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服务与管理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31002945 上传时间:2022-08-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年服务与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老年服务与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老年服务与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年服务于管理专业1、办学历程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是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丁1999年在全国率先成立的新型专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该专业已经成为国家级示范性重点专业,成为全国同类专业的领头羊。1999年,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率先在全国首创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2003年,通过湖南省教育厅评审,获评优秀专业;2005年,成为湖南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6年,成为首批高等职业教育国家级示范性重点专业;2007年,老年健康照护获评国家精品课程;陈卓颐教授获评省级专业带头人;2008年,实用养老机构管理获评国家精品课程;2009年,获得湖南省优秀教学团队荣誉称号;通过教育部示范校重点专业项目验收;2010年,陈卓颐教授获评省级教学名师;传统老年康复保健获评教育部公共事业教指委精品课程;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服务T教学T研发三位一体校企合作模式探索次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办学特色1)办学理念:突出职业道德培养与专业素质培养同时兼顾,不仅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更是力求让毕业生真正热爱养老服务事业,能够长久从事养老服务工作;2)能力培养:突出老年照护与康复保健,以技能培养为核心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这一特色得到了大多数养老机构的肯定,也是该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关键所在;3)培养模式:突出民政特色与行业特色、重视产学合作,教学全过程强调从实际问题出发来设计教学模式,努力实现零距离就业的目标。3、发展前景3.1背景分析3.1.1政策分析据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2005年),我国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44亿,据预测2023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人将达到2.7亿,2050年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30%以上。老年人口增多势必增加照护压力,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弱化的今天,必须依靠社会,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1) 机构养老方兴未艾据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到2005年底,全国城乡有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养老院、老年公寓和老年护理院等养老服务机构39546个,总床位149.7万张,床位数仅仅占到老年人总数的1.03%,与西方发达国家46%的数目相差其远。各地政府正在加大机构养老方面的投入,尤其是大量的民间资本正在介入这一行业。以上海为例,据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该市+一五”期间每年将新增1万张养老床位,按照平均4名老人配备1名工作人员计算,仅上海每年至少就需要新增各类养老相关专业人才2500名,其中管理人才至少250人。另外,上海还计划大力发展居家养老,通过评估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由专门人员上门提供专业的服务,这类人才缺口巨大。(2) 居家养老,新的机遇除了机构养老,居家养老也是国家重点发展的养老模式。为了解决老年人口急剧增长与养老服务资源不足的矛盾,更好地开展养老服务工作,以提高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2008年1月国家老龄委、民政部等十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大力推动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居家养老这种养老模式,老年人在家中居住,由社会提供养老服务,它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被广泛的认为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养老方式。与传统养老模式相比,这种养老模式把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优势功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互补结合,有利于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也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i。居家养老的社区养老服务既可减轻家庭的生活负担,乂能改善老人的护理条件,进而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叽今后居家养老将成为我国养老新趋势和养老服务新模式。以本省为例,居家养老起步较晚,2006年以来,长沙市才开始推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经过三年的探索实践,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区主办、社会参与、老人受益”的服务机制。