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怎样写案例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18321077 上传时间:2022-07-11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11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怎样写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教师怎样写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教师怎样写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怎样写案例、反思和论文 前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教师在这个多变的世界中作用的关注,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从各个角度提出一些关于教师发展的新思路。教师培训者论证并揭示了“教育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课程论学者引进了“教育叙事研究”等新方法,教育学术界承认了教育论文包含“叙事研究报告”这些都已引起教育局及教师的兴趣,我国不少地方已组织了一系列成功的实践。我们站在别人和我们自己的实践基础上,把我们关于教育反思、教育案例、教育论文撰写方面的思考整理出来,以期引发进一步研究。我们认为,这几个方面是有联系的。教师“讲教育故事”实质是以“公开发表”作为目标的。而“公开发表”又不同于一般所谓的“发表文章”。它要求教师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自己的教室里发生的教学问题,然后将自己怎样遇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教学过程“叙述”出来。这里的“发表”实质上是一种“叙述”,“叙述”之后形成的文章是一种“新”教育论文。这种新教育论文比传统的教育“论文”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并由此体现它的研究价值。教师做“叙述研究”并不排斥教师写“教育论文”,但教师最好在积累了大量的教育故事之后,再去讲教育道理。叙说的关键是叙说之前的行动。教师的写作实质是一种行动方式。“写”教育故事不是为了炫耀某种研究成果;它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教师“写”自己的教育故事来“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由于教师的“反思”总是以某种教育理念的眼光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的个人化的教育理论以及教学行为将经由这种“反思”发生转变。教师能够叙说的与值得叙说的,不过是在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活动之后产生的“记录”冲动与“反思”冲动。如果教师不反思,不改变自己的教学习惯和教学行为,教师的“叙说”将成为困难。不少教师写论文时之所以感到无话可说,原因在于写作之前没有认真地反思和改变自己的教师行为。本书实质上是要求教师把“写”教育事件转化为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的突破口、变革课堂教学行为的突破口、促进教师成长的突破口。第一章 模拟生活 标新立异教师如何开展教育反思第一节 教育反思的概念与特点一、教育反思的概念教育反思,即教师自觉地以自己的教育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和总结。换言之,反思即指教师对自己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剖析、解读的过程,其本质是一种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沟通,它反映一个人对其身心状况的认知,反思不仅是个人的思想需要,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精神产品的再生产,它包括引起思维的怀疑、困惑及心智上的困惑,还包括寻找、搜索和探索的活动,求得解决疑难,处理困惑的方法。教育反思通常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是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熊川武论反思性教学)。应当说,教育反思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它不仅指反思课堂教学行为,也指反思课前的教学计划与课后的教学评价;它不仅指教师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也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反思;它不仅指反思总结教师自身的教学行为,也指反思总结其他教师的教学行为。一句话,可以指对所有教学行为的回忆、思考、分析、检讨和评价。教学反思的重点在“思”,既然是“思”,就的有“思路”。教学反思当如何去拓展思路,这正是教师在开展教学反思、撰写教学反思总结时感到为难和困惑的地方。二、 教育反思的特点教育反思是教师基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所进行的思考和评判。教育反思不仅仅被视为一种批判性思维活动,还进一步强调教育反思的文本化。也就是说,教育反思可视为一种写作的文体,它把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思考和批判活动记录下来,成为教师发展的忠实记录和反映,也成为促进教师成长的一种科研范式,相对有关教育行为来看,它具有明显的独特之处。(一) 教育反思强调以教师自身的真实性为基础教师进行教育反思既是一种学校本位的研修途径,更是一种教师本位的教学研究,其研究内容指向研究者自身的生活史。教师通过对自身的教育教学经历进行回顾和分析,找出困惑和不解,并在此基础上修正和完善,继而将之重新付诸行动。与其他科研方式相比,教育反思强调以教师自身的真实性为基础。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遇到的大量教育教学事件,是教师进行教育反思的源源不断的素材。由于教育反思的对象是教师亲力亲为的事件,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体,从自己的教育实践出发,从校园生活出发,从真是教育事实出发,进行一种事实性、情境性和过程性的研究,因而不会出现以往教育研究中教师“失语”或“模仿”的现象;教师有自己能扑捉到的真实的教育科研课题,不会再出现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或某些硬性指标而不得不为之的现象。他们可以从自己的亲身教育教学实践中扑捉灵感,以某一堂课、某一单元的教学或教育中的某一偶发事件,甚至以自己与学生的某一次对话作为教育反思对象,也可以以学生一个学期、数年的成长史或以教师本人的成长历程为研究对象,用敏锐的眼光去探索这些外显行为本身以及行为背后的观念或价值,从而促进教师本人快速成长。(二) 教育反思以探究教师行为意义为目的教育反思是以自己的教研活动为思考对象,以自己为研究工具,进而对自己的行为、决策及其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一种研究范式,它所追求的是对教师行动意义的探索,强调“在教育中,通过教育,为了教育”。在进行教育反思时,教师并不是以专业研究者的身份,而是以教师的职业角色和身份对自己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也就是做的是自己的研究,研究的是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教育反思把行动与研究和谐地统一在教学过程之中,体现出行动研究的“一个教育”研究教育的特性。教师进行教育反思的动力来自于对高效、优质教育的追求,来自于自我成长的需求,其目的是为了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而不是为了发现或贡献原理性的知识和体系。(三) 教育反思架起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策略的桥梁一般来说,任何一种称得上科学的教育理论,必定有其实践的价值,能够转化成为学校管理的方法与技术、教师教学的方式与技能、学生学习方式与能力的实践状态和操作体系。