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前沿问题大讲堂第27讲信息化银行建设

上传人:ren****ao 文档编号:127198137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前沿问题大讲堂第27讲信息化银行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银行前沿问题大讲堂第27讲信息化银行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银行前沿问题大讲堂第27讲信息化银行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认真学习工商银行姜建清董事长有关信息化银行主题演讲的通知各行社、省联社各部门、办事处:9月17日,工商银行姜建清董事长在银行前沿大讲堂作了题为“信息化银行建设”的演讲,并进行了互动。根据鄢理事长 “建议各行社高管、中层认真读一读并结合我们的实际做一些思考和探索”的批示精神,现将姜建清演讲及互动内容的材料发给你们,请按照鄢理事长的批示精神认真抓好落实,各行社落实情况请办事处收集后反馈省联社办公室。 请做好保密工作,妥善保管好该材料,勿外传。 省联社办公室 2014年9月26日附:银行前沿问题大讲堂第27讲-信息化银行建设(2014年9月17日)姜建清 很高兴今天有这么一个机会来讲一讲信息化银行的建设,这也是关系到我们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大计的一个前沿问题,现在也是非常热的一个问题,在这方面跟大家做一些交流和探讨。 一、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 本来我这个标题是从银行信息化到信息化银行,为什么标这么一个头,它是什么意义?所以我讲一下商业银行信息化历程。 当下互联网金融大家都知道非常热议,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实际上是互联网的技术与金融服务的一个融合,现在大家看到比较热议的就是互联网的企业比较多的,肯定的方面比较多,说是创新者、颠覆者,在另外一方面,我们从事这个行业是传统色彩很浓的行业。 我们回过头来看,银行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从来不是保守者和落伍者,而是信息建设最早的实践者、改革者和推动者,全世界最早的大型计算机就是由当时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发成功的,而那台机器到哪里去了?它最终的使用者是美国银行,当时美国银行把它买去了,他们使用了,大家所熟悉的SWIFT系统,我们银行从业者比较的熟悉,这是1977年夏天开始运营的,它运营当年就为全世界150多个会员国的5000多家的银行提供了实时的清算服务,日均业务量达到300多笔。从我们银行业走过的科技路程看到,银行在科技方面是最早的参与者、实践者、改革者。 互联网一轮的高潮不是现在,在1995年左右就有这么一个热潮,我记得那时候我正在哥伦比亚大学在当访问学者,那时候有一个第一安全银行非常的热议,完全虚拟的,他们就称银行是21世纪的恐龙,然后鼠标来讲彻底打败银行,那时候很多,我记得我看了很多的报纸资料,看了很多的介绍,我回来写了一本美国银行的科技革命,在90年代后半期的时候,那时候已经有这样一些说法了。 可是十几年的时间,到现在快20年了(1995年到现在),商业银行的模式不仅没有没落,反而进一步确立了在金融业的主导地位,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银行业在因需而变、因势而变,它们在不断的变革和调整,更重要的应该归功于信息技术在银行的经营管理中深入而广泛的应用,使银行的创新服务和风险管理模式的重构成为一种可能。 在中国互联网金融信息之前,国内的商业银行就紧跟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持续投入人力和资金,推动了商业银行的信息化建设,在这个过程当中,各家银行它们尽管在进度上有先有后,战略上重点也有不同,但是大体发展的方向是一致的,脉络都是非常清晰的。 我们回顾看,在最近20多年的时间,我们中国的一些银行都走过了从一把算盘、一只笔的手工操作,到单机操作,到区域互联,再到网络互联的发展道路,不仅显著提升了对社会公众和金融服务能力,也有利的推动了银行体制机制的变革和各项业务的发展。目前商业银行已经基本完成了银行信息化的建设目标的阶段,正在加速进入信息化银行建设的崭新阶段。 从工商银行来看,我介绍一下工商银行的情况,信息化建设的历程,它就是一个索引,和中国其他的银行一样,从1984年成立以来,工商银行坚持科技兴行的战略,就高起点、高标准的建立了科技平台,先后自主研发的四代核心应用系统,实现了信息技术和经营管理的深度融合,探索走出一条符合国情、行情的信息化建设的道路。所我们的索引来看,主要做了哪些事情: 第一,实现了IT大集中。 工行的IT大集中在国内同业当中是最早完成的,实现了境内外所有的分支机构和集团所有子公司的所有数据集中处理和统一管理,大概覆盖了1.7万家营业机构,在9.1万台ATM机、140万台POS、4.6万台自助终端上运行,这里面包括国际上还有40个国家300多个分行,从而由过去因信息分割而造成事实上的成千上万家小银行的集合体,而整合成真正意义上的一个Win ICBC(音),其实在中国的商业银行都走过这么一个过程,就是过去一些大的大型银行,分支机构都相对的独立,整合方面存在不少的问题。 像现在这样工商银行的数据中心日均处理业务笔数2.15亿笔,日峰值业务量达2.54亿笔,整体搭建了两地三中心的科技运行架构。 2002年在北京上海建立了一主一辅,一个主机一个备份中心的集中式的大型数据中心,一个生产运行,一个异地的灾备,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实现千公里级的数据切换和快速接管。今年6月份我们又建立了两地三中心,在同城相隔50公里的范围内再建立一个数据中心,这两个数据中心在核心生产系统、在同城双中心并行运行,做到万一有一个中心发生问题的时候,灾难的时候,可以在一分钟左右时间快速恢复生产运行及数据零损失的切换,提升了信息系统风险防范和业务运行的连续性的应急水平,现在像这一科技成果在全世界都是领先的,我和IBM探讨过,在全世界这样的能力还没有。 第二,实现了大数据积累。 