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预案

上传人:wu****ei 文档编号:130179167 上传时间:2022-08-0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预案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亚里土多德说的那句话的意思及伽利略根据这句话推出的两个结论的旨义。能理解伽利略怎样用实践来证明亚里士多德的活是靠不住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在自学的基础上填空,理解字、词、句。情感与态度:学习伽利略独立思考,敢于破除迷信,尊重实践的科学精神和认真研究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 重点:能理解伽利略怎样用实践来证明亚里士多德的活是靠不住的。难点:1针对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2理解伽利略推出的两个结论的含义。 教学课时 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2给课文分段,说出各段段意及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教具准备图片。三、教学过程(一)揭题,审题1导入谈话:17世纪意大利有个伟大的利学家叫伽利略,他曾经以很大的勇气,冲破人们对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迷信,大胆地研究物体从高处落地的规律。这篇课文就是介绍当时伽利略研究这一问题的经过,课文的题目就是他研究的结果。下面我们来看着他的这一结果是怎样得来的? 2着(zhu6)地,是落在地上的意思。(二)初读课文,了解自学情况1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跟着默读,边读边思考:伽利略是谁?他做了一个怎样的试验?最后试验结果怎样? 2根据学生的朗读,纠正字音。注意提醒着(zhu)地更(gng)改的读音。3根据提出的思考题,检查学生读后是否能初步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 (伽利略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了一次公开试验,把一个重10磅的铁球和一个重1磅的铁球,同时从斜塔顶上落下,结果两个大小不一的铁球同时着地) 4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信奉:相信,并照着去做。相称:事物配合起来显得合适。结论:从前提推出来的结果。固执: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寻常:平常。5根据课文内容,课文可分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人们称伽利略为“辩论家”。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讲当时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他的话当作真理,不容许更改”。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讲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从来没有人怀疑过,而伽利略却表示了怀疑。第四部分(第46自然段):伽利略经过多次试验,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是靠不住的。将四段的段意串起来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三)细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1读第自然段,思考:(1)这一段讲什么?(讲人们称伽利略为辩论家) (2)什么样的人叫“辩论家”?人们为什么称伽利略为辩论家?(辩论家指有一定辩论口才和辩论能力的人。因为伽利略在学校念书的时候,提出的问题,有的连老师也无法解答,可见伽利略当学生时候就善于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3)根据老师刚才的叙述,想想“不寻常”在文中是什么意思?(不平常,不简单。伽利略平时肯动脑,善思考,能发现疑问,与其他同学不一样) 2读第二自然段,思考:(1)“信奉”是什么意思?人们信奉亚里土多德表现在哪里?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相信,并照着去做。“人们把他的话当作真理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2)从这里可以看出,人们对业里士多德的信奉已达到了什么程度?(盲目的程度) (3)这段话中,“不容许、更改、责备、违背”这些词语怎么理解? 不容许:不许。更改:改换、改变的意思。责备:批评的意思。违背:在这里是不遵守、不服从的意思。(4)小结:这些词集中表现了当时人们对亚里士多德是绝对相信的,达到一种盲日相信的程度,这是一种迷信。