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泓域咨询/北海消费应用设备项目建议书目录第一章 总论7一、 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7二、 项目承办单位7三、 项目定位及建设理由8四、 报告编制说明9五、 项目建设选址11六、 项目生产规模12七、 建筑物建设规模12八、 环境影响12九、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12十、 资金筹措方案13十一、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3十二、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13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4第二章 市场分析16一、 3D视觉感知应用发展情况16二、 产业链情况26三、 行业发展历程27第三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31一、 行业面临的挑战31二、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32三、 行业面临的机遇37四、 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开放38五、 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39六、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39第四章 建筑工程方案分析41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41二、 建设方案42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42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42第五章 产品规划与建设内容44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44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44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44第六章 SWOT分析46一、 优势分析(S)46二、 劣势分析(W)48三、 机会分析(O)48四、 威胁分析(T)50第七章 发展规划58一、 公司发展规划58二、 保障措施59第八章 工艺技术方案分析62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62二、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64三、 质量管理65四、 设备选型方案66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67第九章 原辅材料成品管理69一、 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69二、 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69第十章 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70一、 人力资源配置70劳动定员一览表70二、 员工技能培训70第十一章 进度规划方案72一、 项目进度安排72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72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73第十二章 节能方案说明74一、 项目节能概述74二、 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75能耗分析一览表75三、 项目节能措施76四、 节能综合评价77第十三章 环境影响分析78一、 编制依据78二、 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79三、 建设期水环境影响分析80四、 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81五、 建设期声环境影响分析81六、 环境管理分析82七、 结论83八、 建议84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85一、 投资估算的编制说明85二、 建设投资估算85建设投资估算表87三、 建设期利息87建设期利息估算表87四、 流动资金88流动资金估算表89五、 项目总投资90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90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91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91第十五章 经济收益分析93一、 基本假设及基础参数选取93二、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93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93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95利润及利润分配表97三、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97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99四、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00五、 偿债能力分析100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02六、 经济评价结论102第十六章 招标方案103一、 项目招标依据103二、 项目招标范围103三、 招标要求104四、 招标组织方式104五、 招标信息发布106第十七章 总结说明107第十八章 附表108建设投资估算表108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08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09流动资金估算表110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11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12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13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13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14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15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15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16本期项目是基于公开的产业信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等信息,并依托行业分析模型而进行的模板化设计,其数据参数符合行业基本情况。