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全册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29855608 上传时间:2022-08-03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的认识说课稿【说教材】数的认识是北师大六年级下册41-42页的内容。数的认识是六年级总复习的第一个课时,也是整个总复习的起始。教材引导学生回顾小学阶段学习过的各种数,并且运用图等方式来构建知识网络。基于学生的实际水平,结合新课标的精神和教材特点,我确定的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点:1、在具体情境中,回顾和整理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数,沟通各种数之间的关系,构建数的认识的知识网络。2、进一步理解自然数、小数、分数、负数的意义和表示方法。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的扩充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用数来表示事物并进行交流。教学重点和难点:沟通各种数之间的关系,建立知识网络。【说教法】引导学生自我回忆,激活学生头脑中已经储存的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通过学生对数的多样化的不同分类中,使学生自主建立数的结构网络,然后让学生重新去品味知识,归纳要点,理清每部分知识的重点、难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达到了深化知识学习的目的。我在复习过程中,为学生勾勒一个完整的“数”的网络,渗透总复习的方法,为学生的后续复习中构建一个有序的复习思维框架。【说学法】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活动过程。基于这样的理念,本节课尝试建立“建构知识系统”的自主学习模式。既“复习数的产生,揭示课题回顾整理,开展活动内化反思,构建网络练习巩固,发展数感”,借助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模式来完成学习任务。【说教学流程】根据我对教材的研究以及对教材重难点、学生情况等方面的思考,我给大家说说本节课教学流程的设计:模块一:复习数的产生,揭示课题。模块二:回顾整理,开展活动这个环节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就本节课而言,知识点多且零散,弄不好会“一盘散沙”。经过思考,用“数轴”作为载体,围绕以下问题:数轴上有什么数?你知道这些数的哪些知识?让学生自主复习。这个时候孩子们已有的学习经验和方法被调动起来了,我也充分的放手留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整理中更好的温故而知新,构建数概念的知识网络。由此把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力图为学生勾勒一个完整的“数”的网络,并在这个过程中渗透总复习的方法,为学生的后续复习中构建一个有序的复习思维框架。模块三:内化反思,构建网络与孩子们商讨:回顾一下,通过刚才的复习,如果让你对这些数来进行分类的话,你会怎么分?还是有什么调整?对比书上和你们的整理图,你有什么疑问?运用对比、辨析,书上的树状整理图,既是对知识的巩固,又是对思维的一次拓展。模块四:练习巩固,拓展数在生活中的运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这个数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他们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综合运用。他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能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和价值。整堂课,我力求体现:由一个问题的解决而逐步引发出新的问题,始终围绕问题去研究,从而实现学生思维的攀升。注重小组的合作学习,鼓励孩子们进行有深度的思考。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学习交流、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探索和建构自己的整理复习方法。让构建一个有序复习思维框架的过程,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圆柱的体积说课稿尊敬的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一、把握教材、目标定位圆柱的体积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柱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圆柱体特征;让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又一次飞跃。圆柱体是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为下步学习“圆锥的体积”打下基础。根据本节课的性质特点和六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还比较薄弱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 知识与能力:通过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的能力和迁移能力。2、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理解圆柱体积的含义。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圆柱体积计算是圆锥体积计算的基础,因此,圆柱体积和应用是本节课教学重点。其中,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用转化的方法来推导,推导过程要有一定的逻辑推导能力,因此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二、 说教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小组合作及应用数学的意识。因此,在本节课中,我认为运用活动教学形态,创设情境法,采取“引导合作自主探索”的教法,是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三、 说学法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小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因此,按小学生认知规律从”具体感知形成表象进行抽象“的过程,我打算主要采用观察发现法,实验法,以及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等形式,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观察、感悟各种实物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得出结论,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四、说教学过程对本节课的教学,我们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一)导入新课,出示教学目标1 观察比较:出示几组圆柱体实物(同底等高、同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老师提出问题:通过观察,你发现谁的体积些大?再出示一个长方体实物,与一个圆柱体实物比较谁的体积大些?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后,教师这时交待,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揭示课题)。