这种迷信和伽利略的敢于怀疑的科学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表现伽利略敢于怀疑亚里士多德的话所具有的科学精神和勇气作了很好的反衬。(四)板书设计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伽利略怀疑分析试验(五)课堂作业设计1抄写生字、新词。2优化作业设计。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如果就不管还是不是而是()有人说伽利略胆大妄为,骂他固执,但伽利略()毫不动摇,坚持要进行公开试验。伽利略通过试验证明: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来,( )一先一后着地,( )同时。教后反思:本课由章秀平老师上,也许受教案的限制,学生在课堂上生成不多,兴趣一般。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2、知道伽利略怎样用实践来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是靠不住的。二、教具准备 幻灯片三、教学过程(一)研读课文第三自然段1、齐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亚里士多德讲过什么话?伽利略对这话是怎么看的?(亚里士多德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伽利略对这话产生了怀疑) 2、伽利略为什么怀疑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他是怎么想的?(“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这怎么解释呢?”) 3、伽利略的分析,是把亚里士多德的话当作两种假设,推出两个结论。这两个结论是什么?(把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的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如果仍然看作是两个球,落下的速度应当比原来10磅重的铁球慢。如果看做是一个整体,落下的速度,应当比原来10磅重的铁球快) 4这两个结果一样吗?是什么样的结果?(不样,是相互矛盾的) 5根据同一句话,会推出两个相互矛盾的结果,所以伽利略认为这句话是靠不住的,值得怀疑。6,他打算怎么做?(用试验来证明不同重量铁球落地的情况) (二)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1读后思考:伽利略是怎样用事实来证明的?(经过多次试验来证明) 2 为什么要进行多次试验?(一次试验,没有说服力,要经过多次试验才能说明问题。伽利略进行了许多次试验) 请找出能反映试验多次的个词语,说说它的意思。(总是同时着地的“总是”一词。它的意思是每一次都这样) 3伽利略多次试验的结果怎样?(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4齐读这段话,加深印象。(三)朗读第五、六自然段1齐读后思考: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前,人们是怎样想的?(人们都不相信伽利略的试验会成功,认为他糊涂、固执,事实会让他丢脸。“固执”:坚持己见,不肯改变的意思。是贬义的) 2人们为什么会这样想?(因为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大哲学家,人们都迷信他,而伽利略只是个25岁的年轻人) 3当看到试验结果时,人们的态度有什么改变?(人们忍不住地惊讶地呼喊起来) 4这说明什么?(说明伽利略试验成功了,这事实出乎人们意料之外,人们为这位年轻人的大胆和聪明感到高兴) 小结:伽利略从怀疑亚里土多德说的那句话开始,先是作了分析,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同一句话推出两个互相矛盾的结果,接着经过多次试验,证明亚里土多德的这句话是靠不住的。最后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公开试验,证明了自己的分析是对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5,读了这篇课文,伽利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伽利略是一位不迷信权威,敢于独立思考,提出问题,以认真的态度研究科学的人) 6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以亚里土多德的一句话为线索,贯穿全文。鲜明的对比,用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迷信和伽利略敢于提出问题进行对比;用试验前后人们的态度的变化进行对比。(四)板书设计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怀疑(亚里士多德的那句话)-不迷信伽利略分析(两个相互矛盾的结论)-善于思考试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科学态度(五)课堂作业设计优化作业设计。1、朗读课文。2、词语填字,并给这个字选择正确的解释,用“”表示。不容_改:、改变、改换;、经历;、计时单位_妄为:胆囊;胆量;某些器物的内层大。