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 1 章 绪 论1.1研究背景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继制造业之后,全球范围内又掀起了以高端服务为特征的新一轮产业转移浪潮, 即服务外包。服务外包是现代服务业转移的新趋势,具有信息技术承载度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纳就业能力强,国际化水平高等特点。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有助于我们抓住全球新一轮服务业转移的机遇,转变对外贸易的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 也有助于提高信息通讯技术的自主创新水平,是新时期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绿色引擎。跨国公司主导的制造业外包分工,为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和竞争力提升提供了微观实现机制,同时也对制造业承接国经济战略转型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近年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兴起对东道城市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影响日益显现。 在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大潮中,服务外包成为新的重要推动因素。服务外包是跨国公司“归核化”战略调整的副产品,同时为那些寻求服务业发展的国家、地区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 在中国迎来新一轮服务外包的高潮之时,上海、广东、大连、西安等地纷纷启动应对方案,借力服务外包,谋划发展大计。 1.2研究目的 尽管国际服务外包可以为实行外包的发达国家和承接服务的国家双方带来收益,但前者的获益却远大于后者。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估计,美国公司离岸外包每支付8美元,可带来8943美元的收益,其中美国公司获得8984美元,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承包公司仅得55美分。发达国家凭借在资金、技术和劳动分工中的主导优势,从服务外包中获得了巨大利益:使企业降低成本并改善质量、保障供给,进而增强竞争力,对母国经济和就业增长具有积极影响;使公司减少日常管理职能,集中精力和资源用于开发具有战略意义的项目和强化其核心业务;促进服务贸易扩大,进口便宜的服务对西方国家消费者有利。而且,外包承接国工人收入提高,购买力增强,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大,也将有助于西方国家的出口增长、就业机会增多。西方国家将服务外包海外的同时,也带来国外服务“内包”。据统计,年美国每外包8美元的服务,从世界其他国家“内包”13 美元以上的服务。目前,我市在承办国际服务外包方面已初具规模。如何以国际服务外包为契机,努力提高我市企业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这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 1.3研究意义 虽然国际服务外包业呈现出高速发展的势头, 但国际国内竞争也日益激烈, 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多样化的市场, 重庆发展国际外包业必须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 进一步明确发展重点和发展定位,“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下重庆承接服务外包的机遇和挑战,对于重庆提升重庆承接服务外包能力,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第 2 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现状2.1 国外研究现状 服务外包的理论思想可溯及科斯和威廉姆森,分析途径沿着“交易成本采购外包”的脉络不断发展。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服务外包,其被视为介于完全市场化和完全内部化之间的一种半结合的方式,也可以说服务外包是介于市场与企业组织形式之间的第三种规制结构。目前,交易成本学派、委托代理关系学派、不完全契约关系学派,从不同角度提供了服务外包在经济学范畴的研究方向。2.1.1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理论是由科斯首次提出1,在企业的性质一书中,他第一次提出了企业的边界问题,并引入了交易成本(交易费用)这一概念。科斯认为,企业为了规避寻找伙伴、谈判等费用,可以签署长期合同,从而降低交易费用。张五常将其定义为“包括了所有在鲁滨逊(一个人)经济中不能被想象存在的所有成本。2”根据交易费用理论解释外包行为,当交易活动的市场成本大于内部交易成本时,则该项活动应全部或部分地在企业内部进行,否则就应在企业外部进行。 然而单纯交易成本的概念过于抽象,很难度量。Williamson进一步发展了交易成本的理论3,在交易费用经济学:契约关系的规则一文中首次讨论了“三方规制”和“双边规制”两种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组织形式,开创了研究中间治理结构的经济理论基础。Grossman and Hart也沿着Williamson的思路研究单一生产商和潜在供应商的互动关系4,Benoit A.Aibert,Suzanne Rivard和Michael Patry从交易的决定要素(资产的专用性5、交易的不确定性、交易频率)的角度讨论了企业不同干预结构的选择问题。Mcivor从资产的专用性与产品/服务的复杂性的角度论述了企业不同干预结构的选择问题(市场、层级、外包或联盟)6。Helper考察了美国汽车业的服务外包现象7,Abraham and Taylor(1996)考察了美国13个行业物外包蓬勃发展的状况8。2.1.2 委托代理理论 Alchain和Demesets认为9,现代经济组织的产出是由不同所有者完成的,企业要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就需要把某些任务授权给专业化单位来承担。专业化生产不可避免地存在知识和信息的分散问题,参与者之间的目标冲突问题。为了规避因信息不对称以及利益冲突所带来的效率低的风险,设计适当的委托-代理程序和协调与激励机制就变得非常重要。