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北方的土地利用与沙漠化

上传人:众众****夺宝 文档编号:120780243 上传时间:2022-07-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我国北方的土地利用与沙漠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我国北方的土地利用与沙漠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我国北方的土地利用与沙漠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我国北方的土地利用与沙漠化提要沙漠化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一个重大的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土地利用的方式和程度是沙漠化开展或逆转的主导因素。人类经济活动强度的增加和范围的扩大,造成北方地区农牧交织带的逐渐北移,大面积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和地表植被覆盖的减少,使得以风沙活动为主导外营力的沙漠化过程得以开展。据历史资料分析、野外调查和遥感动态监测与评价,对典型沙漠化地区的土地利用与沙漠化过程的开展及其防治开展了深化的研究。1引言荒漠化是当今全球最严重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之一。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尤其是我国北方的沙漠化沙质荒漠化以其面积广阔和开展迅速而引人关注。根据北方自然环境背景、人类活动与社会经济特点及其互相作用,通过近20年沙漠化研究的理论与理论,我们将沙漠化的概念总结为:沙漠化是在干旱、半干旱及局部半潮湿地区由于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与自然资源环境不相协调所产生的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1。我国北方沙漠化的发生开展伴随着人类的文明历史,而且尤以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开展速度为最快。沙漠化过程使土壤的风蚀风积作用加剧,破坏了土壤的理化性质,降低乃至丧失了土地消费潜力,并使自然环境趋于恶化,给国民经济造成宏大损失,也严重影响广阔农牧区人民生活程度和生存环境。为此,深化开展人为作用,特别是土地利用在沙漠化过程中作用的研究,对于说明沙漠化形成机制,丰富沙漠化研究的理论和制定防治沙漠化的政策及措施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中国北方地区沙漠化的开展与时空分布我国北方的土地沙漠化过程按其发生性质可以分为沙质草原沙漠化、固定沙丘沙地活化和沙丘前移入侵三种类型。历史时期的土地沙漠化主要发生在干草原及荒漠草原地带和干旱地带的沙漠边缘河流沿岸或深化到沙漠内部的河流下游地区。现代的沙漠化土地从本世纪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平均每年以1560k2的速度在蔓延。通过大范围野外调查和遥感技术的应用,结合我们的研究和分析结果说明,从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后期,沙漠化土地更以年均2100k2的速度在加速扩展,这样,整个北方沙漠化土地面积已达近350000k2,其分布和蔓延主要在以下3个地区2:1半干旱地带的农牧交织地区,占北方沙漠化土地总面积的40.5%,特别是草原农垦区,如河北省坝上及内蒙古后山的草原农垦区,沙漠化土地面积从50年代末期占农田面积的3%增加到70年代中期的13%,80年代后期的25%;2半干旱地带波状沙质草原区,占36.5%,如科尔沁草原沙漠化土地的开展,从50年代末期占草原面积的20%,增加到70年代中期的53%,80年代后期的77.6%;3干旱地带绿洲边缘及内陆河下游地区,占23.0%,主要表如今固定沙丘的活化,如弱水下游沙漠化土地的开展从50年代末占该地区面积的5%增加到70年代中期的22%,80年代后期的36%。一样时期内但凡积极采取措施进展治理的地区,沙漠化土地空间范围有所减少,据遥感数据分析测算,约有10%的沙漠化土地得到逆转。在上述工作的根底上,我们选择另一个时段的遥感资料1987年和1993年T数据对毛乌素沙区进展了连续动态监测,结果说明,沙漠化土地面积在19871993年的7年间,由32586k2占监测区域总面积的67.5%下降到30496.7k2占面积的63.5%,减少了1936.3k2,总体上处于逆转过程中,平均每年约有276.6k2土地得到了治理。但就整个北方而言,进入90年代,沙漠化土地的蔓延又有加速的趋势,以每年2460k2的速度扩展3,形势更为严峻。3土地利用与沙漠化的开展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互相作用所构成的一个人地系统在很大程度上表达在人类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和程度上。