3.读了这篇课文,把你想到的写下来。教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穿插了一个练习,即自己在参加区试卷命题时的一道阅读题伽利略在斜塔顶上出现了。他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左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铁球。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空中落下来。一会儿,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斯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选自两个铁球同时着地】(6)伽利略这个试验证明了铁球往下落的 跟铁球的 没有关系。(2分)(7)围观的人为什么惊讶?请用“ ”划出原因的句子。(1分)(8)围观的人可能会这样呼喊:“ !”(2)(9)在这篇文章里,我认识了一位 的伽利略。(1分)(10)读了最后一句话,我有所感: (2)学生在课中都说了,还在书上写了。当他们独立去做课堂作业最后一题时(类似于这一题),错误率却高达50。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到底有多高?孩子们的审题能力实在太弱!26.全神贯注教学要求:1、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全神贯注”的意思,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茨威格讲的话的含义。学习罗丹做事全神贯注的品格。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3、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体会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所要说明的意思。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许许多多科学家工作起来,都常常废寝忘食,达到忘我的境界,我们今天要了解的法国著名的雕塑家是怎样全神贯注地投入创作的? 板书:全神贯注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1、检查预习情况(1)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2)谈谈读后的收获2、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收集各组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归类,组织学生交流。3、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1)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动作、语言、神态是怎样的?说明了什么?(2)最后一自然段茨威格的话怎样理解?三、全班交流小组长提出本组未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其中部分问题。四、学生自学,小组、全班交流自读提示:课文中那些内容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先自读课文,画出有关词句,然后小组讨论,再有感情地读一读。五、读议结合,理解语句。1、读议有关描写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句子。(1)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觜里叽里咕噜的,好象跟谁说悄悄话。(这说明罗丹在仔细观察,认真思考。)(2)忽然,他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说明罗丹想出了比较满意的修改方案)如果改成“眼睛闪着光,似乎在跟谁争吵”那一句好,为什么?(3)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说明罗丹工作紧张忙碌)(4)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好象已经消失了。(说明罗丹完全进入了艺术创作的境界,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2、读读议议罗丹修改完女像发生了什么事?(1)让两个学生分别读第3、4自然段中表现罗丹和茨威格行动、语言的句子。(2)联系上、下文讨论下面句子的意思:罗丹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他推开门,很抱歉地对茨威格说:“哎呦!你看我,简直把你忘了。对不起,请不要见怪。”(“猛然想起”是讲罗丹刚刚从如醉如痴的创作情境中解脱出来。“对不起,请不要见怪”说明他对挚友的一片真情。从把朋友无意关在工作室这件事,进一步说明罗丹全神贯注地工作。)3、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你怎样理解茨威格的话。