Eisenhardt认为10,在代理关系的选择中,是选择行为契约(如层级干预、内包)还是结构契约(如市场干预、外包)取决于代理费用。Thomas et al认为外包就是在产品/服务的供需双方(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建立起最为有效的合同安排11。2.1.3 不完全契约关系理论 不完全契约关系理论出自契约经济学。契约经济学是在交易成本经济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另一个经济学流派。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掀起的私有化运动和对公用事业行业放松规制,经济学界因此开始对长期合作的契约关系进行深入研究。 Bajari、Tadelis在采购契约理论(procurementcontractstheory)中则开始触及有关外包中的契约问题12-13。该理论针对由契约的不完全性而发生的对事后改变、适应的讨价还价及摩擦所进行的一体化生产与否的分析,从而将交易的复杂性水平和契约不完全性联系起来。采购契约理论主要从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分析,它把采购契约分为两种:成本加成契约和固定价格契约。前者相当于“制造”,而后者则相当于“购买”。前一种对产品在时间上可以保证,但是会使买者对成本具有不确定。而后一种买者可以被保证一个明确的价格,但以规定产品的完备性为条件。 而且,在存在外包可能性的情况下,生产品牌产品的垄断厂商可以降低固定资产投Grossman指出:“当一个企业的投资决策对另一家企业来讲十分重要时14,一体化就是另一家企业最佳的选择;反之,当两家企业的投资决策对彼此只具有某种程度的重要性,非一体化的形式就是可期待的。”因此根据不完全契约关系的观点,通过合理设计的有效长期合同确定的长期合作方式是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或规制结构,可以在获得纵向一体化效益的同时避免纵向一体化的负面影响。2.2 国内研究现状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原来在内部从事的服务活动转移给外部企业去执行的过程。对于服务外包的发展动因,许多学者进行过分析和探讨。服务外包的动因可分为外部环境动因和内部推动力量两方面。在这方面,陈菲认为其中外部环境动因又分为15:技术动因,即互联网的延展性和灵活性,为服务外包跨越时空障碍提供技术支持;经济动因,即经济全球化带动资本、信息、技术、劳动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配置和重组,使生产、投资、金融、贸易在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依赖、相互竞争和制约,因此经济全球化程度越高,服务外包程度也越高;市场动因,即通过服务外包,企业以网络技术为依托,把具有不同优势资源的合作方整合成反应快速、灵活多变的动态联盟,各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效合作,共同应对激烈而严峻的市场挑战。内部推动力量分为:服务外包通过有效节省成本来提高企业绩效、服务外包通过关注核心竞争力来提高企业绩效,服务外包提高了企业对核心竞争力的关注,优化了企业资源配置,使得企业能够利用核心竞争力增加竞争优势,创造更多价值,进而提升绩效。何骏认为我国服务外包发展的动因有三个16: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潜力巨大;发展服务外包将进一步拉动我国出口的增长;发展服务外包将吸引更多的外资来华投资。马卫红,张娟从经济学产品内分工视角考察当代服务外包的发生机制17,认为当代服务外包是产品内分工原理对服务业生产方式以及其他行业服务性投入流程进行重组和变革的产物。综上所述,服务外包动因机制理论框架如图1所示成 本信息技术发展外 部 动 因外部动因 内 部 动 因 企 业 绩 效 服务外包经济全球化发展核心竞争力市场环境变迁 图1-1 服务外包动因机制理论框架图 卢峰认为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主要成绩有:一是相关业务达到一定规模;二是已形成一批初步具备承接较大规模国际服务外包业务能力、在某些特定市场上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本土企业;三是一批城市和地区开始把发展服务外包作为重点发展的目标产业和新增长点;四是政府主管部门、地方政府、业内机构和企业合作,推广服务外包的活动日趋活跃。然而,他同时认为,中国参与国际服务外包现实的发展水平无论与中国参与国际制造业产品内分工的深度比较,还是与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比较成功的印度等国比较,都存在相对不足和落后。18王子先认为目前中国内地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主要鼓励政策和促进措施体系主要分为四大层次:第一,改善商务运行宏观环境,营造外包的商业软环境;第二,行业鼓励和促进政策体系;第三,区域促进政策体系;第四,专门针对服务外包的促进政策体系。19王述英和周密认为服务外包接包国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印度、爱尔兰和菲律宾是当前的领先者;东亚、中欧和东欧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南美、南非、大洋洲、东南亚正在奋起直追,从而形成了一种全球化分布和优势化发展的区域竞争格局。同时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也积极参与到服务外包的供应中,与发展中国家一起参与服务外包市场的争夺。20 江小涓认为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刚刚起步,总体水平比较落后,多数业务处于外包价值链的低端。主要特点有:一是从总体规模看,占全球比重低,产业收入略大于市场规模,发展速度较快;二是从业务类型来看,与全球趋势相比,中国ITO外包发展比BPO外包更加成熟;三是从市场需求看,现阶段中国服务外包产业以满足本土服务外包市场为主,承接离岸服务外包规模较小;四是从区域分布看,初步形成以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沈阳和大连等重点城市为中心的华北、华南、华东、东北外包集聚地,同时出现向西安、成都、长沙等第二梯队城市转移趋势。21以往的外包服务项目和产业类别关联性较小,往往不注重培育垂直市场。但随着服务外包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外包服务企业很难在与同业的竞争中凸现特色,赢得有利的位置;另一方面,客户也迫切希望服务外包企业能提供更符合自身需求的外包服务。