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学习参考模板用途。第一章 总论一、 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一)项目名称北海消费应用设备项目(二)项目建设性质本项目属于扩建项目二、 项目承办单位(一)项目承办单位名称xxx有限责任公司(二)项目联系人李xx(三)项目建设单位概况公司以负责任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符合法律规定与标准要求的产品。在提供产品的过程中,综合考虑其对消费者的影响,确保产品安全。积极与消费者沟通,向消费者公开产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努力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公司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持续推进产品升级,为行业提供先进适用的解决方案,为社会提供安全、可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公司秉承“以人为本、品质为本”的发展理念,倡导“诚信尊重”的企业情怀;坚持“品质营造未来,细节决定成败”为质量方针;以“真诚服务赢得市场,以优质品质谋求发展”的营销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纵观全局,争取实现行业领军、技术领先、产品领跑的发展目标。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丰富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和可靠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公司将继续提升供应链构建与管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研发。集团成立至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自主创新、持续改进,以技术领先求发展的方针。本公司秉承“顾客至上,锐意进取”的经营理念,坚持“客户第一”的原则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公司坚持“责任+爱心”的服务理念,将诚信经营、诚信服务作为企业立世之本,在服务社会、方便大众中赢得信誉、赢得市场。“满足社会和业主的需要,是我们不懈的追求”的企业观念,面对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的良好机遇,正以高昂的热情投身于建设宏伟大业。三、 项目定位及建设理由随着2D成像逐步向3D视觉感知升级,3D视觉感知市场处于规模快速增长的爆发前期。根据法国市场研究与战略咨询公司Yole发布的全球3D成像和传感市场研究报告,2019年全球3D视觉感知市场规模为50亿美元,且市场规模将快速发展,预计在2025年达到150亿美元,2019-2025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0%。3D视觉感知的六大技术路线,目前均有一定的市场应用,但是结构光,ToF和Lidar技术基于其自身的技术特点,更能满足消费电子和汽车自动驾驶的场景应用需求,具有更大的市场应用空间。这三类技术目前应用占比已高于其他3D视觉感知技术,未来随着消费电子和汽车自动驾驶市场的增长,结构光、ToF和Lidar技术的市场占比会进一步提升。“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加快构建高质量的工业体系;聚焦新经济新动能,着力壮大高端服务业;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坚持创新驱动,塑造城市未来竞争优势;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构建城乡融合的新格局;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文化旅游体育强市;推动绿色发展,建设滨海生态花园城市;全面深化改革,构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努力改善民生,健全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北海。四、 报告编制说明(一)报告编制依据1、承办单位关于编制本项目报告的委托;2、国家和地方有关政策、法规、规划;3、现行有关技术规范、标准和规定;4、相关产业发展规划、政策;5、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二)报告编制原则1、项目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的各项政策、法规和法令,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方向及行业和地区的规划。2、采用的工艺技术要先进适用、操作运行稳定可靠、能耗低、三废排放少、产品质量好、安全卫生。3、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竞争力为出发点,产品无论在质量性能上,还是在价格上均应具有较强的竞争力。4、项目建设必须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业卫生和安全生产。环保、消防、安全设施和劳动保护措施必须与主体装置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入使用。污染物的排放必须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并保证工厂安全运行和操作人员的健康。5、将节能减排与企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关系,以企业发展提高节能减排水平,以节能减排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6、按照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全新的建设模式进行规划建设,要统筹考虑未来的发展,为今后企业规模扩大留有一定的空间。7、以经济救益为中心,加强项目的市场调研。按照少投入、多产出、快速发展的原则和项目设计模式改革要求,尽可能地节省项目建设投资。在稳定可靠的前提下,实事求是地优化各成本要素,最大限度地降低项目的目标成本,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增强项目的市场竞争力。