工商银行建立了全行统一数据仓库和集团信息库两大数据基础平台,实现了客户信息、帐户信息、产品信息、交易信息、管理信息等内容的集中管理,信息系统存储的数据量达到了700万的级别,其中用于海量数据挖掘和风险的数据的仓库的平台,经过了6-7年的累计,数据的总量增长了近30倍,已经达到了38万级别,包含客户、柜员各有关机构的交易行为,关联性和交易习惯等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仅仅以客户信用记录为例,我们对4.52亿的个人客户,460万的法人客户的客户违约率和违约的损失率的数据完整积累长度已经分别超过8年和6年,这完全满足了巴塞尔3-资本管理协议的要求,此外影像、语音等非结构化的数据,每年已接近50%的速度增长,总量已经达到了120万级别。 第三,实现了运营集约化。 我们按照“集约运营、服务共享”理念和打造“流程银行”目标,先后建立了业务集中处理中心,金融交易中心、单证中心、报表中心、电子银行中心、电话银行中心、短信平台、远程授权、信贷监督中心等集约化营运中心,改变了传统的分散式的作业模式,实现了业务处理的工厂化、集中化和规范化。使数万名员工从中后台转移到前台服务和营销岗位,不仅大幅提升了业务营运的效率和降低的运营成本,而且促进了柜面服务响应能力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比如我们在业务集中处理模式下,形成的网点全面受理,中心集中处理的全新的运营格局,人均的业务处理量是分散模式下的7倍,核算质量提升10倍,节约人员近9000名。 第四,实现了管理现代化。 先后开发应用了一系列管理系统,持续推动了管理创新,提高了经营管理效率。比如我们建立了满足新资本协议的要求,覆盖三大领域风险管理的体系,实现了全面的风险计量的控制,开放应用了新一代的监督系统,依托对客户交易习惯和历史数据系统风险,编制了数百个智能化的监督模型,实现了对各类风险特征的全程展现,进而对不同程度的风险采取不同的监督手段。 什么叫习惯?昨天上午毕马威有一个全球合伙人会,他们请我有一个讲话,他们董事长跟我对话。讲到风险控制我举例说,举例,董事长您很节省,从来不到奢侈品商店买东西,当您的信用卡在奢侈品商店,这是我们根据多少年的大数据统计出来的,当您的信用卡在奢侈品商店发生交易行为的时候,我们就提示风险,他就告诉我他的老婆经常到奢侈品商店去,最好她买东西能够提示给他,所以大数据的习惯,实际上是从习惯来做风险,从中来判别一个风险,因为超过你的习惯。 我们在监控方面,从根本上改变了连续多年的业务复审模式,实现了更为精准的业务监督,基于价值管理的理念开发了新的绩效考核的系统,从机构、部门、产品、客户和员工,五个维度构建出完整的绩效评价体系,为各级机构的客户营销、经营、风险及资源配置提供了综合解决方案。 另外开发了全行共享的全球信息资讯平台,我们有一个资讯平台,所有的员工和机构,一万个境内机构和全球机构可以共享的资讯平台,通过对行内外商务信息的统一采集和深度挖掘,为不同部门,分行和境内外机构之间搭建了联动营销通道,同时帮助客户更加及时全面的了解市场动向,把握商机和降低成本。 第五,实现了服务信息化。 近年来各家商业银行普遍建立起有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构建的现代化服务体系,极大的缓解了业务高速增长和物理网点资源有限的缺点。 从工商银行来看,目前我们拥有网上的客户1.8亿个,电话银行客户1.1亿个,手机银行客户1.3亿个,这个以网上银行为主的电子银行已经成为全行交易型业务的主渠道。像外汇贵金属的交易,通过电子化的,占比99%,所有业务的笔数,现在电子银行为主的,电子银行业务在所有业务中间占比82%,相当于3万个物理网点,30万个柜员所办的业务量。 2013年网上银行的交易额就达到了380万亿元,从2000年到现在年复合增长达到了50%,应该可以看到,商业银行、电子银行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快速发展,对培育互联网金融文化和客户的互联网金融消费习惯起到的重要的作用。 经过这十来年,客户非常熟悉习惯使用网上的支付,好多年前没有互联网,没有第三方支付,但是中国的客户已经非常习惯使用电子银行的支付方式,这也是培育了他们的一种习惯。 总得来看,中国银行业的信息技术的水平和过去的同业比较不落后,甚至还处在领先地位,与国内其它行业相比,中国银行业的信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水平也是相对超前和先进的。但是也应该看到,中国的银行业分步骤,渐进式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特别是信息化初始时期是按照一条以电子化复制手工操作的路子来探索走过的,在一些领域,一些系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专业分割、标准不一、关联复杂、流程过长、运行成本高等问题。随着银行规模的持续扩大,以及经营领域的不断扩展,这些先天不足衍生出来的部门各自为战、信息传导迟缓、市场反映迟钝的问题会表现的越来越明显。从信息理论来看,问题的根源是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如果信息不对称,即使企业有做有海量的信息,也可能因为信息的割裂,缺乏信息挖掘和贯通和患上信息的“贫血症”。对各家商业银行来说,要避免和解决这些问题,要在新的经营环境和市场格局当中,锻造出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从战略角度,加快推进从银行信息化到信息化银行的重大转型和变革。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和大数据时代对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带来的重大挑战 中国的商业银行和中国银行业这些年发展都非常的迅速,到6月末,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全球1000家大银行榜单中,中国共有105家商业银行入围,合计税前利润达到2920亿美金,也占到全球一千家大银行利润总额的32%,其中中国的中、农、工、建等大型银行都跻身前十。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所面对的许许多多的挑战,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世界经济正在缓慢的复苏,新的金融监管也进入到付诸实施的阶段,中国的经济进入到一个新常态,经济增速换挡回调,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调整深入推进的阶段。 