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摩托车行业的分析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128215801 上传时间:2022-08-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摩托车行业的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我国摩托车行业的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我国摩托车行业的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内摩托车行业分析一、 国内摩托车行业发展概况国内摩托车现整车年综合生产能力1500万辆,年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 50%,持续七年为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产销国。生产量达1465.7万辆,同比增长12.9%;销售量达到1475万辆,同比增长12.92%,产销比达100.66%,利润总额21.6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5.75%。19月份,生产量1261万辆,同比增长20.78%;销售量1255万,同比增长18.85%,利润总额7.81亿元,同比增长74.01%。估计至底,产销量将再创历史新高,继续保持销不小于产的局面。,出口300 万辆,出口到159 个国家,直接创汇7 亿多美元。国内摩托车生产公司总量超过1600多家,恶性竞争严重,再加上近年各大都市的“禁摩”政策,行业利润从1995年的22.3亿元降至的-7.4亿元,全行业亏损严重。从开始,经济运营质量有所好转,行业利润达7亿元,但大部分公司仍然亏损,公司分化加剧。二、行业市场状况分析1、产品构造分析两轮车是市场的重要车型,占约90%左右。不不小于50ML(轻便)车、100ML、110ML、125ML和150ML五大排量的摩托车主宰市场,占所有总量的92%,比上年度高出0.82个百分点,产量进一步向五大排量车集中;125ML车为51.39%,位居各排量之首,同比增长1.46个百分点,占行业总产量一半以上;100ML车为17.89%,居第二位,同比下降1.94 个百分点;110ML 车达8.75%,位于第三,同比增长1.23 个百分点,呈前低后高的上升态势;轻便车为7.93%,位居第四,同比增长0.4 个百分点;150ML车占6.04%;四冲程车比重较前二年有所下降。产品集中度过高,使产品趋于同质化。2、区域保有量及市场分析国内东部沿海一带摩托车的人均保有量(每千人)较高,广东省78.7辆,为全国之首;山东、江苏、海南、福建等地区的保有量为50-59辆;中西部绝大部分地区的人均保有量较小,仅为15辆左右;部分地区甚至不超过5辆,发展潜力相对较大。由此看来,近年来国内摩托车市场重要集中在大中都市及沿海开放地区,但是这些地区的某些大中都市对环保、交通管理的限制使摩托车市场不断萎缩,中西部及农村市场成为竞争重点。3、进出口分析(1)进口今年开始,国内对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的进口关税继续下调,但是摩托车的进口总量没有因此增长。进口的摩托车重要以大排量的高档车型为主,需求量较少,现阶段对国内摩托车工业没有较大影响。(2)出口全国摩托车生产能力中约有280万辆出口,占总数的14弱,居世界第二。目前,已有约400多家公司和外贸公司做摩托车出口业务,近20家摩托车公司在国外投资建厂,摩托车产品已远销五大洲约132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出口市场秩序混乱,部分公司把国内市场上的伪劣生产、无序竞争、竞相压价等做法带到了国际市场,导致公司在国外出口市场的效益迅速下滑。出口价格从每辆700美元降至每辆300多美元,某些公司目前只能靠的出口退税勉强维持。今年1月9月,国内摩托车出口量和金额,比去年同期分别猛降了10.3%和24.4%,在越南等某些区域市场,下滑幅度很明显。非洲成为出口第一大市场。但是单台车出口价为比上年高出7.83 美元,表白国内摩托车在海外市场价格战也许有所削弱,开始趋于理性竞争。4、地区构造分析国内摩托车公司按地区划分的“四大板块”是:重庆、江浙、广东。而这“三大板块”是国内摩托车的重要生产基地,生产总量占全国的五分之四以上。重庆广东浙江江苏合计277.72173.51147.7484.75683.7231%20%17%10%78%6.294.077.281.9719.6129%19%34%9%91%(1)重庆在三大板块中,重庆居于领先地位,既有年产摩托车500万辆综合能力,有摩托车配件厂1000多家,是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的摩托车配套基地,拥有丰富的零部件资源、相对便宜的劳动力资源、老工业基地的技术资源等优势。重庆摩托以低价格取胜,多中、低档摩托车,其消费群体重要在城乡、乡村。重庆摩托车行业发展存在如下问题:重庆摩企数量过多,良莠不齐,形成一种“大杂烩”式的产业格局,导致反复引进,反复投资,产品构造趋同,竞争同质化;开发能力单薄,相称公司停留在模仿、抄袭的低层次阶段,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水平不高。多数大中公司均有自己独立的配套、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互相重叠,导致资源挥霍,影响了重庆摩托的整体竞争力。