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120770679 上传时间:2022-07-18 格式:PPTX 页数:63 大小:957.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高考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政治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广东高考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政治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广东高考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政治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会计学1广东高考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政治广东高考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制度第1页/共63页第2页/共63页年份年份考点考点题型题型分值分值20082008年历史单科年历史单科宗法制宗法制选择题选择题3 3分分20092009年历史单科年历史单科分封制分封制选题题选题题3 3分分20092009年历史单科年历史单科君主专制的强化君主专制的强化选择题选择题3 3分分20102010年文科综合年文科综合宗法制宗法制选题题选题题4 4分分20102010年文科综合年文科综合谏议制度谏议制度选择题选择题4 4分分第3页/共63页1.内服即王畿,商王直接统治;外服为附属国。2.外服与内服是联盟关系,外服只在一定程度上服从于商王,商王对外服控制力量有限。3.商王通过垄断神权来加强自己的权威,例如:占卜,商王就是“群巫之长”,能够与神灵直接沟通。第4页/共63页第5页/共63页目的:维护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土地和财产上的矛盾。内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与分封制的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表),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形成“家国同构”政治特点。作用:维系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也并保障了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地位;“家国同构”加强王权特点:继承分配制度、血缘与政治结合对后世的影响:家庭、亲情、孝悌、建祠、祭祖等 第6页/共63页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牢固的血缘关系 浓厚的专制色彩 森严的等级关系第7页/共63页1.(2008年广东历史单科)下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B第8页/共63页2.(2009年广东历史单科)“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A.分封制度 B.王位继承制度 C.郡县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A第9页/共63页第10页/共63页4.下列两座建筑的出现源于我国早期的一项政治制度,该制度的特点不包括()A嫡长子继承制 B.神权与王权的结合C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 D.“国”与“家”结合图一 太庙:明清皇帝祭祀祖先的场所图二民间祠堂:民间祭祀祖先的场所B第11页/共63页小贴士:首先血缘关系在代际传承中淡化;其次天子与诸侯间实力会发生变化;两个问题结合到一起就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崩坏”,诸侯混战的现象了。进一步思考: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疆域比周更辽阔,人口比周更繁茂,他还会采用分封制,依靠血缘关系来统治天下吗?中央集权制度第12页/共63页设置官制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选官用人监察谏议第13页/共63页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原则:“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柳宗元封建论认识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区别:分封制是周天子通过分封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族广建封国来协助天子统治国家的一种制度,本质上是依靠血缘关系维系统治。郡县制下皇帝任命有才能的官员出任郡县长官,协助皇帝管理天下,同时官员的任免权被皇帝掌握,有一定任期,导致官员不得不长期依附于皇权。第14页/共63页分封制分封制郡县制郡县制建立建立基础基础官员官员产生产生官吏官吏权力权力与中与中央的央的关系关系历史历史作用作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按地域划分诸侯王位世袭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不能世袭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绝对服从中央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也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根本区别第15页/共63页第16页/共63页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原则:“汉兴,惩戒亡秦孤立之败,於是封王子弟,大者跨州兼郡,小者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制同京师”昭明文选卷五十二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七国之乱 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为其国,必稍自弱矣。”前汉书汉武帝推恩削藩第17页/共63页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原则:汉设刺史(监察)州牧(军政长官)东汉军阀割据唐设节度使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五代十国第18页/共63页唐朝的藩镇割据导致五代十国局面的形成设节度使唐中期局面出现藩镇割据形成分裂局面五代十国“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现象的出现说明了什么?此类现象出现的本质是什么?