这一活动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而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2 展示学习目标,学生认读目标教师通过展示目标,学生认读目标,这时学生就能清楚地知道了学习的主要任务和要求,从而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成了学生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带着目标,有目的、有准备地学习下一步的新知识,学生就真正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也使教学变得更加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同时也能激发起全体学生的参与达标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充分地显示出来了。(二)学习新课,实施教学目标1设疑: 要判断圆柱体积的大小,究竟哪个大?哪个小?到底圆柱的体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这里老师引导学生回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师出示投影,帮助学生思考。2演示操作,揭示新知。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如何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并让学生上台操作演示。让学生动手操作,启发学生说出转化成我们熟悉的形体。教师课件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沿着圆柱底面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块。演示给学生看以后,再让学生动手操作,启发学生说出转化成我们熟悉的形体。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转化前后两种几何形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后体积不变)圆柱的底面与长方体的底面有什么关系?圆柱的高与长方体的高又有什么关系?从而推导出圆柱体积计算的公式,最后让学生说一说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动过程。并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来,最后让学生看书质疑。这部分教学设计意图: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认知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充分发挥了直观教学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学习习惯。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突破难点,化解难点。关于难点的突破,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明确圆柱体的体积与它的底面积和高有关。(2) 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启发引导,层层深入促进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得新知识。(3) 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师生互动,通过演示操作,帮助学生找出两种几何形体转化前后的关系。(4) 根据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精心设计讨论内容,分散难点,促进知识的形成。3 运用。 出示算一算:先由学生自己尝试练习,请一位学生板演,集体讲评时提问学生,在解题时要注意什么?让学生自己来概括总结,通过学生的语言说出:(1)单位要统一(2)求出的是体积要用体积单位。 在掌握了圆柱体积计算的方法之后,安排试一试进行尝试练习,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同时把所学知识转化为相应的技能。(三)巩固练习,检验目标 1求下面各圆柱的体积。(1)底面圆的半径是3厘米,高4厘米。(2)底面积4.5平方米,高3米。(3)底面圆的直径是6分米,高是8分米。(4)底面圆的周长是12.56厘米,高是6厘米。通过练习,巩固新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把所学知识进一步转化为能力,在练习中发展智力,培养优良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2动手实践:让学生测量自带的圆柱体。 教师提问:如果要知道这个圆柱体积,该用什么方法?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测量的?又是如何计算的? 这道题的设计,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同时数学知识也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明白,我们所学的数学是身边的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总结全课,深化教学目标 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说出本课所学的内容,我们是这样设计的: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你有什么收获?然后教师归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新知识的得来是通过已学的知识来解决的,以后希望同学们多动脑,勤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好多问题需要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的,望同学们能学会运用,善于用转化的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板书设计:圆柱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 = S h本节课我采用的是图示式板书,这样能让学生清楚地看出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两个形体间的密切联系,同时便于学生对于公式记忆和理解。以上是我圆柱的体积的说课设计,谢谢大家!正比例说课稿教学内容:正比例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p19p21的内容一、说教材,说学情:(一)说教材教材在六年级上册安排了比的意义、比的化简与比的应用等内容。我们仔细分析教材,并与其他教材作了比较,发现北师大版教材对正比例内容的安排有以下一些特点:1、教材对正比例这部分内容作了早期孕伏。2、淡化抽象的概念教学,引入了更丰富的情境,有生活情境,也有图像情境。3、注重比较。4、引入图像,形数结合。5、设计了容量较大的问题(二)说学生学生在学习乘法的时,已经初步接触了正比例的变化规律,在六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比的意义、比的化简与比的应用等。学生最容易掌握的是判断有具体数据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最难掌握的是离开具体数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三)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通过具体问题,具体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初步感受生活中存在很多成正比例的量,并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过程与方法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提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判断推理能力,同时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重点:正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难点:能准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二、说设计,说学法(一)说设计1、在游戏中引入正比例的量我们用数青蛙的游戏引入正比例的量。