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题2-16图ABCD齿轮a)ABCFKDEILJMc)ABCD1234567d)ABCDEFb)2-16. 试计算图示各机构的自由度。图a、d为齿轮连杆组合机构;图b为凸轮连杆组合机构(图中在D处为铰接在一起的两个滑块);图c为一精压机机构。并问在图d所示机构中,齿轮3、5和齿条7与齿轮5的啮合高副所提供的约束数目是否相同?为什么?解a) 分析:A为复合铰链,不存在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F=3n-(2pL+pH)=34-(25+1)=1或F=3n-(2pL+pH-p)-F=34-(25+1-0)-0=1b) 分析:B、E为局部自由度。F=3n-(2pL+pH)=35-(26+2)=1或F=3n-(2pL+pH-p)-F=37-(28+2-0)-2=1注意:该机构在D处虽存在轨迹重合的问题,但由于D处相铰接的双滑块为一个级杆组,未引入约束,故机构不存在虚约束。如果将相铰接的双滑块改为相固联的十字滑块,则该机构就存在一个虚约束。c) 分析:该机构存在重复结构部分,故存在虚约束。实际上,从传递运动的独立性来看,有机构ABCDE就可以了,而其余部分为重复部分,则引入了虚约束。F=3n-(2pL+pH)=35-(27+0)=1或F=3n-(2pL+pH-p)-F=311-(217+0-2)-0=1d) 分析:A、B、C为复合铰链;D处高副的数目为2。不存在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 F=3n-(2pL+pH)=36-(27+3)=1或F=3n-(2pL+pH-p)-F=36-(27+3-0)-0=1齿轮3与5的中心距受到约束,轮齿两侧齿廓只有一侧接触,另一侧存在间隙,故齿轮高副提供一个约束。齿条7与齿轮5的中心距没有受到约束,两齿轮的中心可以彼此靠近,使轮齿两侧齿廓均接触,因轮齿两侧接触点处的法线方向并不重合,故齿轮高副提供两个约束。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BAC1M234vMd)ABC1234a)3-3. 试求图示各机构在图示位置时全部瞬心的位置。AB1234c)ABC1234b)题3-3图解a)通过运动副直接相联的两构件的瞬心:ABC1234a)P12P23P34P14P13P24P12在A点,P23在B点,P34在C点,P14在垂直于移动副导路方向的无穷远处。不通过运动副直接相联的两构件的瞬心位置,借助三心定理来确定:对于构件1、2、3,P13必在P12及P23的连线上,而对于构件1、4、3,P13又必在P14及P34的连线上,因上述两线平行,故上述两线的交点在无穷远处,即为P13在垂直于BC的无穷远处。对于构件2、3、4,P24必在P23及P34的连线上,而对于构件2、1、4,P24又必在P12及P14的连线上,故上述两线的交点B即为瞬心P24。ABC1234b)P12P232P34P142P13P24b)通过运动副直接相联的两构件的瞬心:P12在A点,P23在垂直于移动副导路方向的无穷远处, P34在B点,P14在垂直于移动副导路方向的无穷远处。不通过运动副直接相联的两构件的瞬心位置,借助三心定理来确定:对于构件1、2、3,P13必在P12及P23的连线上,而对于构件1、4、3,P13又必在P14及P34的连线上,故上述两线的交点即为P13。同理,可求得瞬心P24。c)通过运动副直接相联的两构件的瞬心:P12在垂直于移动副导路方向的无穷远处,P23在A点,P34在B点,P14在垂直于移动副导路方向的无穷远处。AB1234c)P12P14P34P23P13P24不通过运动副直接相联的两构件的瞬心位置,借助三心定理来确定:对于构件1、2、3,P13必在由P12和P23确定的直线上,而对于构件1、4、3,P13又必在由P14和P34确定的直线上,故上述两直线的交点即为P13。对于构件2、3、4,P24必在由P23和P34确定的直线上,而对于构件2、1、4,P24又必在由P12及P14确定的直线上(两个无穷远点确定的直线),故上述两线的交点即为P24,即P24在直线AB上的无穷远处。