但是,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育教学理论似乎并未发生过多大的作用。其主要原因是: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出现阻隔或脱节的现象,畅通的渠道尚未形成。一方面。有些理论工作者热衷于在象牙塔内制造新的理论与模式;另一方面,一线教师在工作中较多地考虑教学的各个环节的设计,较少思考课堂教育教学事件背后的原因,对教育理论如何运用与教学实践缺乏认真地思考。因此,在他们看来,理论是他人创建的,是高高在上的、远离实践的“阳春白雪”,对具体的实践活动是没有用或用不上的。正因如此,一线教师普遍存在轻视理论学习的现象。现在,提倡教师的教育反思,就是试图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上一座桥梁,让教师在实践中把教育理论内化为自己的自觉实践行动。因为,教师的教育反思是一种为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而进行的反省、思考和探索,是一种从实践到理论的研究,即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或自认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出发,不断地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理论,从而实现自身行为的改进和提高。有关研究表明:提高写反思日记,18.5%的教师提高了自身的理论水平,“能够深入思考教学中的理论问题,使自己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从而提高理论水平”;“从大的方面来说,是促使自己形成一种大教育观,站在理论的层面去看待教学活动,从而跳出了小我,着眼大我,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第二节 教育反思的时代价值一、 教育反思在新课程实施中的意义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教师转变自身定位必须认识到以下几点:(一) 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当好配角)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基本作用是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积极地旁观,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教师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应当明确自己的行为并不是一次性整体完成,而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在调控课堂的时候,尊重学情,调控教学非一日之功,没有丰富的课堂实践经验,常常会被个别学生牵制,偏离讨论的主题,耽误了时间,弄巧成拙。课后及时反思,交流课堂感受,分享教学成功的喜悦和寻找失败的解决办法,对通过教师反思能力,磨练高潮的教学能力尤为重要。(二) 教师是教育的研究者(学会做配角)随着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参给教师留有的余地加大了,使教师参与教学实践更具个人色彩。有个性的教师一定能培养出个性张扬的学生,有创新的教师一定能开启学生的智慧。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使课堂生动起来,快乐起来,自己也不断成长、提高。如果不具备挖掘教材潜在内容的能力,不具备开发新课程的能力,不具备课程整合的能力,不懂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不切实际地设定教学目标,勉为其难,学生是很难配合默契的。因此,教师课前的准备不仅要充分,更应该适合。要通过个人反思、年级组教师共同讨论、研究,提出最贴切的改进意见。(三) 教师必须认真反思传统与现代教学方法的结合(与时俱进)过去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挂图,加上教师的精彩讲解,学生“学会”了就行了。但是,学校教育的滞后性使这些传统教育下的“高材生”很难适应社会,出现“高分低能”现象,遭到教育家的批判。也刺痛了教师的责任心。现代是网络时代,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众多,但是多则惑,教师必须反思应该教学生“会学”。知识模块教学的提出,打破了传统教学的系统性,注重思维的培养,尊重学生表达自己的独到观点,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唯一性,笔试的开放性试题比较客观地考察了中上等学生的水平,这是令人欣喜的。但是随着“双基”训练的时间削弱,我们也发现有些具有聪明头脑的学生却成了“别字大王”,动笔的时候心浮气躁,笔迹草草,导致自己犯了不该犯的错误,缺乏严谨的态度,不刻苦,自尊心过强而耐挫力很差。“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但是光有方法却不能有效应用,就会像龟兔赛跑一样,半途而废的兔子失败,坚持不懈的乌龟获得胜利。传统教学方法强调“学海无涯苦作舟”并不是一无是处!能通过学习,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良好的性格品质,无论是传统的或是现代的教学方法都应该采取“拿来主义”,为我所用。教育反思主要是一个人的内省行为,需要个人的自觉、自为。但这种自觉、自为成为一种行为习惯,不需要从外部施加影响,就能使一种理想型的行为得以持续。反思性教学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边学习、边实践、边思考,自己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负责,形成一种教师可终身持续的发展过程,这是新课程实施的必然要求。二、 教育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促改变:经验、方法)反思是教师理解、评价教学实践的一种手段,是对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进行理性的和具有伦理性的选择,是对经验的重新建构。“吾日三省吾身”,思之则活,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教师为了实现有效地教学,课前都要对一节课进行精心“预设”,但在课堂实施时会出现多种结果;第一,事先的预设比较顺利地“生成”了;第二,由于引导不得法,出现“预设未生成”的尴尬局面;第三,虽然教学出现了“意外”,但教师通过巧妙引导,获得了“非预设生成”的意外收获。如果教师课后能对这些结果和过程及时进行记录、整理和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就能对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获得规律性认识,从而提高教学的自我监控能力。长此以往,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会不断提高,后续教学行为会越来越合理,学生的“主动生成”会不断取代“被动接受”,教师的研究意识和能力会不断得到提升。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续行为产生影响。他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具体来说,教学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表现在:(一) 问题意识的培养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许多教师由于缺乏问题意识,常常发出没有课题可研究的感叹。于是,有些学校科研贪大求全、标新立异、课题至上,致使口号理念满天飞,而教学现场所存在的实际问题无法进入科研课题,科研的本真目的受到扭曲。