目的是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激发学习的兴趣,初步感受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2、从正面初步感受正比例量的特征我们在游戏引入后,首先呈现给学生两组成正比例的量,目的是让学生从正面发现正比例的特征,初步建构正比例的意义。3、在比较中继续感受正比例量的特征比较分两个层次,首先表格呈现成正比例和不成正比例的两组量进行比较,然后是正比例图像比较,目的是让学生在比较中,逐步剥离无关因素,突出正比例的本质特征。4、自主归纳正比例的意义。(二)说学法在本节课中,我着重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小组合作交流。具体表现在学会思考,学会观察,学会表达,学会思考教师要设计好问题,学会观察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表格和图像,学会表达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说,并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乐于说,善于说。三、说过程。我们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整个设计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具体设计如下:(一)在游戏中引入正比例的量这样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较好地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同时也为了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表格,发现内在的规律。(二)自主建构正比例的量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能正确判断正比例的量是本节课的中心任务,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在教学中安排了三次感知、体验正比例的活动:(1)从正面初步感受成正比例量的特征出示两组生活中成正比例的量,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为90千米/时,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一些人买同一种苹果,购买苹果的质量和应付的钱数如下。1、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2、小结:这两张表格的变化情况有什么相同点?(2)尝试归纳正比例的意义。最后让学生在前面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尝试归纳正比例的意义,从而真正建构正比例的意义。(三)应用提高练习的设计力求体现多样性、层次性和发散性。分为想一想好练一练。(四)小结提升在小结提升阶段,我们要借助板书设计,帮助学生整理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五)作业让学生找生活中成正比例的例子,加深对正比例的理解。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画一画说课稿 潘集寨生活网 最新文章 正文北师大版六年级 数学下画一画说课稿: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第二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画一画说课稿邛崃市平乐镇下坝学校 刘清志引言: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画一画(即认识正比例图像),这是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期第二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中第三节的内容。一、教材:画一画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变化的量和正比例这两节内容以后安排的,学生已经结合大量的生活情境认识了生活中存在的许多相互依赖的变量,而且体会了这些变量之间的关.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第二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画一画说课稿邛崃市平乐镇下坝学校 刘清志引言: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画一画(即认识正比例图像),这是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期第二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中第三节的内容。一、教材:画一画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变化的量和正比例这两节内容以后安排的,学生已经结合大量的生活情境认识了生活中存在的许多相互依赖的变量,而且体会了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认识了正比例及其意义,能初步判断两个相关联的两是不是成正比例,感受了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对正比例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教材安排这一内容,一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正比例,以及正比例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二是通过让学生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从而认识正比例图像的特点。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用图的形式去直观表示两个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关系,鼓励学生发现当两个变量成正比例关系时,所绘成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利用图,进行一些估计,解决一些问题,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正比例函数打下一定的基础。对于这一内容的设计,我结合实际主要确定了三个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即:1、在具体情景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像;2、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3、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提高学生观察与思考相结合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确定了两个情感目标,即:1、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积极参与的良好习惯;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中重难点目标是:1、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2、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提高学生观察与思考相结合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两个重难点目标,我将采取直观教学的形式(既PPT课件演示)和设计学生动手操作的练习题相结合,以此来分解难点,从而突破难点,化难为易。