(2)广东广东摩托车行业初期得益于经营进口车贸易的市场灵活度与高档品味,以其高质量高性能将其消费群体界定为高收入阶层。同步,以国外技术、资本和管理为基本,结合国内的优势资源,综合竞争实力很强,特别以江门为代表,形成了一种涉及大长江集团、中裕集团、宝德、金豪、迪豪、云豹、鹤山南联等家摩托车整车公司,数十家摩托车配件厂,上百家摩托车贸易公司为主体的摩托车产业群,具有年产万辆整车和万台发动机的生产能力。广东根据公司性质可分为合资公司和民营公司两大阵营。五羊本田和大长江集团是广东摩托车合资公司的两个代表,两者分别依托本田和铃木,以生产中高档骑式车和踏板车为主,产品技术优势明显,有很强的发展趋势。中小民营摩托车生产公司不少是从商家转变而来的,理解市场、理解消费者心理,也理解整个销售思路,对服务意识与产品性能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因此她们推出的摩托车产品无论从外型还是到性价比往往比重庆和江浙地区的公司更有优势。但是,由于这些公司起步比较晚,从品牌树立到市场开发都还处在成长阶段,在市场上临时不能与那些实力雄厚的老牌劲旅相抗衡。(3)江浙江浙地区在国内摩托车行业的地位有些类似于这一地区在国内经济中的位置同样地生命顽强而富于活力,已经成为国内踏板车市场的领头羊。江浙地区以浙江钱江、南京金城、无锡众星、林芝山阳、江苏春兰、常州光阳等公司为代表,有较强的整体实力。该地区以生产6000元左右100l和125l的踏板车、骑式车和8000元左右的太子车为主。江浙板块存在的问题重要是长期以来过于依赖踏板车,产品构造不尽合理,研发投入相对偏低。在开发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方面还应当有更多的摸索。此外,江浙地区和重庆有共同的弱点:产品档次总体偏低。尽管在近期满足农村和小城乡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但是从长远的公司发展和市场竞争看,有较大风险。5、行业竞争格局分析目前,国内摩托车生产公司上千家,全行业生产能力达1500万辆,生产能力过剩,但年产超过50万辆的公司只有10家,规模经济不明显。从产销量来看,前10家公司的份额超过57%,比上年增长6%左右,行业集中度在进一步加强。同步,大长江集团和建设集团的增幅高过60%,其排名分别上升2位。排名单位产量份额销量份额1大长江集团100.996.89%104.637.09%2钱江集团98.116.70%98.286.66%3国内嘉陵96.886.61%96.066.51%4重庆力帆82.565.64%82.535.60%5隆鑫81.815.58%81.835.55%6新大洲本田78.845.38%83.15.63%7宗申77.975.32%79.035.36%8建设集团75.095.13%73.064.95%9洛阳北方72.344.94%73.775.00%10金城70.464.81%69.444.71%合计835.0557.00%841.7357.07%6、日本公司在国内的投资日本铃木在国内的合资公司年产量已达到142万辆,占的11%;雅马哈将扩大与建设集团的合伙,其合资厂的生产能力将扩大10倍以上,把国内作为雅马哈的海外出口基地;而本田已投资4家合资公司,估计5年后在国内实现年产销300万400万辆,占国内摩托车生产销售总量的30%。日本品牌是本土公司最大的竞争者。三、 摩托车行业存在的问题1、都市市场大幅衰缩全国近170多种大、中都市发以环保和安全等理由,停止给摩托车上牌或者对摩托车使用提出更加来历的限制条件,使得销量减少,同步也使都市摩托车市场过早地进入了“衰退期”。2、竞争剧烈,市场混乱。由于产能严重过剩。为了充足发挥这些过剩的生产能力,不少公司采用低价倾销,导致无序竞争步步升级,国有、民营、合资,重庆、江浙、广东等板块互相拼杀,品牌战、价格战、广告战、服务战风起云涌,一浪高过一浪。另一方面,外企不断涌入,抢建技术中心、零部件采购中心和产品出口基地,欲借用国内摩企的种种优势和便利条件,生产质优价廉的产品与国产摩托车展开竞争扩大份额,侵蚀国内市场。3、政策的限制、收费名录繁多目前,摩托车税费过高,公司和顾客承当过重,公司和顾客除了要缴纳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外,还要交纳多种名录繁多的税费。有的地区摩托车税费甚至超过了摩托车自身的价格,这使不少潜在的顾客感到摩托车买得起养不起,只能望摩兴叹,从而导致人为地限制了摩托车的消费,加剧了市场竞争。4、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技术开发投入严重局限性国内摩托车车型种类约1.5万种,但诸多事实上是一种原型车的翻版和复制。简朴反复,千车一面,水平一般是国内摩托车品种的特点,真正个性且能作为公司标志性的产品屈指可数。对于高品位产品,特别是大排量的产品几乎是空白。自主开发能力差,自主知识产权严重缺少。据记录,世界500强公司投入科研的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一般在5.5%10%,而国内仅占1%,技术开发投入严重局限性。四、 发展趋势及预测1、市场需求总量预测摩托车市场的需求将呈现持续缓慢增长的态势,市场竞争仍非常剧烈,竞争方式将由比较单一的价格竞争逐渐转向产品质量、产品成本、产品品种(特别是以符合环保规定的清洁能源产品)、品牌、销售服务等综合竞争方面发展。估计将来五年,摩托车市场需求量为1300万1500万辆2、国内市场重点向农村和中西部地区转移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行和广大农村及小城乡的经济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及消费观念的变化,农村及中西部地区摩托车市场需求量将有较大的增长。