因此,要想达到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目的,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必须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出发,让教师在自己的亲身实践中生发出问题意识,通过研究日常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疑难,为教学实践扫除障碍,并提升自己的科研素养。一篇高质量的教育反思,首先要选择好切入点。而切入点就是在稍纵即逝的现象中扑捉问题。因此,教师在进行教育反思活动时,首先要学会做一个有心人,经常琢磨,学会在貌似没有问题之处发现问题,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例如:在教育教学过后,教师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要求?课堂中是否关注了每一个学生?学生是否在进行高效、优质的学习?在教学中还存在什么问题?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或许,教师刚开始写反思日记时,是强迫自己进行的,胆经过了一段时间后,就会慢慢增强对问题的敏锐性,善于发现问题,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二) 批判性思维习惯的养成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L.斯腾豪斯曾明确地指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教育的发展,而且发展的最还手段不是通过明晰目的,而是通过批评实践。”教师作为研究者,其批判性思维是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在我国,大多数习惯于专家怎么说就怎么想,领导怎么安排专家就怎么做,缺乏批判性的思考。这样状况不仅阻碍新课程的推进,而且不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有效载体,教育反思虽然始于某一现象或问题,但并不意味着只是就事论事的思维活动。它要求教师以研究主体的眼光审视教学过程,不能一味地认同他人的观点和认识,要彻底摆脱指令性课程范式下作为课程依附者和消极执行者的被动角色。同时,作为研究的教育反思,它具有持续性、不间断性、批判性和系统性的特点;让教师在实践中能够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的思维习惯,使教师批判和研究的意识贯穿到日常具体的教学工作中。通过反思,教师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提升自己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由“经验型”向“研究型”、“学术型”和“创造型”角色的转换。(三) 教学实践合理性的追求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合理性的追求亦永无止境。这种不懈追求的本质是教师对自身实践的不断探索、超越和创新,它离不开教学反思。尤其是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理念的变化、学生学习行为的变革、教学模式的重构、课程资源的优化组合,以及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评价的多元化等,都使每个学校和教师面临许多新问题。这些新问题也使得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困难重重,步履艰难。因此,研究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探究教育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在当前尤为重要。教育反思是传统校验方式的创新,是形成研究型教师的必经之路。它以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为对象,通过前瞻性、监控性、批判性的反思来剖析、矫正和完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合理的行为和理念,不断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水平,一个自己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认识。因此,教育反思特别是反思性的教学实践与教师的专业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反思能让教学学会发现问题、分析探究问题、积极处理问题的方法;引领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养成自己的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习惯,培养教师综合的教育智慧和能力;提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空间,让教师成为教育的思想者、研究者、实践着和创新者。教育反思作为一种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科研范式,能够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行为问题,提供教育教学能力,增强自信心,消除职业倦怠感,从而形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教育反思的内容与策略一、 教育反思的内容教育反思的内容是什么?如何写好教育教学反思?简单地说,教育教学反思就是研究就是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在教中学,在学中教。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记录和思考。(一) 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优点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就是记得意之处,将课堂上感觉特好的成功点记录下来。如教学中引起师生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上一些精彩的“镜头”,如师生对答、学生争论、智慧碰撞、情感交融等高潮和亮点;教学思想方法和教学原则运用的感触;教法改革和临时应变的教学措施;感受最深的教材改进和创新性处理等。将这些记下来,可供以后教育教学时参考,并不断改进和完善。教育教学中突出难点、分散难点的方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引起教与学共振效应的途径;设计合理,条理分明的板书;课堂教学中临时出现的问题以及处理得当的具体措施;先进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中的渗透与应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在课堂中应用的感悟;教学方法的革新;学法指导的技巧等。只有详尽地记录这些优点,才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借鉴使用,并不断总结、改善、推旧出新,教育教学才能接近完美。(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说:“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克服困难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因素,是学习的动力。兴趣的产生和强化都离不开教师的培养和激发。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个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参与、自动发现与探索、独立思考与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不是去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和教材提供的现成的观点和结论。而是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获得成就感。)