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力学和塑性力学的区别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120776212 上传时间:2022-07-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6.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弹性力学和塑性力学的区别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弹性力学和塑性力学的区别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弹性力学和塑性力学的区别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弹塑性力学大作业姓名:张喻捷学号:S04069邮箱:一、岩土类材料和金属材料的联系区别1、金属是人工形成的晶体材料,而岩土类材料是由颗粒构成的多相体,是 天然形成的,也称为多相体的摩擦型材料。岩土类材料抗压不抗拉(抗拉压不等 性),而金属材料既可以承受拉力也可以承受压力。2、在一定范畴内,岩土类材料抗剪强度和刚度随压应力的增大而增大,这 种特性可称为岩土的压硬性。岩土的抗剪强度不仅由粘结力产生,并且由内摩擦 角产生。这是由于岩土由颗粒材料堆积或胶结而成,属于摩擦型材料,因而它的 抗剪强度与内摩擦角及压应力有关,而金属材料不具这种特性,抗剪强度与压应 力无关。3、岩土为多相材料,岩土颗粒中具有孔隙,因而在各向等压作用下,岩土 颗粒中的水、气排出,就能产生塑性体变,浮现屈服,而金属材料在等压作用下 是不会产生体变,事实上,金属材料的屈服由剪切应力控制,与静水压力无关。 这种持性可称为岩土的等压屈服特性。4、在压力不太大的状况下,体积应变事实上与静水压力呈线性关系,对于 金属材料,可以觉得体积变化基本上是弹性的,除去静水压力后的体积变形可以 完全恢复,没有残存的体积变形,即塑性变形不受静水压力影响。但对于岩土类 材料,静水压力对屈服应力和塑性变形的大小均有明显的影响,不能忽视。5、岩土的体应变与剪应力有关,即剪应力作用下,岩土材料会产生塑性体 应变(膨胀或收缩),即岩土的剪胀性(涉及剪缩性)。反之,岩土的剪应变也与平 均应力有关,在平均压应力作用下引起负剪切变形,导致刚度增大,这也是压硬 性的一种体现,而金属材料不存在这种特性。6、岩土具有双强度特性。由于岩土存在粘聚力和摩擦力,从而显示岩土具 有双强度特性,而与金属材料显然不同。两种强度的发挥与消散决定了岩土类材 料的硬化与软化。7、岩土类材料和金属材料的力学单元不同。金属持续介质材料的微单元, 球应力只产生球应变,偏应力只产生偏应变;而颗粒摩擦材料微单元中,球张量 和偏张量存在交叉影响。8、虽然金属材料是各项同性材料,但通过一定的修正,金属材料塑性理论 的概念也合用于岩土类塑性材料。二、弹性理论和塑性理论在描述材料变形理论中的区别联系 弹性理论和塑性理论在描述材料变形时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下面重要从两种理论的基本假定、材料力学模型以及本构关系三个方面来讨论弹性理论和塑性理 论。1. 基本假定 弹性理论和塑性理论作为固体力学的构成部分,它们的基本假定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弹性理论: (1)持续性假设假定物体是持续的。假定整个物体的体积都被构成这个物体 的介质所填满,不留下任何空隙。 (2)弹性假设假定物体是完全弹性的。即当使物体产生变形的外力被除去以 后,物体可以完全恢复本来形状,不留任何残存变形。 (3)均匀性假设假定物体是均匀的。就是整个物体是由同一材料构成的。整 个物体的所有部分具有相似的物理性质(4)各向同性假设假定物体是各向同性的。就是物体内一点的弹性在所有各 个方向都相似。 (5)小变形假设假定物体受力后来,整个物体所有各点的位移都不不小于物体的 原有尺寸,因而应变和转角都远不不小于 1。塑性理论: (1)持续性假设变形体内均由持续性介质构成,即整个变形体内不存在任何 空隙。 (2)均匀性假设变形体内各质点的组织、化学成分、物理性能都是相似。 (3)各向同性假设变形体内各质点在各个方向上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均相 同,也不随坐标的变化而变化。(4)初应力为零假设物体在受外力前处在自然平衡状态,即物体变形时,内 部所产生的应力仅是由外部引起的。(5)体积力为零体积力如重力、磁力、惯性力等与面力相比是十分微小的, 可以忽视不计。 (6)小变形假设物体受力后来,整个物体所有各点的位移远不不小于物体的原有 尺寸。同步与弹性理论不同的是,塑性理论还觉得 (7)材料的弹性性质不受塑性变形的影响 (8)静水压力状态不影响塑性变形而只产生弹性的体积变化(该结论一般合用于 金属材料,对于岩土材料则应考虑平均法向应力对屈服的影响。)2. 材料模型 弹塑性力学由弹性理论和塑性理论构成。弹性理论和塑性理论在分析材料的变形时各有其不同的力学材料模型。 弹性理论研究抱负弹性体在弹性阶段的力学问题,塑性理论研究通过抽象处理后的可变形固体在塑性阶段的力学问题。在弹性理论中,实际固体即被抽象为 所谓的“抱负弹性体”,它是一种近似于真实固体的简化模型。“抱负弹性”的特 征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应力和应变之间存在一一相应的关系,并且与加载过程 无关,与时间无关。