二、教法: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提问法、讲练结合法和激趣法。直观教学法就是利用PPT课件进行逐一演示,既演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又演示解决问题的结果,使整个过程和方法都能清楚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去感受和体验;启发式提问法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思考与交流如: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你发现了什么?;讲练结合法就是利用我设计的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研究的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在练习题上进行动手操作,并在操作中独立思考,独立发现,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激趣法就是在学生进行第一次研究得出结论后为了进一步验证结论,我提出了激励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两次探索与研究,如:真的是这样吗?我们继续来研究和探索这样能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和求知欲望,让学生觉得学得轻松,我也教得轻松,也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学法:在教学中,我主要以学生的动手活动和交流活动为主,即让学生在练习纸上动手画一画,连一连,写一写。通过学生自己描点连线,自己发现问题,得出结论,并写下来,然后在班上进行交流,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在交流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又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积极参与的良好习惯,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就提高了。四、教学程序设计:对于教学过程,我主要设计了五个步骤:一、温故而知新。我设计了两道题,都是用PPT课件展示出来,一是什么是正比例的填空题,二是判断两个相关联的两个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两道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什么是相关联的量和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既是复习旧知,也是为下一步学习作准备。这一过程主要采取学生独立汇报交流师生评价的方式。二、初探尝试,引入新课。首先用PPT课件展示出来,这一内容是教材第22页的内容,通过填表、说一说、连线、交流、展示等来揭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提出悬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三、探索与研究。这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我结合实际安排了两个探索内容,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探索与研究能更准确地从活动中得出结论,更深刻的理解正比例图像的特点,同时也能根据正比例图像的特点更准确地进行描点、连线和估计。这一过程我主要采取了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连一连,写一写,说一说等方法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同时利用PPT课件进行展示,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达到本节课的前两个教学目标。四、反馈练习。我安排了3道题,一题是判断是否成正比例,二题和三题是有关正比例图像的练习以及利用正比例图像和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既加深了学生对正比例图像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练习题在我设计的题单中,同时我也利用PPT课件进行逐一展示,这样既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完成,又能提高教学效益,使本节课的第3个教学目标得以完成,充分突破重点和难点。五、课堂总结。这是作为新课必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和评价,既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又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兴趣。五、教学反思:一、预测和估计:我估计学生大部分能参与活动,能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对于得出的结论,大部分学生可能轻而易举就会发现,可能有少部分学生不大理解正比例图像和不能正确利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同时,教学时间也许安排的不合理。二、课后反思:略。 随机推荐 相关阅读 杭州红袖服饰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画一画说课稿 推荐文章 惩戒骑并没有想像中的好 昆明周边自驾游攻略 色差:妖精缙云 色差:妖精缙云 岳口镇刘铁岭村 仙都、丽水、青田双休日自助游 想在杭州下沙租房 张经:对经费“看得很紧” 科技股份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足球教练女记者 如何进行字母教学 上海闸北个人房屋单间出租 上海惊现新兴行业:人才租赁 六年级数学观察与探究说课稿一、教学内容 1、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正比例和反比例”这一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对比例的意义有了一定的建构基础以及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这样背景下进行探索学习的。学好这部分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反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预想达到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1)、通过画图的方法,探索长方形长和宽的变化关系,进一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2)、经历探索活动,了解反比例曲线图的特征。(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通过自主观察、思考、想象、动手等学习活动,进一步发展了动手画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2)在实际应用中感受数学、亲近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1)探究长方形面积不变时,长与宽的关系。(2) 动手操作,用图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利用图进一步认识反比例。 4、教学难点:发现表示反比例曲线图的特征。5、 解决措施:通过文字想象和多媒体演示相结合。二、教法、学法 1、复习导入、设疑激趣。 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复习了正反比例的意义、用字母表示的式子以及正比例在图中所呈现的图形是一条直线。