(二) 写教育教学中的不足、失败之处写教育教学中不足、失败之处就是记失误之处,侧重于审视自己课堂教学的失误,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如问题情境的创设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习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有没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浓厚等。可以是大的问题,也可以是小的问题。教师通过反思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进行时应吸取的教训,同时找到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教学的新思路,写出改进的策略和“二度设计”的新方案。即使一个教学经验再丰富,课堂教学近乎完美的教师,在一节课的某些环节上还是会有这样活那样的不足和败笔之处。能认真冷静地对整个教学过程加以剖析,回顾研究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略,对今后的再教学积累深层次经验,无疑会有锦上添花之妙有。(教育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时代在发展,我们应努力加强教育教学研究,积极反思与实践,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努力探索与时俱进。)(三) 记录整理学生的创新思维记录整理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记录学生的见解。常言道,教学相长,学生的一些独到见解犹如智慧的火花在闪烁,不仅对其他学生有启发,对我们教师教学也有开拓思维的良好作用。如果课堂上学生的独特见解、精彩回答、对文本的独到理解、源于学生精神世界的独特感受,都是丰富的可贵的课程资源,也都是教师可利用的宝贵教学资源。对于新课程要有新理念。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直强调“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在这个理念的引领下,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灵光”显现,教师应该适时肯定他们的独到见解,进一步推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用激励的方式、方法促进其发散思维的形成,这些独到的见解可以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和完善,也可以拓展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自我感悟、自我体验培养和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学生这种自我感悟的能力)(四) 记录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和记学生的问题和建议学生在学习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也必然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是个别的,有些是普遍的,也有些是教师意想不到的,还有一些是富有创新性的,可能教师一时都难以解答。这些问题应及时记录下来,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对症下药,实施补救措施。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教学思维和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也能促进自身的教研水平。同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着教学民主的精神,对学生的教学建议也应做必要的记载。课堂中,师生、生生互动导致一些突发事件,在寻找解决的方法时,偶然出现的瞬间灵感(即使是不能成功解决的方法)也要及时记录,利用课后深刻反思,否则就会不了了之,使教学思路得不到拓展。(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师生民主、平等,而真正的民主与平等一定要在师生的交流与合作中体现。交流与合作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它不仅仅是一种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民主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流与合作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达、创造潜能的发掘;对教师而言,交流与合作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种分享理解,上课不是单相输出,而是双向交流的过程。交流与合作意味着教师角色的根本转变:由教学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现代的学生成长的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教育与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地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彼此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的。)(五) 课后重写“教学设计”回顾一节课的全部进程,探索出哪些教学规律:教法、学法上游和创新;启发学生思维有何新招;重点与难点的突破与分散是否得当;课堂训练设置是否有层次感、有梯度;教学是否面向全体学生;知识点是否通过迁移训练得到强化等。再次梳理之后进行必要的分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本节内容时应该如何去做,写出新的教学设计,把自己的教学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高度。(注意营造交流的氛围,创设交流的情境)(二) 、教育反思的策略目前,教育改革者(包括课程教学改革)普遍认同的两个观点:一是教师是改革的关键,二是改革最终落脚点在课堂上。无数研究表明,众多优秀教师的成长无一例外地显示,在“课堂实践”中“学会教学”是他们获得发展的重要历程。教师教学能力是在实践中逐步提高的,新的教育观念也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探索中逐步确立。“教师成长=经验+反思”的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扑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学校领导、每学期除要求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之外,还要求每位教师及时撰写教学总结、进行教学反思,也正是基于这种思考,以教学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通过实践,我们认为,课堂教学反思的策略可以从教学环节、教学行为、教学问题和教学评价四方面进行思考。(一) 教学四大环节反思策略我们通常将教学环节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四大方面,通常的课堂教学评价也是从这四个方面教学思考的。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指“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包括知识的回忆或再认识,以及理解能力和知识技能的领域;过程与方法包括对材料和客体的某种操作或运动技能的领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包括兴趣、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以及鉴赏等。课堂目标多元化是现代教学的一种特征,不同的教学目标引发不同的教学设计,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2、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等同于教材内容,优化教学内容设计过程就是就是科学地、艺术地处理教材的过程,优化教学内容设计的水平是就是成熟度的一种标志。