因此,通过掌握垂直市场所需的专业技术,从而切入垂直市场,获得为客户提供更专业服务的能力是一种很有效的策略。2.3 外包发展的历史阶段外包概念的形成阶段20世纪 80 年代初到 90年代初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世界各国企业掀起了一股业务流程重构的浪潮,使企业的组织形式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过去仅以规模来评价一个企业成功与否的观点被代之以企业的盈利性和增长性。这一变革使企业的外包活动空前增长。外包的发展时期20世纪9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 从 20世纪 90年代初开始,外包越来越普及。从1992年到 1995年,企业界再次掀起了一次瘦身运动和结构调整的高潮。企业界和学术界对一体化的认识逐步深化,外包作为准一体化或反向一体化的一种管理或组织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外包的普及和流行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外包进入黄金发展阶段,这得益于 IT行业的迅速展,并进入成熟化和细分化,使外包作为企业一种管理方式的可操作性大大增强。2.4服务外包的发展现状与国内外发展现状 目前,国际服务外包市场正迅速扩大。美国是服务外包的首发地和最大客户,欧洲和日本也有不同程度的服务外包。大公司是服务外包的主角,不少中小企业也有外包意向。离岸服务外包较大部分流向爱尔兰、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而在发展中国家中,印度已成为服务外包首选地和主要承接国。中国、俄罗斯、巴西、罗马尼亚、菲律宾、委内瑞拉等新兴市场国家正成为日益重要的外包承接国。南非、加纳、尼日利亚、肯尼亚、越南、柬埔寨等也相继参与到承接外包服务行列。服务外包分布主要集中在一些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之间,世界上最不发达地区从中所得甚少。2004年联合国贸发会议的调查显示,在欧洲企业离岸服务外包中,印度占45%,西欧占29%,中东欧占22%,而非洲的份额不足4%。因此,最不发达国家有可能在以服务外包为特征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继续被边缘化,差距也会进一步扩大。 与制造业外包一样,国际服务外包也会对发展中国家国内经济造成不利影响。一是由于服务外包承接地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而承接服务外包的行业与国内其他行业间联系较弱,加之外包企业的工薪远高于其他企业,导致不同地区和部门发展差距以及个人收入差距拉大。同时,承接外包服务部门,特别是外资企业以高薪争夺科技人才,加剧了其他部门的人才外流和短缺。二是发达国家企业在外包非核心业务和科技类项目时,仍然是把发展中国家作为其廉价劳动力的供应基地。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称,虽然印度在服务外包领域技术水平有所提升,但基本上仍处于产业价值链条的较低端。三是外包服务部门尽管成为一些国家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但这些部门的发展过于依赖实行外包的少数国家,具有很大的脆弱性。四是较之制造业,服务外包可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更多文化、价值观和体制等方面的影响。 2.4.1 国外发展现状 在服务业外包的国际化浪潮中,印度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全球最大的软件外包承接国,并垄断了美国市场。根据印度全国软件和服务公司协会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2004 年外包业务为印度公司带来了 172 亿美元的销售收入,占全球同类市场的44%。2008 年印度在全球软件和后端办公服务外包市场所占份额达到51%,印度这一产业的年销售收入达480亿美元。印度经济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产业结构呈现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的趋势。按照1993-1994年度价格计算,第一产业在印度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1950-1951的59.20%下降到1981-1982年度41.72%和2003- 2004年度的24.03%,第二产业的比重则从1950-1951年度的13.29%上升到1981- 1982年度的21.89%和2003-2004年度的24.54%,第三产业的比重从1950-1951年度的27.51%提高到 1981- 1982年度的36.39%和2003- 2004年度51.43%1。从表1数据来看,在经济发展的每个时期,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增长率都比同时期农业的增长率高出2到3个百分点。软件业是印度服务业的主导产业,承接服务业外包对印度服务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印度外包产业集中在 IT 行业,主要包括软件外包和提供后端办公(back-office)。印度软件业发展是出口导向型的,软件企业发展主要依靠国外需求,软件业的发展带动了咨询、培训、通信、金融等相关服务业发展,因此印度产业结构演进可以称之为“外需拉动型产业结构升级”。外包产业的发展对印度软件业的产业布局产生重要影响。印度大多数软件出口企业集 中在班加罗尔、孟买、马德拉斯、德里和海得拉巴,仅班加罗尔的软件出口就占整个印度软件出口的一半以上。在100家外包模式服务公司中,只有 20%能够生存下来,其中10%拥有90%的市场份额。产业集聚效应使得印度软件企业在外包业务上降低了交易成本,充分利用共享资源,发挥协同效应。印度软件企业集中在几大城市,构成了“镶嵌式产业布局”。2.4.2 国内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承接跨国公司的制造外包,积极参与制造业积极分工,中国的制造业迅速发展起来。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中间发展阶段,成长为当代“世界工厂”。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继制造业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之后,跨国公司掀起了新一轮以跨境服务外包为载体的服务产业转移热潮。