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心理学答案

上传人:枕*** 文档编号:124587749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育心理学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学教育心理学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学教育心理学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中学类)试卷姓名: 得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测量和测验是对学习及其成果的 ( A )A客观描述 B主观判断C评价过程 D预测过程2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窗及教学信息的互相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是 ( B )A联想过程 B学习过程C评价过程 D预测过程3对客观事物作出判断时,常常运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是 ( C )A场依存 B内在型C场独立 D冲动型4自我效能感概念最早提出者是 ( B )A阿特金森 B班杜拉C奥苏伯尔 D维纳5按福勒和布朗的观点,把大量时间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的新教师处在教师成长的 ( D )A关注情境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C关注待遇阶段 D关注生存阶段6世界上最出名的智力量表是 ( B )A维克斯勒智力量表 B斯坦福-比纳量表C小朋友智力量表 D成人智力量表7小朋友因有改正错误的行为体现,家长便撤销惩罚,取消了限制小朋友看电视的禁令,这种能增长反映概率的刺激是 ( C )A正强化 B正弱化C负强化 D负弱化8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这体现了心理发展的 ( A )A定向性 B不平衡性 C构造性 D差别性9实行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在于 ( B )A熟悉教材 B创设问题情境C理解学生 D激发学习动机10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最高档的需要是 ( C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C自我实现需要 D归属与爱的需要11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构造中原有观念的一部分,并使之互相联系,这种学习称作 ( D )A上位学习 B感性学习C命题学习 D下位学习12受m(a+b)=ma+mb的影响而得到la(a+b)=lga+lgb,这是一种( B )A正迁移 B负迁移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13对学生课题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是 ( C )A教学媒体 B学习情境C课堂纪律 D师生关系14最早采用无意义音节作为实验材料,对记忆进行系统研究并提出出名的“遗忘曲线”的心理学家是 ( D )A奥苏伯尔 B班杜拉C阿特金森 D艾宾浩斯15测验时跳过某个难题,先做简朴的题目,属于 ( C )A组织方略 B监视方略C调节方略 D精细加工方略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6联结学习理论觉得,一切学习都是通过 条件作用 ,在刺激S与反映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17教学内容一般体现为课程、 教学大纲 和教材,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效传递的重要信息。18埃里克森觉得,小朋友人格的发展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均有一种生理学的成熟和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盼望 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19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 心理自我 的过程。20知识是头脑中对客观事物的特性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 主观表征 。 21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大概为 72 个组块。22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是指 学习需要 。23我们平时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 迁移 。24发散思维是发明思维的核心,其重要特性有流畅性、变通性和 独创性 。25组织方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 知识构造 的学习方略。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26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窗以及教学信息的互相作用获得知识、技能、态度的过程。 27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边事物关系的意识。,涉及自我结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28心理健康: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体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练好的社会适应,可以有效的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29态度: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映倾向性。30问题行为:是指不遵守公认的正常小朋友行为规范和道德原则,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31.简述操作技能的培养规定。(1)精确地示范与解说。精确的示范与解说有助于学习者不断地调节头脑中的动作表象,形成精确的定向映像.进而在实际操作活动中可以调节动作的执行。(2)必要而合适的练习。练习是形成多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核心环节,通过应用不同形式练习.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技能。(3)充足而有效的反馈。一般来讲,反馈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的感觉系统提供的感觉反馈;二是外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予以的反馈,有时也称成果知识。(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动觉是复杂的内部运动知觉。它反映的重要是身体运动时的多种肌肉活动的特性。有必要进行专门的动觉训练,以提高其稳定性和清晰性。充足发挥动觉在技能学习中的作用。32.简述布鲁纳的认知-构造学习论的基本观点。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积极地形成认知构造学习涉及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教学观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构造掌握学科基本构造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构造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33.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问题的特性。已有的知识经验。定势与功能固着。除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性、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34. 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性。 (1)持续性与阶段性。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当某些代表新特性的量累积到一定限度时,就会取代旧特性而处在优势的主导地位,体现为阶段性的间断现象。但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阶段的基本上发生的,并且又萌发着下一阶段的新质,体现出心理发展的持续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与顺序性。例如,感知一运动一情绪一动机一社会能力一抽象思维。尽管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别,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 (3)不平衡性。