地方权力的膨胀会导致国家分裂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第19页/共63页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原则:“太祖既得天下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普曰: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谕矣。”司马光涑水记闻第20页/共63页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原则:收精兵:杯酒释兵权、设三衙统兵,枢密院发兵削实权:州郡直属中央,由文臣出任长官,并设通判监督制钱谷:设转运使将州郡财赋运往中央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朱子语类第21页/共63页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原则:收精兵:杯酒释兵权、设三衙统兵,枢密院发兵削实权:州郡直属中央,由文臣出任长官,并设通判监督制钱谷:设转运使将州郡财赋运往中央评价:积极:加强中央集权,使中央在与地方的分权斗争中占据 绝对上风;消极: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财政危机并导致地方 “积贫积弱”。第22页/共63页设置官制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郡县制汉武帝:推恩削藩、酎金夺爵、划州设刺史宋太祖: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选官用人监察谏议第23页/共63页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原则: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原则:秦至清:皇帝制度秦朝:三公九卿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互不统属相互牵制权归皇帝第24页/共63页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原则: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原则:秦至清:皇帝制度 秦朝:三公九卿汉中期:内外朝制度第25页/共63页汉中期中朝与外朝尚书令侍 中常 侍丞 相御史大夫太 尉 九 卿 有事上报第26页/共63页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原则: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原则:秦至清:皇帝制度 秦朝:三公九卿汉中期:内外朝制度隋唐:三省六部制第27页/共63页评价:1.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2.相互制约,分割相权,加强皇权;3.行政程序复杂冗繁,影响行政效率;4.行政权力划分为决策、审议、执行,即有分工又有制约,防止独裁专制,也有利于防止行政失误,是我国古代中央行政体制成熟的标志。第28页/共63页第29页/共63页(2009 江苏单科 2)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突出三省“精细分工”所体现的思想,这与削弱相权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三省的职权分别是: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各省分工合作、互相监督,提高了办事效率,封建统治机构日益完善。三省都是在皇帝一人独裁前提下的具体执行部门,实行三省六部制度归根结底是为了强化皇权,弱化相权。因此排除A、D两项。第30页/共63页 注意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三权分立等作为“制度创新”的主题来总结。相权,行政权国家政治权力地位地位中国古代中央行中国古代中央行政体制成熟标志政体制成熟标志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的基本原则第31页/共63页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原则: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原则:秦至清:皇帝制度 秦朝:三公九卿汉中期:内外朝制度 隋唐:三省六部制宋朝:二府三司制度中书门下:宰相办公机构,掌握行政权枢密院:掌握军权三司:掌握财权,分盐铁、度支、户部相权继续被分割第32页/共63页第33页/共63页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原则: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原则:秦至清:皇帝制度 秦朝:三公九卿汉中期:内外朝制度 隋唐:三省六部制宋朝:二府三司制度元朝:一省制 “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元史高鸣传疆域辽阔,需要提高行政效率,因此实行一省制;但相权由多人共同占有,如:左右丞相、平章政事等。第34页/共63页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原则: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原则:秦至清:皇帝制度 秦朝:三公九卿汉中期:内外朝制度 隋唐:三省六部制宋朝:二府三司制度 元朝:一省制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明初,朱元璋废除丞相;后设殿阁大学士协理章奏;明成祖设内阁,大学士地位提高,后掌握“票拟”权,但决策权始终掌握在皇帝手中。第35页/共63页亲自掌管中书省皇帝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专制皇权达新高度 殿阁大学士明成祖内阁明宣宗票拟权内阁性质: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内阁影响: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第36页/共63页内阁制与宰相制的比较:宰相制宰相制内阁制内阁制明朝的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的内阁制度?l明朝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产物,无决策权。不能对皇权制约。l西方近代的内阁是分权民主的象征,总揽行政。有助于防止专制。第37页/共63页(2009 浙江文综 16)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位,设内阁制B.内阁成员的权势和地位有过提高C.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答案】B【解析】设置内阁制的是明成祖朱棣,因此A项错误。内阁设立之初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午门内的文渊阁当值,后来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B项说法正确。内阁不能统率六部百司,C项错误。明代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取代之说不符合史实。