另外就是金融改革持续深化,金融脱媒和市场化的进程加速,资本监管更趋严格,整个银行业明显感到,过去依靠信贷扩张和利差收入实现增长的传统经营模式变得越发难以维系,银行业的发展开始进入到高速增长后的平台期,需要靠转型和创新来实现提质、增效、升级的新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个新的、重大的挑战,但也是机遇,就是与互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轮的技术革命正在深刻改变着商业银行的生态系统,我们如果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 就像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作者他所说的,人类可能迎来又一次的经济和社会变革,而互联网技术将为这次变革创造强大的基础。 总结二十多年来全球的最具影响力的创新成果之一就是互联网,它自诞生以来,就以惊人的速度影响和改变了世界,通讯、零售、传媒,它们的经营和商业的模式都因互联网的渗透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互联网从上一个世纪的互联网情况来看,当时因为诞生了一批无实体网点的互联网银行,记得当时美联储的主席格林斯潘还讲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结合的新生产力的定义为新经济。但是随着互联网泡沫在本世纪初的破灭,这个新经济很快成为过往的云烟,我们当时知道第一家纯网络的银行,美国安全第一的网络银行,三年就巨亏,最后被加拿大皇家银行收购掉。 今天我们又面对互联网金融这一老课题的新挑战,但是应该看到,这是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兴趣是不同于以往的。20年前的互联网金融主要体现为互联网对金融功能的沿袭,它通过技术改造,把银行业务搬到网上,把砖头变成鼠标,它没有创造出新的金融形态。所以银行发现也可以做鼠标,银行用砖头加鼠标,所以把鼠标打败了。但是今天互联网金融是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等信息技术优势,从电子商务平台开始,或者社交平台开始,从商品流掌握到企业的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而再延伸到银行的支付、融资等核心业务的领域,打破了传统金融行业的界限和竞争格局,这不是简单的技术的叠加和替代,更多是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甚至是中介功能的全面的冲击。这种冲击和挑战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我从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影响来分析一下。 第一,对支付业务的挑战。 无支付无交易,无交易无市场,所以回说漫长经济历史的进程,可以看金融的史首先是一部支付领域创新发展的历史。早在古希腊时代,实际上从当时的史书说就有支付,当时西塞罗的儿子去雅典留学,他问人家要带现金还是转账,人家告诉他可以由转账汇款,结果他通过汇款,将儿子的学费汇过去,这是公元前了,古希腊的时代。 慢慢为什么支付就确定在银行身上呢?因为大家知道,在债权债务的清偿活动中,就是支付过程中,支付慢慢会产生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就是买东西不是马上得到东西,买卖不是瞬间成交的情况下就产生了信用。因为产生了信用,所以它要有专门的信用机构,所以银行一直充当着社会支付中介这一最古老、最基础的角色。 但是随着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出现,以及用户对支付便利性需求的提升,第一次有一些新兴的支付出现了,以互联网支付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应运而生。到2013年,我们互联网支付规模达到了5.37万亿元,第三方支付机构总量数量超过美国、欧洲、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第三方支付机构数量的总和,无论是用户数、交易笔数,还是交易金额均领先全球。虽然到目前来看,我国的互联网支付的规模占全社会支付总量的比重还不到千分之二,大概也是银行卡线下支付的1%,但是正以年180%的复合增长率飞速增长,大有赶超之势。预计到2016年,互联网支付市场的整体交易额将突破50万亿元,与银行卡的消费总额将基本持平。 目前互联网支付已经在网购、票务、交费等领域对银行支付的领先地位形成挑战,在铁路线上售票为例,支付宝仅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占据了1/3的份额,用商业银行渠道完成的业务占比普遍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与此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模式的创新发展,以及二维码进场支付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移动支付进入了高速增长期。 2013年,中国第三方支付的规模1.2万亿元,增长率高达707%,同期银行的移动支付也保持着高速增长,支付规模高达9.64万亿元,增速318%,均远高于PC的支付,线上刷卡的增长率。从支付的介质演变来看,如果讲真正的我们说的现金,完整纸币的诞生用了300多年,银行卡的发展用了50年,网络支付的发展也有了十年,而移动支付更适应了用户时间碎片化的状况,使产品的黏性明显增强,但是它发展的速度更加惊人。预计未来移动支付要成为主流的支付渠道,这也是互联网金融竞争的下一个主战场。 从入口情况来看,银行面临竞争的局面不容乐观。在今年上半年,我国的手机支付、网络银行、金融证券、管理等各类手机的APP,累计下载量超过4亿次,其中支付宝钱包及相关的APP下载量占到2/3,而所有银行的手机端的网银客户端APP下载的总量占比仅为27%。更需要引起高度关注的是,第三方支付正在试图逐渐摆脱对商业银行的依赖,将现有的ABC的模式,APP应用、bank银行和customer(客户)简化为AC,从应用到客户,形成自己的支付闭环。