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第2单元教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23899960 上传时间:2022-07-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MS第2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MS第2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MS第2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MS备课方式:图文结构式()学 校: 授课人:。学科:数学(四年级、上册)课题:认识公顷 日期;2014.10.8 教学环节复习导入(6分钟)探究新知(17分钟)巩固练习(14分钟)小结(3分钟)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体会 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使学生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认识公顷的含义,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课课时形态:标准课型:要素组合 学习方式:5J5F内容提要1、 复习2、 创设情境,引入3、 揭示课题1、认识1公顷的含义。2、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3、尝试单位换算。1、完成做一做。2、指导完成练习六1、2、3、4题。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又有了哪些新的收获?说给大家听听。策略&方法1.1复习已学过的面积单位。1.2提问:学校的占地面积有多大?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想+讲)2.1欣赏一组图片,引入(先后呈现南京明孝陵、北京中华世纪坛、台湾日月潭等画面以及相应的文字说明。)自己读一读,这些文字中都使用了什么面积单位?引入3.1揭示课题。(看+想+讲)1.1 猜一猜,1公顷有多大?(说)1.2 1公顷有多少平方米呢?算一算,再与同桌交流。(想+讲)2.1把学生带到操场,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大约是100平方米的正方形。(做)2.2把学生带到另一块已知面积的地方,让学生观察并推算大约多少个是1公顷。(看+说)3.1计算这块平行四边形菜地的面积,用计算器算一算。(做)3.2根据学生汇报板书。1.1指导完成“做一做”第1题独立完成计算,再比较有没有1公顷。分小组合作测量长和宽,并计算出面积,再推算2.1计算,推算 (讲+想+做)2.2指导完成练习六第2、3题怎样把平方米换算成公顷?怎样把公顷换算成平方米呢?2.3指导完成练习六第4题追问:多少个这样的游泳池面积是1公顷。(想+讲+听+做) 1-1提问质疑个别回答。(讲+听)2-1 师小结(听)总评MS备课方式:图文结构式()学 校: 授课人:。学科:数学(四年级、上册)课题:认识平方千米日期;2014.10.9 教学环节复习导入(5分钟)探究新知(18分钟)巩固练习(14分钟)小结(3分钟)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认识1平方千米的实际含义.知道平方千米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认识平方千米的含义,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课时形态:标准课课型:要素组合 学习方式:5J5F内容提要1、 复习2、 创设情境3、 引入1、认识1平方千米的含义2、体会1平方千米的含义3、尝试单位换算 1、指导完成练习六5、6、7、8题1. 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者有疑惑的地方?提问质疑。策略&方法1.1用合适的面积单位填空。(想+讲)2.1欣赏并读一读图中的说明文字(看+读+想)3.1引入: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公顷这个面积单位,知道了公顷一般表示较大的面积,那么还有没有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呢?说说看。(想+说)板书课题。(看)1.1师:四川九寨沟、三峡水库、杭州西湖这些旅游景点有同学去过吗?面积大吗?(想+听+说)1.2认识我们国家领土总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听)2.1请大家猜一猜:1平方千米可能是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想+说)2.2想象一下1平方千米有多大?(想+说)3.1小组中算一算并交流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平方米呢?又等于多少公顷呢?(想+听+说)1.1读题、理解题意,学生独立算出(读+想+做)1.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想+做)1.3指名说说是怎样换算的?(想)1.4在小组中交流换算方法(听+说)1.5展示作业,集体评价纠错(看+听+说) 1-1提问质疑个别回答。(讲+听)2-1 师小结(听)总评MS备课方式:图文结构式()学 校: 授课人:。学科:数学(四年级、上册)课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例1日期;2014. 教学环节复习导入(5分钟)探究新知(22分钟)巩固练习(10分钟)小结(3分钟)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教学重点 : 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课时形态:标准课课型:要素组合 学习方式:5J5F内容提要1、 创设情境2、 引入1、 小组交流:怎样计算2、 小组汇报3、 小结 1、指导完成做一做。1.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者有疑惑的地方?提问质疑。策略&方法1.1说说你见过的交通工具。(听+说)1.2课件出示火车从某城市到达北京。(看)2.1出示例1题目,你获得了什么信息?(想+看+说)2.2读题列式,观察题目有什么不同?说一说(读+看+说)2.3引入,板书课题,读课题。(听+看+读)1.1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听+说)1.2小组交流讨论,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听+说+讲+想+做)2.1小组汇报,比较所汇报的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说)2.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方法是怎样的?(想)3.1师生归纳总结计算方法。(想+听+说)1.1独立完成1.2集体订正 1-1提问质疑个别回答。(讲+听)2-1 师小结(听)总评MS备课方式:图文结构式()学 校: 授课人:。学科:数学(四年级、上册)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例2 日期;2014. 教学环节复习导入(5分钟)探究新知(20分钟)巩固练习(12分钟)小结(3分钟)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课时形态:标准课课型:要素组合 学习方式:5J5F内容提要1、 口算2、 笔算3、引入 1、 出示题目,观察。2、 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3、 小组反馈汇报。1、 说说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2、 巩固练习。1. 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者有疑惑的地方?提问质疑。策略&方法1.1独立口算。(做)2.1在练习本中笔算。(做)2.2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说)3.1师: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听)3.2板书课题:笔算乘法(看)1.1出示(1)16030= (2)10630= 这是两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看+说)1.2板书课题补充;因数中间 或末尾有0的乘法。