在大局部的人类文明历史时期,自然资源与环境决定着人类的土地利用。但在现代的过程中,由于人口增加和科技进步,使得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之需求的增加成为必须和可能,因此逐渐在人地关系中提升了人类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和调控力。在许多情况下,这是人类在有效利用资源方面的进步。但也时常因不合理的方式,不同程度地作用于资源环境的变化过程,引起乃至控制着资源环境的不良渐变或突变,如温室效应气体增加,大河断流、火灾、库区地震、水土流失等,而土地沙漠化那么是更为明显的一例。在我国北方,历史上游牧民族由于政治经济利益的驱使或气候暖温和冷干的变化,时有南进和北退的过程;而广阔地区随着统治民族的更迭,农业或牧业为主的土地利用方式也屡次交替,其利用强度也有差异,使历史时期的沙漠化土地也处于一个开展与逆转互相交替的过程中。但在这一过程中,人类活动总是在自然条件的根底上起诱发作用,表如今历史上沙漠化的发生期往往与一些重大事件相关联,如民族之间的征战频繁和政治上动乱不定的东汉末年、唐代末期及五代、宋辽对峙以及明中叶以后和清中叶以后的时期都是沙漠化的开展期。而这些时期也正与气候较为冷干相吻合,这也加剧了沙漠化的过程,减弱了退化土地自我恢复的才能,导致了自然环境的进一步退化。这种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的互相作用使北方干旱草原地带的沙漠化数度发生和蔓延,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活动的加剧,沙漠化土地的面积和程度总体上也就处于一个扩大和加重的过程中。中国北方地区历史上由于气候干旱、自然资源贫乏,利用困难等原因此成为古代经济落后的地区,是许多游牧部族先后活动的场所。他们利用传统的土地利用方式来适应由于气候波动、降水变化的自然过程。如牧民利用天然牧场,逐水草而居;农民那么实行农田轮作制等。在人类历史的绝大局部时段内,牧民通过游牧,充分利用天然草场的多样性和季节性的临时积水,使家畜及时获得食物,这样也防止了草场的过度放牧。而农田轮作制或曰游耕制,那么充分利用了天然草场的再生才能和土壤物理化学特性的恢复才能,协调了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自然恢复之间的关系,到达了一种原始的可持续开展。其本质就是人类活动尚未超越自然资源的负荷限度,在天然植被自我恢复才能的调节下,生态系统保持着动态的平衡,环境相对稳定。但自18世纪中叶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来,北方地区的人口随着几次大规模的移民拓荒而迅速增长。50年代以来,又经历了合作化、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几次拓荒高潮,使人口的年增长率达2.5%3.0%。例如,农牧交织的沙漠化地区人口平均年增长率从50年代至80年代曾到达3.08%,平均人口密度从1015人/k2;增加到4060人/k2,高者可达80人/k2。内蒙古乌蒙后山7个受沙漠化危害的县旗的农业人口也从1949年的51.5万增加到1985年的125.8万。尽管进入80年代以后,北方沙漠化地区很少再有移民涌入,但由于人口基数已大,人口增加的速度并不见减缓,特别是在农牧交织区汉族和少数民族混居的地区,由于国家对少数民族在方案生育上实行照顾政策等一些原因,情况更是如此。人口的增长和社会需求的扩大,加大了土地资源利用的压力,也破坏了传统土地利用的合理性。草原被进一步开垦,也使草场面积锐减,许多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从以放牧为主转变成以农耕为主。土地利用的强度也逐渐加大,轮作制由往常的十几年间隔减为几年或隔年,甚至连年耕作;倍增的牧畜又集中在逐渐减少的草场,加大了放牧的负载;日常生活所需燃料的增加也使樵采活动加强,这些都构成了导致沙漠化发生开展的主导人为因素过度开垦、放牧和樵采。根据对我国北方沙漠化的研究,朱震达等于1989年提出了以土地利用为主的人类活动与沙漠化土地的成因分类和开展面积表4,以草原过度农垦为主造成的沙漠化土地面积为44700k2,占沙漠化土地总面积的25.4%;以草原过度放牧为主的49900k2,占总面积的28.3%;以过度樵采为主的56000k2,占总面积的31.8%;以工矿交通城市建立破坏植被为主的1300k2,占总面积的0.7%;以水资源利用不当为主的14700k2,占总面积的8.3%。沙漠化的过程就是在上述土地利用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系统平衡,导致地表植被的衰退或消失之后,风作用于地表而产生的风蚀、搬运、堆积的风沙运动过程,主要包括:风力作用下沙质地表形态的发育过程;固定沙丘的活化过程;沙漠边缘风力作用下的沙丘前移过程。我国北方沙漠化土地就是在人类活动的干扰和上述风沙运动的过程中形成和开展起来的。4土地利用与沙漠化防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使沙漠化处于开展过程中,欲求受沙漠化影响地区可持续开展和沙漠化的防治,根本出路在于合理高效的土地利用。