目前还没有直接拥有实体的帐户介质外,第三方支付机构所具备的虚拟帐户的处置、支付结算、转帐汇款等业务功能,已经与商业银行的帐户功能十分接近。如支付宝、财富通和快线等,既可为个人客户提供信用卡的免费跨行还款、转帐汇款、缴费等多项支付服务,也可以对企业客户提供大额付款、一对多的批量汇款等资金结算服务。一旦这些第三方支付企业借用有效手段,实现清算、划拨及备付金的自我管理,形成新的支付链条,就有可能抛开现有银行支付结算的体系,独立运营,这对商业银行支付中介的冲击程度将不可估量。 第二,对融资业务的挑战。 近年来,不少互联网企业为谋求更大的发展,开始对融资业务遥遥预试,衍生发展出名目繁多的网络融资的模式,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小贷、P2P、众筹三种模式。其中P2P是基于互联网的一种个人对个人得模式,众筹是一种通过网络向大众募集项目资本金的模式。总的来看,现在互联网在融资领域现在总得呈现了声势不小、类型不少,但融资规模还十分有限的状况,风险管控能够还尚需检验,要真正走出一条成功之路,距离还十分遥远。今年上半年我国的各类网络融资新增大概一千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千分之九。 以工商银行为例,像工商银行小微企业的融资1.8万亿,互联网融资中发展可能是最好的,像阿里小贷、淘宝的贷款公司,融资余额大概不到300亿。尽管互联网融资规模管理水平、风控能力从现在来看还远不如商业银行,但是要从中看到一些值得借鉴的思路和模型。比如在风险控制上,一些电商小贷对小微企业的进货、销货、商品交易、资金周转和归集等商业的行为进行动态的掌握,全数据挖掘处理,运用一套无担保、无抵押纯信用的评估模型,决定对企业信用评级是否发放贷款,这种依靠软信息的信用风险管理的机制,较与银行比较多的是基于线下调查方式,财务报表分析获取进行风控的模式更加契合现在经济发展的变化模式。因为现在经济已经不再是传统的五十公里的经济圈,小农经济时代种菜、种地,然后挑到街上卖,街上采购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再回到乡下,这样大概50公里,所有的信息都可以看得到。现在的信息已经到一千公里、一万公里的信息圈,它们已经打破了过去地域和空间的束缚,有一些做生意都是全球化的。所以银行真的要完全基于线上调查,整天到产房盯着,或者单纯的分析客户在本地的经营状况,就像看着鸟笼子一样,鸟都飞走了你还盯着笼子看。 另外在审批机制上,互联网融资依托云计算技术,将诸多的信息点汇聚为几项关键指标,建立起标准化的在线批量审批模式,促进了审批效率的提升。阿里小贷他们自己反映,每天可审批贷款8千笔,京东最短三分钟可完成从申请到放款的全流程。在信贷对象上,互联网金融现在还是普遍以小额的为主,像阿里小贷号称其客户总量超过70万户,户均贷款不超过4万元,期限在长不超过1年,贷小、贷短、贷分散的十分突出。所以它不仅是契合了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的审计,更有利于防控风险。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如何将网络思维与长期积累的融资的作业、信贷管理的经验、专业团队有机结合起来,如何应用到大数据来挖掘风险、识别风险,如何重构信贷经营管理模式,如何加快创新线上融资产品,都是商业银行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重大问题。 第三,对存款业务的挑战。 这是各家商业银行感受最深的,或者当前最直接的感受。随着互联网平台客户的流量和沉淀资金规模的增加,互联网金融的业务触角正逐步向代理基金及余额理财等领域拓展,对商业银行基础性存款的分流的压力越来越大,这是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产品讲支付交易与资产增值相结合,实现了分散、零星资金的万卷成海。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互联网企业利用目前的监管空白进行监管套利的因素,在与银行竞争中过获得了超银行的待遇,比如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特许经营权的一部分,市场准入监管非常的严格,现在有一些互联网支付机构,在没有论证客户身份的情况下,构建了虚拟帐户体系,形成了支付性的存款帐户,而作为实际意义上的存款机构,它们不缴纳存款准备金,也无需支付客户利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互联网企业借机推出了一些低门槛、随用随支、联通消费的资产类的产品,吸引了大量的长尾客户的理财资金,分流了商业银行存款。 大家知道像余额宝这样,今年6月末的资金规模是5742亿元,用户数量超过1亿人,与余额宝对接的货币基金,仅用一年时间就成为国内最大、全球第四大货币基金。现在也有一些讲多样化的理财需求与各种融资需求进行对接,代销银行基金保险P2P的理财产品。加之其他的类理财宝产品的推陈出新,预计对银行存款的分流效应将进一步显现。 与此同时,互联网理财截流了银行大量低成本获取存款,绝大多数由协议存款形式回流了至商业银行体系,商业银行被迫付出远高于活期存款的利率,抬高了存款付息成本,从而陷入了要么被迫提高存款成本,要么坐失存款分流这一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从流动管理的角度来看,随着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总量和规模不断增加,其出现流动性风险的概率也相应提高,一旦投资对象大量违约和客户集中赎回,必然对相关产品,乃至整个金融市场带来冲击,美国市场便有过这样的先例。 在2008年9月,在雷曼破产后,投资于雷曼兄弟短期债券的美国货币市场基金曾经遭受过巨大损失,引发了整个货币市场、基金行业疯狂的赎回潮,一度导致美国庞大的商业票据市场陷入停滞,后来在短融市场瘫痪的同时,深处漩涡中心的储备基金公司也受到清盘,痛定思痛以后,美国在2013年批准了对货币市场基金行业进行全面整顿的新规则。 第四,对信息资源的挑战。 在面对支付脱媒、融资脱媒挑战的同时,银行还面临更深层次的信息脱媒的挑战。在现代商业竞争的本质,就是对信息的争夺,或者说商业就是源自信息不对称,谁能最大限度的掌控和利用信息资源,谁就必将成为商业的强者。互联网企业主要竞争优势就在于掌握了商户和消费者的经营、消费等核心资源,并运用大数据技术,从这些信息当中挖掘出大量的交易机会。