8、以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公正、客观的反映本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工程投资坚持“求是、客观”的原则。(二) 报告主要内容1、确定生产规模、产品方案;2、调研产品市场;3、确定工程技术方案;4、估算项目总投资,提出资金筹措方式及来源;5、测算项目投资效益,分析项目的抗风险能力。五、 项目建设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园区,占地面积约50.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六、 项目生产规模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xx套消费应用设备的生产能力。七、 建筑物建设规模本期项目建筑面积56064.81,其中:生产工程36624.02,仓储工程7879.08,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6407.26,公共工程5154.45。八、 环境影响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宜规划要求,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良好,项目在运营过程应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环保法规,采取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各项污染物都能达标排放,将环境管理纳入日常生产管理渠道,项目正常运营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不会引起区域环境质量的改变,从环境影响角度考虑,本评价认为该项目建设是可行的。九、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8333.76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4822.6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0.85%;建设期利息321.2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75%;流动资金3189.8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7.40%。(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14822.64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12718.34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694.50万元,预备费409.80万元。十、 资金筹措方案本期项目总投资18333.76万元,其中申请银行长期贷款6557.11万元,其余部分由企业自筹。十一、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一)经济效益目标值(正常经营年份)1、营业收入(SP):37200.00万元。2、综合总成本费用(TC):31559.98万元。3、净利润(NP):4114.19万元。(二)经济效益评价目标1、全部投资回收期(Pt):6.65年。2、财务内部收益率:15.18%。3、财务净现值:2244.92万元。十二、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本期项目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法规和实施指南要求进行建设,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24个月。十四、项目综合评价该项目符合国家有关政策,建设有着较好的社会效益,建设单位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建议各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使其早日建成发挥效益。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33333.00约50.00亩1.1总建筑面积56064.811.2基底面积20333.131.3投资强度万元/亩287.872总投资万元18333.762.1建设投资万元14822.642.1.1工程费用万元12718.342.1.2其他费用万元1694.502.1.3预备费万元409.802.2建设期利息万元321.292.3流动资金万元3189.833资金筹措万元18333.763.1自筹资金万元11776.653.2银行贷款万元6557.114营业收入万元372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31559.986利润总额万元5485.597净利润万元4114.198所得税万元1371.409增值税万元1286.8610税金及附加万元154.4311纳税总额万元2812.6912工业增加值万元9891.7413盈亏平衡点万元16522.49产值14回收期年6.6515内部收益率15.18%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2244.92所得税后第二章 市场分析一、 3D视觉感知应用发展情况3D视觉感知技术与产品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在生物识别、AIoT、消费电子(中期市场)、工业三维测量、汽车应用(长期市场)等多个领域实现了推广应用,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生物识别领域应用生物识别是一种通过计算机、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等多个技术领域密切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纹、人脸、虹膜等和行为特征如笔迹、声音、步态等进行个人身份鉴定的方法。随着对于身份识别和保密需求的日益增加,各类新兴生物识别的技术不断发展,通过3D视觉感知技术实现的生物识别方法逐渐落地于不同的应用场景。(1)3D刷脸支付3D刷脸支付是继二维码支付后由3D视觉感知技术驱动的新一代支付方式,起源于2018年,支付宝率先发布“蜻蜓”3D刷脸支付终端,2019年,微信的3D刷脸支付终端“青蛙”正式上线,同年,银联系试点的3D刷脸支付终端“蓝鲸”正式发布。相较于银行卡支付和QR码支付,3D刷脸支付更加快捷便利,无需输入密码即可完成支付验证。截至2020年末,在支付宝、微信支付、银联商务、拉卡拉等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积极推动下,全国已合计完成超过百万台线下支付设备的铺设。从支付方式的演变历程来看,一种新的支付方式能否成功发展取决于是否能够更好满足最终用户支付便捷与安全的根本需求。