(结合实际)六、总结全文七、布置作业:1、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2、收集名人忘我工作故事.板书设计26* 全神贯注 罗丹叽里咕噜把你忘了(语言)一会儿一会儿踩(动作)不停地挥动眼睛闪光世界消失(神态)教学反思:一、遵循“整体部分整体”教学思路。在整体把握课文结构内容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进行读悟表达训练。学生提练出来的四个小标题,简明扼要地勾画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对轻重的处理恰到好处,重则细究,轻处淡写,提高了单位时间的利用率。最后的回归整体,落足于单元训练重点上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二、问题让学生提,以培养学生主体性探究能力。支玉恒老师就“带着问题读”曾撰文于小学语文教学,从主体性发展的角度对“带着问题读”作出反思,主张问题让学生提。本教例,教师没有直接提出有关课文内容理解性的问题,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学生质疑后,老师还有意识地让学生从众多的问题中提练出两个主要问题,这无疑训练了学生“抓主要矛盾”的思维方法。三、读悟表达,释放学生的主体功能。给学生提供读悟表达的空间和自由,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悟;悟了就说,未悟就问,让学生先把感悟到的读出来,说出来,表演出来,教师给以点拨启导,以培养学生读完了就有话要说的表达习惯。本教例体现了这一主题思想,学生在课堂中,大胆地问,大胆地读,大胆地演,真正实现了“脑、手、眼、口”等多种感官的解放,是一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以读为本的阅读课,教师的作用只是架桥铺路,点拨启导,在老师的主导作用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非常活跃,撞击出课堂教学生命火花。四、关注所有学生,让所有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这节里中,谢老师几次关注到“坐在角落里的旁听生”,这些学生,往往是性格内向,或学习差,或平时调皮而不受欢迎,他们更需要关心,更需要得到锻炼。这虽然是一节参赛课,但谢老师的课中,没有被遗忘的学生,充分体现出教师高尚的人格,其爱心难能可贵。27.鱼游到了纸上教学目的:、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通过学生质疑与解疑,理解课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教学重点:理解鱼游到纸上和游到心里的关系;培养学生质疑与解疑的能力。教学过程:一、由题质疑,导入课文。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七课鱼游到了纸上。读了这个课题,你觉得奇怪吗?(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很好,同学们通过题目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果大家仔细读读课文,我们还能提出一些问题。请大家认真地自读课文,边读边划,看还能提出些什么问题。二、自读课文,提出问题。、学生自读课文,寻找问题。、交流:你们能说说看,自己通过读课文提出了多少问题吗?(学生举手,汇报自己提出问题的数量,鼓励提得多的。)、大家开动了脑筋,认真地读了课文,所以一下子能提出这么多问题,真不错。请你们把自己提出的问题放在小小组中讨论一下,看哪些问题大家都提到了,哪些问题你提到了,对方没提到,或对方提到了,你没提到。、小组讨论说说你提出的问题是什么?(重点的用小黑板出示,非重点的请其他同学简单回答后解决)小黑板出示: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为什么说这是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特别”在哪里?为什么说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它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三、再读课文,解决疑问。、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很有价值,这些问题你们准备怎么解决呢?(读读课文,与同学讨论)、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答案,能解决几个就解决几个。、学生再读课文。、有些问题同学们已经找到答案了,有些问题也许还没解决,大家先在小小组中讨论一下,看自己的答案与其他同学找的是否一致,不懂的问题也可以互相讨论。、全班交流。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因为这位青年画鱼画得活灵活现,就像在纸上游动。)这位青年特别在哪里?(说他特别,是因为他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为什么说他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从“老是”可以看出他总是这样;从“呆呆”可以看出他看鱼看得很入神。)