由于客户,比如在网上搜索、在线沟通、支付交易的一系列行为,都要通过电商平台,或者即时通讯的系统,大量商户和消费的注册信息、交易记录、社交关系,乃至对商品浏览逗留时间等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被电商企业获取,并逐步形成对客户信息的排他性的优势。现在基本上是隔绝了,互联网企业不让银行知道客户在它那一端交易时候的信息,形成黑箱子。 随着互联网企业的兴起和发展,企业和客户的商业行为和消费习惯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些原本过去都是被银行所掌握的信息,由于客户通过电商平台变得难以被检测和控制,如果商业银行只能掌握一些相对静态和零散分割的信息,缺乏对客户全部经营行为、资金动态、上下游的关联企业,市场的变化等这些信息的动态把握,就会形成信息的断层。 比如说像客户,从商业银行办理贸易融资贷款,用于支付采购的货款,过去商业银行可以追踪交易的全过程信息,现在客户转为通过电商平台进行交易,商业银行就只能检测到第三方支付机构反馈的电子支付记录,而难以核实客户交易对手信息的真实性和资金的实际用途,随着今后更多的传统企业向电商和半电商企业转型,商业银行的信息脱媒压力越来越大,甚至有可能被管道化、边缘化和后台化的危险,正如电信企业在语音通话、短信、彩信传统业务利润不断被蚕食,其不干沦为管道,正在奋起竞争。给我们的启示是,在以信息生产服务为主的新经济发展模式下,如果我们不重视对信息的保护、利用和竞争,不能在信息技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创新发展上抢占制高点、赢得主动权,移动通讯业的今天很可能就是中国银行业的明天。 三、走出信息化银行建设的新路子 面对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风云变化,商业银行必须加快向信息化银行转型,打造核心竞争力,在未来得发展中保持可持续的战略优势。从银行信息化到信息化银行,不是简单的语词顺序的变化,不是简单的信息升级,或者应用拓展,而是通过信息的集中、整合、共享、挖掘,使银行整个经营决策和战略制定从经验的依赖向数据依据转化,是建立在银行信息化基础上的银行经营管理和服务模式的根本性转变,是构建面向未来的更高层次的信息化的过程。所以我们把它归纳成五个i,它的首个英文字母都是i,就是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整合创新、智慧管理和价值创造。 信息共享就是要通过各类信息的融会贯通,实现信息资源在银行领域的最广领域、最高层次、最大价值的全方位、全过程的应用,使信息资源成为经营管理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生产要素,使信息技术不仅仅是跟随业务发展的辅助手段和支持工具,而成为业务创新、市场开拓、风险管理等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是信息化银行,做到信息共享。 二是互通互联。要改变目前在商业银行系统较多存在系统和信息在各个跨部门、跨机构部门存在的割裂、流转不畅的局面,要基于以客户为中心,和winbank(音)的理念,促进产品设计业务运营、客户服务等各项经营活动的统一口径、统一管理,前中后台贯通,各渠道协同、各机构联动,保证业务流程的高效的畅通。 三是整合创新。就是要通过建设具有高度灵活性和可配置性的产品应用的架构,推动信息流、业务流、资金流,深度的整合和无障碍的流动。我们知道一个核心企业的产业链上,会有几百或者上千的上下游的企业与它有密切的产销关系,在几百个上下游企业之间又和其它的产业形成密切的关系,这种复杂的关系已经超越了我们传统说的经度和纬度,它形成的类似一个蜘蛛网,或者像集成线路式的关系,对于这种复杂的关系只有用大数据才能处理,才能做到整合,来真正发掘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以及与它们之间关联企业之间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才能打通全流程的经营服务的链条。 四是智慧管理。要充分利用数据的挖掘和风险的工具,智能风险海量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依此来判断市场精准的营销,发现价格、评估风险、配置资源。过去银行的经营管理,比较多的依赖于经验和直觉的状况,在这种越来越复杂的环境下的科学管理,就是要对数据的运用。现在对一些数据的运用将来更多的不仅是从下到上发起更多,更多的还是从上到下主动的推送,对业务的前台、营销活动提供各项有用的数据的支持,变被动响应为主动引导。 五是价值创造。最大程度上把信息不对称的需求和供应方撮合起来,转化成实际业务的竞争优势。 刚才我们讲到从传统来看,银行就是我们一个特许经营,实际上最重要的功能银行就是支付中介、融资中介,我们在这个过程功能是转换,把短期资金变长期资金,把分散的资金整合成一个大的资金,进行时间、空间上的转换,我们从中获取收益。 刚才我们说的,一方面是在去中介化,我们刚才做的很多东西就是防范我们被去中介化。我们慢慢通过银行又掌握了这么多的数据,我们要成为一个新的中介,什么中介?就是信息中介。 所有的商业,我前面说的就是基于信息的不对称,根据信息中介你掌握大量有用的信息之后,你就可以匹配这种需求和供应,从中寻找出这种实际的商业需求,这里面也变成一种金融服务的对象,这就是真正信息化银行,不仅单是经营融资、经营支付,我们慢慢变成经营信息。 基于五大特征,商业银行应该从金融服务的本质出发,充分发挥自身资金雄厚、风控完善、信誉度高的优势,紧紧抓住平台、数据、金融三大关键因素,来科学谋划,系统推对信息化银行的建设。 简单讲一下三大平台,我们在做的: 第一,打造具有金融服务特色的电商平台。 把控中商品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重要选择,也是商业银行今后能转型成为金融加信息服务提供商的基础建设。大家可以看到人们的社会交往和消费方式越来越互联网化,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向电商或者半电商转化。商业银行现在被边缘化,被电商企业边缘化,怎么办呢?所以在做一个开放性的综合平台。将来这个平台,未来我们的目的,为了把各个节点,企业和个人得各种信息,交易系统、金融信息、物流信息,以及这些信息派生出来的信息都是在这个平台上,慢慢通过这个平台实现了一个我刚才说的,像集成线路板一样的纵横交错的信息网,通过大数据的处理和数据建模,从中来发掘市场机会。 