尽管中国在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方面,起步较晚,但作为全球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活动的首选地,中国在市场规模、人才储备,生产成本、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发展潜力方面,有很大优势,有条件成为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主要承接地。 承接服务外包, 无疑能够给东道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利益。这些利益包括: 提升产业结构、增加服务贸易出口收入、提高服务业人性化竞争力、创造就业、吸收出口导向型服务业的外国直接投资等等。对于我国一个经济大国来说, 获得由承接服务外包所带来的利益显得尤为重要。在 1995年至2005年间, 中国服务外包业年均增长率高达 14.7%, 比同期GDP增长速度高出5个百分点。对GDP 的贡献率由1.40%增长到了3.96%,在最高点甚至达到了5.40% 。在对服务外包和GDP之间的相关性计算得出,我国GDP规模与服务外包产值规模具有较高的相关度,相关系数高达0.99,但是两者增长率之间的相关系数并不高,仅仅为0.56。表1 2000-2005年中国服务外包产业与GDP增长率及产业贡献率情况 年份GDP增长率服务外包增长率服务外包贡献率第三产业贡献率20008. 42%15. 21%3. 45% 34. 8%2001 8. 30% 9. 15%2. 18%48. 3%20029.09%19.93%5.07%45.7%200310.02%17.76%3.74%38.2%200410.08%33.81%5.40%40.1%200510.24%17.87%3.96%39.0% 数据来源: 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平衡表 表2 国内服务业贡献额年份服务业FDI(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利用外资部分(亿元)服务业就业人数(人)服务贸易出口额(百万美元)技术市场成交额(亿元)2000149099921461696319823301466507520011580717307320228329037827520021889720849821090373008841720032764025993521809445001084672004335873285682301159000133436 200550785397882377181200155137200664230433462461491420181818资料来源: 服务贸易出口额来源于 1992 2007 年 中国商务年鉴 近年来,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非常迅速,像杭州、天津等地高级新技术开发区的服务外包业发展得相对较好。2009年1-7月,我国共签订服务外包合同28310份,同比增长82.9%,合同协议金额78.4亿美元,同比增长119.5%,执行金额47.9亿美元(其中离岸外包协议金额55.3亿美元,同比增长100.1%,执行金额34.1亿美元)。服务外包合同协议金额快速增长。信息技术外包(ITO)依然是主要方式,合同协议金额53.2亿美元,占总额的67.8%,执行金额33.7亿美元。发包国家和地区主要是美国、日本和中国香港,合同协议金额分别为18.3亿美元、12.4亿美元、4.8亿美元,共35.5亿美元,占协议总额的45.2%。到2013年,中国将实现服务外包业产值300亿美元,年均增长40%。该政策将改善银行业对服务外包业发展的支持水平,通过拓宽服务外包企业的融资渠道,为服务外包企业减轻资金忧虑,可以使企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培育核心竞争力以及品牌建设中去。 图2.1 发包国家和地区合同协议金额2.5 服务外包的新趋势 从行业来看,新一轮的外包已经不再是玩具、内衣、机电加工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是以软件、生物制药、信息技术为主的高端服务业;从生产环节来看,企业从外包简单的制造加工环节,发展到外包设计研发、供应链管理、金融服务等核心业务环节,外包主要集中在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因此,新一轮的服务业离岸外包呈现出知识密集、高附加值的特点。目前,美国服务业离岸外包中有50%以上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到2015年这个比例将达到70%。 近年来,跨国公司高端服务业转移大量发生。从中国市场来看,高科技、消费电子、电信、金融占据服务业离岸外包的92.5%,其中软件离岸外包占56.7%,消费电子占25%。飞利浦公司向中国转移了手机生产环节后,又将手机研发、设计全部外包给中国电子(CMC)。2005年12月,美国摩根大通银行、英特尔、微软相继在研发和处理复杂衍生品交易等高附加值领域向印度等国家转移7500个工作岗位。2006年,通用汽车计划在未来5年内外包150亿美元的信息技术业务,包括汽车设计、制造支持系统以及全球供应链管理等,而印度塔塔技术中心组建2000多名设计人员的团队承接汽车设计外包业务。以上案例正是服务外包从价值链的低端向高端转移的真实写照。 企业服务外包的动因不仅仅是降低成本,更多地为增强核心竞争力,这是新一轮服务业离岸外包的重要特点,正是这一驱动使得企业不断地外包自己不擅长的业务,专注于自己擅长的业务,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技术优势,进而获得竞争优势。服务外包对服务型企业核心能力的强化主要体现在构建核心技术、突出核心业务、专业化效应、改善体制弊端、规模经济等方面。第 3 章 重庆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现状3.1 重庆承接服务贸易的现状 3.1.1 重庆BOP统计的服务贸易收支的特点 以国际收支手册为标准的国际收支(BalanceofPeyments,简称BOP)统计,主要反映的是居民与 非居民间跨境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情况。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重庆外汇管理部BOP统计,重庆2001年以来的服务贸易收支情况如下。 