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读书会,实践论,学院:园林学院,1,肆,写作背景,哲学部分,存在意义,贰,主持人感悟,壹,实践部分,叁,伍,2,壹,写作背景,3,国外: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国内: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主义革命运动第一次国民革命陈独秀右倾主义(左)第二次国民革命王明左倾主义(右),一、影响因素,4,实践论于1937年7月在延安诞生。毛泽东首先从政治上和军事上批判左右倾主义的错误,系统地阐述了中国革命和革命战争的重大理论原则问题,从思想上进行彻底的清算。,二、实践论诞生,5,贰,哲学部分,6,一、实践的定义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这样写到:“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总之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7,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3)实践又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标和归宿,二、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8,2、认识也影响实践,反作用于实践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科学理论对实践活动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二、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实践,反作用,推动,9,2013,2014,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的结论实践决定认识,认识依赖于实践,对实践有反作用。我们要首先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同时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地统一。,二、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0,2014,三、认识的辩证过程,1、深刻阐述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2、指出了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和基础3、强调由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意义4、认识的反复性和曲折性、前进行和上升性,11,2013,2014,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1)感性认识是认识主体通过感觉器官在与对象发生实际的接触后产生的,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三、认识的辩证过程,个别特征,整体形象,过去知觉形象回忆,感觉,知觉,表象,12,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2)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体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三、认识的辩证过程,概念,判断,推理,形成,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基本条件,基本条件,13,2013,2014,(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依存。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唯物论;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辩证法。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渗透。,三、认识的辩证过程,14,2013,2014,2、指出了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和基础一是感觉材料要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二是要将所得的材料加以“思考”,即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改造。,三、认识的辩证过程,15,3、强调由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意义第一,只有通过这次飞跃,理性认识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第二,理性认识只有指导实践,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2014,三、认识的辩证过程,16,4、(1)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曲折性认识的发展过程,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三、认识的辩证过程,17,2014,(2)认识运动的前进性和上升性社会是发展的,在其发展过程中,一切认识都需要不断更新。,社会现象,矛盾,斗争,新阶段,发展,三、认识的辩证过程,18,2013,2014,(1)认识和实践具体的统一是指在认识过程中,主观认识要和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所谓历史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2)实践决定认识,由于实践不仅是客观的,而且是具体的、历史的,这就决定了主观认识也必须是具体的、历史的。(3)实践决定认识的原理内在地要求主观和客观、认识与实践必须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四、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9,叁,实践部分,20,时间:1935年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纠正博古“左”倾领导。成果: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意义: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一、遵义会议,21,毛泽东首先从政治上和军事上批判左右倾主义的错误,系统地阐述了中国革命和革命战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原则问题。当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中国革命又处于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转变的复杂势态中,国内外各种矛盾相继产生,各种政治力量尖锐斗争。,22,1935年12月在瓦窑堡会议上做的报告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批评了党内认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和中国工人农民联合抗日的错误观点,首次提出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持久战,决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二、瓦窑堡会议,23,1936年12月在红军大学作的演讲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总结土地革命战争的经验,批判王明的“左”倾机会主义错误,毛泽东运用唯物辩证法,系统地阐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三、红军大学作的演讲,24,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国开始局部抗战,1937年,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的政治局势正式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转变。,四、抗日战争,25,时间:1931年9月18日1945年8月15日起因:1931年九一八事变重要战役: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百团大战等结果:1945年美国原子弹迫使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四、抗日战争,26,(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2)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3)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四、抗日战争,27,实践论强调的知行统一,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指导了革命的胜利。1949年10月1日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8,时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总设计师:邓小平理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改革开放的实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进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果:建立建立经济特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六、改革开放,29,肆,存在意义,30,实践论以实践为基础,以辩证法为核心,以中国革命斗争为内容,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内容,论述了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为反对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坚实基础,促使中国革命的胜利。,一、历史意义,3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发扬实践精神,有利于形成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二、当代意义,32,伍,主持人感悟,3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理论从实践中来,理论进一步指导实践,实践与认识是统一的。完美的理论阐释,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终究是理论,只能存在于想法中。而实践当中得出的道理和方法,如果没有理论来升华,也体现不出其教育的价值。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才能演变成真理。在现实生活中充分发挥实践的作用,实事求是,才能真正将事情办好。,主持感悟:,34,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3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