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治疗进展PPT医学课件

上传人:good****022 文档编号:119693955 上传时间:2022-07-15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15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治疗进展PPT医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治疗进展PPT医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治疗进展PPT医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治疗进展 * 【 概念 】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 种类型 ,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 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 ,其实质是 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破坏后 ,由于黏 膜特异的再生能力 ,以致黏膜发生改 建 ,且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 的萎缩 ,甚至消失 ,胃黏膜亦有不同程 度的变薄。本病十分常见 ,男性多于 女性 ,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 Date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学尚未完 全阐明 ,一般认为与周围环境的有 害因素及易感体质有关。物理、 化学、生物性的有害因素长期反 复作用于易感人体即可引起本病 。一般认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 癌的前期病变 ,根据萎缩程度分为 轻、中、重度。 Date 【 中医范畴 】 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为中 医的 “胃痛 ”、 “痞满 ”、 “胃痞 ”等 范畴。 Date 【 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 】 1、从瘀论治 2、从湿论治 3、从阴虚论治 4、从 “浊 ”、 “毒 ”论治 5、从肾论治 6、从肝论治 7、从脾论治 (“治痿独取阳明 ”) 8、从肺论治 9、从心论治 10、运用对药治疗萎缩性胃炎 11、传统方治疗萎缩性胃炎 12、我院治疗萎缩性胃炎 Date 一、从瘀论治 (一)在辨证基础上加入化瘀之品治疗慢 性萎缩性胃炎能提高疗效。 1、 气滞血瘀宜理气化瘀 本病初起多无明显疼痛 ,或偶发刺痛 ,上 腹痞满 ,脘胀嗳气 ,食欲减退 ,大便不爽 ,每因 情志因素加重或复发 ,舌质暗淡 ,脉弦细 , 涉及的脏腑主要是肝胃。盖肝主疏泄 ,肝 郁则气滞 ,气滞则血瘀。 Date 用疏肝解郁、理气活血之法 , 常选 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 加减 : 柴胡、枳壳、赤芍、川芎、 川朴、元胡、川楝子、三七等。 Date 2、气虚血瘀宜益气活血 本病呈慢性过程。表现为胃脘隐痛或刺 痛 ,消瘦乏力 ,纳呆便溏 ,舌淡边有齿痕 ,苔薄白 , 脉细涩。 久病多虚 ,脾胃虚弱 ,气血生化不足 ,血行无 力而致瘀。 健脾益气 ,活血化瘀。 常选用 四君子汤合失笑散 加减 : 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制半夏、白 扁豆、丹参、黄芪、干姜、厚朴、蒲黄、五 灵脂等。 Date 3、阳虚血瘀宜温中活血 病人表现为胃脘隐痛 ,时作时止 ,喜温喜按 , 神疲乏力 ,甚则四肢不温 ,大便溏薄 ,舌暗淡 ,苔 薄白 ,脉沉细涩。 