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解读——历史学科立德树人新高PPT学习教案

上传人:英*** 文档编号:120777063 上传时间:2022-07-18 格式:PPTX 页数:41 大小:14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解读——历史学科立德树人新高PPT学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解读——历史学科立德树人新高PPT学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解读——历史学科立德树人新高PPT学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会计学1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解读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解读历史学历史学科立德树人新高科立德树人新高二、历史学科诸素养内容分解三、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描述四、掌握必备知识,有效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第1页/共41页一、一、历历史史学学科科核核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课程结构的设计、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的实施等,都要始终贯穿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任务。第2页/共41页的总体要求,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这门课程的教育宗旨和基本要求。当代中国的基础教育,在课程目标上有两次大的变化:一是由“双基教学”向“三维目标”的转变;二是由“三维目标”向“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转变。第3页/共41页科知识技能为基础,整合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内的,能够满足特定现实需求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该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第4页/共41页养包含三个不可分割的内容:1、正确价值观念;2、必备品格;3、关键能力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就是要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学习后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第5页/共41页人的一定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在阶级社会里,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高中历史教育,必须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6页/共41页中历史教育要确立的价值观念。在学习历史、认识历史、解释历史、评判历史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明辨是非,扬善去恶。如评价一个国家发展与否,当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价值目标;评价一个社会进步与否,当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价值取向;臧否一个历史人物,当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价值准则。第7页/共41页必备品格包含政治思想品质、道德人格和史学品格三方面。在政治思想上必须认同伟大祖国、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道德人格上,必须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的道德准则,健全人格。在史学品格上,具有求真精神、贯通意识和批判思维。第8页/共41页科学的史学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和解释历史的能力。1、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认识并说明历史事物的能力;2、掌握历史时序,将历史事物置于特定时空下进行分析的能力;3、收集、辨析并能运用史料的能力;4、解释历史的能力,包括能运用归纳、概括、比较等思维方法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科学解释历史事物,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全面、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及历史现象的能力;发现和论证历史问题,独立提出观点的能力。第9页/共41页素养目标的提出,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基础教育育人目标的新要求,是高中历史教育落实党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它将有效地实现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到育人本位、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本的根本转型。第10页/共41页017年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分解为五个方面: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第11页/共41页方面的关系:是核心素养的综述与分述之关系,核心素养的三个维度是高中学生学习历史课程后所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关键成就;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是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凝练,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方法、途径、目标的具体化和细化。通过核心素养五个方面的培养,最后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第12页/共41页学学科科第13页/共41页个方面有着各自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在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有其各自的作用和意义。第14页/共41页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第15页/共41页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第16页/共41页第17页/共41页观如下基本理论和观点: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第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第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第四,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法。第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第六,人类社会形态经历了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第18页/共41页第19页/共41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第20页/共41页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够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第21页/共41页面要求,要求学生知道历史是什么?后三点是运用层面要求,要求学生能够做什么?时空观念,包括两个基本观念。一是时序观念。二是空间观念。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既是认识历史的观念,也是认识历史的方法。第22页/共41页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这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第23页/共41页第24页/共41页第25页/共41页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即便是对基本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第26页/共41页第27页/共41页史与历史解释;二是学会历史解释。什么是历史?历史具有二重性。它既是客观的,也有主观性。什么是历史解释?一般地说,一切历史叙述都是历史解释。我们要认识到:第一,所有的历史叙述都包含史实和解释两部分;第二,对同一历史事物的叙述会有不同的解释。学会历史解释,是历史学习的一个较高要求,是检验学生有否具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表现。历史核心素养五个素养中关于运用的要求,都可视为历史解释。第28页/共41页和探究历史应有的价值取向和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第29页/共41页中国的国情,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正确的国家观;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正确的民族观,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文化观;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30页/共41页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养成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31页/共41页第32页/共41页1、理解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联系与区别2、正确理解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描述第33页/共41页第34页/共41页核心素养。1、要充分认识掌握必备历史知识的重要性。第35页/共41页第36页/共41页学学科科第37页/共41页养第38页/共41页心素养的三个维度目标: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的四级水平划分;夯实知识基础。第39页/共41页标”发展到学科核心素养培养?2、如何认识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3、如何理解历史学科诸素养表现,认识诸素养间内在的联系?4、如何理解知识学习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之关系?第40页/共4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