为构建和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2009年6月长沙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长政发200913号),力争到2012年,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和扶持、社会各界力量兴:办、市场化运作、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服务优化,覆盖全市城乡的基本满足居家老年群体多层次、多样化服务的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虬目前,该市已建成188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积极为全市10余万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康复、文化娱乐、精神慰籍等多种形式的上门服务和白托服务,取得了老人满意、子女减负、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社会和谐等多赢的效果,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和社会的一致好评。2010年,长沙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从今年开始,全市将把养老服务工程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工作来抓,逐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设施完善、管理规范、覆盖城乡的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预计今年内五区将建成400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作为新形势下的新生事物,居家养老服务显示了社会福利社会化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方向。然而,目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除了政策不配套、发展尚欠规范、服务资金来源不足、探索、实践范围小v等问题之外,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服务队伍也是导致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不足、比重偏低、质量不高,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的重要原因0由此可见,社会对高素质居家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为本专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3.1.2市场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与精神文化需求的提高,人们对于高品质社会养老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尤其是需要高素质技能型养老服务人才(人员)。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滞后,表现为:(1)集中养老需求大,养老资源匮乏。据调查,全国至少需要700万张床位,而目前仅有150万张。(2)养老机构从业人员数量少、素质低、服务质量差。据测算我国至少需要白万养老护理服务人员,而实际不足50万,且绝大多数文化素质不高、没有经过培训,已严重制约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然而,我国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目前,仅有20余所院校开办本专业,每年培养的人才不足千人,人才培养远远满足不了老龄事业发展需求。2006年至2009年的3年间,本专业每年都组织专业教师赴长沙、上海、杭州、宁波、武汉、广州、深圳等地,对这些地区的养老机构进行了养老机构人才需求分析与知识、素质、能力结构要求的调查”,另外利用实习生实习的机会、在校生寒暑假实施社会实践的机会对其他地区的养老机构进行了调研,共调查养老机构70家,其中国有事业单位49个占61.3%,集体单位8个占10%,私营单位13个占16.3%。调查对象主要为院级领导和科室主任。结果显示养老机构中养老护理人员具有中专以上相关学历者不足10%,管理人员中中专以上学历者约占41%,最缺乏的人才分别是养老护理员(12人/单位)(平均数,下同)、护工(6人/单位)、护士(5人/单位)、管理人员(4人)、康复技师(2人/单位)、社工(2人/单位)、营养帅(1人/单位)。最需要的基本素质是沟通交流、表达能力、组织协调;对于康复保健技能,被调查者中,72.3%认为养老机构的从业人员应该掌握基本护理技术,64.4%认为应该掌握生活护理技术,50.0%人则认为营养饮食指导是必备技能;康复治疗方面,60.4%的被调查者认为康复护理是养老服务人员的必备技能,43.6%的人认为推拿技能必不可少,运动治疗和理疗也是从业人员需要掌握的技能;71.3%的调查对象肯定了老年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在养老机构中的作用,认为这是养老服务人员的必备技能之一。3.1.3生源分析随着社会对养老服务行业的重视,相关专业人才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层次、就业起薪、社会地位都有较为明显的提升,从而将会对生源的扩大有较大的正面影响。目前本专业的生源一半来自于外省,以农村地区较多,这些学生具有良好的吃苦耐劳的品质,较易适应养老服务岗位。3.1.4对手分析目前从全国范围来看,2006年之前开办有相同专业的学校并不多,总共不到10家。但近两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速,养老服务行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长,目前开办该专业的学校已经接近20所,但每家年招生人数一般不足100人,甚至低至2030人。其中比较成功的当届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该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届于国家第二批示范校重点专业,办学时间与我院相同,已经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不过该院开办的这个专业方向与我院有所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招生范围不同,他们主要面向辽宁省内,不向全国招生;2、专业方向侧重点不同,他们开设在社工系,专业主要课程侧重于社会工作方面;3、合作对象不同,他们主要与大连的养老机构合作,就业也主要集中在大连。从2003年开始,本专业与大连职院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互相开展了多次交流,双方的经验可以相互借鉴。