、他有时工笔细描,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练习朗读。、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他告诉我,忘了回家。“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它与“先游到纸上有什么关系?”(“先游到心里”指青年对金鱼观察很仔细,金鱼的形状已清晰地印在他的心里。它与“先游到纸上”是因果关系。)四、总结全文,归纳学法。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我们了解到这是一位聋哑青年,但他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同学们今天学会了从课题和文章内容中发现问题,并通过读书和讨论来解决问题,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运用这种方法来读懂课文。板书设计:( 小黑板) 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为什么说这是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特别”在哪里?为什么说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它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教后反思: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 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无疑有疑无疑有疑”的循环中探求,从而培养他们的刻苦钻研精神,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设疑,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追根求源、不断探索的精神。其次,要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质疑,放手让学生讨论,培养他们好求甚解的精神。1.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从课题开始:“鱼游到了纸上觉得奇怪吗?奇怪在哪里,你想知道什么?”2.“读了课文,你肯定还能提出很多问题来。认真读一读课文,在有问题的地方做上记号。”教者的目的在引导学生边读书边思考,学会在课文中设疑。3.自学后交流:“你提了几个问题?”崔老师没有让学生说提了哪些问题。当一个学生说“提了9 个问题”时,崔老师表扬说:“真棒,提问的本领真大!”“再读读课文,看还能提出几个问题来吗。”这是进一步鼓励学生认真读书,大胆思维,变无疑为有疑。4.小组讨论:“把个人提出的问题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边交流边读书、讨论,看哪些问题通过读书解决了,哪些问题在小组里解决不了,需要提出来的。”这是让学生自己梳理问题,学会提有价值的问题,为大组交流做准备。5.大组交流,读书解疑。这是解决问题的阶段,也是展示学生思维过程的阶段。6.存疑,留作学生课后讨论,使学生始终处于“无疑有疑无疑有疑”的循环活动之中。28.父亲的菜园教学目标:1、认识课文中的6的生字;2、熟读课文,通过语言和行动体会父亲坚韧的优良品质;3、感情朗读课文,感受父亲对劳动、对土地深厚的感情;教学过程:一、知识铺垫与导入1、你们谁见过菜园?用你的语言描述一下:在哪儿见过?菜园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讲完,出示菜园图片)2、那你们见过在铺满石块荒坡上的菜园吗?(出示荒坡图片,揭示荒坡种菜需要土壤和肥料,很艰难)二、初读课文1、今天我们学习父亲的菜园,快速阅读,说出对你印象最深的感受,或者疑惑问题;要求:读准字音,语句流利,边读边想;2、教师板书学生问题和感受;三、细读课文1、教师归纳学生感想和问题:看来同学们对父亲很敬佩。下面我们仔细阅读课文思考:阅读要求:推敲重点语句和词语,语速匀畅,语调抑扬。边读边打记号和写注释。通过一件什么事情让你对父亲很敬佩?(解决开荒的原因,菜园对父亲的重要性)为什么要开垦菜园?找出具体的语句体会父亲哪些方面值得你敬佩?(解决开荒的过程和艰辛)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找出父亲言行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勤劳、自信、坚韧,热爱你觉得父亲是怎样的人?(系统归纳,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父亲的形象)四、拓展出示荒凉的山坡和父亲的菜园图片这是被破坏的土地,这是父亲的菜园;对破坏土地人的行为你有什么评价?父亲和他们比起来你有新感受?教后反思:由于学生对农活所知不多,对课文中的父亲距离有点远,感悟不是很准确,学生兴趣一般。也可能跟没有课件有点关系!语文园地七学习目标1.同学相互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表达和评议,内容清楚具体。2.