d)通过运动副直接相联的两构件的瞬心:P12必在过A点的公法线上,同时P12必在垂直于vM的直线上,故上述两线的交点即为P12。P23在B点。P34在垂直于移动副导路方向的无穷远处。P14在C点。BAC1M234vMd)P12P23P14P34P13P24不通过运动副直接相联的两构件的瞬心位置,借助三心定理来确定:对于构件1、2、3,P13必在P12及P23的连线上,而对于构件1、4、3,P13又必在P14及P34的连线上,故上述两线的交点即为P13。同理,可求得瞬心P24。8-l 铰链四杆机构中,转动副成为周转副的条件是什么?在下图所示四杆机构ABCD中哪些运动副为周转副?当其杆AB与AD重合时,该机构在运动上有何特点?并用作图法求出杆3上E点的连杆曲线。 答:转动副成为周转副的条件是:(1)最短杆与最长杆的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他两杆长度之和;(2)机构中最短杆上的两个转动副均为周转副。图示ABCD四杆机构中C、D为周转副。当其杆AB与AD重合时,杆BE与CD也重合因此机构处于死点位置。8-2曲柄摇杆机构中,当以曲柄为原动件时,机构是否一定存在急回运动,且一定无死点?为什么?答:机构不一定存在急回运动,但一定无死点,因为:(1)当极位夹角等于零时,就不存在急回运动如图所示,(2)原动件能做连续回转运动,所以一定无死点。8-3 四杆机构中的极位和死点有何异同?8-4图a为偏心轮式容积泵;图b为由四个四杆机构组成的转动翼板式容积泵。试绘出两种泵的机构运动简图,并说明它们为何种四杆机构,为什么?解 机构运动简图如右图所示,ABCD是双曲柄机构。因为主动圆盘AB绕固定轴A作整周转动,而各翼板CD绕固定轴D转动,所以A、D为周转副,杆AB、CD都是曲柄。 8-5试画出图示两种机构的机构运动简图,并说明它们各为何种机构。 图a曲柄摇杆机构图b为导杆机构。 8-6如图所示,设己知四杆机构各构件的长度为,,。试问:1)当取杆4为机架时,是否有曲柄存在? 2)若各杆长度不变,能否以选不同杆为机架的办法获得双曲柄机构和双摇杆机构?如何获得? 3)若a、bc三杆的长度不变,取杆4为机架,要获得曲柄摇杆机构,d的取值范围为何值? : 解 (1)因a+b=240+600=840900=400+500=c+d且最短杆 1为连架轩故当取杆4为机架时,有曲柄存在。 (2)、能。要使此此机构成为双曲柄机构,则应取1杆为机架;两使此机构成为双摇杆机构,则应取杆3为机架。(3)要获得曲柄摇杆机构, d的取值范围应为440760mm。8-7图示为一偏置曲柄滑块机构,试求杆AB为曲柄的条件。若偏距e=0,则杆AB为曲柄的条件是什么? 解 (1)如果杆AB能通过其垂直于滑块导路的两位置时,则转动副A为周转副,故杆AB为曲柄的条件是AB+eBC。(2)若偏距e=0, 则杆AB为曲柄的条件是ABBC 8-8 在图所示的铰链四杆机构中,各杆的长度为, ,试求:1)当取杆4为机架时,该机构的极位夹角、杆3的最大摆角、最小传动角和行程速比系数K;2)当取杆1为机架时,将演化成何种类型的机构?为什么?并说明这时C、D两个转动副是周转副还是摆转副;3)当取杆3为机架时,又将演化成何种机构?这时A、B两个转动副是否仍为周转副?解 (1)怍出机构的两个极位,如图, 并由图中量得: =18.6,=70.6, min=22.7 (2)由l1+l4 l2+l3可知图示铰链四杆机构各杆长度符合杆长条件;小最短杆l为机架时,该机构将演化成双曲柄机构;最短杆1参与构成的转动副A、B都是周转副而C、D为摆转副;(3)当取杆3为机架时,最短杆变为连杆,又将演化成双摇杆机构,此时A、B仍为周转副。 8-9 在图示的连杆机构中,已知各构件的尺寸为构件AB为原动件,沿顺时针方向匀速回转,试确定:1)四杆机构ABCD的类型;2)该四杆机构的最小传动角;3)滑块F的行程速比系数K。解 (1)由lAD+lBClAB+lCD且最短杆AD为机架可知,图中四杆ABCD为双曲柄机构;(2)作出四杆机构ABCD传动角最小时的位置。见图并量得min=12(3)作出滑块F的上、下两个极位及原动件AB与之对应的两个极位,并量得=47。