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诗歌(定)ppt课件.ppt

上传人:good****022 文档编号:119691605 上传时间:2022-07-15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6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读懂诗歌(定)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如何读懂诗歌(定)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如何读懂诗歌(定)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读懂诗歌,【诗歌备考专题之一】,1,【诗歌备考的四个环节】,知 识,读 懂,鉴 赏,表 述,2,【诗歌备考的四个环节】,知 识,读 懂,鉴 赏,表 述,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 读懂是鉴赏和表述的基础。,3,中国古典诗歌,诗,词(五代宋),曲 (元),古体诗(古风) 唐以前诗歌及唐以后诗人仿作。,近体诗(格律诗) 形成于唐代,散曲,剧曲,小令,套曲,4,古体诗,四言古诗(出现最早的是诗经,另一代表是曹操诗),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简称五古),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简称七古),杂言诗(可归入七言古诗) 登幽州台歌,5,近体诗,绝句,律诗,五言绝句(五绝) 江雪,七言绝句(七绝) 早发白帝城,五言律诗(五律) 春望,七言律诗(七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排律(八句以上的 律诗),6,小令(五十八字以内),中调(五十九字至九十字),长调(九十一字以上),词,按段落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又称“诗余”“长短句”,7,按内容,1、田园诗,2、山水诗,3、边塞诗,诗歌的题材分类:,4、咏史诗,5、送别诗,6、咏物诗,7、咏怀诗,8,【诗歌备考的知识】,基础知识:意象、意境、主旨、韵脚,9,【怎样才算读懂?】,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1. 明白表层意思,2. 领会深层意思,10,【如何明白浅层意思?】,填充内容,调整语序,整合句意,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11,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 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 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 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 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大意: 傍晚时分,一阵微风吹来,使我从冥坐中惊醒。我走近窗户,思绪飘渺起来。 (风)吹开门,又吹动竹子。(我听到动静)以为是故人来(看望我)。 (风)吹落竹枝上的露珠,露珠滴在石阶下的青苔上。 (这风)应该掀开门帘进屋来,为我拂去绿琴上的尘埃。,练习:翻译这首诗的大意,12,【如何领会深层意思?】,1.联系信息,揣摩语言,2.再现情境,设身体验,13,【联系信息,揣摩语言 】,一、读标题 二、看注释 三、知诗人 四、找意象 五、品字词 六、思情语 七、分题材,14,一、读标题,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听蜀僧濬弹琴,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梢青送卢梅坡,征人怨,越中览古,独坐敬亭山,邯郸冬至夜思家,15,二、看注释,从注释了解作者、背景、疑难词语、难懂的典故,深入理解诗意。,例1、08全国II卷春日即事 注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16,【具体探究】,例2 05山东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问题: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有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南宋后期,国家衰亡已无可挽回,这让许多爱国诗人伤痛之极。诗人登高远望,昔日大宋的江山都已沦丧,痛苦得不忍心再看,以致希望有高山挡住视线。这种想看又不忍看的矛盾心理,将诗人因国家败亡而生的无尽伤痛表现得淋漓尽致。,17,三、知作者,从诗歌作者入手,知人论世,把握诗歌的广义语境。作者的身世、境遇、抱负、人生观等,往往决定了诗作的思想感情。作者的风格基本是相对稳定的。,李白:豪迈飘逸 杜甫:忧国忧民 李清照:缠绵悱恻 陆游:悲壮爱国 苏轼:气势磅礴,18,【具体探究】,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在担任宰相期间,力主改革,但最终因保守派的反对而失败。王安石坚持自己的改革主张,不向保守派屈服。 王安石正是借梅花而自喻,表明自己在政治改革上的态度。不管处境如何,寒冷且无花为伴,梅花依然会开放,并逸香于世。,19,四、找意象,诗歌中的意象,都关涉两个方面:形象和情意。 抓住那些典型的意象,可以帮助我们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飘然一身像个什么呢?不过像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20,【具体探究】,08 湖南卷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诗中有一“愁”字,简析诗中的含义。,令人伤怀的暮春时节,杨花落尽,杜鹃悲啼,衬出李白对挚友的遭贬表达无尽的伤感,愁心寄予明月,借她来传达自己的同情与抚慰之情。,21,五、品字词,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理解诗歌内容。多关注动词(细节描写)、形容词、特殊词(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c.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e.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f.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22,【具体探究】,注潘大临(约1057一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08全国1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 临 西山连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鱼竿客,归船雨打篷。,【答案】“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23,六、思情语,情语:诗歌中直接或间接表达或透露诗人思想感情的字眼。,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点拨:最后一联不仅点明了本诗的感情基调,而且说清楚了是“乡愁”。,24,【具体探究】,注潘大临(约1057一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08全国1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 临 西山连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鱼竿客,归船雨打篷。,【答案】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25,七、分题材,不同的诗歌题材反映出不同的思想内容,按照不同的题材,可以将诗歌分为以下8类:,1、赠友送别诗(离愁别绪、惜别之情、勉励、豪放壮阔的送别) 2、羁旅行役诗(愁思、思念故乡) 3、托物言志诗(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寓理于物) 4、山水田园诗(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26,七、分题材,5、边塞征战诗(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壮志难酬的悲叹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不满,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6、咏史怀古诗(借古讽今、忧国忧民、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 7、写景抒情诗(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享乐;反映战乱造成的民生疾苦,对国家前途的担忧青春易逝年华老去的伤感,喜怒哀乐等) 8、悼亡游仙诗(借助于睡梦、游仙等形式,或与心上人相会,或在仙境中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27,【具体探究】,08 江苏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 (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比喻。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28,【如何领会深层意思?】,2.再现情境,设身体验,通过联想和想象,再现诗歌情境,设身进入这一情境中去体验、感受其情感和意境。,29,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 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 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 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 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这是一首怀远思人之作。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这两句诗渲染了清冷、幽静的氛围。 本诗通过微风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了思念故人的感情。,练习:领会这首诗的深层意思。,30,【如何读懂诗歌小结】,如何明白浅层意思? 1.填充内容 2.调整语序 3.整合句意,如何领会深层意思? 1.联系信息,揣摩语言 2.再现情境,设身体验,31,【特别提醒】,要真正读懂诗歌,方法不是根本,多读多悟才是关键。 读懂是一项综合性的智力活动,要先学会分步阅读,再上升到综合阅读。 这段时间做诗歌鉴赏题,不要忙于答题,要有意识地把读懂诗歌放在首位。,32,【按照读懂的两个层次,给下面这首诗写一段解读性的文字。】,2007年广东高考题: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国际贸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