写自己敬佩的一个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认真修改。3.发现引号的不同用法。4.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成语。5.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意义,提高阅读能力。课前准备1.拜访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进行观察或记录,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准备。2.成语故事。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一、谈话导入在本组教材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个闪烁着精神光辉的人,有十七世纪执著追求真理的伽利略,如痴如醉全神贯注工作的罗丹,勤奋专注让鱼游到了纸上的聋哑青年,坚持不懈、勤劳朴实的农民。他们都让我们肃然起敬。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人。这次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说说身边值得敬佩的人。二、小组交流1.提出要求: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表达出敬佩之情。2.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观察记录或人物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她)介绍给大家。3.在小组内轮流说说自己身边最敬佩的人。4.小组评选:一是评选出所说的人物,谁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二是评选说得最具体生动的同学。5.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同学共同帮助他把事例说得清楚具体。三、全班交流1.各组代表轮流说,全班同学进行评价:一是评价说的内容是否清楚具体,能否表达出敬佩之情;二是评价表达时是否态度大方,声音响亮,情感浓厚。2.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评价,双向互动,既可以接受同学和老师的建议,重说某一部分内容,也可据理力争,说得真实自然。3.引导学生把自己最敬佩的人的名字写在黑板上,说一说他们身上值得学习的是什么风范。四、延伸拓展小组同学共同办一张手抄报,把“观察记录”和人物照片等材料合理安排在报上。教后反思:(本课未曾好好上)第二、三课时 习作一、激发习作兴趣上节课,通过口语交际我们认识了那些生活中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的人,这节课,让我们把这些人物写下来,并编辑一本我们敬佩的人班级作文集。二、明确习作要求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通过人物的形象和所做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完后要认真修改。三、精彩回顾1.回忆口语交际时,自己在小组里说的受到组员认可的部分。2.回忆在全班交流时,被老师和同学称赞的同学是怎样说的。四、习作1.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2.要求按照要求写完后自己修改。五、评议1.先轻声读自己的作文,把自己认为写得较好的段落做上标记。2.与小组内同学互换习作,找一找对方写得好的段落做上标记,并写几句评语;找到对方需要修改的地方也做上标记,并帮助对方修改。3.再次修改后小组内朗读欣赏,每组推选出一篇完整习作和一个优美片段,参加全班交流。4.全班交流中注意从以下几点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人物描写能够表现人物特点等。六、誊抄习作,编辑班级作文集我们敬佩的人教后反思:本次习作80同学都合格。有些同学还写得很好,就是平时成绩不怎么突出的叶浩然也写得非常出色。与前几次写人的作文相比,学生有较大程度提高!第 四 课 时一、我的发现1.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联系学过的课文想想这三句话的意思。2.想一想三句话中的引号各有什么不同的作用。(引用、特殊的含义和表示否定,特定的称谓)3.再翻阅学过的课文找出类似的句子说说你的发现。4.想想你读过的课外读物中是否有这样的句子,你的作文中用过引号吗,是发挥它的哪一种作用?二、日积月累1.自读成语,要求读得正确。2.你发现这些成语有哪些特点?(都是描写精神意志的;第三行的两个意思相反,第四行从反面写缺乏意志的后果)3.自选一个成语说说意思。4.多种形式开展读的竞赛,使学生熟记这些成语。三、阅读1.自由阅读,自学生字新词,体会“鹏程万里”的含义。2.指名朗读。3.交流读后的启示,(人要有远大的目标)并练习用成语造句。4.推荐课外阅读成语故事。附:全神贯注的教学实录师:今天,咱们一起学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全神贯注)谁来读课题?(生读题)师:谁能在课题的前后加些词语,使它成为一句意思完整,又跟课文内容有关的话。