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败不在一分钟-论滑铁卢的一分钟

上传人:回**** 文档编号:124827941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7.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胜败不在一分钟-论滑铁卢的一分钟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胜败不在一分钟-论滑铁卢的一分钟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胜败不在一分钟-论滑铁卢的一分钟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胜负不在一分钟 -评滑铁卢的一分钟的英雄史观【导语】:滑铁卢的一分钟是一片历史特写,其作者斯蒂芬.茨威格是奥地利的出名故事家,传记作家。在仔细阅读文章之后,对文章中作者将“一分钟的命运”系于格鲁希身上,不断批评、贬低其能力和形象,语言有所浮夸,没有从多种角度出发,我将从多种角度来重新结识,理解滑铁卢战役中拿破仑失败的因素,以及这篇文章中所夹带的作者的主观情绪对文章的影响。【 核心词】 指向性、 客观、多角度、滑铁卢、英雄史观【结束语】: 滑铁卢兵败的因素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分析证明,而不应当将历史与命运用英雄史观系于“一分钟”之上,滑铁卢的一分钟对失败的因素描写的太主观,太过片面单薄,有瑕疵。参照资料: 1.滑铁卢的一分钟原文大学语文 2.拿破仑传 3.欧洲通史选章 4.网络资料滑铁卢的一分钟是一片历史特写,其作者斯蒂芬.茨威格是奥地利的出名故事家,传记作家。她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青年时代游历世界各地。1942年在孤寂与抱负的幻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滑铁卢的一分钟是一片历史特写,作者将拿破仑和格鲁希这两个历史人物置身于人类命运及其个人命运的历史重大关头进行塑造,生动的体现出她们的精神世界与性格特性,作者将拿破仑雄狮一般的英雄气概和她的神情焦灼,格鲁希的唯命是从、畏首畏尾和优柔寡断的平庸无能,以及她在失败后的自怨自艾都体现的栩栩如生。但是我在仔细阅读这篇文章之后,对作者的文章的指向性并不十分认同,作家将“一分钟的命运”系于格鲁希身上,主观情绪上不断批评,贬低格鲁希的能力与形象,并在文章中心直接将拿破仑的战败和欧洲历史变化的因素归结于格鲁希元帅的无能和畏首畏尾,优柔寡断。这显然有些太过于感情用事,为了证明我的论点,我将会通过自己阅读的心得与结识对拿破仑历史性兵败提出自己的见解。滑铁卢战役是拿破仑一世同英、俄、普、奥等国构成的第七次反法同盟之间的一次大规模会战,战役发生于18,战场在今天比利时布鲁塞尔南边小村滑铁卢。本来,反法同盟军入侵法国是非正义的,但它打着欧洲各族人民反拿破仑的旗号煽动民族情绪,不久集结上百万大军;法国虽然是防御性的卫国战争,但拿破仑曾奴役过欧洲各国,又不敢放手发动法国人民起来卫国,只征集不到20万人的军队。在这种状况下,拿破仑觉得当时威胁最大的是比利时方面的英普军队,因此在莱茵河、意大利、西班牙方面,只部署了少量兵力扼守。她决定争取积极,在同盟军未会齐之前,击溃英、普联军。186月12日,拿破仑率12万5千人进军比利时,用突击措施切开英、普两军,然后迅速击溃了8万普鲁士军队;接着令格鲁希元帅率3万人尾追普军,自已率主力与威灵顿带领的6万英军决战。18日,拿破仑率主力约6万人达到滑铁卢。双方都明白此时的战局。威灵顿长于防守,她觉得只要拖住、挫败法国的攻打,援军不久便到,就可以赢得胜利。拿破仑觉得,早一天发起攻打,消灭或击溃英军,同盟军队的集结增援就没故意义了。拿破仑作出了对的的判断,以密集队形猛攻英军中央阵地,并突破了阵地,双方伤亡巨大。