刷脸支付避免了携带支付中间介质,使用高效、便利,满足了身份核验的唯一性,更好实现支付安全与便捷的统一,能够更好满足最终用户的根本需求,因此成为了线下支付方式的长期发展方向,具备驱动自我发展的底层源动力。随着移动支付和3D视觉感知技术的日渐成熟,预计将会有更多的线下支付场景使用刷脸支付,包括便利店,无人自助场景(如自动售卖机、智能快递柜)以及部分新兴的支付场景(如ATM/自动取款机、医院、学校等),将会进一步带动3D视觉传感行业的快速发展。据2020年5月中国银联发布的2020年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报告,2019年通过银联认证的主要终端生产厂商累计销售传统POS终端1,944.3万台,累计销售智能POS机终端459万台,合计POS机终端出货量超过2,400万台,该数据未包含出货量更大的用于扫码支付的扫码枪和扫码摄像头。刷脸支付基于优异的便利性、安全性将逐步渗透至线下支付的各领域,未来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2)3D门锁门禁3D视觉感知技术在生物识别领域的应用还包括家庭、零售、学校、医院、药店、政府、企业、工厂、公共运输(包括不限于地铁、公交、高铁、飞机等)的刷脸门锁、门禁、闸机场景。在刷脸门锁、门禁场景下,搭载3D人脸识别的门锁、门禁避免了接触式的识别过程,相较于传统的密码锁和指纹锁给用户带来了更好的便利性。此外,3D人脸识别技术的特点(如较高的识别精度和稳定性)与门锁门禁的安全性需求天然契合。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智能门锁、门禁的制造成本将逐渐下降,结合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上升带来的消费升级,智能门锁、门禁的性价比将进一步提升,引领传统门锁、门禁的智能化转型。根据Counterpoint的统计,2018年,我国智能门锁市场出货量达1,630万套,预计2022年,我国智能门锁市场出货量将达4,770万件,2018-2022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30.8%。在刷脸闸机场景下,搭载3D视觉传感器的闸机可广泛应用于机场、地铁站、停车场等多个场所,助力公共运输业的数字化转型。2019年4月,国内首条采用3D人脸识别闸机的地铁线路-济南地铁1号线开启商业运营,闸机一分钟可通过30-40名乘客,无需任何介质,大幅提升了用户体验和地铁运营效率。3D人脸识别还将在更多场景为用户提供便利服务。例如在政府、医院、药店等场景,可以快速、准确地对到访者进行身份辨别。在学校等教育类场景,可以为学生提供体测服务,采集完整的人体数据后通过科学分析处理,形成对应的体质数据分析及个体运动方案。2、AIoT领域应用3D视觉感知技术在AIoT领域的应用包括3D空间扫描、服务机器人、AR交互、人体/动物扫描、智能农牧、智慧交通、安防行为识别、体感健身等。在3D空间扫描应用领域,由3D视觉传感器阵列组成的3D房屋扫描设备可快速对房屋内部进行高精度、快速地三维重建,更精准地还原房屋信息,进一步实现模拟实景的3D看房,提高用户的在线看房体验。此外,3D空间扫描可以对空间进行多点、多角度的扫描拍摄,在房屋的初始建设、消防布置、装修等多个阶段提供全方位的室内地图构建,最终生成VR空间三维模型,实现空间内的全景查看。相较于传统的线上看房,VR看房可以帮助终端用户更直观地感受到房间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体验优于普通照片看房的真实感。根据贝壳的上市招股书披露,2019年贝壳的VR看房吸引了约4.2亿次线上观看,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前三个月中,每天平均可促成约159,000个VR家庭展示。在服务机器人应用领域,3D视觉传感器可以帮助服务机器人高效完成人脸识别、距离感知、避障、导航等功能,使其更加智能化。目前已实现落地的应用包括扫地机器人、自动配送机器人、引导陪伴机器人等,服务于家庭、餐厅、旅馆、医院等多个线下场景。根据IDC的数据,2017年全球商务用机器人市场规模为213.2亿美元,预计2022年全球市场规模可达538.0亿美元,2017-2022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20.3%。在AR领域,3D视觉感知技术可帮助AR设备对周围环境进行三维重建,使得虚拟的立体影像更好的叠加在现实场景中,同时3D视觉感知可以识别人的手势、动作从而实现人与虚拟影像的交互。该功能可广泛应用于零售购物、远程医疗、工业维修、交互设计、教育培训、信息展示、游戏等不同的场景,提供丰富的用户体验。目前该场景的应用尚处于技术研发和产品优化迭代阶段。在直播设备方面,搭载3D视觉传感器的直播一体机通过采集人体及空间的实时3D信息,可以更好的区分前景和背景画面,在无需背景绿布的情况下,实现更精准的抠图、拼图、AR影像叠加等,目前直播一体机已得到行业企业的认可和推广。3D视觉通过对人体动作的捕捉还可用于远程监护、体感健身等。针对老人群体,搭载3D视觉传感器的监护设备可以在家中进行实时监测,基于深度点阵图识别等技术通过仅采集人体的3D信息(无需采集图像信息)来完成对老人的动作、姿态进行识别和预警,在维护用户安全的同时保护其个人隐私。针对健身人群,搭载3D视觉传感器的健身镜能准确捕捉人体动作,让健身爱好者在家就可以通过专业的健身镜跟着健身教练进行各类健身运动。在人体扫描领域,针对儿童及青少年群体,3D视觉感知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3D体态仪、智能体测设备等。其中,3D体态仪可以快速采集学生的体型数据,自动进行体态评估,有助于发现学生不良体态、肥胖类型等健康风险;智能体测设备利用人脸识别对学生身份进行快速确定,自动绑定学生测量及体检数据,便于后续建立个性化的分析模型,为学生提出改善方案;3D视觉感知还可以通过对快速移动人体和物体的识别、定位等功能用于体育运动的评比,如乒乓球机器人利用高速小物体跟踪算法、乒乓球轨迹3D重现等技术,实现自动发球、识别跟踪、判断评分等。综上而言,3D视觉感知技术在AIoT领域有许多潜在可探索挖掘的应用场景,将为行业的长期市场需求发展奠定基础。3、消费电子领域应用智能手机是3D视觉感知技术在消费电子领域最大的应用场景之一。2017年9月以来,苹果公司的iPhoneX、iPhone11、iPhone12手机系列均搭载了前置结构光3D视觉传感器,并在iPhone12Pro上同步搭载了基于dToF技术的后置激光雷达扫描仪;安卓端包括华为Mate系列、P系列,OPPOFindX,魅族17Pro、18Pro等陆续有十余款智能手机分别在前置和后置视觉传感器中不断尝试使用结构光和ToF技术。3D视觉感知技术的加载使智能手机在解锁、支付、拍照、AR互动、图片美化、三维空间扫描等功能的用户体验得到了升级或实现。基于IDC于2020年12月发布的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数据,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可达14.7亿台。另外根据下图IDC2020年发布的全球智能手机价格分布预测估算,中端及以上机型(售价在200美金以上)占比超过一半,预计销售数量将超过7.3亿台。