生:罗丹全神贯注地雕塑。师:雕塑,恰当吗?生: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女塑像。师: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时候,在课题的前后补上些词语,连成一句话,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师:就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女塑像,你有什么问题要提?生:罗丹修改什么样的塑像?生:他干吗要修改塑像?师:这个问题提得好!生:罗丹为什么要全神贯注地修改塑像?师:他这个问题比刚才那位同学的要好多了,知道为什么吗?生:因为他加上了课题“全神贯注”,这样就好多了。生:我还有个问题要提,修改后,塑像成了什么样?生:罗丹是怎样修改塑像的?师: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刚才同学们所提的问题中,哪几个问题最重要?生:“罗丹为什么要全神贯注地修改塑像?罗丹是怎样修改塑像的?”这两个问题最重要。师:在解决这两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做一件事,这事不难也不容易就是快速地读全文,一段一段地跳读,读后想一想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有信心做好吗?(生自由读课文)师:谁来说说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生:我先说,课文先写罗丹发现塑像有毛病。师:用四个字来说就是生:发现毛病。(板书:发现毛病)师:你很聪明。就用四个字接下去说。生:接着写“修改塑像”,再写在修改塑像时忘记了自己的挚友。师:注意用最简炼的话来说。生:再写“修改塑像”和“忘记挚友”。(板书:修改塑像忘记挚友)师:你顺便说说,什么是“挚友”。生:最好的朋友。生:最后写茨威格有很深的感触。师:用四个字怎么说?(生沉默)师:老师提示你一下,深有生:深有感触。(板书:深有感触)师:我们回到刚才提的问题,为什么罗丹要修改塑像?要解决这个问题,该读哪一段?请读有关段落。(生自由读第一段,师鼓励学生大声读)师:谁来谈谈为什么要修改塑像这个问题。(生纷纷举手)站起来就说,不要我点名。生:因为罗丹发现塑像有毛病,所以要修改塑像。师:你从哪句话看出来的?读一读。(生读:“罗丹自己端详了一阵对不起,请等一等。”)师:这个句子里头有个词“端详”,知道是什么意思吗?生:看的意思。师:怎样地看?生:认真、仔细地看。师:好,现在我就是罗丹,谁愿当塑像,让我端详端详?(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还站了起来。老师叫一女生上前。)师:请同学们注意老师是怎样端详女塑像的。(师配以适当的动作和表情,对着“女塑像”读句子“罗丹自己端详了一阵对不起,请等一等。”)师:(读后,对“女塑像”)不过,你在老师心目中,左肩也没有偏,脸上也没有毛病,你是爸爸、妈妈的杰作,是北京市培新小学的杰作。(生笑)谢谢你!师:谁愿像老师这样来读的?(生纷纷欲试。)师:愿读的都站起来读。(生读,老师观察到大部分学生读的时候没带动作和表情。)师:(面带笑容地)能加上动作和表情吗?有勇气加上动作和表情的站起来读。(生表情丰富地读,有的皱眉,有的摇手,有的叉腰)师:为什么要修改塑像这个问题解决了没有?生:解决了。师:谁来做总结,说说罗丹为什么要修改塑像?不过,这次要加点难度,用上“虽然但是所以”这组关联词。生:虽然这个塑像仪态端庄,但是左肩偏了点儿,脸上也还有毛病,所以要修改。生:虽然这座塑像非常好师:好到什么程度?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说。(生答:杰作)生:虽然这座塑像是杰作,但是还有毛病,所以要修改。师:第一个问题已解决,第二个问题是什么?生:罗丹是怎样修改塑像的?师:到哪儿去解决这个问题?生:第2自然段。师生:会读吗?(学生接:会)会背吗?(学生摇头)想听老师背吗?(学生接:想)如果老师背不出来怎么办?(学生接:我们给你提个醒)万一我背错了怎么办?(学生接:给你指出来)(师出示塑像图片,对着塑像,在学生的“提醒”、“帮助”下把第2自然段背完。老师背完后,学生情不自禁地鼓掌。)师:哇!同学们给掌声了,谢谢同学们!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一处描写,可以是一个句子,也可以是半个句子。读一读,划下来。(学生读、划)生:老师,我来读“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师:跟他划的一样的请站起来。(十多位同学站了起来)师:(问刚才读句的那位同学)你为什么对这处描写感兴趣?生:我觉得罗丹修改塑像时非常认真,入迷了。师:用课题来说就是生:全神贯注。生:我觉得罗丹聚精会神地,非要把塑像修改好不可,把一切都忘了。这是全神贯注。师:罗丹把一切都忘了吗?生:他没有忘记自己的职业。师:你这里的职业就是指他的工作吧?也就是生:修改塑像。师:他心目中有一样最重要的东西没有忘记,是什么?生:女塑像。师:此刻,罗丹心中有且只有塑像。可见(学生接:他在全神贯注地修改塑像。)师:还有划别处的吗?生:(读)“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师:你能把它读好些吗?先听我读(师范读)生:(再读后说)我觉得很有触感。(生笑)师:你看,同学们都笑了,知道为什么吗?