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善于寻找新知识的“成长点”是值得反思的地方。3、 教学过程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善于应用各种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掌握各种教学模式的基本精神,又要不拘泥于模式,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教清楚事物的规律,使学生通过模式能够掌握规律,并进一步探求新知识,获得新技能。其次,根据教学模式,选择最优化的教学策略,通常的教学策略有三类:以教师为主的策略,如讲授法、谈话法和演示法等,以学生为主的策略,如自学法、讨论法和实验法等;以教育活动为主的策略,如说理法、陶冶法和锻炼法等。上述教学策略既可单独应用,又可综合应用。再次,多媒体的合理使用。一节课中不必同时使用许多教学媒体。但所学用的媒体应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其功能,做到用足用活。(提供信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每一种媒体均有其长处和短处,关键是使用者能否扬长避短。最后,重视课堂的引入和结合。一台好戏演的好序幕,一篇新闻写好导语,一部乐章奏好序曲,先声夺人,能激发人的兴趣和注意力。同理,新奇多趣,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能把学生带入一个跃跃欲试,美不胜收的学习天地。4、 教学效果教学效果的评价通常包括课堂教学目标的达到程度。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既有量的要求,又有质的要求)。(二) 教学三大行为反思策略这种设计策略是根据课堂教学中人的具体行为来进行分类的,把课堂教学分为教师教的行为、学生学的行为和师生互动行为。1、 教师教的行为(1) 显示行为: 包括讲述行为、板书行为、音像行为和动作显示行为。讲述行为有:语言准确、词语恰到、语言清楚、语速适中。板书和音像显示行为主要有:板书布局的合理性、板书的适时性和根据教学目标、学习任务、学生特点、媒体的功能与特点等因素选择恰当的显示媒体或媒体组合。动作显示行为主要有:选择恰当的示范方式,成长学习情境。(2) 对话行为包括问答行为和讨论行为。问答行为主要有:问题清晰,针对性强。讨论行为主要有:确定并精确表述有待讨论的主题。科学、合理地划分讨论小组,帮助学生做好讨论的准备。密切关注学生的讨论、适时、适量地介入讨论,实时地做出简短的阶段小结,并对此显的某些特殊情况及时给予处理。(3) 指导行为包括练习指导、阅读指导和活动指导。2、 学生学的行为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包括:注意、参与、交往、思维、情绪等行为。(1) 注意。可以看学生的目光是否追随教师或发言人的一举一动;学生的回答是否针对所问;倾听是否全神贯注等。(2) 参与。可以看学生是否全程参与学习;是否积极投入思考或踊跃发言;是否兴致勃勃地阅读讨论;还可以看有没有一些学生参与教学。(3) 交往。可以看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友好的合作;整个课堂教学气氛是否民主、和谐、愉悦、主动;还可以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是否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4) 思维。观察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看学生的语言是否流畅,是否有条理,是否善于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说明所学知识。在观察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时,看学生是否善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展开激烈的争论。观察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创造性时,看学生的回答或见解是否标新立异,是否具有自己的思想或创意等。(5) 情绪。在课堂上感受到他们张扬的活泼生气,可以通过扑捉学生细微的表情变化去分析评判。在学生个别回答问题时,还可以观察其他学生的反应来调控,如摇头否定,则表明他有异议;如情绪激昂,跃跃欲试,则表明他还有独到见解。3、师生互动行为(1)接纳学生的感情;表扬或鼓励学生;接受或采纳学生的意见;提问;讲授;给予指导;批评或维护自己的权威;学生应答反应;学生自发提问;安静或混乱。(三)教学三个问题反思策略这里的教学问题是指从学生、听课教师和自我反省的三个角度进行的反思策略。1、 学生的角度一般来说,学生课后的情绪、作用的正确程度、后续课中对前一课知识的再现程度,都能反映上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也都能找出上一节课存在的问题,另外,也可以找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访谈,在访谈中直接寻找问题进行反思。2、 听课教师的角度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笔者认为,上公开课固然重要。然而评比公开课更重要,不管是对执教者还是听课者,其收获更大,在评课中当参加者有了新观点和想法时,他们就大声说出来。然后在他人提出的观点之上建立想观点。所有的观点被记录下来但不进行批评。当你刚完成教学公开课后,一场评课对你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不用的教师从不同的角度会提出不同的观点,尤其是来自一个教研组同行的评价。从这些观点中,你会找出自己课堂教学的不足,寻找出反思的问题。3、 自我反思角度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看自己的录像看不下去,用“惨不忍睹”来形容毫不夸张。“我的手放的多难看!”“我的话真多真啰嗦”“这个问题怎么可以这样提问”自我反省等于自我教育,而且心服口服,纠正的速度很快。所以,建议给教师分阶段拍一些教学录像片。建立教师成长记录档案,或教师把自己的讲课情况录音,课后再来好好听一听。所有这些方法,都有利于教师的反思,有利于教师的成长成熟。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性,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问题,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与时俱进。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新方法,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习的新途径。(四) 教学评价反思策略交流比较反思策略就是经常开展听课交流、教学论坛等来反思自己的教学。通过研究别人的长处,研究专家型教师、优秀教师的成功案例。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如通过学生反馈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可以开展与同时期教师之间,不同教师同一教学内容之间,不同教法之间;也可以是自己现在与过去的对比反思,从中总结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通过交流比较反思,发现自己教学理念上的欠缺,找出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差距,明确教学效果上的差别。借他人反思策略,这是借评教的对象、同行、家长、领导等进行反思,可以搞调查问卷,通过学生、同行、领导的问卷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还需要在哪方面应该改进?教学内容是否适合,还需要增删哪些?教学活动是否科学,在活动安排方式上有哪些建议?进行进程是快是慢,课堂组织是否适应学生发展?教师教学质量如何提高。通过反馈,教师可调整自己的进行,进行理智的思考,研究改进。教师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尝试。