根据我国北方沙漠化地区自然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特点,土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沙漠化治理的典型经历,沙漠化土地的防治必须本着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的目的,建立既可防止土地沙漠化,又可促进消费开展的资源节约型、适度开发型和环境保护型的经济体系。在沙漠化土地治理的详细措施上,在农牧交织地区可针对沙区中居民点、耕地、草场相对分散分布的特点,可以生态户为根底,采取天然封育,调整以旱作农业为主的土地利用构造,扩大林草用地比重,集约经营水土条件较好的土地,并和营造防风沙林带、林网及沙丘外表栽植固沙植物、丘间地营造片林或封育相结合的措施;在草原牧区,除了合理确定草场载畜量,轮牧和建立人工草地及饲料基地外,还应与合理配置水井,确定放牧点密度,修建牧道等结合起来;在干旱地带,要以内陆河流域为生态单元进展全面规划,合理确定用水方案,以绿洲为中心,建立绿洲内部护田林网、绿洲边缘乔灌结合的防沙林带和绿洲外围沙丘固定等措施相结合,形成一个完好的防治体系。许多理论证明了合理的土地利用是可以到达土地沙漠化的防治及可持续利用的目的的。以陕西省榆林地区为例5,据史书记载,在1500年前,榆林地区还是个林草茂密,宜农宜牧之地。后因历代征战摧残,乱砍滥伐,植被覆盖率仅有1.8%,流沙已越过长城,逼近榆林城。据调查,在解放前的100多年时间里,有近13.4万h2农田和草场院由于沙漠化而被放弃,11.3万h2农田和26.7万h2草场受到沙漠化的威胁,产量和载畜量低而不稳。自50年代以来,通过统一规划、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构造,坚持以治沙造林、保护和开展农牧业为主导,获得了很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从1950年到1990年底,榆林治沙造林保存面积达74.0万h2,恢复和改进草场66.7万h2多。粮食总产量1990年较1950年增产6倍,大家畜由7.6万头增加到36.3万头,羊由36万只增加到150万只,活立木蓄积340万3,价值7亿多元,有5万多农户脱贫致富。另一个成功的范例是内蒙古奈曼旗兴隆沼地区。通过遥感监测1974年和1994年比照和实地调研6,将沙漠化整治前后的土地利用构造比重和其它方面的变化列于表1。从表1可以看出,整治理论所带来的环境和经济效益十清楚显。表1内蒙古奈曼旗兴隆沼地区防治沙漠化的效益(19741994年)Table1EffetivenessinbatingdesertifiatininXinglngzha,NaianBanner,Innernglia(19741994)1974占总面积(%)1994占总面积(%)效益增减沙漠化土地(h2)1570029.6221003.96-13600-86.62%林地(h2)7771.471584030.101506319倍农耕地(h2)49609.36690013.02194039.11%粮食总产(t)279013110103203.7倍粮食单产(kgh2)562.519001377.52.4倍草场承载才能单位:羊124200152200280022.5%人均收入元801120224013倍5结论土地沙漠化的发生开展与土地利用有着直接的关系。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程度是导致我国北方沙漠化土地蔓延的主导因素,这不仅使环境恶化并造成大面积的土地退化,也造成了宏大的经济损失。合理的土地利用在沙漠化防治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总结,可以为全国不同地带的沙漠化防治提供理论根底和理论样板。参考文献1朱震达,王涛我国沙漠化土地的潜力、现状、开展趋势与对策A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中国资源潜力、趋势与对策中国科学院地学部研讨会文集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198202.2朱震达,王涛从假设干典型地区的研究对近十年来中国土地沙漠化演变趋势的分析J地理学报,1990,45(4):4304403ID.hinauntryPapertbatDesertifiatin.BEijing:hinaFrestryPublishingHuse,1996,1831.4朱震达,刘恕中国的沙漠化及其治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2742.5赵秉正发扬延安精神坚持综合治理加快全面开发沙区经济步伐A林业部治沙办公室发动起来向沙漠进军全国治沙工作会议文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8086.6王涛,吴薇,王熙章沙质荒漠化的遥感监测与评估J第四纪研究,1998,(2):108118.论文网在线.lunenan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分类 > 其它学术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