生:我很有感触,因为罗丹忙乎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把塑像修改好了,轻轻吁了口气(生做吁气的样子,双手一摆,一副轻松的样子),(老师接:说明他这时)心情很轻松,很舒服。师:你能读出罗丹开心、舒服的感觉来吗?(生很有语感地读句:“过了一个多小时轻轻地吁了口气”)师:读得很好。(面向全体)我们也像他一样地读出舒服、开心的感觉来,好吗?(学生接:好)请对着女像(图片)读。(生齐读:“过了一个多小时轻轻地吁了口气”)师:(幽默地)呀,同学们都被塑像迷住了,脸上一点笑容都没有。痴笑给老师看。(生笑)好,笑出来了。就带着这样的痴笑再读一次。(生痴笑地、舒畅地读句)师:还有哪处描写是你感兴趣的?生:“罗丹一会儿上前好像在跟谁说悄悄话。”师:为什么感兴趣?生:我觉得他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挺好玩的。师:挺好玩的!(生笑)是不是挺好玩的?生: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是看塑像有哪些毛病。师生:上前看,是看(学生接:细微的毛病),往后退,是为了看(学生接:整体),向前往后都是为了把塑像修改得(学生接:更完美)师:还有哪些句子?生:(读)“一刻钟过去了情绪更加流动。”我从“半个多小时”看出罗丹很有耐心。生:罗丹情绪激动,时间越长干得越有劲,更加说明罗丹干得入迷,是全神贯注。师:还有其它句子吗?(生沉默)“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在跟谁说悄悄话”,(老师自言自语地)跟谁说悄悄话呢?生:他是在自言自语。师:呀,你真聪明,是跟自己说话,为什么不是跟茨威格说悄悄话?生:因为茨威格站到一边去了。师:你能想象他在说什么话吗?生:让我学一下。(学生走到讲台前,对着图片上的塑像,模仿起罗丹说话的动作、神态)整体上看还可以,左肩也不偏了,就是鼻子高了点儿,脸上?(该生表演后,又有两个学生争着表演读说)师:同学们可真棒!这说明同学们读书读得认真,能从字里行间读出罗丹的全神贯注。(转入学习3、4自然段)师:谁自告奋勇地读3、4自然段?(生纷纷举手,师走到一女生前,该女生本节课里较少表现,可能是一个性格较内向的学生)师:你说老实话,你读书读得怎样?生:不算好。师:告诉我,在班里,谁读书读得最好?(生指一女同学)师:请你站起来。师:(问读书不算好的学生)你有胆量跟她比一比吗?(生点头)真不错,有胆量,请给她掌声。(生鼓掌)(两生分读3、4段,老师适当指导)师:有没有比她俩读得更好的?(又有几对学生自荐或推荐地站起来读)师:这里头写了件什么新鲜事?生:写罗丹修改完塑像后,走出门去,还随手拉上门准备上锁。他的朋友感到莫名其妙,罗凡这才师:你能说得简单些吗?生:能。写罗丹差点就把茨威格锁在屋子里了。师:是故意的吗?生:不是。是因为罗丹修改完塑像后,忘了朋友。师:从这件事,你看出点什么来了?想到的,站起来就说。生:罗丹修改塑像时特认真,忘了朋友。生:这事确实新鲜,罗丹竟然把自己的朋友锁在屋子里了,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事。生:我来补充,这说明他确实是全神贯注地修改塑像。师:对这件事,茨威格有很深的感触,他的感触是什么?(生读第5段)师:茨威格说的话里,有一句是最重要的,能看出来吗?把它划下来。(生读划句子)师:谁愿读?(生举手)愿读的都站起来读。(生读:“人类的一切工作,就应该全神贯注。”)师生:这句话,你觉得茨威格说得对不对?(学生接:对)在这篇课文里,罗丹认为什么事值得去做?(学生接:修改女塑像)他认为应该做好吗?(学生接:是)所以就(学生接:全神贯注地做)师:今天我来给同学们上课,我就认为这件事非常值得做,而且想把这节课上好,所以就全神贯注地上。同学们也和老师一样,也是全神贯注地上课,所以把这节课上好,真的谢谢同学们,谢谢!师:(指板书)谁能用上关联词把“发现毛病”和课题“全神贯注”连起来说句话?生:因为罗丹发现塑像有毛病,所以罗丹就全神贯注地修改起来。师:能不能说得更简单些?生:因为发现毛病,所以罗丹就全神贯注地修改塑像。师:对,就这么说。谁接下去说?(生依次把“修改塑像”、“忘记挚友”、“深有感触”和“全神贯注”连起来说一句话)师:(指板书)谁用上关联词把“发现毛病”和“修改塑像”连起来说句话?生:因为罗丹发现塑像有毛病,所以修改。师:谁把“修改塑像”和“忘记挚友”连起来说名话?生:因为罗丹全全神贯注地修改塑像,所以忘记挚友。师:谁接下去把“忘记挚友”和“深有感触”连起来?(生迫不及待地举手:“老师,老师,我!我!”)师:我知道你们能行,(走向最后一排一女生前,充满鼓励地)但我更相信她也能行。生:(有些迟疑地站起来,沉默)师:(启发地)这里先写什么事?(学生接:写罗丹发现毛病。)所以就(学生接:修改塑像),又因为罗丹修改时是全神贯注地,所以就(学生接:忘了朋友),这就使他的朋友(学生接:深有感触)。师:谁能把“发现毛病”、“修改塑像”、“忘记挚友”、“深有感触”都连起来说一段话?(生面带难色)好,都开口练练吧,看怎样组织这段话。(生练习)生:因为罗丹发现塑像有毛病,所以就修改起塑像来。因为,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塑像,所以就忘记了挚友,挚友对这件事就深有感触。(师生情不自禁地鼓掌)师:我们再来看看,“深有感触”和“发现毛病”能连起来说句话吗?(生有说能,有说不能,此时,下课铃已响)到底能不能,这个问号就留给同学们下课后去讨论好不好?(好)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