随着智能手机前、后置的3D视觉应用的不断探索,同时屏下结构光和前后置iToF和dToF技术的应用,加上未来各项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迭代所带来的软硬件成本下降,结构光/ToF等技术将在中高端机型中普及,从而进一步提高在智能手机领域的渗透率。随着3D视觉感知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应用正在不断拓展。除智能手机外,还广泛适用于电脑、电视等多种终端设备。2020年3月,苹果推出的新款iPadPro平板搭载了激光雷达扫描仪,用于环境的三维检测和三维扫描,可以实现如测量、游戏、购物、装修等各类AR体验;2020年4月康佳发布了APHAEA旗舰新品全球首款AI电视内置3D视觉传感器,可用于3D刷脸购物、AI健身、AR游戏、家居智能场景联动等。根据IDC于2021年发布的报告,2020年全球PC(不包括平板电脑)出货达到了3.0亿台,较2019年增幅约13.1%;2020年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达到了1.6亿台,较2019年以来增幅约13.6%;2020年全球智能视频娱乐系统(包括电视、游戏主机等)出货量为2.96亿台,预计未来将稳步增长。3D视觉感知技术在消费电子各领域给用户带来较好的用户体验,未来具有较大的市场渗透空间。4、工业领域应用3D视觉感知在工业领域主要应用于三维扫描、微小形变测量、弯管角度测量分析、工业机器人的定位与导航等方面。三维测量一直是工业领域不可或缺的技术环节,此前相关技术主要由欧美国家的大型工业生产厂商主导,如德国GOM公司。近年来,随着国内企业对高精密3D测量技术的不断积累,国产设备以较高的性价比开始逐步替代进口设备,且不断拓展工业领域新的应用。工业三维扫描设备可实现非接触式的对工业设备、零部件等表面三维数据的细致、精确、快速获取。同时结合全局自动拼接技术,可以实现几十米超大工件的快速高精度测量。广泛适用于各种有三维数据需求的行业,如汽车工业、航空航天工业、数码家电、文保文创及医学等领域。微小形变测量,通过3D视觉感知技术实现对设备、零部件、材料以及微小物体等变形过程中物体表面的三维坐标、位移及应变的测量。可用于科研单位、汽车、军工等行业材料力学研究、土木工程研究、高速冲击实验、部件变形测量等。3D视觉感知在工业领域的另一应用是弯管测量仪,利用工业级相机从各个角度拍摄弯管的二维图像,通过图像识别、立体视觉、摄影测量、多相机空间标定、三维重建等技术,快速实现弯管三维外形的智能化高效在线测量检测,大幅提高生产制造效率、大幅降低人力和检具成本,最终基于云端数据的分析可以实现数据追溯、智能化的工艺优化。工业机器人应用主要是通过搭载3D视觉传感器以实现距离感知、避障导航、三维地图重建等多项功能,从而更好地完成分拣、搬运、排障等多项服务,大幅减少人工需求。根据IFR的数据,2018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约为42.2万台,预计2022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将稳定增长至58.4万台,2018-2022年复合增长率约为8.46%。5、汽车领域应用3D视觉感知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主要分为车外和车内应用,其中车外应用包括自动驾驶及辅助驾驶360度3D环视、车外身份识别等,车内应用包括驾驶员检测以及车内交互。汽车自动驾驶及辅助驾驶的实现需要感知车身周围3D信息的360度环视系统。目前汽车上搭载的环视系统为2D环视,通过多个2D摄像头所拍摄图像的拼接来得到汽车周边的2D图像,并实时提供给驾驶员以辅助其进行驾驶。未来,面向自动驾驶汽车,2D环视将逐步升级为3D环视。基于dToF技术的面阵式Lidar被认为是未来自动驾驶汽车主流Lidar产品之一,是目前众多Lidar公司加大投入、争相竞争的关键技术。根据M14Intelligence的预测,2025年全球汽车需求量约为7,900万辆,Lidar的出货量预计为465万套,则搭载Lidar的自动驾驶汽车销量比例将大幅提升。3D视觉感知的车外身份识别及车内驾驶员检测、交互功能也已经开始应用在了汽车领域。2020年,凯迪拉克发布2021款XT4,支持配备“人脸识别解锁启动系统”,该系统基于双目红外3D人脸识别技术,当系统绑定的驾驶员靠近车辆时,系统将自动启动,经过身份认证后可实现无感解锁启动车辆。2017年以来,宝马发布的5系和7系轿车均配备了基于ToF技术的手势识别系统,可实现音量调节、电话接听、切换摄像机视角及启动导航等功能。随着国家不断推出系列鼓励支持智能汽车的相关法规和政策,预计未来产业链将不断完善,相关应用场景关注度和认可度不断提升。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预测,2019年全球车载摄像头市场规模为112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为47亿元人民币,随着车道偏离预警、汽车碰撞预警和自动泊车的逐步普及,单车所需搭载摄像头的数量不断增加,预计到2025年全球车载摄像头市场规模将达到270亿美元,中国车载摄像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30亿元人民币。二、 产业链情况3D视觉感知产业是一个新兴行业,产业链经过近十年的不断探索、研发及应用,已形成一条包括上游、中游、下游和应用终端的产业化链条。产业链上游主要为提供各类3D视觉传感器硬件的供应商或生产商。3D视觉传感器主要由深度引擎芯片、光学成像模组、激光投影模组以及其他电子器件、结构件等构成。其中光学成像模组的核心部件包括感光芯片、成像镜头、滤光片等核心元器件;激光投影模组包括激光发射器、衍射光学元件、投影镜头等核心元器件。感光芯片供应商有索尼、三星、韦尔股份、思特威等;滤光片供应商有Viavi、五方光电等,光学镜头供应商有大立光、玉晶光电、新旭光学等;激光发射器供应商有Lumentum、菲尼萨(Finisar)、艾迈斯半导体(AMS)等,衍射光学元件供应商有CDA、AMS、驭光科技等。此外上游环节中传感器模组生产商主要基于3D视觉传感器的设计进行生产设备的定制,产线设计与优化,实现规模化生产。产业链中游为3D视觉感知方案商。主要基于深度引擎算法结合应用进行各类3D视觉传感器的方案设计,其中部分3D视觉感知方案商已具备完整的3D视觉感知方案的能力,涉及三合一模组/系统设计、光学成像模组、激光投影模组的设计与生产,3D视觉感知系统和组件的标定、对齐、补偿、校准,核心元器件如激光器、衍射光学元件、滤光片等定制设计,深度引擎芯片的设计,以及配套固件、开发工具包SDK等软件的研发,代表企业如苹果、微软、英特尔、华为、奥比中光等。产业链下游主要为根据终端的各类应用场景开发各类应用算法的应用算法方案。目前已具备一定商业应用的算法包括:人脸识别、活体检测算法,三维测量、三维重建算法,图像分割、图像增强优化算法,VSLAM算法,骨架、姿态识别、行为分析算法,沉浸式AR、虚拟现实算法等。随着3D视觉感知应用场景的丰富,会有更多的应用算法商业化。三、 行业发展历程3D视觉感知技术最早应用于工业领域,主要用于工业设备与零部件的高精度三维测量以及物体、材料的微小形变测量等,代表产品如德国高慕公司(GOM)的ATOS系列三维扫描仪和ARAMIS三维形变测量系统用于工业零部件三维尺寸和形变测量;瑞典海克斯康(HEXAGON)的PrimeScan扫描仪能够对工业部件实现高精度3D数字化作业;CorrelatedSolution,Inc.(美国CSI公司)的VIC-3D系列扫描仪可以通过数字图像相关法的原理,对物体表面的任意点进行位移、应变的测量。