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京杭大运河北京段相关信息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24750638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介绍京杭大运河北京段相关信息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介绍京杭大运河北京段相关信息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介绍京杭大运河北京段相关信息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介绍京杭大运河北京段相关信息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一项堪与长城并称的宏伟工程,也是世界 上修建最早、里程最长、工程量最大的运河之一。京杭大运河北京段 有是怎样的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京杭大运河北京段相关信息,欢 迎大家一起来分享!京杭大运河北京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春秋至清代运河古 建筑。京杭大运河从北京起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至浙江杭州。 全长1794公里,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有很高的航运、灌溉、排涝价值,为历代糟运要道,对我国南北经济 文化交流曾起重大作用。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工程,是中国古代文明重要标志。通州运河城市段作为京杭古运河的 终点和新北京城市发展重地,其景观设计直接影响城市区域发 展,"大景观"的理念在此项目中得到实践和体现,景观设 计师通过运河两岸滨水空间的景观规划与设计直接参与主导了城市 的区域规划设计,并运用了尊重地方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的设计手 法。京杭大运河的保护与“申遗”工作绝不是某个地方和部门的事。 政协委员们建议,应从战略高度,立即启动对京杭大运河的抢救性保 护工作,成立由相关部委、有关专家、沿岸政府参加并鼎力支持的研 究机构,摸清大运河“家底”尽快制定大运河整体保护规划,并在 适当时候申报世界遗产项目。京杭大运河北京段的历史意义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 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 发展于唐宋,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五大水系、纵贯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大 运河为我国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 献,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作用。京杭大运河显示了我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卓 越成就,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 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凝聚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 社会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大运河与长城同是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象 征。保护好京杭大运河,对于传承人类文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 有极其重大的意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运河的传统运输功能已经改变,河道、 沿河风貌和人民生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前又面临着城市现代化、 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严重挑战。如果再不加强保护,大运河的历史文化 遗存、风光景物和自然生态环境就会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坏,真实性和 完整性就会不复存在,这将是中华民族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对大运 河进行抢救性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到了紧要关头。京杭大运河北京段上的历史遗迹京杭大运河已于2014年公布为 世界文化遗产,它在北京的一段通称为通惠河,今年恰逢郭守敬开凿 京杭大运河“最后一公里”通惠河750周年。据元史记载,通 惠河正式批准开工日期是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忽必烈命令“丞 相以下皆亲操畚锸倡工”仿效汉武帝塞瓠子决河的仪式,参加通惠 河开凿的共有两万多人。因工程浩大,“通惠河道所都事”全权由“咸 待公(郭守敬)指授而后行事”。通惠河工程经一年施工,于至元三十 年(1293年)秋天竣工,漕船可直接驶入城内的积水潭,实现了京杭 运河的全线通航。郭守敬在长约80公里的通惠河河道上,共建有11 处24座桥闸,使漕运船舶逆流而上,为都城输送了粮食物资,也留 下了很多乡愁轶事和历史遗迹… …郭守敬巧引“十泉水”元史记载通惠河“自昌平县白浮村开导神山泉”京杭大运河“北京段”通称为通惠河,元史记载,总长一百 六十四里一百零四步。