现在有一些银行都在这么做,当然是比较初步的,像做一些电商平台,像建设银行有善融商务,交行有了交博汇等等,工商银行今年年初推动了“融e购”的电商平台,现在已经有600多万的客户,1300多家的商户,6万多件的商品,累计的交易额已经222亿元了,搞了半年多的时间,远远超过一些知名电商的初期发展速度。 比如年交易额达到100亿,京东用了7年,我们融e购用了204天。注册客户到1000万人的时间,京东7年,一号店网上超市3年,我们用了半年时间500万,今年看看一年用不了肯定超过1000万。 当然也有一些人反映,商业银行缺少做电商的基因,事实也说明,关键你要认清互联网时代的生态环境和市场的发展规律,有一些完全也看到商业银行也有它的独特优势,因为我们的目的不是要做电商平台,靠商品经营盈利的,我们完全不是这个目的,决定了我们跟别人的做法是不一样的。 我们通过搭建平台,实现了商品交易与支付融资等金融功能的无缝结合提高客户的黏性和活跃程度,来拓展信息数据积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更有利的来判断风险,进而我们也能够提供更多的适合市场需求、客户需求的,更有效率和价值的金融服务,能够真正构筑商品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三流合一”的生态的闭环,能够走出一条以融引商、以商促融的电商发展的新路。 第二,让“数据”发出有价值的声音。 一个优秀的银行一定是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和数据解读能力的银行,从数据中来洞察商机、获取价值。 银行所掌握的交易数据和帐户的信息实际上不比互联网少,银行的信息范围更广,历时更长,数据的潜在价值量更大,但是我们如何运用到这些数据,提高数据增值运用能力,开展深层次、多维度的挖掘,这对我们来说要加倍努力的。 在客户关系管理上,要通过准备掌握客户的帐户关系、社会关系和线上线下行为的习惯,洞察客户金融行为、风险偏好和消费模式,来挖掘客户已知或者潜在的金融需求,应该做到比客户更了解客户,比客户更懂得客户需求,这样才能进行精准化的营销和个性化的产品开发,由简单的推销产品向深度经营客户转变。 在支持一线的经营上,通过数据的挖掘,主动的推出信息,告诉基层机构员工要干的工作,进度如何。比如你维护的客户增加了多少,减少了多少,让一线的人员能够及时掌握市场的变化,客户的变动,灵活的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服务营销的能力和市场竞争的能力。这方面总部的后台应该做这个,你每个营销的人员或者市场人员他在前台做,他应该有像iPad一样的机器,里面可以提供他服务客户的所有信息在实时的变化。 上次看到报纸上报道,说美国一个士兵在战场上打仗,他配的一套头盔,有一个讲话的话筒,头盔上有一个像电脑一样的,这个系统会告诉在战场上你的周围几公里,哪里是友军,哪里是敌军,然后敌军大概是什么样的武器、装备,你可以跟你的友军配合作战。或者你周边没有友军,但是你的敌军很多,它可以用这个系统马上对话,可以叫直升飞机来进行空中支援等等。他们说通过这套装备以后,一个士兵的战斗力提升了十倍。这个支持的系统可能在几千公里,也有人说在美国,上万公里之外,他在中东打上这套设备,管理的人可能在万里之上。 我们哪个银行能够做到对我们的客户经理做到这么一套装置,其实道理上可以做到的,你想一个客户经理的能力会提升多少。比如说在风险的管控上,我们通过对客户的资产价格、财务流水、交易对手等动态数据进行全过程的监管风险,解决传统基于静态数据的碎片化、抽样式的风控模式造成引起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现在银行的贷款融资风险还是很大的,其实所有的风险都是基于信息不对称,在客户的面前,实际上银行在信息面前是弱者。基于的信息不对称,我们能不能让它对称,这在于你信息的采集和你的风险,你原有的信息,无论你有财务报表或者你有什么信息,你这些信息不足以反映客户的全面信息,实际上就是你要争夺更多的信息点来加入到这个风险系统,这样才能全面的反映。 有一些风险,过去经常是抽样来进行风险,现在越来越讲大数据,实际上就是全数据风险,因为从单笔来看是正常的业务,抽样风险可能就发现不了问题。如果把它对所有的信息进行全面的风险,可能看到它交易习惯的异常,你就判断这里面可能有风险。 总的来看,信息要更加的多元,我们最近成立了一个运用大数据的方式的信贷监控中心,我们为什么建立这么一个中心,现在几百个人在里面工作。为什么建立这个中心?就是基于我们原来的信息不够,我们商业银行传统的对客户进行风险的信息不足以介入客户的所有信息。当然这里面包括我们比较多的基于财务报表,将来观察它所有的会计信息,它进行交易的所有信息,它的历史交易信息、关连交易信息、关连交易的对手,从他的用电量、纳税额、员工工资数据,可以找到一切的数据放进来进行全面的分析,这样最后形成模型,我们现在归纳提炼出一百多个数据分析模型,通过这些进行提示和预警,推动全行从过去单业务线、单客户、单帐户、单品种的局部化、碎片化的风控模式,加快形成从业务关联、上下游贯通、跨帐目交易的信息流的风控方式的转变,更有效的把控好风险,这也是对我们未来比较大的挑战。 第三,成为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引领者。 尽管商业银行在金融脱媒和网络技术双重挤压下,没有成为21世纪的恐龙,最近我看到报纸上又有人报道,又在说大概银行还会成为恐龙,反正是预言,预言又不付成本,但是对我们来说,面对这些支付、融资、存款、信息等方面带来的这些挑战,我们确实应该增强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一方面要学习互联网企业的长处,特别提开放、融合、分享的互联网精神,另外一方面要认识到互联网金融创新的纷繁撩乱的背后,其金融的本质和功能没有改变,商业银行要牢牢把握这一根本,充分发挥自身金融服务的专长,主动融入互联网金融的生态,努力成为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引领者。 比如在支付产品创新领域上,我们刚才也说了,有一些互联网企业的创新与现有监管还没到有关系,存在监管套利的因素。但是也应该看到,我们银行是不是也存在着对客户体验重视不够的问题。比如我们银行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很多程度要考虑不要给客户造成损失,不要给银行造成损失,这个概念是根深蒂固的,所以我们支付方面往往就不分客户的类型、不分客户金额的大小,讲安全性是有余讲便利性不足。 因而,随着互联网金融给我们带来的挑战,我们也要改变,比如说按“小额讲便利、大额讲安全”的思路开发相关的产品,满足客户日益增多的便利的支付需求。