以反比例在图形中会是什么样子的?这一疑问引出新课。 2、自主探究,发展学习能力。 新课标指出: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新课教学过程中,从探究长方形面积不变时,长与宽的关系。到发现表示反比例曲线图的特征。我设计了一系列的能够提供给学生大量的时间、空间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学习过程,试图把学习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其尽可能的有自行探索、自行创造的机会。从而获得数学知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重视知识应用,及时巩固新知。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出发点,是学生思维的发动机,不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有利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发展。本节我设计了两个课堂练习1、华丰机械厂加工一批机器零件,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所需的加工时间如下表。2、用600张纸装订成同样的练习本,每本的张数和装订的本数有什么关系呢?并用图示将反比例关系绘制出来。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初步达到了巩固应用的目的。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第一单元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引言: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你们好!我是来至平乐镇下坝学校的刘清志,很高兴今天能来这里锻炼一下自己,在此我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和评委。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圆柱的表面积,这是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圆柱和圆锥中第二节的内容。一、说教材1、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及学生的学习基础情况。 圆柱与圆锥这一教学内容是小学阶段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最后一个单元的知识。教材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初步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特点,学习了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了长(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这些都是学生学习圆柱和圆锥的基础。而圆柱的表面积这个内容又是圆柱和圆锥这个单元中的一个知识点,它是学生在学习了面的旋转了解了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和认识了圆柱和圆锥及其基本特征后安排的一个具有探索性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想象、操作等探索活动运用迁移规律把圆柱体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一新知识转化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即圆的面积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另外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学习其它几何形体打下坚实的基础。2、空间与图形这一知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和建立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教材十分注重把学生的视野拓宽到自己生活的空间,注重以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作为学习素材,使学生经历用观察、操作、想象、思考等多种方式探索图形的性质、运动、位置、度量等,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结合圆柱的表面积这一知识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定如下:(1)知识教学:通过想象和操作等活动,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理解圆柱表面积的的含义,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2)能力训练: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3)素质培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能力,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在本课教材中占重要地位,它们是学习其它几何知识的基础,所以本课的重点是:探索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由于圆柱体的侧面积计算较为抽象,加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所以本课的难点是:理解圆柱侧面展开的多样性,将展开图与圆柱的各部分联系起来,并推导出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而解决这一难点的关键是: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所得到的长方形各部分同圆柱体各部分间的关系。二、说教法 本课由于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探索的可操作性难把握。为了化解本课的重难点,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结合学生的特点,我把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为: “以学生动手操作活动为主体,以探索学习和合作交流为主线,以教师的引导点拨为副线,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旨”。即以教师的引导带动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活动,辅之以小组合作交流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等,同时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为教学辅助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各种感官活动全面、全程的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以及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总结出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使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运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以强化,这样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及时运用到生活中去。三、说学法 在本课的学习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索能力和推理概括能力。