为了满足工业领域严苛的工作环境与高达微米级的测量精度,用于工业检测的3D视觉测量设备一般为多种技术融合使用,比如利用相位结构光以及高精度工业相机组成的工业三维测量仪器,致使设备成本高、体积大、功耗高,应用普及缓慢。随着底层元器件、核心算法等技术的快速发展,3D视觉感知技术逐渐由工业领域向消费级领域推广。国内外一些公司先后推出了消费级3D视觉感知产品。2010年,微软发布了第一代基于结构光技术的3D视觉感知产品Kinect,用于捕捉三维空间中人体的运动,实现通过体态的人机交互。英特尔于2013发布基于结构光技术的产品RealSense,用于实现手势识别、面部分析、背景移除及3D扫描等功能。谷歌于2014年公布了基于iToF技术的ProjectTango平板电脑和开发工具包,为用户提供运动跟踪、深度感知、区域建模等功能。奥比中光于2015年成功开发出3D深度引擎芯片MX400,量产了基于结构光技术的消费级3D视觉传感器Astra,用于三维建模、骨架跟踪、手势识别等应用。经过国内外公司的努力推广,3D视觉感知行业正式起步发展。早期所推出的3D视觉感知产品相对于工业级产品而言,虽然成本、体积、功耗都得到显著的降低,但其应用大都聚焦在三维建模、人机交互等领域。随着3D视觉感知技术的进一步迭代与优化,也逐渐向对成本、功耗、体积等要求更加严格的应用领域拓展,比如智能手机、移动支付、AIoT等。2017年苹果发布iPhoneX,搭载了前置3D结构光视觉传感器,用于人脸解锁、人脸支付等功能,给用户带来更加便捷、安全的体验。苹果手机的引领使得3D视觉传感器在手机领域得以规模化应用,同时也标志着3D视觉感知技术在消费级领域开始规模化普及。基于3D视觉感知的相关应用如生物识别、三维重建、骨架跟踪、AR交互、数字孪生、自主定位导航等应用在消费电子、金融、零售、餐饮、汽车、AIoT等行业落地应用。3D视觉感知行业迎来初级发展时期。2018年以来,刷脸支付逐步成为一种规模应用的支付新方式。除了刷脸支付,3D视觉传感器在智能门锁、3D看房等领域也在加速落地。此外,3D视觉感知技术路线也越来越丰富,华为、魅族等厂商的智能手机都相继搭载了基于iToF技术的后置3D视觉传感器,2020年苹果在其iPadPro及iPhone12Pro中搭建了全新的基于dToF技术的Lidar扫描仪;谷歌旗下Waymo公司搭载激光雷达及多传感器的无人驾驶汽车已进行多年测试,于2020年10月在凤凰城推出没有安全员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大疆创新的无人机如PhantomPro/Pro+、Mavic2Pro/Zoom等型号产品搭载了双目视觉系统,通过图像测距来感知障碍物。3D视觉感知行业即将迎来快速增长时期。总的来说,3D视觉感知行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由早期的工业级成功向消费级拓展,且应用领域仍在不断拓宽,行业经历了起步、初级发展时期,即将迎来快速增长时期;为了满足越来越多应用领域需求,3D视觉感知技术也越来越丰富和全面;3D视觉感知产品也随着底层元器件及核心算法的发展,向低成本、低功耗、小体积、高性能的方向发展。第三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一、 行业面临的挑战1、行业高端专业人才不足3D视觉感知技术属于跨学科技术,涉及光、机、电、芯片、算法等多个专业,且产业链未完全成熟,需要行业研发人员从底层零部件到上层应用进行全栈式重塑,研发领域广,研发难度大,对人员的技术背景和经验要求较高;另外由于行业处于早期阶段,相对传统行业而言,本行业技术积累薄弱,相关人才培养需要较长周期,导致了国内3D视觉感知技术的研发人才队伍建设落后于行业发展的需求。在我国,由于3D视觉感知技术商业化应用的时间相对较短,经验丰富、技术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更加缺乏。随着更多3D视觉感知技术相关的应用逐渐落地,未来专业人才缺失问题将更加突出。2、行业研发投入较大由于行业早期需要全栈式重塑的属性,意味着3D视觉传感器研发产品和技术多且周期长,包括各类零部件在内的各类基础性技术的研发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且早期研发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存在较高前期研发沉淀成本。同时,不同场景对3D视觉感知产品的要求不同,需要行业企业对3D视觉感知技术进行全领域布局,这也进一步扩宽了产品研发内容,相应研发投入也会进一步扩大。未来几年随着技术升级、产品更新换代以及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行业内企业需要持续针对业务与技术进行创新,确保大量的资金投入,以保证现有技术的研发速度和产品的持续市场竞争力。3、行业应用早期需求波动较大3D视觉感知技术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技术成熟度不够,产品成本较高,且各类应用场景需要持续的开拓和培育,3D视觉传感器的形态和功能也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如国内安卓手机厂商OPPO、华为均在其量产的旗舰级机型上搭载了前置3D结构光传感器,用于人脸解锁、支付和拍照优化等,但鉴于3D结构光方案需要在手机上打造“刘海屏”,与国内用户更为推崇手机的全面屏体验相背离,加上早期用于手机的前置3D结构光传感器成本较高,致使后续国内安卓手机厂商放弃继续在新型号手机上采用前置3D结构光的方案。目前3D视觉感知技术已经在多个行业落地使用,但是渗透率有限,各行业客户均仅将该技术搭载在其旗舰产品上,尚未普及至基数更大的中低端产品。需要行业企业不断完善技术体系、产业链,降低成本,优化产品性能和方案,提升用户体验,促进3D视觉感知技术更大规模的应用。二、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随着5G技术的推广普及,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应用将迎来快速发展,推动视觉技术加速从2D成像向3D视觉感知跨越,成为各行各业智能化升级的关键共性技术,催生出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旺盛的需求同时也将倒逼各种主要3D视觉感知技术快速进化迭代,推动行业加快发展。1、2D成像向3D视觉感知升级在过去的数十年中,2D成像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AI算法及算力逐步可以通过2D相机产生的平面图像对环境进行识别、判断和追踪。然而,2D图像仅能够提供固定平面内的形状及纹理信息,无法提供AI算法实现精准识别、追踪等功能所需的空间形貌、位姿等信息。3D视觉感知技术则充分弥补了2D成像技术的缺陷,在同步提供2D图像的同时,还能够为AI算法及算力提供视场内物体的深度、形貌、位姿等3D信息。基于3D视觉感知技术研发出的3D视觉传感器可以采集人体、物体以及空间的3D信息,配合AI算法能够实现多种2D成像技术难以实现的功能。使得AI的相关应用如生物识别、三维重建、骨架跟踪、AR交互、数字孪生、自主定位导航等应用有了更好的体验。3D视觉感知技术将成为促使人工智能更广泛应用的关键共性技术。2、3D视觉感知应用领域将更加多样化且行业渗透率更高智能物联网时代是行业发展方向,智能化将逐步应用于“衣、食、住、行、工、娱、医”等人类生活的各领域。简单重复性的工作更多将由智能化的机器来完成。