1、 从学生眼中反思从学生眼中开自己,是教师生涯中令人称奇的因素之一。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活动,对进行教学行为的评价是最珍视喝醉有价值的。每当我们从学生眼中看自己时,总能了解一些事情,获得一些启发。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以同化的眼光看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理论的各种观点和见解,而且更应该以一种顺应的态度学习和接受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反思和检查自己教学行为的不足,生成顿悟、直觉、灵感、智慧、想象等多元开放的思维,以改善未来的行为。其次,使用“批评事件调查表”,让学生以主体身份每周反馈意见和建议。该调查表是美国著名教授斯蒂芬。D,布鲁克菲尔德等人极力倡导的一种做法,包括“最吸引人的时刻”、“最淡漠的时刻”、“最确证的行动”、“最困惑的行动”、“什么最令你惊奇”五方面描述。教师汇总学生的描述后,及时作出对“批判事件”的回答。回答的内容即使教师反思的结果。其优点表现在:批判事件调查表的叙述为我们提供了直接而未加过滤的学生体验,这些叙述未受到师生之间权力机制的扭曲,有助于教师及早地发现课程中需要努力解决的任何问题。有助于教师经常了解学生的观点、反应和情感并让他们公开表达出来,在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还可以鼓励学生成为反思型学习者,不断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诊断、反思和改善。(教师的宽容,给学生留有一份自尊,从某种意义上讲恰恰是治疗学生思想疾病的良方,同时也能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增强思想感情的交流。英国教育家密而顿曾说过:“一个完整健全的教育,能教育人以公平、技巧和宽大的胸襟来处理各项事情。”面对学生的错事,我们应心平气和地帮助他们认识缺点和错误,提高他们的鉴别是非的能力,我们这种宽容也非姑息迁就和袒护,实质是教育的一种策略和手段。这种起到“风化细雨,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起到打动学生的心灵,教育学生的目的)(对一个细小甚微的问题,也将会对学生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2、 从同事的感觉中反思和同事们谈论所做的事情,和同事一起参加批评对话可以向教师昭示他们对教师的教学实践的看法。同事们可以作为一面批评的镜子,反射出教师行动的影像。这些影像常常让我们大吃一惊。他们也面临着与教师同样的危机和困境。当教师聆听他们讲述相同的经历时,就可以检查、重构和扩展教师的实践理论。新课程倡导校本教学研究机制建设,以此为动力推动教师的自主发展。而实现同事之间的活动对话、交流与合作是至关重要的。另外,教师典型课例剖析也可以为教师提供活生生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的范型。许多调查表明,专家型教师时刻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表现出审慎的态度,他们习惯于以开放的姿态,吸收别人的经验。(课堂最理想的是进入对话状态,师生、生生互动交流,有知识的融合、有感情的共振、有智慧的碰撞、有理性的探讨、有认知的重构、有新的感悟)3、 从论文文献中反思意识的觉悟、能力的增强,系统的理论学习是必要的。首先,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识别”自己的实践,当一种理论用一种新的、揭示性的方法来阐释一种事实而非的经历时,这种经历就会更容易被理解;当别人的理论说明或肯定我们私下得到的一种洞察结果时,我们就会感到了确证和认可;阅读别人的理论中的个人洞察结果,会让我们更加重视自己的推理和判断,这对我们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自信来说有着神奇的作用。理论学习还能增强我们的能力,形成我们清晰陈述自己行为的理论基础。其次,理论可以冲破习惯和教育的约束。如果没有一种理论的证明和指引,我们就往往会在一个划定了的圈子里漫步,永远走不出来。理论学习可以使我们形成从特殊事件中总结一般化规律的习惯,为熟悉的事件提供不熟悉的阐释和另外的工作方式,从而超越熟悉的圈子。再次,理论可以使我们的经验得到升华。实践的超越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理论对现实的方式精神,当理论失去了它的指导性之后,那些表面上看来联系实际的做法在本质生上很可能背离了实践的要求,导致经验实践对教育理论的偏离甚至有悖于目标的实现。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角色的反思与转变(湖南岳阳九中 方红亮)新课程标准的重要任务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平台。学习方式的转变期待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模式的转变期待教师角色的转变,所以教师首先要反思自己的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和地位。其次,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应由教育教学管理变为引导学习自主学习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授变为共同学习知识的参与者,由课堂教学控制者变为帮学生解决学习问题的帮助者。对于课程发展及教师素质的提高来说,要有传统的教书匠变为各种新课题的研究者,由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者变为校本课程的开发者。1、 由教育教学管理者变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以往,很多教师认为:教师与学生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服从管理的是好学生,不听话的是坏学生。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与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其首要任务是营造一个接纳性、支持性、宽容性、倾听性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氛围。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困难与过重压力有关,解除这些压力,明显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创造潜能的开发。当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时,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灵敏,记忆力会大大增强、联想也会更丰富、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能可以得到更大发挥。2、 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共同学习知识的参与者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由注重表演的传授者变为共同建构学习的参与者。作为参与者,教师必须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构建民主、合作的“文化生态”。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做到师生平等,和学生一道去找真理、规律,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感情、观点。应把学生尊重为“主演”“主人”。我认为教师讲授的越精细、充分就越好的思想是错误的,那种认为学生要静,教师讲、学生记的观念也非改不可。因为现代科学知识量多且发展快,教师不可能在短短的几年学校教育时间里,把所有教科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教师也应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接受各种新的信息,以满足学生的知识需要。