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上传人:枕*** 文档编号:124333527 上传时间:2022-07-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樊瑞涛 投稿 年第期 本文字数:14324 小 中 大 近年来,国内农村大部分地区都根据国务院有关基本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对部分中小学布局进行调节,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办寄宿制学校。越来越多寄宿制小学的浮现成为农村基本教育的一种明显特点。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学生,大多来自并校前规模较小的学校,课余的平常生活都由父母照顾,而学校合并之后,随着寄宿学生的增长,学校平常管理更加严格,而学生年龄都比较小,过早的离开家庭独自生活,对学校集体生活的不适应,必然对其心理带来一定影响,更加需要学校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教育。一、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1、低龄寄宿导致孩子心灵的情感贫乏像某些人所盼望的,也许在全日制寄宿学校就读的孩子独立能力有所增强,可这种独立能力的增强往往是以牺牲孩子身心健康和感情为代价的。对于孩子的成长过程来说,父母的关怀与情感的交流及安慰是她们最需要的,对父母长辈的依赖是必然的,正是这种依赖,才干随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可如果过早地隔断了孩子与父母的交流,过早地割断了孩子与父母的情感,孩子在情感方面的空间成为空白,易导致孩子成为没有责任感、没有价值观、没有同情心、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灵上的情感极其贫乏的“孤儿”。2、家长监管的远离导致孩子行为习惯浮现偏差寄宿的求学方式使孩子远离家长的监管,自我约束力和控制力较差,攀比和摹仿的心理较强,易浮现乱花钱、说脏话、卫生习惯较差、盗窃等行为。而随着小朋友少年年龄的增长,同辈群体的作用日渐重要,同龄群体对其价值观,行为产生影响。没有家长的指引和管理,坏的行为习惯养成了,她们的社会化也就浮现了偏差。3、对学校环境不适应引起的负面心理反映孩子无论从家庭进入小学,还是小学进入初中、高中,其学习无论从时间上还是措施上都是一种很大的转变,她们的人际交往范畴和方式都在发生变化,如果在短期内不能不久适应,就会浮现环境适应障碍,有的变为烦躁、不安,有的变为抑郁、喜怒无常;有的学生体现则以行为变化为重要特性,原先活泼好动的变为沉默寡言、孤僻、不合群等;有的不习惯新任教师的授课方式和寄宿制学校的规章制度,不习惯学校的饮食;有的学生觉得其她同窗都比自己强,对自己的能力水平失去信心,不能正视新的竞争和分化,产生失落感等一系列悲观情绪反映。4、寄宿制学校更为紧张的学习、考试带来的心理压力在目前“应试教育”的教育体制下,学生的考试成绩不仅仅引起学生的注重,更引起教师、家长、亲友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社会人才竞争日趋剧烈,学校、家庭、社会等过度看重升学,因而导致一部分学生心理承当过重,产生考试焦急,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而这一点对寄宿制学生而言危害性更大,由于寄宿制学生绝大部分时间与学校学习、考试等打交道,缺少家庭的缓和渠道,缺少修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寄宿制学生与其她学生相比,求胜心更切,压力更大,心理更敏感脆弱。二、对策分析从分析来看,寄宿制小学生产生和形成不良心理的诱因十分复杂,有先天的,但重要是后天形成的,有客观的,但更多的是主观形成的。因此,寄宿制小学生浮现心理问题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加强教育,提高结识,增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1、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心育师资队伍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标志,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班级管理人格化、科学化的重要标志。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心理健全、发展全面的新一代,是时代对每个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规定。师资队伍建设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心育队伍是增进学校的心理教育的基本,我们可通过专家培训和校内自我培训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讲座与自学相结合等多种渠道、多种方式不断增强教师的心育意识和开展心理教育的自觉性,初步形成以班主任为核心,以宿舍生活指引教师、各科任教师为主题的心育师资队伍。2、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由于多种主观因素,农村学生很难向教师自由地体现自己的思想。这就规定每一位科任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常常进一步班级,运用合适的机会和场合,让学生自由地体现思想情感,从中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可通过书面的形式,使某些较内向的学生或有“难言之隐”的学生向教师交流思想,教师则应当做好保密工作,并针对不同性格,辨别具体状况,选用合适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个别协助。此外,与学生谈心,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有效措施之一。通过个别谈心,可以发现某些同窗的不健康心理,再“对症下药”,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协助她们克服缺陷,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作为教师,应时刻牢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尽管角色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当在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民主治班,平等看待每一位学生。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常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这些学生只有被别人接受,才干接受自己,如果教师不尊重她,她也觉不到自尊,对这部分学生要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尽量不要当中批评。只有从尊重出发,学生才干敞开心扉,心理教育措施才干奏效。3、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1)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是学校心育的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着熏陶作用。因此,校园的一草一木,每一幢楼房,每一面墙壁,每个角落都应给人以美的感受,如给每幢楼起名,设立文化长廊、英语角,张贴家乡名人画像等,使学生从中得到教育与心灵的净化。良好的校园、班风建设,特别能使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到改善和提高。(2)发明宽松的班级环境,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除了常规教育之外,还要注旨在耳濡目染中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这重要有赖于学生所处班级心理环境的状况。营造班级心理环境,班主任是核心人物。一方面,在教学实践和平常生活中,班主任要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保持积极向上、平和开朗的心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另一方面,班主任要爱心治班,真正关怀每一位学生,真诚地与她们交往。第三,要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趣味活动,让小学生们有互相交流的机会,有体现自己的机会,有得到承认的机会。(3)在平常生活与学科教学中渗入心理教育。各科教师与学生接触频繁,因此,学科教学应成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主阵地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教材,结合学科特点,故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协助学生提高学科学习中的认知、情意和行动技能:重要有:通过学习心理指引,培养学生的学习爱好,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措施。通过人际关系指引,使学生学会解决人际交往中的冲突、合伙与竞争,学会互相尊重、互相支持等交往原则。通过耐挫能力的培养,协助学生克服成长中的困难、解除烦恼。通过自我心理修养指引,协助学生科学结识自我,在自身发展变化中能较好地悦纳自己,增强自信心。(4)开设专项知识讲座,加强心理引导。由学校派专人或到校外聘任专家为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专项、专班讲座,开展心理征询,交给她们缓和和消除不良心理的具体措施。三、结语农村小学生低龄寄宿,不仅仅是学术问题,并且是很重要的现实问题,教育的公平是最大的公平,人的和谐成就社会的和谐。寄宿制中小学学生作为特殊的学生群体, 其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倍受注重,这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对寄宿制中小学学生的行为和心理进行及时的把握和引导, 才干使她们在健康的道路上茁壮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