求出滑块F的行程速比系数为 8-10试说明对心曲柄滑块机构当以曲柄为主动件时,其传动角在何处最大?何处最小?解 在曲柄与导轨共线的两位置之一传动角最大,max=90 ; 在曲柄与机架共线的两位置之一传动角最小,min=arcos(LAB/lBC)。8-11正弦机构(图8一15b)和导杆机构(图822a)中,当以曲柄为主动件时,最小传动角min为多少?传动角按什么规律变化?解 min=90; 传动角恒定不变。8-16 图示为一已知的曲柄摇杆机构,现要求用一连杆将摇杆CD和 滑块F联接起来,使摇杆的三个已知位置、和滑块的三个位置、相对应(图示尺寸系按比例绘出)。试确定此连杆的长度及其与摇杆CD铰接点的位置。 解 由题意知,本题实际是为按两连架汗(摇杆与滑块)的预定对应位置设计四扦机构的同题。具体作图过程如下图所示。连杆的长度为lEF=lE2F2= l 30 mm。 8-17 图示为某仪表中采用的摇杆滑块机构,若已知滑块和摇杆的对应位置为S1=36mm,S12=8mm,S23=9 mm ; 12=25 ,23=35 ,摇杆的第位置在铅垂方向上。滑块上铰链点取在B点,偏距e=28 mm, 试确定曲柄和连杆长度。解 本题属于按两连架轩预定的对应位置设计四杆机构问题。此问题可用反转法求解。曲柄长度22.2mm,连杆长度52.2 mm见图中标注。8-18试设计图示的六杆机构。该机构当原动件l自y轴顺时针转过12=60 时,构件3顺时针转过=45 恰与x轴重合。此时,滑块6自E1点移动到E2点,位移s12=20 mm。试确定铰链B及C的位置。 解 由题意知,所要设计的六杆机构ABCDEF是由铰链四杆机构ABCD和摇杆滑块机构CDE串联所组成,故此设计问题,可分解为两个四杆机构的设计问题。对于摇杆滑块机构CDE的设计,就是确定活动铰链C的位置,可用反转法设汁,具体作法如下图所示。 对于铰链四扦机构ABCD的设计就是确定活动铰链B的位置,也可用反转法设计,具体作法如下图所示。 8-23 如图所示,现欲设计一铰链四杆机构,设已知摇杆CD的长行程速比系数K=1.5,机架AD的长度为,摇杆的一个极限位置与机架间的夹角为,试求曲柄的长度和连杆的长度(有两组解)。解:先计算 再以相应比例尺l.作图可得两个解:(1) lAB=l. (AC2-AC1)/2 =49.5mm, lBC=l. (AC2+AC1)/2=119.5mm(2) lAB=l. (AC1-AC2)/2 =22mm, lBC=l. (AC2+AC1)/2=48mm8-27 如图所示,设要求四杆机构两连架杆的三组对应位置分别为:,。试以解析法设计此四杆机构。解:(1)将, 的三组对应值带入式(8-17)(初选0=0=0)Cos(+0)=p0cos(+0)+p1cos(+0)-(+0)+p2得 解之得(计算到小数点后四位)p0=1.5815, p1=-1.2637, p2=1.0233(2)如图所示,求各杆的相对长度,得n=c/a=p0=1.5815, l=-n/p=1.2515 (3)求各杆的长度:得d=80.00 a=d/l=80/1.2515=63.923mm b=ma=1.583163.923=101.197mm c=na=1.585163.923=101.094mm 9-1 何谓凸轮机构传动中的刚性冲击和柔性冲击?试补全图示各段一、一、一曲线,并指出哪些地方有刚性冲击,哪些地方有柔性冲击?答 凸轮机构传动中的刚性冲击是指理论上无穷大的惯性力瞬问作用到构件上,使构件产生强烈的冲击;而柔性冲击是指理论上有限大的惯性力瞬间作用到构件上,使构件产生的冲击。s-, v-, a-曲线见图。在图9-1中B,C处有刚性冲击,在0,A,D,E处有柔性冲击。8-28试用解析法设计一曲柄滑块机构,设已知滑块的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15,滑块的冲程H=50 mm,偏距e=20 mm。并求其最大压力角max。解:计算并取相应比例尺l根据滑块的行程H作出极位及作圆,作偏距线,两者的交点即铰链所在的位置,由图可得:lAB=l. (AC2-AC1)/2 =17mm, lBC=l. (AC2+AC1)/2=36mm92何谓凸轮工作廓线的变尖现象和推杆运动的失真现象?它对凸轮机构的工作有何影响?