气属阳 ,脾气虚 ,则脾阳不足 ,阳虚则无以温 煦血脉 ,致血行涩滞 ,停而为瘀。 温中健脾 ,活血止痛。 方选 黄芪建中汤或理中丸 加减 : 黄芪、赤芍、甘草、桂枝、干姜、乳香、 没药、丹参、川芎、白术、砂仁等。 Date 4、阴虚血瘀宜滋阴活血 表现为胃脘隐痛或灼痛或刺痛 ,嘈杂不适 ,口 干咽燥 ,舌红少苔或光剥 ,脉细涩。 素体阴虚或长期使用温燥之品致阴虚血少 , 血行不畅而致瘀。 养阴益胃 ,化瘀止痛 , 方选 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加减 : 沙参、麦冬、生地、当归、石斛、川楝、 赤芍、甘草、丹参、红花、香橼、佛手等。 但应指出 ,滋阴药用之不当 ,宜呆脾胃 ,故加入 健脾理气之品 ,使之滋而不腻 ,补而不滞。 Date 5、湿热血瘀宜化湿活血 主症 :胸脘堵闷 ,灼热疼痛 ,痛势较甚 ,口苦 口粘 ,身重乏力 ,大便溏而不爽 ,小便黄赤 ,舌质 暗红 ,苔黄腻 ,脉弦细数或滑数。 清热化湿 ,益气活血。 方用 黄连温胆汤加味 , 药用黄连、半夏、陈皮、茯苓、茵陈、 竹茹、白术、枳壳、藿梗、丹参、赤芍、蒲 公英等。 Date (二)活血化瘀法治疗萎缩性胃 炎的依据: 1 引用古人的论述: Date ( 1)清代叶天士说 :“初病在经 ,久病入络 , 以 经主气 ,络主血 ;凡气之阻 ,血亦应病。 ” “初病湿 热在经,久则瘀血入络 ”, “其初在经在气,其 久入络入血 ”, “久有胃痛,更加劳力,致络中 血瘀,经气逆,其患总在络脉中痹窒耳。 ” 肝郁则气行不畅;脾胃湿热 ,则中气壅滞而 不行 ,脾胃虚弱 ,气运无力;阴血不足 ,血涩不行 , 这些皆构成瘀血产生的条件。 ( 2) 金匮要略 载有 “腹不满 ,其人言我满 , 为有瘀血 ”。 ( 3)金元时代李杲谓 “脾无积血不痞 ”。鉴此 古代医家对瘀血致痞早有认识 。 Date 2、病机分析: ( 1)病理可归纳为三个字 , 滞、虚、瘀 。滞即气滞 ,由肝郁、湿热或 虚证引起 ;虚即脾胃虚弱 ,包括阴虚 ,阳虚 ; 瘀即血瘀。 Date ( 2)在临床上非三者单独存在 ,而常相 互参杂出现。 但不论 肝郁、湿热或脾胃虚弱证都夹有血 瘀证 ,在临床治疗时不可忽略活血化 瘀药的使用。 Date 3、现代医学: ( 1)对的研究逐渐深入 ,许多检查 为中医诊断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胃镜检查:患者的胃粘膜失去 正常的桔红色 ,初期以红白相间为主 ,逐渐变为 灰白色或灰黄色 ,胃粘膜变薄 ,血管显露 ,细静 脉曲张并有出血点 ,局部供血较差。若伴肠上 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时 ,常见粘膜粗糙或呈颗 粒状。 Date 病理检查:胃粘膜腺体减少 , 腺体排列紊乱 ,固有膜结缔组织增多 , 粘膜肌层增厚 ,胃粘膜不典型增生与 肠上皮化生 。 血液流变学检查血液粘稠度 提示高粘血症。 Date ( )现代药理研究:活血祛瘀药 物具有行血、散瘀、通络、消肿、定痛 等功效 ,能通利血脉 ,促进血行 ,消散瘀血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活血化瘀药物能改善血流变状 态 ,改善循环 ,使扩张的细静脉恢复 ,细胞 凝集现象减轻 ,促进血液流速 ,改善组织 营养。 Date 具有抗感染 ,抑制幽门螺杆菌 产生、繁殖及炎症反应等作用。从 而促进创伤愈合 , 促进增生病变的转化与吸收 , 改善机体的免疫反应 ,使萎缩、增生 等病理改变得以修复。 Date 二、从湿论治: (一)分证治疗 1、祛湿理气 ,健脾和胃法 脘痞腹胀 ,食后加重 ,呃逆不畅 ,口黏不爽 ,食欲不振 ,不思饮水 ,大便溏薄 ,舌质胖大 ,苔 白根厚 ,脉象沉细缓。 脾胃有湿失运、气滞湿阻 方以 二陈汤、平胃散加减 :茯苓、半 夏、陈皮、苍术或白术、厚朴、枳壳、木香 、白豆蔻、生姜、大枣、甘草等。 大便秘结加生白术、木瓜 ;反酸加吴茱 萸、黄连或乌贝散。 Date 2、温中和胃 ,健脾化湿法 胃脘冷痛 ,喜暖喜按 ,脘腹胀满 ,恶心 呕吐 ,口淡乏味 ,纳呆不饥 ,肠鸣泄泻 ,舌胖 淡有齿痕 ,舌苔白厚腻 ,脉象沉细弦。 