所有,教师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做学生人生的引路人,与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提高。3、 由课堂教学的控制者变为帮学生解决学习问题的帮助者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用“心”施教,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只是关注自己的教学认为和教学内容能否按部就班地传授,也不应小心翼翼控制整个课堂局面,怕出现异常情况,令自己措手不及,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合作伙伴与帮助者,在学生有疑难问题,学困生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有困难时,随时准备伸出帮助之手。要非常注意课堂上持不同意见、看法的学生,非常欣赏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当他们在创新、探究和解决问题中有困难时,要是他们友好的帮助者。4、 由传统的教书匠变为新课题的研究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传导、授业、解惑“。只是把专业的研究成果传授给学生,教学活动大多数都是墨守成规的,教师几乎不参与教学研究工作。这种做法在存在一定的弊端。教师教学活动没有创新,得不到提高和深化,教学与教研相脱节,对教师的发展和教学的发展极其不利。新课程要求教师应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因为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将产生新的课题,等着我们去探究和解决。教师应该不仅仅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课题的研究者,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总结自己的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形成自己的课改,推出自己的教研成果,并运用于实践,做名副其实的教育者。5、 由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者变为教本课程的开发者调查表明,现代有不少教师离开了教科书,就不知教什么;离开了教参,就不知怎样教。教学与课程的分离,使教师丧失了课程的意识和能力。新课程标准的特点是:具有开放性、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在运作上有较多的空间。新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因此,教师不仅应是新课程的实施者,更应具备创设校本课程的能力和开发校本教育资源的能力。校本课程要求关注学生的生存方法,应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它从根本上转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方法,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发展学生专业精神、实践能力,以及终生学习的愿望。在目前的教学中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仍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使教育远离学生生动活泼的日常生活,因此,教师必须学习新的专业和技能、认真反思改变观念、转变角色,在新课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时俱进。创一流业绩、永葆教育青春。4、 自我批判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表现了适当的谦恭、足够的勇气、公正的品质、豁达的胸怀、丰富的情感以及敏锐的判断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是否有耐心、自知之明、亲切感和幽默感等等,调查发现,优秀教师的“教后感”、“教师自传”、“教师日志”包含着对以上问题的深刻思考,表明了他们在“教后”对“教中”反思修正的执著情怀和热切愿望。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其言行中的不良表现会渐渐消失。当然,随着教师经验的逐步积累和丰富。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会随时对自己的教学实施有效的监控和调控。这正是专家型教师成长的途径和标志。第四节 反思的实施一、反思点的选择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如何选择反思点,是教师反思能力的具体体现。反思点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反思成功点、反思失败点、反思创意点。(一) 反思成功点的选择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教师投入到“反思”的热潮中,写反思可以记成功之举,记败笔之处,一节课下来,哪个教学环节处理不当,哪个教学方法运用不合理,哪儿不够“放”,哪里得“紧”,都做了深入的思考。反思成功点总能让人感到兴奋和喜悦。当一节课或活动按事前设计的思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课堂或活动跳跃着思想的火花,充满了热烈的探究,涌动了人类崇高的感情,出现了激烈的辩论,师生与文本产生共鸣,享受学习与活动带来的乐趣,感受人间真情的可贵,汲取伟大的精神力量,怎能不令人激动不已。(二) 反思失败点的选择课堂教学的失败令教师感到困惑,考试的失败是令学生沮丧的事。但是,失败的旁边总是站着成功。失败一定有原因,反思失败点,能让我们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提供有效的帮助。即使是成功的课堂也难免有疏漏之处。从失败点写反思,对教学中的疏漏之处进行系统的回顾,整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分析,吸取教育教训,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一节 精心准备的课没有上出效果来,最先检讨的应该是教师本人。当你面对学生,看到他们的学习状态不好,要想到可能上一节课学习新内容已经很累,现在还没缓过神来;可能天气很热、很闷,你和学生觉得都不舒服;可能你设计的问题超过或者低估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可能你选择的调整课堂气氛时机不好;可能他们有什么学校的活动即将举行或者刚刚结束,兴奋的心情难以平静一个聪明的教师,一定会懂得学生,表现出朋友的善意,充满了热情。和学生分享;与学生共同承担失败的苦涩,赢得他们珍贵的心。一个明智的教师,一定会让学生知道适合自己的目标,通过付出努力,尽力达到目标,让学生在体验中长大。一个成功的教师,一定会让学生明白教师的苦心,感激教师的批评,修正自己,不断进步。(三) 反思创意点(或课堂生成)的选择何谓教学“创意点”?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行为和思维的发展以及情感的深入交流,教师有时会灵机一动,突破教学预设,产生有益于教学的灵感。此时及时调整教学,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也会下教师的鼓励、启发下,产生一些具有独创性的想法。对这些师生之间的智慧闪光点,课后及时把它们记录下来,汇集成“创意火花集”这些都是教学研究的鲜活材料。对这些材料进行深刻反思,寻找隐含在背后的理论依据,上升到一定高度,获得规律性认识,那就是一篇极好的教学案例研究文章。二、 教育反思的主要形式与方法(一)教育反思的形式反思的形式多种多样,因其情况不同,我们可以归纳为以下集中方式。1、 课后备课课后,教师要根据教学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进一步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同时使有益的经验及时得到提炼和升华,不断增强教育效果。