所以学生的学法以教师设计的多媒体演示为依托,以学生自备的圆柱形纸盒、长方形纸、剪刀等学具为载体,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活动。学习活动以小组共同探索、交流讨论、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创设平等、自主、和谐的教学环境,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推理、概括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并学会操作、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学会想象,学会与人交往。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个目的。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体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突出空间与图形这个内容的教学特点,我精心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过程:(一)温故而引新 巧妙入境 这个过程我用课件展示4个方面的复习内容:(1)我知道圆柱的特征是(2)圆的周长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又是怎样计算的呢?说一说,并用字母表示出来。(3)你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吗?(4)我会列式计算解决问题(两个小题:一是计算圆的周长,一是计算圆的面积。) 以上设计让学生逐题完成,通过个人汇报集体评价的形式来进行。让学生在复习中进一步掌握圆柱的特征,回顾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及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些知识完全与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有关,为下一步探索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方法作好铺垫,让学生体验到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充分体现数学知识的前后连贯性。(二)设置悬念,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出本课的探究主题 在此我用激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同学们,你想当设计师吗?”“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纸盒,这是我给大家准备的一个模型,现在我请大家帮助我设计一个和你手中的模型一样的圆柱形纸盒,你能告诉我你需要多大面积的纸吗?”(让学生沉思一会儿后请学生起来汇报,发表自己的意见,根据学生的回答,慢慢引导学生理解这实际上是求圆柱的表面积,然后引导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对圆柱表面积的认识)“你知道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吗”(这样通过说一说让学生理解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进而引出新课,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主题圆柱的表面积”这样设计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必要性,让学生明确探究目的和探究方向,同时又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三)动手操作 合作研究 汇报交流 发现联系 总结方法 1、动手操作。“你知道圆柱的侧面是个什么面吗?你能想办法让它成为我们认识的图形吗?请你用手中的长方形纸、剪刀动手做一做,试试看” 这样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尝试,教师进行巡视、引导和点拨,让学生想办法把圆柱的侧面展开,或者用长方形纸卷成一个圆柱的侧面,让学生明白把圆柱的侧面展开成平面图形,感受化曲为直的思想,获得直观的感受。2、合作研究。“你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什么图形呢?你是怎样得到的呢?请你和你的同伴说说看” 这是让学生明白用不同的方法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也就是圆柱的侧面展开可以形成不同的图形,让学生明白在什么情况下得到平行四边形,在什么情况下得到长方形,在什么情况下得到正方形。3、汇报交流。让学生把自己的展开结果展示给大家看,同时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所用的方法。同时又让学生明白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这样来化解教学的一个难点。4、发现联系。 首先用课件演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刚才大家用不同的方法得到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有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现在我以电脑中的圆柱形为例同大家一起来研究研究”课件展示展开后的图形“你们发现圆柱的侧面展开成长方形、正方形、或者平行四边形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这一过程是让学生明白,不管展开成什么图形,圆柱的侧面积是不会变的。 其次,用课件把圆柱展开成长方形让学生进行探索和研究,开展讨论交流:“你发现展开后的长方形各部分与圆柱体的各部分有什么关系了吗?请和同伴说说看。”然后再次引导学生进行汇报,这一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也就是圆的周长,宽相当于圆柱的高。也让学生感受到前后知识的联系,同时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学生理解了之后再用课件进行演示,以加深学生的印象。5、进行推理,总结方法。 学生理解了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与圆柱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后引导学生进行概括总结:“你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吗?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又是怎样计算的呢?”因为有了上述的探究过程,学生很自然而然的就会概括出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底面周长乘高,也就是圆的周长乘高。学生概括出公式以后让学生写下来,并读一读,用课件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思考:“要求圆柱的侧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呢?” 接着出一道尝试题(课件展示):已知圆柱体的底面直径是3厘米,高是5厘米,求圆柱的侧面积。做完后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和方法。6、归纳新知:“你现在知道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了吗?先自己写出你的研究结果,再和同伴交流交流,然后向大家展示你的成果,让大家分享你的成功”通过独立思考同伴交流全班汇报课件演示来完成。(这一环节,使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做到了在动手操作中发现,在合作中学习,在交流中成长,这样能够更好的突破难点。) 7,及时练习:课件展示求圆柱的表面积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然后全班评价,结合实际进一步理解求圆柱表面积的步骤和方法。