2.1小组讨论交流: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怎么计算出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自己试一试.(听+说+讲+想+做)3.1学生反馈时讨论:竖式的简便写法。3.2师生归纳计算方法。(听+说)1.1说说笔算方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听+说)2.1独立完成书后第48页做一做。(想+做)2.2独立完成练习八的3、4、7题。(想+做) 1-1提问质疑个别回答。(讲+听)2-1 师小结(听)总评学 校: 授课人:学科:数学(四年级、上册)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例3日期;2014. 教学环节复习导入(5分钟)探究新知1(16分钟)探究新知2(10分钟)练习、小结(9分钟)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课时形态:标准课课型:要素组合 学习方式:5J5F内容提要1、 复习2、 引入 1、小组合作讨论:研究问题,概括规律(研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它们的积如何变化的规律)2、归纳、验证规律 1、小组合作讨论:研究问题,概括规律(研究“两数相乘,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积变化的规律”。)2、概括规律1、练习2、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者有疑惑的地方?提问质疑。策略&方法1.1复习计算:62= 8125= 620= 24125= 6200= 72125=想一想:发现了什么?(想+听+说)2.1引入: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它们的积也变化了,它们是怎样变化的?有什么规律呢?(想)2.板书课题:积的变化规律1.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怎么变化?(想)1.2根据刚才所做题目,小组合作探究规律。(听+说+讲+想+做)2.1归纳规律: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也要乘几。(听+说)2.2验证规律: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想+做)2648= 1712=2624= 1724=2612= 1736=1.1完成下列计算:1824= (182)(242)=(182)(242)=10545(1055)(455)=(1053)(453)=1.2小组讨论:说说你的发现?2.1概括规律: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几,它们的乘积不变。(听+说+想+做) 1.1巩固练习:书上51页的“做一做”,独立完成。(想+做)1.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56平方厘米,如果长缩小到原来的 ,宽扩大到原来的4倍,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它的边长是多少?(想+听+说)2.1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师小结(听+说)2.2提出质疑。(听+说)总评MS备课方式:图文结构式()学 校: 授课人:学科:数学(四年级、上册)课题: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例4)日期;2014. 教学环节复习导入(5分钟)探究新知(18分钟)巩固练习(14分钟)小结(3分钟)教学目标:1、知道“单价、数量、总价”的实际含义; 2、掌握“单价数量=总价”,并推出求单价与数量的另两个数量关系式。3、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萌发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并运用这组关系式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教学重点:发现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这个数量关系式,并运用这个数量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课时形态:标准课课型:要素组合 学习方式:5J5F内容提要1、 创设情境2、 谈话引入1、 认识单价、数量、总价2、 小组合作探究: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3、 汇报,归纳。1、 完成52页做一做。2、 课本55页第8题。1. 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者有疑惑的地方?提问质疑。策略&方法1.1创设情境:课件出现买东西。(看)1.2说说你想买什么?(说)2.1谈话:同学们,我们买东西时,作为一名消费者,为保护自己的消费利益,在购物时我们应当了解哪些信息呀?学生自由交流。(听+说+想)2.2引入: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价格”方面的内容。(听)1.1出示康明小学买投影仪发票,观察:你能从这张发票中看出康明小学的购物情况吗?(看+说)1.2认识理解“单价、数量、总价。”(听+想)2.1根据发票,小组合作探究,这三个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听+说+想+做)2.2汇报交流:单价数量=总价3.1师生归纳。(听+说)1.1举例说明什么是单价、数量和总价。(听+说)1.2不解答,只说出下面各题已知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想+说)2.1说说你从图中你获得什么数学信息?(说)2.2想一想要求的是什么?(想) 1.1提问质疑个别回答。(讲+听)2.1 师小结(听)总评学 校: 授课人:学科:数学(四年级、上册)课题: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例5) 日期;2014. 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导入(5分钟)探究新知(16分钟)巩固练习(14分钟)小结(5分钟)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 这组数量关系。学会速度的写法2、学生能自主探索 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课时形态:标准课课型:要素组合 学习方式:5J5F内容提要1、 创设情境2、 导入1、教学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2、小组合作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3、小结1、巩固练习。2、集体订正。1、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2、师总结。策略&方法1.1出示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介绍学生未知的交通工具(陆、海、空到宇宙方面)的运行速度,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运行速度等等。(看+听+说)1.2你还知道哪些运行速度?学生展示搜集的信息.(听+说)2.1板书课题。(看)1.1人骑自行车小时约行1千米。我们把人骑自行车1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还可以说成: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千米。可以写成千米时。(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1.2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听+说+做)2.1出示例5,独立计算。2.2小组合作探究: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路程有什么关系吗?3.1汇报,小结:速度乘时间等于路程。(听+说+讲+想+做)1.1独立完成:(1)根据描述写速度。(想+做)(2)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想+做)(3)课本53页“做一做”(做)2.1集体订正。(听+说)1.1说说你的收获。(讲+听)2.1 师小结(听)总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