3D视觉感知技术是智能化的基础,可以精准还原三维世界,并基于高质量的源头数据作智能化的分析,促使机器更好地实现在简单重复性的工作方面对人类的超越,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和效率的提升。人类生活的丰富多彩,也意味着未来智能化功能的多种多样。随着3D视觉感知技术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场景开始利用3D视觉感知技术向智能化升级。3D视觉感知技术的应用从工业级场景到消费级场景,目前拓展至生物识别、AIoT、消费电子、工业三维测量等多个领域。未来随着底层技术的进一步迭代、应用型技术的不断创新、多技术路径丰富与全面融合、产业链的不断完善、成本持续的降低等,3D视觉感知技术将具备更强大的功能,在原有应用领域拓展和渗透更多场景,并持续落地到自动驾驶汽车、数字孪生、高精密加工、AR交互等更多新的应用领域。3D视觉传感器在手机端的主要应用为人脸解锁、拍照背景虚化、人像美拍、AR特效、3D扫描等。目前各类应用已取得较好的用户体验,如苹果手机的前置刷脸解锁应用,华为手机后置iToF传感器用于拍照景深的提取和图片的优化,均取得了较好用户反馈,促进了销量目前多家手机厂商均尝试在其旗舰机型和高端机型上搭载3D视觉传感器,未来随着技术演进,成本的降低,手机端的各类应用将有更好体验和更多的功能,各手机品牌将向逐渐从旗舰机型向高端、中端、低端机型普及。在刷脸支付方面,2018年和2019年已经完成一定规模的线下渗透。但是2020年突发的疫情影响,线下零售业受到重创,使得刷脸支付应用的推广进展暂时放缓,预计在疫情过后,刷脸支付的应用将迎来快速的普及。除手机和刷脸支付领域外,3D视觉感知技术也在智能电视、平板电脑、个人电脑、机器人、智能门锁、门禁、工业检测、投影交互、3D空间扫描、智慧客厅、智能监护、智慧物流、自动驾驶、人体测量、体感健身等领域逐步渗透。随着3D视觉感知各技术进一步的完善,其他应用场景定制化的专用设备将会具有更好的性能,支撑更好的用户体验;产业链的完善、量产成本的降低也将加速3D视觉感知技术在其他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和渗透。3、3D视觉感知技术要求不断提升当前3D视觉感知产品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定制化程度不高,导致产品的成本、性能、体积、功耗等先进性指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国外企业在3D视觉感知技术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我国拥有规模最大、增速最快的应用市场,因此3D视觉感知行业的发展势必要经过国外占优、中外抗衡等阶段,而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提升核心零部件的定制化以及国产化程度,从而确保在技术先进性指标上具备领先优势,才能保证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定的优势。目前3D视觉感知产品在诸多领域已有初步应用,但技术迭代速度缓慢导致产品应用推广受阻,难以满足下游市场对3D视觉感知多样化、不断增长的应用需求。2D视觉时代经过几十年的时间,在图像分辨率、算力、成像性能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而目前,3D视觉也正面临分辨率、精度、算力等方面的快速迭代期,未来随着分辨率及精度越来越高,边缘端算力也越来越强,对AI视觉算力芯片的要求也将不断凸显。加快技术迭代将促使3D视觉感知技术加速向应用领域落地。为了将3D视觉感知技术通过不断迭代以具备领先的技术,对全领域技术路线布局以及全栈式技术研发能力的要求也将不断提升。3D视觉感知正逐步拓展下游市场的各类应用,由于智能设备的多样化,对3D视觉的精度、成本、测量范围等要求均不一样,单一3D视觉感知技术难以满足各类方案的需求。企业需要在掌握核心芯片、光学、算法等底层核心能力的基础上,尽可能具备结构光、iToF、双目、dToF、Lidar、工业三维测量等全领域技术路线布局及相关产品开发的能力。另外,3D视觉感知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很多细分领域的实际应用仍待进一步探索。由于行业的技术门槛较高,且客户需要的不仅仅是一颗传感器或者软件算法,而是一整套的解决方案以及技术支持体系。因此企业需具备涵盖系统设计、芯片设计、算法研发、光学系统、软件开发、量产技术等全栈式技术研发能力,覆盖产品从设计、研发到制造的全周期研发流程,为客户提供包含芯片开发+硬件量产+应用算法在内的完整3D视觉感知应用方案。三、 行业面临的机遇1、3D视觉感知技术即将迎来爆发期基于Gartner新兴技术发展周期曲线图描述了新技术、新概念在媒体上曝光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各类新技术从诞生到成熟大规模应用需经历技术萌芽期、期望膨胀期、泡沫破裂低谷期、稳步爬升复苏期、生产成熟期五个阶段。根据2019年Gartner新兴技术发展周期曲线图,3D视觉感知概念在该阶段突破了早期的期望膨胀期,并逐渐步入产业化前的重要发展阶段,3D视觉传感器正不断探索潜在的细分领域应用,寻找潜在的增长爆点,但进入生产成熟期仍需要2-5年的时间。伴随着未来成本的下降和技术不断成熟,3D视觉感知技术有机会进入大规模的普及和应用,在生物识别、AIoT、消费电子、工业三维测量、汽车自动驾驶及多个潜在领域持续拓展并深入产品化。2、国家持续关注并大力支持行业发展3D视觉感知技术作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共性基础技术,受到国家持续关注和重视。2021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第四章节“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明确将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基础理论突破,专用芯片研发,深度学习框架等开源算法平台构建,学习推理与决策、图像图形、语音视频、自然语言识别处理等领域创新列为科技前沿领域攻关重点;第五章节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明确提出支持产业共性基础技术研发。3、科技技术发展助推应用场景创新随着5G、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现代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传输速率、芯片处理能力、软硬件成本等3D视觉感知技术应用难点将得以解决。人工智能和3D视觉感知技术的结合可帮助计算机进行物体的数字重建,缩小物理空间与虚拟世界的差距,基于3D视觉感知技术的应用,如AR/VR、虚拟购物、自动驾驶汽车及先进驾驶辅助系统等应用将有望大规模落地。同时,3D视觉感知技术的普及能够帮助机器视觉从2D向3D转型,提高精度和稳定性,并在各行业探索新的应用领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因此,科技技术的普及将变革众多细分领域和行业,并为3D视觉感知技术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四、 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开放北海有着2200多年的古代开放文化、147年的近代开放文化、37年的现代开放文化,开放合作已融入北海发展的血脉。