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讲座讲稿

上传人:daj****de2 文档编号:122467947 上传时间:2022-07-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长学校讲座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家长学校讲座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家长学校讲座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长学校讲座讲稿(主讲:xxx)探讨“5+2=0”的问题各位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感谢你们能在百忙之中来到学校,支持学校的工作。先作一下自我介绍,我姓 曹,是我校的兼职心理老师,今天我和各位家长探讨问题是:在教育学中有个“5+2= 0”的理论,说的是每星期中2天周末家庭教育的失败就会抵消前 5天在学校中 的所学。可见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为了使这个“2”成为是一个有建设性的 数字,而不是有破坏性的数字,今天借次机会和大家探讨一下孩子的教育问题。我准备分三 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孩子的心理特点。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搞好孩子的教育,首先要了解孩子的特点。初中是儿童向青年的 过渡期,初中学生总的特点是半幼稚半成熟,半儿童半成人化。初中学生心理上突出的矛盾 表现在他们渴望独立自主,却受到父母老师的管教;他们满怀自由活动的渴望却受到集体准 则的约束;他们渴望得到理解却深藏自己的“小秘密”。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1、自我意识增强,“成人感”突出。初中生身体的成长发育唤起了他们的自我意识,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即觉得自己已经是大 人了,他们要求家长尊重他们,就像对待其他成年人一样地对待他们。所以,初中生常表现 出逆反心理,他们对一切都不愿顺从,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常与家长发生抵触,有时还很固 执和偏激,所以我们会发现上了初中后孩子是“越大越不好管了”。2、情感带有冲动性,意志较为薄弱。 初中生活动能量大,对人对事充满热情,很容易被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意志坚强的人 物所感染,下决心向英雄人物看齐,但在实际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又往往表现为意志较为 薄弱,缺乏毅力,半途而废;他们非常重视友谊,选择朋友往往根据自己的喜好,有时甚至 把友谊狭隘化,讲哥们义气,大搞小团体,互相包庇等。二、家长的教育误区。 要想知道我们家庭教育的效果,先来听听孩子们的声音。 一位同学在文章中这么说:妈妈,我能理解你,但你能不能尝试着听听我的心声,我从小吃 着肯德鸡,麦当劳,听着流行音乐看着韩国爱情剧长大,和你们成长的环境完全不一样,我 虽然没有吃过苦,但我能体会你们的爱。妈妈,我能理解你,但你能不能别再把我当手心宝贝,我是一个健康的小孩,我有我的 思想,虽然我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但我有自己对生活和世界的看法,虽然还不够成熟和全 面。但你能不能放开一点,让我自己去闯。妈妈,我能理解你,但你能不能理解一下我的内心,我在网上可以看到很多好的知识, 这是你们无法想象的,是原来的信息渠道不可能创造的。我有我的朋友,当我不知道如何分 辨好与坏的时候,我会主动和你们沟通的。妈妈,我能理解你,但我希望你们尊重一下我的隐私和空间还有意见,我需要更多的是 鼓励而不是批评,我有很多优点需要你们认可和激励,这样我会更有自信去做好,你们能看 到我身上的优点吗?妈妈,我能理解你的爱,但你能不能换个方式爱我,别怕我受伤,我会感谢让我受伤的 人,因为那样我能更快成长,更快坚强。你们能不能试着放开一点你们的大手,让我有提出 自己观点和意见的机会,让我有呼吸的空气,虽然可能在你们眼里我的观点都很幼稚,但如 果不给我机会去试去做,我又怎么能亲身体会这些幼稚的观点错在哪里,又怎么能去自己主 动改掉呢。妈妈,我爱你!你的每一句话,每一份爱的行动我都记在心里,只希望你能换个方式来 爱我。上学期,我校心理咨询室对部分初中学生作了心理问卷调查,主题是“我为什么不听家长的 话”,现在我把咱们孩子的回答列出来以供大家参考对比:1、他们对我提出的要求太高太严, 我做不到。2、他们曾伤害过我的自尊心。3、我对他们不服气。4、当时我的心情不好。5、 我根本不相信他们说的话是真的。6、我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7、他们经常打人,我反感他 们。8、我正在生气,心太烦,谁的话也不爱听。