战斗从上午9时打到下午1时,法军无力扩张战果。再说追击普军的格鲁希并未意识到拿破仑的命运掌握在她手中。她只是遵循命令于6月17日按估计方向追击普军,然而敌人始终没有浮现,连被击溃的普军撤退的踪迹也没有找到。滑铁卢战役合法格鲁希元帅在一户农户用早餐时,她的脚底下微微震动起来,所有的人都悉心细听。从远处传来沉闷的徐徐消失的大炮声,从声音判断,至多只有3个小时的路程,几种军官用印第安人的姿势伏在地上,试图进一步听清方向。从远处传来的沉闷回声仍然不断地隆隆滚来。这是滑铁卢战役开始的声音。格鲁希征求意见,副司令热拉尔急切地说“立即向开炮的方向迈进!”第二个发言的军官补充到:只是要快!所有的人都毫不怀疑,皇帝已经向英军发起了攻打,一次重大的战役已经打响,可是格鲁希却拿不定主意。她习惯于惟命是从,习惯于看到皇帝天才的目光,然后不假思考地服从命令,然而这次让她来独立决断时,她还是拿出了皇帝给她的纸令:追击撤退的普军!热拉尔看到她如此踌躇不决,便激动起来,急冲冲地说:“赶紧向开炮的地方迈进!”这简直不是祈求,好象是当着20位军官下命令,这使格鲁希非常不快。她用严肃和生硬的语调说:“在皇帝撤回成命之前,我决不偏离自己的职责!军官们绝望了,而隆隆的大炮声却在这时不详地沉息下来了。热拉尔作出了最后的努力,她恳求至少能让她带领自己的一师部队和若干骑兵赶到那边的战场上去。格鲁希考虑了一下,然而她只考虑了一秒钟,历史就在她手上变了。她使劲地摇了摇手。她说,把这样一支小部队再分散兵力是不负责任的,她的任务是追击普军,而不是其他。这就样,她回绝了这一违背皇帝命令的行动。军官们都沉默了。在186月18日的上午,在比利时瓦尔姆的一家农舍里,与否决定驰援滑铁卢战场的决定在一分钟左右定下来了。这一历史瞬间的决定不仅决定了格鲁布元帅的命运,更重要的是决定了拿破仑的命运、法国的命运和整个19世纪世界历史的命运。然而,这一决定出自一种迂腐人的嘴巴,这是多么的不幸!下午1点钟,拿破仑的4次攻打虽然被击退下来,但拿破仑看出了英军的空隙,要组织下一次冲击。她用了三分之一的兵力给格鲁希,却毫无音信,她立即给格鲁希写了一封信,命令她不惜一切代价赶紧与自己靠拢,并制止普军向威灵顿的战场集结。不幸的是,直到傍晚,格鲁希还没有到。不断有普鲁士军队增援到战场上,最后浮现的是布吕歇尔元帅带领的普军主力。整整撕杀了一天的拿破仑军队绝望了(一) 有关“格鲁希使战争败北论”的结识。 不少拿破仑传记觉得她是战役败北的最大祸首。但我任为有相称的夸张成分。 如按路德维希的传记,11点半,80门大炮齐轰,战斗开始。这是不对的,80门炮轰击是下午1点。事实上上午打霍高蒙的炮兵仅是第2军师属炮兵加克勒曼军的骑炮,并且第2军属12磅炮被调到东侧加入戴尔隆方向的炮群。因此上午的炮击也就40门炮左右,这些炮没象下午1点时构成一种大炮群,而是以连为单位作增援火力。故格鲁希先听到这种规模的炮击而判断为后卫作战并不能说其糊涂。 再者,虽然1点格鲁希灵机一动,向滑铁卢进军,能起多大用已难说了。普鲁士的比络第4军离战场16公里左右,凌晨4点就出发了。格鲁希下午1点离战场也差不多是这个距离,但已失去了7小时行军时间,到战场仗也早打完了。虽然比洛因雨后路不好,及某些阴差阳错慢了不少,格鲁希也同样难,两条河要过,一种普军骑兵团始终监视其行动。 固然格鲁希判断上及应变能力不佳,但在全局状况掌握有限条件下,不应对其规定过高。尚有就是,战场上的决策是很难的。拿破仑在利尼事实上只是和普鲁士4个军的3个交战,最大的第4军3万6千人将来得及到战场。并且法军基本是在猛打普第1,2军,第3军无大损失。拿破仑这样的高手不会不清晰对手剩余的实力。分兵太少很容易让对手容易吃掉,再从背面对拿破仑前后夹击。 问题是格鲁希的追击不成功,18日晨已被普军甩下了十几公里。这一方面是格奈森诺组织的太好,一支新败之师以如此迅速度调节好,几年前的普军是作不到的。另一方面格鲁希也不敢逼近过急,敌军远比她多,搞不好就会成库尔姆第二,在不清晰滑铁卢将有决战境况下,这种谨慎也可理解。 也许最佳的机会在18日凌晨3点,拿破仑深夜起床确认威灵顿决心决战时。这时告知格鲁希向主力靠拢或不惜冒险迅速进军缠住普军尚来得及。到次日上午再指望这支部队已晚了。 格鲁希是位勇敢坚决的骑兵指挥员。