表3 2001-2006年重庆服务贸易收支情况 单位:万美元 年度总额收入支出差额金额占全国比重200113569O1844449125-4681200214334O186O138321-230820032010502482515280-104552004 2834802947318875-94022005321470161105321094-11041200640396021324027156-13916资料来源:重庆外经贸委重庆对外经贸一统计资料国家外汇局重庆外管部 国际收支平衡表 对上表的分析可以看出,重庆承接服务外包呈以下特点。 (1)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呈快速增长趋势。2001-2006年,重庆服务贸易收支总额分别为13569万美元、14334万美元、20105万美元、28348万美元、32147万美元、40396万美元,各年增长速度分别是:6、33、41、13、25。五年增长近3倍,年均增长速度在2O以上。 (2)进出口总规模小。重庆服务贸易总额2006年底为40396万美元,占当年全国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仅0.2,所占份额极小,在全国服务贸易发展体系中地位靠后,处于倒数十位之列。 (3)收支失衡,支出多收入少,连年出现大量逆差。五年间,除2002年逆差相对较小外,其他各年份的支出均大于收入,且都在2至3倍以上,贸易逆差十分突出,反映出服务贸易收支极不平衡。 (4)服务贸易发展滞后于货物贸易,也落后于全国发展水平。以2006年为例,重庆服务贸易总额相当于货物贸易总额的7.5,服务贸易出口相当于货物贸易出口的4倍。而中国服务贸易总额占货物贸易总额的比重为1.3,服务贸易出口占货物贸易出口的比重为9.5;世界服务贸易占货物贸易的比重为23。可见,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与世界服务贸易发展存在巨大差距,重庆服务贸易与全国服务外包的发展水平也存在很大的差距。 3.1.2 重庆服务贸易领域商业存在的特点 本文借助外商来渝投资和重庆境外投资方面的资料来考察本地区服务贸易商业存在的特点。1重庆境内商业存在 (1)服务业引进外商直接投资高速发展,所占比例不断提高。2002-2006年,重庆服务业批准设立外资项目417个,占同期外商投资项目总数的40 ;签订合同外资金额16.9亿美元,五年增长6.1倍多,占同期合同外资总额的46.7% ;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2.15亿美元,五年增长3.3倍多,占同期实际外资总额的55.3%。 (2)外商直接投资进入的服务行业偏向明显。服务业引进的外资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O022006年,合同外资金额的主要流向是:房地产业11.96亿美元,批发和零售业 1105亿美元,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04亿美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0.81亿美元,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0.561亿美元,金融业0.51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的主要流向是:房地产业856亿美元,金融业1.42亿美元,租赁和商务服务业0.75亿美元,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0448亿美元,批发和零售业0.358亿美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0.2亿美元。其他服务行业引进的外资数量和份额都相当低。 (3)金融领域的外商投资实现重大突破。2003年,外资开始进入重庆金融领域,当年实际投入0.34亿美元,2005年实到0.1亿美元,2006年实到0.98亿美元,三年外资实际投入1.42亿美元,而合同外资只有0.515亿美元。可见,外商对重庆金融服务领域投资进入的速度快、热情高、规模大。 (4)世界500强企业对渝投资正从制造业向服务领域扩展。截至2006年末,世界500强企业有70家落户重庆,其中,38家直接投资设立71家企业,32家设立代表处、分公司或办事处。所设71家企业中,属于第二产业的有51家,占71.8;属于服务贸易的有20家,占28.2,其中交通运输业(含物流)3家,商业零售和贸易5家,银行、保险业5家,房地产开发业4家,餐饮业 1家,通讯业 1家,娱乐业 1家。随着我国服务贸易市场准人条件的放宽,来渝企业投资向服务业扩展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特别是对金融保险和物流运输的投资,将会产生较大的带动作用和扩张效应。 2重庆境外商业存在 重庆境外商业存在的形式有两类。一类是企业,主要包括机械加工、资源开采、食品加工等加工制造业和销售、贸易、售后服务、餐饮等服务行业;另一类是机构,主要是办事处或代表处。重庆目前在国外设立的服务型企业和机构数量远远超过生产加工型企业,但规模小,提供服务能力有限,而且大多数是以销售本公司在国内生产的产品或为国内企业作信息收集、联络客户、开拓市场服务,为东道国居民提供的服务还很有限。3.2 重庆承接服务外包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 服务外包管理和协调机制不完善,政府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重庆对外贸易经济委员会是重庆对外经贸工作的主管部门。2006年以前,该部门未设服务贸易处,以致服务外包游离于外经贸日常管理工作之外,发展方向不明,战略不清,政策措施力度不够,缺乏政策指导和激励机制,服务贸易处于自然发展状态,政府对服务贸易的管理作用没有发挥出来。2. 服务外包行业经营无序,力量分散,总体竞争力处于劣势 从重庆服务外包的优势行业来看,出口业绩较好的有旅游、工程承包、劳务输出、国际货代运输等行业,但这些行业的主要出口企业经营规模不大,在国际市场上没能表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在经营过程中,同行业的各企业各自为阵,互相 “厮杀”,经营秩序混乱,加之企业经营的小、散、乱等特点,最终使行业竞争力受到削弱。 3. 大城市带大农村的低城市化水平,制约了服务外包的发展 作为跨境交易的服务外包,更多集中在大城市。重庆虽是特大城市,但由于大城市带大农村这一特点,目前城市化率只有47%,而这47%的城市人口还大部分分布在中小城市和小镇上,这就使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服务业目前还处于较低的水平,既缺乏规模,也缺少效率,制约了服务贸易的发展。 4. 服务外包出口较弱,导致连年出现巨大逆差 从2001年到2006年的统计数据看,六年来,除2002年逆差相对较小外,其他各年份的支出大于收入都在2至3倍以上,贸易逆差十分突出。巨额的贸易逆差反映出重庆服务外包的出口竞争力弱势,也说明重庆服务产品的供给跟不上市场对服务产品的需求。