必须传承北海历史文化,弘扬丝路精神,擦亮“丝路古港”品牌,全面服务“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发展,加强与东盟地区的产业合作、人文交流,融入北部湾城市群和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加快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格局,打造“一带一路”开放合作的重要节点城市。五、 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质量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促进产业大突破,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确保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及全区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进入广西第一方阵,实现“十四五”期末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首批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中游水平的目标。六、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一)现有产能已无法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已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产品销售形势良好,产销率超过 100%。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的销售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随着业务发展,公司现有厂房、设备资源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强化管理等手段,不断挖掘产能潜力,但仍难以从根本上缓解产能不足问题。通过本次项目的建设,公司将有效克服产能不足对公司发展的制约,为公司把握市场机遇奠定基础。(二)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的需要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产业升级,公司产品的性能也需要不断优化升级。公司只有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为驱动,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精密化程度,将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到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准,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契合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需求,才能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保持公司在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第四章 建筑工程方案分析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一)设计依据1、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拟建项目所在地区地震烈度为7度,本设计原料仓库一、罐区、流平剂车间、光亮剂车间、化学消光剂车间、固化剂车间抗震按8度设防,其他按7度设防。2、根据拟建建构筑物用材料情况,所用材料当地都能解决。特殊建材(如:隔热、防水、耐腐蚀材料)也可根据需要就地采购。3、施工过程中需要的的运输、吊装机械等均可在当地解决,可以满足施工、设计要求。4、当地建筑标准和技术规范5、在设计中尽量优先选用当地地方标准图集和技术规定,以及省标、国标等,因地制宜、方便施工。(二)建筑设计的原则1、应遵守国家现行标准、规范和规程,确保工程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美观实用。2、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积极结合当地的材料、构件供应和施工条件,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建筑风格力求统一协调。3、在平面布置、空间处理、构造措施、材料选用等方面,应根据工程特点满足防火、防爆、防腐蚀、防震、防噪音等要求。二、 建设方案主要厂房在满足工艺使用要求,满足防火、通风、采光要求的前提下,力求做到布置紧凑、节省用地。车间立面造型简洁明快,体现现代化企业的建筑特色。屋面防水、保温尽可能采用质量较高、性能可靠的新型建筑材料。本项目中主要生产车间及仓库均为钢结构,次建筑为砖混结构。考虑当地地震带的分布,工程设计中将加强建筑物抗震结构措施,以增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本期项目建筑面积56064.81,其中:生产工程36624.02,仓储工程7879.08,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6407.26,公共工程5154.45。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单位:、万元序号工程类别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投资金额备注1生产工程11589.8836624.025031.881.11#生产车间3476.9610987.211509.561.22#生产车间2897.479156.001257.971.33#生产车间2781.578789.761207.651.44#生产车间2433.877691.041056.692仓储工程5083.287879.08878.422.11#仓库1524.982363.72263.532.22#仓库1270.821969.77219.602.33#仓库1219.991890.98210.822.44#仓库1067.491654.61184.473办公生活配套1087.826407.26968.763.1行政办公楼707.084164.72629.693.2宿舍及食堂380.742242.54339.074公共工程2643.315154.45450.48辅助用房等5绿化工程5879.94115.18绿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