(四)联系生活 巩固练习 培养能力 这一环节是内化知识,训练思维,培养能力,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因而我设计的练习题在注重知识运用的前提下,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这一过程我安排了三道大题,都是用课件展示:一是填空题,主要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圆柱的特征、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二是两个图形题,分别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三是解决问题,有四小道,(一)是计算通风管需要铁皮的面积(教材7页4题),(二)是计算无盖水桶的表面积(教材6页试一试),(三)是计算油桶的表面积(教材7页5题),(四)是计算5根立柱的油漆面积,并计算要用油漆多少千克,需要花多少钱。在内容上注意采取秩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这样即符合儿童的认识特点,又能兼顾大多数学生。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在实际生活中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结合实际进行计算。(五)全课总结 促进构建 这是作为新课必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和评价,既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又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兴趣。结合板书,让学生说说本课学到的知识,并说出是怎样学到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有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以上是圆柱的表面积这一教学内容的说课稿,敬请各位领导和评委审阅,如有不足和不妥,请批评指正,在此我深表谢意!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大家!附:板书设计圆柱的表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 长 宽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 高(底面圆周长)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比例尺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活动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今天我就本着这样的一个理念和大家一起交流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的最后一个新内容比例尺。比例尺是在学生已掌握正、反比例,图形的放缩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地图、平面图及各种图纸,学生虽对这个名称不熟悉,但事实上对它已有了初步的生活积累,只不过未提升到数学化的认识。本节课的内容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它可为学生架起一道数学学习和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为此,我明确了立足于学生学习、生活体验这一总的教学方向。从教学的角度看,这一内容属于“概念教学”的范围,又考虑到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时我将遵循感知概念形成概念应用概念拓展概念的教学原则,着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导入,探究中建构,运用中理解。据此,我把教学的主要目标定为以下三点: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教学方法在教法上对于意义理解部分主要采用尝试法,对于运用比例尺进行相关计算时,主要用引导发现法。在学法上,注重通过动手操作,大胆设想、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必要时进行合作交流。为了能很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分别是:动脑激趣、信息感悟、情景建构、应用提升 常见的量说课稿一、说教材常见的量是新世纪小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里面的数与代数里面的内容。教材呈现了一个情景,编者的意图是改变复习课的枯燥形式,利用一个简洁的情景导入到复习中去。给的习题中可以看出编者的意图:主要复习质量单位、时间单位和有关人民币的单位,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验这些量及其单位的实际意义。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第一和第二阶段的学习,对质量单位、时间单位和人民币的单位以及其他的量的单位的实际意义有一定的了解,也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还会结合常见量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个别单位的实际意义理解有一定的偏差,单位之间的换算出现差错。借助生活中一些现实情境,鼓励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实例,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三、说目标(1)复习梳理元、角、分,年、月、日,克、千克、吨等常见的单位,进一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的换算,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感受并认识它的具体意义。(2)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展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激发学生积极学生的热情。(3)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养成积极主动的思维习惯和灵活处理问题的方法。教学重点:能运用相关量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四、说教法引导法、故事导入五、说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六、说过程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欲望出示课件:(学生“小马虎”的日记:2月29日 晴 今天是2009年2月29日,早上从睡梦中醒来已经七点钟了,我立刻从床上爬起来,马上穿衣、洗脸、刷牙,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20小时。该吃饭了,我端起一杯牛奶一饮而尽,又吃了200千克面包,两个煎鸡蛋。吃过早餐,我从抽屉里拿了5角钱冲出了家门,因为今天是爸爸生日,要买生日礼物呢!)师:谁来读一读“小马虎”的日记。指名学生读。(学生笑)师:你们发现了什么?说一说。生:许多单位用错了,应该是20分钟,应该是5元钱,应该是200克面包,2009年是平年,二月没有29号。(发言谈自己观察到的结果)师:同学们观察还真是仔细,你觉得小马虎为什么出现这些错误?生:粗心,对知识的一知半解。师:我们学习就应该细心、认真、一丝不苟,把知识学活。其实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接触到各种量,并且进行各种量的计量。计量单位时刻都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小学里面学习的一些常见的量。