脾胃阳气不运、水湿内停 方以 二陈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茯 苓、苍术、半夏、陈皮、桂枝、高良姜 、香附、厚朴、苏梗、砂仁、白豆蔻、 谷芽、麦芽、生姜、大枣、甘草。 气虚加黄芪、党参 ;冷痛加吴茱萸、 延胡索。 Date 3、疏肝和胃 ,理脾化湿法 脘腹、胸胁胀痛痞闷 ,口苦呃逆 , 烧心反酸 ,食欲不振 ,口干不思饮水 ,腹 痛肠鸣 ,大便稀溏 ,脉象沉弦滑者。 肝胃不和、气滞湿郁 方以 柴胡疏肝散合二陈汤 加减: 茯苓、柴胡、枳壳、厚朴、香附、白 术、延胡索、川楝子、黄连、半夏、 陈皮、甘草等。 . Date 4、滋阴养胃 ,健脾渗湿法 胃脘痞满 ,食后加重 ,腹胀肠鸣 ,不敢 多食 ,口干思饮 ,泄泻频作 ,疲乏无力 ,面 黄消瘦 ,舌质嫩红 ,舌苔少 ,脉象沉细。 脾失健运、水湿不化、气阴两虚 方以 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砂仁、 香附、茯苓、白术、太子参、陈皮、 半夏、阿胶、石斛、枳壳、甘草等。 . Date 5、清热化湿 ,健脾和胃法 脘腹痞闷 ,口苦口黏 ,口渴不欲饮 , 呕恶厌食 ,尿赤 ,舌红苔黄腻 ,脉濡数。 湿热中阻 方以 连朴饮加减 :黄连、厚朴、 茵陈、石菖蒲、木通、藿香、连翘、 白豆蔻、黄芩、滑石、甘草等。 Date (二)从湿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依据 : 1、引用古人的论述: 温病条辨 湿 谓 :“脾主湿土之 质 ,为受湿之区 ,故中焦湿症最多。 ” 2、病机、证候、治疗分析: ( 1)病机: 胃之病 ,湿为因 。 Date 脾胃在生理病理上与水湿有不可 分割的内在联系 ,故 水湿内停最易侵犯 脾胃 。脾胃强健 ,则水谷水液得以正常 的输布和排泄 ;脾胃虚弱 ,则水谷水液不 能正常运化 ,水反为湿 ,聚而为病。因此 , 无论湿邪困阻脾胃 ,或脾胃功能失调湿 邪内生 ,作为病理产物的湿邪是慢性萎 缩性胃炎发病的重要因素。 Date ( 2)证候:脾胃与湿的关系非常密 切 ,脾胃病则生湿 ,无论虚实寒热诸证 , 均可出现湿的见证。 如寒证的寒湿困阻脾胃 ,热证的 脾胃湿热 ,实证的湿邪困阻脾胃 ,虚证 的脾胃虚弱生湿等 ,故治脾胃病 ,以祛 湿立论。 Date ( 3)治疗:祛湿健脾和胃 ,调畅气 机。湿邪作为脾胃病的重要病因 ,治疗 当以祛湿为中心。 Date 三、从阴虚论治: (一)临床表现:上腹疼痛、食欲 不振、胃部饱闷、消瘦 ,舌干苔少无 津 ,脉细或弦 ,无力。 胃阴耗伤 ,纳运不健 ,胃气失和。 治法:酸甘凉润、和胃调气。 药物: 沙参、麦冬、竹叶、 鲜石斛、白芍、天花粉、法夏、甘 草、山楂肉、陈皮、枳壳、乌梅。 Date 辨证用药时 ,可随证参入理气而不辛燥 的玫瑰花、佛手、川楝子、橘皮、竹茹、 谷芽、麦芽等和胃调肝之品 ,以防单纯阴柔 之品导致的呆滞之弊。 Date 养阴益胃汤 (基本方 ) 方药组成 :石斛、丹参、太子参、麦门冬、 生地黄、胡黄连、金银花、山药、半夏、白 芍、栀子、陈皮、枳壳、甘草、乌梅。 加减:疼痛甚者 ,酌情加失笑散、桃仁、赤 芍等活血之品;肝肾阴虚者 ,可酌加二至丸 以补阴;伴胁胀者 ,加柴胡、郁金、青皮疏 肝解郁;便秘者加生大黄;便溏者加苍术。 Date (二)从阴虚论治的依据: 1、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多与肝有关。如肝 经气火久郁 ,横逆犯胃 ,灼伤胃阴 ;或因肝旺肝 气乘客于胃而致胃弱 ,使胃虚津伤 ,甚则肝阴 胃液俱伤。 2、由于胃之腺体萎缩 ,胃酸及胃蛋白酶分 泌减少 , 这与中医胃 阴不足 ,津液缺乏类似。 Date 四、从 “浊 ”“毒 ”论治: Date 四、从 “浊 ”“毒 ”论治: 1、从 临床表现 看 ,CAG患者 舌质 多红或 紫暗 ,舌苔 黄燥或黄腻 ,脉 多弦滑或滑数 ,均 为浊毒中阻之明征。 2、从 胃镜表现 看 ,CAG患者胃粘膜水 肿 ,呈乳白色或苍灰色 ,伴有点片状粘附性 渗出物 ,与 “浊 ”性质相似 ,而粘膜充血 ,糜烂 , 变薄 ,干燥 ,透见红色血管纹 ,与热 “毒 ”伤阴 性质相似。 