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设计

上传人:精****料 文档编号:119697654 上传时间:2022-07-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教案及反思韦红连课程标准 1、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2、讲述戚继光抗倭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中国历史七年级下P9398,明朝建立后,明初的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明前期,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郑和七下西洋,同亚非各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频繁,属于友好交往;明中后期,国势日渐衰落,倭寇入侵、倭患猖獗,戚继光领导了反侵略的抗倭斗争,并取得了胜利,然而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却日益尖锐,于是就有葡萄牙殖民者的入侵,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并在那里开始了殖民活动。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对明朝的政治、经济状况有了大致的了解,有利于本课内容的把握。但是学生对于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史实,学生并不十分了解,甚至是一知半解,对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经验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探究。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经过、意义等,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戚继光抗倭背景、功绩和取胜原因的学习和分析,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为民族英雄,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除可向学生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外,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教学重点 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教学难点 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学生在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副照片,一张票证,就是一段凝结的历史。出示一套邮票,问纪念什么历史事件?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新课郑和下西洋播放郑和下西洋的视频,展示郑和的资料及其下西洋的路线图,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根据预习情况及所看的录相做随堂巩固练习。动手绘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比一比:出示郑和与哥伦布的对比图,对郑和远航作一评价。再次出示邮票,让学生回答所看到的情景。探讨郑和远航的意义。讨论:郑和远航成功的原因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切身感受当年的惊心动魄的场景,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做随堂巩固练习,让学生当堂消化。动手画路线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中外史的对比学习,培养学生比较分析能力。通过史实得出结论,比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印象要深。引导学生各抒已见,让学生自主发展,差异发展。戚继光抗倭让学生分成两个大组,自己设计问题,提问另外一组的同学,另一组的同学如果回答不上来,可以求助于亲友团。根据学生的提问查漏补缺,并补充一些资料让学生加深记忆。如倭寇骚扰及戚继光抗倭的示意图。让学生大声地齐读戚继光的诗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并让一生加以解释。根据资料及课本所学让生回答下面几个问题:1为什么戚继光被称为民族英雄?你觉得向他学习什么精神?2戚家军类似于我们前面讲过的哪支军队? 3对戚继光和岳飞两者的评价有何区别?对学生的行为加以鼓励,并奖励给学生一首歌。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看图学习,直观形象加深记忆。齐读可宣染课堂气氛。根据所学语文及历史知识回答,注意交叉学科的学习。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并对学生适时地进行情感教育,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注意前后知识的比较。放松学生紧张的学习的状态,让学生学习愉快轻松。同时又很自然地导入到下一目的教学。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放歌曲七子之歌提问学生:1“妈港”指哪里?为什么这么称呼?2葡萄牙殖民者什么时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3澳门又是什么时候回归祖国的?为什么现在祖国母亲仍在流血? 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开始学习新的一目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完成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检查学生是否关注社会现实。小结让学生浏览课本后说一说自己学到了哪些知识,并动手自己设计板书。梳理知识,加深印象,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板书设计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课后反思:1.在设计本节课时,我精心的备好了课,正如我料想的一样,同学们在这堂课上表现的非常活跃,特别是让他们畅所欲言时表现的更加异常。同学们在轻松娱乐中上完了这一课。但不否认初一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有时只停留在表面,这需要教师多加以点拨与指导。2.在这节课中,多次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从视觉直观形象的感知具体的历史情节,包括一些书本没有的未曾接触的历史史实,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内涵,提高了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和热情。实践证明:历史课和多学科整合,特别是历史课与地理课、音乐课等的融合运用,效果很好。3.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不足之处,学生因预习的不够充分,又看录像,又看课本,有点顾不过来。另外,还应让学生自己多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以后多指导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