(板书课题:常见的量)【评析: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借助“小马虎的日记”情境导入,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主意力,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同时,分析了小马虎在计量单位上所造成的错误的原因,让学生感悟到学习常见的单位重要性。自然地引出课题:常见的量。】2观察、感知、实现知识认识的深化师:在这篇日记中有哪些计量单位?生:千克、小时、年、月、日、时;师:在这篇日记中的单位属于哪几类计量单位?生:质量单位、时间单位、人民币单位;师: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时间单位、人民币单位还有哪些?(学生回答的比较散)师:同学们回答的老师听不明白,请在小组内的同学说说,并记录在整理表上。(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归纳)【评析:以日记为线索,学生从日记中找到许多常见的量,用这样的形式来整理“常见的量”的知识,对知识的梳理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师:请一个小组的同学汇报。生1:时间单位有世纪、年、月、日、时、分、秒生2:还有旬。师:一个月有几旬?分别有几天?生3:每月的110号是上旬,有10天,1120号是中旬,有10天,21月底是下旬,要看什么月份。师:下旬最多有几天?最少有几天?生3:大月下旬有11天,小月下旬有10天,闰年的二月下旬有9天,平年的二月下旬有8天。师:你说得真好。谁来说说你认为的一克有多重?一千克呢?一吨呢?生:举例说。师:谁来说说你认为的一时有多长?一分钟呢?一秒钟呢?生:举例说。师:人民币是我们平时很熟悉的,就不再举例说明了。现在我们又重新认识了这些常见的单位,那么回忆一下它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1吨等于多少千克?1000。1千克等于多少克?1000。像老师这样回忆一下时间单位、人民币单位之间的关系把它填写在你的整理表上吧!生:汇报:时间、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师:1个月等于多少天呢?生:不同的月份不同。1、3、5、7、8、10、12是31天,二月比较特殊,4、6、9、11月有30天。在平年的时候二月28天,闰年的时候二月29天,一般的年份如果除以4没有余数,那么就是闰年,反之就是平年,但是遇到是一百的年份,还必须能除以400没有余数。师:你表达的很完整,清晰。谁来说说人民币单位之间的关系?生:圆、角、分之间的关系。生回答,师板书闰29平28100 12 大31小 30 24 60 60时间单位:世纪年月日时分秒 师:谁来汇报你整理的质量单位、人民币单位及它们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吗?生汇报,师板书。1000 1000质量单位:吨千克克10 10人民币:元角分师:同学们,经过刚才的复习,你有没有把握,把刚才日记中的错误全部改正过来吗?试一试。生:生汇报并改正结果。师:你改正的太好了,连隐藏的这样的错误都改正过来了,老师很佩服你。接下来老师要看看是不是每位同学,是不是都对常见的量掌握得和胡涌泉同学一样好呢。【评析: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整理相关知识,能更好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的共享资源,构建计量单位的知识网;在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修正小马虎日记中常见单位量的错误中,深化对计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的认识和理解。】3、出示:(课件)1、选一选。(1)1个鸡蛋约( );陈老师体重约65( );卡车的载重量约3( )。(吨,千克,克,斤)(2)绕操场走一圈约用5( );火车提速后从北京到杭州约需5( );从班级前 门走到后门约需5( )。(秒钟、分钟、小时)师:做的不错,请接着看第二题,2、填一填。(课件)(1)1.7吨=( )千克1.2时=( )时( )分3.5日=( )日( )时3吨40千克=()吨2.5分=()秒40元=()分(2)一个月分成()旬、()旬、()旬,平年二月下旬是()天,一月( )旬是11天,平年的第一个季度是()天。(3)采用24时计时法,下午1时就是()时,夜里12时就()时,也就是第二天的()时。(高进率低,低进率高)师:同学们,学习了这么长的时间,做了这么多的题目,下面我们来放松一下,做个游戏。游戏就要有游戏规则,老师先示范一次,老师说一个数,这个数后面藏着一个单位名称,你要观察我的手势动作或者是语言,猜一猜后面的单位是什么?比如:老师可以抱起来的物体重量最大约50( ),1头牛约重1()。哪个同学和老师来玩一次?游戏玩过了,我们来看个脑筋急转弯:(课件)(1)小明是六年级的学生了,明年他才过第三个生日。你知道他今年是几岁?他是几月几日出生的呢?(2)一千克棉花和一千克盐相比哪个重?【评析:教师借助生活中一些现实情境,让学生选一选、猜一猜,以及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量与单位的实际意义。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对学习不会觉得枯燥、泛味,而且是轻松自如;教师重视学法指导,注重记忆的规律性,有利于记忆的强化效果和记忆的持久保持。在学生头脑中以具体、生动的生活情景支撑着抽象的数学知识,量与单位之间的关系深深地烙印在同学们的脑海中,真正体验了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4结合实际,感受计量单位的应用价值在校一天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一个苹果质量、一元钱的应用常见的量说课稿一、说教材常见的量是新世纪小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里面的数与代数里面的内容。教材呈现了一个情景,编者的意图是改变复习课的枯燥形式,利用一个简洁的情景导入到复习中去。给的习题中可以看出编者的意图:主要复习质量单位、时间单位和有关人民币的单位,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验这些量及其单位的实际意义。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第一和第二阶段的学习,对质量单位、时间单位和人民币的单位以及其他的量的单位的实际意义有一定的了解,也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还会结合常见量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个别单位的实际意义理解有一定的偏差,单位之间的换算出现差错。借助生活中一些现实情境,鼓励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实例,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三、说目标(1)复习梳理元、角、分,年、月、日,克、千克、吨等常见的单位,进一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的换算,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感受并认识它的具体意义。(2)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展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激发学生积极学生的热情。(3)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养成积极主动的思维习惯和灵活处理问题的方法。教学重点:能运用相关量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四、说教法引导法、故事导入五、说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六、说过程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欲望出示课件:(学生“小马虎”的日记:2月29日 晴 今天是2009年2月29日,早上从睡梦中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