Date 3、从治疗看:临床上常以半枝莲、苡仁、紫 蔻解热毒 ,化湿浊为主 ,加入百合、当归、白芍 、青皮、川朴、姜黄滋阴养血、理气和络、降 通和胃 ,标本兼治。从而湿浊化 ,热毒清 ,阴血充 , 肝疏如常 ,脾运复健 ,胃复和降。 Date 五、从肾论治: (一)证候: 1、肾气虚:胃脘胀满疼痛 ,饮食减少 ,困倦 ,少 气懒言 ,腰腿酸软 ,畏寒肢冷 ,面色白 ,大便溏或晨 起泄泻 ,舌质淡或胖 ,苔白或腻 ,脉沉细。 2、肾阴虚:胃脘胀满 ,饮食减退 ,体质消瘦 ,口 干、口苦 ,或大便秘结 ,伴烦躁易怒 ,潮热失眠 ,耳 鸣 ,舌质红 ,苔薄黄 ,脉细数。 3、气阴双亏:胃痞满隐痛 ,饮食减退 ,困倦 ,少 气懒气 ,畏寒肢冷 ,失眠耳鸣 ,腰腿酸软 ,舌质淡 ,苔 薄或无苔 ,脉沉细数。 Date (二)治疗方法:益肾养阴、健脾和胃 1、基本方:菟丝子 15g、 黄精 10g、 吴茱萸 10g、 云苓 15g、 杜仲 10g、 丁香 6g、 石斛 15g、 白芍 15g、 党参 15g、 2、基本方加减: 偏肾气虚者加附子、肉桂、干姜。 偏肾阴虚者加沙参、麦冬、枸杞、生地、山药。 Date (三)从肾论治的依据: 1、萎缩性胃炎因粘膜与腺体萎缩 , 胃液分泌减少 ,从而导致消化吸收功能 减退 ,病变的慢性过程 ,易导致全身虚弱 现象 。 Date 2、本病属于中医的胃脘痛、胃痞等范畴 ,病变在 脾胃 ,但 与肾关系极为密切 ,中医学认 为 ,肾为先天之本 ,脾胃为后天之本 ,脾胃的运 化纳谷须肾阳的温煦 ,故有 “脾阳根于肾阳 ”之 说。清代张志聪对肾与胃的生理病理关系明 确指出 “肾为胃关。 ” 内经 亦指出 “哕之标 在胃 ,哕之本在肾 ”也就是说 :脾阳有赖于肾阳 的温煦与激化 ,肾阴又有濡润脾胃阴液的功能 。 3、临床中观察, 患病日久 ,多数患者有 肾虚见症 。 Date 六、从肝论治: (一)疏肝和胃法 :多用于本症初起 ,肝胃 不和者。 1、主要症见 :胃脘胀痛 ,嗳气 ,嘈杂 ,口苦 ,泛 酸 ,心烦易怒 ,夜寐不安 ,大便不畅 ,舌边尖红 ,苔 薄白或薄黄 ,脉弦或弦缓。 2、方用 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金铃子散 加减 : 柴胡、香附、枳壳、白芍、川芎、青陈 皮、黄连、吴萸、元胡、川楝子、甘草。 Date (二)疏肝健脾法 :多用于病程较短 ,脾虚 气滞者。 1、主要症见 :胃脘隐痛 ,痞闷或胀痛 ,食后 痛重 ,纳呆食少 ,神疲乏力 ,大便稀或不畅 ,伴嗳 气胸闷 ,舌淡红 ,苔薄白 ,脉弦缓。 2、方用 四逆散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 柴胡、枳壳、白芍、党参、白术、茯苓、 陈皮、半夏、木香、砂仁、甘草。 Date (三)补益肝脾法 :多用于病程较长 ,肝 血不足 ,心脾两虚者。 1、主要症见 :胃脘隐痛 ,纳呆食少 ,神疲 懒言 ,心悸易惊 ,夜寐多梦 ,大便稀软 ,舌淡 ,苔 薄白 ,脉细缓。 2、方用 四物汤合归脾汤加减 : 当归、白芍、川芎、党参、黄芪、白 术、茯苓、远志、炒枣仁、木香、元肉、 枳壳、生姜、大枣、炙草。 Date (四)清肝养阴法 :多用于久病不愈 ,肝郁 化热伤阴者。 1、主要症见 :胃脘胀痛 ,心中烦热 ,口干口 苦 ,头痛 ,头晕 ,失眠多梦 ,消瘦 ,大便干燥 ,舌边 尖红 ,少津 ,苔薄黄或少苔 ,脉弦细或细数。 2、方用 丹栀逍遥散合沙参麦冬汤 : 丹皮、栀子、柴胡、白芍、当归、云苓、 白术、薄荷、公英、沙参、麦冬、玉竹、天 花粉、生扁豆、甘草。 Date (五)理气化瘀法 :多用于久病 ,气滞血 瘀者。 1、主要症见 :胃脘刺痛 ,或胀痛拒按 , 纳差 ,失眠多梦 ,时有黑便 ,舌质紫暗 ,边 有瘀点或瘀斑 ,苔薄白 ,脉弦涩。 2、方用 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 : 炒灵脂、炒蒲黄、丹参、檀香、砂 仁、马鞭草、元胡、大黄炭、煅瓦楞 子、甘草。 Date (六)从肝论治的依据: 1、病因病机分析:致 病因素很多 ,一般认为主要是忧思 恼怒 ,肝气郁结 ,肝郁犯脾或饮食不 节 ,劳倦过度 ,脾胃受损而发病。 