如何加以避免?题9-1图答 在用包络的方法确定凸轮的工作廓线时,凸轮的工作廓线出现尖点的现象称为变尖现象:凸轮的工作廓线使推杆不能实现预期的运动规律的现象件为失真现象。变尖的工作廓线极易磨损,使推杆运动失真使推杆运动规律达不到设计要求,因此应设法避免。变尖和失真现象可通过增大凸轮的基圆半径减小滚子半径以及修改推杆的运动规律等方法来避免。93力封闭与几何封闭凸轮机构的许用压力角的确定是否一样?为什么?答 力封闭与几何封闭凸轮机沟的许用压力角的确定是不一样的。因为在回程阶段-对于力封闭的凸轮饥构,由于这时使推杆运动的不是凸轮对推杆的作用力F,而是推杆所受的封闭力其不存在自锁的同题,故允许采用较大的压力角。但为使推秆与凸轮之间的作用力不致过大。也需限定较大的许用压力角。而对于几何形状封闭的凸轮机构,则需要考虑自锁的问题。许用压力角相对就小一些。94一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构,在使用中发现推杆滚子的直径偏小,欲改用较大的滚子?问是否可行?为什么?答 不可行。因为滚子半径增大后。凸轮的理论廓线改变了推杆的运动规律也势必发生变化。 95一对心直动推杆盘形凸轮机构,在使用中发现推程压力角稍偏大,拟采用推杆偏置的办法来改善,问是否可行?为什么?答 不可行。因为推杆偏置的大小、方向的改变会直接影响推杆的运动规律而原凸轮机构推杆的运动规律应该是不允许擅自改动的。 9-6 在图示机构中,哪个是正偏置?哪个是负偏置?根据式(9-24)说明偏置方向对凸轮机构压力角有何影响?答 由凸轮的回转中心作推杆轴线的垂线得垂足点,若凸轮在垂足点的速度沿推杆的推程方向刚凸轮机构为正偏置反之为负偏置。由此可知在图示机沟中,两个均为正偏置。由 可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为正偏置(e前取减号)由于推程时(ds/d)为正式中分子ds/d-edsd。故压力角增大。负偏置时刚相反,即正偏置会使推程压力角减小,回程压力角增大;负偏置会使推程压力角增大,回程压力角减小。97 试标出题96a图在图示位置时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凸轮从图示位置转过90后推杆的位移;并标出题96b图推杆从图示位置升高位移s时,凸轮的转角和凸轮机构的压力角。解 如图 (a)所示,用直线连接圆盘凸轮圆心A和滚子中心B,则直线AB与推杆导路之间所夹的锐角为图示位置时凸轮机构的压力角。以A为圆心, AB为半径作圆, 得凸轮的理论廓线圆。连接A与凸轮的转动中心O并延长,交于凸轮的理论廓线于C点。以O为圆心以OC为半径作圆得凸轮的基圆。以O为圆心, 以O点到推杆导路的距离OD为半径作圆得推杆的偏距圆;。延长推杆导路线交基圆于G-点,以直线连接OG。过O点作OG的垂线,交基圆于E点。过E点在偏距圆的下侧作切线切点为H点交理论廓线于F点,则线段EF的长即为凸轮从图示位置转过90后推杆的位移s。方法同前,在图 (b)中分别作出凸轮的理论廓线、基圆、推杆的偏距圆。延长推杆导路线交基圆于G点,以直线连接OG。以O为圆心,以滚子中心升高s后滚子的转动中心K到O点的距离OK为半径作圆弧,交理论廓线于 F点。过F点作偏距圆的切线,交基圆于E点,切点为H。则GOE为推杆从图示位置升高位移s时-凸轮的转角,AFH为此时凸轮机构的压力角。 (a) (b)98在图示凸轮机构中,圆弧底摆动推杆与凸轮在B点接触。当凸轮从图示位置逆时针转过90。时,试用图解法标出: 1)推杆在凸轮上的接触点; 2)摆杆位移角的大小;3)凸轮机构的压力角。 题2-16图ABCD齿轮a)ABCFKDEILJMc)ABCD1234567d)ABCDEFb)2-16. 试计算图示各机构的自由度。图a、d为齿轮连杆组合机构;图b为凸轮连杆组合机构(图中在D处为铰接在一起的两个滑块);图c为一精压机机构。并问在图d所示机构中,齿轮3、5和齿条7与齿轮5的啮合高副所提供的约束数目是否相同?为什么?解a) 分析:A为复合铰链,不存在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F=3n-(2pL+pH)=34-(25+1)=1或F=3n-(2pL+pH-p)-F=34-(25+1-0)-0=1b) 分析:B、E为局部自由度。