毫无疑问,格鲁希夺取了许多作战的胜利,但在需要独立指挥作战及指挥大型战斗时,格鲁希显然缺少想象力和信心。拿破仑对格鲁希在滑铁卢的失误并没有过度指责,由于她懂得格鲁希的弱点。同步,拿破仑也觉得她未能予以格鲁希以明确具体的批示。(二) 对滑铁卢战败因素的分析1. 战略攻打失误 对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的失败因素,历来众说纷纭。胜利者威灵顿公爵觉得,拿破仑采用战略上的攻打,是其失败的主因,拿破仑应等待联军侵入法国,时日一久必因粮食缺少而自行崩溃。但是在18侵入法国的联军却并没有因粮食缺少而崩溃。拿破仑曾奴役过她国,并且这次面对的对手是欧洲各国的联军,在联军第一批集结65万人,尚有30万军队将在秋天达到,总数有百万之众的状况下,法军仓促之下,仅组织了28.4万人的正规军,力量如此悬殊。拿破仑变防御为攻打,以图各个击破敌军、掌握积极权的筹划是非常杰出的,但究竟成功的也许性较小。2. 军队素质差,指挥员缺少 尽管拿破仑任命名将达武元帅为陆军部长,在2个月内组织了28.4万军队,且部队中也有不少老兵,但整个部队毕竟是仓促组建,缺少训练,枪械、弹药、马匹也十分缺少。部队的高、中级指挥员更是缺少,以至格鲁西这样的平庸之辈也要独当一面。 在滑铁卢的一分钟里,茨威格曾这样描述到:“拿破仑大概也懂得,格鲁希既不是气吞山河的英雄,也不是运筹帷幄的谋士,她只但是是一种诚实可靠,循规蹈矩的人,但她自己的元帅,一半已经在黄泉之下,而其他几位对这种没完没了的风餐露宿的戎马生活十分厌倦,正怏怏不乐的呆在自己的庄园里呢。因此,拿破仑是出于无奈才对这个中庸的男子委以重任的。”足以证明,拿破仑的法军人才局限性,战斗力弱,并且法军在滑铁卢的决战时,攻打被迫采用师纵队,每营成三列横队,每师则形成正面200人,纵深24-27列的庞大方阵,行动笨拙。3. 战斗中没有及时歼灭普军拿破仑筹划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普英军,法军先于滑铁卢决战前两天的6月16日,在里尼击溃布吕歇尔的普军。但因1军团迷路,没有及时赶到战场,6军团又距离过远,调动太迟,致使里尼之战成为击溃战,而不是预想的歼灭战。 拿破仑也没有在16日傍晚组织追击普军,而是在第二天派出格鲁西元帅率3.4万人追击。但为时已晚,格鲁西主线没有找到普军,反而挥霍了大量兵力,却使普军最后与英军会合,参与了滑铁卢的战斗。4.兵力分散,调动不及,法军将领不称职 拿破仑历来主张集中优势兵力。但此役却奇怪的一开始就分散使用兵力。 在里尼之战时,拿破仑在敌情不明的状况下,却派出内伊大军迂回普军右翼,成果内伊突遇英军2万,即放弃迂回围歼普军的任务,被次要敌人牵制,后仅缓慢的派出1军团,也没能达到战场。 在滑铁卢决战时,拿破仑仍未集中所有兵力,而是分出三分之一的兵力,由格鲁西带领去追击去向不明的普军,致使该部脱离战场。a. 内伊元帅尽管在滑铁卢体现了不凡的勇气,但其指挥是不力的。在里尼迂回时,不分主次,与2万英军纠缠,致使8万普军未被歼灭。 b.格鲁西元帅却是墨守成规,其在滑铁卢以3.4万的兵力,由于其之前在接到了拿破仑的命令。因此听到滑铁卢炮声,却以没接到命令为由不回援。其部下4军团司令吉拉尔将军多次力谏,都被其回绝。c. 而作为总参谋长的苏尔特元帅,也是不称职的。第一次担任此职的苏尔特,尽管于18日晨及时的提示了拿破仑调回格鲁西部,也有某些好的建议,但其参谋部的组织却是千疮百孔。法军在里尼、滑铁卢多次不知敌情。在里尼,参谋部竟不知普军右翼远处有。两万英军,在内伊被牵制时,也没有及时命令其以主力投入主战场。而6军团竟因驻地远,调动迟,而未能赶到。在滑铁卢,参谋部既不知普军来援,也不知格鲁西的去向。在滑铁卢战役中,法军体现了极大的勇气,却因种种因素遭到惨败,拿破仑的政治生命、军事生涯就此终结。5.法国对拿破仑重登皇位心生不满 183月31日为反法联军击败,被迫退位,被囚在地中海的厄尔巴岛。被推翻的波旁王朝路易十八在反法联军的刺刀保护下在法国复辟。法国人民尽管对拿破仑有所不满,但更加痛恨波旁王朝的复辟,拿破仑运用这种情绪,于183月潜回法国,3月20日重返巴黎,重登皇位。