三 者之中尤以情志不畅致病较为多见 而复杂 。 Date 2、临证体会 ,脾胃功能对七情变化的反 应颇敏感 。 无论忧、思、悲、恐、喜、怒等情绪的 过度变化均能影响脾胃功能。正如东垣在 脾胃论 中所说 :“先由喜怒悲忧恐为五 贼所伤 ,而后脾敢不行 ,劳役饮食不节续之 , 则元气乃伤。 ”脾胃同居中州 ,为气机升降 之枢纽 ,故神志异常 ,过于忧思 ,精神忧郁 ,恼 怒伤肝等情志变化 ,均可损伤脾胃 ,导致运化 无权 ,升降失司 ,气血不畅 ,气滞郁热 ,损伤胃 阴 ,或气滞血瘀 ,胃络痹阻 ,导致病变 发生。 Date (七)本病发病初期 ,常见肝郁气滞 , 肝郁脾虚之证 ,中期则以脾胃虚弱为主 要表现 ,而久病之人则有气滞血瘀 ,郁久 化热伤阴之变 ,从而形成 不同发 病时期的各种病理改变。 Date 七、从脾论治( “治痿独取阳明 ” 治疗慢 性萎缩性胃炎): (一 )“治痿独取阳明 ”今释: 素问 痿论 有 “治痿者独取阳明 ”之 论 ,一直被历代医家奉为治疗痿证的至圣真 言。 所谓独取阳明 ,系指一般采用补益后天 为治疗原则。 Date (二) CAG与健脾: 1 CAG与脾虚 ( 1) 脾胃虚弱是其病理演变的关键 ,是 CAG的重 要病机 。 CAG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慢性病变过程 ,“久病多 虚 ”,“久病多瘀 ”,在其漫长的病变过程中 ,始终呈现本 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病理状态 ,脾胃气虚是其基本病 理改变。 Date ( 2) 宏观的外在表现 :本病多见胃脘痞闷 ,作胀 , 纳呆食少 ,面色无华 ,形瘦神疲 ,倦怠乏力 ,舌淡胖 ,脉沉 弱等脾胃气虚之证。 ( 3) 胃黏膜的微观表现 :胃镜下可见胃黏膜色 淡 ,且色调不均 ,大片苍白区 ,组织缺血缺氧 ,进而胃黏 膜萎缩变薄等一派脾胃气虚之象。 “痿者萎也 ”,痿即 枯萎不荣。气血不足 ,胃络失养 ,萎弱不荣使然。 ( 4) 长期的临床观察 :脾虚与 CAG关系密切 ,是 造成 CAG的病理基础。有人对 96篇有关 CAG的论文 中报道的 7496例 CAG辨证的证型进行了分析统计 ,发 现脾胃虚弱证占所有 23个证型之首。 Date 胃之黏膜 ,附于胃体 ,应归属 “肌肉 ”。 胃黏膜萎缩变薄 ,固有腺体减少甚或消失 ,胃的 容纳、消磨等功能减弱 ,与痿证的肌肉萎缩、痿软 不用相仿 ,二者皆表现为组织结构萎缩 ,相应功能痿 废。 因此 ,综合微观与宏观表现 ,CAG同 素问 中所述的 “肉痿 ”颇似 ,从而提出 CAG“以痿论治 ”的 学术主张。 Date 2、治 “萎 ”独取阳明 ( 1)临证时 ,脾虚者理应健脾 ;脾虚表 现不显者亦应健脾 ,以助 CAG恢复。 因此 ,“ 以痿论治 ”CAG,亦应治 “萎 ”独取阳明 ,一贯 遵循补脾这一治则 ,重视调理脾胃 ,补益后 天。 Date ( 2)但并非采用补脾之法统治 CAG,亦 应辨证施治。或滋养胃阴 ,或温运中阳 ,或 理气 ,或化湿 ,或清热 ,或活血 ,同时配合健运 脾胃之法 。 Date 八、从肺论治 1、理论依据 素问 经脉别沦 云: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 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 景岳全书 心腹痛 : “胃脘痛证,多有因食、因寒 、因气不顺者,然因食因寒,亦无不皆关于气。 ” 故脾胃的正常生理功能必赖肺气之宣肃畅达,若肺 失宣肃之职,必见脾与胃气机升降乖违,枢机失和,以 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水湿郁滞,健运传化失宜而生 胃病。 Date 2、分型论治 根据上述理论,在明确病因、病机的同时,要结合脏腑辨证 论治,而脏腑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相互累及 ,故临证时应分清主次矛盾,通常达变,灵活组合辨证论治, 方能提高 疗效。 ( 1)寒邪客胃,从脾胃兼顾肺论治 症状:胃脘暴痛,痛势较剧,得温则舒,泛吐清水,绵绵 不已,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温中止痛、宣肺散寒。 方药:良附丸加苏叶、生姜、桂枝、细辛、防风、羌活等 ,以宣肺散寒祛邪外出。 Date ( 2)水湿为患,从脾胃兼顾肺论治 症状:脘腹胀满,口腻纳呆,身重体倦,便溏不爽,舌苔 厚腻,脉滑。 治法:行气健脾、宣肺化湿。 方药:三香汤加减。 (3)饮食积滞,从脾胃兼顾肺肝胆论治 症状:胃脘胀闷,疼痛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 物,吐后较舒,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舌苔腻,脉 滑。 治法:消食导滞、行气止痛。 方药:保和丸,可加桔梗、紫菀、瓜蒌仁、枳实等。 Date ( 4)气机郁滞,从肝胆兼顾肺论治 症状:胃脘痞满胀痛,常欲呼气为快;或见呃逆频繁,舌苔薄白 ,脉沉涩。 治法:疏肝肃肺、疏调气机。 方药:柴胡疏肝散。在常规疏肝理气和胃的同时,酌情加用宣肺 利膈之品,以改善肺气宣肃功能,常加用苏梗、青皮、陈皮、紫菀 等以提高疗效。 ( 5)瘀血阻滞,从心肝兼顾肺论治 症状:胃脘刺痛,痛有定处,拒按,食后较甚,或吐血、便血,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治法:疏肝理肺、活血通络。 方药:失笑散合丹参饮,并酌情加入疏通肺络之苏梗、枳壳、郁 金、佛手、玫瑰花之类;若因肺气虚弱,宗气不足所致者,可加人 参、北黄芪补益肺气。 Date (6) 胃阴不足,从肝肾兼顾肺论治 症状: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口干 咽燥,心烦低热,大便干燥,舌红少 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益胃、佐金平木。 方药: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入凤 凰衣、玉蝴蝶效更佳。 Date 九、从心论治 1、症状特点: CAG的病程较长,病人又往 往对于疾病的发展趋向深为担忧,有 “恐癌 ” 心理,长期的紧张、焦虑、抑郁、恼怒等情 绪更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导致患者精神 压抑、忧心忡忡。 2、治疗原则:调心 (神 )以治胃,佐以疏肝 健脾并配合畅情、释疑等方法综合运用 Date 方药:可选用百合地黄汤、天王 补心丹、甘麦大枣汤等养心神, 配以山楂、麦芽、神曲、鸡内金 ,白术等健脾之药,临床效果较 佳。 Date 安神和胃汤 (炙甘草、浮小麦、 大枣、生龙骨、生牡蛎、合欢皮 、苏梗、枳壳、蒲公英、黄连、 石菖蒲、薏苡仁 ) 抗焦虑药多虑平结合中药胃脘 舒冲剂 (党参、甘草,白芍、延胡 索等 ) Date 中医学认为脾胃与神有着密切的关系 。心健则脾胃乃荣脾胃与心系在生理上 相辅相成,病理上又互为牵累。 “胃不和则 卧不安 ”( 素问 逆调论 )。反过来心体失 养,心神不宁,导致血脉不和,脾胃失濡 。在临床上治疗胃脘病时如果能够以调心 ( 神 )以治胃,佐以疏肝健脾并配合畅情、释 疑等方法综合运用,即主要通过调整人体 的心神进而发挥其治疗作用,其效果往往 优于单纯运用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Date 十、运用对药治疗萎缩性胃炎: 在临床实践中 ,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 合的方法 ,根据病人症状、发病原因、病 机变化以及胃镜、病理等 ,应用对药配伍 , 灵活加减 ,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 ) 有一定作用。 Date 1、郁金配菖蒲 : 对于气滞湿阻、胃气 上逆而且阴血不足者 ,用之最宜。 2、黄连配苏叶 : 适于治疗胃热呕吐或 因外感风寒而致的恶心呕吐 (即寒包火 )者。 Date 3、蒲公英配木香 : 常用于治疗胃脘满闷疼痛 且苔黄便干 。 