2、 方式日记教师在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结束后,写下自己的感悟,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引以为戒的教训并与其他教师共同分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另外教师在教育教学后主动征求意见,其中包括学生的反映,并详细记录教育教学的背景、效果,上课的具体感受,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反思后得出的解决办法等,由此不断积累,不断反思,坚持数年,教师定会达到源头活水的境地。3、 课堂观摩校内外教师之间相互观摩彼此的教育教学情况,详细描述观察到的情境,并就有关问题相互进行讨论和分析,最后形成一种最佳的解决方案。然后教师讲形成共识,应用于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去,这种教师的“合作式”反思形式,更有利于大家的共同提高。4、 专家会诊请专业研究员追踪式听课,不断发现课堂教育教学中的观念,设计和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专家点评,共同探讨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5、 行动研究为弄清教育领域所遇到的问题的实质,探求用以改进教育教学实际的行动方案,教师与专门研究者合作进行专题的调查与研究。它不同于专业研究人员所进行的旨在探索普通法则的“科学研究”或旨在树立教育理想的“哲学研究”,而是直接着眼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改进。6、 教学后记教师在教学结束后,对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结合教育教学过程的观察,进行全面的回顾和小结,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后,作为反思的一种基础和雏型,作为教师今后系统化反思的依据。7、 案例研究案例是含有问题式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事件,案例是教育问题解决的源泉,是教师教训行为提升的阶梯。在案例研究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当前教育的大背景,在此基础上,通过学习、观察、调研、收集典型的案例,然后应用新的教育理念对案例做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和思考,久而久之,教师就会成为一名思想活跃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者。(二) 教学反思的方法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反思的方法是什么?任何一种理念只有落到操作层次,才具有实践意义。教学反思也不例外。当教师掌握一些反思的方法后,可以使自己在教学后有序地进行反思,从而对自身行为产生指导意义。1、 质疑反思质疑是人的思维走向深刻的开始,教师要真正看清自己所经历过的教学过程则需要不断质疑才会有新的发现。对每一节课我们都要这样反思:“这样做对吗?”“这样设计合理吗?”“情境的创设有效吗?”等。有质疑才会有发现,有发现才会有努力,有努力才会有发展。教师要培养自己勤于反思的好习惯。如果一个教师平时在学习、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听课等处处学做有心人,不是仅凭自己所谓的经验,而是当做一种钻研,一种追求,每一个质疑都当成可思考可利用的教学资源,那么,长年累月,自然水到渠成。2、 归纳反思过去的经历一般是自然状态下零星地存在于我们的记忆深处中甚至在记忆之处,而我们一旦将它们回忆、收集、分析、整理、归纳出来之后,就会成为可贵的教学体会与教学经验。经过这样的归纳反思,找出了“得”与“失”,也找出了问题的症结,那我们的经验日积月累就更加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失误就会更少,教学效果就会更好了。归纳反思记录要及时、精要、提炼。教学反思有其时效性,时间一久真情实感容易淡化,智慧的火花也容易溜掉,甚至捉也捉不回来。想记录的事实材料也容易忘掉。最好是当时记,记当时,不过夜。反思记录不宜庞杂冗(rong)长,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应做到有感而发。它可以对一堂课或一篇课文整体内容分析探讨,但更多的是一个提问、一次建议、一个词语、一个符号,甚至教师一个手势、眼神的应用做记载和探讨。建议教师主动在备课笔记上预留空间,经常及时地记录所感所思。3、 换位反思“横看成岭侧成峰”,人的认识受自我经历的局限,难免会使自己的认识产生偏差,有时甚至看不出问题所在。这时,教师应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学生会怎样?”“这个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经常进行这样的换位反思,对于形成融洽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和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是大有裨(bi)益的。4、 对比反思有比较才有鉴别,人们常常是通过找到某一事物的对应面的特征来发现这一事物的本质属性的。作为教师,应善于向别人学习,要经常听其他教师的课,特别是骨干教师、名师的课,并以此为镜子来对照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做到取长补短,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5、 评议反思从时间上看可以是“课后思”、“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可以是“月后思”、“考后思”。一个阶段考试后,教师应及时教学教学效果分析,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家长意见,掌握反馈信息,帮助自己教学完整的整合思考。还可以是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形式上看可以是个体的回顾,也可以是集体的交流。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对青年教师来说,经常上公开课,邀请同行和专家听课评课,创设良好的交流研讨的氛围,认真听取同行和专家专业化的点评,指导其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过程的调控、练习设计等,摒弃你好我好的空泛评论,倡导深度的反思分析和交流,是一种真真切切的助推力。通过评议互动、互助交流、共同探讨。使执教教师认清自我,受到启发和教益;又使听课教师学会反思,引以为戒。为此,学校要积极组织这种“互听、互评、互动”的反思活动。对于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和教学水平是大有帮助的。随着现代化设备的推广,不少教师使用的课堂全程录像的“影像反思法”值得借鉴。要将教学反思落到实处就必须养成在每一节课之后自觉进行反思的习惯。写好教学反思,必须做到“精、短、快”,以便及时把感悟、亮点、遗憾等记录下来,指导今后的教学。这样,通过教学反思,促进及时自我教育,提高业务素质,也促进教育教研健康地发展。在当前课改背景下,还必须不断地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程观念,做一个不断学习、勇于实践、勤于反思的新时代教师。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认为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只要每天拷问自己:今天,你学习了没有?做了没有?写了没有?就一定能跟上课改的步伐)古语说,“飞瀑之下,必有深潭”,这“深潭”是“飞瀑”常年累月冲击而成的。教师持之以恒的教学反思宛如源源不断的“飞瀑”,必能造就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丰硕的教学成果之“深潭”。三、 教育反思的步骤(一)发现问题教师关注教育教学中的特定问题,并从学校环境、课程设计、师生等诸多方面收集相关的资料。收集资料的方法包括自述与回忆、他人的参与性观察、角色扮演、轶事记录、各种检查表、问卷、访谈等,也可以借助音像资料等。学校角色之间要创设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