如不采取有力措施扩大服务出口,服务贸易逆差还会持续。 5. 服务外包市场开放度不高,商业存在方式提供的服务还很有限 重庆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领域,服务贸易领域吸收的外资所占比例很低。而现代服务贸易竞争激烈的热点行业,如金融保险、通讯邮电、专业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服务外包等行业要么外资还没有进入,要么进入的时间晚、规模小,因而这些领域的商业存在提供的服务还处于十分薄弱的起步阶段。与国外发达国家商业存在方式提供的服务已超过了跨境交易相比,重庆商业存在的发展潜力还没有被挖掘出来。 6. 自然人移动的基本条件还不够成熟,个人劳务服务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通过自然人移动提供服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自然人必须具备跨国服务的个人能力,二是必须具备自然人移动的国际国内环境。重庆每年能走出去的不过几千人,且多在中低端市场,一些专业性强的技工需求,还存在很大的供求缺口,高端服务贸易市场的自然人移动服务,就更加稀少了。这一方面是因为个人能力所限,另一方面是因为在自然人移动的审查、审批、出国条件、中介服务、信息获取等方面,也存在许多障碍,而劳务输出机构林立,无序竞争,也扰乱了劳务输出市场,使重庆有限的劳动力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7. 服务外包发展的基础薄弱,在全国服务外包地区构成中相当落后 重庆服务贸易发展的落后状况是有因可循的。客观原因是重庆地处内陆,服务业不发达,服务贸易起步晚;主观原因是政府和企业对服务贸易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发展服务贸易所需要的人才缺乏,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服务贸易的发展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8. 在国家服务外包的优先发展体系中,还没有纳入重庆 服务贸易作为我国今后重点发展的领域,国家商务部对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重庆还没有受惠的资格,重庆服务贸易发展的积极性还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 第 4 章 重庆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经济效应分析4.1 微观层面分析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分类方法,产品可分为一级产品和二级产品。一级产品是能独立发挥某种消费和生产功能的物品。二级产品在自身形态上不具备独立的消费和生产功能 但可通过组装连接或加工等程序以原生或转换形态构成一级产品的特定组成部分服务外包所交易的服务产品属于二级产品 它必须在融入整条生产线后才能够发挥作用。它可能是生产过程中的一道工序。在没有分工的情况每道工序的生产成本由对应的最终产品生产规模决定很难使每道工序都到达平均成本最低点。那么在服务外包发生的情况下服务外包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节省成本增加企业的经济收益,新增的经济福利如何在发包企业和接包企业间分配为说明以上问题假设企业A为某发包企业且假设其生产最终产品时需要运用服务S。S是其生产最终产品的工序之一。而服务S的成本函数为TCs=FCs+VCs(Qs)其中 TCs代表生产数量为Qs的S所需的总成本,FCs为生产S的固定成本,VCs为生产S的可变成本。首先分析在企业不将服务产品 S外包情况下的经营状况。假设企业 A 最终产品的生产成本为 TC=(FC+VC)Q。则企业A生产最终产品数量为Q,其需要总成本为TC,固定成本为FC,可变成本为VCQ,企业A的总成本TC包括其自行提供服务S所需的总成本TCs。如图4.1所示,假设企业A的生产成本曲线为一条向下凸的曲线,边际收益简化为一条水平线通过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MR=MC的法则,企业A确定其最优产量为Q*为生产S的平均成本曲线 ATCs 。若生产 Q* 所需要的服务S量为Qs,在企业A自行提供服务S的情况下生产数量为Qs的服务所需的成本为C*,C*为A总成本中的一部分。 图4.1 发包企业自行生产服务S产生的成本 假设在不考虑交易成本的情况下企业将服务S通过服务外包来完成并将服务外包给专业提供服务S的企业B。如图4.2所示,假设上图表示的企业B提供服务的成本函数与企业A相同,在此并未将企业B可能具有的各种成本优势计算在内,因此企B提供服务S的成本函数仍然为 TCs=FCs+VCs(Qs),其平均成本曲线也仍然为 ATCs,企业为提供服务S的专业企业,也就是说B将S作为其最终产品,因此,B同样依据边际收益 MRB等于边际成本 MCB 的法则确定产量,即MRB=MCB。企业 B 最终将最优产量定于QB。根据平均成本函数此B生产S的平均成本为C,企业A为服务S的发包者企业B为服务S的接包者双方协定后,将服务S的价格确定于P。其中P必然符合 CPC* 的条件这样一来,企业A获得数量Qs的服务S的成本变为(Qs)P,该数字小于原来的 (Qs)C*。可知,企业A从服务外包中节省了成本 Qsx(C*-P),同理企业可从中获利 Qs(P-C)。 图4.2发包企业将服务S外包后产生的成本 若将企业服务外包的交易成本考虑在内,企业必须衡量交易成本与节省的成本Qs(C*-P)之间的对比。当交易成本小于Qsx(C*-P)时服务外包的交易才会发生。以上模型在企业B没有其他成本优势的情况下证明了服务外包仍然能够提高双方的收益。如若企业B在生产服务S上具有其他优势时,例如技术优势、人力成本优势将进一步降低生产S的成本。企业A和B也能够从服务外包中获得更大的收益。上述模型分析的是两个微观企业双方在进行采购服务时同样涉及到相互之间的议价能力的对比。若企业B在议价中具有较强的实力,则其获利 Qs(C*-P)会相应增大。同理,若企业 A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则 Qsx(C*-P)能够增大。服务外包带来的额外福利在供求企业间分配这取决于双方所处的市场地位为了获得更多的福利。我市必须不断提高服务外包承接公司的竞争力,优化整体服务外包行业在国际市场中得取更强的议价能力。4.2宏观层面分析首先,服务外包带动了重庆经济的综合发展。重庆的外包现状普遍存在资金和技术缺乏的问题,难以发挥自身的劳动力资源优势。重庆通过承接服务外包,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提高国民收入。其次,承接服务外包能够促进重庆服务业的产业升级,重庆通过承接服务外包,可以扩大服务出口,增加服务出口在出口总量中的比重,在扩大出口的同时优化贸易结构。