治疗病理活检伴有肠上皮化 生者。 4 黄连配瓜蒌:用于治疗以胃脘满闷且 便秘为主症的患者。 Date 5 熟地配威灵仙 对于伴有胃痛饥 饿时加重者 ,常以二者相伍治疗。 6 沙参配麦冬:肺胃气阴两虚所致后背沉 重、疼痛。用于胃镜下胃黏膜变薄 ,干燥 、黏液少 ,胃酸低者。 Date 7 青皮配香附:可去肝胃气滞 ,除脘腹胀 满。对伴有胆汁反流者用之更佳。 8 女贞子配旱莲草:适用于表现 以阴虚为主 ,每见胃脘灼痛 ,以夜间为甚 ,烧 心、咽干、口燥、心烦少寐 ,大便干者。对 伴胃酸缺乏者亦有一定疗效。 Date 9 蒲黄配五灵脂:可疗胃脘隐痛、痛有定处、 舌紫暗或有瘀点、脉涩的患者。对于胃镜 下胃黏膜苍白或红白相兼以白为主 ,表面粗糙及肠 上皮化生者尤佳。 10 滑石配薏苡仁:适用于以脘腹痞闷为主 , 舌暗红、苔腻,胃黏膜急性活动性炎症充血水肿 明显者。 Date 11 鸡内金配三七粉:对于病久入络胃痛隐隐 及胃黏膜糜烂食后不能磨食者尤为适宜。 12 生石膏配白芷:适用于胃腑燥热较甚 ,胃脘 灼痛 ,烧心烦躁 ,口干咽燥 ,或牙龈肿痛 ,口舌生疮 ,便 秘等证者 ,。 Date 13 百合配乌药:对于由于气郁阴伤 , 胃镜下黏膜变薄、皱壁细小 ,黏膜呈灰白色者用之 最恰。 14 夜交藤配合欢皮:适用于见寐差、多梦等 症。对胃黏膜的充血水肿以及胃脘痛均有好的疗 效。 Date 15 柴胡配黄芩:用于由于阳郁不达而致的胃脘冷 凉或四末清冷 ,胃痛以夜间发作以及伴发反流性食管炎、反 流性胃炎者有极好的疗效。 的治疗 ,在 “胃宜降则和 ”的理论指导下 ,以通降胃气 为法则 ,根据患者的具体表现 ,因人而异 ,灵活加减 ,采用对药治 疗 ,能提高疗效 ,缩短疗程。 Date 十、传统方治疗萎缩性胃炎 (一)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萎缩性胃炎 加味补阳还五汤 :黄芪 60g,桃仁、赤芍、 延胡索 (醋炒 )各 10g,红花、当归各 6g,川芎、 地龙、三七粉 (吞 )各 3g,白术 15g,生甘草 6g。 加减法 :气虚者加党参、茯苓 ;阳虚者加 干姜、乌药 ;阴虚者加沙参、麦冬 ;气滞者加 柴胡 ,郁金 ;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加白 花蛇舌草 ;HP阳性者加黄连、乌梅。 Date (二)桂枝人参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桂枝人参汤方药组成:桂枝、人参、白 术、干姜。 随证加减 :阳虚甚者加熟附子、肉桂 ;气虚 者加黄芪、怀山药 ,兼血瘀者加当归、山甲 ; 气滞者加陈皮、香附 ;依症状加味 ,胃痛较甚 加元胡、灵脂 ;呕吐重则加吴茱萸、生姜 ;纳 呆加焦三仙、内金。 Date (三)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基本方:半夏、黄芩各 9g,川连、炙甘 草、干姜各 6g,大枣 10g,党参 15g。 加减:脾胃气虚者加山药 15g,茯苓 12g; 虚寒加肉桂 6g,吴萸 9g;胃阴不足加太子参、 沙参各 15g;湿热蕴滞加苡仁 30g;腹胀明显加 佛手 15g,陈皮 10g;瘀象明显加郁金 10g,香附 12g。 Date (四) 通幽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1、临床表现:具有不同程度痞满、胃痛症状 ,并兼见 纳差、消瘦、口渴、咽干、大便秘结、舌质紫黯或有 瘀斑等症状。 2、治疗方法: 通幽汤。药物组成:桃仁 12 ,红花 10 ,当归 10 , 生地 15 ,熟地 12 ,槟榔 9 ,升麻 10。水煎服 ,每日 1 剂 ,分两次温服。 临症加减 : 痞满甚者加陈皮 10 ,青皮 9 ;胃痛甚者加元胡 10 , 白芍 12 ;纳差者加鸡内金 15 ,焦三仙各 15 ;口渴咽 干、大便秘结者加麦冬 15 ,酒大黄 9 ;舌质紫黯或有 瘀斑者加丹参 15 ,莪术 6。 Date (五)丹栀消遥散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 胃炎 1、证候: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胀满 ,隐 痛或剌痛 ,以及嘈杂有烧灼感 ,口苦咽干 ,舌 质淡红或有淤点 ,脉弦细或细数等 ,属肝火 犯胃型。 