另外,部分地区对于该专业采取了一定的扶持政策,如南京应天学院为鼓励学生从事社会福利专业,该专业学生依据在校综合素质表现,每人每学年可获得2000元5000元不等的奖学金。今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办该专业,必将形成一种相互竞争的局面。3.2现状分析优势:1)专业人才培养已经较为成熟,毕业生岗位适用性较强,用人单位满意率高;2)在沿海发达地区的养老服务行业影响力较高,毕业生就业较好,专业认可度高;3)示范校建设使专业综合实力得到较大提升。劣势4)招生困难,新生报到率不局。每年我们省内省外的招生分别为50人左右,但是大部分的考试却不愿意报读本专业,基本上录不满,而且新生报到率一般在70%左右。这里面有考生个人主观因素方面的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养老服务行业目前还不是特别受重视,从业人员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低,工作辛苦等原因。5)生产性实训有待进一步提高。6)横向交流与合作仍然不足,特别缺乏国际交流。兄弟院校专业之间缺乏足够的交流与合作,信息资源共享方面有待加强。另外与国外先进的养老服务机构缺乏交流。3.3效益分析1)全日制学历教育总的来说,本专业还是处在上升发展期,目前毕业生尚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招生规模还应该逐步增加到200人左右。2)非学历教育市场巨大随着养老服务行业的规范化、职业化发展,行业对于继续教育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如养老机构管理骨十短期培训、养老护理员培训、居家养老培训等等,都有较大的市场。4、就业岗位1)养老机构技术服务岗位:在各级养老机构(社会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从事老年人高级生活护理、康复保健等技术服务工作;2)养老机构基层管理岗位:在各级养老机构的行政管理、护理管理、后勤管理等岗位从事基层管理工作;3)老年社会工作岗位:在社区、养老机构等处从事老年社会工作;5、社会评价(含专业、课程等建设成绩)1)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本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10名,2009年荣获湖南省高职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光荣称号,2010年专业带头人陈卓颐教授荣获湖南省教学名师光荣称号。团队成员分别毕业于中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南华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学缘结构合理;团队中高级职称2名(副高1名),中级职称7名,初级职称1人;团队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有8人,占80%,其中40岁以下研究生学历教师比例达到100%;团队中,30岁以下(3人)和50岁以上教师(1人)分别为30%、10%,4050岁占10%,3040岁占50%,年龄结构合理。团队成员双帅型教师比例为100%,教学团队中8名教师为养老服务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评员;7名教师通过了实践教学能力考核,1人通过了湖南省专业带头人资格认定,双帅型”教师比例达到81%,同时,本专业还聘请了6名行业兼职教师和20名技术骨十分别承担课程教学、毕业实习指导,使专业办学更贴近行业。目前,兼职教师承担校内教学任务超过30%,承担顶岗实习指导任务60%以上,从而打造了一支人员精十、素质精良、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2)拥有完善的教学条件专业开办10年来,我们依托行业企业,通过改建、扩建、新建,我们建立了全面覆盖职业岗位的三个校内实训基地,包括14个实训室,完全可以满足校内生产性实训的要求。我们重点建设了1个示范性校外实习基地一一附届养老院,另外,在广东、上海、浙7工等沿海发达地区建立了15个校外示范实习基地,使得学生校外半年顶岗实习达到了100%。这些实习基地功能齐全、设备先进,集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教学、顶岗实习、在职培训、应用研究和学生就业于一体,充分体现了老年健康照护、康复保健、现代实用管理的特色,达到了同类专业办学条件领先水平。3)课程建设卓有成效通过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我们建设了5门优质核心课程,并形成了课程标准,其中,有3门课程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有2门课程先后通过省级和国家精品课程评审。目前所有课程均已在网上展示,学生不但可以在网上学习,还可以通过网络答疑、课外辅导、作业与小组讨论等等交互式活动。目前编写教材8部,其中有4门课程教材入选教育部公共事业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4)极大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办学十年来,已经毕业的1000余名毕业生已成为全国各地养老机构基层管理岗位和技术服务岗位的骨十力量,特别是在上海、浙江、北京、广州等沿海发达地区的养老服务行业享有盛誉,吸引了本专业90%以上的毕业生就业。另外,常年为全国养老服务行业开展养老护理员、基础管理骨十在职培训活动,每年培训500人次以上。目前,本专业人才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不仅如此,毕业生就业质量显著提升,在2008届以来,近三年本专业的毕业生中,有70%以上的学生是在班组长以上岗位就业,并且出现了直接在院长和中层管理岗位就业的可喜局面。已经毕业的近千名学生分赴全国各地老年服务机构,他们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赢得了行业的认可、机构的欢迎、老人的赞誉。5)建立了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本专业积极探索服务T教学T研发”校企合作模式,目前全国各地已经有20余家养老机构与本专业签订了长期校企合作协议,分别有上海亲和源老年公寓、海南普亲老龄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将府庄园老年公寓等机构每年捐资10万元成立奖学助学金,并且尝试订单人才培养模式。今年本专业与上海亲和源老年公寓合作成立亲和源班,每年将为该机构定点培养40名学生,从事养老秘书岗位工作。通过服务行业,合作双方找到了利益共同点,养老服务行业在获得高层次服务、高效率管理、高素质人才的同时,本专业也在人才培养方面上了一个新台阶,为进一步合作奠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