F=3n-(2pL+pH)=35-(26+2)=1或F=3n-(2pL+pH-p)-F=37-(28+2-0)-2=1注意:该机构在D处虽存在轨迹重合的问题,但由于D处相铰接的双滑块为一个级杆组,未引入约束,故机构不存在虚约束。如果将相铰接的双滑块改为相固联的十字滑块,则该机构就存在一个虚约束。c) 分析:该机构存在重复结构部分,故存在虚约束。实际上,从传递运动的独立性来看,有机构ABCDE就可以了,而其余部分为重复部分,则引入了虚约束。F=3n-(2pL+pH)=35-(27+0)=1或F=3n-(2pL+pH-p)-F=311-(217+0-2)-0=1d) 分析:A、B、C为复合铰链;D处高副的数目为2。不存在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 F=3n-(2pL+pH)=36-(27+3)=1或F=3n-(2pL+pH-p)-F=36-(27+3-0)-0=1齿轮3与5的中心距受到约束,轮齿两侧齿廓只有一侧接触,另一侧存在间隙,故齿轮高副提供一个约束。齿条7与齿轮5的中心距没有受到约束,两齿轮的中心可以彼此靠近,使轮齿两侧齿廓均接触,因轮齿两侧接触点处的法线方向并不重合,故齿轮高副提供两个约束。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BAC1M234vMd)ABC1234a)3-3. 试求图示各机构在图示位置时全部瞬心的位置。AB1234c)ABC1234b)题3-3图解a)通过运动副直接相联的两构件的瞬心:ABC1234a)P12P23P34P14P13P24P12在A点,P23在B点,P34在C点,P14在垂直于移动副导路方向的无穷远处。不通过运动副直接相联的两构件的瞬心位置,借助三心定理来确定:对于构件1、2、3,P13必在P12及P23的连线上,而对于构件1、4、3,P13又必在P14及P34的连线上,因上述两线平行,故上述两线的交点在无穷远处,即为P13在垂直于BC的无穷远处。对于构件2、3、4,P24必在P23及P34的连线上,而对于构件2、1、4,P24又必在P12及P14的连线上,故上述两线的交点B即为瞬心P24。ABC1234b)P12P232P34P142P13P24b)通过运动副直接相联的两构件的瞬心:P12在A点,P23在垂直于移动副导路方向的无穷远处, P34在B点,P14在垂直于移动副导路方向的无穷远处。不通过运动副直接相联的两构件的瞬心位置,借助三心定理来确定:对于构件1、2、3,P13必在P12及P23的连线上,而对于构件1、4、3,P13又必在P14及P34的连线上,故上述两线的交点即为P13。同理,可求得瞬心P24。c)通过运动副直接相联的两构件的瞬心:P12在垂直于移动副导路方向的无穷远处,P23在A点,P34在B点,P14在垂直于移动副导路方向的无穷远处。AB1234c)P12P14P34P23P13P24不通过运动副直接相联的两构件的瞬心位置,借助三心定理来确定:对于构件1、2、3,P13必在由P12和P23确定的直线上,而对于构件1、4、3,P13又必在由P14和P34确定的直线上,故上述两直线的交点即为P13。对于构件2、3、4,P24必在由P23和P34确定的直线上,而对于构件2、1、4,P24又必在由P12及P14确定的直线上(两个无穷远点确定的直线),故上述两线的交点即为P24,即P24在直线AB上的无穷远处。d)通过运动副直接相联的两构件的瞬心:P12必在过A点的公法线上,同时P12必在垂直于vM的直线上,故上述两线的交点即为P12。P23在B点。P34在垂直于移动副导路方向的无穷远处。P14在C点。BAC1M234vMd)P12P23P14P34P13P24不通过运动副直接相联的两构件的瞬心位置,借助三心定理来确定:对于构件1、2、3,P13必在P12及P23的连线上,而对于构件1、4、3,P13又必在P14及P34的连线上,故上述两线的交点即为P13。同理,可求得瞬心P2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