此外,服务外包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技术外溢效应。重庆在开展服务外包时,通常会由接包者培养一批专业人员,这种技术培训为重庆引进了较为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无形中增强了重庆的竞争力。服务外包是重庆学习先进管理模式和科技的有效途径之一。最后,服务外包为重庆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对于重庆来说,服务外包不仅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贸易增长方式转变,更能够促进重庆的就业增长。重庆在高技能劳动力层面仍然具有成本较低的优势,这也意味着重庆的服务部门的就业岗位增加,就业空间得到拓展。相对于制造业外包相比,服务外包具有收入高、资源消耗少的特点。服务外包有利于重庆参与国际分工,获得国际分工的利益。第 5章 对 策5.1 加快重庆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是既为生产又为人民生活提供一般条件的公共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外包承接企业提供良好的设施支持,优化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的环境和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了给发包者长期提供更好的服务。重庆要继续改善交通、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硬件支撑条件,建立支持重庆服务外包品牌建设的基础设施平台。印度是离岸服务外包承接大国而且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近年来印度的高速公路、电力、供水等等基础设施以满足不了其服务外包迅速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外包发展。所以,相比中国其他服务外包业务较为成熟的城市,重庆的基础设施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且政府的资金投入应该有更大的投入。特别是在通信网络、运输、公共服务、电力供应以及能源供给方面尚待进一步加强。因此,重庆应尽快建立一个支持重庆服务外包品牌建设的平台。同时,当今世跨国公司向着全球化、信息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企业要实现业务外包的高效运作,必须依赖先进的信息系统。故而,重庆应当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加强互联网普及率,帮助完善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和网络建设。5.2 加大科研力度,鼓励高校积极参与目前,重庆服务外包企业大多缺乏核心技术和开发能力,从事低端的外包业务。因此,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成为重庆服务外包企业的当务之急。第一,技术引进与自主开发相结合,重视技术引进和外资嫁接的技术创新。着力于消化引进技术,推进技术改造、技术扩散和再创造 努力形成自己的技术体系。通过对境外输入的科学技术的消化、吸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和再创造,从而形成具有自我特色的技术体系。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节约企业研发的时间和资金投入。第二,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对于服务外包企业而言,能否拥有并保持先进的技术是企业竞争与发展的关键。因此,接包方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就成为发包企业是否发单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仅有利于提升重庆的国际形象,吸引外资企业的进驻,扩大市场份额,还有利于提高本土地区科研者的科研积极性,保护重庆的专有技术不被他人侵犯。第三,完善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在增加研究与开发的资金投入的同时,注重培育实现技术创新的学习机制和激励机制,形成一种自觉的创新意识。在研发过程中积累经验,通过模仿同行而获取技能,服务外包企业家在与其他企业家的交往中学习到许多直接有用的知识,从而更好地改善服务外包企业的组织和经营,以提高生产效率。因此,重庆的服务外包企业应鼓励员工在工作中主动进行各种创新活动。通过各种形式提高服务外包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技术创新开发能力。第四,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是服务外包企业核心竞争的重要源泉,重庆必须加快服务外包专业人才的培养,采取有效措施重点培养专门人才。与此同时 重庆应把开发人才资源纳入重庆发展战略,建立健全包括人才培训、聘用、选拔和提升在内的人才资源开发体系。真正做到科学育人、合理择人和用人重视服务外包人才创造能力的开发。建立和完善创新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在服务外包中的聪明才智。目前,重庆服务外包人才过于重理论轻应用,重技术轻管理,缺乏具备较全面素质的,符合实际应用要求的人才。当前,服务外包企业急需新技术开发与应用,经营管理项目开发管理以及产品开发和市场分析的中高端人才。因此,重庆应大力提倡产学研相结合,让重庆的高校积极的参与到服务外包行业中。把学校办到服务外包企业,让企业走进学校的人才培育多重格局。培养更多的服务外包人才。重庆可以通过设立奖学金、创业基金、学生实习基地等方式,不但可以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更重要的是能够吸引高等院校一大批优秀毕业生。5.3 走由内而外的发展道路重庆当前可以采取“先内后外”的工作路线,“先内”主要包括加强区内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人力资本投资,完善企业进退机制,建立和和完善区内各种要素市场等。如果投资环境得到改善,逐步扩大区内市场,外资也会流入该区,也就是“后外”。当重庆核心地区聚集一定数量的外包企业之后,形成增长极,产生的经济溢出效应使得外包企业向重庆周边区县扩张,劳动力由第一产业逐渐向第三产业转移,人均收入水平将会不断得以提高。