估计将来五年,中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城乡结合部都是摩托车市场发展的重要增长点。研究开发适合农村使用条件的车型,满足农村路况差、载客量大、可靠性高、价格低、维修方面的车型将在农村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程。3、产品市场需求构造和需求特性将发生变化随着摩托车市场重点由都市转向乡镇以及将来社会对绿色环保产品的诉求趋势,摩托车产品的消费构造也将相应发生变化。100150CC排量的摩托车,特别是125CC排量的摩托车消费比重将不断上升;四冲程摩托车将逐渐取代二冲摩托车;应用电喷、催化转换技术的环保车型将会有广阔的前景。4、国际市场潜力巨大随着国内加入WTO,国内外市场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市场的开拓将为国内摩托车工业的发展赢得新的机遇和空间。目前,世界摩托车生产和市场需求的形势是发达国家处在相对稳定状态,发展中国家处在不断增长时期。估计将来十几年内,将是世界摩托车生产和需求从发展到成熟的稳定期期,这为国内摩托车工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带来了机遇。5、摩托车价格将有上升国家将出口退税率下调了个百分点,这一比例正好是摩托车行业的利润所在。同步,摩托车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大。以来,特别是下半年,生铁、铝材和钢材等原材料价格均大幅度上涨,个别涨幅高达。在这种状况下,配套公司已经无法维持原有的价格体系,纷纷规定涨价。同步,运送成本大幅度上涨,从而导致摩托车面临涨价的趋势。五、投资价值分析1、投资环境分析世界摩托车需求估计将以每年5.2%的速度增长,到总需求量将达3500 万辆,价值金额为460亿美元。亚州市场(中国、印度、东南等)对于踏板车、助力车和轻型摩托车的需求会强劲上扬,为全球摩托车的重要市场。目前,国内摩托车行业进入了后增长期,与轻型车辆行业每年仅2.0%的增长率相比发展前景相对乐观。摩托车行业在将来几年会进入构造调节阶段。制约国内摩托车行业发展的因素:一、缺少公平竞争的环境。各地对摩托车公司发展的政策有所不同,消费税政策不一致,地方保护的问题比较突出。行业内侵犯知识产权,仿造的问题严重。二、消费环境不好。世界上没有限制摩托车发展的国家,而在国内,越来越多的都市开始严禁摩托车。三、社会舆论对摩托车业不公。有人把都市的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的大帽子全扣到了摩托车头上。虽然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由于生产成本上升,摩托车行业有所萎缩,但摩托车在全世界的消费总量并没有减少。国内有巨大的农村消费市场,这是支撑摩托车行业发展的最大动力。目前国内的摩托车公司过多,竞争无序,要加强行业管理,同步,公司要提高环保等技术指标。2、行业投资方略国内摩托车行业现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摩托车生产大国,出口和开发是关系摩托车业生死存亡的两个问题。从摩托车市场来讲,目前更应以国际市场为重点。一是国内众多都市严禁摩托车进城,迄今已有70 多座大中都市下了“禁摩令”,并且范畴还在扩大,目前阻挡了摩托车的销量;二是中西部和广大农村、城乡结合部都是摩托车市场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但是“发展”还需待以时日,相信这些“重要增长点”会到来,但不等于是现实消费市场。在将来的一定期期内,摩托车市场的需求将呈现持续缓慢增长态势,因此在摩托车国内市场需求量持续缓慢增长态势下,要奋力抓住国际市场。国内摩托车产品生产成本低,价格优势比较明显,这为扩大摩托车出口发明了条件;发展国内家和地区以实用型、多功能、中小排量为主,国内摩托车技术能满足这些国外市场需求特点。国内摩托车的这些比较优势,使它在国外广有市场。但同步也浮现了出口降价这种严重的问题,并且状况愈演愈烈。只有加强管理,提高产品水平、产品质量、产品开发能力、劳动生产率,减少成本,更要建立健全信息系统,强化市场反映机制,熟悉国际游戏规则,逐渐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3、行业投资机会摩托车运动产业从国内的摩托车行业现状看,正处在一种群雄逐鹿的阶段。虽然市场还不到饱和状态,但早已不是卖方市场。随着WTO 的进入,厂家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如果仅靠价格战和一味的宣传炒作,最多算是个权宜之计。便宜是有限度的,零利润迟早会拖垮公司。赛车运动就是最佳的展示平台。在赛场上竞争的不仅仅是人,尚有车。此外,赛车场也不单单是竞技场和检查场,通过赛事获得的宣传回报要比单纯的广告投入要经济实惠。除此之外,还能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检查产品质量和性能、培养自己的运动队伍、建立完善的维修保障体系、加强科研机构、扩大和建立完善可靠的售后服务网络。虽然摩托车运动在国内没有真正形成产业,但赛车是摩托车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摩托车运动市场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并和国际市场接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