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 (7)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31183329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分析 (7)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案例分析 (7)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案例分析 (7)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生成性教学案例参考表单基本信息学 科生物年 级高三教学形式探究式教 师周萍单 位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课 题基因在染色体上生成性案例描述(课堂上非预设的、意外的情况发生的背景情况、经过、应对办法和效果等)课堂实录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新课导入引入:教师创设主题问题情境:(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复习、归纳旧知识而带出问题情境)根据孟德尔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回答以下问题:基因型为Aa的个体能产生的哪几种配子?比例是多少?(A与a两种,比例为1:1)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能产生的哪几种配子?比例是多少?(AB、Ab、aB与ab四种,比例为1:1:1:1)根据减数分裂,回答以下问题:具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个体,经减数分裂,能产生几种配子?比例是多少?具两对同源染色体的个体,经减数分裂,又能产生几种配子?比例是多少?(两种,1:1;四种,1:1:1:1)请同学们分析这种个体的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对数相等,配子的种类相等的情况是偶然的原因吗?还是因为基因和染色体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呢?学生回顾、归纳旧知识,并感知问题。以旧带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萨顿的假说教师继续引导学生阅读“萨顿的假说”。思考:1、萨顿认为基因和染色体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吗?你同意他的观点吗?2、你认为怎样才能证明“萨顿假说”或你的观点是否正确?学生分析、思考、讨论并交流:(部分学生提出与“萨顿假说”相似的观点。)学生阅读“萨顿的假说”。(学生普遍认为要通过实验去验证“萨顿的假说”。部分学生提出怎样设计实验的疑问。)通过分析、讨论、交流等活动,一方面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学会类比推理法,另一方面锻炼学生质疑与表达能力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教师继续引导:萨顿的假说并没有立即得到另一位生物学家摩尔根的认同,他还设计了一个实验来证明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教师一边指导学生阅读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一边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的问题:1、为什么用眼色性状作实验观察的对象呢?2、白眼性状是如何遗传的?与性别有什么关系?3、你能尝试解释此实验现象吗?教师引导学生解释实验现象:红眼、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可以用遗传图解把实验过程表达出来吗?教师再引导思考,请学生回答:你认为摩尔根实验成功的原因有什么呢?总结:细心的观察-果蝇的白眼,实验的巧妙:红眼与白眼性状与性别的联系,使实验分析的目标锁定在性染色体上,从而建立了红眼基因、白眼基因与染色体的桥梁。(为下一节学习伴性遗传打下埋伏。)教师引导、总结:学生阅读“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就问题展开讨论。(学生提出观察果蝇的其它性状行吗?还有什么实验材料可代替果蝇呢?)通过学生阅读、分析、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加深对“细心观察”重要性的理解,同时提升学生实验分析和设计能力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回顾刚上课时我们提出的问题: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之间存在平行关系吗?把这种基因与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平行行为用图解归纳可怎样表示?并得出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即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学生思考用图解表示实验过程。学生思考、讨论,并发表意见。学生分析、讨论,逐步完成图解的归纳。(个别学生提出如果在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相同时该怎样表示?教师引导其他同学帮助解决。)学生课后思考。提高学生读图识图能力,锻炼学生归纳能力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再生问题: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推断基因与DNA的关系。及时巩固深化提高根据所学知识,尝试总结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遗传中遵循的规律并查阅资料了解“基因连锁与互换规律”知识延伸案例反思与启示(评析案例中的成败、需关注的细节等,如果类似情况发生将如何处理更好,对如何应对非预设情况发生有何经验或教训等)本案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指导,围绕“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探索过程,精心设计问题,增加学生参与的活动,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探索。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类比推理-分析经典实验-解释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教学过程,融合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法,力争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本案例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创设问题情境,不断通过悬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所设的问题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没有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整个过程强调问题、知识的展现自然而然,富有逻辑性、条理性、层次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后学生普遍反映:这节内容在预习时感觉难以把握具体知识,经过课堂的学习问题都解决了,还懂得了类比推理方法的应用,整堂课的问题紧密相连、层层深入,较好地启发了思维。不足之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思考老师问题的同时伴随着学生问题的产生,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无法把每一个或大多数的问题都解决或加以引导。如何把握这类问题的解决,有待今后的实践中去摸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