第 6 章 结 论受国际产业转移本身规律以及重庆市地缘区位等方面因素的影响,重庆市经济开放成长较早阶段主要伴随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的主题展开,可以预计,随着重庆市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和重庆市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国际服务外包必将逐步得到发展。目前,重庆市经济起飞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中期快速成长阶段,制造业需要提升结构和进一步增长,服务业更是面临加快发展的紧迫任务。如何通过促进国内和国际服务外包推动生产型服务业发展并与制造业更高阶段的成长形成良性互动,是我们值得研究的一大课题。因此,如何利用现有的服务外包理论成果,针对重庆市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经济属性以及重庆市在这一领域发展现状和问题,通过对比较优势、规模经济、成本结构改变等理论问题的研究,为重庆市在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过程中,能够降低成本、增加灵活性以及自身赢利模式的构筑、进入壁垒等方面带来利益和竞争优势提供借鉴,就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致 谢回顾两年的第二专业学习,我得到了许多老师的鼓励与帮助,使得个人得以克服重重难关,顺利完成此论文,因此仅向这些老师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在此期间,不仅得到许多专业上的知识,而且学到许多做学问的方法。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刘云龙老师,刘老师学识渊博,教学有方,特别有亲和力。刘老师自己的工作十分繁忙,但他一直耐心地指导我,从论文选题到最终定稿,每一步都充满了老师对学生的深深关心和学术上的专业水准。他对我的学习关心和帮助,使我终生受益。在他的身上,我看到的是为人师表的高尚情操,学到的是丰富的知识。在此,对刘老师表示我最真诚的感谢!此外,我还要感谢财经学院给我提供了参加第二专业学习这样的一个机会,使得我能够有优良的学习成果。祝所有关心我的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参考文献1RONALD COASE.The Nature of the FirmJ.Economica,1937(4):386-405.2科斯,哈特,斯蒂格利茨,等.契约经济学M.李风圣,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19-20.3WILLIAMSON O.E.Transaction-cost Economics:the Governance of Contractual RelationsJ.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75,22:230-256.4GROSSMAN SANFORD J,HART OLIVER D.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Ownership:A Theory of Vertical and Lateral Integration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6,94(4): 691-719.5BENOIT A AUBERT,SUZANNE ROVARD,MICHAEL PATRY.A Transaction Cost Approach toOutsourcing Behavior:Some Empirical EvidenceJ.Information&Management,1996,30:50-61.6MCIVOR R.A.Practical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he Outsourcing ProcessJ. Supply China management,2000(5):22-36.7HELPER SUSAN.Strategy and Irreversibility in Supplier Relations:The Case of theU.S.Automobile IndustryJ.Business History Review, 1991, 65:781-824.8Abraham Katharine G.,Taylor Susan K.Firms Use of Outside Contractors:Theory and EvidenceJ.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 1996(14):394-424.9ALCHAIN A,DEMESETS H.Production,Information Costs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72(62):775-793.10BOURGEOIS,L.J.,EISENHARDT,K.M.Strategic decision processes in high velocity environments:Four cases in the microcomputer industryJ. Management Science, 1988(34):816-835.11THOMAS KERN,JEROEN KREIJGER,LESLIE WILLCOKS.Exploring Asp as Sourcing Strategy: Theoreti-cal Perspective,Propositions for PracticeJ.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2002(11):153-175.12TADELIS.Reputation as a Tradeable Asset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9,89,(3):548-563.13BAJARI TADELIS.Incentives versus Transaction Costs:A Theory of Procurement ContractsJ.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2001,32(3):387-407.14GROSSMAN GENE M.,HELPMAN ELHANAN.Integrationvs.Outsourcing in Industry Equilibrium.Journ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