第38页/共63页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原则: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原则:秦至清:皇帝制度 秦朝:三公九卿汉中期:内外朝制度 隋唐:三省六部制宋朝:二府三司制度 元朝:一省制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皇权发展到顶峰第39页/共63页例:某旅行社安排北京故宫的某项目旅游景点的解说词是:“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A.明宰相府 B.唐尚书省 C.元中书省 D.清军机处D解体关键在于理解:军机处的设置,使得皇帝决策摆脱了所有的讨论、审议程序,国家大事由皇帝专断。第40页/共63页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原则: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原则:秦至清:皇帝制度 秦朝:三公九卿汉中期:内外朝制度 隋唐:三省六部制宋朝:二府三司制度 元朝:一省制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皇权发展到顶峰小贴士: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两组矛盾,长期共存。汉朝至宋朝侧重解决的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明清侧重强化王权。第41页/共63页设置官制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郡县制汉武帝:推恩削藩、酎金夺爵、划州设刺史宋太祖: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秦至清:皇帝制度秦朝:三公九卿 汉中期:内外朝制度隋唐:三省六部制(中央官制成熟)宋朝: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清朝:设军机处选官用人监察谏议第42页/共63页战国至秦:军功爵制度适用于战争时期汉中期:察举制 征辟制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评价汉中期至魏晋时期的选官用人制度积极:重视选拔文官,一定程度满足官僚队伍的需要;消极:人才选拔缺乏客观标准;人才选拔的主动权在地方;容易导致任人唯亲,形成官僚集团,垄断政治。缺乏客观标准地方占主动官僚集团第43页/共63页战国至秦:军功爵制度适用于战争时期汉中期:察举制 征辟制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缺乏客观标准地方占主动官僚集团化隋文帝:分科举人隋炀帝:设进士科,以试策取仕,确立科举制唐朝: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考试,科举日臻完善第44页/共63页 材料一: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新唐书选举志 材料二:科举的直接结果是选拔出了十万名以上的进士,百万名以上的举人这是中国历代官员的基本队伍,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余秋雨十万进士 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谈谈你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材料一强调选官任人的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材料二强调吸纳了社会精英,提高官僚素质。第45页/共63页战国至秦:军功爵制度适用于战争时期汉中期:察举制 征辟制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客观标准、任人惟才、加强中央集权 打破垄断、吸纳精英 提高官僚文化素质;形成重视教育的社会风气;对近代西方文官选拔制度影响深远。缺乏客观标准、地方占主动、官僚集团化第46页/共63页选官制度 第47页/共63页设置官制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郡县制汉武帝:推恩削藩、酎金夺爵、划州设刺史宋太祖: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秦至清:皇帝制度秦朝:三公九卿 汉中期:内外朝制度隋唐:三省六部制(中央官制成熟)宋朝: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清朝:设军机处选官用人战国至秦:军功爵制度汉朝:征辟制、察举制 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选官制度成熟)监察谏议第48页/共63页中央集权制度监察谏议秦朝:御史大夫 汉朝:中央设御史府;地方设刺史唐朝:门下省封驳审议 宋朝:设谏院、设通判明清:设都察院:由监察御史监察地方;设给事中监督中央六部评价:目的:是为了保障官僚队伍廉洁高效和纠正行政失误;结果:但并不能完全杜绝腐败低效、行政失误;更无法 监督皇权;所以:客观上监察谏议制度做为一种常设制度,对于整 顿吏治、防止行政失误、加强中央集权,都起到 了一定作用。第49页/共63页设置官制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郡县制汉武帝:推恩削藩、酎金夺爵、划州设刺史宋太祖: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秦至清:皇帝制度秦朝:三公九卿 汉中期:内外朝制度隋唐:三省六部制(中央官制成熟)宋朝: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清朝:设军机处选官用人秦朝:御史大夫 汉朝:御史府、刺史唐朝:门下省负责谏议封驳 宋朝:谏院、通判明清:都察院监察御史(地方)、六科给事(六部)战国至秦:军功爵制度汉朝:征辟制、察举制 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选官制度成熟)明清:八股取士监察谏议第50页/共63页第51页/共63页第52页/共63页第53页/共63页第54页/共63页C第55页/共63页n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内阁制代替三省制B第56页/共63页C第57页/共63页第58页/共63页第59页/共63页 材料: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的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决议,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凡遇军国大事)必得中书、门下二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皇帝不能独裁,宰相同样不能独裁。钱穆国史新论 根据材料,唐代宰相制度与汉朝相比有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谈谈如何认识唐代皇权与相权的关系?变化:由一相制变为多相制。关系:相对于秦汉丞相制度,唐朝相权被三省分割,有利于加强皇权;但皇权也仍继续受到相权的制约。第60页/共63页分封制与宗法制示意图第61页/共63页第62页/共6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