展上的战略设想和计划安排。23. 人格特性一职业因素匹配理论答案:所谓人格特性一职业因素匹配理论,指的是依据人格特性及能力特点等条件,寻找具有与之对应因素的种类的职业选择与指导理论,也称“特性一因素匹配理论”。四、简答题(共6题,合计36分)24. 简述影响职业生涯的要素。答案:影响职业生涯的相关因素有:健康情况、社会阶层的影响、教育、性别、年龄、负担、自我观、地理因素。(1)健康情况:健康为八大因素中最具影响力的一项。健康对于职业的选择特别重要,几乎所有的职业都需要有健康的身体。(2)社会阶层的影响:人类社会存在严格的层次划分。社会上所存在的不平等会影响我们的职业生涯。(3)教育:教育成功与社会阶层的晋升有明显的关联,凡是社会阶层高过他们父母所属阶层的人都觉得,教育是改变社会阶层的主要动力。(4)性别:虽然男女平等的观念已渐渐普及,但“性别因素”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般人大都认为,卓著的事业是男人的幸福。有些女性对自己能否作出出色的事业感到怀疑。(5)年龄:工作生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步学习、操作及清闲。这三个阶段没有绝对的前后关系,从某些观点来看,把这三个因素融合起来反而更客观。(6)负担:这是对别人(多为家人或朋友)、对社会及对财务状况所承担的义务。成人必定会受各种义务的束缚。我们需将事业放在各种关系中审察,选择职业绝不能毫不考虑个人的生活形态。(7)自我观:人们对自我能力及性格的定义,往往也决定了自己的行为。(8)地理因素:世界上有各种不公平现象,其中之一是地理因素。25. 试述金斯伯格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答案:美国著名职业指导专家金斯伯格对职业生涯的发展进行过长期研究,对于实践产生过广泛影响。金斯伯格的职业发展理论分为幻想期、尝试期和现实期。(1)幻想期:处于11岁之前的儿童时期。此时期职业需求的特点是:单凭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考虑自身的条件、能力水平和社会需要与机遇,完全处于幻想之中。(2)尝试期:1117岁,这是由少年儿童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在职业需求上呈现出的特点是:有职业兴趣,但不仅限于此,更多的和客观地审视自身各方面的条件和能力;开始注意职业角色的社会地位、社会意、义,以及社会对该职业的需要。(3)现实期:17岁以后的青年年龄段。即将步人社会劳动,能够客观地把自己的职业愿望或要求,同自己的主观条件、能力,以及社会现实的职业需要紧密联系和协调起来,寻找适合于自己的职业角色。这一时期所希求的职业不再模糊不清,已有具体的、现实的职业目标,表现出的最大特点是客观性、现实性、讲求实际。26. 简述职业生涯设计的新发展。答案:职业生涯设计中的新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新的职业途径。(2)适合特殊群体的职业开发计划。27. 简述个人职业生涯的PPDF法。答案: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个人职业生涯发展(Per sonal Perform-ance Development File,PPDF),认为靠它可使企业和员工形成合力,形成有力的团队,员工为了公司的目标去努力实现自我价值。(1) PPDF的主要目的:PPDF是对员工工作经历的一种连续性的参考。它的设计使员工和其主管领导对该员工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员工将来想做些什么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它既指出员工现时的目标,也指出员工将来的目标及可能达到的目标。它标示出,你如果要达到这些目标,在某一阶段你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技术及其他条件等。同时,它还帮助你在实施行动时进行认真思考,看你是否非常明确这些目标,以及你应具备的能力和条件。(2)主要内容包括:个人情况、现在的行为和未来的发展三个方面。28. 简述职业生涯发展和成功的道路。答案:职业生涯发展和成功的道路主要有:(1)立足本职的道路;(2)自学成长的道路;(3)转换职业的道路;(4)自我创业的道路。29. 什么是“职业锚”理论?答案:“职业锚”理论是在对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研究院毕业生的一项纵向研究基础上形成的。所谓“职业锚”,是一种指导、制约、稳定和整合个人职业决策的自我观。施恩认为,这种自我观有三个方面:(1)自省的才干和能力;(2)自省的动机和需要;(3)自省的态度与价值观。“职业锚”理论是一种以个人为出发点的职业生涯理论。五、论述题(共2题,合计18分)30. 试论述职业生涯管理的基本内容。答题要点:(1)员工自我评估;(2)组织对员工的评估;(3)职业培训与指导;(4)制订员工发展计划。31. 论述职业生涯设计的基本内容。答题要点:(1)员工的自我评价;(2)组织对员工职业生涯的设计。劳动社会学模拟题 第五章一、单项选择题(共12题,合计12分)1. 按照职业技术划分,我国的职业可以分为九类,以下不属于这九类的是( )。A经理及行政人员 B. 文员 C学生 D非技术工人答案:C2. 下列不属于马克思学派观点的是()。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根据生产资料占有来划分社会阶层 D社会结构决定人们的社会行为答案:A3. 在社会学领域中,在社会不平等的制度分析上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 )。A赖特 B. 马克思 C韦伯 D撒拉尼和维克多倪答案:D4. 下列不属于中产阶级壮大的原因的是(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 B产业结构调整 C传统行业的劳动力需求上升 D社会关系的复杂化答案:C5. 在功能论范式的框架中,最早对社会分层进行论述的是( )。A涂尔于 B帕森斯 C格兰诺维特 D摩尔答案:A6. 强调道德是在社会系统内对社会秩序和整合起作用的主要因素的理论是( )。A戴维斯和摩尔的功能分层理论 B涂尔干的功能理论C帕森斯的社会分层的系统功能论 D以上理论都不是答案:B7. 涂尔干在( )中对其社会不平等和社会分层理论作了明晰的阐述。A地位解体和阶级 B社会分工论 C阶级、地位群体和政党 D以上都不对答案:B8. 社会分层的冲突理论的主要代表是()。A达伦道夫 B. 涂尔干 C怀特 D撤拉尼答案:A9. 达伦道夫的冲突理论继承了( )的阶级模式。A马克思 B涂尔干 C. 怀特 D摩尔答案:A10. 根据年龄与职业流动的关系,()的职业流动率较低。A办事员 B企业内的普通工人 C主要负责人 D商业人员答案:B11. 近年来,第三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式的发展,就业结构变动很大,以下描述有误的是( )。A劳动力由传统工业部门流向新兴工业部门B绝大多数的劳动力由资本密集型企业流向劳动密集型企业C劳动力由劳动生产率低的部门流向劳动生产率高的部门D劳动力由供应基本物质生活资料的物质部门流向供应享受资料的部门答案:B12. 以下几项是针对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流动特点的描述,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职业流动由“单向型”被“双向型”、全方位、“围城”式的职业流动所替代B职业流动的方向主要是农村一城市、国营一私营、南方一北方C职业流动从农村到城市的单向职业流动方向将会一直持续下去,永久不变D职业流动的双为性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共16题,合计17分)13. 下列各项中,()是影响职业声望评价的相关因素。A教育程度 B经济收入 C劳动强度 D晋升机会 E职业的社会功能答案:ABCDE14. 传统的社会分层理论主要包括的两大派系是指( )。A戴维斯和摩尔学派 B. 韦伯学派 C网络结构观学派 D沃纳学派 E马克思主义学派答案:BE15. 社会分层理论的新发展主要是指( )理论。A马克思主义 B新马克思主义 C网络结构观 D韦伯学派 E市场转型理论与社会分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