在塑性理论中,由于实际固体材料在塑性阶段的应力-应变关系过于复杂,若 采用它进行理论研究和计算都非常复杂,因此,同样需要进行简化解决。常用的 简化模型可分为两类,即抱负塑性模型和强化模型。2.1 弹性理论抱负弹性体 弹性材料是对实际固体材料的一种抽象,它构成一种近似于真实材料的抱负模型。弹性材料的特性是:物体在变形过程中,相应于一定的温度,应力与应变 之间呈 一一相应的关系,它和载荷的持续时间及变形历史无关;卸载后,类变 形可以完全恢复。在变形过程中,应力与应变之司呈线性关系,即服从胡克 (Hooke R)规律的弹性材料称为线性弹性材料;而某些金属和塑料等,其应力与 应变之间呈非线性性质,称为非线性弹性材料。材料弹性规律的应用,就成为弹 性力学区别于其他固体力学分支学科的本质特性。2.2 塑性理论抱负塑性模型和强化模型 事实上塑性材料也是固体材料的一种抱负模型。塑性材料的特性是:在变形过程中,应力和应变不再具有一一相应的关系,应变的大小与加载的历史有关, 但与时间无关;卸载过程中,应力与应变之间按材料固有的弹性规律变化,完全 卸载后,物体保持一定的永久变形、或称残存变形。部分变形的不可恢复性是塑 性材料的基本特性抱负塑性模型 抱负塑性模型又分为抱负弹塑性模型和抱负刚塑性模型。当所研究的问题具有明显的弹性变形时,常采用抱负弹塑性模型。在总变形较大、并且弹性变形部 分远不不小于塑性变形部分时,为简化计算,常常忽视弹性变形部分,而采用抱负刚 塑性模型;此外,在计算构造塑性极限荷载时,也常采用抱负刚塑性模型。在单 向应力状态下,抱负塑性模型的特性如图 0.1 所示。强化模型强 化 模 型 又 分 为 弹性 线 性 强 化 模 型 、 弹性 幂 次 强 化 模 型 、Ramberg-Osgood 模型等。在单向应力状态下,强化模型的特性如图 0.2 所示。 (a)弹性-线性强化模型(b)弹性-幂次强化模型(c)Ramberg-Osgood 模型图 0.2 强化模型3. 本构关系研究材料的变形理论,就需要研究弹性理论和塑性理论下材料的本构关系。 弹性理论觉得,在一定的温度下,应力和应变之间存在一一相应的关系,并且与 加载过程无关,与时间无关,其中应力和应变之间能建立一一相应关系的称为全 量关系。塑性理论则觉得,由于塑性变形中加载规律的变化,应力和应变之间通 常不存在一一相应的关系,因而在塑性理论特别是岩土塑性理论中一般建立应力 增量与应变增量的增量关系,只有在某些简朴加载状况下才也许建立全量关系。两种理论本构关系间的区别于联系可以用下图表达3.1 弹性理论 弹性理论描述物体变形的本构关系时除了典型的胡克定律外,尚有非线性弹性本构关系以及增量型弹性本构关系。sij = Cijklekl矩阵形式(1)各项同性本构关系 广义胡克定律 张量形式三维形式 其中,C为刚度矩阵(2)非线性弹性本构关系(3)增量型弹性本构关系3.2 塑性理论在用塑性理论描述材料变形时, (1)为了所产生的变形类型,必须判断所发 生的是纯弹性变形还是弹塑性变形;(2)若产生塑性变形,必须拟定塑性变形的 方向;(3)对于强化响应,必须给出一种拟定弹性范畴的措施;(4)必须记录塑性 变形的历史,由于塑性变形导致弹性范畴的变化;(5)必须给出塑性变形的大小。即拟定加载准则、流动法则、硬化法则、硬化参数、相容条件。 在塑性理论中,一般建立应力增量与应变增量的增量关系,在某些简朴加载状况下也有全量关系。(1) 抱负弹塑性材料的增量本构关系 抱负弹塑性材料的增量本构关系的一般形式为其中H * = CgH= fCsijijmnmnklpqpqkls除了一般形式,抱负弹塑性材料的增量本构关系尚有:Prandtl-Reuss 模 型(J2 理论)、Drucker-Prager 模型等(2) 硬化材料的增量本构关系 硬化材料增量本构关系有各向同性强化模型、随动强化模型、混合强化模型三大类,其关系远比弹性理论中的关系复杂。(3) 全量塑性本构关系 塑性理论中,在某些简朴的加载状况下可以建立应力应变的全量关系。例如比例加载条件下,4. 总结同属于固体力学的范畴,弹性理论和塑性理论的基本假定相似。弹性理论研 究抱负弹性体在弹性阶段的力学问题,塑性理论研究通过抽象解决后的可变形固 体在塑性阶段的力学问题。因此,在研究材料的变形时,抱负的弹性材料模型, 其特性可以进一步抱负化为可逆的和与加载途径无关;而对于一种塑性模型,它 是不可逆的并与加载途径有关。在具体的应力应变分析中,弹性理论觉得物体在变形过程中,相应于一定的 温度,应力与应变之间呈 一一相应的关系,它和载荷的持续时间及变形历史无 关;在变形过程中,应力和应变不再具有一一相应的关系,这种非单值性是一种 途径有关性,应变的大小与加载的历史有关,但与时间无关。同步,弹性理论认 为,应变增量的方向取决于应力增量的方向,和所处的总的应力状态无关;而塑 性理论觉得应变增量的方向取决于塑性势面(总的应力状态),和应力增量的方 向无关(正交法则和共轴假定)。在更进一步的材料本构关系的研究中。弹性理论可以根据材料特性建立应力应 变的全量关系或者增量关系;而在塑性理论中,一般建立应力增量与应变增量的 增量关系。大多数材料往往都同步具有弹性和塑性性质,特别是在塑性变形阶段,变形 中既有可恢复的弹性变形,又有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塑性理论作为弹性理论的 推广,在进一步分析材料的变形时,会用到诸多弹性理论的基本,例如相应的弹 性本构模型等等。因此,将两种理论结合起来的弹塑性理论将更好地分析工程材 料的性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