9、他们对我说话时态度不好,语言不文明, 不尊重人。10、他们总拿我跟别的孩子比,我最不愿意听这些话。11、我经常挨训,已经和 他们形成了对抗心理。12、他们说的话是假话,我才不爱听呢!13、他们说话太罗嗦,让我 厌烦,我就赌气不听。14、他们经常冤枉我,我很委屈,所以他们说话我就听不进去。15、 家长总爱带一大堆人来家喝酒打牌,吆吆喝喝影响我学习,我很反感。16、家长遇上不顺心 的事总爱拿我们撒气,所以我很生气。17、家长每天看电视声音太大影响我睡觉,所以我就 和他们对抗,就不听话。18、我说的话他们从来不愿听,甚至连我的解释也听不进去,所以 他们说话我也不爱听了。19、我觉得我已经长大了,不用老让别人管着我了。20、所有的时 间都让老师和家长支配了,自己想做的事情感觉没有时间做,我一点自由也没有,越听话越 没有自由等等。由此可见,我们的家庭教育的确存在不少问题,下面我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下我们的教育 误区:1、不合理的目标期待。 在动物园人和猴子的互动游戏活动中,我们会发现:用绳拴住香蕉逗猴子,猴子一跳,我们 就往上拉绳,多次过后,不管我们换什么诱饵,猴子都不会再理会我们。这个现象告诉我们:对孩子的目标期望要合理。现实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家长许诺“孩子, 如果你进入头十名,”,当孩子好不容易进入头十名后,我们马上就会说:“孩子,如果你 进入头五名,”这样不合理的目标期望会一点点消磨掉孩子的好不容易鼓起的斗志。 那么,我们怎么做呢?就是要给孩子定切合自身实际,跳一跳就能够着的目标。 2、物质上的肆意满足和学习上的苛刻要求之间的矛盾。“孩子,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上学”“你只管学习就行”等是我们家长常说的话。物质 上的极大满足,吃、穿、用,甚至是手机等物品,凡是我能提供的都给你了,理所应该你就 得好好学习,给我拿个好成绩。可事实并非如此,物质的满足助长了孩子的享乐意识,学习 失去了动力,我家有钱,爸妈会满足我的,以后找不到工作也有父母管,一生无忧,学不学 没关系,我干吗要吃学习的苦呢?另一方面,物质的满足也剥夺了孩子体验挫折的机会,使 孩子的心灵极其脆弱,而沉重的学业负担压的学生喘不过气来,以如此脆弱的心灵去应对如 此沉重的学业负担,后果可想而知。3、一些无意识的常规错误教育。 常询问孩子在班级的名次,把孩子当成炫耀和比较对象。 家长不能以每次考试成绩的排名来肯定或否定孩子,对于一个不可能得第一的孩子反复强调 第一名的重要意义,势必会使孩子陷于自卑,而孩子的自卑和自我否定,不仅会使其学习成 绩进一步下降,还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全面发展。中国人一方面爱面子,一方面想鼓励孩子上进。所以常常说,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绩多 好,人家又得了什么什么奖。其实,你每一次把孩子和别人相比,除了给孩子添一份烦恼外 别无他益,还有可能给孩子种下恶性竞争的种子。其实,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有两个目标:成绩目标和成长目标。我们家长应该鼓励孩子树立 成长目标,自己和自己比,保证每天进步一点点。 常指责孩子的失败。 比如有两个孩子的语文考试不及格,一位家长对孩子说:“妈妈和爸爸都很关心你的语文成 绩,我相信这次考试还没有反映出你的水平,你要加油呀,孩子!”另一位家长却对孩子说: “你怎么这么笨啊!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你以后肯定考不上大学!”前一位家长传达 的是关心和爱护,后一位家长引发的却是焦虑和憎恨,前者能激发孩子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后者则会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给孩子造成伤害。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我们应该赏识和鼓励自己的孩子。有时候家长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可能对孩子产生刻骨铭心的影响,对孩子的 一句赞许一声鼓励,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讲一个我亲身经历的故事:我小时候, 家里养了一大群羊,妈妈就给我下达了任务:每天负责给羊割草,并且规定了草堆到背篓的 具体位置。被动接受任务的我,心里一百个不乐意,于是挖空心思地偷懒耍滑:先是在背篓 里垫土,烘托草的数量之多(现在想来,那时好傻,多沉啊!),后来聪明了一些,用斜插的 树枝架空背篓的底部,以瞒天过海可是,有一天我却主动超倍地完成了任务。那天 我背着草走在回家的路上,恰好碰到在地里打理棉花的几个婶婶,其中一个对另一个说:“这 是谁家的孩子啊?那么能干,割那么多草,真争气”“老三家的,那孩子可争气了,不仅能 干,听说学习还是拔尖的呢”另一个回答。听到这样的话,一种自豪感涌上心头,我顿觉血 往上涌,小腰挺得笔直,步伐加快了不是一星半点,激动得小脸肯定也红透了。