我们最近也推出了便捷支付的产品,叫工银e支付,客户只要通过预留手机短信验证,既可轻松完成付款,它不仅有与第三方支付产品一样的便捷的支付体验,而且有银行间的支付安全保障,推出后迅速成为受客户欢迎的便捷的支付产品之一。投产没有多久,现在2200多万客户使用,我们是有信心的,将来要到上亿级的客户使用这个产品,完全可以跟第三方支付提供同样的产品,这里面对我们也有理念的改变。 在融资产品创新方面,实际上商业银行的优势是十分突出的,就是运用大数据来解决风险的判断问题,在理论上一种思路是可以值得借鉴的,但是实践上还远没成功,它实际上成为实践上、理论上提出的一种思路,但是原因就是数据的碎片化,它不全面,因为你要掌握全面数据太难了,不是一个公司可以掌握全面数据,所以这方面,商业银行在融资方面原来的一套模型,加上我们现在新的用大数据共同管理,我想优势是突出的。我们还有牌照、有资金的优势,而且我们还有经验,有人才,所以我们应该针对客户迅速增长的网络融资的需求,抓住从流程、机制、制度方面对现有的融资产品进行互联网化的改造,实现客户营销的精准化、业务审批的自动化和风险控制的模型化,更多的开发出可以直接在线上办理,全信用的、更契合客户需求的产品。 我们在去年下半年,刚刚开始推出了基于客户真实消费的信用产品,我们叫逸贷,逸贷的概念就是客户在消费的时候,因为我们掌握到物流了,这是真实的物流,无论是具有POS的线下商店,还是线上的逸购,客户的真实消费,也是通过工商掌握物流的,当它真实触发消费的时候,我们就通过预先授信,就有短信给他,就可以完成分期付款。他通过手机简单的操作以后,分期付款就成功。这个产品其实是全信用的,没有抵押、担保,投放市场一年来,累计投放贷款1300亿,余额大概2900亿,很好的促进了居民消费升级。 2006年到现在,我们推出了针对小微企业的网络融资产品网贷通,目前累计向6.5万个客户发放了累计贷款1.4万亿元,成为互联网金融领域规模最大的一款融资产品。 针对投资理财产品创新方面,我们也借鉴了互联网理财的客户门槛低、操作更便捷、产品标准化的理念,对现有的理财产品进行电商化的改造,改善操作和交易的体验,开发针对长尾客户的低购买起点、高流动性的互联网专属便利理财产品,扩大普惠金融服务,更重要的要发挥好银行的专业优势,丰富帐户交易类、贵金属等投资产品,满足客户投资、套利、避险等不同需求, 在服务模式创新方面,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和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和服务获取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个就是加速在线上的转移,尤其是移动支付。像工商银行为例,2013年的时候,我们网商银行的交易笔数增长仅15%,近些年都是50%的平均增长速度,但是去年网上银行交易增长笔数为15%,而手机银行的增速达186%,正在取代PC端,成为线上的主要入口。同时柜面交易量的总体逐步的下降,每天到网点办理业务客户数较2009年下降了25%,1/3客户基本不来银行,全部通过网上,PC或者通过移动来办理他的所有业务,基本不来银行。 但是也应该认识到,物理网点在满足客户,特别是中高端客户个性化和差异化需求方面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银行完善和便利的线下实体网络是区别于互联网企业的最大优势,因此在互联网金融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商业银行要主动适应变化趋势,整体谋划好物理渠道和电子渠道的建设,特别是要加快存量网点的布局优化和业务转型,打造新的网点业态,把银行强大的落地服务和高效的线上服务结合好,加强两这互动互补,构建互联网企业无法媲美的线上线下的一体化服务。 今天跟各位讲这样一点,面对现在汹涌澎湃的互联网金融浪潮,商业银行要站在信息化银行建设的新高度,加快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超越思维定势的局限,打破对常规路径的依赖,树立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和信心,勇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只要商业银行能够因势而变、因需而变,主动作为,就一定能迎来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开辟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的新境界、新气象。谢谢大家! 问答部分: 周永发:互联网发展是一个潮流,想请教董事长,我们的物理网点的发展和互联网发展,我们网点是什么方向?比如我们会增加还是会逐渐减少,还是保持现在的状态? 姜建清:整个的趋势来看,随着人们的生活习惯或者交易习惯的变化,随着互联网这种发展,总的来看这种去现金化会越来越明显,人们越来越少的用现金,越来越用线上的交易方式来完成他的交易,包括金融交易。从这个趋势来看,未来银行的实体网点可能也面对着一种转型,它可能更多的要提供,比如说是一种跟中高端客户,包括金融资讯服务、财务顾问,或者一些特殊的复杂的金融交易,我总觉得是面对这么一个转变。 从现在的柜面的业务量来看,刚才讲了,在最近的2009年到现在,客户户已经下降20%,83%的工商银行的业务笔数已经电子银行化了,就是不到柜台办理了,这个趋势表明了未来商业银行的物理网点和实体网点的结构,虚拟网点电子化业务和实体网点的结构变化恐怕在今后几年也会面对一些思考,要做一些调整。从目前来看正在演变过程当中,并不会马上出现这种变化,但是从长远来看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些变化。 民生银行:您是我们银行业的泰斗级人物,见到您很荣幸,去年我们民生银行搞社区银行,我们现在大概也差不多有几千家了,我们一直在思索社区银行未来得路怎么走,我们想听一听姜董事长的一些建议? 姜建清:挺难评论一个具体的一件事情,因为每个银行有它的一个策略。因为我觉得最重要是实践和检验,因为有不同的思考,确实有不少人的交易行为,因为搞社区银行一定要交易,有不少的交易习惯是喜欢到比较就近的地方去,比如他喜欢在他的社区活动,他喜欢一种物理的活动,就是人要到那里去,可能就是这种社区银行会适应这一个特点。如果他是宅男、宅女对他没有什么意义,他就需要一个PC银行或者手机银行,这两种变化需求都存在。你们要更多的风险,就是到社区银行去服务的人员,跟小区人员、社区人数的变化、年龄结构等,加上风险,加上调整,我相信也会成功。 