2、治疗方法:丹栀逍遥散加味 :丹皮、 栀子、白芍各 18g,柴胡、当归、麦冬各 15g,石斛、白术各 12g,茯苓 10g,桃仁、红 花、薄荷、生姜各 6g,甘草 4g。 Date 十二、我院治疗萎缩性胃炎 Date 我们依据临床辨证及对本病 病机的分析探讨并结合治疗本病 的多年临床经验,认识到本病的 病机关键在于 “痰气壅结、瘀血 阻络 ”、运用 “软坚散结、活血化 瘀 ”法治疗本病。 Date 本法方药作用机理的探讨 本病是因痰气壅结,瘀血阻络所致 , 素问 至真要大论 曰 “坚者消之 ”、 “结 者散之 ”。因此,治疗采用软坚散结、活血 化瘀之法,我们以本法为指导组成胃神口 服液,选用三棱、莪术、山慈菇化瘀通络 、软坚散结,九香虫温通散滞,行气止痛 ,除此之外,还配合了化痰润燥、运脾化 滞之品,诸药合用则痰凝消,气滞行,血 瘀化、胃络通畅而阻断胃癌之发生。 Date 【 其他 】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舌象探讨 1、舌象: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舌苔变化 ,以 薄黄 苔 和 黄腻苔 为主 ,但腺体萎缩伴肠化及伴异型增生者 , 还有部分病例可出现 剥脱苔 。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多表现 舌质暗红 和 青紫瘀斑 。 其间单纯腺体萎缩以 暗红舌 为主 ,而伴肠化和伴异型增 生者 ,则 青紫瘀斑舌 明显多见。此外 ,后两种病变表现 的 CAG患者还可见到一定比例的 裂纹舌 。 Date 2、讨论: ( 1)舌苔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关系: 祖国医学认为 “舌乃脾、胃之外候 ”, 中医舌诊与消化系统关系密切。舌苔多 反映病邪和胃气的盛衰。慢性萎缩性胃 炎属于祖医学 “痞满 ”、 “胃胀 ”、 “胃脘痛 ” 范畴 ,其病因病机虽较复杂 ,但关键在于 脾 气虚弱 ,胃络瘀滞 。 Date ( 2)病例观察结果: 舌苔以黄苔 (薄黄苔、黄腻苔 )为主 ,且主要 分布于舌中 ,是因脾气虚弱、运化失调、水湿内 停、郁而化热所致。 剥脱苔是胃之气阴两伤所致 ,从舌苔的有无 可审察胃气、阴损程度。有报道将剥脱苔常视 为胃癌之多见苔 ,胃癌中有三分之一的病例见此 苔。其观察结果 ,胃腺萎缩伴肠化或异型增生者 可不同程度见剥脱苔 ,提示这两种病变为主的慢 性萎缩性胃炎均存在癌变之可能。 Date 舌质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关系: 祖国医学认为舌质多反应脏腑气血情 况。 认为 暗红舌 是一种血液循环障碍的较 轻瘀血证 ,青紫瘀斑舌 多见于较重的瘀血证 。其观察结果表明 ,单纯腺体萎缩者以 暗红 舌 为主 ,而萎缩伴肠化及异型增生者 青紫瘀 斑舌 明显。提示 CAG不同病变者均有血液 循环障碍 ,伴肠化及伴异型增生的慢性萎缩 性胃炎胃粘膜存在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 Date 目前 青紫舌 已作为协助诊断恶性肿瘤的一 项客观指标。因此 ,显示青紫舌的 CAG患者在 治疗上应予以高度重视。 裂纹舌 是属阴虚舌象 ,胃阴虚者常见这种舌 象。萎缩伴肠化或异型增生者裂纹舌出现率明 显高于单纯腺体萎缩者 , 这主要是由于营养吸 收障碍所致。 总之 ,如患者有长期慢性反复发作的胃痛、 胃胀伴嗳气、纳差史 ,且见有剥脱苔、青紫瘀 斑舌时在治疗上要特别予以重视 ,以防止这类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进一步恶变。 2018/12/21 谢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商务礼仪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