到家后,我 又急急地赶回地里,加快割草的速度,准备割完草后还从那条路上过,还受到那几个婶婶的 的夸奖,结果如愿以偿,我又狠狠地享受了一次被表扬的感觉。等到第三次时,我心里甚至 期盼“婶婶,千万别走了啊!”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罗森塔尔曾经做过这样一项实验:在一所学校,将一份学生名单交 给教师,声称名单上的学生经过考察和鉴定,智商出众,发展潜力巨大。名单在班上公布了。 结果八个月后名单上的学生,果然个个成绩优异,明显高于其他学生。实际上,罗森塔尔并 没对这些学生进行过什么考察,只不过是照花名册随意开出的而已。是老师们相信了专家测 验的结论,相信了那些名单上被指定的孩子比其它孩子聪明有前途,于是给予他们更多的赏 识和鼓励,对他们投入了更大的热情。名单上的孩子感受到了老师的鼓励,自信心倍增,求 知欲旺盛,因而比其他孩子进步得更快。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国人戏称为: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可见,正面的赏识和鼓励是促成孩子成功的有效途径。比如:一次考试考砸了,与其嘲讽他 说:瞧你这模样,还有什么出息;“你真笨,你看看,这么简单的题你都做不出来!你啊, 我看是稀泥糊不上墙,真是没指望了。”不如换个角度说:这么难的题目,也得了60 多分, 不错呀!“孩子,妈妈相信你,相信你努力后会取得好成绩,相信你能成为最好的自己。”等。 这样他体验到的是亲情的鼓励而非冷酷的指责。所以,请家长朋友们记住这样一句话:“哪 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你都应该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 在生活、学习中包办太多,使孩子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孩子的学习,家长承担的最主要的职责不是陪读,不是代替,而是培养一个好习惯。如 果家长在孩子的生活、学习中包办太多,比如:有些家长每天义务崔孩子起床,从没有让孩 子自己定过玲;帮助整理书包、推自行车,晚上铺床,早晨叠被;孩子起晚了,就给老师打 电话说孩子身体不舒服;孩子没有完成作业,家长就谎称家里有什么事情耽误了孩子做作业 等等,在包办代替和故意撒谎的作用下,孩子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独立学习的能力自然建 立不起来。所以就会出现在家会做,到考场上就不会作的怪现象,并且是家长越着急,孩子 越不急,反正一切都由别人替自己操心。结果,家长很累,孩子反而没有长进。 所以,我们家长有时候应该适当放手,让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在实践中成长,在 体验中感悟,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任何人都不会一直在父母的羽翼下随随便便成功。 有时家长会因冲动而实施棍棒教育。可是您知道吗?经常挨打的孩子,会出现以下一些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1)说谎。有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孩子为了避免皮肉之苦,能瞒则瞒,能骗就骗。 因为对孩子来说,骗过了一次,就可以减少一次“灾难”。可是孩子说的谎话,往往站不住 脚,很容易被家长发现。为了惩罚孩子说谎,家长的态度会更加强硬;而为了逃避挨打,孩 子下一次做错事后更会说谎,这样就构成了恶性循环。懦弱。如果孩子经常挨打,时间一久,孩子一看到家长,就会感到害怕,不敢接近。因此, 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话是对是错,他都只会乖乖服从。在这种不良的绝对服 从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这样的孩子往往惟命是从,精神压抑,学习 被动。孤独。经常挨打的孩子,会感到孤独无援。尤其是父母当众打孩子,更会使孩子的自尊心 受到伤害,他往往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会自感“低人一等”,显得比较压抑、沉默,认为老 师和小朋友都看不起自己而抬不起头来。这样的孩子往往不愿意与家长和老师交流,不愿意 和同学们一起玩,性格上也显得孤独。固执。有的家长动不动就打孩子,损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对立情绪、逆反心理。 有的孩子用故意捣乱来表示反抗,你要往东,他偏要往西,存心让家长生气。还有的孩子, 父母越打越不认错,犟劲越来越大,常常用离家出走、逃学来与家长对抗,变得越来越固执。 粗暴。由于孩子模仿性很强,在家里父母打他,到外面他就打别的孩子,尤其是比他小的 孩子。这种粗暴的性格一旦形成,长大后,孩子就会有暴力倾向。家长打孩子,其实是给孩 子做了坏榜样。喜怒无常。有的家长打过孩子后,又觉得心痛后悔,就去抚摸孩子挨打的痛处,甚至抱着 孩子痛哭,并加倍给孩子以物质上的补偿。