正在维也纳开分赃会议的欧洲各国君主又拼凑了第七次反法同盟,6月18日在比利时的滑铁卢再败法军,拿破仑第二次退位,被流放在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 由此可见,拿破仑的再次登基的民心局限性,这也是导致她无法得到大量兵力,导致战斗力局限性的因素之一。6.天气条件不利,传令不及时原文中描述:“北方的暴雨下个不断,拿破仑的师团步履艰难地在黑暗中迈进。个个浑身湿透。每个人的靴底上至少有两磅烂泥。没有任何藏身之处,没有人家,没有房屋。连麦秆稻田也都是水淋淋的,无法在上面躺一下。”在看过有关的视频资料后我理解到这恶劣的天气状况下,炮击主线就达不到其原有的力度,炮弹大都陷在泥地里炸不开花。另一方面,天气条件对法军士兵的战斗力也提出了极大地挑战,对其体力和意志力的打击是致命的。 7.对手精明,意志坚强原文中描述“17日,拿破仑带领全军达到四臂村高地前,威灵顿,这个头脑冷静、意志坚强的对手已在高地上筑好工事,严阵以待,而拿破仑的一切部署也从未有像这一天同样的细致周到,她的军令也从未有像这一天那样清晰明白。她不仅反复斟酌了攻打的方案,并且也充足估计到自己面临的多种危险,即布吕歇尔的军队仅仅是被击败,而并未被消灭。这支军队随时也许与威灵顿的军队会合。为了避免这种也许性,她抽调出一部分部队去跟踪追击普鲁士军,以组织她们会合。” 因此,拿破仑的对手不仅兵力雄厚,并且精明,意志坚强。 三作者茨威格的主观情绪视角作怪 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出名故事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年轻时游历世界各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出名的和平主义者,后因孤单和妻子双双自杀。 从茨威格的生平事迹中我们可以大概推测出她的性中“英雄主义”“命运史观”“豪迈的文人性格和敏感的心灵”这些成分较多,使得其在文章写作中介入了某些个人英雄主义的观点,以至于将拿破仑描述为“雄狮般的”并对拿破仑兵败滑铁卢体现出了强烈的惋惜情感。 茨威格笔下的滑铁卢的一分钟布满了英雄史观的情感体现,即唯心主义历史观。它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观点出发,把人的思想、人的主观意志说成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特别是把伟大人物的思想和意志说成是历史的重要决定力量,人类的历史就是这些伟大人物的历史。群众史观,即唯物史观。它从社会存在决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历史一方面是物质生产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发明的历史。 因此茨威格以“英雄史观”对滑铁卢兵败进行描写,并把这“千古之恨”按在格鲁希元帅的名下,是在欠缺说服力。 滑铁卢的兵败因素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分析证明,而茨威格的滑铁卢的一分钟将历史系于一分钟之上,系于格鲁希元帅一分钟的考虑之上,尽管文章流畅,人物描写细致,但究竟最重要的文章指向性太过单薄,缺少说服力,文章有所瑕疵。总结至此,我觉得如果文章是很可观的描述滑铁卢的战败的话,那么,文中把战败的重要责任推到法军将领格鲁希头上,这种结论显然是难以成立的,是主观感情投入到文章写作中的成果,作者之因此将本文命名为“滑铁卢的一分钟”是由于作者主观情绪太盛,从那若有若无的一分钟上下功夫,明显是为了达到文章的情绪效果而没有把战役的胜负和多种方面的因素联系到一起去考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各类标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