“自昌平县白浮村开导神山泉,西南转,循山 麓,与一亩泉、榆河、玉泉诸水合,自西水门入都,经积水潭为停渊, 南出文明门,东过通州至高丽庄入白河。”这条河由十泉、二湖、五 河段组成。十泉是上游的十处水源,二湖是瓮山泊今颐和园昆明湖) 和积水潭又名海子),五河段是瓮山泊以上的白浮堰渠、瓮山泊至紫 竹院的长河、紫竹院至积水潭的高梁河、城中的玉河和大通桥至通州 李二寺进入北运河白河)的通惠河。提到通惠河,一定要说郭守敬,他是京杭大运河“最后一公里” 的设计师和开创者。郭守敬于1231年出生于顺德府邢台县今河北 邢台市邢台县),他师从元大都规划者刘秉忠,精通天文、历算和水 利工程,曾被忽必烈任命为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 侯仁之教授称他是“天文历算及水利工程一代宗师”元世祖至元九 年(1272年)元大都建成后,面临着调运南方粮食物资入都的大量需 求,循运河北上运输是最便捷经济的通道,而源头供水则是必须解决 的关键。之前虽然尝试过从永定河引水的金河和由温榆河引水筑坝 的坝河调水入都,但都不能保证上源供水需求。郭守敬经过20年的 反复勘察测量,终于确定了由白浮泉为引水起点,修筑堰渠,中间截 取十大泉流注入瓮山泊为运河补水的方案。白浮泉在今昌平以北白浮村的龙山下,又名神山泉。为了截取泉 水,堰渠先反向由东而西,再折而南下,最后截取了玉泉之水注入瓮 山泊,共长约32公里,地形高差仅7米余,必须借助精准的测量技 术才能保证渠水通畅。但是这条堰渠在明代即已湮毁干涸。于是,当 地人在泉水源头修筑了一处纪念地,有九个并列石刻龙首中喷水入 池,号称“九龙喷玉”又在对面龙山上建了一座龙王庙,但后来也 都荒芜。直至1989年,北京市第一商业局投资对这里进行环境治理, 以九龙池为核心建成一座园林景观。九龙池上建仿元式碑亭,中立历 史地理学家侯仁之教授撰写的白浮泉遗址整修记石碑,给运河之 源留下了真实的记忆。虽然通惠河是郭守敬的业绩,可是在元史中却把功劳记在一 个名叫高源的高官名下。因为他的官位是“都水监”(水利部长),而 郭守敬只是他的副手“少监”好在历史是由后人写的,如今在什刹 海西海北岸的汇通祠建有郭守敬纪念馆,可以通过大量历史资料看到 郭守敬的巨大贡献。清乾隆时期瓮山泊更名为昆明湖慈禧太后在高梁河岸边建起西洋楼“畅观楼”瓮山泊成为运河的补水源头后,在清乾隆时进行了整修,兴建了 万寿山清漪园,瓮山泊更名为昆明湖。接着于湖东筑坝,在绣漪桥下 设闸控制水量。由此引水向东,其中至紫竹院的一段后来称为长河, 在其下游建造广源上、下闸,形成了一处调节水流的湖泊。临河有万 寿寺,旁为行宫,前设码头。明代在湖泊周边已有一些寺庙酒肆茶楼, 乾隆时从长河引水建造了一处仿苏州水乡式样的“苏州街”;又改造 了明代古刹“紫竹院”在其西侧建了一座行宫,苏州街、紫竹院、 万寿寺成了皇家游览胜地,长河成了皇帝独享的游览河。紫竹院往东 通称高梁河,利用蜿蜒曲折的河道,建了一座皇家御园,名“乐善园” 慈禧太后循河游览,在主河道边建造了一座名为“畅观楼”的西洋楼。 1906年乐善园改为“农事试验场”后来叫万牲园,就是今天的北京 动物园,园内房屋全部仿洋,大门砖雕更是精美别致,成为京师一景。 而当年皇家专用的游览河高梁河,今天仍是一条可以行船的游览河。积水潭的繁华与玉河的耻辱大都赋称积水潭“百廛悬旌,万货别区”通惠河修成后,南方粮食、货物源源进入大都,货船都停泊在积 水潭码头,一时百舸云集,在其南岸专门辟出一个丰储坊为仓储之地。 沿岸开设了许多酒肆、茶楼、勾栏(剧场)、妓寮,灯红酒绿,彻夜笙 歌。元代黄文仲曾写过大都赋形容当时元大都商业之盛:“华区 锦市,聚四海之珍异,歌棚舞榭,造九州之秾芬”;与黄文仲同时代 的李洧孙也作大都赋称:“凿会通之河,百廛悬旌,万货别区” 在兴盛的商业中,大都又出现了蜚声全国、流芳百代的戏曲名家,关 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和王实甫的西厢记等名 剧都产生在大都。表演艺术家珠帘秀、顺时秀、忠都秀等不仅在大都 演出名剧,还组班赴外地演出,在山西洪洞县元代水神庙中就留下了 幅横额为“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的壁画。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军攻入大都,拆平了元宫,缩入了北 城。从此运河不再入城,积水潭北部一片水域被隔至城外,成为一潭 死水(即后世的太平湖)明正统三年(1438年),在后来的东便门外修 建了大通桥,成为漕运终点,城内河道闸桥淤塞废弃,近年经过考古 发掘,才使得个别河段重见天日。海子的大部分水分流进入皇宫西苑 三海,所余湖面被分隔成积水潭、什刹海前海和后海三部分。河渠虽 泯,但什刹海周边依旧延续了昔日风光。明代以来,沿湖兴建了不少 寺庙和酒肆茶楼,延续至今天仍是餐饮人流麇集之地,环境拥挤不堪, 以致不得不进行疏解整治。应该铭记的是,京城“运河”还曾经历过一场巨大的国耻。1900 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次年与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 约”条约规定以玉河故道为纵轴,东江米巷为横轴,划出一块外国 人占据的禁地,名“使馆区”这条玉河开始被外国人称为“玉石运 河”Jade Canal),沿岸建造了英国、日本、意大利使馆,两侧街道 命名为“运河街” (Canal Street)但只是一条终年干涸的污水沟。 后来禁地开放,改名为“御河桥”街,上世纪50年代填平改为绿地, 街道命名为“正义路”发生在这段运河上的八里桥之战也是应该永远铭记的一段历史。运河从东便门外大通桥至通州李二寺进入北运河,清代仍能通航,在 通州城以西八里,跨河建有三券石桥永通桥,俗名八里庄桥。I860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自大沽登陆直逼京师,在经过 张家湾血战后,侵略军进至通州。这时驻防的是蒙古亲王僧格林沁率 领的蒙古骑兵,人数远不敌侵略军。仓促间又从京城和圆明园驻军中 招募了五千八旗步兵。这些士兵只有少数落后的火炮和火绳抬枪,多 数还是冷兵器。9月21日清晨两军开战,战至中午异常激烈。战斗 中三位主帅两逃一伤,五千士兵在八里桥拼死抵抗,直至全部战死。 五千壮士没有留下姓名,至今骸骨不知何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