这种情况,在开始时孩子会感到莫名其妙,但是 时间一久,他也就习以为常了。慢慢地孩子也会变得喜怒无常了。父母把自己塑造成为家庭牺牲者的形象。家长经常告诉孩子,自从有了他,你为他操碎了心,都累出病来了,或者说,如果不是为了 照顾他,自己早就在事业上有大发展了等。本来你是为了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辛苦更加奋进, 可是,这样却使孩子产生了罪恶感,带着罪恶感的人在遇到一点挫折时往往采用自暴自弃的 方法应对。三、家长应该怎么做?家长朋友们,我们只有一个孩子,所以,我们输不起。如果这个孩子成功了,那就是百分 之百的成功;如果这个孩子失败了,那就是百分之百的失败一一不想输,怎么办?我觉得可 以尝试以下这些做法:1、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有则寓言说:小羊请小狗吃饭,它准备了一桌鲜嫩的青草,结果小狗勉强吃了两口就再也吃 不下去了。过了几天,小狗请小羊吃饭,小狗想:我不能像小羊那样小气,我一定要用最丰 盛的宴席来招待它。于是小狗准备了一桌上好的排骨,结果小羊一口也吃不下去。还有则故事是说:一位家长带孩子逛商店,店内商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作为大人当然是兴趣盎然,乐此不疲。可孩子却又哭又闹,烦躁异常。大人不能理解,甚至大声训斥孩子。 走着走着孩子的鞋带开了,大人蹲下来帮孩子系鞋带时突然发现:在孩子的高度只能看到无 数条活动着的粗细、长短、颜色不一的腿,高大的柜台,货架、墙壁,并且时刻会被人们携 带的箱包所碰撞这些故事都形象而生动地告诉我们:孩子眼中的世界和我们成人的是大不相同的!不要把自 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的身上。90后的初中生和我们的成长环境不一样了,他们重视个人价 值,民主要求强烈,金钱物欲的倾向明显,需要磨炼的机会太少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常常提 醒自己,学会换位思考,蹲下来看孩子,学会从孩子的视角看问题,以孩子的思维去想问题, 只有真正理解孩子,知道他需要什么,再辅以公平之心待人,公正之举处事,才能教有成效。 2、其他一些家教技巧。 心理学上有个普雷马克原理又称祖母原则。这个心理学原理通俗点讲就是:“在你作完家 务之后,你才可以去玩”。也就是说,如果有一件愉快的事等着我们,我们会很快完成另一 件不喜欢做的事情。所以,家长应该要求孩子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再去做他喜欢的事情。 和孩子平等交流,容忍他的一些合理性的错误。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 括饥、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安全需要: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失业或丧失 财产的威胁等,人的感官等是寻求安全的工具;感情需要:一、友爱:友谊、忠诚、爱情等, 二、归属:人都有一种归属于某一个群体的感情;尊重的需要:一、内部尊重:即自尊。二、 外部尊重: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自我实现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 就是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其中第四个层次是尊重需要,包括受人尊重与 自我尊重两方面,前者希求别人的重视,后者希求个人有价值。所以,我们应尊重每个孩子 的人格,尊重他们的生命,孩子可能在某个方面不如别人,但如果孩子在学习上已经尽了力, 流了汗,我们就不必太苛求了;在尊重的基础上设法多交流。比如,孩子回到家随便问问; 今天学校有什么新鲜事?你的同桌有换吗?喜不喜欢他?你的语文老师讲课有什么特色? 你的课本中有哪些优美的短文,读两段美文给我听听,好吗?等等。这样会引起孩子的兴趣, 使孩子产生亲近感;容忍孩子的一些合理性错误,人生本来有两杯水:一杯苦水,一杯甜水。 我们总是错误地先让孩子喝光那杯甜水。罗曼罗兰说过:一个人一生要做点错事,做错事 才能长见识。曾经有一个小孩喜欢动手。有一次他把妈妈刚买回的新表当玩具拆了。妈妈气 坏了,狠狠揍了孩子一顿。恰好老师来家访,妈妈数落了孩子拆表的错误。没想到老师幽默 地答道: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妈妈感到很不理解。老师说:“孩子这种 行为虽然没有理性,但却蕴含着创造力,你不该打骂他。”老师建议采取补救措施,带孩子 去钟表铺,满足他的好奇心。这位老师就是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正是他积极倡导“把 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让他任意翱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