工商银行:尊敬的姜董事长,我是来自工商银行的,今天看姜董事长说的信息化影响,也就意味着信息技术将来也是我们银行非常重要的属性,但是在这块,工商银行的信息化应该在全国,甚至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但是我有一点想问,在互联网企业,它们的优势也在于它的信息化,包括他们的一些云平台,他们的技术发展包括谷歌、亚马逊,我想问一下工商银行在自主可控,在技术方面如何跟他们进行竞争。 姜建清:我们是殊途同归,我们今天讲到的工商银行的想法,我们要成为从银行信息化到信息化银行,我也想到的,我们过去是经营、融资,实现这方面的转化,我们未来不仅是支付融资中介,我们是信息中介,我们要实现信息的中介,通过信息转化来实现我们的业务,这是一个设想,这个设想是成立的。 我们看几千年来,特别是最近这三五百年到现在银行的出现,过去的金融机构到现在银行出现,银行的功能是在变化的。比如过去兑换或者汇兑是银行的主要功能,慢慢变成支付,融资的出现还是比较后面的,很多都是发债。慢慢变成现在做投行,银行的投行业务很厉害,投行是什么,投行就是信息,这里的信息和那里的信息撮合起来,还没有花钱就赚到钱。 我知道很多的公司都非常关注信息,它们也是通过它们电子业务平台掌握的信息,将来通过这个方面延伸,进入到银行领域,进入到其他的金融领域,他们也在做,各个信息的掌握是各有各的优势和不足。 讲一个人来说,说他个人得金融方面,包括消费,包括投资,大致上包括这两个领域,它消费包括他购买商品或者公用事业的一些支出,它剩下的钱进行投资,无论是保险、理财产品等,这些信息是我们这个行业作为一个天生的中介机构,我们掌握了大量、全面的信息,这是我们的优势。 从一些电商平台来看,他们掌握了一部分的信息,比如像电子商务平台掌握了购买的信息,我也知道现在有一些电子商务平台希望把其它的中介,把其他的劳务,比如打的、交费等都溶在里面,溶在里面它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它的真实性越来越高,大家在这方面都在做竞争。 现在大在大数据方面、在运用好信息资源方面,大家都在开始,现在很难说哪一个做得更好,但是银行确实是具备天生的优势,因为我们的信息是最准确的信息,而且时间的长度很长,我们是具备这方面的优势,所以不要对这方面认为银行跟这个信息没有关系,要改变这个想法,这个信息就是我们的财富,这是明天银行赖以维生的重要财富,就是要把信息经营好。 银行业协会:我有两个问题想问一下,一个是关于现在我们说互联网时代的银行,一个是数据治理问题。我们现在银行是一个巨复杂的系统,我们的数据分散在不同的体系,同时和我们组织性质相关的,这样在手机治理方面,一方面我们数据怎么用,二是数据的隐私保护,这方面整个数据治理工商银行的思路是什么? 工商银行这么大的行,所有我们信息化体系的构建,我们现在都在谈安全可控,就是安全可控和我们前一段时间提出的自主可控,就是在这方面工商银行对于信息技术的可控性方面一些考虑是什么? 姜建清:两个问题都讲的非常专业,首先是信息治理是非常不容易,由于银行的信息化,刚才说了它是一个替代手工阶段,经过长达二三十年的发展,它的部门化、专业化的痕迹是非常明显,不要说银行之间,就是一个银行的内部对信息的标准化差异也很大,所以我们在做信息治理的第一步就在做信息的标准化,就是有一个统一的名称,讲的是一个统一的语言,这么简单的一个化,全国大家都讲普通话,这么简单的一个话,要做到都是非常难,但是我们现在接近到尾声了,把所有的信息都标准化,然后把标准化的名称在各个专业条线上下都是一致的,这样有利于信息的储存和风险。 在信息治理的过程中间,我们要进行一个非常好的信息数据库的框架,我们2000年开始做数据库框架建设,现在我们也建立了信息的统一管理部门、统一的数据库,然后信息的准入各种标准,然后有信息分析的团队,有专门信息数据的分析师,并不是我们这项工作就完成了,我们还在进行中,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几乎像我们这样的,信息化程度比较高的都这样的状况,不要说其它起步晚一点的银行。 我知道人民银行业在做信息标准化的工作,但是这个工作非常之难,当然总归要起步。 像你说的信息安全的事情,是我们要面对的基本挑战,我们的设备、设施首先需要做到安全,有很多的信息安全、信息的应用,保证信息使用,将来不能触犯人们的一些隐私,在信息的应用方面,国家已经非常重视做这个事情,今后也会有信息安全法,用法规来约束,银监会对信息安全专门提出一个时间的要求,我们会按照法律和监管部分的要求去做。 北京农商银行:关于工商银行的电商平台有两个问题: 一个是工商银行对于电商平台未来的发展规划是什么样的?比如今年到明年达到什么规模,在中国电商界能够到什么地位。 二是对于工商银行的电商平台在未来的工商银行战略发展中的定位是什么样的?比如客户带来的存款收益方面是什么定位,给工商银行能够带来多大的贡献? 姜建清:银行的电商平台并不是银行盈利得重要来源,咱们的银行门口有时候比较大,有一个停车场停一个车我们给客户提供这么一个便利,因为我们有一个非常好的电子银行的平台,尽量用这个平台,客户到我们这里也可以做销售,因为我们完全是代理的,我们并不承担他销售方面的风险问题。 从市场方面来看,我们现在不收费,银行又有一些品牌,我们选择都是名店、名商、名品,我们怕外面的一些假货、伪劣商品,我们把控的比较好。发展很快,刚才说的222亿,大概现在是什么?去年的电商第十名大概是37亿,我知道大概100多亿就是前五名(中国电商),因为电商是高度集中的,淘宝和天猫大概有6000多亿,京东有1000多亿,到第五名规模就不大了。工商我们没有很大的理想,前五名我们不是很累的就可以达到这个目标。 我们想搭建这个平台,来更好的为客户提供服务,更重要的我们通过这两端来开办支付和融资业务,使三流的结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真正的全链条在我们的观察下进行,而在这种情况下的融资是最安全的。 我们经常发现融资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前一段老外放在青岛仓库的东西竟然没有了,一个仓库里面的东西到五个地方抵押贷款,是为什么?物流跟资金流分离了,一个物流搞了五个地方的资金流,为什么?它监控不到它,它脱离了银行的视线,我们更重要的在这方面做一个平台,我们想在未来,特别是在银行的风险控制方面能够总结出一些经验。 邮政储蓄:尊敬的姜董事长,您刚才提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工程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