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达到的时间和最后达到的高度而体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一方面体现出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讫时间与达到到熟时期上的不同进程;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步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4)差别性。任何一种正常学生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某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的速度、最后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又往往是千差万别的。35.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观摩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微格教学;进行专门训练;反思教学经验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36.结合中学教育教学实际,试述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略。创设问题情境,实行启发式教学。实行启发式教学,核心在于创设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根据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中档难度的学习情境才是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创设规定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构造,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规定教师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构造状态,把握学生的近来发展区。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中档限度的学习动机最有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过高与过低的学习动机都对学习效果不利;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有关:任务较容易,动机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档,动机最佳激起水平适中;任务越难,动机最佳激起水平越低。因此,学生在学习较容易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应当让学生紧张点,这样有助于其学习效果;学生面对学习内容有困难时,教师则应尽量发明宽松的心理氛围,缓和其紧张情绪,让其集中精力于学习内容与学习过程。充足运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来自学习成果的反馈对学习效果具有明显的影响。其中,表扬与奖励比批评和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由于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而后者则起到相反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尽量多予以学生表扬而非批评。尽管如此,对学生的奖励过多或使用不当也会产生悲观作用,如滥用外部奖励也许会破坏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状况进行奖励,促使学生由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换,使其对信息任务自身产生爱好。对的指引成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归因理论的研究表白,学生对学习成果的归因,不仅解释了以往学习成果产生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对后来的学习行为会产生影响。不同的归因方式对学生此后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不同,因此可以通过变化学生的归因方式来变化其此后的行为。在学生完毕某一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引学生进行成败归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因素;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优劣差别,从有助于此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哪怕这时的归因并不真实。一般而言,无论对优等生还是后进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由于归因于努力,可以使优等生不至于过度自傲,能继续努力,以便此后能继续成功;使后进生不至于过度自卑,也能进一步努力学习,以争取此后的成功。37.结合教学实例,谈谈提高知识直观效果的重要措施。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性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结识的加工过程。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实物直观虽然真切,但是难以突出本质要素和核心特性;而模象直观虽然与实际事物之间有一定距离,却有助于突出本质要素和核心特性。因此,一般而言,模象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但是,这只限于知识的初级学习阶段。当学习有了一定基本后,由简化的情境进入实际的复杂情境,即更多地运用实物直观,自然是必要的。(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为了增强直观的效果,不仅要注意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的合理选用,并且必须加强词与形象的结合。在形象的直观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应提供明确的观测目的,提出确切的观测指引,提示合理的观测程序。另一方面,形象的直观成果应以确切的词加以表述,以检查直观效果并使对象的各构成要素进行分化。再次,应根据教学任务,选择合理的词与形象的结合方式。(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要想在直观过程中获得有关的知识,一方面必须注意和观测直观对象。而要想有效地观测直观对象,必须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强度律指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的直观对象(实物、模象或言语)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干为学习者清晰地感知。差别律指对象和背景的差别越大,对象从背景中辨别开来越容易。活动律指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容易感知。组合律指空间上接近、时间上持续、形状上相似、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种整体为人们所清晰地感知。(4)培养学生的观测能力在直观过程中,教师通过对一定直观教材的操纵,其效果如何,重要取决于学生的观测能力。因此,为了更好地完毕教学任务,必须认真组织和培养学生的观测能力。(5)让学生充足参与直观过程知识归根究竟要通过学生头脑的加工改造才干掌握,因此在直观过程中,应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在也许的状况下,应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变化“教师演,学生看”的悲观被动的直观方式。38.结合中学教育教学实际,试述培养学生良好态度和品德的措施。教师可以综合应用某些措施来协助学生形成或变化态度和品德。常用而有效的措施有说服、楷模示范、价值辨析及群体商定与奖惩等。 有效的说服。教师在说服的过程中,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变化学生的态度。教师的说服不仅要以理服为,还要以情动人。树立良好的楷模。态度与品德作为社会学习的一项内容,也可以通过观测、模仿楷模的行为而习得。运用群体商定。研究发现,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使成员承当责任。价值辨析。人的价值观开始时不能被个体苏醒意识到,必须通过一步步地辨别和分析,才干形成清晰的价值观念并指引自己的道德行动。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运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鼓励她们努力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根据自己的价值观行事。予以恰当的奖励与惩罚。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的调控手段,不仅影响着认知、技能或方略的学习,并且对个体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